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合集下载

关于人与自然的分论点

关于人与自然的分论点

关于人与自然的分论点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古代的崇拜与敬畏,到现代的依赖与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和演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几个分论点。

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自然的存在就没有人类的存在。

自然提供了人类所需的食物、水源、空气等生存必需品。

人类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了自身的物质需求。

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改变了自然的面貌。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

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的。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过度的砍伐森林、过度的开垦土地、过度的工业污染等都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同时,自然灾害也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因此,人类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然。

人与自然是相互适应的。

人类在与自然的长期相处中,逐渐适应了自然环境的要求。

人类学会了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提高生活的质量。

同时,人类也通过科技的发展,改善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例如,人们通过建设防洪堤、抗旱工程等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

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使得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是相互尊重的。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不能盲目侵占和破坏自然资源。

只有尊重自然,才能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应该意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共同生活。

只有通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等行为,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和相互尊重的。

人类应该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享受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和幸福。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人与自然关系概述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呼吸空气,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饮水,那么,人类就将灭绝。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

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

浅谈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浅谈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一)人与自然(de)关系世界上(de)任何事物都是矛盾(de)统一体.我们面对(de)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de)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de)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de),人类(de)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de)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de)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de)能力不断增强,现在(de)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de)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de)意志印记(de)自然,即人化了(de)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de)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de)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de)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de)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de)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de)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de)协调发展.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de).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de)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de)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de)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de)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二)人与自然(de)统一与历史发展马克思不仅把实践概念作为实践唯物主义(de)基石,而且将实践概念作为历史唯物主义(de)起点,实现了自然与社会历史(de)统一,构成为辩证(de)、实践(de)、历史(de)唯物主义人与自然相统一学说,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与自然环境之统一学说.因此,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de)视角来理解和把握自然界及其与人(de)辩证统一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环境理论(de)一个基本特征.对此,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是赞同肯定(de).正如施密特所说:“马克思(de)自然观与其他各种自然观(de)区别,首先在于它(de)社会历史(de)特征.”至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自然环境理论和社会历史理论是在社会实践(de)基础上统一起来,因而,马克思人与自然统一学说(de)社会历史特征与它(de)实践特征是内在统一(de),这在理论上,体现了马克思人与自然统一学说(de)本质特征;在实践上,揭示了人与自然统一(de)现实基础.1、马克思在批判黑尔格等人(de)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等人(de)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de)基础上,用人与自然在社会实践中历史(de)辩证统一(de)唯物主义自然环境理论,克服了人与自然在“绝对精神”中统一(de)唯心主义自然观,抛弃了人与自然分离与对立(de)机械(de)非历史(de)抽象(de)唯物主义自然观,使辩证(de)、实践(de)、历史(de)唯物主义人与自然统一学说登上了王座.大家知道,费尔巴哈在反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de)过程中,虽使唯物论重新登上了王座,但没有克服旧唯物主义满足于抽象(de)自然与抽象(de)人(de)对立,都主张与人分离(de)自然以及与自然分离(de)人.因此,费尔巴哈自然观(de)最根本(de)缺陷,就是与历史观(de)分离,使他(de)自然界是没有历史(de)自然界,解释自然时是唯物(de),当然是机械性、直观性(de),解释历史时是唯心(de),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批判(de)那样,他必然“重新陷入唯心主义.”因而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必然是唯心主义(de).我们看到,在费尔巴哈(de)思想框架内,人与自然(de)关系(de)唯物主义(de)机械性、直观性和唯心历史观是一致(de).这就使得费尔巴哈自然观必然割裂了自然文化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de)统一性,认为两者是没有关系(de),这实质上是把自然界排斥于人类历史即人类(de)社会实践过程之外,把自然界从历史中排除出去,也就是把历史从自然界中排除出去.这样,费尔巴哈也就不可能看到人类(de)实践活动,人类历史发展对改变外部自然界(de)作用与影响以及由此出现(de)自然界(de)属人(de)变化.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de)时候,历史在他(de)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de)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de)”.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道出了费尔巴哈(de)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de)分离与对立;与之相反,马克思恩格斯(de)自然环境理论与社会历史理论是在人类(de)实践活动、人类历史发展中辩证统一(de),现实(de)自然界是被社会历史所中介过(de),而不是游离于人类历史即人类社会(de)生产实践之外(de)异在.