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土壤退化及防治

合集下载

河西走廊土地改造工程方案

河西走廊土地改造工程方案

河西走廊土地改造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河西走廊是中国西部一条重要的地理走廊,其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壤贫瘠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导致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为了解决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发展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环境资源,加快该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亟需开展土地改造工程。

二、工程目标1. 提高河西走廊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2. 保护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环境,避免因过度开发导致的土地退化和水资源枯竭;3. 促进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工程内容1. 土地水利设施改造:对河西走廊地区的水利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增加灌溉面积,完善灌溉设施,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2. 土地整治和改良:通过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土地质量、提高肥力,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3. 农田水土保持工程:采取梯田、防风林、坡改梯等措施,保护水土资源,预防水土流失,保证农作物的生长;4.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堤坝、桥梁、排水设施等,方便农民农作物种植和农产品销售。

四、工程实施步骤1. 前期调研和规划:根据河西走廊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确定土地改造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2. 水利设施改造:根据规划方案,对河西走廊地区的水利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包括水库、引水渠、泵站等,提高灌溉效率;3. 土地整治和改良:通过耕地平整、肥料施用、有机物添加等方式,改良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4. 农田水土保持工程: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块进行治理,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农田水土资源;5.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的生产条件。

五、工程投资根据初步测算,河西走廊土地改造工程总投资约为100亿元。

其中,水利设施改造投资约占30%,土地整治和改良投资约占20%,农田水土保持工程投资约占25%,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占25%。

甘肃河西地区沙漠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

甘肃河西地区沙漠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

第28卷第16期2012年8月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28No.16Aug.2012甘肃河西地区沙漠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郭鹏,王小军(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20)摘要: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沙漠化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现有沙漠化土地面积1166.5万hm2。

土地沙漠化对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

为了防治和减轻河西地区的沙漠化危害,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首先是加强法制建设,保护现有沙区植被;其次是科学制定规划,确保治理工作有序开展;第三是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建设小城镇;第四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第五是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关键词:河西地区;沙漠化;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S288土地沙漠化是指各种气候区(包括极干旱、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和湿润区)在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基础上,在多风和疏松沙质地表条件下,叠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1]。

河西地区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北部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毗邻。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万里长城,是河西地区文明、繁荣的象征。

然而,“丝绸之路”如今已辉煌不再,昔日丰采荡然无存,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作用,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遭到破坏,生态环境脆弱,风沙危害严重,不少地方“沙进人退”的现象依然发生,土地沙漠化危害程度不断加强[2]。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要求,甘肃省林业厅于1994年开始,每隔五年进行一次荒漠化和沙漠化监测,截至目前已进行了1994年、1999年、2004年和2009年四次监测。

本文依据2009年结束的甘肃省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对河西地区沙漠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1沙漠化土地分布范围河西地区沙漠化土地分布范围包括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金昌市和武威市共计5个市(州)19个县(市、区),见表1,分属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个内陆河流域,分布区域总面积2127.1万hm2。

河西走廓草地退化现状及其可控因素和分类综合治理

河西走廓草地退化现状及其可控因素和分类综合治理

Ch n : a san C n i a) Gr sl d o hia,No 4, 0 2 P 5 f . 2 0 , P. 3~ 5 8.
Absr c : e g a sa d ofHe or i o s i lm m a t t t a sa d a e s d . t a t Th r s l n xic rd r i n a di e ha he gr s l n r a i e c e sng,t o osto s be o i g b d,pr u to f t r s l n s r du i g, nd ra i he c mp ii n i c m n a od c i n o he g a sa d i e c n a t bia ft r s lnd i r d ng s ro l The ew e e m a y f c o sc nt i tng t he ha t to he g a s a s e o i e i usy. r r n a t r o rbu i o t a sa d d ge e a i n, he gr s l n e n r to buts m e we e ariii lc nt o n t r r o r tf a o r la d o he s we e not Arii c . tf— ca l onto l b e f c o s i l d d o e a i ily c r la l a t r nc u e v rgr zng, e lm a i r c a ton, r o nd c ng a l ol— up o t a ha e b e p i c Cls iid c m p e e i e c nt o t a e i s y. a sfe o r h nsv o r ls r t g e we e pu f r r o c ntolde e e a e r t o wa d t o r g n r t d gr s lnd a c r n o t o r iso a sa c o di g t he pr pe te fmou ai e o oa i e i n a d d s r iia i n nt ns r gin, ss r g o n e e tfc to

河西走廊盐碱地治理研究

河西走廊盐碱地治理研究

河西走廊盐碱地治理研究李爽,汤巧香,高杰(天津城建大学,天津300000)在人口膨胀,耕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针对每个地区盐碱地的特性不同,研究出合理的治理模式以及做出相应改良,这对全球范围内的盐碱地都有重大的意义。

综述了河西走廊盐碱地的盐碱地成因、特性以及治理措施,如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农业措施和工业措施等,并对盐碱地未来进行措施优化方面提出了展望。

盐碱地;改良措施;存在问题;展望地面积的33%,约有1.23万hm 2,并且在这1.23万hm 2盐碱地中,重度盐碱地约有0.28万km 2,中度盐碱地约有0.43万km 2,轻度盐碱地约有0.53万km 2,这对当地的农业以及绿化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2.1靖远县盐碱地形成原因靖远县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地下水位偏高,排水不通畅,以及不适当的灌溉次数以及灌溉量,加之蒸发量大于降雨量。

