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钟垂明一、问题的提出学习从方式上来说,大致可分成“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类。
接受式学习是我们所熟知的,它的主要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的主导作用很明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缩;问题的结果(如定理)被提前托出,结果的发现、探求过程或被删除,或被改述为规范化的步骤和逻辑语句。
应该指出,接受式学习虽然有上述不足,但对于人生在校接受基础教育的有限时里,仍不失为有效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原因在于这种学习方式就某些学习内容来说,具有较高的效率(即单位时间学到的知识或技能的数量较多)。
例如,人们较易直接通过观察,发现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即通常所说的线性关系,但很难用肉眼直接发现一般而非特殊的平方关系式,因此,如果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用接受式学习方式只需一刻钟而采取彻底放手让学生去发现的方式,往往全班学生中无人能在一节课内发现这一几何事实。
接受式学习能把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一些成果用较短的时间传授给学生,因此在学习论中具有一定的地位。
与接受式学习不同,发现式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学生发展为本来设计学习方式的.这种学习方式关注的是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要让学生亲身去经历、感受、探索和发现,体验成功和失败,尝试正确和错误.这种探索也有明确的课题和目标,并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互相交流来进行;探索和评估都带有过程性、开放性,教师只是一位参与者,他(她)既是学生的教师,也是学生的学生,也接受着学生和探索活动的评估.很明显,这种学习方式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上面的两种学习方式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也可以先让学生像我国古代学者那样,先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一特例(可用正方形纸块),再过切拼正方形发现一般的勾股定理,也就把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结合起来,可以相得益彰。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实施方案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传统的课堂教学,“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
教者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若不就设法引导,直至达到标准答案为止。
课堂中师生交流方式单一,教师问学生是一种随意地“点将”方式,教师问学生答,某同学答不出再请另一位同学回答。
这种一问一答的交流形式,学生只能正襟危坐、小心翼翼地举手,规规矩矩地为他人作“陪衬”,这样的教完全是一种封闭的、垂直的问题求解模式,可以说学生没有或很少享受到那份自主思维、自我发展的乐趣。
为此,我们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
该模式旨在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注重个性特长的发挥,教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引导学生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之路,使得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本课题是通过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在自主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中,萌发创新意识,发展创新的思维。
能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建立起课堂中平等、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新潜能优势,通过研究能达到培养创新学习方式的目的。
本课题应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实现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一定的研究。
在综合不同流派学者理论的基础上,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原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策略
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策略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则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有效策略。
本文将浅谈关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策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思考、自主搜索资料、自我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它鼓励学生发展独立思考、自主决策、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探究问题、相互学习的学习方式。
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互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团队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合作、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策略具有以下优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由于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我解决问题。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选择和整理学习资料,并通过思考和整合信息解决问题。
在合作探究中,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分享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思维和创新能力。
3.促进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合作探究强调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通过与小组成员的讨论和合作,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理解。
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培养了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这些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果。
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探索〔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探索一、充分自主,引导发现1.充分自读。
充分自读就是让学生在读书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感知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意义的过程。
所以,首先,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课文读对、读顺、读好,这是意义建构的前提和基础。
然后,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对读不懂的内容主动思考、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合作交流。
第三,勾画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
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对自读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倾听、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
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
2.充分质疑。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
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文中插图、标点、空白、结尾等质疑。
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
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
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且学生又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
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进一步启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有效合作,引导共享1.有效组合。
有效合作,首先必须有效组合。
①在小组建构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欲望。
②推荐并培训好组长,小组成员分好工。
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
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以上角色并积极参与交流。
③对研究内容和方式都要进行有效安排和选择,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2.有效互动。
讨论和对话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是获得有效知识意义建构的重要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学习方式研究的实验汇报 实习报告
“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学习方式研究的实验汇报实习
报告
活动的教学情景。
老师必需为同学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教学情景。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课前让同学每人剪了六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上课一开头,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12个正方形。
这时同学面面相觑,聪慧的同学马上发觉了其中的隐秘,同桌纷纷合作。
3、留足同学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中我常让同学课前搜集课外素材,如:生活中常见的大数、商店购物标签、立体图形等,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同学的'潜能得到挖掘并加以充分利用。
四、试验成效〔一〕老师方面1、更新了观念,提高理论水平三年的课题试验使我转变了观念,主要表如今对课堂教学方法的重新熟悉与定位上从过去单纯传授学问到关注同学全面的进展,还表如今对同学学习地位的敬重和对同学的重新熟悉上——从过去通常用考试成果来划分优差生,转变为如今不同的同学都会有不同的进展,让我看到了同学的潜能和才能,使我重新端详自我、熟悉同学。
建立和谐、民主、公平的师生关系。
2、在课堂教学中,以“三重”促进同学的进展重情感:在教学中,我尽量采纳丰富的、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利用有情、好玩的教学语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重独特: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内心世界不同,探究学习方式也不同。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要重视每个同学的独特感受,敬重同学自己的独特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常采纳故事情境、嬉戏情境、谜语情境等进行制造性的教学,让每个孩子都有不
同的进展,如创设七仙女摘桃情境使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0的乘法。
“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学习方式讨论的试验汇报。