社会历史是人同自然界(de)完成了(de)本质(de)统一,“是自然界(de)真正复活,是人(de)实现了(de)自然主义和自然界(de)实现了(de)人道主义.”2、马克思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发展(de)历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界在社会实践中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与相互演变(de)自然历史过程,因而人与自然(de)辩证统一关系在不同(de)人类历史时代有不同(de)表现形式.在远古时代,人和其它动物一样只能拜倒在自然面前听命于大自然(de)摆布,成为自然(de)奴隶,人们用神话(de)方式来表达对自然(de)看法,形成人类童年时期(de)“自然宗教”.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已(de),有无限威力(de)和不可制服(de)力量与人们对立(de),人们同它(de)关系完全象动物同它(de)关系一样,人们就象牲畜一样服从它(de)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de)一种纯粹动物式(de)意识(自然宗教)”.这种“自然宗教”(de)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之间(de)一种原始(de),朴素统一(de)关系.“这种自然宗教或对自然界(de)特定关系,是受社会形态制约(de),反过来也是一样.这里和任何其他地方一样,自然界和人(de)同一性也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界(de)狭隘(de)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de)狭隘(de)关系,而他们之间(de)狭隘(de)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de)狭隘(de)关系.”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人对自然界低水平(de)能动作用与低水平(de)社会形态形成了一种统一,一种狭隘(de)同一性,两种狭隘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de)有机统一.马克思很重视实现(de)自然界在近代工业实践中(de)具体生成问题,认为近代工业表示了自然界被历史(de)进程所改变(de)近代水平,是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de)近代水平.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对自然界近代水平(de)能动作用与近代水平(de)社会形态也是形成一种统一性,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de):“在工业中向来就有那个着名(de)‘人和自然(de)统一性’,而且这种统一性在每一个时代都随着工业或快或慢(de)发展而不断改变”当然,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de)视角确证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人与自然(de)辩证统一(de)不同表现形式,是要揭露近代工业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下造成(de)人与自然界(de)异化关系,向人们指明要从特定(de)人类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来认识与把握人与自然(de)辩证统一关系.(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必然选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de)必由之路,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de)必然选择在工业革命之前(de)漫长历史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de)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de)状态.在哲学上,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de)相通、相类和统一(de)观点.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孔子提倡“天命论”,把“天命”奉为万物(de)主宰,要人们“尊天命”“畏天命”;老子主张“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de).这种朴素(de)“天人合一”(de)观点,造成了中国古代一种人与自然亲近和谐(de)关系.在对待洪水方面,“择丘陵而处之”“顺水所向,迁城邑以避之”进行避洪,“疏九河”进行分洪,在大河两旁留出足够空间使水“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进行行蓄洪,这些都足这种思想(de)反映.在水土资源开发上,先秦时期,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不树者无椁”,对于保护植被、植树育林等起到很好(de)作用.随着时间(de)推移,人口(de)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de)积累以及科学技术(de)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de)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de)主宰”(de)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e)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de)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近几十年来,我国“改天换地”行动空前,为了负载过多(de)人口,争取更多(de)空间,生产足够(de)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de)用水需求,人们建起一个又—个蓄引提工程,可以让黄河断流,让海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人江河湖泊.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指出,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de)目(de)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de).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de)今天,面对我国水资源领域存在(de)种种问题,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治水实践(de)必然选择.当然,这种选择不是遥远过去(de)简单重复和回归,而是全面(de)发展和升华,是基于对治水规律更深(de)理解和把握,是基于对可持续发展(de)追求和渴望.结语人类在改造自然(de)同时,还要对自然进行涵养保护.人类与自然(de)关系应是共生、共赢、共荣(de)伙伴关系,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de)科学发展观.在我们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de)今天,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人与自然(de)关系.因为人与自然(de)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de)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de)一个前提.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高度关注(de)议题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类目前所面临(de)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是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de)道路上去,只有依靠科学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de)和谐,实现资源(de)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de)有效保护.。

谈一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范文五篇

谈一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范文五篇

谈一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范文五篇【篇1】谈一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一、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制约着人与人的关系,调整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协调人类的社会关系,追求人类社会的和平进步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会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与自然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关系。

”马克思是从实践的意义上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与以往的旧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

旧唯物主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因而造成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对立。

马克思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历史的长河中进行考察,作为历史的现实基础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这是超越旧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

