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2 生物的特征 教案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课堂引入(5 分钟)展示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如花朵、蝴蝶、机器人、石头等,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说明理由。
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能判断这些物体是不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特征。
讲述生物的多样性和奇妙性,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教学目标展示(1 分钟)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
3.知识点讲解(20 分钟)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展示大象、草履虫、蜂鸟等生物的图片,以及洋葱与洋葱根尖细胞、手臂肌肉与肌细胞的图片,讲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就像砖头是房子的基本组成单位一样。
强调病毒除外,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通过生动的比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一些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生活方式。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展示阳光下生长的小麦和鸬鹚捕鱼的图片,讲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动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属于异养。
详细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是如何从外界吸收物质并转化为自身所需的营养。
举例说明一些动物的特殊食性,如食蚁兽、考拉等,增加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生物能进行呼吸展示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的图片,讲解动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以养金鱼为例,提问学生为什么用沉降过的自来水而不用凉开水,引导学生思考水中氧气对生物呼吸的重要性。
深入讨论陆生植物长时间被水淹会死亡、浇水过多会导致植物烂根的原因,以及晚上卧室里不宜摆放过多植物的道理。
高中生物的基本特点教案
高中生物的基本特点教案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生物的基本特点,包括生命的自我繁殖、代谢、适应环境和继续进化等方面。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生物的继续进化和适应环境能力教学内容:一、生物的自我繁殖能力1. 生物的繁殖方式2. 繁殖的目的和意义3. 自我繁殖对于种群生存和进化的重要性二、生物的代谢特点1. 代谢的定义和意义2. 代谢的基本过程3. 代谢与生物体的生长与发育的关系三、生物的适应环境能力1. 生物群体的适应性2. 环境对生物适应力的影响3. 生物的行为和结构适应环境的途径四、生物的继续进化1. 进化的概念和意义2. 进化的证据3. 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关系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物学领域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点。
2.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代谢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讨论互动法:设计生物的继续进化主题讨论课,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并继续进化。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引入生物的基本特点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习生物的自我繁殖能力:1. 介绍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目的。
2. 分析自我繁殖对于种群生存和进化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讨论生物的遗传和繁殖特点。
三、探究生物的代谢特点:1. 解释代谢的概念和意义。
2. 展示代谢的基本过程和代谢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3. 设计实验探究生物体的代谢过程。
四、探讨生物的适应环境能力:1. 分析生物群体的适应性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2. 探讨环境对生物适应力的影响。
3.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策略和手段。
五、了解生物的继续进化:1. 解释进化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析进化的证据和自然选择的关系。
3. 设计生物继续进化的案例研究。
六、总结:通过复习生物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对生物学的基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作业安排:完成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加深对生物的基本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案]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案]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生物的基本特征]初一生物教案: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②通过观察、讨论、领会,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重点)2.能力目标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前准备: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课件展示: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还有蝴蝶、小鸟。
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蟋蟀、蚂蚁。
近处有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
还有一座小桥,水中有游鱼、水草欣赏图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从美丽的大自然画面引入,使学生从感到熟悉、亲切、有趣,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导入新课2分钟提出问题: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积极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自主学习8分钟知识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1.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
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
2.观察教材图1.11,插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学生边观察边回答:有中华鲟、啄木鸟、东北虎、银千年银杏树、蝴蝶还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大肠杆菌。
3.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熟悉的生物,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各种生物的资料。
4.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
初中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案
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繁殖、代谢、适应和反应等方面。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生物是如何生长、繁殖、代谢、适应和反应的?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对生物学的意义。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生物科学书籍
3. 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讨论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并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
1. 生长:通过示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如何生长。
2. 繁殖:介绍生物繁殖的方式和重要性。
3. 代谢:解释生物的代谢过程,包括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
4. 适应:讲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变化以生存和繁衍。
5. 反应:说明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机制。
三、实验(20分钟)
老师进行生物实验,让学生观察生物的反应过程,以加深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
五、总结(5分钟)
老师对今天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的基本特征对生物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生物知识。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加深对生物学的认识。
教学反思: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认识生物的特点和特征,为深入学习生物学奠定基础。
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探究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阅读课本5页的内容,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都具有___________现象。(最基本特征)
2、生物都能够___________,由小长大。
