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练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有时也称为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等方面。
(一)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象征等手法。
春晓曲温庭筠家临长信①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注】①长信:本指长信宫,汉长乐宫殿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庭筠诗词中有很多为闺中女子代言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女子的生活。
B.诗中用“油壁车”“金犊”“流苏帐”等词,正面描写诗中人的生活豪奢。
C.“暖犹睡”“闲不扫”写出春困的慵懒,“衰桃一树”表现出来的是容颜憔悴。
D.诗中并没有出现人物,但在密集的意象中,女子的形象鲜明,语言秾丽绮艳。
15.这首闺怨诗是如何表现女子的春愁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①[金]元好问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
明月高楼燕市②酒,梅花人日草堂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注]①诗写于1247年。
1243年元好问应元邀请,出使燕京,与张纬文相聚,是冬,离京回忻州。
元好问,金末至元朝时期诗人,金亡后不仕。
张纬,字纬文,号愚斋,诗人好友。
②燕市,燕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直抒胸臆,既表达出收到老友书信后暂且可以缓解愁怀的且惊且喜心态,又感慨自己华年已逝,深沉而抑郁地倾诉作者满怀的离情别思。
B.颔联写昔日与好友在燕京的短暂欢聚,如今在梅花绽放的人日里诗人独自吟诵杜甫的诗篇,通过今昔的对比,具体地写出了二人之间山川难隔的高情厚谊。
C.颈联写随着时间推移,世态流变,青年男女穿红戴绿一片欢乐景象。
既是诗人对自己生活情景的描述,更是诗人自宽自慰豁达洒脱心静的流露。
D.全诗虚实结合以诗人主观视角的转换来描述和抒怀,首联起笔扣题写对友人的怀思,中间两联追忆当年景象,尾联抒写发自肺腑的真情。
诗歌鉴赏手法题训练及答案
一、2005(浙江)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2)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二、(川滇黔陕)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四、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一、常见意象(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竹林、霞光、露珠(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3)农具:耒、耜sì、锸、锄头、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诗人常会选取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等体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意象。
选取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超凡脱俗的灵鸟)、孤云、禅房、古寺、暮钟等具有隐逸特点的意象,用五柳、接舆、伯夷、叔齐等历史人物和僧道、林叟、樵夫、幽人等山野之人来自比。
二、思想情感(1)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2)心物相融的恬淡、闲适自得的心情。
(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
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4)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5)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描写手法①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高低远近的顺序。
②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③白描与工笔。
白描,简单地罗列,简单地描写。
工笔,细致入微地刻画,重彩浓墨地描绘。
④虚实结合(眼前景与想象景)。
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乐景写哀(反衬),用欢乐的景物或场景写哀伤的心情。
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
七、烘托
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 面着意刻画,作为陪衬,以使所要表 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 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 倾”,用高大的天台山衬托更雄伟的 天姥山,烘云托月。
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 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 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练习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由眼前 情景转送为魏设想二对方抵 达后的孤王寂昌与龄愁苦, 醉别江通楼过橘想柚象香拓,江展风意引境雨,入船凉。 忆君遥虚在实潇相湘生上,,愁使听主清客猿双梦里长。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 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 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 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 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四、虚和实/想象与联想
(2)豚栅:猪栏。鸡栖:鸡窝。扉:门。
(3)桑柘:桑树和柘 树。
【练习2】阅读下【面一参首考唐诗答,案完成】后面的题目。 洛阳城里见显 封秋示“风秋,出意张思作万籍欲者重作对”家这的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家尽书,的重行视人临和发对又开封。 亲人的深切思 念——千言万语, “行人临发又唯开恐封”遗这漏个了细一节句,。
(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分析
本诗是如何【表参现社考日答热案闹】的本。 诗写社 日,不写社正日面写侧面, 通过家家半王掩驾扉、扶得
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2、对比
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生查子〃元夕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 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 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 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 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课内自练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6、色彩的渲染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此诗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具体的赏析。
参考答案: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 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 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7、点面结合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课外练习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Ⅰ)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 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4、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 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 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用了何种艺术手法来描写少妇的什么情感?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 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 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 怨”的主题。
试简析词中刻画主人公形象的手法。
【答案】诗人通过描写主人公闲逗鸳鸯、揉搓杏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练习
2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2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25、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2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27、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屈原《涉江》)28、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2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30、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3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2、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1、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2、“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
“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
3、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4、“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
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5、用“奇服”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行和崇高的理想。
高考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手法解析】1、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公子家聂夷中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注释] ①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
②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
③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