该地区盐碱地的形成原因还应从以下4个方面来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

2.1.1气候条件。

靖远县位于大陆性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干湿分明,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每年6~9月集中降雨,其余月份降雨量稀少,而且该区域春季多风。

这样的气候条件给土壤中的盐分聚集地表提供了条件,而且该地区成土母质本身含盐就比较高,这些成土母质中的盐分会随着水分迁移到地形低洼的地带,加上该地区蒸发量大,盐分就会被留在土壤中,久而久之造成该地土壤盐渍化。

2.1.2地形条件。

靖远县的地形有利于盐分积累,该地区有明显的盆地特征,而且土壤中的盐分移动趋势是随着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由高处向低处汇集的,加之该地区地下水位偏高,从而有利于盐分积累,形成盐碱地。

2.1.3耕作条件。

靖远县的灌排系统不合理,比如有灌水系统却没有排水系统,或者排水系统不完善。

灌溉方式不合理,比如采用大水漫灌、串灌,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地下水位的升高,造成土地盐渍化。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也会造成土壤的盐渍化。

比如在灌区水旱相间种植,而且水田周围没有设置防渗水措施,导致旱田地区的地下水位升高,造成旱田区域的土壤盐渍化,而且在肥料的运用上也不科学,很多人对氮磷钾等化肥的随意搭配,也会造成该地区的土壤盐渍化。

开发大西北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的资源

开发大西北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的资源

开发大西北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与对策王佑甘肃省张掖市一中 734000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开发大西北河西走廊地区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三废"污染等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大西北开发过程中改善河西地区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西北河西走廊资源环境问题原因措施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党和国家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这对经济发展滞后的西北地区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大西北地区地处亚欧腹地,地域辽阔,资源富饶,发展潜力巨大。

大西北的发展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和保持西部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保持边疆安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河西走廊介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东起乌鞘岭北坡古浪峡口,西至玉门关并与新疆的罗布泊洼地相通,南部祁连山、阿尔金山横亘,北部从西到东有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耸峙,长约900km,宽约50km-120km不等,总面积为27.6万km2。

东西分别以大黄山、黑山为界,将走廊分成三个互不相连的内陆河流;域区--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发育了武威—民勤、张掖—高台、酒泉—金塔和玉门—安西、敦煌等绿州。

本区行政区划上包括金昌、武威、张掖、嘉峪关四市和酒泉一地区,下辖20个县(市、区),总人口为460多万。

本区作为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在大西北开发过程中将始终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制约,直接影响着大西北开发战略的实施。

1.开发大西北河西走廊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1.1.水资源缺乏是走廊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核心问题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沿海暖湿水汽难以到达,大部分地区年降水不足200mm,具有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综合影响的特点。

河西走廊各地年降水量在40—200mm之间,全走廊平均年降水量仅为139mm,但祁连山冰川积雪融水为河西地区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水资源补给。

河西走廊生态保护和修复内容

河西走廊生态保护和修复内容

河西走廊生态保护和修复内容
河西走廊是中国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生态廊道,其生态保护和
修复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现状。

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河西走廊的
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土地沙化、水资源匮乏、植被退化等问
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先是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短缺,需要加
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加强河流和湖
泊的保护,防止过度开采和污染。

其次是植被的恢复和保护。

通过
实施退耕还林、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加强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推动
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御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和恢复
湿地生态系统,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同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
物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最后,需要加强社会
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推动全社会
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总的来说,河西走廊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需要多方合作,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都需要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性措施,全
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实现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

河西走廊水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河西走廊水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河西走廊水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河西走廊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人口聚居区,同时也是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地区。

在河西走廊,水资源的现状十分严峻,面临着严重的短缺和污染问题,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河西走廊的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对策。

一、河西走廊水资源现状河西走廊地处中国西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下水资源贫乏,自然水资源的总量非常有限,且受沙漠化加剧和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短缺情况更加严峻。

由于土地退化、化肥农药过度使用以及工业废水排放等原因,河西走廊的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地下水受到严重威胁,人们生活用水的安全也受到了影响。

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水资源管理水平不匹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例如高耗水作物大面积的种植,地下水过度开采等,使得水资源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1. 加强水资源管理政府应当制定更加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并且加大力度执行。

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推广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通过改进灌溉系统、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型农业种植方式等手段,实现减少用水的同时提高产量。

3. 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引导广大公众理性用水,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水资源保护中来。

4. 推动水资源多元化开发在河西走廊地区广泛开展水资源多元化开发,如加大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提倡水土保持,积极进行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水源涵养区,保护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

5. 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乱采滥用、恶意排放等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执法,健全监督体系,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监督力度,打击非法采砂、乱堵乱建等行为,净化水资源环境。

6. 加强科技创新在水资源保护领域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对水资源保护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科技含量。

土壤退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土壤退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土壤退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荒漠化
气候干燥或土壤的人为不合理利用
防止过牧、控制农垦、因地制宜的营造防护林、种灌植草,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
土壤侵蚀
由于土壤植被减少等原因,在水、风力作用下,土壤被剥蚀、搬运、堆积。

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种灌植草、封山育林;生物措施结合工程措施,水土保持结合经济开发
土壤盐渍化
自然或人为原因,地下水位升高、矿化度增加,气候干旱蒸发增强
合理的灌溉排水,调控地下水位,精耕细作,多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土壤沼泽化
土壤长期淹水,通气不良,有机质不能彻底降解,产生潜育层
开沟排水,消除渍害,多种经营,综合利用。

