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合集下载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圆的定义。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分类。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和圆的定义,让学生回顾相关概念。

2. 提问:直线和圆有什么关系?它们可以相交、相切还是相离?3.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举例说明。

练习题目:a) 直线x=2与圆x^2+y^2=4b) 直线y=3与圆x^2+y^2=9c) 直线x+y=4与圆x^2+y^2=8第二章:直线与圆的相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相交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圆相交的定义。

2. 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与圆相交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相交的含义。

2. 提问:直线与圆相交时,会有什么特殊的性质?3.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让学生举例说明。

练习题目:a) 直线y=2x+3与圆x^2+y^2=16b) 直线x-y+4=0与圆x^2+y^2=16c) 直线x+y-6=0与圆x^2+y^2=36第三章:直线与圆的相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相切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圆相切的定义。

2. 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与圆相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相切的含义。

2. 提问:直线与圆相切时,会有什么特殊的性质?3.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让学生举例说明。

练习题目:a) 直线y=3x+2与圆x^2+y^2=16b) 直线x-y+4=0与圆x^2+y^2=16c) 直线x+y-6=0与圆x^2+y^2=36第四章:直线与圆的相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相离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直线与圆相离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几何直观。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历了前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几何基础,对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本章“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提升。学生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对圆的性质和方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锻炼。
多数学生在此阶段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问题分析,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还不够成熟。他们对直观的图形识别和判断较为自信,但在涉及到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能力,同时强化几何直观。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各异,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学生,应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通过本章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提升几何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应用:设计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反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对解题策略和技巧进行归纳。
3.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我设想以下教学措施: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别辅导,帮助理解薄弱环节。
-创设数学活动,如数学竞赛、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来导入新课。我会邀请几名学生到讲台前,每人手持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固定在讲台上的一个点作为圆心,然后让他们尝试用绳子围成一个圆形。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圆的特点,同时引出圆的相关概念。

圆与点、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分课时教案设计

圆与点、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分课时教案设计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间的关系,探求过点画圆的过程,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掌握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画圆方法,并掌握它的运用;2、了解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想方法;3. 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教学重点:⑴圆的三种位置关系;⑵三点的圆;⑶证法;教学难点: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间的关系;⑵反证法;教学过程:一、回顾已知、引入课题1、点确定一条直线.2、圆的定义是3、爱好运动的小华、小强、小兵三人相邀搞一次掷飞镖比赛。

他们把靶子钉在一面土墙上,规则是谁掷出落点离红心越近,谁就胜。

如下图中A、B、C三点分别是他们三人某一轮掷镖的落点,你认为这一轮中谁的成绩好?二、自主学习、边学边导1.阅读教材P90,思考:由上面的画图以及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到: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的距离为d,则点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①、d>r点P在________;②、d=r点P在______ ;③、d<r点P在_________2、阅读教材p91“探究”内容,(小组合作)画一画:(1)过一个已知点可以作个圆,圆心在哪里?(2)过两个已知点可以作个圆,它们的圆心分布的特点是.(3)(小组合作、也可师生共同探究)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并思考如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和半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B、C三点(其中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结论:确定一个圆.3、阅读教材P92至P93,掌握概念:(1)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并且只能画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___________(2)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____________.(3)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角形三条边的__________的交点,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4)反证法:。

三、精讲点拨,精练提升1、(小组合作探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各在三角形的什么位置?2、反证法的步骤是什么?。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如何轻松掌握判断两圆位置关系方法?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如何轻松掌握判断两圆位置关系方法?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如何轻松掌握判断两圆位置关系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理解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 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 利用直观教具,如圆规、直尺等,帮助学生理解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3. 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介绍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判断两个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5.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判断两个圆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及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6.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练习解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点和圆位置关系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圆心距与半径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

3.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几何画板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5.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等奖创新教案_1