在此指花园中的道路。
④恶草:杂草。
[翻译]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
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
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
2、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3、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之动静关系知识、练习与答案
“动静结合”手法,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 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谐统一的手法。 动静结合中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因此,动静结合的 写景手法,多与衬托密切关联。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 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某种情趣。 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描 写出一幅雄浑开阔的景象,令人称道. 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蝉噪”“鸟鸣” 写动景,“林静”“山幽”写静景,以声衬静,更见其静。
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 运动的事物)。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 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 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 如飞鸟。”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 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 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写景技巧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2.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中的第一句作简要赏析。
2.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 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 托白鹭美好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写景技巧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写景技巧
针对性训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江上看山· 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惟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1.这是苏氏兄弟在游三峡时写的同题诗,都是写江上看山,但 描写的方法不同,说说其不同点。 1.苏轼诗着重动态描写,以动衬动,以动写静,节奏 急促、迅捷。苏辙诗着重静态描写;层层铺垫,注重色彩; 节奏舒缓从容。
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题专练:以乐景写哀情(附参考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题专练:以乐景写哀情(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一9题。
送杨子李白斗酒渭城边,垆头①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添壶醑②,临岐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①垆头:酒坊,酒家。
②醑(xǔ):美酒。
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联简要分析。
(5分)9.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6分)【答案】8.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和豪迈豁达的祝愿之情。
(2分)颈联写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怀;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
(3分)9.运用比喻、乐景衬哀情等手法,(2分)“梨花”似“雪”,“杨叶”似“烟”,运用了比喻;描写了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的春景,以乐景衬托分别时的哀情,也是对朋友前路的美好祝愿。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行香子①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②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③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④细,漏声长。
[注]①本词为词人避乱转徙于江浙之时所作。
②金英:黄色菊花。
③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
④蛩声:蟋蟀的鸣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上阕围绕“秋光”展开,先通过自然景象正面呈现秋天特征,然后借助人物动作及感受侧面体现秋天的冷清。
B.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回应首句的“转转”,既表明天气的的渐次转凉,也写出了词人身体的每况愈下。
C. 因为“近重阳”,所以加衣裳;因为“情伤”,故用酒来浇愁。
但是酒醒后,往事又涌上心头,词人满腹愁肠。
D. “明月空床”中明月依旧美好,同床共枕的爱人却已不在。
词人利用明月与空床的美感差异,乐景写哀,其哀倍增。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XXX①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XXX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XXX②酌众客。
客有XXX,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XXX空,XXX修眉新绿。
XXX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XXX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XXX。
共倒XXX,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XXX 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XXX(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
诗与XXX并称“苏黄”,词与XXX齐名。
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XXX: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
④醽醁(línglù):酒名。
⑤老子:作者自指。
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清白,山染新绿,后想象XXX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
(2分)(2)《宋史》记载“XXX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
(5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对雪XXX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傍晚,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4分)(2)读第2、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若何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甚么样的豪情?(4分)3、阅读下面的唐诗,依照要求,完成赏析。
(5分)1贫交行XXX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繁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XXX:XXX与XXX。
《杜诗镜铨》引用XXX(shì)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类题】专练卷附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类题】专练卷一、考题示例【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问题】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参考答案】(1)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2)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3)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任选一种)【附】1、一般答题步骤和要领:(1)首先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2、解题格式和模板: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二、巩固练习(一)湖北省黄冈市2019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
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
西京:指洛阳。
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诗歌鉴赏描写手法专练
诗歌鉴赏描写手法专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姜楚公画角鹰歌杜甫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①,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注:左绵,地名,代指绵州。
杜甫此诗写于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
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
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
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6.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苏轼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起句“山光”“马惊”可谓奇笔,诗人心中惊喜难禁,先睹为快之意呼之欲出。
B.颔联“长春苑”“不夜城”指代乾明寺,表现雪后繁华之景,给人芳菲三春的错觉。
C.颈联以一“弄”字置于“晴”上尤为活泼传神,与“云破月来花弄影”有同工之妙。
D.尾联回扣标题,诗人喜雪之情,溢于言表,意犹未尽,愿宿于此,以待赏明日之景。
16.元丰四年(1081年)冬,黄州大雪。
苏轼在《书雪》中说:“今年黄州,大雪盈尺。
”诗人是如何表现“大雪盈尺”情形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各题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②风:在风中摇摆。
