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胡军祥)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教学初探

浙教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教学初探

稳态维持人手构建 自己的知识体系 。
二、 学情分析
1 . 生活 经验—— 原有认知 发展 为基础
2遗传 与进化》遗传 的分子 基础 ( 《 , 抗体产生 需要 的特 定基 因)遗 ,
传信 息的表达一 N R A和蛋 白质 的合成 ( 抗体 的合成 过程 ) 。必修 3
《 稳态与环境》 中内环境与稳态 ( 免疫是机体维持稳态 的必要过程 ) 。
44 % .0
优秀率
实 验 班 对 照 班 2 . % 6O 7 1 .O 78 %
良好率
3 .O 55 % 3 .O 11%
合格 率
3 .O 78 % 4 .O 67 %
不合格率
地组 织学生完成教学 内容 。
从表 5中我们发现 , 运动技巧 的掌握不在 于学习时间 的多少 ,
表 5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年结束运动技能 比较
更 高的要求 , 如何合 理分配教 学时间 , 减少学 生等待 的时间 , 增加
学生 活动 和练 习的时间 ,使 教学达到条件许可 范围内最大 限度 的
优化是体育教师上课 的难点 。
( ) 育教 师应该努 力 提高 自身业 务水平 , 2体 加强课 堂组 织 管 理,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 持之 以恒把 “ 课课 练” 行到底 , 进 保质保量
[] 1 中国新闻 网.浙江公布 学生最新体 质报 告: 《 体质健康 令人
担 忧 》20 — 3 3 . . 7 0—0 0
[] 2 马晓凤 , 武继 国. 浅淡体 育课 中的“ 课课 练”体育健康 知识 .
画 刊 .0 6 20 .
( )不积跬步 , 以至千里 ; 1“ 无 不积小流 , 以成江河 。” 无 一个人 -

第27讲-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27讲-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样消灭胞外抗原?
(抗毒素) (凝集素)
①结合:使病毒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 ②中和: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 ③沉淀:使一些抗原凝集形成沉淀,而被巨噬细胞 吞噬消化。
免疫细胞,您知多少?
①无识别能力: 效应B细胞
②非特异性识别: 巨噬细胞 ③特异性识别:


特异性免疫的三个阶段
淋巴细胞
①感应阶段:抗原的摄取、处理、呈递 ②反应阶段: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③效应阶段:抗原的清除
考点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原 - MHC复合体 MHC 标志 巨噬细胞识别、处理、 呈递抗原- MHC复合体 病原体 效应细胞 毒性T细胞 宿主细胞裂解 抗原- MHC复合体 宿主细胞
P-49: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单核细胞则 分化成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什么是抗原?
病原体:细菌和病毒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蛋白质、大分子多糖和粘多糖)。 特点: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什么是抗体?
Y形抗体
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 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分布:血清(主要)、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乳汁)。
第27讲: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考点分析与解读 考点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考点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考点3:免疫系统功能异常 考点4:免疫系统功能探究相关实验
考点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鸟类中腔上囊
P-50: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B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 有关。这两类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效应B 细胞分泌大量抗体 巨噬细胞识别、处理、 呈递抗原-MHC复合体 抗原 效应B细胞 病原体

《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基础》 讲义

《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基础》 讲义

《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基础》讲义一、免疫系统的概述在我们的身体内,有一个强大而精密的防御系统,那就是免疫系统。

它如同一个忠诚的卫士军团,时刻守护着我们的健康,抵御着外界病原体的入侵以及内部异常细胞的产生。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它们协同工作,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网络。

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和成熟的场所,比如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则是免疫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像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免疫细胞种类繁多,有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其中,淋巴细胞又分为 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功能,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免疫分子则包括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它们参与免疫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免疫反应的调节。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

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最为人熟知的功能,它就像是一道坚固的城墙,阻挡着外来病原体的入侵,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当病原体突破了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如皮肤和黏膜),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识别并消灭这些“侵略者”,保护我们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免疫监视功能则像是一个警惕的哨兵,时刻监视着体内细胞的异常变化。

它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或癌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如果免疫监视功能出现异常,肿瘤细胞就可能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从而导致肿瘤的形成和发展。