3、成熟的生物个体都能___________。
4、生物具有______与_____现象。
5、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___,即具有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空中飞鸟,地上爬虫,水里游鱼....大自然中的许多生物你也许很熟悉,但你能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吗?如果还不能准确、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观察身边的生物,共同探究它们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吧。
新课讲授:
探究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分析课本图1.1-1,
说出其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口述)
课堂练习:
1.生物和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 生物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没有
2.变黄的菜叶最后从蔬菜上脱落,这说明( )。
教学反思:
人体排汗;植物落叶
能生长发育
豌豆幼苗不断长大
能繁殖后代
猫养育后代
具有遗传现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具有变异现象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具有应激性,
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含羞草受到刺激合拢叶片
适应并影响环境
仙人掌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胞构成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
课题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对生物与非生物区别并举例,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案
(一)教学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任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形成一个基本观点: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列举、辨认具体事例,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通过讨论、领会并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生物的生命现象及生物的基本特征(四)教学难点:生物某些基本特征的归纳和理解教学准备培养皿、蚯蚓、蘸有酒精的棉球;体现生物基本特征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教学程序:[我们身边的生物]创设问题情景播放视频<<生生不息的地球>>,视频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师:生生不息的地球孕育了形形色色、生机勃勃的生物,呈现了奇妙的生命现象,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剪辑的生生不息的地球视频)【设计意图】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上课初始便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师: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生:海中的游鱼、天上的飞鸟、草原上的虎、豹、斑马、花、草、森林……山川、大海、沙漠师:它们都能表现出生命现象吗?生:山川、大海、沙漠没有生命。
师生达成共识:具有生命现象的叫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的叫非生物。
师:同学们能举出你所熟悉的生物吗?生:举出身边的动植物及微生物。
师:病毒、细菌以及引起食物腐败的霉菌,由于个体微小不易被我们观察到,但它们的确是有生命的,属于生物。
达成共识:我们将生物大致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师:除了同学们所说的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外,我国还有许多珍稀动植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展示东北虎、藏羚羊、大熊猫、中华鲟、桫椤、珙桐等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让学生直观认知的同时增强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鲁科版五四学制六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生物的特征。
3.课堂实践: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的特征。
4.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对生物的特征进行梳理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拓展阅读题:
推荐学生阅读与生物特征相关的科普书籍或文章,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宽知识视野。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保持作业整洁。
2.必做题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完成,选做题可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
3.创新实践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拓展阅读题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
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具有以下七大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具有上述基本特征,而非生物不具备这些特征。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记录。
2.提出讨论主题:“生物的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探讨生物特征的作用。
3.各小组进行讨论,鼓励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总结生物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鲁科版五四学制六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生物的基本特征》参考教案2
《生物的基本特征》参考教案2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②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2.能力目标①通过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物分类,锻炼学生分析、归纳能力②开展小组活动,初步学会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怀二、教学重点: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教学难点:理解、归纳生物的共同特征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多媒体屏幕呈现含有生物信息的诗句: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学生从诗句中找出所包含的生物信息,并能说出这种生物的几个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
总结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能为我们提供必备的生活资源,装点生活环境,陶冶人们的情操。
请同学们联想你生活中最熟悉的、最喜欢的生物有哪些?能不能说出你爱护它们的一个事例。
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教师了解学生讨论情况,选出有教育意义的面向全班展示。
问题导学一:我们身边的生物【过渡语】当我们走进身边生物的时候,发现这些小生物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至少写出10种生物的名称,了解你们都知道哪些生物。
引导学生对所写的生物进行分类。
小组内交流。
教师总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问题导学二:生物的生命现象【过度语】:我们如何找出这些生物的共同特征呢?难道老虎和银杏树之间也有共同之处吗?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四页《生物的生命现象》,体会生命有哪些生命特征。
师生共同分析:第一步:将鲸呼吸、松鼠取食、人体排汗三幅图作为一个整体分析。
总结出新陈代谢的特征;第二步:分析猫育后代的图,通过这幅图的解读,能让学生总结出两个生命特征:繁殖和遗传变异;第三步:请学生分析黑豆幼苗生长和含羞草受刺激叶片合拢的图片,并能举出相关的例子;第四步:在学生认识仙人掌适应环境的同时,要求学生再举出一个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根据板书,简要总结:这些就是生物所表现出的生命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的核心依据。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以及由细胞构成等。
(2)能够运用生物的基本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及其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生物特征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生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实例分析材料,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等。
3. 准备小组讨论话题,如生物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征。
2. 课堂讲解: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以及由细胞构成等。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现象,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等,让学生理解生物特征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话题,如生物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特征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思考生物学现象。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如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运用生物特征进行解释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环节:观察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2. 实例分析环节:评估学生对生物现象的分析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运用生物特征进行解释。
