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_《水变咸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水变咸了》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3、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实验,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察材料,科学猜想

1、出示白开水和食盐。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汤匙食盐,请看

它们有什么不同?(食盐:白色颗粒状固体水:无色透明液体)

师: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生答:盐不见了,变咸)

2、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为什么水变咸了?(板书课题:水变咸了)

二、探究过程

活动一:盐溶入水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现在老师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再用玻璃棒按顺时针方向搅动,请同学们注意看,发生什么变化了?生交流回答找生上台品尝。

活动二:红糖溶于水

1、师:你能看清楚食盐是怎么跑到水里的吗?为了使大家看得清楚,我们用红糖代替

食盐,再做这个实验,看看红糖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2、学生观察红糖,填写实验记录单相关内容

3、在做实验前,请看温馨提示

4、动手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的相关内容,师巡回指导。

5、学生汇报

6、得出结论:先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总结什么是溶解,然后教师用规范语言归纳出

溶解的概念。(板书:溶解:均匀分散)

活动三:出示各种物质,进行猜测

1、师:我们知道了食盐、红糖能溶解在水中,那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于水中吗?

我给大家准备了白糖、味精、沙子、面粉这些材料,大家猜测下这些物质是否

溶解呢?学生交流猜测学生回答猜测情况

2、实验前出示温馨提示

3、学生实验,师巡回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于水中。

三、深度探究,了解饱和

1、师:如果我们在水中不断加入盐,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2、学生猜测

3、教师演示

4、总结: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当达到饱和后,就不会继续溶解。(板书:有

限度饱和)

四、联系生活

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溶解现象?

2、学生回答

3、师出示生活中溶解现象图片

五、交流收获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的四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知识,经历了问题猜想、实验验证,观察记录、汇报交流等一系列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知道烧杯、药匙、玻璃棒等常用实验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为学习本课做好了知识、技能、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准备。

效果分析

本课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搞好开放式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看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根据儿童的情趣认知规律,这节课上我努力使科学教学的内容紧紧贴近学生生活。孙老师这节课首先让孩子观察食盐和水的不同,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在探究阶段,让孩子先猜想再探究,体现了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的科学探究理念,符合学生的研究过程,同时在亲子观察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一步讨论问题,在合作互动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最后又回归于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溶解现象,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六年制小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以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为探究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含义, 探究物质溶解的特点,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高锰酸钾有腐蚀性,在这里我把红糖代替高锰酸钾作为了探究对象。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六部分:一是以把食盐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二是让红糖代替食盐探究红糖在水中变化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总结出溶解的本质;三是抛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溶解?”进一步探究其他物质在水中溶解情况,让学生体验到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溶解;四是在此基础上,在食盐水中一直加盐会有什么现象?让学生认识到饱和现象;五、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溶解现象,体会到溶解无处不在。最后总结,孩子们谈收获。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目标进行编写,主要研究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特点。

评测练习

一、我来填一填

1、水能溶解自然界中的许多物质,如()()等。

2、我们尝一尝食盐溶液,感觉它的味道是()的。这说明()仍存在于水中,

并没有丢失。

3、把沙子放入水中,不管怎样搅拌,过一会儿沙子都会沉到水底。这说明沙子不能在

水中()。

二、当好小法官

1、由冰到水的过程叫做溶解。()

2、水能溶解自然界里的许多物质。()

3、溶解在水里的物质虽然看不到了,但并没有消失。()

教学反思:

本课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搞好开放式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看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根据儿童的情趣认知规律,这节课上我努力使科学教学的内容紧紧贴近学生生活。

课堂一开始,我出示食盐和白开水,让学生对比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的兴趣,观察材料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调取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经历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的过程后,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在这样的积累中沉淀起来。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在教学红糖溶于水这个环节中,我让孩子做完实验直接倒掉红糖水了,其实课后我感觉应该让孩子对比完之后再倒掉效果会更好。

课标分析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根据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能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探究结果。

知道水有溶解一些物质的特点

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

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习惯。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合作探究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