免疫自稳功能则负责维持免疫系统内部的平衡和稳定。

它能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凋亡的细胞,同时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避免过度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

如果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三、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可以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天然免疫是与生俱来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2.6.1免疫说课稿七年级生物下册(冀少版)

2.6.1免疫说课稿七年级生物下册(冀少版)
4.课后拓展: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任务,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视野。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以学生身边的免疫现象,如感冒、接种疫苗等为例,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感冒?接种疫苗有什么作用?”引发学生对免疫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与免疫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撰写免疫主题的小论文或制作手抄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搜集免疫相关的生活实例,分享到班级群,激发学生对免疫知识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
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2.同伴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免疫在人体健康中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免疫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功能,以及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教学难点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分,以及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应用。
1.教学重点:免疫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功能,以及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这些内容是免疫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

人教版教学课件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课件

人教版教学课件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课件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专题复习
温州市龙湾中学
李相国
2009-2010年,世界各地暴发的甲型 H1N1流感是由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 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包含有猪流感、禽 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 其遗传物质为RNA。甲型H1N1流感的早
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部分患者会出
现突然高热等症状。甲型H1N1流感病毒
能够通过呼吸道传染,对人体健康构成
极大的威胁,甚至可能引起死亡。
所谓“H1N1”是病毒名称的缩写,其
“H”指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
而“N”是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两种都是病毒上的抗原名称。其意思 是:具有“血球凝集素( Hemagglutinin)第1型、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第1型”的病毒 。
B
5.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
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接种不同的疫苗,均使抗 体甲产量增加,使免疫反 应加强 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增加 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短 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
B

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
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的 抗体大量增生
F
时间
甲同学注射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在甲型 H1N1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是当流感再次 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有哪 些?
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流行的流感病毒与甲型H1N1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抗体或记忆细胞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疫苗研制成功到投放市场还是需要一段 时间的,你觉得在这段时间里,科学家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哪些内容?
下列哪些行为可以传染艾滋病?

怎样保护和提高免疫功能

怎样保护和提高免疫功能

怎样保护和提高免疫功能作者:来源:《科学养生》2012年第05期相信每个关心健康的人都不会对“免疫功能”这四个字陌生,你看药店的货架上不知有多少种药品是关系增强免疫功能的:“益气养血,提高免疫功能”、“补充微量元素,提高免疫功能”、“降脂减肥,增强免疫功能”……这都足以说明免疫功能对健康的重要性。

然而你若再进一步问一下,“免疫功能”指的是什么,免疫功能又是由谁来完成的,可能就很少有人知道,这不能不说是很大遗憾。

免疫系统由哪些组织器官组成免疫!免疫!简要言之,就是免除疾病和瘟疫(传染病)。

免疫系统是指分散在人体由数十亿个细胞组成的某些组织和器官。

具体而言,它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军:第一方面军:免疫组织,又称屏障结构,主要包括皮肤、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第二方面军: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第三方面军: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第四方面军:免疫分子,主要由抗体组成。

免疫功能就是依靠它们来共同完成的。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系统的作用就是识别“非己”、排斥“非已”、保存自己,它主要有三大功能。

第一大功能是防止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侵入机体,就像“国防军”一样,抵御外敌侵入,医学上称为免疫防御。

主要由第一方面军来完成。

如细菌从空气中来,由皮肤来保护;细菌进入呼吸道、消化道,由黏膜来保卫;血脑屏障则尽职尽责地保卫着大脑的安全等。

我们生活的地方,没有一处不存在细菌和病毒,可大多数人、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发生感染,就是由于有免疫系统的保护,外界敌人不能入侵之故。

免疫系统的第二大功能是消灭机体内的“异己分子”,医学上称为免疫监视。

机体内最常见的异己分子主要是癌细胞。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机体内都存在有癌细胞,因为癌细胞是机体正常细胞在代谢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医学上称为突变。

研究表明,每十万个细胞分裂时就会产生一个突变细胞,所以每天机体内不知会产生多少癌细胞。

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平时都不患癌呢?就是因为有免疫系统的保护。

第4章 免疫系统

第4章 免疫系统

血窦:充满血液
脾脏的结构
脾脏的功能

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T:40%
B:60%
免疫应答的场所(血源性抗原)
滤过作用:红髓中巨噬细胞负责清楚血液中的外来 抗原以及发生突变和衰老的自身细胞。 贮存红细胞 合成免疫活性物质的重要场所:脾脏能合成吞噬细

