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综合派经济主张及影响

合集下载

新古典综合学派

新古典综合学派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一、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
• 保罗·萨缪尔森(1915-) • 詹姆斯·托宾(1918-2002) • 罗伯特·索罗(1924-) • 弗兰科·莫迪利阿尼(1918-) • 劳伦斯·克莱因(1920-):
凯恩斯经济学
二、新古典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战后的相对繁荣;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缓慢;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通胀压力; -凯恩斯学说与古典学派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凯恩斯经济学
(back)
• 附加“工资(向下)刚性”的古典总供给 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意义;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意义。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 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
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
长率

• 若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 零,则通货膨胀率就与 货币工资增长率一致。 经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线 表示了失业率与通货膨 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
凯恩斯经济学
u
(back)
• 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意义
新古典综合学派借助菲利普斯曲线 在凯恩斯主义框架内解释了价格决定和 通货膨胀问题;
凯恩斯经济学
•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意义 菲利普斯曲线为政府在物价稳定和充
分就业之间做出权衡提供了理论指导。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四、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政策主张 1、主张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相结合; 2、主张财政与货币政策并重; 3、主张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和
2、只要采用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货币政策对资本主 义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使经济趋于充分就业,传统的 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就可以重新适用,并把充分 就业的均衡状态维持下去。

新古典综合派

新古典综合派
第二,新古典综合派吸收了哈罗德和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从而在宏观经济学 中增加了动态的和长期的研究。后来,经济增长理论成为宏观经济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对经济增长的研究直到现 在仍然是不断深入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动态的和长期的宏观经济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经济周期问题。在新古 典综合派的理论中,萨缪尔森的”乘数一加速数模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政策主张
两个方面的创 新
两个基本主张
两个方面的创新
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思想的基础上,新古典综合派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主张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减少经济周期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0世纪50年代,汉森提出了以“反经济周期”为目的的“补偿性财政政策”(compensatory fiscalp olicy)和“补偿性货币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不追求每一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只求在经济周期的整个期 间实现收支平衡。在经济萧条时,主张采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同时中央银行放宽信用,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 息率,可以变萧条为繁荣;在达到充分就业、出现通货膨胀时,实施相反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同时紧缩信用,减 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以求得萧条与繁荣时期的相互补偿,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2、新古典综合派是从实证经济学的手段和目标的统一角度考虑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结合的。该学派的重 要代表人物萨缪尔森认为,现代混合经济制度仍然面临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生活质量,贫穷与不平等,生 态与生长等问题。这些问题全都涉及到价值判断,超出了狭义经济分析的范围。但是萨缪尔森认为可以通过实证 经济学对其做出实证分析。萨缪尔森认为可以这样做的原因是,在经济学这样复杂的学科中,怎么能保证经济手 段不会造成恰恰与想达到的目标相反的结果呢?萨缪尔森是从实证经济学手段与目标的统一角度考虑这些原来属 于规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他扩展了实证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范围,表现了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在研究课题 上的交叉和结合的取向。这为我们进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达到解决经济问 题的目的。

3-新古典综合派

3-新古典综合派

• “新古典综合”一词是萨缪尔森首创的,在《经济学》的第五版(1961 年),他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以说明该理论体 系的特色。所谓“新古典综合”实质上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 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 • 这一综合的核心思想是:只要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来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能避免过 度的繁荣或萧条而趋于稳定的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则在这种经济环 境中,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如均衡价格理论、边际生产力分配 理论等等)将再度适用。 • 因此、新古典综合的特色,就在于将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国民收入决 定理论)同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和分配论揉和为一 体,从而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 经济理论体系。 • 鉴于1960年代后期以来严重的 “滞涨”,加上1950年代以来新剑桥 学派和货币学派的抨击,萨缪尔森从《经济学》第八版(1970年)起, 悄悄地收起了“新古典综合”的旗帜,将自己的经济理论体系改称为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借以重新突出这一理论体系的凯恩斯主义 色彩,以及它在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各个流派中的主导地位。
• 1985年,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二版 中,将自己的理论体系该称为“现代主流 经济学的新综合”。他说,“我们把各种 不同的思想流派——凯恩斯主义、古典学 派、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以及 现代宏观主流经济学——综合在一起。” • 总之,以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 综合”理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 展演变的。
– “混合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理论中的收入-支 混合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理论中的收入- 出模型,希克斯和汉森创造的IS-LM模型,还有新古典 模型, 出模型,希克斯和汉森创造的 模型 经济学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

