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地理课程试讲教案

大学地理课程试讲教案

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课程编号:XXX授课班级:地理学类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XX课时授课地点:XX教室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范围;(2)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3)熟悉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4)掌握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形态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城市地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分析城市地理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城市地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的情感;(2)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发展、关注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地理学概述2. 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3. 城市空间结构4. 城市功能分区5. 城市形态与城市景观6. 城市规划与管理7.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城市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范围;(2)播放城市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地理学。

2. 讲授新课(1)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1)讲解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2)分析城市发展的现状;3)探讨城市发展的趋势。

(2)城市空间结构1)介绍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2)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类型;3)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3)城市功能分区1)讲解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2)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类型;3)探讨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4)城市形态与城市景观1)介绍城市形态的概念;2)分析城市形态的类型;3)探讨城市形态与城市景观的关系。

(5)城市规划与管理1)讲解城市规划的概念;2)分析城市规划的类型;3)探讨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

(6)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介绍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法;2)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3)引导学生运用研究方法进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

3. 课堂练习(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某一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形态与景观;(2)讨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第一节教案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第一节教案


要求:清楚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三种相互作用,了 解节点、节点区域和城市等级体系的含义,零售引力规 律、断裂点概念,空间扩散的三种形式的概念,特征及 具体列子和空间扩散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Company Logo
重点、难点、疑点
• 重点: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空间扩散
的三种类型和研究领域 • 难点:了解确定城市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原理,有关 于空间扩散的研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市空间 分布有没有规律可行。 • 疑点:怎样理解空间扩散过程中的障碍、阻力、特 征以及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空间相互作用与空间扩散
主讲人:艾明霞
制作人:蔡思航、把翠兰、冯小娴、侯浩、曹燕、魏翠
Company Logo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使同学们更好的认识空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和产生 的条件,以及由此引申出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三个 相互作用。空间扩散的三种类型和研究领域。对城市空 间分布规律有一个入门级的认识。
如;根据人口的预期,计算出人
口潜力。人口潜力分布是在经 济空间中反映人的相互作用, 因而对经济活动的区位决策更 为重要。
Company Logo
潜力模式
美国人口潜力面图
Company Logo
思考啦!!
• 1.图中A地区人口潜力指数比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 • A.地形崎岖 B.资源短缺 • C.河流稀少 D.气候炎热 • 2.美国有些居民从人口潜力大的地区向人口潜力小 的地区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就业条件较好 ②经济发展缓慢 ③气候条件优 越 ④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 A.①② B.①③ • C.③④ D.②④
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甚至限制同一系统内部的相互交流。 。

城市地理学教案

城市地理学教案

长春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地理学教学教案陈雷2008年2月26日《城市地理学》课时安排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概述一、城市1、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马克思认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这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在西方“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市民的生活”(civitas)。

3、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

①城市占整个地球表面积很小,但集聚了高密度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

②人类对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方就是城市。

③城市是一种不完全的、脆弱的环境系统是人类受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最敏感的地方。

④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巨系统。

二、城市地理学1、城市地理学: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2、城市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①说法一:城市地理学是人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②说法二: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部门地理。

③说法三: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④说法四:城市地理学属于区域地理学范畴。

⑤说法五:城市地理学是城市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城市地理学的应用①城市规划②区域规划③城市和区域发展对策研究4、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①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经济条件、区域基础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③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④城市问题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三、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综合社会科学第二节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一、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1、1920年以前①描述性的地名辞典阶段:记述城市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人口、商业、物产。

②自然位置论阶段:19世纪上半叶,地理决定论占优势,用自然条件解释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20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2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Urban geography)学分/总学时:2学分/32学时讲课学时:32;研讨学时:0;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外学时:0课程类别:城乡规划专业限选;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专业选修。

开课学期:三(2)适用对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及以上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课程负责人:陶岸君一、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介绍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当代人文地理学各主要流派学说中关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关理论,培养学生形成多元开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使学生理解:城市空间的本质是什么?城市化是如何影响空间的?为何城市化在不同地点展现出差异?空间结构的不均衡和不平等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当代的空间转型如何重构成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课程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以及研究探索能力,为其今后从事城市发展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培养的具体能力包括:1.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当代人文地理学各种流派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包括(新)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空间分析学派、女性主义等。

2.掌握地理学城市研究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的调查、分析、写作能力,包括确定和提出科学问题、调查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做出解释。