胞增强激素(Tuftsin),能增强巨噬细胞和中性
次级淋巴器官又称外周淋巴器官,包括淋
巴结、脾脏以及肠系、皮肤等有关淋巴组织
器官。
1.淋巴结
遍布全身的淋巴通道相互连结的交点上。
淋巴结由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组成。
被膜(capsule):下有丰富淋巴管
皮质(cortex) : B细胞定居地,称为非胸腺依赖区, 可分为初级淋巴滤泡淋巴滤泡(lymphoid follicle) 初级淋巴滤泡:不含生发中心 次级淋巴滤泡:含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
骨髓微环境

1、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在骨髓中呈网状,能直接黏附造血干细 胞并支持其增殖分化。骨髓基质细胞有丰富的 胞质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可表达细胞因子(IL-3、GM-CSF)或
黏附分子的配体,从而使表达相应细胞因子受
2、向产生免疫应答的外周免疫器官集聚外来
抗原

3、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间循 环,以及及时识别外来抗原并产生应答 4、生成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抗体和效应细 胞),并释放入血液和组织中。

免疫组织和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免疫器官)
骨髓 (Bone marrow) 胸腺 (Thymus) 法氏囊 (Bursa of fabricius)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套复杂的网络系统,它通过一系列的机制来识别和抵御入侵的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免疫功能则是指免疫系统所具备的各项功能特点和效应,保障人体的整体健康。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1. 造血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其中骨髓是免疫细胞的主要发生和发育地点,而胸腺主要负责T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2. 遗传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与遗传密切相关,人体通过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遗传物质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免疫信息,决定了个体在免疫应答中的表现和效能。

3.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这些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吞噬病原体等方式来保护人体免受病毒、细菌等的侵害。

4. 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等。

这些器官在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作用,如在发生免疫应答时,脾脏可以聚集大量的免疫细胞,起到抵御感染的重要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具备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 识别和记忆功能: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识别外界入侵的病原体和变异细胞,以及自身的异常细胞来实现对它们的免疫应答。

一旦免疫系统识别到某种病原体,就会迅速展开针对性的攻击,并在之后的免疫记忆中保存下来,以提供更快的反应能力。

2. 差异识别功能: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区分体内外的各类病原体,根据它们不同的特征和结构来做出不同的应答,以保护身体的健康。

3. 免疫调节功能: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各种机制来调节免疫应答的程度,防止过度的免疫反应和免疫系统的自身攻击。

这一功能可以保护人体免受免疫相关疾病的侵害。

4. 保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通过抵抗病原体的侵害来保护人体的整体健康,包括产生抗体、吞噬病原体的细胞、杀伤异常细胞等。

