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 并序 课件 (共55张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行 行,古体诗的一种,歌行一体,与乐府相近。 它的音节格律比较自由,采用五、七杂言古体, 形式富于变化。南宋王灼的《碧鸡漫志》解释说: “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 歌有谣,有吟有行,有行有曲。”从唐人歌行体 的风格来看,所谓的“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 可歌可唱的诗篇。
一、了解行文脉络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作主要有《赋得古 原草送别》《暮江吟》《忆江南》《长恨歌》《卖炭翁》 《琵琶行》《秦中吟》等。有“诗魔”和“诗王”之 称,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知背景] 元和三年(808),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 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 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 《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怒了掌握军政大权的 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元和九 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鉴赏诗歌的侧面烘托手法 知识解读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 像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 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 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本意有关的其他 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侧面烘托就是对事物的 侧面描写,它的艺术效果,可以与渲染媲美。
[步骤二] 文意理解 5.说说这个小序在文中的作用。
提示: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 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 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二、阅读诗歌第 1、2 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步骤一] 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举.酒欲饮无管.弦.
举: 举起
(2)作者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昔日的年轻美貌 反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反衬门庭冷落,独守空船;用 昔日的恣情欢笑反衬满腹辛酸;用夜梦往事来反衬孤寂、 伤感的情怀。
5.诗人为何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的感慨?
提示:诗人被贬,异常苦闷,这刚好与琵琶女的 人生境遇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 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诗人的 心弦,让他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 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 就更激起他的情感共鸣,于是就发出了“同是天涯沦 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提示:从琵琶女弹琴的动作和音乐中流露出的愁苦 情调来写琵琶女。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作铺垫,为琵琶 女自叙身世苦和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叹张本。
6.这段音乐描写被人称为古代音乐描写的典范,作 者在描写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 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物,写出了音乐节奏和旋律 的变化,显示了琵琶女内心情感的起伏。
②转徙于.江湖间
于: 介词,在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①长.句.②,歌以赠之
①古义:
因此创作

今义:作介词,表原因;作连词,跟“所以”连用,
表因果关系。
②古义: 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 。
今义: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与“短句”相对。
(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省略句,“送客”后省略介词“于”) 译文: 第二年秋天,我去湓浦口为朋友送行。
(3)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 二善才。(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穆、曹二善才” 置于动宾短语“学琵琶”之后 )
译文: 询问弹琵琶的人是谁,原来是长安的 歌女,曾经跟穆、曹两位著名琵琶乐师学艺。
(4)侧面烘托的作用:运用侧面烘托手法不仅可 以使主体事物的特征得以强化,更加鲜明突出,而 且还可以在对照中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主体 事物的认识,从而收到单纯用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 的艺术效果!
答题指津 明确诗歌所写的主体事物→找出其他事物→ 根据诗歌主旨,联系诗句分析手法→从表达内容、 情感方面分析作用。
辞:
离开
倾:
饮酒
暂: 忽然,一下子
更:
复,再
却坐: 退回(原处)坐下
促:
紧、迫
转:
更,越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
来自百度文库
整理

今义:使紊乱变为整齐或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2)秋月春风等.闲.度
古义:
随随便便

今义:平常、普通。
(3)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 容颜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 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极大的“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 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却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 的罪名;其后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 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名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 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 时弊的讽喻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 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次年送客湓浦口,遇 到琵琶女,写出绝世名作,借以抒发自己满腹的辛酸。
(7)间.关.莺语花底滑.
(8)别有幽.愁暗恨生 (9)银瓶乍.破水浆迸
回:
重新
思: 悲哀、愁伤
低:
垂下
信:
随手
间关:形容鸟声婉转
滑: 流畅
幽: 内心深藏的
乍: 突然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 突然出击 。
今义:形容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2)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3)歌.以赠之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 歌:名词用作动词,作歌
4.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 被动句,语意上有被动关系 ) 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
琵琶之类的弦乐
(2)寻声暗.问弹者谁
暗: 悄悄
(3)移船相.近邀相.见 相: 副词兼有指代作用。前一个“相”,指代 其后“近”字的宾语“那船”;后一个“相”,指
代其后“见”字的宾语“她”
(4)添酒回.灯重开宴 (5)弦弦掩抑声声思. (6)低.眉信.手续续弹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 1.掌握作者及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目标 2.鉴赏作者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1.鉴赏诗歌意境
鉴赏诗歌
能力
2.体会诗中的情感,把握人物形象及 的 侧 面 烘
目标
其社会意义
托手法
情感 体会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
目标 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现实
[知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 太原,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 夫。公元 846 年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他是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他的诗歌题 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提出了“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
产生的印象。
(4)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年纪大了 。
今义:兄弟排序第一。
(5)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
叹息声