5.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等奖创新教案_1

5.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等奖创新教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解决与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如,弦长、切线方程等;2.能力目标:能够几何问题代数化,代数问题几何化;3.情感目标:形成“数学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的数学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几何法和解析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来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情景教学四、学情分析通过初中的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已有感性认识,学生已经知道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并且从直线与圆的直观感受上,学生已经懂得“利用直线与圆的交点的个数及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大小比较”来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高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定量来进行判断,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解析法,而解析法的思想方法学生不熟悉。

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挖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数”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借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引出日落情景,把太阳比做圆,地平面作为水平线,引出本节课题内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 引入课题引导探究:通过几何画图,观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而引出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直线的交点个数:几何判定法:(1)直线与圆__相交__,有两个公共点;设r为圆的半径,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2)直线与圆__相切__,只有一个公共点;(1)d>r 圆与直线__相离__;(3)直线与圆__相离__,没有公共点.(2)d=r 圆与直线__相切__;(3)d0 直线与圆__相交__;(2)Δ=0 直线与圆__相切__;(3)Δ。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相关概念。

2. 学会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条件。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章:直线与圆的基本概念1.1 直线的定义及性质1.2 圆的定义及性质1.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2.1 直线与圆相交的判定条件2.2 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条件2.3 直线与圆相离的判定条件第三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3.1 求圆的方程3.2 求直线的方程3.3 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四章: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1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4.2 求点到圆心的距离4.3 求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第五章:综合练习5.1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5.2 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5.3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判定条件以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练习题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第六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6.1 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6.2 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6.3 直线与圆相离的性质本章主要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

学生将学习到在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情况下,直线和圆的特定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交点的数量、切点的位置、距离的关系等。

教学活动:通过图形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总结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时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几何推理证明这些性质。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应用这些性质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性质的理解程度。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点和圆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1.2 教学内容点和圆的定义。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观察和描述。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出点和圆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点到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点和圆概念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点和圆位置关系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第二章:点在圆内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点在圆内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点在圆内的性质。

2.2 教学内容点在圆内的定义。

点在圆内的性质和特点。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点在圆内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点在圆内的性质和特点。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点在圆内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点在圆内的能力。

第三章:点在圆上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点在圆上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点在圆上的性质。

3.2 教学内容点在圆上的定义。

点在圆上的性质和特点。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点在圆上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点在圆上的性质和特点。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点在圆上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点在圆上的能力。

第四章:点在圆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点在圆外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点在圆外的性质。

4.2 教学内容点在圆外的定义。

点在圆外的性质和特点。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点在圆外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点在圆外的性质和特点。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点在圆外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点在圆外的能力。

第五章:总结和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总结。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拓展应用。