三、免疫功能的调节免疫功能的调节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以下是一些影响免疫功能的因素:1. 遗传因素:人们的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编辑ppt84正常免疫应答异常免疫应答正应答负应答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自身耐受自身免疫超敏反应免疫缺陷免疫耐受免疫应答类型编辑ppt85apc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和递呈抗原识别阶段lyc活化分化和增殖分化增殖阶段效应tb细胞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效应阶段编辑ppt86特异性免疫应答基本过程tdagapcth效应t细胞免疫胸腺依赖性ag抗原递呈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ab体液免疫tiag浆细胞igm非胸腺依赖性ag编辑ppt87编辑ppt88外源性抗原的加工与递呈
T细胞决定簇: T细 胞决定簇位于抗原 分子内部,必须由 APC将抗原加工处理 为小分子多肽并与 MHC分子结合,然 后才能被TCR所识别。 B细胞决定簇: BCR 能与未经APC加工的 抗原发生反应,其 识别的靶结构主要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的决定簇。
三、抗体(Antibody,Ab)
抗体(Ab):指由B细胞受Ag刺激后所产生的、具有与 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其作用是中和病原微生物、通过Ig受体介导细 胞免疫应答、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T细胞和NK 细胞的杀伤作用、补体介导的溶菌和溶胞作用等。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将含抗体的血清称为抗 血清或免疫血清。 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指抗体介导的免疫应 答,主要表现为B细胞的功能。
5、抗原类别
( 1)天然抗原:指天然的生物、细菌及天 然的生物产物。
①细胞、细菌和病毒 ②蛋白质类抗原 ③糖类抗原 ④脂类抗原 ⑤核酸抗原
(2)如果按被免疫动物的亲缘关系来 划分天然抗原,又可分成3类:
①自身抗原(autoantigen):是机体的自身成分,只 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引起免 疫应答,导致自身疾病的发生(autoimmune disease)。 ②同种型抗原(isoantigen):来自同种动物的不同 个体。 人类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g): 血型(红细胞)抗原: ABO系统和Rh 组织相容性抗原(人主要为HLA)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统 、多器官。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硬皮病
一种以皮肤变硬和僵硬为主要表现的结缔组 织病。
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由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良引起,如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精准免疫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 发展,未来免疫治疗将更加精 准,针对不同患者和疾病类型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免疫细胞治疗
随着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未来免疫细胞治疗将在更多 疾病领域得到应用,如CAR-T 细胞治疗肿瘤等。
免疫预防
通过加强疫苗研发和接种工作 ,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 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 探索新型免疫预防策略,如黏 膜免疫等。
CTL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毒性物质,诱导靶细胞凋亡,从而清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 瘤细胞。
辅助性T细胞(Th)的调节作用
Th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的类型和强度,促进或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 化和功能。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01
B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B细胞通过识别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抗原而活化,进而增殖分化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或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治疗感染、自身免疫病及肿瘤 等疾病。
免疫学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药物研发
利用免疫学原理,开发新型生物药物,如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 体等。
生物标志物发现
通过免疫学技术,发现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为疾病预测和诊断 提供依据。
免疫细胞工程
利用基因编辑等技术,对免疫细胞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免疫治疗的 效果和安全性。

人教版教学教案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2011-2012学年生物必修3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课件)

人教版教学教案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2011-2012学年生物必修3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课件)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抗原(Antigen)
– 抗原:是一类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细胞受体在体内或体外特异性 结合的物质。 – 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特异反应性的物 质。 – 不完全抗原: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具有特异反应性 的物质。 – 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某些Ag只需极低浓度 (1~10ng/ml)就能诱发免疫系统产生很强的免疫 应答,称为超抗原,主要是激活T细胞克隆。
免疫过程。
第 一 道 防 线 : 体 表 的 屏 应或免疫缺陷病; 障; 免疫稳定:清除损伤或衰老的细
第 二 道 防 线 : 体 内 的 非 胞,自身稳定功能,否则自身免 特异性免疫; 疫性疾病;
第 三 道 防 线 : 特 异 性 免 免疫监视:防止或消除肿瘤等异 疫反应。 常细胞,否则肿瘤或持续性感染。
三、 现代免疫学时期
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 1978年发现抗体基因重排是B细胞抗原识 别受体多样性的原因 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 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的发现 造血与免疫细胞的发育

免疫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
免疫细胞的来源
B细胞 淋巴干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NK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包括什么?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免疫学发展的历史
– 11世纪,中国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 – 1798,英国Edward Jenner牛痘疫苗接种预防 – 1880,法国巴斯德的鸡霍乱预防免疫(科学免疫学诞生
– – – –
的重要标志) 1890,E.Adolf von Behring 白喉杆菌的抗毒素 1955,N.K.Jerne的自然选择理论 1957年Burnet 抗体形成的“克隆选择理论” 1962,R.A.Tood and ler 对胸腺功能的认识 MHC结构和功能的揭示 大量细胞免疫功能分子的 发现

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的三大功能在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中,免疫器官如同是军营,负责培养、训练士兵;免疫细胞是作战的士兵,平时担任巡逻警卫的任务,战斗打响时冲锋陷阵;免疫分子好比是战斗中的武器,海陆空全面出击。

这支大军参与平时的巡逻治安,并能在战斗打响时保家卫国。

从最先发现免疫“抗感染”的功能至今,人们也已了解到免疫具有许多重要功能,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尖,任何一类免疫功能异常,都可导致疾病。