新古典综合派

索洛增长模型
发展经济学家罗伯特· 索洛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所提 出的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又称作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外生经济增长模型。 模型假设:
1.该模型假设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 2.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3.产出是一种资本折旧后的净产出,即该模型考虑资本折旧; 4. 劳动力和资本按其边际实物生产力付酬; 5.价格和工资是可变的; 6.劳动力永远是充分就业的; 7.劳动力与资本可相互替代。
新古典综合派
何谓“新古典综合”?
• 1955年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三版中首 次正式提出“新古典综合”术语,即是以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新 古典经济学而形成的综合经济学理论。
产生背景
凯恩斯革命后,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们对凯恩斯 的理论进行了大量的注释、补充和改进工作,这些被人 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后凯恩斯经济学家”。在发展凯恩 斯主义的热潮中,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内部大体上形 成了两大主要支派:以美国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 合派和以英国罗宾逊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的经济理论以最完整的形式体现在萨 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中。
把 IS 曲线和 LM 曲线放到同 一张图中,便得到产品市场 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图, 即 IS-LM 模型。
偏离交点的经济状态下,货 币市场和产品市场二者中至 少有一个没有达到均衡,此 时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经 济将会自动调整,朝着交点 E的方向运动,最终到达交 点E。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应用
索洛模型的关键方程: k (t ) sf (k (t )) (n g )k (t )
它表明,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资本存量的变动率 是两项之差。现有 水平上所必须的投资量。
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在英国任教的新西兰籍经 济学家菲利普斯研究了1861-1957年 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的 统计资料后,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 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代 关系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 斯曲线。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 随后把菲利普斯曲线改造为失业率 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并 把它作为新古典综合理论的一个组 成部分,用以解释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说史 第二十二章 新古典综合学派

西方经济学说史 第二十二章  新古典综合学派
第二十二章 新古典综合学派
主要内容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汉森、 汉森、托宾的经济学说 希克斯、哈罗德、多马经济学说,索罗、 希克斯、哈罗德、多马经济学说,索罗、莫 迪利安尼、 迪利安尼、杜森贝里的经济学说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与经济学说史上的第 三次大综合
一、概 述
新古典综合学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主要流派, 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主要流派,也是现代西方经济学 在世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在世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理论 观点和政策主张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观点和政策主张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远远 超过其他经济学流派。它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统治地位, 超过其他经济学流派。它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统治地位, 直到20世纪60 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滞胀局面的出现才 20世纪60—70 直到20世纪60 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滞胀局面的出现才 开始动摇,并且受到其他学派越来越严厉的批评。 开始动摇,并且受到其他学派越来越严厉的批评。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罗·萨缪尔森、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罗·萨缪尔森、詹姆 萨缪尔森 托宾、 索罗、 莫迪利安尼、 奥肯、 斯·托宾、罗伯特 索罗、佛朗哥 莫迪利安尼、阿瑟 奥肯、 托宾 罗伯特·索罗 佛朗哥·莫迪利安尼 阿瑟·奥肯 阿尔文·汉森 华尔特·海勒 詹姆斯·杜森贝里等等 汉森、 海勒、 杜森贝里等等。 阿尔文 汉森、华尔特 海勒、詹姆斯 杜森贝里等等。 “新古典综合”一词由萨缪尔森首先提出,他在其《经 新古典综合”一词由萨缪尔森首先提出,他在其《 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中, 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中,开始用此名称来表明其经济理 论的特征。他所谓的“新古典” 论的特征。他所谓的“新古典”是指凯恩斯以前的西方 正统经济学,主要是马歇尔经济学,所谓“新古典综合” 正统经济学,主பைடு நூலகம்是马歇尔经济学,所谓“新古典综合” 就是把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同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 就是把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同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综 起来,建立一套新的理论体系。 合”起来,建立一套新的理论体系。

