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贮存与养护1

合集下载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总结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总结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总结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中药的药效和品质。

以下是中药贮藏与养护的总结:
1. 温度:中药的贮藏温度一般应在15℃-25℃之间,避免受到
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影响。

2. 通风:中药的贮藏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潮湿和发霉。

可以使用纱布或纱袋包装,确保空气流通。

3. 光照:中药应避免阳光直射,光照会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分解或失去药效。

因此,一般应存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

4. 包装:中药应妥善包装,保持药材的完整性和干燥度。

常用的包装材料包括纸袋、布袋或密封袋等。

避免使用塑料袋,因为塑料袋不透气,容易造成潮湿。

5. 消毒:中药应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受到虫害和霉菌的侵害。

可以用高温蒸汽或紫外线进行药材的消菌处理。

6. 分类存放:按照中药的性质和用途,将不同的中药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和相互影响。

7.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中药的质量和保存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有变质、虫害或湿度过高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或处理。

总之,中药的贮藏与养护需要注意温度、通风、光照、包装、
消毒、分类存放和定期检查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药效。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

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药储存 与养护将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管 理。通过建立中药储存与养护数 据库,实现中药储存与养护的全
面监控和管理。
绿色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中药储存 与养护将越来越注重环保和节能 。例如,采用绿色包装材料、节 能冷藏设备等措施,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
质量标准建设
为了提高中药储存与养护的质量 和安全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 标准体系。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和 规范,提高中药储存与养护的整
04
中药储存与养护的难点与挑战
中药储存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及控制
草药霉变
由于湿度、温度、空气等因素的影响 ,草药容易发生霉变,影响药效和安 全性。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储存条件 ,保持干燥、通风、阴凉等。
药效流失
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在储存过程中可能 会逐渐流失,影响药效。因此,需要 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和条件,如密封 包装、低温储存等。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 知识
汇报人: 2023-12-11
目 录
• 中药储存基础知识 • 中药养护基础知识 • 中药储存与养护的实践应用 • 中药储存与养护的难点与挑战 • 中药储存与养护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中药储存基础知识
中药储存的意义和目的
01
02
03
保证中药质量
中药储存和养护是保证中 药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 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 重要。
根据中药的特性,选择干燥、通风、 阴凉、避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 潮湿。
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如货架、垫板 、通风设备、除湿设备等,以满足中 药的储存和养护需求。
仓库布局
合理规划仓库空间,根据中药的分类 和储存要求,设置不同的储存区域, 如常温库、阴凉库、冷藏库等。

中药材储存与养护注意事项

中药材储存与养护注意事项

中药材储存与养护注意事项
中药保存可以分普通中药的存放、贵重药材保存、代煎中药的保存,总体原则是需要阴凉、干燥、密封的存放环境,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1.普通中药的存放。

中药含有水分,如放在太阳直晒的地方,容易蒸发水分,影响药效。

建议中药不放在太阳直晒的地方,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中药红花等太阳直晒可能变色,影响药效,需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2.贵重药材保存。

冬虫夏草含有水分,容易发霉,可用纸封包,冷藏保存。

西红花易变色、易受潮,可存放在不透明玻璃瓶。

人参易虫蛀、易发霉等,可存放在密封的盒子中。

3.代煎中药的保存。

代煎中药药液真空密封包装,建议冰箱冷藏保存,也可以放在阴凉处保存,时间是7至14天。

中药保存分种类的保存,大部分中药需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

中药的贮存与养护

中药的贮存与养护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一、中药养护的意义中药养护主要是预防中药的变化和对已发生变化的中药进行救治,保证其药物质量和使用价值,从而保证医疗用药的准确安全、有效,为人民健康服务二、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1、虫蛀,是指饮片被成虫蛀蚀的现象。

轻则蛀成孔洞,严重的被蛀空成粉末状。

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是有利于害虫生长繁殖的营养,故含上述成分较多的饮片最易生虫。

