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特性及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黄土湿陷性介绍经典

完整版黄土湿陷性介绍经典
当δs<0.015时,定为非湿陷性黄土; δs≥0.015时,定为湿陷性黄土. 根据湿陷系数大小,可以大致判断湿陷性黄土湿陷性
的强弱,一般认为:
当δs≤0.03,为弱湿陷性的; 0.03<δs ≤0.07,为中等湿陷性的; δs >0.07,为强湿陷性的.
11
最新
黄土的湿陷类型可按室内压缩试验,在途的饱和自重 压力下测定的自重湿陷系数δzs判定.
陷性黄土场地
12
最新
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某一压力下浸水开场出现湿陷时,此压力即为 湿陷起始压力.即当黄土地基上的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之和小于 湿陷起始压力时,地基土只产生压缩变形,不会发生湿陷.只有 当外部压力增到达某一界限,足以抑制其浸水后的构造强度时, 那么发生构造破坏,即发生湿陷.
湿陷起始压力是反响黄土湿陷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具有如下实 用意义:
用于确定土层和场地的湿陷类型〔见3〕
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当建筑物荷载不大时,可适当加大根 底底面积,控制基地压力不超过土的湿陷起始压力,那么地基即 使受水浸湿也不致产生湿陷变形,因此可不采取设防措施.
13
最新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消除 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土或灰土垫层、土 桩或灰土桩、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桩根底、 预浸水法等
4
最新
1.2湿陷性黄土的分布
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面积约63万㎞2.其中湿陷性黄土 约占3/4,普及甘、陕、晋的大局部地区以及豫、宁、冀 等局部地区.此外,新疆和鲁、辽等地也有局局部布.由 于各地的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湿陷性黄土的 组成成分、分布地带、沉积厚度、湿陷特征和物理力学 特质也因地而异,其湿陷性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厚 度变薄.2ຫໍສະໝຸດ 最新1.1湿陷性黄土的特征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湿陷性质的特殊土壤类型,其在遇到水分的作用下会发生体积变化,导致建筑物的沉降和破坏。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原理是由于土壤中的黏性颗粒之间的吸附力和吸水力导致土壤颗粒聚结和体积收缩。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排水处理、改良处理和断层处理等。

1. 吸水性:湿陷性黄土由于土壤的颗粒间隙较大,含有大量的毛细孔,能够很好地吸收和储存水分。

当土壤吸水后,土壤中的黏性颗粒之间的吸水力增强,导致土壤体积发生变化。

2. 颗粒聚结:湿陷性黄土中含有一定量的黏土颗粒,这些颗粒具有黏性和胶结性质。

当水分分子进入黏土颗粒间隙时,颗粒表面的电荷变化,引起吸引力增强,颗粒之间结合力增大,产生颗粒聚结现象。

3. 含水率变化:湿陷性黄土在不同含水率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

当土壤的含水率增加时,土壤体积会相应增大;而当含水率减小时,土壤体积会相应减小。

湿陷性黄土在遇到水分作用下会发生体积的收缩和膨胀,从而引起地基的沉降和破坏。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 排水处理:通过提高地下水位附近的排泄能力,将地下水排出,以降低土壤的含水率,从而减小土壤体积的变化。

这可以通过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进行实现。

2. 改良处理:通过添加改良材料,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以改善土壤的稳定性和抗湿陷性能。

常见的改良材料包括石灰、水泥、石粉等,它们的添加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和黏粒的性质,减小土壤的吸水能力和颗粒聚结现象。

3. 断层处理:对于已经严重受损的地基,可以通过开挖和重新填充的方式来重新构筑地基。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工程师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

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

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这里所说的黄土泛指黄土和黄土状土。

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也有的老黄土不具湿陷性)。

一、可能造成的危害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

二、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

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

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三、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土颗粒中又以0.05~0.01m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小于0.005mm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14.28%,大于0.1m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的中砂颗粒。

从以下表1可见,湿润陷性黄土的颗粒从西北向东南有逐渐变细的规律。

土孔隙中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处。

同时,细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盐类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触点形成胶结。

试验研究表明,粗粉粒和砂粒在黄土结构中起骨架作用,由于在湿陷性黄土中砂粒含量很少,而且大部分砂粒不能直接接触,能直接接触的大多为粗粉粒。

细粉粒通常依附在较大颗粒表面,特别是集聚在较大颗粒的接触点处与胶体物质一起作为填充材料。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特殊工程地质性质的土壤,其湿陷性是指在水分条件改变下,土壤发生体积变化,由于土壤颗粒的再排列和骨架的重组导致地基沉降和变形。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特性与其黏土矿物组成、含水量、结构特征以及土壤重度有关。

1. 颗粒排列重组:湿陷性黄土的颗粒间存在一定的胶结力,当土壤与水分接触时,胶结力被破坏,原本紧密排列的颗粒开始发生重组与再排列。

这导致土壤体积增大,发生沉降和变形。

2. 含水量变化:湿陷性黄土的含水量对其湿陷性有很大影响。

当含水量增加时,黄土中的颗粒间润滑层厚度增大,土体内的空隙剧增,体积扩大,引起地基沉降和变形。

3. 结构透水性:湿陷性黄土具有较好的透水性,但因其颗粒间胶结作用强,使土壤内部存在密实层。

当水分进入土壤后,密实层难以透水,导致上层的土壤水分无法顺利排出,使得地基部分区域沉降。

1. 湿陷区域的预处理: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对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勘察,确定湿陷区域的边界和分布,以及湿陷深度、厚度和变形特征等。