《新古典综合派》课件

《新古典综合派》课件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效果评价
经济增长和就业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特别是在西方国家经济衰退期间,政 府干预措施有助于稳定经济和减少失业。
社会福利
新古典综合派主张的福利国家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保障,但同时也面临着 财政可持续性和公平性的挑战。
04
得到有效实施。
对经济周期和失业问题的解释不够深入
03
新古典综合派对经济周期和失业问题的解释不够深入,未能提
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财政政策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财政政策在短期内 对经济有较大的刺激作用,通过增加 政府支出和减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 就业。
货币政策
关系
新古典综合派主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应该协调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政 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 利率来调节经济,实现物价稳定和国 际收支平衡。
特点
新古典综合派主张将凯恩斯的宏观经 济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 论和经济计量学结合,形成宏观干预 下的市场经济模式。
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背景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成为主 流,但到了5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经济发展出现了繁荣景象,凯恩斯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经济计量学方法
新古典综合派运用经济计量学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预测,为 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02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观点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目标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宏观经济政策 的目标应该是实现充分就业、经 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 衡。

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

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
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理论),并把均衡方法 引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
保罗·安·萨缪尔森 Paul A. Samuelson(1915-) 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理论
1. IS—LM模型与AD—AS模型 2.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理论 3. 哈罗德—多玛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 4. 乘数—加速数模型与经济周期理论 5.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2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观点
1. 兼顾效率与公平 2. 混合经济制度
四、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1. 补偿性的财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3)收入政策、就业政策、浮动汇率政策、外汇管制政策、人口政策,等。
3
新古典综合派
一、概述
1. 代表人物:
汉森、希克斯(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 主)、萨缪尔森(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托宾(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洛 (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等。
2. 理论特征:
(1)继承并发扬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2)在充分就业的前提下肯定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

新古典综合派

新古典综合派

新古典综合派导读:本文新古典综合派,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概述neo-classical synthesis二战后,在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经济学家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学。

一系列在凯恩斯基本理论基础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综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宏观经济学”。

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以及分配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则被冠以”微观经济学”的名称。

新古典综合派是所谓的“凯恩斯革命”之后起初最有影响力的凯恩斯学派,又先后自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Post-Keynesian Mainstream)”和“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

反映这个学派理论观点的代表著作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在经济政策上,主张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消除危机。

在经济制度方面,主张混合经济论,即公私机构共同对经济施行控制。

新古典综合派产生的背景1929年爆发了一场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出版的《通论》一书中提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的追随者纷纷根据经济现状发展凯恩斯主义,试图解决凯恩斯没有解决的问题。

在发展凯恩斯主义的热潮中,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内部大体上形成了两大主要支派:以美国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英国琼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的经济理论以最完整的形式体现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中。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新古典综合派不但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流行的主流经济学,而且他的政策主张也相继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基本经济政策付诸实施。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1、所谓新古典综合,实质上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

其核心思想是在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能避免过度的繁荣或萧条而趋于稳定的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将仍然是适用的。

论文范文—新古典综合派经济主张及影响

论文范文—新古典综合派经济主张及影响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主张及影响提要新古典综合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的综合。

本文主要从新古典综合派产生的背景、政策主张、影响及其面对的挑战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些主张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新古典综合派产生的背景1929年爆发了一场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出版的《通论》一书中提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的追随者纷纷根据经济现状发展凯恩斯主义,试图解决凯恩斯没有解决的问题。