土壤酸化
长期施用酸性废料,酸性矿物开采,大气沉降
合理施肥,妥善处理尾矿,控制大气污染。

河西走廊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_刘金荣

河西走廊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_刘金荣

- 33 -河西走廊地区属温带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但干燥少雨.大部分区域全年日照超过,日照百2500h 分率也较大.年均温度~℃,无霜期~.28150180d 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东部为,中部250mm ,西部则不足,降水量主要集中于~200mm 40mm 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冬春季多大风,易形5070%成沙尘暴[1].目前影响河西走廊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少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生态环境脆弱,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搞好河西走廊的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尽量减轻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建立起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河西走廊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河西走廊水土流失的成因及现状分析1 河西走廊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质、地貌及植被覆盖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夏季降水集中,洪水冲蚀能力强,冬春季干旱少雨,风沙大,水土流失时有发生.其成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1.1 水蚀的成因.位于内陆腹地的走廊中部,其地理位1.1.1置决定了这一地区的气候干旱且多风沙,也决定了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随高程的递减而减少.南部山区降水量川区降水量龙首山降水量245.2mm,127.5mm,,北部荒漠平原降水量.降水时空分布280.0mm 118mm 不均,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月份,平均降水量69,占年降水量的,月份最为突出,平均降96.0mm 75%8水量达,占年降水量的,并常以阵雨降30.9mm 24.2%落,降雨强度最高达,时间短,降水集中,径228mm/h 流汇集时间短,山洪冲刷带走大量岩石风化层,是造成黑河等条主要河流河道水侵蚀的主要原因;洪水出山5后,对河道两岸冲刷严重,每年洪水期带走大量的泥沙,形成山口山坡沟壑纵横、滩谷密布、地面高低起伏的特殊地貌现状[3].风蚀的成因.由于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加上强烈1.1.2的冻融作用,促进了物理风化,使沙漠、岩石裸露.风多风大,促进了风沙土的形成,助长了风沙的危害,在强烈的风蚀作用下,岩石风化,砂石被风吹运至山间平坦处形成流动及半固定沙丘或沙地,是河西走廊风区的主要沙源.与此同时,极端干旱的气候又决定了植被以荒漠类型为主,限制了高等植物的繁衍.龙首山中高山,北部平山湖荒漠区,绿洲边缘沙滩、沙丘等地区植被稀疏,有些地方为活动性很强的新月型沙丘和垄岗沙丘,几乎无天然植被,不能形成地表保护层,土壤很容易被风蚀;加之冬、春季西北风风速大,沙尘暴天气频繁,大风吹走表土,造成土壤风蚀沙化.人为因素1.2 自然因素是比较缓慢的“正常侵蚀”过程,而人为因素则是水土流失的“加速侵蚀剂”,人类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加速现代侵蚀的根源.河西走廊是具有悠久河西走廊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刘金荣(河西学院生物系,甘肃张掖)734000摘 要:河西走廊是一个干旱、风沙、盐碱、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实现地区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根据实际调查和有关资料查证,分析河西走廊水土流失的原因,探讨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关键词: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可持续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S157.2 A 16720520200405003303———————————————收稿日期:2003-12-25作者简介:刘金荣(—),男,甘肃张掖人,河西学院生物系讲师,主要从事生态学教学研究1967.- 34 -历史的古老农业区之一,由于历史上长期移民屯垦,受人类的滥伐及战乱影响,森林植被、水土资源遭到很大的破坏.近年来,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加剧,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出现边治理边破坏,且破坏强于治理的局面.1.2.1人口承载量过大,绿洲生态系统不堪重负.河西地区总面积为万27.72km 2,绿洲总面积约为万2.04km 2.199年末,人口万,平均人口密度为人8462.1817/km 2,虽然远低于全省及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但由于河西地区的人口都是生活在面积有限的绿洲区域内,若河西地区的绿洲总面积按上限万2.04km 2计算,则河西绿洲区平均人口密度的下限为人227/km 2,是年末全省平均人1998口密度的倍、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近倍.其中,武42威地区由于人口主要集中在面积仅为5020km 2的绿洲内,绿洲区平均人口密度达人375/km 2,因而成为全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4].由于人口众多,生产生活对水土资源的需求膨胀,导致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绿洲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遭受破坏,引发绿洲生态系统的退化,水土流失愈加严重.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河西走廊绿洲的荒漠化1.2.2加速发展,导致绿洲及周围地下水补给区沙地的天然植被迅速衰退,大量死亡,进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酒泉绿洲、武威绿洲、民勤绿洲等地下水位均有显著下降.早在年代末,武威盆地南部地下水位与年代末相7060比,就普遍下降~.近年来,下降趋势有增无1015m 减,地下水下降范围越来越大.民勤绿洲地下水位现以每年平均的速度下降,水位普遍深达地下~1m 510m [3].地下水补给不足,水位下降,使得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水土流失愈加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水土保持形势严峻,农业灌溉绿洲1.2.3边缘及绿洲内有大片沙丘、荒滩、戈壁分布,受风沙侵蚀危害严重.天然植被逐年减少,历年栽植的林、草地,因干旱少雨或管理不善使部分枯死,沙丘推移,边缘部分农田和植被被压埋.戈壁表层土壤裸露流失,有沙进人退的现象,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黑河、山丹河等河流受暴雨、洪水侵蚀,河岸坍塌,沿岸水土流失严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雪线上升,冰川退缩,1.2.4加之历年来祁连山区生产建设活动和滥伐、滥垦,使大片天然林木植被遭到破坏,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历史造成的损失短期内很难恢复,祁连山区水土流失仍在继续.生产建设活动如铁路复线建设、国道改建和拓宽、水电工程建设,以及采砂、采石、建厂、开矿等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依然存在.水保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部分领导及群众对1.2.5水土流失的危害认识不足,新建工程项目无水保方案,违反水保法律、法规的行为时有发生.水保治理、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同步,未完全挂勾,未完全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投资力度不够,治理资金严重不足.[5]河西走廊地区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持续发展2 对策[6][7][8][9]研究和实施跨流域的南水北调和南水西北调工程,2.1 彻底解决和改变河西走廊地区和整个西北地区因水环境危机引发的自然生态环境危机的问题.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同时综合考虑西北调水工程,并且积极参与,努力研究,为国家提供决策依据.特别是要选择一个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实施过程中最有利于西北调水的合适地点,即黄河上游的龙羊峡和刘家峡之间.在此建立西北水利枢纽工程,使江河水倒灌进入甘青两省交界的大通河;接着提高大通河水位,开挖大通河上游河道,使其源头附近和邻近的石羊河水系、黑河水系、疏勒河水系上游接通,实现其江河水的自流而下.这样,在不改变原有灌溉系统的情况下,直接解决河西走廊地区和青海、新疆、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工农业生产用水与林牧渔业用水.从根本上真正解决河西走廊地区和整个西北地区水环境危机和自然生态环境危机的现状,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树立生态效益第一的思2.2 想,保护与治理自然生态环境,实施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祁连山水源林区的建设,保护与治理、发展并2.2.1重.