在地基工程施工前,对湿陷区域进行预处理,如加固、排水等,减少地基变形。

2. 预压加固法:通过施加预先施加的压力来改善地基的稳定性,减少沉降和变形。

预压可以采用静载试验、土体填充、钢板水平约束等方法进行。

3. 排水处理:通过提高地基的排水能力,及时将土壤中的过多水分排出,减少土壤饱和和润滑导致的体积扩大和变形。

常用的排水方法包括建设排水沟、埋设排水管道等。

4. 土体改良方法:可以通过土体改良来改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性质。

如采用土壤加固剂、土壤固化剂等提高土体的结实度和稳定性,减小地基的变形。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原理主要涉及颗粒排列重组、含水量变化和结构透水性等因素。

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需要综合考虑预处理、预压加固、排水处理和土体改良等方法,以减小地基的沉降和变形,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研究论文:浅谈路基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

研究论文:浅谈路基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

研究论文:浅谈路基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91042 地理地质论文浅谈路基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黄土地区经常会因为暴雨、水流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地基沉陷、边坡失稳、路堑滑坡等灾害性地质活动,这种问题的出现给工农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经常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在工程施工之初我们必须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湿陷性黄土问题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对于促进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湿陷性黄土概述湿陷性黄土是我国众多不良土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具备着范围广、特殊难度大、构成成分复杂的特点。

同时,这种土质还经常存在着难以消除或者减少的变性危害,其地基承载力以及基础处理问题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要对其土壤的组成以及特点具备详细的认识。

1.1 湿陷性黄土概念湿陷性黄土主要指的是那些非饱和的不稳定土质,这类土质结构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遇到水之后会发生变形、沉降等变动,从而给工程施工和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可以说国内各个省份都有存在,而路桥工程的施工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施工范围广、基础整体性要求高的工作模式,因此在施工中对于遇到的湿陷性黄土必须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并且及时的加以处理。

1.2 湿陷性黄土组成就目前常见的湿陷性黄土进行分析,其主要组成包含了风积得砂、冲积土、次生型黄土、残积土、可溶性沙土等,其中湿陷性黄土的最为典型的代表土层为黄土,这也是世界上分布组委广泛的一种土质结构。

这种土质结构在受到风的搬运作用下会发生沉积,而未曾经过次生扰动、无层理的情况下会形成黄土的块状土,在受到含水量受到限制的时候,一般都具备着较高的强度和极小的压缩性。

这种土质结构在受到水浸湿之后在自重压力以及附加压力的作用之下便会产生沉陷和变形,从而造成土质失稳等质量隐患,给道路工程的施工带来严重影响,在平坦的地区这一问题还不怎么明显,但是在那些山区地带,对于道路安全性的影响十分严峻。

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的应用

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的应用

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的应用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于路基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黄土地区,特别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的稳定性成为了施工中的重要问题。

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该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湿陷性黄土的特性。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水浸湿后易变软、液化、塌陷,而在干燥状态下则变得坚硬、脆化的特殊黄土。

湿陷性黄土的稳定性差,易发生塌陷和流失现象,对于道路的基层支撑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对于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基处理技术地基处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路基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升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包括土方加固、碎石加固、搅拌桩加固等。

这些加固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湿陷性黄土的承载能力,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2.路基设计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高速公路建设时,需要针对地质特点进行路基设计。

通过合理的路基设计,可以减少对湿陷性黄土的压实力度,降低湿陷性黄土的液化和流失风险。

在路基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合理确定路基的高度和宽度,以确保路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稳定性。

3.材料选用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材料的选用对路基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建设,需要选择抗湿陷性能好的路基材料,如高强度碎石、粉煤灰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抗渗透性和抗变形性能,可以有效地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4.施工工艺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施工工艺是保证路基稳定性的关键。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工艺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路基地基的排水工程,确保路基地基的排水畅通;二是采用适当的压实方法和设备,确保路基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三是采取合理的绿化措施,减少对地基的侵蚀。

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中的应用涉及地基处理、路基设计、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及在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在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今天,人们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建筑工程还是公路工程乃至于一些特殊的水利水电工程等,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考虑到各种特殊条件下的问题,保证这些工程设施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应用前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工程地质条件,黄土在遇水浸湿后,会出现增湿软化的情况,对于整体强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旦出现附加压力,或者是土的自重压力作用,就会湿陷变形,不仅下沉量巨大,而且下沉速度极快。

湿陷性黄土本身具备湿陷的性质,如果在没有任何处理措施的地基上直接开始工程建设,就会导致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征湿陷性黄土在颜色上主要呈现为黄褐、灰黄、棕黄、褐黄色,土壤当中的含盐量比较大,碳酸盐的含量尤其突出。

土壤当中的粉土颗粒含量较大,大孔性明显,整体呈现一种松散的结构状态,无层理,天然的剖面则表现为垂直节理,遇到水就会产生湿陷的现象。

在分布上,湿陷性黄土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北、华中以及华东地区,东北地区也有少量存在。

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容重为1.2~1.9g/cm3,天然含水量为7%~23%,孔隙比为0.78~1.50,液限为21.7%~32.5%,塑性指数为6.7~13.1。

