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数字化声音播放
声音和图像的数字化课件高中信息技术归纳.ppt

五分钟双声道、16位采样位数、44.1kHz 采样频率声音的不压缩数据量是多少? 16*44.1*1000*2*300/8=52920000B =50.47MB
存在数据冗余,需要进行数据视频的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 一幅图像看成由许许多多的彩色或各 级别的灰度点组成的,这些点按纵横 排列起来构成一幅画,这些点称为像 素。
720*576*25(帧)*60(秒/分)*90(分钟)*2(字节/ 像素)=111,974,400,000字节=104GB 也就是说这段视频如果不经压缩,大约要占 104GB的容量
整理
整理
黑白两色
一位二进制数
黑白照片
一个字节
整理
彩色图象
三个字节
存储量=图像水平分辨率*图像垂 直分辨率*颜色深度
视频存储量=图像水平分辨率*图像垂 直分辨率*颜色深度*25*时间(s)
已知一个视频的分辨率是720 x 576,采用YUY2 的色彩空间(每个像素占用两个字节)表示每 一帧图像,每秒钟播放25帧,共能播放1小时30 分。请计算保存这样的视频文件所需的磁盘空 间要多大?
整理
声音和图像的数字化
—— 俞 颖
整理
声音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振动 声波
模拟信号:时间或幅值上连续的信号。
数字信号:幅值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间。 数字信号经过编码可以被计算机识别。
整理
模数转换:采样和量化。 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 每隔一段时间,测得模拟 信号的模拟量值。
量化:把采样时测得的模拟电压值, 进行分级量化。
数字音频基础

ISDB T(日本)或8 VSB(美国)调制方式; (2)卫星传输:采用 QPSK 调制方式; (3)有线传输:采用 M QAM 或16 VSB
高数据率调制方式,根据有线信道的不同 特性,分别采用16/32/128/256 QAM 等方 式。
数字音视频技术
三种。DVB-S (QPSK 调制方式)主要用 于数字电视卫星广播系统;DVB -T(OFDM 调制方式)则用于地 面无线发射的数字 电视广播系统;DVB-C(QAM 调制方式)主 要为地面 HFC(Hybrid FiberCoaxnetworks,混合光纤同轴电缆 网)网络数字电视广播所采用。
数字音视频技术
• 图6-1 数字电视系统的基本原理框图
数字音视频技术
下,对反映信源全部信息的数 字信号进 行变换,用尽量少的数字脉冲来表示信源 产生的信息,这就是压缩编码。
信道编码器包括纠错编码和数字调 制,主要解决数字信号传输的可靠性问题, 故又称 为抗干扰编码。经过纠错编码的 传输码流具有检错和纠错的能力,其作用 是最大限度地减 少在信道传输中的误码 率,然后将经过纠错编码后的传输码流调 制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 的波形。
数字音视频技术
6.2 二进制数字调制及其抗噪声性能分 析
6.2.1 二进制数字幅移键控(2ASK) 1.2ASK 调制原理 数字幅度调制又称幅移键控(ASK),二进制幅移键控记作
2ASK。2ASK 是利用代表 数字信息“0”或“1”的基带矩形 脉冲去键控一个连续的载波,使载波时断时续地输出。有载 波输出时发送“1”,无载波输出时发送“0”。
–按照声音的来源以及作用来看,可分为人声、乐音 和响音。人声包括人物的独白、对白、旁白、歌声、 啼笑,感叹等;乐音也可成为音乐,是指人类通过 相关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如影视作品中的背景声 音,一般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响音是指除语言和 音乐之外电影中所有声音的统称,如动作音响 、 自然音响、 背景音响 、机械音响、特殊音响。
三年级《数字化声音》教案

