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药药理学期末考点整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药的药物剂量
在一定范围内同一药物的剂量或浓度增加或减少时,药物的效应随之增加或减少, 药物的这种剂量或浓度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药物剂量: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治疗量、极量、最小中毒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和致死量
无效量 :指因为剂量过小,用药后不能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应用药物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也称为阈剂量。
11) 治疗作用 :指渔药能达到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效果的作用。对因治疗,消除原发致病因素“治本”;对症治疗,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治标”;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12) 原发作用 :又称直接作用,指渔药直接与水产动物机体或某些器官等接触后产生的作用,如 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等。
13) 继发作用 :又称间接作用,指通过渔药对水产动物的神经或体液调节后所引起的进一步作用,如亚甲蓝缓解鱼类氰化物、亚硝酸盐中毒的症状。
38) 药效的发挥 : 药物本身的性质、 温度、酸碱度、有机物、关照和季节、病原微生物、其他因素(盐度、透明度、溶解氧)除此之外,水体自身理化因子之间,理化因子与生物因子之间,生物因子之间,以及药物与水体的各因子构成的复杂关系,更使药物的作用复杂化。
39) 疗程 : 是针对病情轻重,用药多长时间后所达到何种程度然后再来决定新的治疗方案,称为一个疗程。疗程的时间的长短是根据临床经验来确定的。在水产上,疗程一般很短,具体视病情和用药来确定。
35) 多重耐药性 : ( MDR ):指同时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发生的耐药性,主要机制是外排膜泵基因突变,其次是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和产生超广谱酶。
36) 交叉耐药性 : 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或化学结构但作用机制相仿的抗生素也可以产生耐药性。
37) 制剂和制型 : 制某一药物制成的个别制品;指药物根据预防和治疗的需要经过加工制成适合于使 用、保存、运输的一种制品形式,有气体剂型、液体剂型、半固体剂型。
8) 渔药的给药方法 : 挂袋法(食场消毒区)、浸洗法(小容器短期)、遍洒法(全池)、浸沤法(草药上风口)、涂抹法(体表患病)、口服法(药饵)、口灌法、注射法( 腹 腔 、 静脉注射 ) 、间接注射法
9) 局部作用 :是指渔药停留在用药部位时所发生的药效,如外用消毒剂、杀虫剂等。
10) 吸收作用 : 也称全身作用,指药物通过水产动物的吸收进入体液循环后而到各组织器官所产生的药效总和,如内服用药。
7 渔药的消毒剂具有治疗作用
8 经济、价廉、易得是选择渔药时的重要依据
渔药作用的特点
1 选择性:水产动物机体各部位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2 特异性:多数渔药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药理反应,化学反应具有专一性,因此渔药作用具有特异性。
3 两重性:治疗作用与不良作用会同时发生
4 特殊性:渔药不仅对水产动物有作用,对水环境中其他水生生物也有影响
渔药的分类:
1 环境改良剂: 调节养殖水体的水质、改良养殖水域环境、去除养殖水体中有害物质的一类药物,如底质、水质和生态条件改良剂生石灰、沸石粉
2 消毒剂:灭杀或抑制水体中的病原生物的一类药物。如氧化剂、有机碘、漂白粉、 KMno 4
3 抗微生物药:通过内服、浸浴或注射,灭杀或抑制体内外微生物繁殖、生长,治疗细菌性疾病的一类药物。包括抗病毒药、抗细菌药、抗真菌药等。
31) “ 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残留小
32) 渔药耐药性或抗药性 :一般是指水产动物病原细菌对抗菌药物作用所具有的相对抵抗性。
33) 出现耐药性的原因 : 水产上大量使用个人各种抗菌药物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压力 。
34) 转座子 : 又称跳跃基因,一种比质粒更小的 DNA 片段,可以在染色体中跳跃转移,或在同一细胞中的染色体与质粒间移动,使宿主细胞失去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14) 预防作用 :渔药达到预防或减少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作用 。
15) 不良反应 ; 凡是与用药无关,并可能对水产动物产生有害或与治疗目的无益的作用。
16) 水产疾病的十六字方针 : 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
17) 副作用 :是指渔药在常量剂量治疗时,伴随治疗作用出现的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较轻微,是可逆性的机能变化。