在进行封山育林时,切实加大造林力度,不断扩大森林资源的面积;做到科学研究、科学管理,保护与治理并重,提高森林质量,增强其水源涵养功能,充分发挥水源林区的多种效益,缓解水源林区的生态危机.因为,在生态综合平衡系统中,遏止森林草原地带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是河西地区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亦是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河西走廊地区干旱少雨,这是制约退耕还林、还2.2.2草、生态环境建设最大的不利因素,因此在生态建设中,在实行乔、灌、草结合的措施,以灌、草为主,适度发展经济林.在植树种草时,切忌搞“一刀切”,用一种模式,而应遵循适地适树(草)的原则,科学种植,保证成活率.合理利用走廊内部的水土资源,保持各流域各绿洲2.2.3系统的水土平衡.要有效地保持各流域各绿洲内部地表水、降水、地下水资源的综合平衡利用,避免因区域内部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改变而改变水资源重新分配的现象.同时,要保持各流域各河流上、中、下游之间水资源的综合平衡和有效利用,尽可能多地实现重复利用,避免因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有限水资源的浪费,引起全流域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分配的现象.否则,长期超负荷的刘金荣:河西走廊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水土不平稳运行,将首先引起下游终端湖、泉干涸和天然绿洲消失,在水源极不稳定的状态下,最终只能放弃经过长期建设的自然和人工灌溉的绿洲.合理利用地下水,尽可能有效地补给亏空过多的地2.2.4下水.注意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平衡问题,合理补给和利用地下水,特别注意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调节作用,丰水年和闲水期尽量多地补充地下水,以备枯水年和用水期开采利用地下水.盐碱化地区更应合理用水,在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尽可能平衡的基础上,控制调入水量,尽可能多地提取地下水,降低咸水层.各流域的灌溉模式应严格按照“以水定地”、“量水种植”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在加强现有井泉灌区建设时,使灌区提引的地下水水量与补给的地下水水量基本平衡.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2.2.5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变革.河西走廊地区的用水主要以农业用水为主,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是河西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一方面节水可以补充多年来亏损较严重的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节水可以恢复和保护河西自然生态环境,有效推动河西自然生态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目前,应特别注意不可盲目地扩张农业生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时首先要考虑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和长远的可持续农业生产发展的生态环境.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宣传教育,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节水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引水、输水、灌水、吸水等全过程,建设高效用水和高效产出目标相结合的河西地区的新型节水农业发展模式.合理利用河西走廊地区土地资源,确定土地资源利用2.2.6的合理方向,要针对河西走廊各绿洲地带的不同特点和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后可能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变化趋势来确定适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和指标.一方面控制自然生态环境的退化,特别是水环境恶化导致的土地沙漠化进程,另一方面有效治理已发生的沙漠化土地.确立水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的方针政策,建立防护体系,促进环境向恢复生态平衡的方向转化,促使沙漠化逆转.树立大水保观念,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宏观管理和2.2.7综合协调能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又是一项群众性工作,水土保持工作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就是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因此,政府的组织协调非常重要,特别需要有一个跨部门的权威协调机构.目前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出现了多头投资、多项目实施、多头管理、费用大、效益差的现象,在投资管理上相当粗放,这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极为不利.为了克服条块分割治理、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在实施西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时应遵守“整体性”原则,强化各流域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适应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管理模式,形成“水保搭台,政府导演,各部门唱戏”,全社会共同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格局.把“再造河西”坚定地建立在“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2.2.8河西”、“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基础之上,这是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先要考虑其生态环境的状况,只有河西走廊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开发利用河西地区水土资源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及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突破的首要问题.参考文献:甘肃省计划委员会.甘肃国土资源.兰州:甘肃科学技[1][M]术出版社,.1992刘金荣,谢晓蓉.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农业发展[2]对策.农业发展与未来,,:.[J]200118(3)38~39伍光和,江存远,等.甘肃省综合自然区划.兰州:甘[3][M]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甘肃省计划委员会.甘肃省河西经济区国土综合开发整治研[4]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M]1996杨录.张掖市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水利[5][J]水电科技进展,,:.200020(6)9~10聂锋.我国河西走廊地区水土资源状况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6]究.甘肃理论学刊,,:.[J]1999(3)34~38刘金荣,等.试论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化草地生态危机与畜牧[7]业可持续发展干旱地区农业研究,:[J].200220(3)144~116.陈隆亨,曲耀光,等.河西地区水土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8].北京:科学出版社,.[M]1992赵平,荆振民,等.西部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刍议[9].中国水土保持,,:.[J]2002(7)12~13河西学院学报年第期20045Analysis the Reasons of Soil Erosion in Hexi corridor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LIU Jin-rong(Bilolgy Department of Hexi Umiversty, Zhangye Gansu 734000)Abstract: There are serious arid, drift- sand, saline soil and desertification and soil erosion in Hexi corridor. To do wel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s the basis of realizing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spot investigation and material concerned, the reasons of soil erosion are analyzed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Key words:;;Soil erosion Analysis of Reasons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责任编辑朱耀善]- 35 -。