三年级《数字化声音编辑》优秀教案第一章:声音与数字化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数字化过程。
2. 学习音频文件的基本格式。
3. 掌握音频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1. 声音的数字化过程。
2. 音频文件的基本格式。
3. 音频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1. 音频文件的基本格式。
2. 音频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或平板设备。
2. 音频编辑软件(如Audacity)。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声音的数字化过程,引导他们思考声音如何被转化为数字信号。
2. 讲解:讲解音频文件的基本格式,如WAV、MP3等。
3. 演示:使用音频编辑软件进行基本操作,如剪切、复制、粘贴等。
4. 实践:让学生分组使用音频编辑软件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布置:1. 学生分组完成一个简单的音频编辑项目,如剪辑一段音频片段。
第二章:音量的调整与效果处理教学目标:1. 学习音量的调整方法。
2. 了解音频效果处理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1. 音量的调整方法。
2. 音频效果处理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音量的调整方法。
2. 音频效果处理的基本技巧。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或平板设备。
2. 音频编辑软件(如Audacity)。
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一章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如何调整音量,如放大、缩小等。
3. 演示:使用音频编辑软件进行音量调整和效果处理,如混响、淡入淡出等。
4. 实践:让学生分组使用音频编辑软件进行音量调整和效果处理,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布置:1. 学生分组完成一个音频效果处理项目,如为一段音频添加混响效果。
第三章:剪辑与拼接音频教学目标:1. 学习音频剪辑的方法。
2. 掌握音频拼接的技巧。
教学重点:1. 音频剪辑的方法。
2. 音频拼接的技巧。
教学难点:1. 音频剪辑的方法。
2. 音频拼接的技巧。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或平板设备。
2. 音频编辑软件(如Audacity)。
1.1_数字化声音播放

数字化声音播放是泰山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的第一章第一节。学生从初一升入初二,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但这个领域大部分学生并不陌生,在多媒体技术铺天盖地的今天,稍微会用电脑的人都会播放音乐,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在操作上的掌握是没有问题的,但在认知上,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体验用操作列表完成的自动播放多首歌曲的效果。
音乐的播放并不是只能在本地才能完成,网络时代,我们习惯于直接在互联网上收听美妙的歌曲,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互联网上的音乐。
5、在线播度搜索】mp3音乐:/,搜索歌曲《明天会更好各下载到本地磁盘d:\童年.mp3
用双击的办法来播放D:\童年.MP3
用先打开媒体播放机的形式播放D:\童年.MP3
通过对这两种方式的演示,学生们发现双击时播放软件用的是千千静听,而用先打开软件再播放时用的是媒体播放机,并不是用一个软件来进行播放的,教师对这一现象进行讲解,并讲解播放器软件在电脑中的用处以及几种常见的播放器软件。
2、体验播放软件中各个按钮的作用
通过对音乐的播放让学生亲自来体验一下以下几个按钮的作用。
首先要求学生说出各个按钮的名称。
让学生打开“录音机”亲自,播放声音文件“童年.mp3”,并亲自体验以上各个按钮的作用。
3、音量的控制
掌握控制音量的两种方式①播放软件中的音量控制②任务栏上的音量控制按钮。
先由教师演示,然后学生进行练习,尝试一下生意设置的方法。有没有第三种方式?
教学设想\准备
以学生感兴趣的三个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抓住他们这个年龄段好奇、好学的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真切切地体验到数字化声音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主要采用讲解法和任务驱动相结合,对本节涉及到的问题只做简单讲解,然后再任务驱动下由学生互助探索完成。
电子发声实验课程设计

电子发声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发声的基本原理,掌握声音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相关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电子器件在发声实验中的作用,如扬声器、麦克风等。
3. 学生能够解释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了解它们在电子发声实验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子发声实验,包括搭建简单的电路,进行声音的录制与播放。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电子发声装置,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发声产生兴趣,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合作、分享,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通过电子发声实验,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科学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基本原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电子器件介绍:扬声器、麦克风、放大器等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电子器件及其应用》3. 电子发声实验:a) 电路搭建:学习基本电路知识,搭建简单的电子发声电路。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基本电路的搭建与应用》b) 声音录制与播放: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声音的录制与播放,了解数字化声音处理。
-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三节《声音的录制与播放》4. 创意电子发声装置设计: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创意发声装置。
-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子创新设计与实践》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多媒体技术(内容+题+答案)