2黄土湿陷的主要影响因素导致黄土湿陷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黄土的形成时代、密度、粘粒(土壤粒径小于0.002mm或2μm之土粒者)含量、孔隙性、形成过程以及含水量等等。

(1)形成时代:一般来说,从黄土地层的整体剖面来看,地表由上到下,第一层是中等湿陷层,第二层是轻微湿陷层,第三层及以下的黄土没有湿陷层,三层的分布不均匀。

(2)密度:黄土的密度相对较小,密度越大的话,土壤的密实性就越强,孔隙减小,黄土的湿陷性也就随之变弱。

(3)粘粒含量:黄土中的粘粒含量越小,代表黄土的湿陷性越强,与此相反,湿陷性弱的黄土当中粘粒含量是比较多的。

浅谈路基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

浅谈路基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

浅谈路基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摘要】黄土地质特性,湿陷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湿陷性黄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和塌陷现象,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和风险。

为了有效解决湿陷性黄土施工中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包括改良土体、加固路基、排水、加固桩等方法,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黄土的工程性能,从而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处理湿陷性黄土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特性、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进行有效实施。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经验,可以有效降低湿陷性黄土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路基施工中,对湿陷性黄土的地质特性和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地质特性、处理方法、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黄土地质工程是路基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湿陷性黄土在路基施工中常常引发各种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湿陷性黄土主要指在潮湿或水浸条件下易发生液化与膨胀现象的黄土。

其主要特性包括含水量高、孔隙结构复杂、土粒之间弱胶结力等。

这些特性使得湿陷性黄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给路基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处理方法针对湿陷性黄土,在路基施工中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其对工程造成影响。

包括加固处理、排水降渍、改良处理等多种方法。

加固处理主要是通过添加材料或施加荷载来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

排水降渍则是通过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除,减少土体的含水量。

改良处理则是通过添加掺和剂或改变土体结构等方式来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和抗压强度。

结论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是影响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只有充分了解其特性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才能保证路基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较强塑性和感应性的土质。

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的应用

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的应用

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的应用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道路基础建设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道路基础建设中,路基是承载"公路全球通"重要的基础,对公路的使用寿命以及运行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湿陷性黄土路基作为常见的路基之一,在道路基础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主要探讨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中的应用。

一、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特征湿陷性黄土是一种亲水性较强的黄土,在潮湿环境下容易软化变形,从而影响道路基础的稳定性。

该类土壤的主要特征如下:1.水分敏感性强:湿陷性黄土吸水后容易软化变形,压缩性和膨胀性大。

2.耐久性差:该类土壤由于容易软化变形,其抗压、抗拉、抗剪都较差。

3.强度低:湿陷性黄土的内部结构较为不规则,因此强度较低。

4.流动性强:该类土壤湿度较高,高含水率时其流动性很大。

1. 路基填筑路基填筑是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的主要应用之一。

在道路基础建设过程中,为了增加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采用湿陷性黄土进行填筑。

该技术能有效地减少路基下沉和变形,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公路的寿命。

2. 路基加固3. 预处理在湿陷性黄土路基预处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技术手段来预判路基的抗变形和抗灾能力,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从而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

预处理包括对路基进行预处理,将湿陷性黄土进行排水、加固等措施,从而降低路基的沉降和变形。

4. 环境治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治理。

在道路基础建设过程中,采用湿陷性黄土进行路基填埋,有效地解决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问题,避免了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湿陷性黄土的环境治理可以提高基础土壤的环保效益,从而在建设速度和环境保护之间实现平衡。

三、结论。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种地基类型,其湿陷性主要是由于黄土中含有较多的黏土颗粒和有机物质,在受水分影响下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主要包括黄土颗粒结构变化、水分含量变化等因素。

处理这种地基的方法包括改良黄土地基、加固地基等。

一、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原理分析1. 黄土颗粒结构变化:黄土中含有大量黏土颗粒和粉末状颗粒,当受到水分渗入后,黏土颗粒会吸水膨胀,导致土体结构松散,从而引起地基的变形和沉降。

2. 水分含量变化:黄土地基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当地基处于高含水状态时,土体内部黏土颗粒会膨胀并使土体变软,地基沉降;在干燥状态下,土体内部含水降低,导致土体收缩,也会引起地基的变形和沉降。

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基自身的特性,其在施工中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的问题,给工程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至关重要。

1. 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指通过对地基进行物理或化学的调整,改变其结构和性质,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改良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如加入填料或者碎石等填充材料,使土体致密化;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如利用固化材料对土体进行固化处理,提高土体的抗湿陷性。

2. 加固地基: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加固可以采用钢板桩、搅拌桩等方法,通过在地基中插入钢板桩或者搅拌桩,加固土体结构,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地基预处理:在施工前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预处理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降低地基含水率或者对土体进行固结处理,减少地基变形和沉降的风险。

以上处理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地基特性进行选用,以达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保障工程的安全和可靠。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主要包括土体结构变化和水分含量变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地基改良、加固地基和地基预处理等。

在实际工程中,要根据地基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当土壤受到湿润作用时,土壤体积会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地基沉陷的现象。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原理主要有:
1. 钙离子交换作用:湿陷性黄土中含有丰富的膨润土矿物,这些矿物质中的钙离子可以与土壤中的其他阳离子(如钠离子)交换,形成膨胀颗粒,使土壤体积增大;而当土壤受到水分浸润时,膨胀颗粒会释放出吸附的水分,导致土壤体积减小,从而造成地基沉陷。