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盐碱化土地修复与调控研究 --以黑河灌区为例

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盐碱化土地修复与调控研究 --以黑河灌区为例

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盐碱化土地修复与调控研究 --以黑河灌区为例刘金荣;谢晓蓉;金自学;秦嘉海【期刊名称】《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年(卷),期】2005(16)3【摘要】黑河流域地处干旱的甘(甘肃)蒙(内蒙古)西部,是这一带最大、全国第二大内陆水系.黑河水源于祁连山,山区岩石风化后,地表与地下径流携带大量可溶性盐类(主要为NaHCO3、Na2CO3)向黑河灌区汇集,使得该片土地盐分含量不断增加,土壤理、化性质遭到破坏.人类在生产及生活中的不合理活动也加剧了盐碱化的发生.此为盲目毁草开荒,过度放牧、樵柴及采草,导致草原严重退化.特别是草原开荒将地下的盐碱翻至地表,不利于植物生长.植被大量减少又促进地表的蒸发作用,将盐碱带至地表,从而加剧了土壤盐碱化.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盐碱化土地及碱斑面积不断增加,出现了连片的碱斑和不毛之地.在盐碱化土地的治理与恢复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盐碱化程度、特征及当地的经济、社会状况,选择切实可行的措施.黑河灌区修复改良盐碱土的可行性措施大致可归纳为4个方面,即农业技术措施、水利工程措施、生物改良措施及化学改良措施.【总页数】4页(P79-81,85)【作者】刘金荣;谢晓蓉;金自学;秦嘉海【作者单位】河西学院生物系,西部资源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张掖,734000;河西学院生物系,西部资源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张掖,734000;绍兴文理学院生物系,浙江,绍兴,312000;河西学院生物系,西部资源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张掖,734000;河西学院生物系,西部资源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张掖,7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6.4【相关文献】1.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盐碱化土地修复与调控研究--以石羊河灌区为例 [J], 刘金荣;谢晓蓉;金自学;秦嘉海2.黑河灌区盐碱化土地的修复与调控研究 [J], 谢晓蓉;刘金荣;金自学;秦嘉海3.半干旱地区土地盐碱化预警研究——以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预警为例 [J], 李凤全;吴樟荣4.景电灌区水盐动态对土地盐碱化的影响研究 [J], 徐存东;张鹏;戴星亮5.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地的修复与调控研究 [J], 盛连喜;马逊风;王志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转型困境分析

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转型困境分析

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转型困境分析河西走廊是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其农业发展现状与转型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生产情况:1. 土地资源有限:河西走廊地势高原平缓,地势低洼,地形复杂,农业耕地有限,耕地利用率较低。

2. 水资源匮乏:河西走廊地处干旱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农业灌溉需要面临很大的困难。

3. 收入水平低:河西走廊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依赖农业生产,由于气候、土地等自然因素的限制,农业收入相对较低,农民生活水平较为困难。

4. 产业结构单一:河西走廊农业产业结构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农产品单一,种植结构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畜牧结构以牛羊为主,缺乏多样化和高附加值的生产方式。

二、农业转型困境:1. 技术水平低:河西走廊地处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科研、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资源相对不足,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2. 农产品附加值低:由于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河西走廊的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在销售农产品时往往难以获得较高的利润。

3. 市场化程度低:由于交通条件和市场发育程度的限制,河西走廊的农产品流通困难,市场化程度较低,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益不稳定。

4. 生态环境恶化:河西走廊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较大,土壤退化、草地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基于以上现状与转型困境,河西走廊农业发展需要进行转型与改革。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与措施:一、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加强土地整治工作,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合理配置农业用地。

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研力度,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三、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观光旅游业,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四、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引导:积极引进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供应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河西走廊水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河西走廊水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河西走廊水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河西走廊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水资源集中地区,其水资源现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河西走廊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有效保护河西走廊的水资源,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

一、河西走廊水资源现状1.水资源总量紧张河西走廊地处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整体匮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该地区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左右,而在全国耕地面积中却占比达到18%以上,这种供给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的情况导致了水资源的严重紧张。

2.水资源分布不均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且受地质构造和气候影响,局部地区水资源非常匮乏。

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干旱少雨,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

河西走廊地区还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加剧了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

3.水资源环境面临严重威胁随着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日益增加,水资源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过度的用水导致了河水资源的急剧减少,土壤盐碱化逐渐严重,地下水位显著下降,河流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面临崩溃的危险。

1.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的管理,对农业、工业、生活用水进行统筹规划,实行严格的水资源配额制度。