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5篇

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5篇

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5篇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两圆连心线的性质;2.通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3.通过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两圆位置关系及判定.(一)复习、引出问题1.复习: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各是怎样定义的?(教师主导,学生回忆、回答)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各种位置关系是通过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2.引出问题:平面内两个圆,它们作相对运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二)观察、分类,得出概念1、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别得出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包括同心圆)这五种位置关系,准确给出描述性定义:(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离.(图(1))(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2))(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此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图(3))(4)内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4))(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含(图(5)).两圆同心是两圆内含的一个特例. (图(6))2、归纳:(1)两圆外离与内含时,两圆都无公共点.(2)两圆外切和内切统称两圆相切,即外切和内切的共性是公共点的个数唯一(3)两圆位置关系的五种情况也可归纳为三类:相离(外离和内含);相交;相切(外切和内切).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并进一步考虑:从两圆的公共点的个数考虑,无公共点则相离;有一个公共点则相切;有两个公共点则相交.除以上关系外,还有其它关系吗?可能不可能有三个公共点?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圆只存在以上五种位置关系.(三)分析、研究1、相切两圆的性质.让学生观察连心线与切点的关系,分析、研究,得到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的性质: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这个性质由圆的轴对称性得到,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考虑如何对这一性质进行证明2、两圆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组织学生研究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r和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图形略)两圆外切 d=R+r;两圆相交 R-r两圆内切两圆外离两圆内含d=R-r (R>r); d>R+r; dr);说明: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四)应用、练习例1:如图,⊙O的半径为5厘米,点P是⊙O外一点,OP=8厘米求:(1)以P为圆心作⊙P与⊙O外切,小圆⊙P的半径是多少?(2)以P为圆心作⊙P与⊙O内切,大圆⊙P的半径是多少?解:(1)设⊙P与⊙O外切与点A,则PA=PO-OA∴PA=3cm.(2)设⊙P与⊙O内切与点B,则PB=PO+OB∴PB=1 3cm.例2:已知:如图,△ABC中,∠C=90°,AC=12,BC=8,以AC为直径作⊙O,以B为圆心,4为半径作.求证:⊙O与⊙B相外切.证明:连结BO,∵AC为⊙O的直径,AC=12,∴⊙O的半径,且O是AC的中点∴,∵∠C=90°且BC=8,∴,∵⊙O的半径,⊙B的半径,∴BO= ,∴⊙O与⊙B相外切.练习(P138)(五)小结知识:①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②以及这五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和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③两圆相切时切点在连心线上的性质.能力:观察、分析、分类、数形结合等能力.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六)作业教材P151中习题A组2,3,4题.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2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2.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二) 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2.通过平移实验直观地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2.经历探究图形的位置关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教学重点探索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教学难点探索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外切、内切时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过程.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合作交流探索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记作3. 6A)第二张:(记作3.6B)第三张:(记作3.6C)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研究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分别为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三种;还探究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分别为相离、相切、相交.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三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那么结果是不是也是三种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有关探讨.Ⅱ.新课讲解一、想一想[师]大家思考一下,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两个圆的哪些位置关系呢?[生]如自行车的两个车轮间的位置关系;车轮轮胎的两个边界圆间的位置关系;用一只手拿住大小两个圆环时两个圆环间的位置关系等.[师]很好,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的有关两个圆的位置很多.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些位置关系分别是什么.二、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O.再在另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与⊙O1半径不等的⊙O2.把两张透明纸叠在一起,固定⊙O1,平移⊙O2,⊙O1与⊙O2有几种位置关系?[师]请大家先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出不同的位置关系,然后互相交流.