中公金融人: 第1页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多媒体技术第一节 多媒体技术概论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多媒体一词来自于英文“Multimedia ”,它是一个复合词。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产物。
2、多媒体技术的处理对象(1)文字:采用文字编辑软件生成文本文件,或者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形成图形方式的文字。
(2)图像:主要指具有23~232彩色数量的.gif 、.bmp 、.tga 、.tif 、.jpg 格式的静态图像。
图像采用位图方式,并可对其压缩,实现图像的存储和传输。
(3)图形:图形是采用算法语言或某些应用软件生成的矢量化图形,具有体积小、线条圆滑变化的特点。
(4)动画:动画有矢量动画和帧动画之分,矢量动画在单画面中展示动作的全过程;而帧动画则使用多画面来描述动作。
帧动画与传统动画的原理一致。
代表性的帧动画文件有.flc 、.fla 等动画文件。
(5)音频信号:音频通常采用.wav 或.mid 格式,是数字化音频文件。
还有.mp3压缩格式的音频文件。
(6)视频信号:视频信号是动态的图像。
具有代表性的有.avi 格式的电影文件和压缩格式的.mpg 视频文件。
3、动画制作软件分三类:(1)绘制和编辑动画软件:AnimatorPro 、AnimationStudio 、Flash 等软件用于制作各种形式的平面动画。
3DStudio 、3DStudioMax 、Cool3D 、Maya 等软件用于制作各种各样的三维动画。
(2)动画处理软件:Premiere 、GIFConstructionSet 网页动画处理软件等。
(3)计算机程序:Authorware 多媒体平台软件、VisualBasic 等计算机语言。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1)在教育领域方面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L计算机辅助学习、CBI计算机化教学、CBL计算机化学习CAT计算机辅助训练、CMI计算机管理教学2)在家庭娱乐方面3)在过程模拟领域方面:化学反应、火山喷发、海洋洋流、天气预报等方面。
《声音的数字化》教案

《声音的数字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声音的播放引入新课,用“Goldwave”软件录制声音文件展开课题,并以“声音的数字化原理”为中心组织与展开教学。
2.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和容易掌握的内容着手,采取问题讨论、合作解决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3.注重学生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可以采用化难为简,层层深入的方法开展教学。
4.利用实际软件的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中增加对信息知识和内容的内化,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协作研究的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声音文件的播放与认识,学习利用Goldwave软件录制声音。
2.了解多媒体信息编码,初步理解声音数字化原理。
2.掌握未压缩处理的声音文件存储容量的计算。
3.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声音格式、声音的压缩、声音格式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Goldwave软件的演示与使用引出声音数字化。
2.通过声音数字化原理的介绍,引出声音文件存储量的计算方法并掌握。
3.通过为声音文件压缩,引出声音文件格式的转化。
4.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掌握Goldwave软件的几个基本操作(声音录制、保存、声音的简单处理及格式转换),进一步掌握声音的数字化原理、存储容量的计算及常见声音格式,学会Goldwave软件的基本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协作研究的精神。
2.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分析重点:1.声音的数字化与存储容量的计算。
2.声音的录制、保存、处理及声音格式的转换。
难点:1.声音的信号数字化概念(声音的采样与量化)。
2.未压缩声音文件存储容量的计算。
(三)学生分析学生对电脑播放声音比较熟悉,但对声音的数字化比较难以理解,而只有理解的声音的数字化原理,才能有效掌握声音存储容量的计算。
对声音的录制、存储格式、格式转换通过Goldwave软件的简单应用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声音的数字化

李俊华
模拟量与数字量
1 模拟量 在时间上或数值上都是连续的物理量称为模拟
量。把表示模拟量的信号叫模拟信号。
例如:汽车在刹车过程中,速度是 从某个值减速到零,在变化过程中 速度
时间上和速度上的值是连续变化的。
时间
2
数值量 在时间上和数量上都是离散的物理量称为数字量。
例如: 用电子电路记录从自动生产线上输出的零 件数目时,每送出一个零件便给电子电路 一个信号,使之记1,而平时没有零件送 出时加给电子电路的信号是0,所以能记 数。可见,零件数目这个信号无论在时间 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不连续的,因此它是 一个数字量。最小的数量单位就是1个。
传感器
传感器:作用是进行能量方式的转换,将各种物理量的变化 转换成电流或电压的变化形式. 常见的传感器有声音传感器(话筒)、温度传感器(空
调)、光敏传感器(数码相机自动感光设备)、红外传感器
(报警器)、距离传感器(倒车雷达)等.通过对它们获得的电 流或电压形式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变为数字形式的 数值信号,计算机就可以存储和处理这些信息了.
话筒
声卡
音响
10秒钟如下的声音文件
量化位数
声道数
采样频率 存储量=
22 * 1000
* 16 * 2 * 10 (单位:位bit)
/ 8 (单位:字节B)
请你算一算
10秒钟如下的声音文件,请问所占的存储空 间是多少?
量化位数
采样频率
声道数
存储量=16 * 1000 * 16 * 2 * 10 / 8 (单位:字节B)
采样点
采样频率:每秒钟采样点的次数。(单位:HZ)
采样频率越大,声音越真实,自然。但数据量 就越多。
1.2声音的数字化说课稿高中信息技术华东师大版2020必修1数据与计算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包括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如声音的基本特性),以及对数字媒体的一些初步了解。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于声音的数字化过程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对数字音频格式的了解有限,可能混淆不同格式之间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能够识别常见的数字音频格式,并了解其特点;
4.学会使用数字音频处理软件进行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声音数字化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
-提问: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案例讨论:教师给出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2.生生互动: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实践操作,促进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声音数字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音乐播放器、电影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意识到声音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
音频的数字化与语音编码课件.ppt