3.了解中国和当今世界城市化和空间发展的现状,掌握利用地理学知识处理城市发展现实问题的能力。

4.学会运用道德思考和人性关怀开展研究,了解多元性、包容性、地点的价值对于塑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空间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二、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对应关系表序号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作业研讨实验上机1 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当代人文地理学各种流派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全部内容+2 掌握地理学城市研究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的调查、分析、写作能力,包括确定和提出科学问题、调查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做出解释。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城市地理学/Urban Geography课程编码:07442609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3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时数:54学分数:3 先修课程:人文地理考核方式:考查制订单位:广州大学理学院地理系制订日期:2022年审核者:夏丽华执笔者:李文翎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城市既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又是一种区域现象,因此,城市地理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最重要的任务在于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在学习和研究西方城市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我国城市发生与发展的独特特点,揭示与预测我国城市现象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对城市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教学、讨论、课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城市地理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规划研究的基础,还是区域信息研究的落脚点。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教学参考书: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

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

周一星著,《城市地理学》,商务出版社,1995年。

阎小培等,《地理·区域·城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第四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第二节城乡界线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第三节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节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地域基础第三节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四节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第四章城市化原理第一节城市化定义第二节城市化的机制第三节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第四节城市化的近域推进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世界城市的发展史第二节当代世界的城市化第三节中国城市发展史第四节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第五节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第一节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第二节城市职能分类方法第三节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第一节城市规模分布理论第二节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第三节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第四节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第一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第二节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第三节廖什景观第四节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第五节核心与边缘理论第六节中国城市空间分布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第二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第三节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第一节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第二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第三节中心商务区第十一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第一节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社会空间第三节城市感应空间分析第十二章城市问题第一节城市环境问题第二节城市交通问题第三节城市住宅问题第四节城市社会问题(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城市化、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城市规模分布理论、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核心与边缘理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心商务区难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核心与边缘理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市社会空间、城市感应空间分析三、学时分配。

城市地理学教案1

城市地理学教案1

8
《城市地理学》的地位
《城市地理学》系统阐述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 论、方法和基础知识:
介绍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及学科的发展史; 以城市化为中心阐述城市化原理、城市化的历史 进程; 以城市体系为中心阐述城市职能分类、城市规模 分布、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中心阐述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市场空间、城市社会空间、城市感应空间; 城市问题的介绍
7
《地理学》学科简介
现代地理学的科学思想体系及研究方法的 进步与突破:
从地球物质体系、空间、环境的角度-观察分析 从地理过程入手,研究地球的-地质过程、气候过程 水文过程、人口过程、经济过程、文化过程、政治 过程… 派生出更多的地理科学体系理论: *地质.地貌.地理学科体系 *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政治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区域经济学 *计量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11

CH1绪论 1-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
一、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主要任务 1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就是上述复杂、丰富、变化的城市;
—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 组合分布/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 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CH1绪论 1-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
18
CH1绪论 1-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具体研究内容有: 3 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在城市内部分化为商业.仓储.工业.交通.住宅等功能 区域的情况下,研究这些区域的特点.兴衰更新及彼此 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城乡边缘区域 *研究-各种区域的土地使用形成整个城市结构的 理论模型;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教案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教案

课程内容本课系统地讲述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分三部分,共十三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城市化原理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第十三章:城市问题教材:《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主要参考书:《城市地理学》周一星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中国城市地理》顾朝林等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城市地理概论》于洪俊、宁越敏编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现代城市地理学》许学强、朱剑如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课程的基本要求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了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掌握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城市职能分类.◎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

◎学会运用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在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

◎城市化概念、城市化类型、城市化过程曲线、中国城市化特征及对策。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国城市规模政策。

◎中心地理论、城市吸引范围的划定。

3、考核方式◎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70%.◎平时考核方式:考勤、课堂提问及课外作业。

(缺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期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课外阅读城市化研究—-中外城市化比较、中国城市化特征、水平和动力机制、城市化过程研究、郊区化研究、城市发展方针(城镇体系)、衡量指标等内容⏹各类空间研究-—城市空间、商业空间、工业空间、居住空间、城市边缘区等的发展特征、变化机制、影响因素、结构重组等内容⏹城镇体系—-城市群体研究、都市圈(带)相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地理科学进展、世界地理研究、城市问题、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地理学报、城市规划、地理研究、人文地理、地理科学、地理学与国土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学刊、经济研究、城市改革与发展、城市发展研究等.第一章绪论重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