[生]我总结出共有五种位置关系,如下图:[师]大家的归纳、总结能力很强,能说出五种位置关系中各自有什么特点吗?从公共点的个数和一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内部还是外部来考虑.[生]如图:(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除公共点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一个圆上的点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内部;(4)内切:两个圆有一个公共点,除公共点外,⊙O2上的点在⊙O1的内部;(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O2上的点都在⊙O1的内部.[师]总结得很出色,如果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上面的五种位置关系中有相同类型吗?[生]外离和内含都没有公共点;外切和内切都有一个公共点;相交有两个公共点.[师]因此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可分为相离、相切、相交三种.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知:投影片(24.3A)(1)如果从公共点的个数,和一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外部还是内部来考虑,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2)如果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分三种:相离、相切、相交,并且相离,相切三、例题讲解投影片(24.3B)两个同样大小的肥皂泡黏在一起,其剖面如图所示(点O,O’是圆心),分隔两个肥皂泡的肥皂膜PQ成一条直线,TP、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求TPN的大小.分析:因为两个圆大小相同,所以半径OP=O’P=OO’,又TP、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所以PTOP,PNO’P,即OPT=O’PN=90,所以TPN等于36 0减去OPT+O’PN+OPO’即可.解:∵OP=OO’=PO’,△PO’O是一个等边三角形.OPO’=60.又∵TP与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TPO =NPO’=90.TPN=360-290-60=120.四、想一想如图(1),⊙O1与⊙O2外切,这个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切点与对称轴有什么位置关系?如果⊙O1与⊙O2内切呢?〔如图(2)〕[师]我们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任一直径所在的直线,两个圆是否也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呢?这就要看切点T是否在连接两个圆心的直线上,下面我们用反证法来证明.反证法的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第二步是根据假设推出和已知条件或定理相矛盾的结论;第三步是证明假设错误,则原来的结论成立.证明:假设切点T不在O1O2上.因为圆是轴对称图形,所以T关于O1O2的对称点T’也是两圆的公共点,这与已知条件⊙O1和⊙O2相切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则T在O1O2上.由此可知图(1)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切点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切点在对称轴上.在图(2)中应有同样的结论.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圆相内切或外切时,两圆的连心线一定经过切点,图(1)和图(2)都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它们的连心线.五、议一议投影片(24.3C)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1)当两圆外切时,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简称圆心距)d与R和r具有怎样的关系?反之当d与R和r 满足这一关系时,这两个圆一定外切吗?(2)当两圆内切时(R>r),圆心距d与R和r具有怎样的关系?反之,当d与R和r满足这一关系时,这两个圆一定内切吗?[师]如图,请大家互相交流.[生]在图(1)中,两圆相外切,切点是A.因为切点A在连心线O1O2上,所以O1O2=O1A+O2A=R+r,即d=R+r;反之,当d=R+r时,说明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O1、A、O2在一条直线上,所以⊙O1与⊙O2只有一个交点A,即⊙O1与⊙O2外切.在图(2)中,⊙O1与⊙O2相内切,切点是 B.因为切点B在连心线O1O2上,所以O1O2=O1B-O2B,即d=R-r;反之,当d=R-r时,圆心距等于两半径之差,即O1O2=O1B-O2B,说明O1、O2、B在一条直线上,B既在⊙O1上,又在⊙O2上,所以⊙O1与⊙O2内切.[师]由此可知,当两圆相外切时,有d=R+r,反过来,当d=R+r时,两圆相外切,即两圆相外切 d=R+r.当两圆相内切时,有d=R-r,反过来,当d=R-r时,两圆相内切,即两圆相内切 d=R-r.Ⅲ.课堂练习随堂练习Ⅳ.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1.探索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2.讨论在两圆外切或内切情况下,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对称轴,以及切点和对称轴的位置关系;3. 探讨在两圆外切或内切时,圆心距d与R和r之间的关系.Ⅴ.课后作业习题24.3Ⅵ.活动与探究已知图中各圆两两相切,⊙O的半径为2R,⊙O1、⊙O2的半径为R,求⊙O3的半径.分析:根据两圆相外切连心线的长为两半径之和,如果设⊙O3的半径为r,则O1O3=O2O3=R+r,连接OO3就有OO3O1O2,所以OO2O3构成了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O3的半径r.解:连接O2O3、OO3,O2OO3=90,OO3=2R-r,O2O3=R+r,OO2=R.(R+r)2=(2R-r)2+R2.r= R.板书设计24.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1.想一想2.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例题讲解4.想一想5.议一议二、课堂练习三、课时小结四、课后作业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3教学目标:探索圆与圆几种位置及两圆相切时两圆圆心距.半径的数量关系的过程.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了解圆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及两圆相切时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研究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还探究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三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那么结果是不是也是三种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有关探讨.二.新课讲解(一). 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O.在另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与⊙O1半径不等的⊙O2.两张透明纸叠在一起,固定⊙O1,平移⊙O2,⊙O1与⊙O2有几种位置关系?相互交流,总结出不同的位置关系. 投影片(§3.6.1)(1)如果从公共点的个数,和一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外部还是内部来考虑,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外离?