总的来说,免疫功能可以归纳为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三个方面。

就像一支国家的防御部队,它们除了消灭外来入侵者,还肩负着清除内部破坏分子的任务,保持着身体的和谐稳定。

免疫防御是指机体对外来物质的识别、排除。

免疫功能防御功能作用对象夕卜来的物质正常表现啦感染异常表现反复感染{功能低下时);过敏反应(功能紊乱时}异常表现举例细菌’病毒感染等;支E管辱端、过敬性鼻炎等防御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 •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抵抗各种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即传统的抗感染,这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免疫功能。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可致病的微生物,如吸入的空气、摄入的食物、接触的日常物品等等。

表面看起来很干净,实际上却存在着大量肉眼看不见的“敌人”一一细菌、病毒、灰尘、霉菌、寄生虫等。

免疫防御功能的作用便是阻挡、消灭这些“敌人”。

若没有免疫防御的保护,人类就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一粒灰尘就足以令人致命!免疫防御功能正常时,可以帮助人体抵抗疾病。

但当这个功能出现异常时,人体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而防御功能过强,则可能出现超敏反应性组织损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过敏”,如支气管哮喘、尊麻疹、过敏性鼻炎等。

2•排斥异体的细胞和器官免疫系统对于外来者一律严査严打,所以当人体因为健康需要移植了他人的器官后,本来是保卫健康的免疫防御功能也会帮倒忙,发生排斥反应,这是器官移植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

免疫监视功能是指机体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的异常细胞的功能我们的身体好比一个大型的工厂,每时每刻都在制造各种新生细胞。

《免疫功能90天复原方案》随笔

《免疫功能90天复原方案》随笔

《免疫功能90天复原方案》阅读记录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免疫系统的基础知识 (2)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3)2. 免疫系统与健康的关系 (5)三、免疫功能的评估与监测 (5)1. 免疫功能的自我评估方法 (7)2. 常用的免疫功能检测指标 (8)四、90天复原方案 (9)1. 营养与饮食调整 (10)a. 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11)b. 避免有害的食物与添加剂 (12)2. 运动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13)a.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推荐 (15)b. 睡眠与减压的建议 (16)3. 心理调适与情绪管理 (17)a. 积极心态的培养 (18)b. 应对压力的方法 (19)4. 药物治疗与辅助措施 (20)a. 免疫增强剂的使用 (22)b. 中医调理与草药疗法 (23)五、实施90天复原方案的注意事项 (24)1. 个体差异与个性化调整 (25)2. 长期坚持的重要性 (26)3. 定期复查与评估进度 (27)六、结语 (28)七、参考资料与推荐阅读 (29)一、内容概括《免疫功能90天复原方案》是一本关于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调整来提升免疫力的指导手册。

本书详细介绍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其重要性,同时提出了一个为期90天的详细计划,帮助读者通过逐步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从而达到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书中首先阐述了现代生活中影响免疫力的各种因素,包括压力、环境污染、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

书中列举了一系列实用可行的方法,如饮食调整、补充营养素、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以助读者改善生活方式。

书中还介绍了如何进行定期的自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免疫系统的基础知识在深入探讨《免疫功能90天复原方案》了解免疫系统的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我们身体的防御机制,如同一个精密的雷达,不断侦测并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