《城市地理学》教案

《城市地理学》教案
5
河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关键因素;铁路可以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和兴衰;多种交通 方式在一个城市的组合构成城市地理位置的复杂性。 4.3.3 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 特点: 1)职能单一; 2)对外联系广但内容单一; 3)发展历史短但发展速度快、有起伏。 有关概念 Economics of scale Economies of scope Agglomeration economy
城镇等级 一、超大城市 二、特大城市 三、大城市 四、中等城市 五、小城市 建制镇 六 七 八
等级标准(万人) >250 100-200 50-100 20-50 <20
行政等级 副省级 地级市 地级市 县级市 县级市
5-10 3-5 <3
县城 中心镇 集镇
第四节
城市产生发展的条件
4.1 区域条件 4.1.1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较之非特殊职能的小城镇要紧密 2)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追求气温适度、降水适中的城市地区居住。为什么? 3)我国城市依照地形三级梯度,城市分布比例依次为 1%、32%和 67%。 4.1.2 我国城市按照区域类型分类共 10 类 (1)滨海城市 (2)三角洲平原城市 (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 (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
7
2、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制造业国际化、一体化——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 跨国资本流动——新的国际劳动分工:管理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分离 3、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经济增长-城市化 使得城市化通过全球化得到进一步深化 三、城乡人口迁移的动因分析 推-拉动力模式 从城乡人口迁移角度分析城市化动力的一种模式。 (1)拉力=向心力 (2)推力=离心力 一般,在发达国家拉力大于推力; 在发展中国家拉力小于推力。

城市地理学 教案

城市地理学 教案

第一讲城市与城市地理学教学目标:使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了解本课程,掌握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识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特征及其主要研究领域,明确学习城市地理学的目的。

教学重点:1、全面理解城市与聚落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正确理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3、掌握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理解并掌握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征。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基本概念,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3、突破课本上的系统框架,阐述了西方城市地理学近年来发展趋向。

自我介绍与城市地理学授课方案、学习方法(15 分钟)第一节城市的基本概念一、聚落与城市Settlement and City城市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是聚落的一种形态,那么聚落与城市的关系怎样呢?通过展示聚落与各级不同城镇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先有个感性认识。

然后讲述城市与聚落概念。

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居民点。

它有大小、等级高低,也有不同功能。

作为聚居地,聚落是个物质实体,它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人们休息、活动、劳作的场所。

各类建筑物、各种活动场所、各类生产用地等要素的不同组合(空间上、种类上、数量上的不同组合等)形成了各种聚落景观(Landscape)。

聚落还是社会实体(即社区Community)。

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在地表集聚的空间组织形式,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及其他社会活动的场所。

作为一个社区,组成不同的人类社会集团就形成不同的社会空间(Social Space)。

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由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居民点,构成聚落体系。

小村hamlet;村庄village;镇town (集镇、建制镇);城市city;大都市metropolis;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大都市带(megalopolis)总之,从农村聚落向城市聚落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内容本课系统地讲述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分三部分,共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城市化原理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第十三章:城市问题教材:《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主要参考书:《城市地理学》周一星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中国城市地理》顾朝林等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城市地理概论》于洪俊、宁越敏编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现代城市地理学》许学强、朱剑如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课程的基本要求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了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掌握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城市职能分类。

◎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

◎学会运用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在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

◎城市化概念、城市化类型、城市化过程曲线、中国城市化特征及对策。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国城市规模政策。

◎中心地理论、城市吸引范围的划定。

3、考核方式◎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70%。

◎平时考核方式:考勤、课堂提问及课外作业。

(缺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期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课外阅读⏹城市化研究——中外城市化比较、中国城市化特征、水平和动力机制、城市化过程研究、郊区化研究、城市发展方针(城镇体系)、衡量指标等内容⏹各类空间研究——城市空间、商业空间、工业空间、居住空间、城市边缘区等的发展特征、变化机制、影响因素、结构重组等内容⏹城镇体系——城市群体研究、都市圈(带)相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地理科学进展、世界地理研究、城市问题、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地理学报、城市规划、地理研究、人文地理、地理科学、地理学与国土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学刊、经济研究、城市改革与发展、城市发展研究等。

第一章绪论重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

难点:掌握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特点和研究趋势。

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1.地理学地理学从来不是一门单一的科学,这一特点是由于地理学位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连接点上。

➢早期——描述性➢近代——空间科学,空间分布论为核心➢20世纪下半叶——多学科综合●近代地理学洪堡《宇宙》、李特尔《地学通论》——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赫特纳——首创地理学的区域和景观学派;哈向特、詹姆斯、迪金森等继承赫特纳的学说,形成统一地理学。

学科综合发展成为人类科学的发展主流,“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从人地关系的大视角去探寻问题根源。