首先,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就无法生存。

人类通过劳动作用自然、改造自然,劳动是人与自然联系起来的中介。

在劳动这个特殊的物质变换过程中,人类要遵循自然界的动态平衡规律,因为人是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人,人不能独立于自然界之外,更不能凌驾于自然界之上。

其次,劳动目的的实现和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是存在着一定前提条件的,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改造和尊重自然的先决条件。

在劳动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必须遵循客体自然规律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

马克思不仅把握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主体维度,而且把握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客体维度及客体维度对主体维度的制约。

假如忽视自然规律的存在,那么也只能导致对自然界的破坏和污染,从而限制整个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二、中国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首先,中国人均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环境弱。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

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目前我国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的人均可开采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55%和5%。

矿产资源不足,这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严重影响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人类与自然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同时也改变着自然。

在这个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首先,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类依赖自然的空气、水和食物来生存,同时也依赖自然的资源来发展经济。

然而,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造成了破坏,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人类需要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其次,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

同时,自然灾害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人类需要尊重自然,谨慎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工作。

最后,人与自然是相互发展的关系。

人类的文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保护自然环境来维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人类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和保护。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紧密的关系。

人类需要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同繁荣。

希望人类能够更加重视与自然的关系,共同努力,共同发展。

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恩格斯说:“从最初的动物中,主要由于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出无数的纲、目、科、属、种的动物,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即脊椎动物的形态,而最后在这些脊椎动物中,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之外或凌驾于自然之上的;恩格斯告诫人们:“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恩格斯指出:“人首先依赖于自然;”马克思说:“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说来,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三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先机的身体;”其次,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人创造环境”的思想;人类要想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劳动;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劳动中,才使人的类本质得到确认;人类比其他一切动物强,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的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类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主张依靠积极的、能动的实践活动采实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于人性的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人类的创造活动要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最后,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早在生态危机初露端倪、还未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农民的“耕作如果自发地进行,而不是有意识地加以控制……接踵而来的就是土地荒芜,像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等地以及希腊那样;”恩格斯总结了人向自然界索取的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他强调指出,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口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还有近几年来自然灾害不断,都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的表现,我们不能肆意的蹂躏自然,只有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人类才能更好更持久的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论人与自然的关系谭李师一、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们曾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加以多方探索,都希望能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人与自然究竟谁起决定作用,是自然决定了人的发展还是人类主宰了自然界的运行之类的问题,几乎是不可能回答的。

因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自身都不是抽象的、凝固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所以,两者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必然呈现不同的态势。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

我们不能比对这种相互作用的认识追溯得更远了,因为在这之后没有什么要认识的东西了。

”①马克思说过:“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②针对“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恩格斯讲到:“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

”③20世纪人类历史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这就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的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

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中,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人类从此由传统的工业社会迈入了崭新的信息社会。

伴随着信息社会所出现的一切变化,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也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⑴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⑵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强度不断加大,形式日益多样化。

总之,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曾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还将会出现更加复杂多样的表现形态。

从根本上讲,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的人与自然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相互作用,才最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的完善和自然的进化。

这将会是一个与人类共始终的、永恒的动态发展的进程。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客观存在,无法逾越和不可忽略的。

人与自然的和谐依赖于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而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或同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不和谐则是指人与自然的外在关系。

目前人们更多的是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的价值与意义,忽视了产生这一价值和意义的内在源泉,即人性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问题。

所以,为了确保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人与自然必须达成内在一致,才能担保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在行为方面与自然界和谐一致。

关键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它们构成矛盾的统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由此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

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生态环境则是大自然的有机整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人与自然的原始关系在古代的理念中,一般会体现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关系。

关于敬畏自然,古代关于树木禁伐,野生动物禁猎以及对死刑犯执行的时间限制,多与敬畏自然,敬畏鬼神的思想有关。

鬼神崇拜,实际上也是自然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不可知的自然规律进行神化之后,就产生了鬼神。

中国的宗教,基本上源于对大自然的思考,而不是对人的思考。

某一特定时间(如春天),地点(如皇家陵园)不准砍伐树木,体现了设禁者害怕遭到鬼神(或者具有意志的自然界)的惩罚和报复的观念。

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怪,很多与动植物,山林,土地,水有关,如狐狸精,土地神,山神,龙王,树精树怪等。

统治者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时,也受到鬼神崇拜的影响,对大自然产生了一种基于无知的敬畏态度。