4) 渔药 :又称水产药或水产养殖用药,是与渔业生产以及观赏水生生物有关的药物,是为提高渔业养殖产量,用于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病、虫、害,保障养殖对象将康 成长,调节机体的生理机能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所使用的物质。
5) 病毒性疾病 17 种,细菌性疾病 78 种,真菌性疾病 5 种,寄生虫疾病 38 种,其他病害 8 种,不明病因 3 种。
21) 继发性反应 :指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
22) 后遗效应 :指集中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23) 停药反应 :停药后原有的疾病加剧的现象,又称回跃反应。
24) ADME : 渔药经给药部位进入水产动物机体后即产生药效,然后再由机体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外,经历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基本过程,简称 ADME 。
量效关系规律:①药物必须达到一定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②在一定范围内,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③效应的增加有一定极限,此极限称为药物的最大效应或效能,超过此极限,剂量再增加,效应不再增加;④阈剂量与最大效应间的差距反映曲线坡度。
鱼类药理学
鱼类药理学
1) 鱼类药理学 :是研究渔药与水产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原理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也是水产动物疾病学的核心基础学科。
2) 药物 :是能影响或改变机体的生理机能、生化反应和病理过程,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3) 毒物 :相对于药物的概念,它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药物与毒物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存在着剂量上的差别。
中毒量:超过极量,产生中毒症状的剂量
最小致死量和致死量:引起死亡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致死量;超过此剂量称为致死量。
渔药的量效关系
1 、 剂量 - 效应关系 :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例。
剂量反应曲线:药理效应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做图得量效曲线。
⒉量反应药理效应以数或量表示
最小有效浓度或最小有效量,阈浓度或阈剂量药物产生最小效应的浓度或剂量。
鱼药的作用机制
⑴ 对酶功能的影响酶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种类极多,分布广泛。影响酶的方式有抑制、激活、复活、诱导、生成或补充。
⑵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控制离子的跨膜转运,影响细胞的功能。
⑶影响生理位置的生成与转运
⑷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⑸改变受体的调节功能
6 调节免疫功能
7 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 ⑻ 充机体缺乏的营养物质
2 改良养殖环境:杀死病原菌、改良水质与底质、净化养殖环境;有间接和直接之分,如沸石直接通过吸附作用,改良环境。消毒剂通过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 调节水产动物的生理机能:①激素类作用②营养调节作用:维生素类,促进营养物质合成,控制机体新城代谢;矿物质类,参与合成和组建水产动物机体各组织 与器官中酶和其他化合物的成分;氨基酸类,补充机体成长所必需的物质;③促生长作用,如牛磺酸④免疫增强作用⑤麻醉和镇静作用
最大效应 ( 效能, Emax) 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个体差异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的药物相对浓度或剂量,在图像中进行左右比较,一般说来,量效曲线位于左侧的效价比右侧的强。
⒊质反应药理效应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
半数有效量 (半数有效浓度) 引起半数试验动物反应的药物剂量 (浓度), ED 50 EC 50
27) 中毒 :水生生物与药物接触后引起的疾病称之为中毒;有慢性和急性 。
28) 绝对致死剂量 LD 100 是指化学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29) 半数致死剂量 LD 50 指化学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
30) 安全浓度 :指在进行全生活周期或持续几代的慢性试验时,对实验动物无影响的毒物浓度。
25) 被动转运 :顺浓度,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易化扩散、水溶扩散、脂溶扩散;主动转运:需要能量、逆浓度、载体饱和性、选择性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