3. 小组讨论环节: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讨论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生物的特征》精彩教案设计
《生物的特征》精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2)能够识别和描述生物的主要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生物的特征;(2)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分析生物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科学的生物观念,认识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生物特征的本质和内在联系;2. 生物特征与其他非生物现象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生物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的特征》;2. PPT课件;3.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植物标本等);4. 生活实例素材。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和动物,提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生物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今天我们来学习生物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由细胞构成等;2. 结合实例,解释生物特征的具体表现;3.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特征与其他非生物现象的区别。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生物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总结生物的特征;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六、课堂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是否都是必需的?是否存在没有某些特征的生物?2.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生物的特征并非都是必需的,有些特征是特定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也存在一些特殊生物,它们具有不完全或不典型的生物特征。
初中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掌握生物的营养特征;
3. 理解生物的生殖特征。
教学重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生物的营养特征;
3. 生物的生殖特征。
教学难点:
1. 基本特征和进化特征的区别;
2. 生物包括哪些不同种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
2. 生物类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教具:白板、彩色笔、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呈现一些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二、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15分钟)
1. 生物是有机体;
2. 生物是可以进行新陈代谢的;
3. 生物是有生长发育的能力的。
三、探讨生物的营养特征(20分钟)
1. 生物的营养来源:光合作用和异养作用;
2. 植物类生物的营养特征;
3. 动物类生物的营养特征。
四、讨论生物的生殖特征(20分钟)
1. 生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2. 有性繁殖的优势和劣势;
3. 无性繁殖的类型和特点。
五、课堂讨论和总结(10分钟)
学生讨论生物特征与进化关系,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
六、课后作业(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完成生物特征的笔记。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参与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营养特征和生殖特征,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生物特征的记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案 (精选)
课时课题: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②通过观察、讨论、领会,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重点)2.能力目标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举例活动,让学生关注生物,培养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②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学生对生物并不陌生,在小学的科学课中有所认识。
本节课采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从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小组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归纳出凡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都是生物。
课前准备: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板书设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我们身边的生物二、生物的生命现象动物:举例有一定的结构。
植物:举例生长发育微生物:举例繁殖后代应激性新陈代谢适应并影响环境具有遗传变异现象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七年级生物课的开篇,不但要完成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今后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激趣—探究”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认识生物,然后观察生物的这些生命现象,最后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遵循了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始学生物就觉得生物很有趣、很实用。
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含羞草遇到刺激后合拢叶片的实例、种子萌发长成参天大树的画面,都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掌握动植物的共同和特殊特征。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不同生物。
4.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组成、有机体组成、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能力。
2.动植物的共同特征。
3.动植物的特殊特征。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生物的特征的概念,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陈述一下自己对生物的了解。
2.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组成、有机体组成、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能力等。
3.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动植物,并让学生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例如呼吸、运动方式等。
4.制作识别图表(2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张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对比图表。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通过图表来总结总结动植物的特殊特征,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
5.整理和交流(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识别图表,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巩固对动植物特征的理解。
6.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动植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动植物的特殊特征,从而扩展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四、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设计合理。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动植物的共同和特殊特征,并能够辨别不同的生物。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教学内容选材丰富多样。
通过案例分析、图表制作、拓展应用等多种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生物的特征。
同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3.学生参与度较高。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识别图表制作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评价方式需要多样化。