今义:形容虫鸣声等。
(6)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 原来的,先前的 。
今义:是由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一个词,向
前方。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商人重.利轻.别离 (2)梦.啼妆泪.红阑干
常见类型及作用 (1) 人 烘 托 人 。 如 ( 陌 上 桑 ) 中 借 “ 行 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 美貌。 (2)物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 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是以 闹衬静。
(3)以物托人(情感)。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 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 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知常识] 1.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是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 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 “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 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特点: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 实主义精神。
代表诗人: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 主要作品: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 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 《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等。
二、把握诗歌主旨 诗歌描写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寄寓了诗人对 琵琶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诗人还借琵琶女的身 世来观照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境遇,发出了“同是 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抒发了壮 志难酬的才子之悲。
一、阅读诗歌序言部分,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步骤一] 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三、阅读诗歌第 3~5 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步骤一] 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钿头银篦击节.碎 (2)去.来.江口守空船 (3)梦啼妆泪红阑.干.
节:
节拍
去来: 走了以后
阑干: 纵横错乱的样子
(4)我从去年辞.帝京 (5)往往取酒还独倾. (6)如听仙乐耳暂.明 (7)莫辞更.坐弹一曲 (8)却.坐.促.弦弦转.急
悴 芳 ”( 色
”( 了 她 坎 意)而“衰”(沦
委身商 坷 曲 折
艺双绝) 人)
的人生 落天涯、境况凄
凉)
用文学笔触 他们“同是天
(3) “谪 再现了琵琶 涯沦落人”,都
(2) “ 身 居 居卧病、女精湛的技 是由“盛”(风
诗 高位、名动 飘 零 天 艺,又尽情 光无限、春风得
人 京 师 ”( 高 涯 ”( 沦 地倾诉了自 意
6.本诗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自己两个形象,他们 既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试填 写下面表格的空白之处。
分类 人物
早年
现在 不同点
相同点
琵琶女
他们“同是天
“ 年 老 (1) 用 一
“ 艺 压 色 衰 、 支 琵 琶 涯沦落人”,都
京城、艳
曲 向 人 是由“盛”(风
漂泊憔
盖群
们 倾 诉 光无限、春风得
重、轻: 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看轻
梦:
名词作状语,在梦中
泪:
名词用作动词,流泪
(3)江州司马青衫湿. 湿:
形容词用作动词,浸湿
[步骤二] 文意理解 4.琵琶女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讲述自己身世的?作 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提示:(1)琵琶女首先叙述了她年轻时色艺超群、红极 一时的歌伎生涯。接着讲了自己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
浔阳江头夜.送客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步骤二] 文意理解 4.“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描绘了 一种怎样的意境?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提示:作者抓住溢满悲伤情感的秋夜的江水、 枫叶、荻花等意象,叠加在一起,描绘了一种冷落 荒凉、寂寥凄惨的意境。渲染了一种悲伤、凄凉的 氛围。
5.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 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写琵 琶女的?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什么?
)

官厚禄) 落凄凉) 己的悲愤之 “衰”(沦落天

涯、境况凄凉)
7《. 琵琶行 并序》中几次写月,前后有什么不同? 提示:关于月色的描写共有三处。第一处:“醉不成 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主客分别,相对无言,黯 然神伤,只有江月照着离人泪。第二处:“东船西舫悄无 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急奏之后,乐声戛然而止,听众 还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第三处: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秋江寒夜,冷月 无声,琵琶女孤寂伤感,冷落愁苦之情溢于笔端。江无变 化,月亦无变化,这三处描写,因情不同,景就不同。景 随情变,这是文学描写的一般特点。
(1)委.身.为贾.人.妇
委身: 托身,嫁 贾(ɡǔ)人: 商人
(2)使快.弹数曲 (3)曲罢悯.然.
快: 畅快 悯然: 忧郁的样子
(4)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是: 这 始: 才
(5)凡六百一十六言. (6)①命.曰《琵琶行》
②遂命.酒
言: 字 命: 命名,题名 命: 叫,吩咐
(7)①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于: 介词,向
(4)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江湖间”置于动词“转徙”之后 )
译文: 现在漂泊沉沦,面容憔悴,在江湖上辗转奔波。 (5)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被动句,语意上 有被动关系;省略句,“感”后省略介词“于” ) 译文: 她的一席话触动了我,这天晚上才体会到被贬 谪的意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