关于顺应自然,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靠天吃饭"。

"靠天吃饭"具体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听天由命的意思。

山区的猎人可以到深山老林里打猎,如果他不打猎,就无法谋生;沿海的渔民可以出海捕鱼,如果他不捕鱼,就没有别的生活来源。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非马克思观点)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非马克思观点)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费尔巴哈认为,艺术家不能做自然的主子,只能做自然的奴隶;黑格尔说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子;达·芬奇说艺术家不能做自然的孙子,只能做自然的儿子;郭沫若说艺术家既不能做自然的儿子,更不能做自然的孙子,而应该做自然的老子。

这四个思想家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的主张征服自然,有的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的辩证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都从自己的角度剖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字:人与自然的关系费尔巴哈黑格尔达·芬奇郭沫若一:费尔巴哈认为,艺术家不能做自然的主子,只能做自然的奴隶评析:从总体上说,费尔巴哈属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自然界:是一切物质的感性的有形事物的总和,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是“非产生、非创造”的实体,是永恒的实体。

②自然界变化的原因,它的存在和变化使自身原因.③时空与物质关系:时间和空间是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形式④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他说:“思维和存在的真实关系只是这样;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

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然而存在并不来自思维。

……存在只能为存在所产生。

”费尔巴哈认为人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统一体。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有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思维有是一自然界为内容、凭借身体和思维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凭着人的本质来认识自然界,实际上不过是自然界自己认识自己,因而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费尔巴哈认为人只能做自然的奴隶不能驾驭于自然之上,如果做自然的主子就会违背了自然发展的规律,会受到自然的谴责。

二:黑格尔说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子评析: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

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辩证唯物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辩证唯物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辩证唯物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辩证唯物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在辩证唯物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理解为一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强调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辩证唯物论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思想:
1.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辩证唯物论认为人类社会是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
起来的。

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而自然也通过地理、气候等因素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

2.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辩证唯物论强调人类通过劳动不断改造自然,创造出符合自身需
要的社会和物质条件。

这种改造包括农业、工业、建筑等各个领域。

3.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辩证唯物论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虽然人类
可以改造自然,但同时也依赖自然的资源和环境,否则社会将无法持续发展。

4.环境问题: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了关注。

辩证唯物论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可持续的,要保护自然环境,以确保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科学技术的作用:辩证唯物论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

然而,
同时也强调科技的应用必须受到社会合理规划和环境保护的制约,防止滥用导致破坏性后果。

总体而言,辩证唯物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强调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可持续发展,提倡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保护自然环境,确保生态平衡。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与自然进行着密切的互动和交流。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依赖自然获得生存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影响着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正确处理。

首先,人类需要正确对待自然。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们需要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需要谦卑地面对自然,不断提高自己的防灾意识,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损失。

其次,人类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但是过度的开
发和利用会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我们应该追求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

最后,人类需要积极参与自然保护和建设。

保护自然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
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等,都是积极参与自然保护的方式。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手段,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只有
正确对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积极参与自然保护和建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的家园而不懈奋斗!。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与消耗也越来越大,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讨论与思考。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以一种尊重和平衡的态度来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

自然给予了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提供了空气、水、食物等生活必需品。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的行为对自然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过度开发、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如果我们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不尊重自然,只注重短期的利益,最终只会导致我们自己的灭亡。

其次,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我们应该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且尊重自然的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等手段,有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和消耗。

此外,我们也应该尊重自然的生态系统,不破坏自然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只有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地球成为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再次,我们应该培养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自然拥有着巨大的力量和智慧,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自然的力量,并学会尊重和谦虚地面对自然。

同时,自然也是我们心灵的慰藉和资源。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自然的美丽和价值。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感受其给予我们的力量和智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与育人意义。

最后,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保护自然的行动中。

保护环境不仅是政府和组织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养成环保的习惯,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节约用水用电,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活动。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环境保护的信息,积极传播环保知识,推动更多人参与环保行动。

(完整word版)(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完整word版)(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述题: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刚开始的依附关系,发展到主仆关系,然后就始终停留在这样的一个层面,并始终没有超出这个层面,把人类自身与自然界割裂开来,从世界文明史来看,这个层面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们必须超越这个层面,从思维上进行理性的探讨与前进。

第一阶段: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底下,在强大的自然面前,人类对周围发生的事很不理解,把自然界的一切归结为神的力量,对自然界有一种恐惧感。