易生虫饮片:党参、人参、南沙参、冬虫夏草、当归、独活、白芷、防风、板蓝根、甘遂、生地、泽泻、全瓜蒌、枸杞子、大皂角、桑椹、龙眼肉、核桃仁、莲子、莲子心、薏苡仁、苦杏仁、桑白皮、鹿茸、蕲蛇、鸡内金、菊花、金银花、北沙参、玄参、北沙参、防己、莪术、贝母、金果榄、佛手、陈皮、酸枣仁、红花、蒲黄、芫花、地龙、甘草、黄芪、山药、天花粉、桔梗、灵芝、水蛭、僵蚕、蜈蚣、乌梢蛇、蛇蜕、乌药、葛根、何首乌、延胡索、大黄、肉豆蔻、淡豆豉、柴胡、地榆、川芎、半夏、千年健、羌活、前胡、大枣、山楂、麦芽、芡实、莱菔子、浮小麦、薏苡仁、款冬花、菊花、虎杖、炮姜、猫爪草、藕节、九香虫、藁本、天葵子及各种密炙品、动物类、花类等。

2、霉变,是指饮片受潮后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引发寄生在其表面或内部的霉菌大量繁殖,导致发霉现象。

特别是夏季炎热,潮湿,饮片最易发霉。

开始时可见许多白色毛状、线状、网状物或斑点,继而萌发成黄色或绿色的菌丝。

这些菌逐渐分泌一种酵素,溶蚀饮片组织,使很多有机物分解,饮片腐烂变质、气味走失,而且有效成分也遭到很大的破坏,以致不能药用。

易发霉饮片:天门冬、牛膝、独活、玉竹、黄精、白果、橘络、全瓜蒌、山茱萸、莲子心、枸杞子、大枣、大蓟、小蓟、大青叶、桑叶、蛤蟆油、蛤蚧、黄柏、白鲜皮、木槿皮、人参、党参、当归、紫菀、菊花、红花、金银花、白及、木香、五味子、洋金花、蝼蛄、地龙、蕲蛇、蜈蚣、土鳖虫、甘草、葛根、山奈、青皮、芡实、薏苡仁、栀子、羌活、紫菀、黄芩、远志、地黄、天麻、玄参、百部、苍术等。

中草药的保管和贮存方法

中草药的保管和贮存方法

中草药的保管和贮存方法
1. 干燥阴凉处贮存:中草药应放置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远离阳光直射和潮湿的地方,避免受潮和变质。

2. 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中草药的贮存温度应控制在20℃到25℃之间,避免高温或低温引起药材质量的变化。

3. 防止虫害侵袭:中草药易受虫害侵袭,因此应采取防虫措施,如可以使用一些中草药专用的防虫剂进行喷洒,或者在中草药的存放处放置一些防虫剂。

4. 分类储存:根据不同的中草药特点和贮存要求,将中草药分门别类、分类存放,避免药材之间交叉污染和相互影响。

5.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中草药的贮存情况,发现有虫害、霉变或其他问题的药材及时处理,避免影响其他药材的质量和保质期。

6. 防潮密封包装:对于一些易潮湿或易受氧化变质的中草药,可以采用密封包装的方法,如用塑料袋、锡纸袋等包装好后,再放入密封的容器中贮存。

总之,中草药的保管和贮存方法要注意控制湿度和温度,防止虫害侵袭,定期检查,分类存放以及适当的包装。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持中草药的药效和质量。

中药储存与养护的基本要求

中药储存与养护的基本要求

中药储存与养护的基本要求一、储存环境方面。

1. 温度合适。

中药就像人一样,对温度挺挑剔的。

不能太热,要是温度太高,像夏天大太阳直晒的那种热,好多中药会变质。

比如说一些含有挥发油的中药,像薄荷、荆芥之类的,温度一高,那挥发油就跑得更快了,药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也不能太冷,要是把一些南方产的中药放到特别冷的地方,可能会被冻坏。