2. 结构破坏作用:湿陷性黄土在受到水分浸润后,水分会渗透到黄土中的微孔和粒间隙中,使其被湿润,从而导致土壤颗粒结构的破坏和疏松,使土壤体积减小,从而造成地基沉陷。

1. 增加地基承载力:通过加固地基,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陷。

常用的方法有灌浆加固、纤维增强土等。

2. 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改变黄土中的颗粒结构,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土壤体积的变化。

常用的方法有土壤改良、掺入适量的砂质土等。

3. 控制地下水位:黄土地基的沉陷与地下水位有很大的关系,适当控制地下水位可以减少地基沉陷的发生。

常用的方法有降低灌水量、加设排水系统等。

湿陷性黄土地基沉陷的原理主要包括钙离子交换作用和土壤结构破坏作用。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主要包括增加地基承载力、改善土壤结构、控制地下水位和加固地基基础等。

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的应用

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的应用

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的应用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建设已成为中国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路基的施工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针对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湿陷性黄土的特性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文将就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浅谈。

我们来了解一下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水分作用下,因其矿物成分中的黏土矿物发生吸湿膨胀或干燥收缩现象而引起地基土体自重所造成的稳定性破坏,而出现明显沉陷变形的黄土。

湿陷性黄土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往往会对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要想克服湿陷性黄土所带来的困难,就需要在施工技术上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治理。

可以采用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加筋加固。

土工合成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变形模量,可以有效抑制土体的变形和破坏,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可以采用土壤改良技术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

通过施加适量的加固材料和施工工艺,改良黄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其抗湿陷性和抗渗性,从而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还可以采用预应力锚杆和长锚杆技术对路基进行加固,增加路基的抗拉强度,提高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湿陷性黄土在遇水后会出现明显的稳定性破坏,因此在施工中必须要做好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保证路基在降雨后能够及时排水,减小水分对路基的影响,保障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还要对路基的压实作业进行加强,通过科学合理的压实技术,保证路基土体的密实程度,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在施工现场还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和验收,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符合设计要求,保证路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除了施工技术的改进和治理措施的采取,大型的机械化设备也可以在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中,常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等。

这些机械化设备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同时具备较强的作业能力,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路基土体的压实程度和干燥湿陷性黄土的含水量,提高施工质量和路基的稳定性。

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综合评价与地基处理试验研究

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综合评价与地基处理试验研究

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综合评价与地基处理试验研究引言西北地区是我国黄土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其中湿陷性黄土因其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综合评价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并提出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湿陷性黄土是指其在水分变化下引起显著体积塑性变形的黄土。

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具有以下特性:1. 高含水量湿陷性黄土的含水量较高,常在液态状态下存在。

由于吸附力、毛细作用等因素,黄土颗粒与水分子间存在较强的黏结作用,使得黄土表现出较高的塑性和粘性。

2. 显著的膨胀性湿陷性黄土在含水量增加时会发生膨胀,体积塑性变形明显,可导致地面沉降和结构破坏。

湿陷性黄土的膨胀性是由其颗粒结构和黄土矿物成分所决定的。

3. 塑性变形能力强湿陷性黄土具有较强的塑性变形能力,易形成可塑性流动层。

当工程上施加载荷时,黄土会发生流动,导致地基沉降。

塑性变形能力是湿陷性黄土不稳定性的主要表现之一。

4. 含砂量较高湿陷性黄土通常含有一定量的砂粒,并具有较高的含砂量。

砂粒对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产生较大影响,更易引起结构沉降和地面变形。

地基处理试验研究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引起的工程问题,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试验研究,以提高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1. 固结预压法固结预压法通过施加垂直荷载,使湿陷性黄土在初期固结,减小其孔隙比和含水量,降低其膨胀性和塑性变形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大型基础工程。

2. 加固处理法加固处理法主要是利用灌浆加固、土工合成材料、桩基础等方式加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抗震和抗变形能力。

通过增加地基的强度和刚度,降低黄土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膨胀性。

3. 隔离处理法隔离处理法通过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设置隔离层,将黄土与结构物隔离开,减小湿陷性黄土对结构物的影响。

隔离层可以采用高强度的土工合成材料或混凝土板等。

4. 排水处理法排水处理法通过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设置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泄,减小黄土的含水量和湿陷性。

简析旋喷桩在湿陷性黄土中的应用

简析旋喷桩在湿陷性黄土中的应用

简析旋喷桩在湿陷性黄土中的应用1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1.1湿陷性黄土的定义所谓湿陷性黄土是指黄土在压力的作用下受水浸湿,使得自身的土结构遭到破坏,在这种状况下产生显著附加下沉。

对于湿陷性黄土一般可以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两种。

1.2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①颗粒组成:在颗粒组成方面,由于黄土的地质时代不同而存在肯定的差异。

②干容重:湿陷性黄土的改变范围在11-16.9KN加3之间。

③孔隙比:改变范围在0.85-1.24之间。

④自然含水量:湿陷性和承载力受自然含水量的影响和制约。

⑤饱和度:湿陷性黄土的饱和度在15%-77%之间改变。

⑥液限:是确定黄土性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1.3湿陷性黄土的力学性质黄土的含水量和密实程度等因素确定着土体的抗剪强度,通常状况下,含水量越低,密实程度越高,那么这种黄土的抗剪强度也就越大。

