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人口迁移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闯关东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 、茂密的森林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 河中下游地区的人 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 。明清时期 ,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 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 、河北 、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 多。山东地少人稠 ,是近代有名的灾害多发区。在清代,山东曾出现旱灾 233年次 ,涝灾 245年次,潮灾 45年次 ,各种自然灾害之严重超过全国其他 各省。不仅天灾 ,人祸也接踵而至。咸丰年间,“鲁捻”、长枪会军 、文贤 教军等起义烈火烧得山东“大半糜烂”。在天灾和战乱的冲击下 ,山东人的 生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于是逃荒农 民“闯关东”成了主流。 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 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1897~ 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570多万猛增到1800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 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迭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3)对迁入地: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优化产业结构。 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 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换取资金和技术,促进乡镇企业 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
表2
201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省区排名。
四川 16.1 广东 35.5 湖南 10.6 浙江 8.9 安徽 10.6 上海 7.2 江西 8.6 江苏 5.6 河南 8.3 北京 5.6 贵州 6.1 福建 5.6
省(市) 占总量比重(%) 省(市) 流入 占总量比重(%)
流出
(2)空间特征: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或 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 空间特征:由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区流向东部经济发达省 区。 原因: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 的生活环境等。 原因:①中西部省区经济较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生活条 件好。
①美国东北部气候冷湿,老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 ②西部和南部气候温暖湿润,环境污染程度较轻。
有利 迁入地
不利
迁出地
有利
不利
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提供廉价劳动力;②提高城市化和工 业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 展; ③给当地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④加重 城市交通、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压力, 影响城市治安稳定。 ①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改善生 态环境;②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 文化交流;③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 人才外流/劳动力流失
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的人口迁移: 旧大陆→新大陆
(亚欧非) (北美、拉美、大洋洲)
二战后的人口迁移: 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当代国际人口迁移:(P90)
• 常见形式
• 科技移民 • 劳务输出 • 国际难民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历史上 主要流向
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 清代至新中国 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 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成立前 新中国成立后 有组织的移民到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 至改革开放 西藏等地 改革开放后 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从农村迁往城市。

第二讲 : 人口迁移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 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从概念可知,人口迁移需满足以下条件: ①居住地变更; ②空间位移: 跨越行政区域界限; ③时间限度:具有永久性或长期性 (一般一年以上)
反馈练习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凡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 移 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 1000千米以上
①山东地少人稠,自然灾害和战乱频繁。 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 ③清朝开放封禁地。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迁移非常频 繁,且规模很大。主要迁移方向是什么?迁移 原因是什么?
方向:从内地到沿海,从农村到城市。 原因:①农村和内地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②城市和沿海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高; ③受国家政策影响.
影响类问题答题模版: 环境:资源、环境问题 社会:人口(劳动力、收入水平、社会问题)、城市(城 市化水平) 经济:三大产业(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 经济发展 迁出地: 环境:有利于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 社会: 造成人才外流(劳动力流失);加强与经济发达 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 迁入地: 环境:给当地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 社会:提供廉价劳动力;加重城市交通、住房、教育等方 面的压力,影响城市治安稳定;提高城市化水平 经济:提高工业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庞大的民工流
• 1、原因: • 2、影响:
• 练习(P90) • 对点演练
1、自然因素:气候
淡水
土壤
矿产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
交通 文化交通事业
• 分析原则: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由 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一般地,社会经济因素 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 ②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答题思路: 推力(迁出地)→中间因素→ 拉力(迁入地)
•人口迁移的原因答题模版:
(1)迁出地的推力(不利条件):如经济(经济落后, 剩余劳动力多)、政治(战争)、生态环境(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恶化)等。 (2)迁入地的拉力(有利条件):如经济(经济发达, 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生态环境(资 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等。 (3)其他原因:如政策影响等。
国际人口迁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内人口迁移 经济、政治、社会文化、 生态环境、其他因素
(1) ①从产业结构看,向二、三产业转化; 原因: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二、三产业 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吸引力强。 ②从转移的空间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地转化的同时大量向 外流动或迁移; 原因:就地转化是因为离土不离乡,可同时兼顾农业生产活动; 向外流动或迁移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