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论文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论文范文

浅析创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虽然早在1982年国务院就公布了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由于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过于宽泛,不少人理解为只是对城市里的文物建筑的保护,而对新提出的“历史文化

保护区”缺少认识,再者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没有实施的细则,更缺少保护范例,因此与经

济发展相伴随的大规模对城市传统风貌的破坏仍在进行。1994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发布,对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具体要求,并要求划出历史文化保护

区的具体范围。1997年8月,原建设部《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从行政规章上确认了历史街区的特征、保护原则与方法,并为各地历史文化

街区的规划保护提供了范例。另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末以平遥、丽江、周庄为代表的

古城、古镇在旅游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功,这事实上对地方政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全

国各历史文化名城相续公布了各自的历史文化街区,并大都投入巨资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

规划整治。

一、历史文化街区中的问题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重点文物保护不同,历史文化街区量大面广,生活在其中的居民

众多,因此无法像重点文物那样“完全”保护起来,历史文化街区的居民还要在那里生活,所以要“维护生活的延续性”。1976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内罗毕建议》提出,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历史地区并使它们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1987 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的《华盛顿宪章》更进一步认为历史城区的保护、

保存和修复及其发展应和谐地适应现代生活的各种需要,同时也强调新的功能和活动应该

与历史城区的特征相适应。可见在历史文化街区维护生活的延续性是被普遍接受的。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根本目标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及保护历史遗迹的真实性。这一根本目标与历史文化街区居民对现代生活的追求是一对难于调和的矛盾。现实中

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和真实性常常妥协于居民对现代生活的追求,这对矛盾是历史文

化街区保护的基本矛盾,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如此,而在我国似乎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在我国通常是地方政府投入巨资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规划整治,整治后整个街区“焕

然一新”,但随着时间推移,许多问题逐渐显现。

一原住民越来越少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大都是清末民国时期的,这类建筑的居住空间和居住设备与

现代生活要求相差较大,大多数中青年人不愿住在老街区,他们更向往现代化的居住区,

特别是在房地产开发商强大的广告攻势下,似乎不住在“高尚”社区就不是成功人士。在

这种潮流下,高学历高收入人群不断搬离老街区,老街就成了老年人和低收入阶层的居住地。政府的规划整治并不能改变这一趋势,如果历史文化街区在整治后,街区经济没有起

色,则老街居民继续搬离。如果整治后成功吸引大批旅游者,老街居民在旅游经济上收益

颇丰,则更加快了老街居民搬离的速度如丽江古城。

二街区经济日益萧条

大部分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后并不能如地方政府所愿形成新的旅游经济,而原来的商业

却日益萧条。历史文化街区通常是原来城市的繁华商业中心,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

设突飞猛进,大批更符合现代商业要求的新建筑新街区出现了,它们逐渐替代了老街的商

业地位,使老街经济日益萧条。

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通常需要封闭进行,多种现代市政管线一般采取地下敷设方式,

因路面开挖,街区的商业被迫停业,因而更促使了城市商业重心向新建成区转移,这也是

影响街区商业繁荣的重要原因。

三保护老街区与改善生活矛盾突出

在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的划定是政府和专家的事,街区的居民并没有多少机

会参与,最多只是象征性的参与,老街居民相对缺乏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意识,当历史

文化街区保护损害到他们利益时,他们就很难赞成保护,他们宁愿自己的房子不被划入保

护范围。对于低收入阶层,改善生活是他们最热切的愿望。老街日益萧条的经济,必然会

使他们为改善生活而对老屋进行改造。改造的方便性与低成本是低收入业主首要考虑的因素,其后果是历史风貌的大量破坏。

四历史建筑破损日益加剧

在我国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整治主要是对街区建筑外貌的整治,而对

历史建筑的内部加固改造甚少。近百年甚至百年以上的砖木结构建筑敏感而且脆弱,建筑

破损随时发生。历史建筑维修涉及面广,需要的材料种类繁多,施工工序复杂。并且传统

材料日渐稀少,传统工匠更是难觅,其结果就是:如果要求历史建筑修旧如旧,其维修造

价必然昂贵,而且如此老旧的砖木结构建筑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是难免的。显然如此

昂贵的维修造价,中低收入阶层的业主都是难以负担的。整日忙于生计的中低收入阶层业主,通常放任房屋破损,没有及时的维修自然会导致老屋破损加剧。破损到实在不行了,

业主们才会用廉价的现代材料修补一下。这种修补实际上是对历史建筑的一次又一次的破坏。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几十年后,我们的历史建筑恐怕是面目全非了。

历史文化街区是我们祖辈千百年营造出来的城市物质形态,正是这些具体的物质形态,才使得我们独特的区域气质和历史文脉可触、可感。街区的建筑已经从家庭遮风避雨的基

础生活必需品,变成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保护这些敏感而脆弱的历史建筑需要知识、精

力和财力,目前历史建筑的业主绝大部分是中低收入阶层,他们欠缺的正是知识、精力和

财力。从全国范围来看,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历史建筑的维修、维

护方面欠账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反思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式。

二、用“产权置换”改良传统的历史街区保护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