26) 毒理学实验 :一般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蓄积性毒性实验和亚慢性、慢性毒性实验)特殊毒性实验(繁殖实验、致畸实验、致突变实验、致癌实验) 即 “ 三致 ”
6) 休药期 :又称停药期,指从停止给药到允许水产动物加工或其产品上市的最短间隔时间;也就是说,从停止给药到保证所有食用组织中总残留浓度降至安全浓度以下所需的最少时间。依据:最高残留限量、检测方法的检测限、消除速率方程和消除半衰期、养殖水环境状况、代谢产物的消除情况。
7) 鱼类药效学 :是鱼类药物药效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使用强度与剂量之间关系规律的科学 。
18) 毒性作用 :指用药剂量过大或应用时间过长,使水产动物发生严重功能紊乱或病理变化。如硫酸铜不能超过 0.7g/m 3 长时间,否则鲤鲫死亡。
19) 危险性和安全性 : 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使用过程中对机体引起、有害 生物学作用的可能性大小;指无危险性或危险性达到可忽略的程度
20) 变态反应 :指水产动物受渔药刺激后所产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
4 杀虫驱虫药:寄生虫以及敌害生物的药物。抗原虫药、驱虫蠕虫药、杀寄生甲壳 动物药和除害药等。
5 调节代谢和促生长药:改善养殖对象机体代谢,增强机体体质。包括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质、激素、酶制品等。
6 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毒素或血液组织等,用于预防、诊和治疗特定的水产动物疾病的制品。如疫苗、免疫血清等
3 渔药对水产养殖动物是群体受药要考虑整个水体中的养殖动物活动状态是否恢复、死亡趋势是否缓解
4 渔药的药效易受环境的影响水温、水体盐度、酸碱度、氨氮和有机质等以及各种理化因子的相互关系
5 渔药具有一些特殊的给药方式挂袋(篓)法、浸洗法、遍洒法、浸沤法、涂抹法、口服法、口灌法、注射法、间接投药法
6 渔药的安全使用具有更深刻的含义
40) 抗菌药物的试验方法 : 扩散法(主要是纸片琼脂扩散法 K-B 法: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 药敏 纸片贴在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地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在纸片周围 可抑菌浓度范围内测定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 抑菌圈 ,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性。 ); 稀释法 (以一定浓度的抗菌药物与含有被试菌株的培养基进行一系列的不同倍数的稀释,经培养观察后最低的抑菌浓度 MIC 。 )
治疗量 :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极量:指治疗量的最大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超过极量就有可能发生中毒。
最小中毒量 和中毒量: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中毒量;最小中毒量到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称为中毒量;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称为安全范围。
41) 不同水产动物对同一种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同种水产动物不同的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也有不同
渔药的特点 :
1 渔药涉及对象广泛、众多,兽药是无法相比的如海水鱼类用药要比淡水鱼类较多考虑渗透压、盐度、 PH 等 ; 温水鱼类比冷水鱼类时考虑水温条件的影响;无鳞鱼类相对于有鳞鱼类耐受性低
2 渔药不是直接给与,给药时以水为媒介口服药物具有一定的适口性和诱食性,外用药物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和可溶性;还要考虑动物的生活习性(日本沼虾昼伏夜出、鳜食活饵、蟹有抱食的习性)
7 中草药:三黄散
8 其他:抗氧化剂、麻醉剂、防霉剂、增效剂、解毒药物等
渔药的基本作用 :
1 抑制和杀死病原体:有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间接作用方式是指渔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其化学反应产生一些新的物质来杀灭病原菌的方式,如漂白粉;直接作用方式是指渔药在动物体内或水环境,直接与病原菌反应,达到灭杀效果,如硫酸铜。
半数致死量 ( 半数致死浓度 ) 引起半数试验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浓度), LD 50 LC 50
4 、药物的安全评测
治疗指数( TI )是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TI = LD 50 /ED 50 ,此数值越大,表示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间距离越大,越安全