在发展凯恩斯主义的热潮中,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内部大体上形成了两大主要支派:以美国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英国琼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的经济理论以最完整的形式体现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中。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新古典综合派不但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流行的主流经济学,而且他的政策主张也相继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基本经济政策付诸实施。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1、所谓新古典综合,实质上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

其核心思想是在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能避免过度的繁荣或萧条而趋于稳定的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将仍然是适用的。

因此,新古典综合的特色在于将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同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组合为一体,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经济理论体系。

2、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要解决资本主义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对需求进行分析的同时,还需要对供给进行分析。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的特定环境下,凯恩斯注重有效需求而忽视解决供给方面的重要性。

但长期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的国家政府忽视了对供给问题的解决,因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公害横行,结构性失业等一系列问题,使资本主义社会引起了多种并发症。

零增长理论名词解释

零增长理论名词解释

零增长理论名词解释零增长理论,也叫“新古典综合派”或“里根经济学”。

它与新凯恩斯主义相反,主张通过减税等措施刺激美国的消费需求。

其核心内容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用低税收来鼓励消费,同时扩大私人投资,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趋于均衡。

通俗地讲,就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它推崇新自由主义,要求用财政政策等手段来扩大公共支出,刺激经济,让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零增长是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的理论。

他提出了零增长政策,并将这种政策的理念形成了体系,也就是后来的零增长理论。

在此之前,各国政府的经济增长都是以高速增长、甚至于负增长的方式进行的。

在发达国家,为了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各国政府都实行了零增长的经济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克鲁格曼认为,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经济中存在着三大“魔鬼”:私有企业的市场力量,政府干预的无形力量,居民的投机力量。

所谓的市场力量,就是商品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的规律;而政府干预的无形力量,则是一种默许经济自由放任,但是对某些领域的事项加以严格限制,也就是宏观调控。

而居民的投机力量,就是每当遇到经济危机,大家都不想买东西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投机冲动,就像我们买彩票一样。

所以克鲁格曼就认为,各国政府应该减少干预,让市场和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带动经济的增长。

零增长理论的理论假设认为,世界上存在两类完全不同的市场经济,一类是企业市场经济,另外一类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当经济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就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境界,这个时候经济处于“零增长”状态。

从一个完全理性的经济人的角度看,在任何时候都希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且也可以得到“帕累托最优”的结果。

但是,现实的情况往往不是如此,即使是那些具有很高理性的人,在面对经济的波动时,也难免会有失误。

为了弥补市场力量、政府干预、居民投机这三种“魔鬼”所带来的破坏,克鲁格曼提出了零增长理论。

零增长理论虽然不是一个完全的理论,但是它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把政府、企业和居民都囊括在内,也包含了正统经济学的大部分思想。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两个重要派别,它们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理论框架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假设。

本文将对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经济学派别的核心思想和贡献。

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早期学派,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创立。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自由运作和供求关系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市场是自我调节的,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然而,古典经济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古典经济学没有考虑到市场失灵的可能性,也没有深入研究市场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问题。

此外,古典经济学对劳动价值论的过度依赖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发展起来,试图弥补古典经济学的不足。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个体决策和行为的理性性,以及市场的完全竞争模型。

新古典经济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边际分析等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

尼古拉斯·凯恩斯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他的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古典经济学相比,新古典经济学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完备性和个体行为的理性性。

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工具,如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等,这些工具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更为精确和细致的分析框架。

新古典经济学还引入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概念,使经济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决策和行为。

然而,新古典经济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对于市场失灵和不完全竞争等问题,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并不充分。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了分配问题和公平正义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其理论模型与现实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两个重要的学派,它们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理论框架存在一定的差异。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新古典综合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新古典综合