所以一般常温就挺好,要是有条件,温度能控制在15 25℃之间那是相当理想的。

2. 湿度适中。

湿度就像中药的“心情”,太湿了可不行。

如果环境太潮湿,像住在海边或者梅雨季节的时候,中药就容易发霉。

像那些含糖类、黏液质多的中药,像熟地、天冬之类的,就像爱吃糖的小朋友在潮湿环境里容易长蛀牙一样,它们特别容易发霉。

太干了也不好,有些中药会干裂,特别是那些质地比较脆的药材,像白芷,太干就容易断成一小节一小节的。

湿度保持在45% 75%左右比较合适。

3. 避光保存。

有些中药就像怕晒的小姑娘,不能见太多光。

像大黄,要是老被太阳晒着,它里面的有效成分就容易被破坏。

因为光就像个调皮的捣蛋鬼,会把中药里一些怕光的成分给搞乱。

所以要把中药放在阴暗的地方,要是用透明瓶子装,也得给它们找个避光的小角落放着。

二、存放方式方面。

1. 分类存放。

这就好比把不同性格的人分开住。

中药也得分类放。

把植物类的、动物类的、矿物类的分开。

植物类的里面呢,再把花类的、叶类的、根类的分开。

比如说花类的金银花和根类的人参就不能放一起,不然它们可能会互相影响。

动物类的像地龙、全蝎这些,气味比较特殊,要是和植物类的放一起,可能会把植物类中药熏得也有怪味。

矿物类的朱砂之类的,比较稳定,但是也不能和那些容易被污染的中药混着放。

2. 密封储存。

中药得像被保护起来的小宝贝一样密封好。

因为空气中有好多“坏东西”,像氧气会让一些中药氧化变质。

如果不密封,还会有灰尘、小虫子之类的进去捣乱。

对于那些容易挥发、容易受潮或者容易被氧化的中药,密封就更重要了。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一、中药品质变异现象中药(含中成药)在运输、储藏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的相互作用下,会逐渐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出现发霉、虫蛀、变色、变味、泛油等现象,直接影响中药的质量和疗效,这种现象称为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中药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异现象是很复杂的,变异不仅取决于各种中药本身的性质,而且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我们必须探讨变异现象的种类,了解发生变质现象的原因,积极地进行防治。

1.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适宜的温度(20~35℃)、湿度(相对湿度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分泌的酶溶蚀药材组织,以致使中药有效成分发生变化而失效。

霉菌是指真菌中不形成大的子实体的全部丝状菌类,常寄生于有机体或腐生于粮食、食品、中药或其他产品上使之发霉变质,有的霉菌还可产生毒素,危害人与动物的健康。

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黄绿青霉素、灰黄霉素等。

常见的霉菌有黑酵菌、云白酶、绿霉菌、兰霉菌等几类。

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有:⑴中药内含有养料可供霉菌的寄生许多中药都含有蛋白质、淀粉、醣类及黏液质等,给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⑵受潮湿的影响一般中药在储藏前虽经干燥,但在储藏的过程中仍易吸潮,特别是在霉雨季节,空气很潮湿,中药极易从外界吸收水分,从而提高了中药的含水量,此时的外界温度也适合霉菌的生长、繁殖,导致中药霉烂变质。

⑶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当受到焖热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这种现象称之为“发汗”。

凡发汗的中药其外表必定潮湿,在适宜的温度下,霉菌菌落极易生长,并由中药的表面逐渐深入内部,引起中药霉烂。

⑷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的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因此,中药的温度升高、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活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

此外,在储藏过程中,如果外界环境不清洁,也是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药储存与养护技术

中药储存与养护技术

中药储存与养护技术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与湿度控制:中药的储存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中药的储存温度应在15-25摄氏度之间,湿度应在45%-55%之间。

过高的温度和湿度会使中药容易受潮、发霉、虫蛀等。

可以选择通风良好、干燥、避光的地方存放中药。

2. 避光与防潮:中药在储存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的环境。

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导致中药成分的变化,而潮湿会导致中药受潮、变质。

因此,中药可以使用防潮罐或密封袋进行包装,并存放在避光、干燥的地方。

3. 空气流通:中药储存空间应保持适当的空气流通,避免密封太严,否则容易导致中药发霉、虫蛀。

可以使用透气性较好的容器储存中药,定期检查中药的状态,如发现发霉或虫蛀,需要及时处理。

4. 分类储存:不同种类的中药应分别储存,避免混杂。

一些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可以单独储存,以免影响其他中药的品质。

同时,不同种类的中药按照其性味属性进行分类存放,以免相互干扰、相互影响。

5. 定期检查:中药在储存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确保其质量和保存状态。

检查中应关注商品名、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查看中药是否有异味、虫蛀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或更换。