与塑限相比,当黄土的自然含水量比较低时,水分改变严峻影响其强度,土的内摩擦角和茹聚力随含水量的增加都会显著降低。

2施工工艺2.1试桩旋喷桩正式施工之前,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试桩。

试桩目的:通过试桩以确定提升速度等各种施工参数,验证旋喷匀称程度及成桩直径,了解下钻及提升的阻力状况,针对场地的不同特点实行相应的施工工艺,试桩试验时,应选择不同的脆弱地层和不同的桩长地段分别进行。

2.2场地平整正式进场施工前,进行管线调查后,平整场地,去除地上地下一切障碍物,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性土料,夯实,地表过软时应实行防止施工机械失稳的措施;基底以下有淤泥时,应将淤泥挖除,场地平整至工点设计要求的高程和宽度。

2.3桩位放样在进行钻孔施工前,旋喷桩施工的掌握点通过全站仪进行测定,并且对掌握点进行标记,通过对掌握点进行复测验线合格后,需要对桩位利用钢尺、测线等进行实地布设。

2.4修建排污和灰浆拌制系统在返浆量方面,在进行旋喷桩施工时,通常状况下在10-20 %,一般状况下通过沉淀池处理这些废浆液,废浆液通过沉淀进行处理后,依据场地条件对产生的'清水进行无公害排放。

湿陷性黄土路基问题的讨论

湿陷性黄土路基问题的讨论

关于路基——湿陷性黄土路基问题一、湿陷性黄土的特征与危害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干燥情况下,具有较高强度和较低压缩性,遇水后在一定力作用或在自重作用下强度骤降的一种特殊岩土。

它的这种特性, 会对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使路基及结构物大幅度沉降、折裂、倾斜, 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

它广泛分布于我国甘肃、宁夏、陕西和山西等黄土高原地区。

二、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的施工在黄土地区进行路基工程施工前, 首先要对当地的气候、水源等施工影响条件充分了解; 其次要对拟用来填筑路基的黄土土质认真分析, 确定它是否具有湿陷性, 液塑限、颗粒分析、取土场土的天然含水量等也要试验确定。

三、黄土的压实黄土及黄土状土的粘结力由土粒间分子引力形成的原始粘结力和颗粒间的胶结物质形成的加固粘结力组成。

原始粘结力与土的密度有关。

一般黄土当湿度增加时其强度有显著降低, 但在低湿度和不扰动结构情况下仍有较高的强度。

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击实强度最高, 其主要原因为击实密度增大, 使其摩擦力与粘结力均有很大的提高。

黄土的压实对水很敏感, 含水量的施工控制较难。

施工时应通过击实曲线确定达到某一压实标准干容重相应的含水量范围, 并应在取土场控制。

黄土的含水量超过压实要求的含水量范围时, 同样不能压实。

黄土地区较干旱, 黄土本身保水性差, 施工时应加强取土场和碾压时的含水量监控, 高温季节更应注意。

四、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公路工程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措施主要有垫层法、强夯法、灰土桩挤密法、深层搅拌桩法、振冲碎石桩法、冲击压实法等。

(1)灰土和素土垫层法将基底以下湿陷性土层全部挖除或挖至预计的深度, 然后以灰土或素土分层回填夯实。

垫层厚度一般为1. 0 ~3. 0 m。

它消除了垫层范围内的湿陷性, 减轻或避免了地基因附加压力产生的湿陷, 可以使地基的自重湿陷表现不出来。

土垫层方法处理的灰土垫层的地基承载力可达到300 kPa(素土垫层可达200 kPa)且有良好的均匀性。

三门峡地区湿陷性黄土结构体特性分析

三门峡地区湿陷性黄土结构体特性分析

三门峡地区湿陷性黄土结构体特性分析三门峡地区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该地区的土壤主要是由黄土构成的。

黄土是一种典型的风化土壤,具有较高的膨胀性和收缩性,因此容易形成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结构体是指在湿润条件下,由于土体内部吸水膨胀而导致地表或建筑物出现下沉、变形等现象的黄土土体。

本文将对三门峡地区湿陷性黄土结构体的特性进行分析。

首先,三门峡地区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性是具有较强的吸水性。

由于黄土中高含量的黏土矿物,其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孔径大小,因此能够吸水乳胶,造成土体体积膨胀。

当土体吸水膨胀时,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导致地表或建筑物产生变形或破坏。

因此,在三门峡地区,黄土的吸水性是造成湿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三门峡地区湿陷性黄土的结构比较松散。

由于黄土的风化作用较为充分,土体中的颗粒粒径较大,结构比较松散,容易发生膨胀和收缩。

当土体吸水膨胀时,由于结构松散,土体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导致地表或建筑物发生下沉和变形。

因此,土体结构的松散性也是造成湿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三门峡地区湿陷性黄土在干湿变化时的体积变化较大。

由于黄土的含水量对土体的体积有很大影响,当土体在干湿变化时,容易产生体积变化。

当土体吸水时,土体体积膨胀;而当土体失水时,土体体积收缩。

这种干湿变化导致土体的体积变化较大,容易引发地表或建筑物的下沉和变形。

最后,三门峡地区湿陷性黄土的稳定性较差。

由于黄土的结构比较松散,土体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和破坏。

在三门峡地区的地质构造较为特殊,地震、降雨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这些外部因素易导致湿陷性黄土结构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三门峡地区湿陷性黄土结构体的特性主要包括具有较强的吸水性、结构比较松散、在干湿变化时体积变化较大、稳定性较差等。