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科苑小学255000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语文的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
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认识:一、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创新意识被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
而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由师生互教互学来代替。
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辅导者。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教师在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1.精心设计导语“导语”是一堂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好的导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简单的几句话就唤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急于通过阅读寻求答案。
2.创设情境语文教学应展现作品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
要让学生体验这种情趣,教师就得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长城》一文时,我在黑板上画上长城,课件中再现长城的壮观景象,课一开始,引着学生去感受长城的雄伟、想象贴切的比喻,很快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
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语言文字。
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教材特点,有形象、情感、环境等方面。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我们不能把世上的知识都教给学生,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结论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
研究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方法通过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2. 合作学习方法: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互动和合作。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他人一起合作,学生能够分享和交流不同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扩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3. 探究学习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通过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合理运用这些方法,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和有效果的数学学习体验。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第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基本理念,就必须真正明确它们的内涵。
第一,自主。
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
第二,合作。
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
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第三,探究。
就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
同样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
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一、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自主即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精神愉悦,并发展其坚毅、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1.抓重点学学生已经懂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思考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教师不讲,重要的问题教师有意讲不清楚,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搞清楚。
如今的语文教科书一改过去的老面孔,如沐春风,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鲜明的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大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大全)第一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大全)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呢?我就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谈谈自己几年来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参与教学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教学过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取出所需要的资料,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是要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他人意见做出评价,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
比如,我在上《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对于草原,很多山村的孩子只从一些片段或者是一些图片上有一点认识,真正到过大草原的根本就没有,我也没去过大草原!那怎么办呢?我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布置各种不同的任务,从各个渠道去收集和认识大草原,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孩子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表扬,自己要求学习的劲头、求知欲望更浓,对课文理解就更深刻,就更能感受到作者文章要表达的情感,课文教学目的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老师也成功的把学生引上爱学习的路上!比起老师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灌输,学生被动的当录音机效果,不言而喻!另外,课堂教学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与实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论文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究与实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陈浩一、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追求的教学境界。
什么是高效课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于是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行为。
很多人从字面理解,认为“学习效率高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这是否是一种误读或者是对高效课堂的一种“窄化理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提倡“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指教学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能力、经验、性格、意愿等主观条件,并加以配合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和快乐学习。
全人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要让学习者不仅学到各种知识,还应具备各种能力,接受道德与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更重要的是拥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
所以,现代教育的高效课堂,不是看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定的,“高效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了什么和教了多少。
所以衡量高效课堂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
”这一标准包括四个方面的理解:第一、生命性。
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当做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体。
生命性课堂是交互式对话的场域,学生总是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踊跃参与互动,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和积极情感体验的的活动。
第二、生成性。
课堂教学并不完全按照预设的结果进行,是师生情感、智慧、能力的共同投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的学习是生成的,动态的过程,不断建构新的意义。
第三、全体性。
高效课堂不能仅仅反映在少数学生的发展变化上,而是体现全员参与和全体进步的结果,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全体发展。
第四、全面性。
高效课堂所追求的学生的发展是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整体发展,包括涉入自然、社会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全面学习活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在内的全面提高二、学生参与是高效课堂的核心“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过程和质量。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教师中心稿)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教师中心稿)汨罗市体育学校陈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亮点。
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
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
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我们应改变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
切实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
因此,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
教学时,尽可以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去和学生商量,商量这节课想学什么,想怎么学,商量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态度的一项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则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
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的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
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上课开始。
课堂教学落实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策略