总而言之,中药的储存与养护技术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光与防潮、空气流通、分类储存,并定期检查中药的品质和保存状态,以确保中药的药效和质量。

中药材的储存和养护方法

中药材的储存和养护方法

中药材的储存和养护方法中药材储存和养护是确保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储存和养护方法可以延长中药材的保鲜期和有效成分的保存,保证中药的药理活性和疗效。

下面将介绍中药材储存和养护的一些常用方法。

首先,中药材的储存要选择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

中药材对光线、湿度和温度非常敏感,过强的光线会破坏中药有效成分的稳定性,湿度过高会导致中药材发霉变质,温度过高则会使中药材失去药理活性。

因此,应将中药材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其次,中药材的包装也非常重要。

中药材在包装时应注重保护和透气性。

合适的包装方式可以避免中药材受潮、变质和虫害。

一般来说,对于干燥的中药材,可以用纸袋或塑料袋进行包装;对于较湿的中药材,可以用纸箱或木箱进行包装,并在箱内铺设吸湿剂。

此外,要避免将不同性味、功效的中药材混装,以防止相互干扰和交叉感染。

第三,中药材的养护也非常重要。

养护的目的是保持中药材的色、香、味和形状,着重保护中药材的有效成分。

针对不同的中药材,养护方法也有所差异。

对于块茎类中药材,如党参、白术等,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为防止虫害,在存放的同时,可同时添加干燥剂和防虫剂。

对于根类中药材,如黄芪、甘草等,应储存在干燥、通风、干净的地方。

在储存过程中,定期翻动,以保持其通风干燥。

此外,还可以用纸袋包装,使其散发出的水分逐渐释放,并避免损失。

对于茎叶类中药材,如菊花、柴胡等,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茎叶类中药材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性油,因此要避免受潮和受热,以免挥发性油的丢失。

对于果实类中药材,如枸杞子、山楂等,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果实类中药材中含有较多的果胶和果酸,容易吸湿变质,因此要选择低温、干燥的环境存放。

对于花类中药材,如金银花、蔷薇花等,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花类中药材的含水量较高,易发霉,因此要注意防潮,避免与大蒜等异味植物混存。

中药材常用贮藏方法

中药材常用贮藏方法

中药材常用贮藏方法
中药材常用的贮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干燥储存法:将中草药晾干至去除多余水分后放入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储存,避免阳光直射。

2. 密闭储存法:将中草药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最好使用密封袋或密封罐进行储存,以减少空气、水分等因素对其影响。

3. 冷藏储存法:一些需要保持清新度的中草药,可以储存在冰箱中。

但是需要注意冷藏药材的时间不要过长,最好在1-3个月的时间内使用完。

4. 防虫储存法:使用一些天然的防虫剂,如樟脑丸、苏打粉等,储存在密封袋或容器中,防止虫害。

5. 特殊药材的特殊处理:如人参、熊掌、鹿茸等药物,需放置到零下五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杀死药材中的虫卵,防止霉菌生长;花叶类药物应贮藏在暗处及陶瓷容器、有色玻璃瓶中,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此外,无论采用哪种储存方法,都需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更换储存环境,避免药材变质或受潮发霉。

另外,建议收集、使用药材前,可咨询专业的中药师或中医师。

中药贮藏与养护

中药贮藏与养护

中药贮藏与养护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非常重要,正确的贮藏和养护可以保持中药的药性和有效成分,延长保存时间,防止中药受潮、霉变和虫蛀等情况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中药贮藏与养护的注意事项:
1. 温度要适宜:中药最佳贮藏温度一般在15℃~25℃之间,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如果中药需要冷藏,则应将其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但要注意避免中药与其他物品接触。