针对这些特性,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土体的湿陷性,保障地区的建筑物和交通设施的正常使用。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水分含量变化下易产生塑性变形的土壤,其在路基填筑中容易引起变形、开裂和沉降等问题。

为了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质量,下面将就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湿陷性黄土特性分析湿陷性黄土在路基填筑中的主要问题是塑性变形大,吸水膨胀性强。

这种土壤在吸水后容易发生体积变化,导致路基变形、开裂等问题。

在进行填筑施工前,必须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其吸水膨胀性和塑性变形特点。

二、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工艺1、路基平整:在进行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前,必须先进行路基的平整处理,确保路基表面平整、无坑洼和凹凸。

2、加固处理: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可以采用加固措施来增强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加固措施包括土工格栅、地膜等。

3、填筑施工:填筑施工前需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填筑层厚度,然后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填筑,严格控制填筑层厚度和均匀性。

4、压实处理:填筑完成后,对路基进行压实处理,确保填筑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1、原材料质量控制:对用于填筑的黄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工艺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填筑层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4、加固层质量控制:如果采用加固措施,需对加固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加固效果和稳定性。

5、监测和检测:填筑完成后,需要对路基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四、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路基变形:如果发现路基填筑后出现变形问题,需及时对其进行整治,如加固处理或重新压实等。

2、路基开裂:湿陷性黄土容易产生裂缝,对此需及时修补和加固,同时进行下次施工时加强控制。

3、沉降问题:部分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后会产生沉降,需对其进行整治,恢复路基稳定性。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只有严格遵守施工工艺要求,加强质量控制,及时处理问题,才能保证填筑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一、引言湿陷性黄土地区是指在该地区出现的一种特殊的黄土,该黄土在遇水后会发生明显的膨胀和收缩现象,使得地面产生裂缝,建筑物和道路易受影响。

在这种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建设,必须认真了解其特点,并采取有效的地基处理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

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岩土特点1. 膨胀性:湿陷性黄土在遇水后会发生膨胀现象,膨胀系数较大,地面易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

2. 收缩性:干燥时,湿陷性黄土会出现明显的收缩现象,地面容易产生裂缝。

3. 雨季和旱季的影响:雨季时,黄土吸水膨胀,地面易松动,旱季时,黄土失水收缩,地面易出现裂缝。

4. 荷载承受能力较差:由于膨胀和收缩的影响,湿陷性黄土的承载能力较差,难以承受大型建筑物和道路的荷载。

三、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1. 建立工程地质模型:通过对地质资料的分析和现场勘察,建立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质模型,明确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和岩土层分布情况。

2. 地基勘察:采用地球物理探测和现场勘察方法,确定地基承载能力、地下水位和土壤的物理力学特性,为后续的地基处理提供依据。

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根据勘察结果,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描述地质情况、地基条件和地基处理建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建议。

四、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措施1. 地基处理原则: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特点,地基处理应遵循“加固、排水、防护、变形控制”的原则,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减小地基变形。

2. 地基处理方法:(1) 地基加固:采用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等方法,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2) 地基排水:采用排水沟、排水管等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减小黄土的膨胀和收缩。

(3) 地基防护:在地基表层增加混凝土或沥青层,防止地面发生裂缝和坑洼。

(4) 变形控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橡胶支座等变形控制装置,减小地基变形引起的损害。

五、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的质量控制1. 施工质量检查:施工单位应按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地基处理工程的施工,确保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符合要求。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容易受潮湿影响而发生变形和破坏。

在工程施工中,湿陷性黄土的存在会给地基工程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一、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1.1 湿陷性黄土的成因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典型的风成黄土,主要由黏土、砂砾和少量的泥质沙组成,其物理特性主要表现为颗粒细小、结构松散、含水量较高。

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潮湿条件下会发生明显的变形,这是由于土壤中黏土矿物的吸水膨胀导致的。

而这种吸水膨胀是由于土壤中黏土矿物中的粘粒结构在吸水后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黏土颗粒吸水膨胀而引起的。

在潮湿条件下,土壤中的水分会被黏土颗粒吸附,并引起黏土颗粒间的排斥力增大,导致土体的体积扩大。

当水分含量增加时,黏土颗粒之间的排斥力明显增大,使得土体的整体抗剪强度降低,从而导致地基发生变形和沉降。

除了土壤本身的特性外,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工程施工中,地基加压、排水不畅、自然降雨等都会引起地基的湿陷。

地下水位的上升、地基周围环境水分含量的变化也会影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程度。

2.1 提前预防在工程设计阶段,应根据地基土壤的特性和地下水位状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可以采取排水措施、改善地基土质等方法来减少地基的湿陷,提前避免不利影响。

2.2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可以采取加固处理、改良处理等措施来提高地基的抗湿陷能力。

在地基处理中可以采用灌浆加固、土体固化等方法来改善地基的物理性质,以减少地基的湿陷。

2.3 施工控制在工程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地基的荷载、排水等情况,尽量避免对地基的进一步影响。