第一节 音频的数字化 1、 声音 2、模拟音频与数字音频 3、音频的采样、量化和数字化(重点) 4、数字音频的格式
学习内容
第二节 语音编码 1、人耳的听觉特性 2、脉冲编码调制(PCM) 3、G.711标准、G.721标准、G.722标准(重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相关概念及要素 2、掌握音频采样、量化和数字化原理 3、了解数字音频的文件格式 4、掌握常见的音频压缩编码方法 5、理解G.711、G.721、G.722标准
量化等级的划分
三、音频的数字化
模拟信号
采样
量化
编码
A/D转换中,影响质量及数据量的主要因素:
每秒钟需要采集多少个声音样本即采样频率
每个声音样本的位数(bps)应该是多少即量化位数
三、音频的数字化
例子:每个声音样本用16位表示,测得声音样本值是在0~65536的范围里,它的精度就是输入信号的1/65536
五、音频文件的读取
六、声音质量的度量
1、客观质量度量:信噪比
信噪比SNR(Signal to Noise Ratio)是有用信号与噪声之比的简称。 噪音可分为环境噪音和设备噪音。信噪比越大,声音质量越好。
2、客观质量度量:带宽
200—3.4KHz
电话声音范围
50—7KHz
调幅广播声音范围
文件数据量计算:
? 1分钟单声道,采样频率为11.025kHz,8位采样位数
四、数字音频的文件格式
2、MP3文件
MPEG Audio Layer-3 特点:数据量较小,压缩率10:1—20:1 音质较好 是目前最为流行的音频格式文件
四、数字音频的文件格式
例:sound.wav
44.1kHz 16位 双声道 12.68秒 2236752字节数据量
《音频数字化》课件

音频接口
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 号,连接电脑或其他数字 设备。
音频编辑软件
Adobe Audition
功能强大,支持多轨编辑、效果 处理等。
Audacity
开源免费,适合初学者,支持多轨 录音与编辑。
GarageBand
苹果公司出品,简单易用,适合音 乐制作与编曲。
混音与母带处理软件
FL Studio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信号,而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信号。
音频数字化的基本原理
通过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
音频数字化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音频数字化技术
高清晰度音频
脉冲编码调制(PCM)是最早的音频 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 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损压缩格式如 FLAC、ALAC等逐渐兴起,提供了更 高质量的音频体数字化》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音频数字化概述 • 音频数字化的技术原理 • 音频数字化的制作流程 • 音频数字化的设备与软件 • 音频数字化的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音频数字化概述
音频数字化的定义
音频数字化定义
将连续的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
采样频率
常见的采样频率有8kHz、 11.025kHz、22.05kHz、 44.1kHz和48kHz等,不同的采 样频率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量化与量化等级
量化
量化是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 的数字信号的过程,它通过将连续幅 度的样本值一分为二来减少信号的精 度。
量化等级
常见的量化等级有8位、16位、24位 等,量化等级越高,音频质量越好, 但所需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资源也越多 。
1.2声音的数字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信息技术华东师大版2020必修1数据与计算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可以播放一段音乐或声音效果,然后突然中断,让学生猜测缺失的部分。我会提问:“如果现在我们需要修复这段音乐,该如何进行?”学生可能会提到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修复。然后我会引入本章节的主题:“声音的数字化”,并解释数字化技术在音乐修复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音数字化的知识,我设计了一个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声音数字化的过程。首先,我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数字化的基本概念,包括采样、量化、编码等步骤。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采样率和量化位数对声音质量的影响。
在实践环节,我让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声音的采样、量和编码,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声音数字化的过程。同时,我还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质量的声音文件,分析采样率和量化位数对声音质量的影响。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声音数字化的基本原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例如,我可以播放一段音乐或声音效果,然后突然中断,让学生猜测缺失的部分。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数字化的必要性,并激发他们对本章节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来展示声音数字化的实际应用场景。例如,我可以播放一段数字音频编辑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到声音数字化在音乐制作、电影后期等领域的应用。通过这些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声音数字化的意义和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声音的采样、量和编码等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二节数字化声音录制