2. 通风要良好:中药需要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潮湿环境。

可以使用纸袋或者纸箱将中药包好,可以透气又能防潮。

3. 防潮要做好:中药容易吸湿,所以要注意避免中药受潮。

可以在贮藏的地方放置除湿剂,或者在中药包装袋中放置干燥材料,如防潮袋、硅胶等。

4. 防虫蛀要加强:中药中含有一些易受虫蛀侵害的成分,所以要注意防虫蛀。

可以在中药包装袋或者贮藏柜中放置一些防虫蛀的杀虫剂,定期清理和整理中药,避免长时间不使用的中药积灰或受虫蛀。

5. 避免与异味接触:中药会吸附异味,所以要避免与异味物品接触,尤其是有刺激性气味或化学气味的物品。

6. 定期检查和更换:中药的保质期一般较短,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过期的中药,避免使用失效的中药。

以上是关于中药贮藏与养护的一些注意事项,正确的贮藏和养护可以确保中药的品质和药效。

如果有特殊的中药贮藏要求,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中药的养护方法范文

中药的养护方法范文

中药的养护方法范文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中药的养护是保证其药效和品质的关键环节,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中药的养护方法。

1.储存环境:中药的储藏环境是影响其药效和品质的关键因素。

中药应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防止受潮发霉。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与异味物品接触,以防药材吸味。

2.包装保存:中药在储藏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包装措施,以保证其品质和药效。

常用的包装方式有纸袋、塑料袋、铝箔袋等。

在包装前应先晾晒至干燥,然后将药材装入密封包装袋中,尽量排除包装内的空气,以减少氧化反应和湿气的影响。

3.防虫害:中药的储藏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虫害的问题。

为了防止药材虫害,可以在储藏环境中放置香皂、樟脑丸等防虫剂,定期检查药材是否发生虫害,并及时处理。

可以选择用干燥剂或者真空包装来减少湿气的侵入,从而降低虫害的发生。

4.注意温度:中药储存的温度也是影响药效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应尽量避免药材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因为高温容易导致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挥发失效。

如果是易挥发的中草药,应保存在低温环境中,比如冰箱。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保存在冰箱中的中药要封存好,避免吸附异味。

5.避免受潮:受潮会导致中药品质下降,甚至发霉变质。

因此,在中药储存过程中要避免受潮现象的发生。

一方面,要选择干燥的环境保存中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及时更换存储容器,避免被潮湿的容器污染。

6.鉴别真伪:中药市场上流通的药材品种繁多,质量良莠不齐。

为了确保购买到优质的中药,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辨别真伪的方法。

可以通过观察外观、气味、口感等来初步判断中药的真伪。

此外,还可以根据中药的药效判断其品质,优质的中药常常具有明显的药效。

7.定期检查:为了确保中药的品质和药效,要定期对中药进行检查。

可以观察药材的外观是否有异样,气味是否正常,湿度是否过高等。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比如更换储存容器、处理受潮的药材等。

中药的贮存与养护1

中药的贮存与养护1

影响饮片变质的环境因素1、温度饮片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温度在30℃以上,挥发油的挥发会加快,使芳香气味减退或消失,含糖及粘液质的饮片就容易发霉、生虫、变质,温度过高会对饮片贮存不利,温度在35℃以上时,含油脂成分的饮片因受热引起酸败泛油,胶类及树脂类饮片容易变软而粘成块、如乳香、阿胶等。

但当温度在20-25℃时,害虫和霉菌也易孳生繁殖,饮片也易生虫、霉变。

2、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有水分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气的潮湿的程度。

储存仓库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下。

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75%,温度30℃,很多饮睛都能逐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本身含水量增加,导致霉变现象的产生,特别是含糖类、粘液质、淀粉类饮片容易吸潮变质,如天冬、地黄、山药等,一些粉末状饮片也易吸潮粘连成块。

相对湿度高于75%时多数含盐类矿物药都容易潮解,如芒硝、胆矾、盐灸的饮片也容易胡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变潮,如盐知母、益智仁等。