安全指数 =LD 5 /ED 95 ,是最小中毒量和最大治疗量的比值
在一定范围内同一药物的剂量或浓度增加或减少时,药物的效应随之增加或减少, 药物的这种剂量或浓度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药物剂量: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治疗量、极量、最小中毒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和致死量
无效量 :指因为剂量过小,用药后不能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应用药物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也称为阈剂量。
11) 治疗作用 :指渔药能达到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效果的作用。对因治疗,消除原发致病因素“治本”;对症治疗,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治标”;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12) 原发作用 :又称直接作用,指渔药直接与水产动物机体或某些器官等接触后产生的作用,如 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等。
13) 继发作用 :又称间接作用,指通过渔药对水产动物的神经或体液调节后所引起的进一步作用,如亚甲蓝缓解鱼类氰化物、亚硝酸盐中毒的症状。
38) 药效的发挥 : 药物本身的性质、 温度、酸碱度、有机物、关照和季节、病原微生物、其他因素(盐度、透明度、溶解氧)除此之外,水体自身理化因子之间,理化因子与生物因子之间,生物因子之间,以及药物与水体的各因子构成的复杂关系,更使药物的作用复杂化。
39) 疗程 : 是针对病情轻重,用药多长时间后所达到何种程度然后再来决定新的治疗方案,称为一个疗程。疗程的时间的长短是根据临床经验来确定的。在水产上,疗程一般很短,具体视病情和用药来确定。
35) 多重耐药性 : ( MDR ):指同时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发生的耐药性,主要机制是外排膜泵基因突变,其次是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和产生超广谱酶。
36) 交叉耐药性 : 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或化学结构但作用机制相仿的抗生素也可以产生耐药性。
37) 制剂和制型 : 制某一药物制成的个别制品;指药物根据预防和治疗的需要经过加工制成适合于使 用、保存、运输的一种制品形式,有气体剂型、液体剂型、半固体剂型。
8) 渔药的给药方法 : 挂袋法(食场消毒区)、浸洗法(小容器短期)、遍洒法(全池)、浸沤法(草药上风口)、涂抹法(体表患病)、口服法(药饵)、口灌法、注射法( 腹 腔 、 静脉注射 ) 、间接注射法
9) 局部作用 :是指渔药停留在用药部位时所发生的药效,如外用消毒剂、杀虫剂等。
10) 吸收作用 : 也称全身作用,指药物通过水产动物的吸收进入体液循环后而到各组织器官所产生的药效总和,如内服用药。
7 渔药的消毒剂具有治疗作用
8 经济、价廉、易得是选择渔药时的重要依据
渔药作用的特点
1 选择性:水产动物机体各部位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2 特异性:多数渔药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药理反应,化学反应具有专一性,因此渔药作用具有特异性。
3 两重性:治疗作用与不良作用会同时发生
4 特殊性:渔药不仅对水产动物有作用,对水环境中其他水生生物也有影响
渔药的分类:
1 环境改良剂: 调节养殖水体的水质、改良养殖水域环境、去除养殖水体中有害物质的一类药物,如底质、水质和生态条件改良剂生石灰、沸石粉
2 消毒剂:灭杀或抑制水体中的病原生物的一类药物。如氧化剂、有机碘、漂白粉、 KMno 4
3 抗微生物药:通过内服、浸浴或注射,灭杀或抑制体内外微生物繁殖、生长,治疗细菌性疾病的一类药物。包括抗病毒药、抗细菌药、抗真菌药等。
31) “ 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残留小
32) 渔药耐药性或抗药性 :一般是指水产动物病原细菌对抗菌药物作用所具有的相对抵抗性。
33) 出现耐药性的原因 : 水产上大量使用个人各种抗菌药物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压力 。
34) 转座子 : 又称跳跃基因,一种比质粒更小的 DNA 片段,可以在染色体中跳跃转移,或在同一细胞中的染色体与质粒间移动,使宿主细胞失去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14) 预防作用 :渔药达到预防或减少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作用 。
15) 不良反应 ; 凡是与用药无关,并可能对水产动物产生有害或与治疗目的无益的作用。
16) 水产疾病的十六字方针 : 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
17) 副作用 :是指渔药在常量剂量治疗时,伴随治疗作用出现的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较轻微,是可逆性的机能变化。