它不仅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侵害,还参与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明确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江面以作为一种调节方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理解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讨论。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 四肽链结构:所有Ig的基本单位都是四条肽链的对称结 构。两条重链(H链)和两条轻链(L链)。每条H链和L 链分为氨基端和羧基端。H链和L链之间,H与H链之间以 二硫键相连。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L链:约有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近N端的约1/2氨基酸 (100-110个)组成与顺序变异较大,称为可变区 (variable region,V区,VL),近C端1/2的氨基酸组成与顺 序在同一物种的同一类Ig中相对稳定,称为恒定区 (constant region,C区,CL)。V区是抗原结合的部位 H链:约有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近N端的100-110 个氨基酸组成差异较大,称为VH,其余为CH。
(2)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s,NK )
主要来源于骨髓造血细胞,其分化、成熟依赖骨髓微 环境,不依赖胸腺,不需抗原作用,可非特异性地直 接杀伤靶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
(3)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朗汉细胞
DC分布于全身各器官,表面有指状突起,并带有表面分子。 如MHC-I、II抗原、LFA-1、3、胞间粘附分子ICMA-1、2等。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吞噬和胞饮摄取抗原,并进行加工,携 带抗原的DC进入局部淋巴结,向T细胞递呈抗原,促使B细 胞活化。 其中朗汉细胞(Langerhans’ cell)分布于皮肤上的DC,形态 和功能与DC类似。
4、外来抗原进入体内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
(1)无应答:抗原浓度太低或者宿主已经处于耐受状态 (2)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正性应答) 宿主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免疫状态 (3)超敏反应 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伴有较强的炎症反应或损伤 (4)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应答)
宿主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无反应状态
T细胞决定簇: T细 胞决定簇位于抗原 分子内部,必须由 APC将抗原加工处理 为小分子多肽并与 MHC分子结合,然 后才能被TCR所识别。 B细胞决定簇: BCR 能与未经APC加工的 抗原发生反应,其 识别的靶结构主要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的决定簇。
三、抗体(Antibody,Ab)
抗体(Ab):指由B细胞受Ag刺激后所产生的、具有与 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其作用是中和病原微生物、通过Ig受体介导细 胞免疫应答、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T细胞和NK 细胞的杀伤作用、补体介导的溶菌和溶胞作用等。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将含抗体的血清称为抗 血清或免疫血清。 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指抗体介导的免疫应 答,主要表现为B细胞的功能。
• 再次应答与初次应答的不同之处:①潜伏 期短;②抗体合成快速到达平台期,平台 高且持续时间长;③下降期持久;④诱发 再次应答所需抗原量小;⑤再次应答产生 的抗体主要为IgG,亲和力高。
(五)抗体的主要作用 :
中和作用:抗体与抗原(病毒、毒素)的特异性结合, 直接发挥中和作用。但不能直接杀伤靶细胞,需吞 噬细胞等发挥效应。
③异种抗原(xenoantigen):来自不同物种的抗 原。其中有一类是动植物、微生物及人类间共有 的、抗原决定簇相同的异种抗原,称为异噬性抗 原。
6、抗原决定簇—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 抗原决定簇(表位): 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 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 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 一个多肽决定簇含5~6个氨基酸残基;一个多糖 决定簇含5~7个单糖;一个核酸半抗原决定簇含 6~8个核苷酸。 • 抗原分子表面能与抗体结合的决定簇总数称为抗 原结合价
(二) 免疫球蛋白的类别
2、IgA
占血清总Ig的10-20%,有血清型与分泌型之分。 血清型IgA:多为单体,免疫作用较弱。 分泌型IgA(sIgA):为二聚体或四聚体,有一个J 链和分泌片(secretory piece, SP)。广泛存在于 外分泌液中,特别是初乳中含量很高。 sIgA的作用: ①是粘膜表面感染性免疫的主要防线,抑制病 毒感染与细菌定植。 ②初乳中sIgA含量高,对新生儿早期抗感染十分 重要(出生后4-6个合成sIgA,至青少年成人 水平)。
调理作用:抗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 激活补体作用:抗体与抗原结合,使IgG或 IgM的 补体结合位点暴露,激活补体的级联 反应,杀伤或溶解靶细胞。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ADCC): IgG与靶细胞结合 后,其Fc段可与 NK、Mφ 等结合, 促使它们释放细 胞毒颗粒,使靶 细胞溶解。
① 中性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占WBC40-75%,2500- 7500个/mm3。具有较强的运动性,化学趋向性和吞噬能 力,参与炎症应答反应。当组织发生炎症时,中性粒细 胞从血管渗出,向炎症部位运动,吞噬抗原颗粒。该细 胞表面有FcγR和CR,其中FcγR约每个细胞有135000个。主 要对抗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二、抗原(Antigen,Ag)