课堂教学落实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策略(一)要明确教师的职责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2.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3.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4.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5.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二)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从最广义的角度来看,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经历体会的一切都是课程。
而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和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1新、超常的表现)等等。
一所学校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所在地区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人口素质,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水平。
积极开发与利用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对于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密切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对于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对于提供给学生尽可能优越的成长环境,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校本课程是指为了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而在学校中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文化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落实教育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它对于学校办出特色,满足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地区的需要,向学生提供最适当的教育以便使他们能获得最满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我们恰当地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而“教育与生活”意味着:教育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教育是个体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活,生活是与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相联系的,教育必须建基于学生的生活;教育关照学生的生活,意味着教育关注有完整的生命表现的人的存在,并致力于完整的2人的发展;“教育与生活”这一命题本身也标示出教育不同于生活;教育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发展的主体。
数学教材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生活实例,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编写的。
新课程重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一、“自主”中求知自主学习从横向角度来说,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要自我驱动学习动机,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调节学习策略,自我计划管理学习时间,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
从纵向的角度来说,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自主学习的特征:(1)能动性,指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或需要外界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
(2)独立性,指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
(3)有效性,协调好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
(4)相对性,绝对的自主和绝对的不自主的学习都较少,学生的学习多数界于这两极之间。
新课程要求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养成勤阅读、勤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如《有理数的乘方》一节,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实例3:1.某个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个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2.有一厚度为0.1mm的纸,将它对折1次后,厚度为2×0.1mm,对折2次后,厚度为多少mm?对折20次后厚度为mm?这些问题都酝藏着一个奇妙的数学规律,课前教师可以取其中的一个实例,如第2个问题,让学生猜一猜,到底有多厚?然后再找一找其中的规律,最后再算一算,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学生去自学、去思考,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学习方式研究的实验汇报
“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学习方式研究的实验汇报一、问题的提出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探究创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以往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的是学习结果,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关注过少,重视传授数学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方法过死,教学质量不高。
基于对以上原因的思考,从自身教学的实际出发,积极介入“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有效策略的研究”意在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的课堂中,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假设1、通过研究实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及实验研究能力。
2、通过研究实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相互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研究实验,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的教学方法。
三、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1、学会收集材料。
合作学习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材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小组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3、学会讨论问题。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
每个小组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通过讨论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小组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二)、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合作技巧的方法。
浅谈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浅谈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王自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完成学习任务,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下面,我谈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其次是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数学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充分的解题时间,充分的讨论时间,充分的练习时间。
学生懂的知识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模糊的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不懂的知识点,教师要精讲。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怎样使小学生积极主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课小学数学大多数的课堂学习情景都适合于进行合作的、竞争的和个性化的学习。
但是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见识少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时,选准一个课题来作为合作学习的开端,然后逐渐和学生习惯这种“新”结构,进行交流与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体现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把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说出来同大家探讨。
首先要分组,一组四个学生。
成绩为优、良、一般。
分四个学生为一组的目的非常明显,一个学生辅导一个学生,在时间上有保障。
老师检测知识目标时,以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实行官教兵,兵教官,共同促进发展,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先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
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没有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分组讨论只不过是表演而已,更谈不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只有对问题有了充分的思考,才能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他人交流。
如果认为自己的好就可以拿来阐明见解,自己的不好,可以向别人学习。
本组内解决不了,可以提出来,让全班师生共同探讨。
在讲评试卷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为重要。
老师将材料发下去后,不是从头到尾讲解一遍,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改正错误,自己不会再向其它组员请教,本组内解决不了,再由全体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把疑难问题汇总以后,老师再进行有针对性引导。
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出题自测,效果会更好。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在操作上必须规范,不能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
同时,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扬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的氛围,就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
如果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不应训斥,而是积极去引导。
把学生与老师放在平等位置上,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大胆发言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知无不言,言而不尽。