在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讨论、展示、形成性评价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生物特征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于《生物的特征》教案
关于《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来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生物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生物的特征。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征。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生物的特征。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学生运用生物特征分析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生物图片和实例资料。
2. 教学课件和视频。
3. 小组讨论指南。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第二课时:分析实例,理解生物的特征。
4. 第四课时:教学小结和作业布置。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馈。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
3. 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十、教学延伸与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考察活动,加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2. 开展生物科学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特征。
3. 推荐学生阅读生物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拓宽知识视野。
4. 鼓励学生参与生物科技创新竞赛,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滨城区第八中学“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课题生物的基本特征课型新授主备课人张俊芳审核人备课时间9.2 上课时间9.3学习目标1.认识生物的生命现象2.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生命现象及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难点:对生物某些基本特征的归纳和理解.导学流程师生随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分钟)课件展示:美丽的大自然(山、水、虫、鸟、树等)。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描绘大自然现象并举例说出画面中有哪些物体?学生回答: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引入,问题引领,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上来,培养学生浓厚的生物学兴趣。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钟)自主学习:探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1、举例说出我们身边的生物。
2、我们身边的生物有多种多样,人们通常将生物分为哪几类?探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1、课本第四页图片中说明生物具有哪些生命现象,是生物共有的吗?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合作探究一:课本第三页图1.1-1中的生物分别属于哪种类别?合作探究二:分析下列俗语,说明它们分别描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朵朵葵花向太阳种瓜的瓜,种豆得豆大树底下好乘凉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设计意图:在学生视野充分开阔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进行简单分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获取知识,依托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提取和运用,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展示点拨质疑问题(分钟)小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物的生命现象。
小组自由选择问题,每个问题至少举三个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将生物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教会学生“活学活用”。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分钟)上述生命现象是生物所共有的,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关于生命的基本特征,想做深入的了解,老师给你推荐《21世纪小小百科》谈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课本上所学知识仅仅是生物科学中的九牛一毛,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树立它们探索生物学的远大志向。
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案
生物的根本特征教案生物的根本特征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2.把握生物的根本分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商量,能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
2.通过开展小组商量形式,培育同学的团结协作力量和分析归纳力量。
【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举例子,分析生活中常见事物,培育同学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爱好。
2.通过小组活动,培育同学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教学难点】1.通过分析归纳说明生物具有的根本特征。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以生活中的常见例子如鲨鱼、小鸟、树木等引导同学通过常识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再提出疑问,到底生物是什么呢?他们扮演是什么样的角色?讲授新课学问点一:生物的类别1.同学仔细阅读课本,自我总结归纳后后答复:太阳、石头、水等是非生物,由于它们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鱼、蘑菇等是生物,由于它们都有生命。
【过渡】同学们特别优秀,能够把咱们平常所遇见的事物与阅历结合,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
生物分为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
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
2.观看教材图1.1—1,插图的生物分别属于哪一类呢?同学答:动物有中华鲟、啄木鸟、东北虎、蝴蝶;植物有银杏树;微生物有大肠杆菌。
学问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即生物的特征〕【过渡语】认真观看四周的动植物,你会觉察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
怎样推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小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阅历,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
引导同学以动物的生活特点为例做出分析:我们觉察人体需要吃饭,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要吃小动物,从而能够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都需要养分物质。
引导同学从植物的角度进展补充: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
教师讲解:我们觉察人和动物可以通过出汗、排泄等形式将废物排出,这说明生物都能活将废物排出体外。
初中生物的特征的教案
初中生物的特征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够区分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2.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教学内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长、营养、运动、感应和繁殖。
2. 生物的分类方法:按外形特征分类、按生活习性分类、按营养方式分类等。
3. 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探讨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探究:让学生观察不同生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让他们分析生物的相似与差异。
3. 教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并举例说明。
4. 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不同生物进行分类,并解释他们的分类原因。
5. 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多样性和相似性。
教学资源:
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生物的照片或视频。
2. 实物:让学生观察实际的生物样本,如植物、昆虫等。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的分类能力和解释能力。
2. 利用小组讨论或展示作品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生物特征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
1. 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生物的分类和研究。
2.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多样性。
思考题:
1. 为什么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2. 生物的基本特征对于其生存和繁殖有何作用?