保罗-萨缪尔森其人:
萨缪尔森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新古 典综合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5年,出生于 印第安纳州的犹太人家庭; 1932年,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学习; 1941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是《经济分析 基础》; 1940年起,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 1947年,获得克拉克经济学奖; 1948年,出版教科书《经济学》,此后再版19次,成 为影响最大的经济学经典教材之一; 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系列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合成为“宏观经济学”;
机结合。这样形成的融合,就如水和油的融合 然而,对凯恩斯主义者来说,要想真正成为主流并发挥影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机抉择”的财政 和货币
一样。 把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和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安排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中,从而奠定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这是经济理
面对新古典和凯恩斯主义的内在矛盾,新古典综合的 经济学家相信:在实行凯恩斯主义并达到充分就业后, 新古典的理论仍将再度适用。
这两种不同范式的经济学当然都是现代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因此必须把他们综合在一起,使其相安无事地处在同一个理论体系之中。
缺陷、弥补与没落: 二战后为防止萧条重现,各国政府普遍重视以就业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学说。
论体系上的重大创新。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滞胀现象的蔓延,新古典综合遭到抛弃。 1972年,萨缪尔森被迫放弃了“新古典综合”这一术Leabharlann ,改称“后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
面对分裂危险,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长期” 长期内,新古典经济学行得通。
大多数新自由主义的支持者对萨缪尔森的成就不屑一顾:萨缪尔森使西方经济学仅仅注重形式和分析技术上的精美,把全无任何经验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主张及影响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主张及影响
l 所谓 新古 典 综 合 , 、 实质 上 是 将 马 歇
配 置和充 分利用 资源 , 以提高经济效率。
三 、 古 典 综 合 派 的 影 响 新
取向。 为我们进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 这
理 论 方 法 , 以通 过 各 种 方 法 的综 合 达 到 可 3 新 古 典 综 合 派 的 先 驱 汉 森 等 人 认 、
1新 古典综合派 的综合表 明, 、 这个学 解 决 经 济 问 题 的 目 的。
尔为代 表的新 古典 经济学与 凯恩斯 主义 派 已感到 凯恩斯的 国家干预 政策 的作用
经济学必须考虑政府宏观调控 为 资 本 主 义经 济 是 时 而 繁 荣 、 而 萧 条 的 时 经 济 理 论 综 合 在 一 起 。 其 核 心 思 想 是 在 是 有限的,
维普资讯
经鲫
c_ R1呦 喊 琵 £ o £A1 0 o NE
蔫宦I镰食濠缀潇塞 I I
口文 / 王爱琴
提要
鬟嚷
新古典综舍 派是在 第二 次世 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经济理论体 系。
决定其 产出量。另外 , 还必须 发挥我 国宏
界 大战 后 逐 渐发 展 起 来 的 , 新 古 典 经 济 是
在市场失灵 时发挥政 府的 2 新 古典 综 合 派 认 为 , 解 决 资 本 主 观调控 的作用 , 、 要
如 环 在 学 与 凯 恩 斯 主 义 的 综 合 本 文 主要 从 新 义 面 临 的一 系列 问题 , 对 需 求进 行 分 析 作 用 , 解 决我 国 失 业 问 题 , 境 污 染 问
主 张对 我 国 经济 发 展 有积 极 作 用 。

பைடு நூலகம்
下 , 恩斯 注重有效需求 而忽视解 决供给 济 的可持续发展。 凯 方面的重要性。但长期 以来 , 由于资本主

新古典经济学派

新古典经济学派

5、马歇尔的方法论
• ①用“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连续原理分析经济现象,认为 在经济现象、经济概念之间都存在连续关系。 • ②用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和数学中的“增量”概念来分析商品 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的决定。在分析时,使用假 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局部均衡法。
• ③在静态均衡分析的框框内引进时间因素,以区别在长短不 同的时期内供求状况的不同变化所达成的不同均衡状态。
– 注意:这里的税收和补贴都是针对企业而言的。
• 税收与补贴的图示:
价格 C
价格
价格 C
C S ’
B B E H S ’ S D O G ’
S
F A
A
F
I
S D
G J 数量
G
J
数量
O
成本不变
成本递增
成本递减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26
11、马歇尔的新古典体系缺陷:
• 20年代英国经济长期萧条,失业问题空前严重。特别是1929 年爆发空前深刻的世界经济危机后,原属剑桥学派的凯恩斯 于1936年以叛离传统理论的姿态,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 通论》一书,抨击他称之为“古典学派”的马歇尔、庇古的 观点,建立自己的宏观经济理论。
“马歇尔大综合”
• 马歇尔继承 19 世纪以来英国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 蓄,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 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
• 总支出=14先令;
• 消费者剩余=45先令。
20 14 10 6 4 3 2
4 5 6 7
6、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
供给
C 价 格 B
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E
需求 A
O
F