应合理设计和施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4 监测和维护在工程使用阶段,应对地基的变化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一旦发现地基出现湿陷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湿陷性黄土湿陷特性及地基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湿陷特性及地基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湿陷特性及地基处理方法摘要:湿陷性黄土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土,如果在建筑地基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地基之中存在有这样的湿陷性的土,如果处理的不够得当那么就会对地基的建设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湿陷性黄土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相继出现许许多多的病害,正是因为湿陷性黄土具有这么多的实际危害,所以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要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相关特征以及一些早期的处理方式进行相关的探讨,这对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发展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本文就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些具体特征来制定相关的施工方案,并对相关的处理对策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对策分析引言湿陷性黄土在受到水的浸湿之后,黄土本身的结构就会受到巨大的破坏,当黄土的结构被破坏之后,黄土整体就会呈现出一种迅速下沉的趋势,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土壤中的结构物质带来巨大的破坏与影响,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基以及与地基相关的结构物质发生大幅度的沉降、拆裂、倾斜,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对实际的使用质量和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

1、概述黄土是中国分部较广的区域性特殊性土,湿陷性黄土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保持土的原始基本单元结构形式不被破坏的能力,湿陷性黄土在其结构强度未被破坏或软化的压力范围内,表现出压缩性低,强度高,但受水浸湿后,力学性质将发生较大变化,具体表现为强度降低、软化、湿陷等特性,对工程建筑安全性有较大的影响。

某省西部黄土丘陵与东部黄褐冲积平原的交接地带,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郑州市以京广铁路为分界线,以西地区土层具有湿陷性,湿陷性黄土深度约3.5m~15.0m2、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2.1垫层法垫层法是一种浅层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传统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使用较广泛,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施工简便等特点,处理厚度一般为1~3m,通过处理基底下部分湿陷性黄土层,可以减小地基的湿陷量。

处理厚度超过3m,挖、填土方量大,施工期长,施工质量不易保证,选用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4卷第7期 山西建筑• 74 • 2 0 1 8 年 3 月 SHANXI ARCHITECTURE V〇l.44No.7 Mar.2018文章编号:1009-6825 (2018) 07-0074-02湿陷性黄土特性及应用分析令狐艳丽(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13)摘要:阐述了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明确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地基处理的目的,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所有方法,通 过详细勘察确定湿陷的类型及湿陷等级,在太原地区分布着大片湿陷性黄土,所以经常会用到湿陷性黄土的一些处理方法,通过 某一工程实例将经常用的灰土挤密桩消除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进行分析。

湿陷性黄土属于特殊性岩土,如在湿陷性黄土地 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勘察期间必须查明其工程特征,确定最佳的地基处理措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地基处理中图分类号:TU475.31概述太原地区存在湿陷性黄土这种特殊性土质,根据以往的勘察 资料太原市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汾河两岸高阶地至黄土台地,绝大部分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沉积无规律,分 布在汾河以东,例如敦化坊、太原东客站以南、道场沟南、双塔西 街至十方院等地。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土质较均匀,具有大 孔隙,天然湿度下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不容易发生变形,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

2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黄土是指第四纪以来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陆相沉积的 一种特殊土,分为老黄土和新黄土,老黄土一般没有湿陷,承载力 较高,新黄土广泛覆盖在老黄土之上,与工程建筑关系密切,一般 都具有湿陷性,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 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下沉稳定后,因浸水土的结构 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强度迅速降低,体现在建筑物方 面:在框架结构中,对于上部结构的刚度较大的建筑物,发生不均 匀沉降,随着不均匀沉降的发展,可能造成上部结构发生破坏,甚至是倒塌;在砖混结构中,主要体现墙体开裂并附加不均匀沉 降引发危险。

所以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我们 应先查明建筑工程特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 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来采取 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防止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造成 危害。

3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措施及勘察重点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地基处理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降低土 的压缩性;二是提高地基承载力;三是消除湿陷性。

文献标识码:A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土或灰土垫层法、挤密 法、强夯法、桩法、预浸水法等等,在我们太原地区预浸水法不经常用,经常用到垫层法和挤密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在用这两 种方法时严禁使用冻土、膨胀土、盐渍土、有机质等不良土料和粗 颗粒的透水材料作填料。

针对不同湿陷性黄土的特性、不同建筑 物的类别、不同的浸水几率并考虑施工设备、材料来源、施工进度 和当地环境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后我们来确定其中 的一种或多种结合的最佳处理方法,湿陷性场地上任何建筑物的 地基处理都应符合以下两点:1)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 量;2)乙类、丙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具体参照《湿陷 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我们将通过太原市东山地区某一工程 实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进行分析。

首先勘察部门应当详细查明黄土地层的时代、成因以及其物 理力学性能指标(包括湿陷系数、湿陷起始压力随深度的变化、自重湿陷系数等等),严格按照规范对场地进行布置勘察探点,勘探 点的深度应大于地基压缩层的深度,并应符合表1或穿透湿陷性 黄土层。

为了准确测试黄土的湿陷特征需要进行探井取样,对同 一钻孔相同深度分别采取探井取样和取土器取样,送往室内试验 测试,最终确定场地土的地基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湿陷类型以 及承载力大小,对场地和地基做出评价,并结合设计要求和建筑 物的特点,对地基处理措施提出宝贵意见。