第二节数字化声音录制第二节数字化声音录制一、教学目标:1、掌握录制工具--录音机的功能设置。
2、掌握声音的录制。
3、保存声音文件。
二、重点、难点:声音的录制三、教学过程:1、导入:录制声音的方式很多,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用个人电脑录制数字化声音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样做不但成本低,而且同样能做出声音效果较好的作品。
2、认识录制数字化声音软件:录制数字化声音的软件很多,如Cool Edit Pro,Gold Wave,超级解霸等,但是Windows系统自身也带有"录音机"这一方便快捷的工具。
3、实践:录音过程:第一步:打开"录音机",然后双击任务栏右侧声音控制图标,打开"音量控制"对话框,执行"选项/属性"菜单项,出现"属性"对话框,选中"录音"单选按钮,同时选中"麦克风"复选按钮,单击"确定"按钮。
第二步:保持环境安静,单击"录音"按钮,然后对着麦克风朗诵(朗诵内容为课本P10"春"),完成后单击"停止"按钮。
第三步:将录制好的文件保存到个人文件夹中(通常保存的格式为.wav)。
4、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调整好话筒与嘴的距离,远近要合适。
(2)Windows的录音机程序默认最长能够录制60秒的时间,当录制刚达到60秒时,迅速单击"录音"按钮,将会将录音时间再延长60秒,依些类推。
5、个人实践:同学在课本中自选一段文字内容自行录制,注意录制步骤及文件保存。
四、课后延伸: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里录制一首自己喜欢的散文诗。
数字化声音编辑一、课前准备1、素材准备:把"李平"和"练习"文件夹提前发送到学生机的桌面上;2、学生准备:录音机会用吗?(1)如何打开"录音机"?(2)会用"录音机"听音乐吗?3、通过听"李平"文件夹中的声音文件,检查耳机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数字化声音播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数字化过程
2、影响数字化声音的两个要素
3、理解声音数字化的表示方法
二、重点、难点
模拟声音与数字声音的转化
三、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界的声音:自然中的声音都是连续变化的,称之为模拟量。
数字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量,因此,必须将自然界中存在的模拟量转化称数字量。
模拟量声音转化为数字量的第一步:建立坐标系,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压力,我们也可以用电压来表示。
第一个步骤:采样,就是提取合适的采样点
第二个步骤:离散。
将原有的模拟声波取消,信息点离散
量化过程,将不在整数上的点整数化
讨论:如果需要更多的原有声音信息保存下来,可以采取哪些手段和方法?
讲过讨论:采样频率的提高,可以保留更多的原有信息,文件体积会增大
量化位数的增加,可以保留更多的信息。
二进制数位的增加,实现了更多数据信息的保留。
例如SOS信号的数字化表示
声音试听
分别听不同采样频率、不同量化深度的同一段音乐,找出还原效果最好的一个。
师生共同探讨原因:
1)、自然界中存在的是模拟化的声音,是一个连续变化的量,具有连续的波形。
2)、数字计算机只能处理二进制数值。
3)、如何将模拟量转化成二进制数值。
数字化声音的二个过程:采样,量化。
4)、影响声音数字化的因素,采样频率,量化深度
5)、采样频率、量化深度都是越大越好吗?
计算机处理声音转化的设备――声卡
数字声音的获取方法二:MIDI设备输入
识别计算机中的声音格式文件:
1)具有相同的图标
2)使用相同的播放器播放
3)具有相同的后缀名
压缩文件的构成
15数字音频的常用编码有三种:波形编码、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
四、课堂总结
数字化的一般过程
数字化过程种的技术参数:采样频率和量化位数。
五、布置作业:准备一段mp3音乐,结合自己的录音,制作一段配乐录音。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相对比较独立,概念比较多,但是大多数学生似乎都还能接受。
特别是关于模拟到数字的“数模转换”概念,基本都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