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劳动力的匮乏,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而他们留守在家的子女已逐步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将子女寄养在亲戚或爷奶、外公外婆身边。使其成为留守儿童,同时,这些孩子大多受到长辈的溺爱。导致他们的思想品德较差,性格发展不健全,缺点比较多,感情也很脆弱。因此,如何加强对这些留守学生的管理,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如何关爱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刻不容缓的大问题,笔者对箐口小学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成长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1 基本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我校在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大多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也说明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出之前都希望尽量地把孩子安顿好,但在对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等祖辈管理教育留守儿童的状况时,有50% 的人认为教育管理有些吃力,有50%的人认为“无所谓,基本不管” ,只要孩子有饭吃、有衣穿、有零用钱花就行了。况且,部分父母外出打工极少打电话回家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寄点生活费就行。长此以往,父母和孩子也会不自觉地疏远,亲子关系也得不到增强。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务工是支持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对目前的家庭生活比较满意,这与父母外出务工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收入直接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90%的留守儿童认为“为了使全家的生活更好,

我支持他们外出务工” 。在“你最想对父母说什么”问题中,有41%的留守儿童选择“希望父母注意身体和人身安全,将来一定要报答他们” ,25%的留守儿童“希望父母能回来,一家团聚” 。还有38%的儿童“回不回来无所谓,有钱寄回来就行。”从调查中,我发现留守儿童并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原因有:希望合家团聚,渴望父母的关怀与温暖;与父母缺乏心灵沟通;学习需要父母的辅导;觉得父母在外务工太苦、太累、不安全等等;也有的孩子表达了他们因父母不在家而遭受歧视、心里孤独、寂寞的感受。这些孩子是懂事的,他们对父母的理解和关心是其他同龄人所不能体会到的。而支持父母外出务工的儿童心里则更多是:没有父母在身边,自由得很,还有钱供自己支配。的确,父母不在身边也确实给这些孩子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2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来自父母的爱匮乏

从调查中,我发现,尽管有85%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9%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6%左右的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85%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一次,且都是年边回来的父母开春种上庄稼后再走,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的。由于父母务工流动性大、时间15%年初又走,只有.

长,给孩子的父爱或母爱严重缺失,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致使大多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性格软弱无助,缺乏自信、孤独寂寞、逆反心理严重、缺乏沟通,对长辈的教育产生抵触,甚至与之对抗。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有16%的留守儿童认为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而70%以上的儿童不愿接受代养人教育。有些在外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花钱没有计划,存在乱花钱的状况,这很不利于学校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的思想品德教育。另外,还有些家长在认识上产生偏差:认为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因而在多数家长中形成一股“读书无用论” 的歪风,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置若罔闻,任由孩子的学习“自生自灭”,只要混到初中毕业就可出去打工。

隔代教育、代养教育力不从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为了发家致富,很多年轻夫妇到外地打工挣钱,他们将子女寄养在亲戚或祖父母、外祖父母身边。可他们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世界观、价值观往往与现实社会有一定的差距,教育子女就必然产生很多误差。如:

⑴不问青红皂白,孩子有求祖辈必应。我班有一位学生叫郎军,父母离婚后,母亲改嫁他方,父亲外出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着,但独自住,平时爷爷奶奶各忙各的,任由孩子怎么着就怎么着。孩子说什么就依他什么。我们开始不知道,经过家访才明白,孩子最缺的就是家庭教育。爷爷奶奶在生活上用物质的全部满足代替对孩子的全面教育。眼下,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的生活需求也跟着增大了,爷爷奶奶对孩子们的生活需求总是无条件的满足,甚至明知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也不加以阻止,因为他们总想给孙辈最甜美的生活,因而加倍地在孩子们身上倾注溺爱之情。这种溺爱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就如郎军同学,他学习特不用功,以玩为乐,根本无心学习。对老师的教育是关闭的,有时还与老师的教育背道而驰,对这样的孩子,需要倾注的心血可想而知。满足他越多,他越不满足,离长辈的要求相去甚远,对他们的物质满足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起推波助澜之势。这种一味的满足,久而久之,会致使孩子缺乏生活的独立能力,缺乏心理的受挫能力,将来走出社会,他在生活的急流中可能摇摇欲坠。

⑵“望子成龙”心意过高而又不切实际。在心理上,老一辈对孩子都是望子成龙的,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总认为自己的

孩子应该比别人聪明。由于目标过高,不切实际,结果孩子根本达不到目标,久之,在孩子心中容易形成阴影,使孩子变得郁郁班)有这么一个学生,父母不在身边, 1 寡欢。即:既然根本无法达到的事,谁还愿意去追求呢。去年六(.