表1勘探点深度湿陷类型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陇西、陳北一陕北一晋西地区其他地区勘探深度/m(自基础底面算起)>10>15>104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具体工程实例分析某一新建综合楼位于太原东山地区,本工程地质情况见表2。

Test study on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concrete-cored sand-gravel pile in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Wu Xingzheng(Sinopec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Jiangsu Corporation,Yangzhou225002, China)Abstract: Deep soft soil foundation is often encountered in road construction,with improper treatment may causes the problem of road quality. Field test study on concrete-cored sand-gravel pile with coastal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project, its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tress mecha­nism are analyz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oncrete-cored sand-gravel pile has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in treating deep soft soil foundation. Key words :concrete-cored sand-gravel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static load test,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收稿日期=2017-12-29作者简介:令狐艳丽(1983-),女,工程师第44卷第7期2 0 1 8年3月令狐艳丽:湿陷性黄土特性及应用分析• 75 •表2本工程土质情况土层平均层厚m 土层湿陷情况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①素填土 2.70具强烈湿陷性110②黄土状粉土 2.15具强烈湿陷性150③粉砂 3.14具中等~强烈湿陷性130④湿陷性粉土 5.38具轻微〜强烈湿陷性160⑤湿陷性粉质粘土 4.34具轻微~中等湿陷性200⑥湿陷性粉土 5.87轻微湿陷性190⑦粉质粘土12.61不计湿陷性220本工程设计为地上7层,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地 下室顶板以上由抗震缝分为3个单体,地下室顶板以下连为整 体,此场地为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湿陷性等级:A 区和B 区为n级、C 区为HI 级,持力层位于第四层湿陷性黄土层,本工程按湿陷地区建筑物分类属乙类建筑,根据上部结构形式和场地工程地质条 件,本工程地基处理分两个步骤:第一步,采用灰土挤密桩消除桩长范围内的全部湿陷土;第二步,采用1.〇 m 厚的三七灰土垫层换填 掉基底以下杂填土。

要求分层回填、分层夯实,下层检验合格后方 可铺设上层土,压实系数不小于〇. 97,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不小于200 k P a 。

本工程的灰土挤密桩布置范围见图1。

本工程灰土挤密桩的设计要求:1)材料:粧孔内用二七灰土回填;2)粧径400 m m ,粧间距 0.9 m ,正方形布桩,有效桩长9.5 m ,灰土挤密桩布置范围超出建 筑物基础外轮廓线4.5 m ,工程桩总桩数:12 126个,其中A 段基 础范围内5 878个,B 段基础范围内2 350个,C 段基础范围内 1319个。

要求桩体三七灰土分层回填、分层夯实,下层检验合格 后方可铺设上层土,压实系数不小于〇. 97 ;3)施工工艺采用振动 沉管成孔,桩顶以上预留覆盖土层厚度不小于1 m 。

灰土挤密桩检测:1)施工前,应在场地基础范围以外进行两种桩间距试桩(试 桩1桩间距900 m m 、试桩2桩间距1 000 m m ),A 区西北角(第 1点)、场地东北(第2点)以及场地东南(第3点)详见图2,三处 进行试桩,每组9根,以此取得必要的施工参数和数据,同时检测 湿陷性消除效果,试桩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k P a 。

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灰土挤密桩试桩检测结果,第2点和第3点的试桩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桩长范围内完全消除地 基土湿陷性;第1点的试桩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但是桩长 范围内未完全消除地基土湿陷性。

根据上述试桩检测结果,需将 桩布置方案做以下修改。

a . 对场地东侧的B区和C 区的地基处理布置方案不变。

b . 对A 区的灰土挤密桩调整为桩径400 m m 桩间距900 m m梅花形布置。

c .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试桩位置在A 区的西北角(第4点)以 及西南角(第5点)增加两组新试桩,试桩每组10根,对这两组新 试桩仅进行消除地基土湿陷性和桩间土挤密效果的检测。

第4点范H f l 点范围第I I A 区丨B 区pp -二A '丨基础外轮廓线 |丨第i s 范围庄外扩线第3点范围图2试桩检测位置图试桩报告出来后经设计确认施工工程桩。

2) 桩孔质量检验应在成孔后及时进行,所有桩孔均需检验并 做出记录,检验合格或经处理后方可进行夯填。

3) 应随机抽样检测夯后桩长范围内灰土或土填料的平均压 实系数,抽检的数量不应少于桩总数的1%。

4) 应分层检验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和湿陷系数,评价湿陷性 消除效果,检测探井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〇. 2%。

5)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宜采用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或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检验时间为成桩后14 d ~ 28 d 后进行,由于本工程桩总数比较多,我们根据山西省工程建设地 方标准《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要求:桩数小于3 000根的工程,承载力检验数量不应小于桩数的0. 5% ,桩数 大于3 000根的工程,对超出部分取桩数的0.4% ,确定检验数量:A区26根、B 区12根、C 区7根。

5湿陷性黄土地区使用维护在湿陷性黄土场地施工应保持场地排水畅通,在建筑物的使用期间,应对建筑物及管道经常进行维护和检修,并应确保所有 防水措施发挥有效作用,防止建筑物和管道的地基浸水湿陷带来 安全隐患。

6结语湿陷性黄土属于特殊性岩土,勘察期间必须查明其工程特征,选择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如若地基处理措施不当会对工程 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危害,在地基处理施工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按 照设计的图纸要求进行,并结合相关的规范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