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诗歌鉴赏手法题专练之细节描写-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手法题专练之细节描写一、考情简述: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二、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三、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东汉无名氏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冬”指农历十月,“三五”指农历十五日,“蟾兔”是月亮的代称。
主人公面对袭来的寒气、凛冽的北风,发出了寒彻心髓的惊叹。
B.客人在信中前半讲相思长久,后半讲长时间的离别,可见相思之苦。
C.本诗细腻地捕捉到了思妇的动作,突出了思妇对书信的珍视,流露出思妇的无尽相思。
D.结尾两句,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写出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表现其坚定不移的爱情。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1.这首宋诗《暮春即事》通过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专心研读的情景。
诗中描写了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等动态景象,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态景象。
这样的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和读书的投入,达到了忘我境界。
2.这首唐诗《早寒有怀》通过描写黄昏江景的迷茫,烘托出作者心境的迷茫。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上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作者于迷茫的黄昏江景中寄寓了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3.这首诗《台城》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古讽今。
诗人身处晚唐,回顾六朝旧事,借吊古城之名,抒发了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诗中写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些景象都在借古讽今,表达出诗人对当时时局的感慨。
4.这首宋词《蝶恋花·旅月怀人》通过描写月色、乌鹊、故人、梅花笛、蟋蟀、芭蕉等景象,表达了词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词中写月去疏帘才几尺,XXX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XXX,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这些景象都在表达词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解析:本题需要分析词人在描写离别、乡愁时所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①借景抒情。
词人通过描绘烟柳、淡云、孤雁、XXX等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和乡愁之情。
②运用比兴手法。
如“浮生长恨飘蓬”,将人生比喻为一片漂泊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的不安和无奈。
③运用排比手法。
如“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通过排比的方式,把词人的心情表现得更加深刻。
④运用拟人手法。
如“酒醒人静奈愁浓”,将愁情拟人,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悲凉和痛苦。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4-写景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4-写景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一、(2022·新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魏)曹丕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1.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游子羁旅古体诗,它以情景交融的典型笔法,表现了游子深切的思乡苦情。
B.前十二句为第一层,写景为主而兼叙事,营造清冷寂寥的氛围,为后面的抒情蓄势。
C.后六句为第二层,直接抒发游子思乡的感情,最后两句更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D.本诗语言平易质朴,描写细腻,情景相生,感情深沉,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诗的写景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案】1.C2.①运用叠词突出特点。
“漫漫”“烈烈”等叠词的使用,突出了秋夜的漫长和北风的寒凉,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②调动多种感官写景。
“秋夜长”“北风凉”将心理感觉与触觉相结合,写出北方秋夜深沉、萧瑟、凄清的特点;“天汉回”“草虫鸣”“雁南翔”视听结合,写出秋夜的寂寥与空阔。
③俯仰结合立体描绘。
诗人仰观明月银河,俯察清波白露,立体描写出了秋夜的天地景观,营造了清冷寂静的意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最后两句更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有误。
诗人因还乡无望,只有向风长叹,肝肠断绝了,这个结尾直抒胸臆,余情袅袅,令人回味,但不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运用叠词“漫漫”“烈烈”,思心愁绪满怀的人最不耐长夜的煎熬,而飒飒秋风自又分外增一层凄凉之感。
叠词的使用,突出了秋夜的漫长和北风的寒凉,强化了诗人的愁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练习暨基础训练
班级:姓名:分数:
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1.阅读长诗《陌上桑》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人为了表现这种美丽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6分)
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的作用。
例2.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6分)
三、动静结合
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染,把动和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结合,构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或动静相称的和谐画面。
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四、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激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极,令人怅惘不已。
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是怎样把读者带入凄美意境的。
(6分)
五、练习巩固规范答题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分析本诗是如何表现社日热闹的。
(6分)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 (1)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
(2)豚栅:猪栏。
鸡栖:鸡窝。
扉:门。
(3)桑柘:桑树和柘树。
【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6分)
【练习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本诗的艺术特点。
(6分)
雨后池上
刘攽 (宋)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练习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关于三﹑四两句,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6分)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歌诀
古诗鉴赏不畏难,考纲要求烂心间。
描写手法妙处多,侧陪正面静衬动。
细节精心显真情,虚实结合更鲜明。
跨过技巧这道关,评价顺水又顺风。
六、基础训练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B.别驾,汉朝设置的州刺史佐吏。
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一车随行,因而得名。
C.干戈,本来是类似矛的武器,因此以“干戈”作兵器的通称,后引申为战争。
D.露板,亦作“露版”,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
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2018年,网络直播依然火爆,为吸引粉丝推高流量,网络直播无所不用其极,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监管部门必须从重从严进行处罚。
②《晓说2017》是一档非常优秀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高晓松点评时事亦庄亦谐,别样的解读让观众大呼过瘾,赢得了大批粉丝的拥护。
③在这个开放多元的社会里,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初出校门的年轻人,面对人生的诸多选择,决不能胶柱鼓瑟,和一次次机会擦肩而过。
④人和人之间的艺术欣赏品味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人喜欢追捧郭德纲于谦的相声,有的人则对朗朗气势澎湃的钢琴演奏甘之如饴。
⑤汇聚优秀师资和生源的所谓“超级中学”看似风光无限,可对那些本该健康发展的普通高中来说,却不啻于釜底抽薪,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⑥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移动支付走进了千家万户,为了争夺市场,支付宝、微信支付掀起了红包大战,谁会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春节过后,航空市场转入淡季,机票价格迅速跳水,一些人选择此时出游,显然,机票价格是人们是否选择这种出游方式的首要因素。
B.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者,保定市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让百姓享受到低碳生活的便利。
C.腾讯公司开发的《王者荣耀》市场反响热烈,推动着游戏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许多资本都想进入这一领域分一杯羹。
D.截至2017年,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首次突破3忆辆大关。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拥堵现象。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承蒙贵校盛邀,给我发言的机会,我一定会精心准备,届时必当拨冗参加贵校的诗歌讲座。
B.参加象棋比赛的一位同学表示:“这次对手是我同桌,我们是老朋友,希望他明天能承认。
”
C.“本来约好打球,可张明临时有急事失陪了,弄得大家不欢而散。
”班里的体委不高兴地说。
D.对于这个问题,我刚才所说的只是一孔之见,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