有些蜜灸饮片,如灸甘草、炙黄芪、炙枇杷叶等,特别容易吸湿粘连,吸湿后饮片表面也容易生霉。

3、日光日光对某些饮片的色素有破坏作用而导致变色。

一些花、叶、草类饮片在日光照射下颜色变浅,干燥易碎,如月季花、益母草等。

日光具有大量的热能,能促使药物温度增高,质量发生变化,如含有挥发油的饮片当归、丁香、川芎等、但紫外线和热能,却能杀灭霉菌并使过多的水分蒸发,起到散潮防霉的作用。

4、空气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影响饮片质量是以氧化反应最主要。

如常见的牡丹皮、大黄、黄精等颜色变深,就是因为所含鞣质、油质及糖分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使质量发生变化。

此外,薄荷的变色与气味散失,也是因为氧气作用的结果。

有些药物接触的氧气越多,发生的氧化作用越大,产生上述变化也就越快。

饮片的贮存方法1、药材切制成不同规格的饮片后,由于截面积增加,与外界空气接触面扩大,吸湿及污染的机会也增加,因此应将饮片的水分严格控制在9%-13%之间,且须根据饮片及所加辅料的性质,选用适当的容器贮存。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ppt)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ppt)
4
二、中药常见的质变现象
1、虫蛀:是指中药被害虫啮蚀的现象,是中药储存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质变现 象之一。在害虫不同时期对中药的危害中,以幼虫时期对中药的破坏最为严重。 虫蛀的药材成分往往损失,药材损耗加大,药效降低,同时害虫的排泄物或蜕皮 残留在药材内,污染药材引起发酵,进一步产生变色或变味,影响用药安全和疗 效。含有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的药材(如北沙参、木瓜、枸杞子、党 参等)最易虫蛀,在库储存中必须加强养护。 2、霉变:又称生霉,是指药物受潮后,在适宜的温度下造成霉菌的滋生和繁殖, 在药物表面或内部布满菌丝现象。中药生霉后,霉菌进行的营养代谢活动分解药 物体内的有机物质,会使有效成分降低,以致不能药用。如麦冬、牛膝、陈皮、 五味子等。 3、泛油:又称“走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药材因受潮、 变色、变质后表面出现油状物质的现象。泛油的原因除与中药自身的成分有关外, 还与储存温度过高或储存时间过久有关。如柏子仁、桃仁、麦冬、蛤蚧等。 4、变色:是指中药自身的固有色泽发生了变化,或失去原来色泽,或变为其他 颜色。引起中药变色的原因主要有中药所含成分、日光与空气、加工与养护方法 等。易变色的中药有黄芪、天花粉、白芷、红花、菊花等。
进入冷库的中药的含水量必须是在安全标准范围内,用干燥木箱盛装,内 衬防潮纸防潮,也可装塑料袋,以防湿气侵入。
14
三、化学药剂养护技术
是采用化学药剂来预防或杀灭害虫、霉菌的方法。分为防霉剂和杀虫剂。 药剂必须对人类无害,且挥发性强,有强烈的渗透性,效力确实,作用迅 速,可在短时间内杀灭害虫和虫卵。防霉效果持久,杀虫后能自动挥散,对 中药的质量没有影响。 用于直接与中药接触的杀虫防霉剂有: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有机 氯、有机磷农药、硫磺、氯化苦、磷化铝、对硝基酚、水杨酸、尼泊金、甲 醛溶液等。 (一)硫磺熏蒸法: 1、性能:硫磺燃烧后,产生蓝色火苗,并生成二氧化硫毒气可致死多种中 药霉菌与害虫,是中药最早期的杀虫方法。 2、施用方法:通常采用小室(薰房)密封或熏蒸箱形式,每立方米采用硫 磺100~150g,硫磺燃烧后,密闭3~4日,然后通风排毒2日后,操作人员可 戴口罩进入室内操作。少量中药可用熏箱熏蒸。 3、注意事项: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亚硫酸,易使中药褪色,同时经硫磺熏蒸 过的中药,有时味道会变酸,带有硫磺气,并发脆或破碎。因此对易变色、 变味和质地脆嫩的中药,部分花类和虫类药材均不宜使用。二氧化硫对人体 有毒性,中药熏蒸后应通风散毒,操作人员进入薰房应戴面具或用肥皂水浸 湿的多层纱布口罩。