古代人相信存在某种超越于人类之上的力量,所以对自然怀有一份深深的敬畏。

例如,古代巴比伦人相信自然界具有精灵般的力量,相信人类命运受制于天上的星宿;古埃及人总把星座和他们神话中的神视为一体;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渗透或充满着心灵(mind )”;古代中国人则相信“天人合一”,并心存对天(即自然)的敬畏之情。

人们对自然的这种认识使得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神圣而神秘,人对自然充满无限的敬畏,从而表现出对自然的亲和、友善。

第二阶段:人与自然的冲突。

近代西方自然观的演变过程是一个人与自然由和谐到冲突的过程:从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培根的“自然科学只有一个目的,这就是更加巩固地建立和扩大人对自然万物的统治权”,从笛卡尔的“主客二分”,再到康德的“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这一系列的命题,对人的理性的弘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人的理性成了“上帝”,在自然面前人可以无所不能。

人们逐渐排除了世界观中的神秘主义成份,日益确信:原则上没有什么人类所不可认识的奥秘,没有什么人类所不可驾驭的神秘力量;自然科学在日益开拓自己疆域的过程中逐渐趋于对自然的完全彻底的认识,而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逐渐生长起可驾驭一切的力量。

祛魅的自然观支持了科技万能论,助长了彻底的人类中心主义:宇宙万物皆可一分为二,即主体与客体,人类是唯一的主体,非人的存在物皆为客体;客体只是主体认识、分析、解剖、控制或复制的对象,一言以蔽之,客体只是主体认识和征服的对象,即自然是人类的仆人,从而把人类与自然界割裂开来。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人类社会早期,受制于自然界,人们仅有靠自然界供给的现有物质资料维持生存。

进入农业时代,人类开始征服、利用自然资源,出现了过度耕种、过度放牧、过度渔猎等。

到了工业礼貌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驾驭自然的本事越来越强,竭尽一切可能地利用、征服自然。

但很多东西超出了自然界的承受限度,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

我们要约束自我的行为,遵循自然界发展的规律,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与稳定。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度解读1、利益至上第一个阶段,人类把外面的自然,包括动物、树木、土地、矿山、海洋等,作为生产的资源,或者等待被开发的利益,他们研究的是利益。

在他们的认知里,植物、动物与人中间有一个泾渭分明的障碍,它们不属于人类。

如果不是很有必要去接触,就不会接触。

如果必须要去接触,必然是想去控制和支配,拿它们换利益。

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他对自身的态度也是这样的,不是异常在意自我是不是真的感觉好,在他真的累病之前根本就不会关注自我的内在和谐以及健康。

2、拆分研究第二种情景是已经上升了一点的意识,虽然他暂时还不能感觉到自我的宇宙就是人体。

如果他生病了,不会明白自我是能量体或者情绪、感情各方面出现了问题。

他不会感觉到自我各个能量体之间的连接和自我宇宙的整体性,就像他也不会认识到外在世界的整体性。

可是这个阶段的人会好奇,他们会好奇更大的宇宙是怎样运作的,所以他们会去摸索一些规律,比如主动地去预测天气,他们会观察各个物种生长在什么地方。

他们其实对内在、对外在的观念是一样的,这种观念很机械。

外面更大的自然和其他的生命体对于这种能级的人来讲,就是一个生物机制,并且这个生物机制是能够拆分、能够重新组合。

他们会把很多现象归结为某种效应,比如他们会提出温室效应,人口的相关效应。

他们对生物机制是有必须认识的,可是他们无法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荀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荀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荀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荀子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他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也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首先,荀子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有机的整体,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与其他生物和自然环境相互依存。

荀子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提出了“人道合一”的观点,主张人类应该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通过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其次,荀子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他认为人类拥有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行动能力,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和影响自然。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通过修养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得到改善和升华。

他主张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修养,从而实现自己与自然的和谐。

荀子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观点和方法。

他强调了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遵循天道,尊重自然的运行规律。

他认为人类应该以天地万物为师,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存在和行为。

荀子还提出了“养生”和“修身”的观点,认为人应该通过修养自己的身心,保持健康和平衡的状态,从而与自然达到和谐的关系。

在荀子的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是生存和利用的关系,更是一种精神和道德的关系。

他认为人类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修养,来实现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并追求人的完善和升华。