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网络,完善水资源数据采集和信息发布机制,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制定精细化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2.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在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用水是最主要的用水方式。

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通过雨水收集、滴灌、喷灌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和保护地区,必须加强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保护。

加大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力度,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保护湿地和水源涵养区,减缓土壤盐碱化进程,维护地下水位稳定。

4. 鼓励科技创新鼓励开展水资源科技创新,加大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力度。

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施,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土壤退化与防治》

《土壤退化与防治》

《土壤退化与防治》、名词解释土壤退化。

指的是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沙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风力侵蚀:土壤颗粒在风力搬运下发生移动造成的侵蚀现象。

不但造成表土损失及土地沙漠化,而且导致风沙灾害及环境污染。

沉积作用:物质在风、水和冰川等各种营力作用下进行悬浮、搬运、堆积或沉淀的过程沙城暴:强风扬起地面的尘沙,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风沙现象土壤侵蚀。

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二、简答题1、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统计:因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土壤肥力衰减和土壤污染及酸化等造成的土壤退化总面积约4.6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是全球土壤退化总面积的1/4(1)、土壤退化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全国总水土流失面积:1.5亿公顷,几乎1/6国土;荒漠化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27.3%;草地退化面积:8700万公顷,占全部草地30%;全国受污染农田202x万亩(2)、土壤退化速度快,影响深远目前每年损失耕地达300-600万亩;荒漠化面积发展速度:2640平方公里/年。

(3)、局部改善而总体继续恶化;治理速度比退化速度慢存在的问题:(1)、土壤质量制约,土壤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均;耕地质量总体较差,自持能力弱;(2)、水资源制约,人均水资源少;分布不均匀。

(3)、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制约2、土壤退化分类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土壤性质恶化和耕地的非农业占用。

3、描述土壤腐植质在土壤退化中的作用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大小是衡量土壤性质好坏主要因子之一,腐殖质的含量和土壤有机碳成正比,能够防止土壤退化,其主要作用有:①腐殖质能和土粒形成团粒结构,团粒结构具有蓄水保肥的作用,此外还有良好的通气走廊,土壤可耕性好,是植物的生长良好环境。

甘肃河西走廊草地沙质荒漠化监测与治理对策

甘肃河西走廊草地沙质荒漠化监测与治理对策
李 欢 ,武 丹 ,姚 建华
(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遥感 测绘 勘查 院 ( 宁 夏 回族 自治区遥感 中心 ),银 川 7 5 0 0 0 0)
摘 要 : 当前 ,土地 荒漠 化 已成 为 困扰 全人 类 的 生 态 问题 ,如 何 有 效 解 决这 一 环 境 问题 是 当前 中 国环 境 治理 面 临 的 难题 。 陕甘 宁地 区是 我 国 土地 荒 漠 化 比较 严 重 的 区域 ,土 地 荒 漠化 的 日益 严 重使 得 陕甘 宁 地 区 的 经
济 发展 受到 限制 ,农 业 生 产 也 无 法 满足 当地人 们 的 生活 需 求 。对 其 进 行 综合 治理 已势在 必行 。 基 于此 ,本
文 以甘 肃 河 西走 廊草 地 为例 ,分析 了其 沙质 荒漠 化 的监 测 与 治理 对 策 ,以期 促进 甘 肃 绿化 工 作 的 有效 开展 。
中国 资源综 合利 用
Vo1 . 3 5, No. 1 1
。 环境保 护
C h i n a R e s o u r c e s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U t i h z a t i o n
2 0 1 7年 1 1月
甘肃河西走廊 草地 沙质荒漠化监测 与治理对策

C e n t e r ) Y i n c h u a n 7 5 0 0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At p r e s e n t , l a n d d e s e r t i ic f a t i o n h a s b e c o me a n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b l e m t h a t p l a g u e s a l l ma n k i n d .Ho w t o s o l v e t h i s e n v i r o n me n t  ̄p r o b l e m i s a d i f i f c u l t p r o b l e m i n Ch i n a ’ S c u r r e n t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g o v e r n a n c e .S h a a n x i a n d Ga n s u — Ni n g x i a r e g i o n i s a s e r i o u s l a n d d e s e r t i i f c a t i o n i n C h i n a , t h e g r o wi n g l a n d d e s e r t i i f c a t i o n ma k e s t h e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h a a n x i — Ga n s u — Ni n g x i a r e g i o n i s l i mi t e d ,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c a n n o t me e t he t n e e d s o f l o c a l p e o p l e ’ S l i f e , i t s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ma n a g e me n t i s i mp e r a t i v e Th e Ba s e d o n hi t s , t h i s p a p e r a n ly a z e s he t c o n t r o l a n d c o n t r o l o f s a n d y 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i n Ga n s u He x i Co r r i d o r g r a s s l a n d ,

论甘肃河西走廊草原退化与治理

论甘肃河西走廊草原退化与治理

论甘肃河西走廊草原退化与治理
论甘肃河西走廊草原退化与治理
鲁征;杨俊基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从甘肃河西走廊自然气候旱化、人为盲目开垦和不合理利用等双重作用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系统结构失调、草原生态功能衰退、制约了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密切相关性入手,揭示和分析了甘肃河西走廊草原生态现状、生态变化的趋势及其草原退化成因.提出推动草原管理创新、合理保护和利用草原、加快草原退化治理的相应对策.
【总页数】3页(15-17)
【关键词】河西走廊;草原生态现状;退化成因;治理对策
【作者】鲁征;杨俊基
【作者单位】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甘肃河西走廊草地沙质荒漠化监测与治理对策[J], 吕子君; 卢欣石
2.星火点亮河西走廊——民进百企甘肃行暨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发展论坛纪实[J], 杨葳
3.河西走廊草地退化现状及其可控因素和分类综合治理 [J], 郭正刚; 张自和; 侯扶江
4.河西走廊东部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J], 向金城; 胡发成。