第一章:新古典综合派

第一章:新古典综合派
扩张性财政政策:IS向右上方平移,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下降 扩张性货币政策:LM向右下方平移,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下降
(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菲利普斯曲线:经验研究的结果(P38图2-1)
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 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 反方向变动关系 • 新古典综合派提出:只要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 率的增长(单位工资成本在单位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 重),就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 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正向变动关系。 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正向变动关系。 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 相机抉择:必须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做选择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滞胀”出现:高失业率与高通 货膨胀率并存
(二)政策评价
• 积极作用:有限 战后20多年里,扩张性政策减轻了危机与失业;80S上半 期紧缩性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货膨胀率;相机抉择 的补偿性政策也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 • 消极影响:明显——长期滞胀 长期以扩张为主的政策使下期经济危机四伏:扩张性货 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巨额赤字, 难以解决。 收入政策的严重后果:工资增长被抑制甚至被冻结,价 格上涨却如脱缰野马,远大于工资增长。人民生活困顿, 社会矛盾加剧。
2.新古典综合派对“滞胀”的解释
• 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论:华尔特.海勒 • 微观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说:萨缪尔森 • 微观市场结构论:托宾、杜森伯里
(三)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1.经济周期理论 • 定义:经济周期是指世界工业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扩张 和收缩的交替,其周期变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 产指数、就业、收入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显示出 来。 • 阶段性:繁荣阶段;衰退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 • 原因:乘数-加速数理论 乘数原理:投资等支出变动引起国民收入与就业的更大 规模同向变动 加速数原理:收入水平或消费需求变动引起投资量的更 剧烈变动 2.经济增长理论:以批评哈罗德-多马模型作为开始,建立 索洛模型。 • 哈罗德-多马模型:研究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索洛模型: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ຫໍສະໝຸດ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第四章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中)——现代凯恩斯主义理论之新古典综合派

第四章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中)——现代凯恩斯主义理论之新古典综合派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 模型)
• 从AS线来看,影响其移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 第一,工资率的变动。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工资就意味着
• • •
增加成本,减少利润,企业增产的势头减弱甚至缩小生产,于是AS线 向左上方移动;反之,向右下方移动。 第二,其它如能源等要素价格的变动,它们与工资的变动一样,影响 AS曲线向左上方或右下方移动。 第三,技术水平和生产率的变动。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后,因为能 降低成本,增加利润,AS线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上方移动。 第四,劳动和资本的变化。劳动力增长,资本存量因投资而增加,AS 线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上方移动。 总之,AS线和AD线都会因种种因素的变化而移动,从而使均衡点发 生变化。
二、IS-LM模型
• • • • • •
3.两市场均衡模型 两市场均衡条件就是两种市场同时均衡,即: S(Y)=I(r) M=L1(Y)+L2(r) L1(Y)表示货币的交易需求,它是收入的函数; L2(r)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它是利率的函数。 它表明,在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必有一个 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能够既使商品市场上投 资等于储蓄,又使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等于货币 需求。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 模型)
• IS-LM模型分析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状态,
它暗示了两个前提:其一,物价水平固定不变,货币价值 的升降与实际价值一致,即名义价值等于实际价值;其二, 不考虑劳动市场的变化。但是实际上,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是经济生活中的经常现象,而劳动市场变化也是不可忽视 的因素。因此,20实际6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对IS-LM模型 作了两项修正:第一,把货币供给视为一个内生变量,可 受价格水平左右的变量;这样,IS与LM的交点E就会在价 格水平影响下左右摆动,从而导出总需求曲线。第二,将 工资水平引入分析中,通过生产函数为中介,建立劳动力 市场理论,并由此导出总供给曲线,从而建立了AD-AS模 型。这个模型是对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 性预期学派的综合。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观点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观点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观点话说在经济学的浩瀚星空中,有那么一个学派,他们像是一群智慧的织女,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的经济学理论编织在一起,编织出一幅幅既古典又新潮的经济画卷。