荀子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人类社会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为我们深刻理解个体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的真相提供很大的帮助。

一方面,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自然界中,人类在机体上受到来自自然界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是被自然界“主导”的;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变化下,人类只能适应变化,并且文化习俗都会随着自然的变迁而改变。

另一方面,人类也是自然界的改造者,是一个具有改造自然的功能的主体。

人类社会通过各种技术革新和科学认识来开发自然资源,改变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得人类可以与自然界共同生存,全球环境也因此有了可观的改善。

因此,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有时像一把笋一样,即一方式提醒和提示我们守护自然,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发掘并运用自然的资源去支持人类的生存。

人类应正确地处理和运用自然资源,在不采取破坏性行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界的作用,为自然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书写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1000字

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1000字

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1000字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1000字(五篇)生态环境是事关民生的重大课题。

让城市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家园, 让好山好水融入城市, 这既是对自然环境问题的关注, 也是对城镇化的深邃思考。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1000字, 希望大家喜欢!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1000字篇1800万年前, 地球, 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出现了人类这种生物。

千万年来, 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 再由原始部落到诸国间的“分天下”……最终, 瓦特的蒸汽机宣告了工业时代的开始。

但地球的环境, 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变得满目疮痍。

恩格斯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不是吗?从2300万年前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 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大自然索取, 大自然也是“有求必应”, 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

他们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树木, 建立化工厂, 排污排废……。

于是, 曾经山青水秀, 一片蔚蓝的地球母亲望去已是满目疮痍, 污烟瘴气。

这怎不叫人寒心呢?但人类依旧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 东中国海出现赤潮。

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 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 使近海鱼虾锐减, 渔业损失惨重。

这何尝不是自然的报复呢?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森林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最重要的枢纽。

森林是水的保护神。

江河上游良好的植被就像巨大的水库, 可以调节江河径流、削减洪峰。

据研究, 森林对洪峰的最大削减量可达到50%, 林地在一次连续降雨中可蓄积70毫米~270毫米的降水。

滥伐森林, 意味着破坏生态平衡、水土流失, 而今, 光秃秃的黄土高原, 世界河流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黄河;还有年年以极快速度消失的森林, 年年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地球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了20%—30%, 如果再不加以保护, 人类将失去这个朋友, 那时, 人们醒悟会不会太迟了?说全球沙漠化似乎太遥远了, 但淡水资源呢?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 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 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引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产生着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剖析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人类无法脱离自然而存在。

我们的生活、健康和经济活动都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如水、空气、土壤、植物和动物等,为我们提供了食物、水源、能源和原料等必需品。

此外,自然景观如森林、河流、海洋等也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具有重要的休闲和娱乐功能。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尽管人类对自然的依赖重大,但过度的排放和资源开采却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发展等人类活动导致了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威胁着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并对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消耗和破坏。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提升,培养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其次,推动可持续发展,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循环经济。

此外,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强对破坏环境行为的监督和处罚。

此外,保护自然环境需要国际合作。

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通过国际协议和合作机制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结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是不可替代的。

然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意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并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注意:本文档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Markdown是一种轻量级的标记语言,常用于写作和文档编辑。

谈一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谈一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19世纪中期,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论述,其基本观点在今天看来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有些话已经成为经典言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

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

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4页)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

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

**************************************************************************事实上,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

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

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姓名:XX
摘要:随着全球生态的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倍受关注。

人类与大自然是一个紧密相联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探究了人与自热的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人与自然的发展历程
人类诞生之初,在那个茹毛饮血,、甚至还没出现刀耕火种的遥远年代,是完全依赖与自然的,此时此刻的人类也只是出于动物的本能去利用自然。

渐渐地,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在长期的劳动中逐步形成了认识与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逐渐从从动物之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

然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都以自然界统治者的身份自居,肆意地统治自然,奴役自然,破坏自然,尤其是工业文明时代,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造成对自然的泛滥破坏,造成生态资源环境,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社会经济生存发展环境的严重破坏。

人类注意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近的或大或小的利益,却忘记了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长远的结果。

自然界遭到人类的残酷对待而产生“报复”行为,比如厄尔尼诺现象,海啸,臭氧空洞等等,这些都是一点一点的破坏积累起来酿成的巨大灾害。

人们以为自己战胜了自然,可以凌驾与大自然之上,陶醉于对自然的奴役,其实是不应该在人与自然之间构建战胜与战败的关系。

因为人类并不是战胜了自然,而是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成就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取得的。