1、抗原:是一类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 能与相应抗体或T细胞受体在体内或体外特异性 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特性 (1)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一种物质 免疫机体后,能使机体产生或激活淋巴细胞产生 免疫应答的特性。 (2) 特异反应性(specific reactivity):指抗原与相 应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特性,也称 抗原性。 3、免疫原(immuno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 特异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或称完全抗原
BAC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一)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性(natural
immunity)/先天免疫性(innate immunity): 指机体在接触外来侵染物之前就已先天存在的 免疫特性,是种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 然防御功能。 其特点(1)无特异性,作用广泛。(2)初次 与Ag接触就能发挥效应,但无记忆性。(3) 是先天固有的稳定遗传。(4)同一物种的正 常个体间差异不大。所以是机体的第一、二道 防线,是脊椎与无脊椎动物共有的。
(二)起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成分:
1、屏障结构:主要位于机体表面。 (1)物理屏障:由完整皮肤、粘膜组构成。 (2)化学屏障:机体分泌物中的脂肪酸,机体表 面的正常菌落的代谢产物等。 (3)内屏障(解剖学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 障(子宫内膜和胎儿绒毛膜滋养层)等。(第一 道防线)
2、杀菌物质,位于机体内部。如补体成分、 溶菌酶、干扰素等。 3、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 (1)吞噬细胞: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 细胞、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第二道防线)。
Macrophage Phagocytosis
●单核吞噬细胞的发育:骨髓干细胞→原单核 (monoblast)→前单核(promonocytes)→单 核细胞(monocyte)→巨噬细胞(macrophage或 Mφ ) ●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 (і) 吞噬作用,对可溶性Ag的吞噬能力较低,但 对颗粒性Ag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 (ⅱ)抗原递呈作用:在细菌成分或CD4+T分泌的 细胞因子等诱导下, Mφ 高表达MHC-II 分子, 激活效应和记忆T细胞。 (iii)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如IL-1、IL-8、IL -10等;TNF(肿瘤坏死因子)-α ;GM-CSF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G- CSF;INF等。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一、免疫学基本概念
1、免疫(immune):免除疾病、源于拉丁(immunis), 原意是“免税”。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识别和排 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性(immunity):是指机体对感染疾病具有高度 的抗性。机体的免疫性既有先天(innate)具有的抗性, 也有后天获得(acquired)的抗性。实际上机体免疫性 是对所有能被机体免疫识别的物质所表现的抗性,包 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自身的(self)和非己的(nonself)物质。所以免疫性也指机体具有保护自己免受其 他物质伤害的特性。 3、免疫学,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研究机体识别“自身”, “排除异己”的学科。免疫学的研究核心是机体怎样 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高变区
人类Ig根据其重链稳定区的分子结构和抗原 特异性的不同,分为五类:IgG、IgA、IgM、 IgD、IgE,其重链分别为:γ、α、μ、δ、ε 1、IgG
约占血清Ig总量的80%。是唯一能够穿过 胎盘的Ig。 IgG分子为单体,有四种亚类:IgG1、 IgG2、IgG3、IgG4。 IgG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具 有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及免疫调节作用。
5、抗原类别
(1)天然抗原:指天然的生物、细菌及天 然的生物产物。
①细胞、细菌和病毒 ②蛋白质类抗原 ③糖类抗原 ④脂类抗原 ⑤核酸抗原
(2)如果按被免疫动物的亲缘关系来 划分天然抗原,又可分成3类:
①自身抗原(autoantigen):是机体的自身成分,只 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引起免 疫应答,导致自身疾病的发生(autoimmune disease)。 ②同种型抗原(isoantigen):来自同种动物的不同 个体。 人类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g): 血型(红细胞)抗原: ABO系统和Rh 组织相容性抗原(人主要为HLA)
4、IgD
约占Ig总量的0.2-0.5%。因其铰链区 长,易被蛋白酶解,故半衰期短,约为 2.5d。 IgD为单体,是B细胞成熟的主要标志;不 能通过胎盘;不能激活补体。
5、IgE
约占Ig总量的0.002%,但作用明显,介导 速发型超敏反应。 IgE主要由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固有层的浆 细胞产生,为单体。 IgE的FcR主要分布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 胞膜上,与超敏反应有关;分布在MФ、B细 胞、嗜酸性粒细胞膜上,分别与吞噬、IgE 产生和抗寄生虫感染有关。 约占Ig总量的 0.2-0.5%。因其铰链区长,易被蛋白酶解, 故半衰期短,约为2.5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