这个学派,大伙儿都亲切地称它为“新古典综合学派”。

新古典综合学派啊,它不是那种老学究式的死板,也不是那种完全跟着潮流跑的浮躁。

它就像是家里的长辈,既有着深厚的底蕴,又愿意听听小辈们的新想法,然后把这些想法和自己的经验融合在一起,搞出点新花样来。

你想啊,经济学这东西,就像是做饭,你得有米有菜,还得有手艺。

新古典综合学派呢,就是先把古典经济学的那些“大米”——比如供需理论、价格机制这些——给淘洗干净,然后再加上现代经济学的那些“调料”——比如宏观调控、货币政策这些——一起翻炒,炒出一锅色香味俱全的经济大餐。

这学派的人啊,就像是那些大厨,手艺高超,还特爱琢磨。

他们觉得,经济学不能只盯着数字看,还得看看人们是怎么生活的,是怎么买卖东西的,是怎么受政策影响的。

就像是炒菜的时候,你得尝尝味道,看看咸淡合不合适,不能光凭感觉。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理论啊,就像是那些家常菜,看着简单,吃着却回味无穷。

他们说,经济啊,就像是个大家庭,政府就像是家里的长辈,得管着大家,让大家都有饭吃,有衣穿。

但是呢,也不能管得太死,得让大家有点自由,有点创新精神。

就像是炒菜的时候,你得放盐,但是盐放多了就咸了,放少了就没味了,得恰到好处才行。

他们还说啊,市场就像是那个大厨房,每个人都是厨师,都在为自己的生活炒菜。

政府呢,就像是那个厨房的管理员,得保证厨房里的卫生,还得保证每个人都能用到好的食材。

但是呢,政府也不能替每个人炒菜,得让大家自己发挥,炒出自己的特色来。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人啊,还特别会看风向。

他们说啊,经济啊,就像是个天气多变的地方,有时候晴空万里,有时候乌云密布。

你得学会看天象,知道什么时候该加衣服,什么时候该打伞。

就像是政府制定政策的时候,得看看经济现在是个啥情况,是过热了还是过冷了,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主张及影响
提要新古典综合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的综合。

本文主要从新古典综合派产生的背景、政策主张、影响及其面对的挑战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些主张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新古典综合派产生的背景
1929年爆发了一场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出版的《通论》一书中提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的追随者纷纷根据经济现状发展凯恩斯主义,试图解决凯恩斯没有解决的问题。

在发展凯恩斯主义的热潮中,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内部大体上形成了两大主要支派:以美国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英国琼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的经济理论以最完整的形式体现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中。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新古典综合派不但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流行的主流经济学,而且他的政策主张也相继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基本经济政策付诸实施。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1、所谓新古典综合,实质上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

其核心思想是在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能避免过度的繁荣或萧条而趋于稳定的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将仍然是适用的。

因此,新古典综合的特色在于将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同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组合为一体,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经济理论体系。

2、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要解决资本主义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对需求进行分析的同时,还需要对供给进行分析。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的特定环境下,凯恩斯注重有效需求而忽视解决供给方面的重要性。

但长期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的国家政府忽视了对供给问题的解决,因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公害横行,结构性失业等一系列问题,使资本主义社会引起了多种并发症。