4) 渔药 :又称水产药或水产养殖用药,是与渔业生产以及观赏水生生物有关的药物,是为提高渔业养殖产量,用于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病、虫、害,保障养殖对象将康 成长,调节机体的生理机能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所使用的物质。
5) 病毒性疾病 17 种,细菌性疾病 78 种,真菌性疾病 5 种,寄生虫疾病 38 种,其他病害 8 种,不明病因 3 种。
21) 继发性反应 :指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
22) 后遗效应 :指集中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23) 停药反应 :停药后原有的疾病加剧的现象,又称回跃反应。
24) ADME : 渔药经给药部位进入水产动物机体后即产生药效,然后再由机体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外,经历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基本过程,简称 ADME 。
量效关系规律:①药物必须达到一定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②在一定范围内,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③效应的增加有一定极限,此极限称为药物的最大效应或效能,超过此极限,剂量再增加,效应不再增加;④阈剂量与最大效应间的差距反映曲线坡度。
鱼类药理学
鱼类药理学
1) 鱼类药理学 :是研究渔药与水产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原理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也是水产动物疾病学的核心基础学科。
2) 药物 :是能影响或改变机体的生理机能、生化反应和病理过程,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3) 毒物 :相对于药物的概念,它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药物与毒物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存在着剂量上的差别。
中毒量:超过极量,产生中毒症状的剂量
最小致死量和致死量:引起死亡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致死量;超过此剂量称为致死量。
渔药的量效关系
1 、 剂量 - 效应关系 :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例。
剂量反应曲线:药理效应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做图得量效曲线。
⒉量反应药理效应以数或量表示
最小有效浓度或最小有效量,阈浓度或阈剂量药物产生最小效应的浓度或剂量。
鱼药的作用机制
⑴ 对酶功能的影响酶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种类极多,分布广泛。影响酶的方式有抑制、激活、复活、诱导、生成或补充。
⑵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控制离子的跨膜转运,影响细胞的功能。
⑶影响生理位置的生成与转运
⑷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⑸改变受体的调节功能
6 调节免疫功能
7 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 ⑻ 充机体缺乏的营养物质
2 改良养殖环境:杀死病原菌、改良水质与底质、净化养殖环境;有间接和直接之分,如沸石直接通过吸附作用,改良环境。消毒剂通过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 调节水产动物的生理机能:①激素类作用②营养调节作用:维生素类,促进营养物质合成,控制机体新城代谢;矿物质类,参与合成和组建水产动物机体各组织 与器官中酶和其他化合物的成分;氨基酸类,补充机体成长所必需的物质;③促生长作用,如牛磺酸④免疫增强作用⑤麻醉和镇静作用
最大效应 ( 效能, Emax) 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个体差异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的药物相对浓度或剂量,在图像中进行左右比较,一般说来,量效曲线位于左侧的效价比右侧的强。
⒊质反应药理效应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
半数有效量 (半数有效浓度) 引起半数试验动物反应的药物剂量 (浓度), ED 50 EC 50
27) 中毒 :水生生物与药物接触后引起的疾病称之为中毒;有慢性和急性 。
28) 绝对致死剂量 LD 100 是指化学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29) 半数致死剂量 LD 50 指化学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
30) 安全浓度 :指在进行全生活周期或持续几代的慢性试验时,对实验动物无影响的毒物浓度。
25) 被动转运 :顺浓度,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易化扩散、水溶扩散、脂溶扩散;主动转运:需要能量、逆浓度、载体饱和性、选择性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