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河西走廊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河西走廊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彭轶楠,赵廷伟,梁燕,等.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河西走廊盐碱地的改良效果[J ].中南农业科技,2024,45(3):3-8.土地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甘肃省河西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中国的西北内陆,占地约2700万hm 2[1],地形狭长,气候干燥,属明显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2]。

由于其降水少,蒸发强,加之当地以灌溉农业为主,致使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积聚[3],形成大面积盐渍土壤,盐碱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6.67%[4]。

当土壤含盐量过高时,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致使发生土壤板结、肥力降低的现象,严重时会抑制和毒害作物生长,甚至引起作物死亡[5]。

21世纪以来,土壤盐碱化得到全国各地政府及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的重视,从国家到地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采取工程、水利、生物及化学等改良措施进行盐碱地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6]。

但因工程、水利措施投入大,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种植盐生植物投资小、可持续,但周期长,因此在西北河西走廊干旱地区难以推广应用。

添加土壤盐碱改良剂来调节土壤盐碱化是研究较多的方式,其具有易实施、成本低、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已被很多地区推广使用。

土壤盐碱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降低土壤含盐量。

土壤盐碱改良剂的作用机制包括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

不同类型的改良剂,作用机制也不相同[7]。

国内外土壤盐碱改良剂品种繁多,以其主要成分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以化学元素为主的化肥改良剂、有机物质为主的有机改良剂和含微生物等生命物质的生物改良剂。

不同类别的改良剂在性质、组成、作用机理及不同土壤类型上的施用效果相差较大,因此,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剂是修复盐碱土壤的关键。

其中,以微生物为主的生物改良剂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现已发现多种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如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菌根菌、光合菌等多种耐盐碱微生物。

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增加土壤中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将土壤中一些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转换为可被其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通过调节作物内含物的物质水平抑制植物病原菌,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盐碱地土壤盐含量与pH ,达到改善盐碱地土壤条件的目的[8]。

甘肃河西走廊草地沙质荒漠化监测与治理对策

甘肃河西走廊草地沙质荒漠化监测与治理对策

甘肃河西走廊草地沙质荒漠化监测与治理对策
甘肃河西走廊草地沙质荒漠化监测与治理对策
对河西走廊地区草地沙质荒漠化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全区5市91 563.47 km2草地面积中,强烈发展沙化草地占29.22%,发展沙化草地占1.5%,潜在沙化草地占30.34%,未沙化草地占38.94%.全区沙质荒漠化草地占草地面积的61.06%,50%以上的草地处于沙质荒漠化状态,其中金昌市与嘉峪关市强烈发展的沙质荒漠化草地面积比例最高,超过60%以上.调查分析认为,该区草地沙质荒漠化成因主要是气候干旱、多风以及土壤质地疏松等自然因素和长期滥垦、过度放牧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历史和人为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河西走廊地区草地沙质荒漠化的对策.
作者:吕子君卢欣石 LU Zi-jun LU Xin-shi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 刊名:江西农业大学学报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年,卷(期):2005 27(3) 分类号:X52 X833 关键词:草地沙质荒漠化监测河西走廊治理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西走廊土壤退化及防治
河西走廊土壤退化问题及改良措施简介
摘要;酒泉市肃州区北临巴丹吉林沙漠,南靠祁连山,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其区域内的土壤产生了各种退化问题,为了更好的发展,人们创造出来各种相应的改良措施。

关键词。

土壤退化,改良,沙化,盐渍化,湿地萎缩土壤污染
酒泉市肃州区清水镇位于酒泉市东部,祁连山中段的山前冲击区,主要由山前浅层黄土堆积区和巨大戈壁组成。

本地区具有明显的干旱性温带大陆气候特征,降水量十分稀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同时降水变率很大。

尤其是以戈壁为主的荒漠地区,日照强烈,温差大,蒸发强,蒸发量比降水量高出十倍至近百倍。

所以本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少雨,温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大。

正是由于上述特点,所以本区发育了大面积的灰漠土和灰棕漠土,这些土壤在成土过程中腐殖质累积作用微弱,石灰的表聚作用明显,弱铁质化作用较强,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呈不明显的团块状或棱块状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碱化特征,在结构体上有时见有白色菌丝状或斑点状石灰新生体。

而灰棕漠土的地表常形成砾幂,其上有黑褐色的荒漠漆皮。

本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且基础水利设施齐全,祁连山冰雪融水可以完全满足耕作的需要,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灌溉农业的潜力。

但由于自九十年代以来大量的开荒扩地,无限制的抽取地下水,同时还大面积的砍伐森林,造成本地区本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干旱加剧,风沙肆虐,使得肥力低下的灰漠土和灰棕漠土进一步退化,产生了诸如土地沙化,土壤次生盐渍化,湿地萎缩等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阻碍农业生产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地区的农民凭借其多年的耕种经验发挥聪明才智,并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改良措施,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下就对本地区的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和相应的改良措施做一简单的介绍。

一,土壤风蚀、沙化严重;酒泉每年春冬两季多大风, 大风刮走耕地表层土壤, 导致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严重时种子也被刮出。