跟着爷爷奶奶过。这孩子天赋不算很好,曾在一年级时考过一次双百分,于是总觉得孩子很聪明,就要求孩子每次考试都要在全校的前三名,可到了六年级后,由于升学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的增大,环境的改变,结果第一次测试就落到二十几名,爷爷急了,就给他下压,后来每况愈下,可他的爷爷还是一味的埋怨、怨声四起,结果他辍学变成社会小混混,吸烟、喝酒样样在行。因此,如果他的目标从来没有实现过,就容易使孩子们丧失自我,往往会弄得事与愿违。⑶ 疏于管教,不分是非,认识极端。

在观念上,有少数老人认为骄横泼辣的孩子将来不受人欺负,对孩子过于偏袒,迁就和溺爱,不分是非曲直。五(2)

班有一个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于爷爷奶奶管教不力,经常不洗头、不洗澡、不洗衣服、常有偷盗的行为,该生在一学期中偷了同学二百多元钱,后来通过学生举报查出是该生做的,结果他的奶奶到学校大吵大闹、不停地谩骂,一是说:学生不该把钱放在书包里,他的孙子才有机会去偷的,是学生的责任;二是说:学校老师管教不严,没有尽到责任使他的孩子连偷盗都不知是违法的;三是说:村里的孩子不好,是邻居的孩子带坏的。却绝口不提自己孩子的任何问题,把孩子的责任和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还有一个学生,寄养在外婆家里,他外婆对他非常的溺爱,有时他外公罚他跪地,可他外婆也跟着跪地不起,还声称要打就先打她,全身心地保护外孙,致使外公无法正常教育外孙。导致他无法无天,屡教不改。因此,一些老人有糊涂认识、不辨是非,一味的过于疼爱,导致学生养成极端自私狭隘的心理,粗暴任性的性格,遇到争端,他们总是先下手为强,蛮横霸道,丝毫不存在忍让和宽容。这种学生往往惹是生非、不服管教、妄自尊大,给学校教育造成极大麻烦,也为今后的发展留下了十分危险的隐患。

现在的孩子缺少劳动,老人全部包揽了家务活,使孩子失去一切锻炼的机会,甚至连学校正常的劳动也进行干涉。说:他们的孩子是来学校学习的不是来参加劳动的。现在的孩子少,都是心肝宝贝,但让孩子参加学校的劳动锻炼也是必要的。有些孩子吃饭要长辈盛,甚至还要长辈喂,可老人们却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孰不知如此娇生惯养,使孩子养尊处优,这样的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只知每天玩得不亦乐乎,没有学习紧迫感,不懂得珍惜时间。长此以往,将面目全非。“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诗,如果学生没有亲身体会,单靠老师言传身教是无法让学生深刻体会的。

我村有一个初中生,他的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了,由爷爷奶奶抚养,老人平时特心疼他。有一天爷爷奶奶在地里插秧非常忙,就让他回家烧饭,他很不耐烦,大刀阔斧地把米和水掺和一通后就放在火上,然后就“壮士一去不回头”地玩去了,等到爷爷奶奶回来发现又糊又焦的“烧饭” ,顿时火冒三丈,奶奶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他一怒之下服用“敌敌畏” 自杀了。爷爷奶奶痛不欲生,只恨当初没有加强教育,竟连几.

句话都经受不起而自寻短见。

我行我素,身心健康严重偏离从调查可看出,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较多: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对老师说谎;同学之间拉帮结派,欺负同学,小偷小摸;不按时完成作业。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跟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东游西逛,逃学旷课,上网吧,看影碟,无所不干。调查中还反应:留守儿童交友没有选择,喜欢成群结伴打架斗殴、敲诈勒索;花钱大手大脚,常沉迷于电视、网吧;少数儿童还故意旷课在半路偷盗农民农作物享受,抑或大肆糟蹋等。这些学生具有较强的破坏性、煽动性,会无意或有意影响其他同学。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的理想是什么”时,50%的留守儿童选择“当大老板、拥有很多钱” ;16%的留守儿童说“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5%的留守儿童选择“当科学家,为国家作贡献” ,还有10的留守儿童选择其它,19%的留守儿童均回答说“不知道”,这表明很大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健康出现偏差,具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优良品质的留守儿童越来

越少,甚至一部份儿童还没有一种价值取向意识。这里的留守学生中有部分经常聚在一起唱“我不当大哥好多年” 。学校对留守儿童缺乏有力管理,甚至心有余而力不足

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产生有效的教育效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可能只凭课堂的几节课,还需要通过家长会和家访的形式了解学生的表现。但是,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这样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因此,对留守儿童,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只能采取开除或劝其转学的办法,有的学校便干脆对留守儿童放任不管,让其冷落一边,有的严厉管教,迫使其自动提出退学的要求,使留守儿童流入社会,使其更加为所欲为。

负面“榜样”形象,引导孩子误入歧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