恩格斯曾经论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因此,在遭到自然的“报复”之后,人才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加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认识自然规律也取得了巨大进步,才明白到人类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应该科学地而不是盲目地改造自然,开始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论证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即他们经历了肯定(人与自然和谐)—否定(人与自然分离对立)—否定之否定(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过程。

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劳动由人的本质表现(肯定)到异化(否定),再到异化劳动之扬弃重新使之成为人的本质(否定之否定)的论述。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一)人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
它包括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这两层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从自然界有了人类以后,人类便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参与着整个自然界的发展,“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站在“自然界之外”(人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存在物,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同时,又指出人与纯粹的自然存在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之间的本质区别。

在他们看来,把人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在“第一性”和“第二性”的意义上讲的。

从存在是第一性的意义上看,人类与一般自然物并没有什么区别,人与一般自然存在物的区别,不在于人是不是自然存在物,而在于人是有意识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人的这种“能动性”、“意识性”主要体现在劳动和实践中,正是因为人的劳动和实践,“自在自然”才变为“人化自然”。

(二)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离的,没有孤立的与自然界相脱离的人,同样,“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人与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来也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自然界作用于人”,“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

”一方面,人依赖于自然界又作用于自然界。

“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必然改变自然界的面貌,在自然界打下自己的印记,即所谓“人再产生整个自然界”。

另一方面,人的活动也要受到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

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生产提供物质资料,“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人们就没有生活资料,“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存在”,人们“就什么也不能创造”。

人在同自然界打交道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必须时刻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都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不正是人们违背自然规律,过度地开发和不适当地改造自然造成的恶果吗?自然界是人类的“无机身体”,因此,毁灭自然,就等于毁灭人类自己。

(三)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马克思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区别时,又指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的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和自然界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非对抗性”的关系,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

现代系统论已证明,地球是人与其依赖于生存的自然界构成的一个巨系统,离开系统的任何一方,系统就要失衡。

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衣、食、住、行,人也应为自然界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条件,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人类“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马克思要人们不仅应“明确认识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且要认识和把握这种统一的本质,即“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人的人道主义”。

马克思把人与自然的统一落实到人类社会,这说明了只有在人类社会中,人才能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制约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矛盾的最终解决,要依赖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彻底解决,马克思预言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解决。

摆正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切科学和哲学研究的理论前提,正如物理学家普利高津所说:只有从我们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出发,才能成功地与自然界对话,而自然只对那些明确承认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人作出回答。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精辟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三、正确看待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有不少文献引用恩格斯的论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这一著名论断已经成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言论。

现代人为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成就并不意味着人类战胜了自然。

所谓战胜或胜利,通常是相对于战败或失败而言,既然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应当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观念。

不应在人与自然之间人为地构造战胜和战败的关系。

事实上,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成就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取得的,没有理由说是战胜了自然。

何况这些成就往往存在对自然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最终或多或少招致自然的报复。

恩格斯当年所分析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和欧洲一些地方破坏自然而遭受报复的情况,同现代社会的情况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

由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少数发达国家大量排放各种温室气体和消耗臭氧的化学物质,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增强和臭氧层破坏,危及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通过国际协议来减少温室气体和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一些杀虫剂和化学物质最初被研制成功时曾誉为重大发明,并大量使用,后来才发现最终却会严重危害人自身,不得不禁止使用;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各种污染物大大超过环境承载限度,不得不投入并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治理污染,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甚至得不偿失;国内一些地方毁林开荒,导致土地荒漠化,最终不得不退耕还林。

这类事例不胜枚举。

所谓自然的报复,是一种拟人化的说法。

自然是按照客观规律运行,本来不存在什么恩赐和报复。

但是因为我们人类宣称要征服和战胜自然,常常违反客观规律,结果遭受损失,在观念中被认为是自然的报复。

不论怎样看,人类都需要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自然具有无限的广阔性和复杂性,总是存在未知领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无论古代和现代,人类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违反自然规律最终会自食其果。

现代人无需回到过去敬畏自然和盲目崇拜自然的状况,但在自然面前保持谦虚谨慎,虚心向自然学习,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失为明智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等七所院校编:《欧洲哲学史教程》,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3页。

[2]笛卡尔:《哲学原理》,转引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编:《人与自然》,1989年版,第2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