中药的养护措施

中药的养护措施

中药的养护措施
中药的养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存放环境:中药应该存放在通风干燥、阴凉无异味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同时,要远离家具、化妆品等有异味的物品,以免中药受到污染。

2.容器选择:中药一般应存放于玻璃瓶、不锈钢盒或陶瓷器皿中,避免使用塑料袋或塑料容器,以防中药与塑料发生反应。

3.密封保鲜:将中药装入容器后,要确保容器严密封闭,避免空气、湿气等进入容器,以保持中药的品质和药效。

4.防潮防湿:中药容易吸湿,因此要尽量避免受潮受湿。

可以在容器中放置干燥剂,如食盐、木炭或磁石,以吸湿保持中药的干燥状态。

5.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所存放的中药,查看是否有虫蛀、霉变等情况。

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更换或妥善处理。

6.避免交叉污染:中药的养护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

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中药,可使用干净的勺子或夹子取药。

同时,不同种类的中药应分开存放,以防交叉感染。

7.遵循保存期限:不同的中药保存期限不同,应该按照相关要求妥善保存,尽量在保质期内使用。

过期的中药应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过期中药造成伤害。

请注意,具体的中药养护措施还可能因中药的种类和特性而有所不同,建议根据具体的中药情况进行养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饮片分类保管养护品种表
影响饮片变质的环境因素
1、温度饮片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温度在30℃以上,挥发油的挥发会加快,使芳香气味减退或消失,含糖及粘液质的饮片就容易发霉、生虫、变质,温度过高会对饮片贮存不利,温度在35℃以上时,含油脂成分的饮片因受热引起酸败泛油,胶类及树脂类饮片容易变软而粘成块、如乳香、阿胶等。

但当温度在20-25℃时,害虫和霉菌也易孳生繁殖,饮片也易生虫、霉变。

2、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有水分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气的潮湿的程度。

储存仓库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下。

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75%,
温度30℃,很多饮睛都能逐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本身含水量增加,导致霉变现象的产生,特别是含糖类、粘液质、淀粉类饮片容易吸潮变质,如天冬、地黄、山药等,一些粉末状饮片也易吸潮粘连成块。

相对湿度高于75%时多数含盐类矿物药都容易潮解,如芒硝、胆矾、盐灸的饮片也容易胡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变潮,如盐知母、益智仁等。

有些蜜灸饮片,如灸甘草、炙黄芪、炙枇杷叶等,特别容易吸湿粘连,吸湿后饮片表面也容易生霉。

3、日光日光对某些饮片的色素有破坏作用而导致变色。

一些花、叶、草类饮片在日光照射下颜色变浅,干燥易碎,如月季花、益母草等。

日光具有大量的热能,能促使药物温度增高,质量发生变化,如含有挥发油的饮片当归、丁香、川芎等、但紫外线和热能,却能杀灭霉菌并使过多的水分蒸发,起到散潮防霉的作用。

4、空气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影响饮片质量是以氧化反应最主要。

如常见的牡丹皮、大黄、黄精等颜色变深,就是因为所含鞣质、油质及糖分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使质量发生变化。

此外,薄荷的变色与气味散失,也是因为氧气作用的结果。

有些药物接触的氧气越多,发生的氧化作用越大,产生上述变化也就越快。

饮片的贮存方法
1、药材切制成不同规格的饮片后,由于截面积增加,与外界空气接
触面扩大,吸湿及污染的机会也增加,因此应将饮片的水分严格
控制在9%-13%之间,且须根据饮片及所加辅料的性质,选用适
2、饮片库房应保持通风、阴凉及干燥,避免日光的直接照射,室温
应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为宜。