教学反思:
1. 是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 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七年级上册生物1.1.1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济南版)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如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研究方法和分类原则。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生物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列举身边的生物,并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要求不少于5个生物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形成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4.通过对生物基本特征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培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生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结合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课题: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②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重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物分类,锻炼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②开展小组活动,初步学会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怀
二、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和启发诱导相结合,适时指导、点拨,严密掌控学生思路,推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多媒体屏幕呈现含有生物信息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学生从诗句中找出所包含的生物信息,并能说出这种生物的几个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
总结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能为我们提供必备的生活资源,装点生活环境,陶冶人们的情操。
请同学们联想你生活中最熟悉的、最喜欢的生物有哪些能不能说出你爱护它们的一个事例。
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教师了解学生讨论情况,选出有教育意义的面向全班展示。
问题导学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过渡语】当我们走进身边生物的时候,发现这些小生物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至少写出10种生物的名称,了解你们都知道哪些生物。
当学生在笔记本上写完后,引导学生对所写的生物进行分类。
小组内交流。
教师总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问题导学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过度语】:我们如何找出这些生物的共同特征呢难道老虎和银杏树之间也有共同之处吗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四页《生物的生命现象》,体会生命有哪些生命特征。
师生共同分析:
第一步:将鲸呼吸、松鼠取食、人体排汗三幅图作为一个整体分析。
总结出新陈代谢的特征。
第二步:分析猫育后代的图,通过这幅图的解读,能让学生总结出两个生命特征:繁殖和遗传变异
第三步:请学生分析黑豆幼苗生长和含羞草受刺激叶片合拢的图片,并能举出相关的例子
第四步:在学生认识仙人掌适应环境的同时,要求学生再举出一个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根据板书,简要总结:这些就是生物所表现出的生命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的核心依据。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总结出生物具有生长、呼吸、排出废物、摄取营养物质、繁殖、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生命现象。
生物的各种生命特征的总结,依托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提取和运用,从中品尝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空间和气氛,为以后的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第五步:学生分析教材第五页巩固提高的第一题和第三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达标测试:
生物助学第二页当堂达标部分,共9小题。
五、板书设计:
1 2 3 4 5 6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开学的第一课,作为入门课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体验探索生物奥秘的快乐。
所以在教学的两个环节中,设计了较多的学生参与的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中引用了学生熟悉的诗句,把学生带到课堂情境中来。
在学生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热爱生命的情怀。
在第二个环节中主要是利用教材插图,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演绎归纳出 生命的基本特征。
帮助学生建构初级的生物特征。
让学生从原来的对生命的感性认识上升到能从整体上对生命特征的把握。
真正的学习应该是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活动,所以在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设置不同情境的,有挑战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应用知识。
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 繁殖 遗传变异 应激性 适应并影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