26) 毒理学实验 :一般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蓄积性毒性实验和亚慢性、慢性毒性实验)特殊毒性实验(繁殖实验、致畸实验、致突变实验、致癌实验) 即 “ 三致 ”
6) 休药期 :又称停药期,指从停止给药到允许水产动物加工或其产品上市的最短间隔时间;也就是说,从停止给药到保证所有食用组织中总残留浓度降至安全浓度以下所需的最少时间。依据:最高残留限量、检测方法的检测限、消除速率方程和消除半衰期、养殖水环境状况、代谢产物的消除情况。
7) 鱼类药效学 :是鱼类药物药效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使用强度与剂量之间关系规律的科学 。
18) 毒性作用 :指用药剂量过大或应用时间过长,使水产动物发生严重功能紊乱或病理变化。如硫酸铜不能超过 0.7g/m 3 长时间,否则鲤鲫死亡。
19) 危险性和安全性 : 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使用过程中对机体引起、有害 生物学作用的可能性大小;指无危险性或危险性达到可忽略的程度
20) 变态反应 :指水产动物受渔药刺激后所产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
4 杀虫驱虫药:寄生虫以及敌害生物的药物。抗原虫药、驱虫蠕虫药、杀寄生甲壳 动物药和除害药等。
5 调节代谢和促生长药:改善养殖对象机体代谢,增强机体体质。包括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质、激素、酶制品等。
6 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毒素或血液组织等,用于预防、诊和治疗特定的水产动物疾病的制品。如疫苗、免疫血清等
3 渔药对水产养殖动物是群体受药要考虑整个水体中的养殖动物活动状态是否恢复、死亡趋势是否缓解
4 渔药的药效易受环境的影响水温、水体盐度、酸碱度、氨氮和有机质等以及各种理化因子的相互关系
5 渔药具有一些特殊的给药方式挂袋(篓)法、浸洗法、遍洒法、浸沤法、涂抹法、口服法、口灌法、注射法、间接投药法
6 渔药的安全使用具有更深刻的含义
40) 抗菌药物的试验方法 : 扩散法(主要是纸片琼脂扩散法 K-B 法: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 药敏 纸片贴在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地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在纸片周围 可抑菌浓度范围内测定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 抑菌圈 ,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性。 ); 稀释法 (以一定浓度的抗菌药物与含有被试菌株的培养基进行一系列的不同倍数的稀释,经培养观察后最低的抑菌浓度 MIC 。 )
治疗量 :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极量:指治疗量的最大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超过极量就有可能发生中毒。
最小中毒量 和中毒量: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中毒量;最小中毒量到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称为中毒量;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称为安全范围。
41) 不同水产动物对同一种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同种水产动物不同的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也有不同
渔药的特点 :
1 渔药涉及对象广泛、众多,兽药是无法相比的如海水鱼类用药要比淡水鱼类较多考虑渗透压、盐度、 PH 等 ; 温水鱼类比冷水鱼类时考虑水温条件的影响;无鳞鱼类相对于有鳞鱼类耐受性低
2 渔药不是直接给与,给药时以水为媒介口服药物具有一定的适口性和诱食性,外用药物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和可溶性;还要考虑动物的生活习性(日本沼虾昼伏夜出、鳜食活饵、蟹有抱食的习性)
7 中草药:三黄散
8 其他:抗氧化剂、麻醉剂、防霉剂、增效剂、解毒药物等
渔药的基本作用 :
1 抑制和杀死病原体:有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间接作用方式是指渔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其化学反应产生一些新的物质来杀灭病原菌的方式,如漂白粉;直接作用方式是指渔药在动物体内或水环境,直接与病原菌反应,达到灭杀效果,如硫酸铜。
半数致死量 ( 半数致死浓度 ) 引起半数试验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浓度), LD 50 LC 50
4 、药物的安全评测
治疗指数( TI )是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TI = LD 50 /ED 50 ,此数值越大,表示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间距离越大,越安全
安全指数 =LD 5 /ED 95 ,是最小中毒量和最大治疗量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