而本地区地表主要被砾石戈壁覆盖,但人类开发活动如修筑道路,取砾石用作建筑材料等,使地表原始状况遭到破坏,细粒物质裸露,造成了土地沙化。

而地下水下降,地面干燥,风蚀加剧,形成沙漠化土地。

防止本地区的土壤风蚀,沙化的主要方法是;
1,植树种草, 营造防风林灌带, 防止生态平衡恶化
建造防风林可以很有效地防止土壤风蚀,它可以降低风速,减小风力
,以此达到减少风对地面的吹蚀。

2,建立沙障,在土地和沙漠的分界区设立沙障,能够明显阻挡沙漠的扩张对耕地的影响,3,涵养水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土壤水分。

二,土壤盐渍化问题;
土壤盐渍化问题长久以来困扰着河西灌溉农业,是河西走廊农业长足发展的限制因子之一。

由于本地区以灌溉农业为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盲目引水灌溉,不注意排水措施,渠道渗漏,耕作管理粗放,引起大面积的地下水位抬高到临界深度以上,使土壤产生积盐,引起土壤盐渍化
2
盐碱化土壤的危害
一是引起作物生理干旱。

土壤中可溶性盐质量分数增加时,使作物吸水困难,即使土壤中水分不是太缺,植物仍会出现生理干旱,严重时会产生生理脱水而萎蔫死亡。

二是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当土壤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过高时就会妨碍作物对其他离子的吸收,造成作物的营养紊乱。

三是强碱性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中碱性盐过多时,水解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使磷酸盐、铁、锰、锌等植物营养元素易形成难溶性的化合物,降低其有效性。

四是恶化土壤的物理和生物学性质。

由于土壤中代换性钠离子的存
在,使土粒高度分散,导致土壤湿黏干硬,透水通气不良,耕性变坏,土壤性质恶化,影响作物根系呼吸和养分的吸收。

土壤盐碱化的控制与改良
1,水利工程措施;
一是排水。

排水可将土壤中过多盐分随水排走,同时降低地下水位,使含盐的地下水不至于上升到地表,杜绝盐碱物质的来源,是改良盐碱地和防止次生盐渍化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主要的排水方法有:明暗沟或暗管排水;井灌井排。

二是洗盐。

用灌溉水把盐分淋洗到底土层,用排水沟把溶解的盐分洗走。

三是放淤压盐。

把含有泥沙的洪水引入事先筑好畦埂和进退水口的地块,淤地造田,连年淤灌可抬高地面,使地下水位相对降低,抑制土壤返盐。

3.2
农业措施
主要是耕作改良与增施有机肥。

合理耕作和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土壤肥力,巩固土壤改良效果。

耕作改良主要包括平整土地、深耕深翻、适时耕耙等,此外还可结合实际采取合理轮作套种、起碱压沙、客土等措施,均有明显的防盐改碱的效果。

增施有机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和培肥盐碱地的重要措施,有机肥料经土壤微生物的强烈活动可加速营养物质的分解和转化,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酸既可以中和碱性,又能使土壤中的钙活化,均可减轻或消除碱害。

秸秆覆盖也是一种良好的改良盐碱地的措施,通过地面秸秆覆盖,可抑制地面蒸发,控制返盐,提高作物的出苗率,既充分
利用了自然资源,又改善了土壤结构,使土壤水、肥、气、热得到了有效调节,从而增强了农业后劲。

同时生物措施比如种植耐盐的树木也可以很好的起到调节土壤盐分的作用。

三,湿地面积萎缩;
酒泉市有绿洲面积250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68%。

全市森林面积540万亩,森林覆盖率1.87%,绿洲内森林覆盖率仅为16%,现有各类湿地2303.55 平方公里,而位于酒泉东大门的清水镇,森林覆盖率更是不到百分之一。

而本区的湿地面积由于各类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正在急剧减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加剧,降水减少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

而人为原因是无限制的扩耕滥牧,地表河水被大量截留,再加上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了水资源紧缺,使原有的地表天然植被等保护层遭到破坏,土地盐碱化、沙漠化呈加剧之势。

为了遏制湿地的进一步萎缩,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

如对湿地进行封滩育林,既在绿洲外围建成了一道防风固沙的天然绿色屏障,有效地阻止周边沙漠对湿地的侵蚀。

同时,积极开展封滩禁牧工作,不仅使天然草场退化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而且使河流源头湿地蓄积涵养水源的功能得到了加强,有效地延缓了高山和河流源头湿地的萎缩。

还有就是设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对湿地进行保护。

四、土壤污染
是指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达到了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
本地区的土壤污染主要是由农业污染造成的。

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农药化肥、塑料地膜的使用,以及其他化学药剂的残留等,往往由于处置不合理,大量滞留在土壤之中,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

农业污染物对土壤污染具有影响面积大等特点,属于非点源污染。

土壤污染导致农业作物减产,导致食物质量下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治理土壤污染的措施
(1)施加改良剂改良土壤结构在土壤污染较轻地区向土壤中施诸如石灰、硅酸钙、磷酸盐等改良抑制物,加速有机物的分解,降解土壤中毒害物质的浓度性能,降低污染物在土壤及作物体内的迁移能力,起到缓解抑制作用。

(2)科学改变土壤的耕作制度根据土壤结构的地域性特点,通过加强土壤耕作的深度控制,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

清水镇地区作为酒泉的东大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前提是保证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只有将这里改造的风小土肥,水清山绿,才能使它的各种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而土壤则是这里最关键
的一个因子,所以对于土壤问题的研究,治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