3、饮片的贮藏容器必须合适,一般可贮藏于木箱或木架及纤维纸箱
中,最好置严密封口的铁桶中,以防止湿气的侵,及防鼠等。

有些则可置于陶瓷罐、缸或瓮中,并加入石灰或硅胶等干燥剂。

4、对于含不同化学成分或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的饮片,可根据其具体
情况,确定不同的贮存方法。

例如:
(1)对于含淀粉多的饮片如泽泻、山药、葛根、白芍等,贮存于通风、干燥处,以防虫蛀。

(2)凡含挥发油多的饮片如薄荷、当归、木香、川芎、荆芥等,贮藏时室温不可太高,否则容易走失香气或泛油,应置阴凉、干燥处贮存。

(3)对含糖分及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如肉苁蓉、熟地、天冬、党参等,宜于通风干燥外贮存。

(4)种子类药材因炒制后增加了香气,如紫苏子、莱菔子、薏米、扁豆等,若包装不坚固易受虫害及鼠咬,所以多密闭贮藏于桶中或缸中等。

(5)加酒炮制的饮片如当归、大黄等,及加醋炮制的饮片香附、元胡均应贮于密闭容器中,置阴凉处贮存。

(6)盐炙饮片如泽泻,知母、车前子、巴戟天等,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湿气而受潮,若温度过高,盐分就会从表面析出,故应置通风
(7)蜜炙品易被污染,虫蛀、霉变或鼠咬,通常密闭贮于罐内,置通风,干燥,凉爽处贮存,以免吸潮。

(8)某些矿物类饮片如硼砂、芒硝等,在干燥空气中容易失去结晶水而风化,故应贮于密封的罐中,置于阴凉处贮存。

(9)贵重饮片应与一般饮片分开,专人管理。

在霉变季节可放入石灰箱内贮存。

另外部分细料药如虫草与西红花可用对抗贮存办法同
贮等。

饮片的养护技术(传统养护技术)
(1)清洁养护法搞好中药抽屉及仓库的清洁工作是一切防治工作的基础。

由于搞好清洁卫生可以杜绝害虫感染,恶化害虫的生活条件,因此清洁卫生是防止仓虫入侵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

(2)除湿养护法通风法:是利用自然气候来调节库房的温湿度,起到降温防潮作用。

合理通风,可使干燥的药物不致受潮。

一般应在晴天无雾及室外相对湿度低时开窗开门通风,反之则关窗关门,有条件的应在仓库的应在仓库内安装排风扇或其他通风设备。

如不考虑库内外温湿度情况,盲目通风则反而会使药物返潮,甚至带来不良后果。

吸湿防潮法:为了保持库房贮存药物环境的干燥,还可采用干燥剂来吸收空气或药物中的水分。

如选择一定的容器(如铁桶或木箱等)放入适量的生石灰用木板隔开,上放置药物,以吸收药物的水分,保持其经常干燥。

常采用的干燥剂有:生石灰块,其吸潮率可达20-25%。

(3)对抗贮存法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特
殊气味的物品同贮,相互克制起到防止虫蛀、霉变的养护方法。

一般适用于数量不多的药物,如牡丹皮与泽泻同贮,蛤蚧与花椒、吴茱萸或荜澄茄同贮,人参与细辛同贮,冰片与灯心草同贮,采用与特殊气味的物品密封同贮,如山苍子油、花椒、樟脑、大蒜、白酒等,有时也可达到良好的防蛀、防霉效果。

动物昆虫类饮片如乌梢蛇、地龙、蛤蚧等,含糖类饮片如枸杞子、龙眼肉、黄芪、大枣等,含挥发油类饮片如当归、川芎、瓜蒌等,贵重药饮片如冬虫夏草、鹿茸等,均可采用喷洒少量95%药用乙醇或50°左右的白酒密封养护,可达到良好的防蛀、防霉效果。

低温养护法:
高温养护法:中药害虫对高温的抵抗力均很差,因此采用高温(如曝晒或烘烤)贮存中药饮片,可有效地防止虫害的侵袭。

一般温度高于40℃。

害虫就停止发育、繁殖,当温度高于50℃时,害虫将在短时间内死亡,但注意含挥发油的饮片烘烤时温度不宜超过60℃,以免影响饮片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