现代地理学发展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体系。

西欧学者将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苏联学者长期将地理学区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一些欧美学者则将地理学区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大部分。

这些传统的分类方法显然未能包容地理学的技术性分支——地图、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背景性分支如历史地理学、古地理学等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也难以确定,不利于构建清楚地理学整体发展的层次。

按照钱学森的理解,地理科学包括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具有三个层次,即基础理论层次、直接应用的技术性层次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技术理论层次。

2.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城市是一种相当特殊的地理环境。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是一种不完全的、脆弱的环境系统,是人类受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最敏感的地方。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方。

城市又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巨系统。

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演变和组合问题。

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也是一个“点”。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一般来讲,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属于认识世界的任务;科学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变化规律,属于改造世界的任务。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其核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主要研究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研究与评价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对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研究、城市分类研究。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及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和内城问题(如内城贫困)的具体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5.新领域、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新的研究领域:城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城市的现代化、管治、体制与政策研究、城市犯罪地理研究,以及现代服务地理研究等领域。

➢新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量方法、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职能划分、土地定级、城镇等级结构分析、城市系统演化规律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计量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城市地理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应用能力。

➢新技术:遥感技术、GIS技术的逐步推广和二者应用的相互结合,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尤其应用于城市布局、城市形态及其演变、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研究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研究。

6.城市政策研究➢“规模论发展”的城市发展方针,城市规划、城市管治等工作的展开。

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城市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说法很多。

分布与迁徙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一种聚落工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交通地理学关系?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现在普遍认为: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包括:(1)描述性研究,即描述城市现象的空间现状;(2)解释性研究,即研究城市现象的因果关系;(3)评价性研究,即既要认识资源空间分配的不平衡性,又要识别那些符合效益和社会公平标准的可供选择的状态。

在地理学的系统与区域二分法中,城市地理应属于区域地理的范畴。

研究领域主题地貌学气候学历史地理经济地理社会地理城市地理区域地理地球表面☆☆?☆☆大气现象☆☆?☆☆历史发展☆☆☆☆☆☆经济活动☆☆☆☆☆☆社会组织机构☆☆☆☆☆☆和制度进一步考察城市的格局和过程,把城市看作是各种社会力量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时,城市地理学将与其他学科进一步接触,并朝着一门综合的社会科学的目标发展。

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许多学科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

它们各从一个侧面研究城市的某种矛盾和运动过程。

城市现象的复杂性,使这些研究领域互有重叠交错,保持紧密的联系。

而城市规划和管理可以看作是它们共同的应用方向。

一系列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组合即城市科学。

1.与城市经济学的关系城市经济学起源于城市土地利用和房地产的研究。

城市地理学在研究城市时,往往把经济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来分析。

2.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的学科。

城市地理学研究社会问题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性,强调问题产生和解决的空间性,为政府决策作参考。

3.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两门学科在学科性质和研究方向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地理科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

而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

❖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但是侧重点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同。

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

城市规划学则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实用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等,工程性较强。

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偏重空间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科学。

研究城市中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物理生物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

城市经济学:综合研究城市固有的经济问题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城市财政、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投资来源。

城市形态学:城市形态学是对城市的实体组合结构以及对这种组合结构随时间演变的方式所进行的研究。

城市形态学的研究中心为城市景观。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的学科。

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社会组织。

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西方城市地理研究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1920年以前在此之前,城市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或称居民点地理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一期间,地理学家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聚落。

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地理位置);城市内部形态(描述性)二、1920—1950年工业革命使世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经济活动的重心转向城市,农村逐渐成了配角。

城市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方式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城市被罩上了绚丽的光环。

世界开始进入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

城市是发生于地表的普遍宏观现象,有一定的空间组织,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因而,研究城市的第一批理论,不管作者是否是地理学家,几乎都属于地理学范畴。

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工业区、中心商业区形成与变迁——土地利用模式(城市结构同心环)在研究中,他们使用了生态学的方法,被称为“人类生态学的芝加哥学派”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理论1950年以前的城市地理研究有两大特点:第一,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成城市命运的决定因素;第二,对城市作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

此时,虽已初步奠定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出现了一些理论,但城市地理学尚未完全成为独立的分支学科。

三、1950—1970年克里斯塔勒——“数量革命”数理统计方法布赖恩·贝里(数量地理学家)————————人口分布与服务中心等级结合的研究————“城市系统”不少学者认为,如果说克里斯塔勒是城市系统研究的理论家、奠基人,那么,贝里就是城市系统研究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