面对这一形势,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还必须对供给进行分析。

3、新古典综合派还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称为混合经济。

萨缪尔森指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是既不同于自由市场经济,又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混合经济,市场价格机制和国家经济干预的有机结合是经济良性运行的基本前提,此为新古典综合的现实基础。

根据新古典综合派观点,混合经济包括两个部分:国家管理的公共经济部门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私有经济部门。

国家调节是为了预防和对付经济衰退;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为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资源,以提高经济效率。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影响
1、新古典综合派的综合表明,这个学派已感到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经济学必须考虑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调节的如何协调问题。

因此,新古典综合派的综合对推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新古典综合派关于调节宏观经济的运行,提高微观经济效率的论述,对我国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要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由市场来决定经济的走向,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其产出量。

另外,还必须发挥我国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市场失灵时发挥政府的作用,如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对我国新兴产业和竞争力不强的出口产品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等,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新古典综合派是从实证经济学的手段和目标的统一角度考虑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结合的。

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萨缪尔森认为,现代混合经济制度仍然面临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生活质量,贫穷与不平等,生态与生长等问题。

这些问题全都涉及到价值判断,超出了狭义经济分析的范围。

但是萨缪尔森认为可以通过实证经济学对其做出实证分析。

萨缪尔森认为可以这样做的原因是,在经济学这样复杂的学科中,怎么能保证经济手段不会造成恰恰与想达到的目标相反的结果呢?萨缪尔森是从实证经济学手段与目标的统一角度考虑这些原来属于规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

他扩展了实证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范围,表现了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在研究课题上的交叉和结合的取向。

这为我们进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达到解决经济问题的目的。

3、新古典综合派的先驱汉森等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时而繁荣、时而萧条的更替,必须交替地实行收缩与扩张的政策。

其特点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在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总需求,以消灭失业;在经济过分膨胀时采取紧缩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社会总需求,以抑制通货膨胀。

这种逆经济风向行事的政策主张,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确有借鉴之处。

例如,在经济衰退期经济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可能失业增加,企业开工不足,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的制约。

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扩张性
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扩张,降低失业率;在经济高涨时期,可利用的经济资源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主要受供给能力的制约。

这时过大的需求不会引起供给的增加,只会引起物价上涨。

对此,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制度,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4、新古典综合的根本目的在于弥补西方资产阶级理论体系内部的不足,并试图通过其理论体系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前途仍是光明的。

因此,它不可能真正解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它所谈论的混合经济,不过是私人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混合。

资产阶级管理的那部分经济并不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资产阶级政府仍然如马克思所说,是为资本家办事的机构,它所实行的干预经济的法令、政策措施旨在维护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的秩序。

新古典综合派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性质解释为混合经济,这显然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四、新古典综合派面临的挑战
1、对于新古典综合,凯恩斯阵营和反对派都存在一些反对意见。

在凯恩斯阵营,英国的凯恩斯主义者罗宾逊夫人早在五十年代就指责新古典综合忽视了凯恩斯理论体系对收入分配,经济不稳定和预期不确定性,历史性等的强调,因而新古典综合是冒牌的凯恩斯主义;在凯恩斯主义的反对派中,货币主义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得曼教授的领导下,对古典学派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尤其集中于经济经验计量基础上的(财政)政策有效性问题。

萨缪尔森的伟大在于及时认识和接受了这些批评意见,并从各种反对意见中吸收了有益成分。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八版中用主流经济学代替了新古典综合一词,以广泛吸收能够为己所用的研究成果。

2、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同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著名的“经济滞胀”问题。

然而,居于主流经济学地位的新古典综合学派所坚持的凯恩斯主义并不能解释和解决“滞胀”问题。

与此同时,居于非统治地位的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其他派别,如货币主义,奥地利学派和供给学派等,纷纷对新古典综合学派进行挑战并且提出自己有关“滞胀”的见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

同时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也实现了由传统向“从微观基础出发研究宏观经济问题”这一当代研究范式的转变。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忽视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要吸取新古典经济学政策的正确主张,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