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用光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用光教学设计

《摄影用光》教学设计

大连开发区第六中学韩冬梅

一、背景资料:

前些年开设摄影课时,还面临着胶卷成本和冲印成本的问题,但随着最近几年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几乎实现了“零成本”,这成为开设摄影课的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

摄影既是一项十分实用的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学习摄影既有利于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是很受学生们喜爱的一门好课。所以,本文选择了“摄影”课程中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摄影是一门对技术要求很高的艺术,一幅照片要有清晰的影像、准确的曝光、良好的色彩还原。即使是“傻瓜照相机”和“自动照相机”也会涉及到大量的操作技能。掌握这种技能与否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有摄影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但同时做为一门艺术,一幅摄影作品还应该是摄影者对于生活的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这就需要摄影者善于使用某种摄影技术来表达自己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前面的课程中已经涉猎了“相机操作”和“正确曝光”等学习摄影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课开始的授课内容将从前期课程“技术”层面上升到“艺术”层面。

二、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将学习了解“光线”在摄影中的造型作用:由于光源与被摄物体的位置关系不同(即角度不同),会在被摄物体表面形成不同的明暗反差效果,因而有着不同的造型作用。根据这些造型效果的不同特点,在摄影中将光源相对于被摄物体的角度(光线的角度)归纳为七种。掌握并注意利用各种光线在造型作用上的不同特点,是拍出好作品的关键之一,它同“取景”“构图”等有关内容一起,是摄影创作的基础。

光是摄像最重要的构成要件,对光线的处理往往要比其它要件重要且难得多。光不仅仅是使目标在摄像机的CCD上成像,好的摄像师还可以利用不同性质的光线表达出不同的意境来。因此,本着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内容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认识到光线的角度在摄影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七种光线的特点及运用的知识。通过对7种光线造型效果的对比,增强对光线造型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摄影用光的技巧,养成有意识地运用光线特点进行艺术创作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实践操作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完成本组的创作作品,从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能力、与人交流的态度与能力等。

通过自由讨论、自主取材,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艺术创造力。通过体验和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学习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审美情操。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重点:七种光线的特点及运用。

难点:摄影中如何运用七种光线。

关键:增强七种光线的造型作用对最终作品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的感性认识。

三、教法与学法的确定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模拟演示法: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教学手段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认识发展规律,我将七种光线的特征抽象出来,利用电脑动画演示给学生看,这种带有新奇性、可视性、活动性的演示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趣增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2、直观演示法:采用碘钨灯照射学生模特,学生采用肉眼观察和数码照相观察对比,使学生实际观察到在人物摄影时不同角度光线对人物造型所实现的不同效果,加深感性认识。

3、实习实验法:对新的知识点和新的操作学生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起到加深记忆和将知识固化为技能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与实践等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以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的飞跃。

四、课前准备:

1、准备实践器材:⑴视频展示台⑵照片若干⑶电视机⑷反

光板⑸电脑⑹相机⑺碘钨灯

2、划分小组:8人为一小组,划分8个小组。每小组至少

准备二台照相机,自制反光板一块。

五、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学校的现有条件,我采用“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利用视频展示台对比播放同一人物在七种光线照射下的照片,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七张照片效果一样吗?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现象呢?如果学生回答不到位,教师可分析几张典型作品,(这张作品有明有暗,这张作品在眼、鼻、唇、颏的下方有浓重的阴影)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光线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自然地导入本课。

(二)巧设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

没有光能摄影吗?平时照像所用的光来自哪儿呢? 光在摄影中有什么作用?在一问一答中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在老师引导下联想、思考。接着提出,想不想拍出富有表现力、造型完美的作品?学生自然回答:“想”,从而导出本课的重点:七种光线的特征及应用。

没有光就没有摄影。所以善于把握光线,利用光线是摄影的基础。摄影的常用光为可见光,主要来自于太阳或其他辐射源的能量流。也就是自然光(日光)与人造光(灯噶)。光以波的形式传播,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在实际摄影创作中,我们应该把握光的照射角度、色彩、软硬,并善于利用不同的光线来达到摄影的目的。

(三)电脑演示,解决重点:

利用电脑播放一段七种光线特征及应用的动画,(随机播放两种光线的形成、定义、特点、应用的动画。其它五种以此类推)这样使七种光线形成清晰的对比,化难为易,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自行得出结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围绕本节重点提出思考问题:在这种光线照射下被摄物有什么特征?这种光适合照人像吗?那么它适合拍摄什么?接着播放利用这种光线的优秀作品,再次增强对七种光线特征及应用的感性认识。

1、正面光:相机与光源在同一方向上,正对着被照主体,使其朝向相机镜头的面容易得到足够的光线,可以使拍摄物体更加清晰。也就是顺着相机镜头的方向直接照射到被照主体上的光线。如果光源与相机处在相同的高度,那么,面向相机镜头的部分全部能接受到光线,使其没有一点阴影。使用这样的光线拍摄出来的影像,主体对比度会降低,像平面图一样缺乏立体感。在这样的光线下拍摄,其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会使被摄主体失去原有的明暗层次。

2、前侧光:就是光线从相机的左边或右边侧面射向被照主体。在进行拍照时,侧顺光是使用单光源摄影较理想的光线。多数情况下我们一般用25°~45°侧顺光来进行照明,即相机与被照主体之间的连线,和光源与被照主体之间的连线形成的夹角为25°~45°。此时面对相机的被照主体部分受光,出现了部分投影。这样能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皮肤质感。既保证了被照主体的亮度,又可以使其明暗对比得当,有了立体感。利用早晨和傍晚的金色阳光及产生的阴影效果来拍摄风景、城市景色和人物,您一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后侧光:也前侧光方向前后相反,从相机的后左边或后右边侧面射向被照主体。如照人物会导致面部大部分都在阴影之中需加辅助光补光。

4、逆光

逆光是相机对着、而被照主体背着光源而产生的光线。在强烈的逆光下拍摄出来的影像,主体容易形成剪影状:主体发暗而其周围明亮,被照主体的轮廓线条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这种条件下拍摄照应增加辅助光。

5、正侧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