只有吃透新课标精神,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老师要充分备好课,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对文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上,可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
我在教学中,多采用比赛的方式,可采用男女比赛的方式,比一比男生聪明还是女生聪明。
新课标学习中“自主 合作 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标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数学教材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生活实例,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编写的。
新课程重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
一、“自主”中求知新课程要求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养成勤阅读,勤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如:《有理数的乘方》一节,北师大的教材中安排了三个代表性的实例:1、某个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一个分裂成2个,经过5个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了多少个?2、有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将它对折1次后,厚度为2×0.1mm,对折2次后,厚度为多少mm?对折20次后厚度为多少mm?3、阅读题:《棋盘上的学问》这些问题都蕴藏着一个奇妙的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前可以取其中一个实例,如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先猜一猜,到底能分裂成多少个,然后再找一找其中的变化规律,最后算一算,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学生去自学,去思考,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要全面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疑是获取新知识,发展旧知识的前提,即创新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性因素和想象力得到最大幅度的提升;使学生在疑中求学,在疑中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放飞学生的思维。
二、在“合作”中获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开展启发式小组合作讨论,重在提高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操作与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养成听取同学意见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的相互启发、互相帮助,来解决学习中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关键词:改变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培养能力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
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少讲多学”,即教师少讲,学生多学。
坚持放手原则: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
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读书时间和练习时间。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我采用了开放教学空间、教学内容以及教法与学法,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自我预习、自我质疑、自我反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就拿最基础的识字来说,我先让识字能力强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记忆方法:熟字加一笔,熟字去一笔,熟字换部件,谜语记忆法等,再举例让更多的学生理解,然后鼓励学生在识字中学会运用。
一时间,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的眼前“活”起来,依次走进了学生的知识“仓库”,使学生从“要我记”转变为“我要记”,从“学生字”发展到“会学生字”。
学生渐渐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敢于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大胆评价,改变了传统被动的一问一答式。
对对话性强的文章或片段,则放手让学生反复阅读,在熟悉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的基础上,有学生自愿组合,开展分角色朗读和课堂剧表演,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改写剧本,常常能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04-13T05:59:05.36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月总第337期作者:杨继红
[导读] 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语文的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科苑小学255000
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语文的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
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创新意识被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
而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由师生互教互学来代替。
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辅导者。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教师在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1.精心设计导语
“导语”是一堂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好的导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简单的几句话就唤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急于通过阅读寻求答案。
2.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应展现作品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
要让学生体验这种情趣,教师就得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长城》一文时,我在黑板上画上长城,课件中再现长城的壮观景象,课一开始,引着学生去感受长城的雄伟、想象贴切的比喻,很快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
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语言文字。
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教材特点,有形象、情感、环境等方面。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我们不能把世上的知识都教给学生,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
因此,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1.交给孩子选择权,唤起自主意识
让孩子选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而促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
一篇课文中有许多使用确切、生动的好词佳句,不同的学生自然会有不同的喜好。
所以,我经常让学生挑最喜爱的词句来品赏、交流,读读背背。
在众多角色出现的课文中,我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样,学生的选择余地就显得很大,学生就觉得有话可讲,自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又如,教学《跳水》这篇课文,我让学生挑一处自己认为最有趣、最喜爱的句子,因为学生有权决定自己喜欢、能展现自己能力的一点,由教师的“讲”懂就成了学生自己“练”懂。
2.给孩子质疑的时间,激发孩子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
疑问是追求新知的开始,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养成学习的兴趣。
老师应给学生足够的质疑的时间,并组织其他学生析疑、解疑;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边读边画,在课本上写出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质疑解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学习潜力开发出来。
3.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1)基础性的问题,应多采用“自主”性学习。
如识字、写字,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词语及句子,初步读懂某段内容;二是指阅读中难度较小的问题。
学生“自主”性学习,以自己独立思考为主。
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课前指导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并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并由其他学生进行解疑,大胆放手,把权利交给学生。
我只是起了一个调控作用,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2)重点问题,应多采用“合作”性学习。
在语文学习中,对有关句段的理解、对课文主要意思的掌握相对来说比较重要。
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对话,有利于缩小个体差异。
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多一些信任和尊重
每个学生都应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人格、权利和积极性的尊重,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肯定。
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要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
在教学时,要经常用“想一想,你肯定会说好的”“你真聪明,连老师也没想到”“你的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等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以便更好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
五、多一些宽容和激励
教师要宽容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会他们的思想,允许学生出现错误,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
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思考的过程,教师都要给以肯定。
可用“你的理解尽管不全面,但主动思考的精神应该表扬”“你看,他比以前肯动脑筋了,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多好啊”“如果再多给你一点时间,你会完成得更好”等语言,激励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
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求全责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在斥责、嘲笑中渐渐消失。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所谈的一些体会,只是一些非常粗浅的感受,还需今后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