外切(2)如果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分三种:相离、相切、相交,并且相离?,相切??内切.?内含(二)、例题讲解教师出示投影片(§3.6.2)(本节练习2)然后做好引导。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4章 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1课时)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4章 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1课时)教案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数量间的关系,掌握运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或用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来确定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探求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提炼出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3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数量关系.【教学难点】通过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五、课前准备课件、图片、圆规、直尺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图,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和地平线会有几种位置关系?我们把太阳看作一个圆,地平线看作一条直线,由此你能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出示课件2)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探究一用公共点个数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师问:如果我们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那你能根据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想象一下,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吗?(出示课件4)学生交流,回答问题:有三种位置关系.教师问:如图,在纸上画一条直线l,把钥匙环看作一个圆,在纸上移动钥匙环,你能发现在钥匙环移动的过程中,它与直线l的公共点的个数吗?(出示课件5)学生交流,回答问题:0个,1个,2个.教师问:请同学在纸上画一条直线l,把硬币的边缘看作圆,在纸上移动硬币,你能发现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吗?公共点个数最少时有几个?最多时有几个?(出示课件6)学生交流,回答问题:公共点个数最少时0个,公共点个数最多时2个.出示课件7:教师展示切割钢管过程,学生观察并填表.出示课件8:填一填:(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并填写表格,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教师归纳:(出示课件9)直线和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即直线和圆相切)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如图直线l),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如图点A).练一练:判断正误.(出示课件10)(1)直线与圆最多有两个公共点.(2)若直线与圆相交,则直线上的点都在圆上.(3)若A是⊙O上一点,则直线AB与⊙O相切.(4)若C为⊙O外一点,则过点C的直线与⊙O相交或相离.(5)直线a和⊙O有公共点,则直线a与⊙O相交.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⑴√⑵×⑶×⑷×⑸×探究二用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师问:同学们用直尺在圆上移动的过程中,除了发现公共点的个数发生了变化外,还发现有什么量也在改变?它与圆的半径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出示课件11)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答案,并由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问:怎样用d(圆心与直线的距离)来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出示课件12)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答案后教师归纳:根据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直线和⊙O d<r;直线和⊙O d>r;直线和⊙O d = r.教师演示: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经过点A用直尺近似地画出⊙O的切线.(出示课件13)学生根据教师演示进行操作.教师归纳:(出示课件14)直线和⊙O d<r 两个直线和⊙O d>r 0个直线和⊙O d=r 1个位置关系公共点个数出示课件15-17:例1 在Rt△ABC中,∠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r=2cm;(2)r=2.4cm;(3)r=3cm.教师分析:要了解AB 与⊙C 的位置关系,只要知道圆心C 到AB 的距离d 与r 的关系.已知r ,只需求出C 到AB 的距离d.师生共同解决如下:解:过C 作CD ⊥AB ,垂足为D.在△ABC 中,==5(cm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1122CD AB AC BC ⨯=⨯.∴342.4(cm),5AC BC CD AB ⨯⨯===即圆心C 到AB 的距离d=2.4cm.所以(1)当r=2cm 时,有d>r,因此⊙C 和AB 相离.(1) (2) (3) (2)当r=2.4cm 时,有d=r ,因此⊙C 和AB 相切. (3)当r=3cm 时,有d<r ,因此⊙C 和AB 相交.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18-20)1.Rt △ABC,∠C=90°AC=3cm ,BC=4cm ,以C 为圆心画圆,当半径r 为何值时,圆C 与直线AB 没有公共点?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解答.解:当0cm<r<2.4cm或r>4cm时,⊙C与线段AB没有公共点.2.Rt△ABC,∠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画圆,当半径r为何值时,圆C与线段AB有一个公共点?当半径r为何值时,圆C与线段AB有两个公共点?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解答.解:当r=2.4cm或3cm<r≤4cm时,⊙C与线段AB有一个公共点.当2.4cm<r≤3cm时,⊙C与线段AB有两公共点.3.圆的直径是13cm,如果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分别是(1)4.5cm ;(2)6.5cm;(3)8cm;那么直线与圆分别是什么位置关系?有几个公共点?学生独立思考后一生板演.解:如图所示.(1)圆心距d=4.5cm<r=6.5cm时,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2)圆心距d=6.5cm=r=6.5cm时,直线与圆相切,有一个公共点;(3)圆心距d=8cm>r=6.5cm时,直线与圆相离,没有公共点.出示课件21:例2 如图,Rt △ABC 的斜边AB=10cm,∠A=30°.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 解:过点C 作边AB 上的高CD. ∵∠A=30°,AB=10cm,15cm.2BC AB ==在Rt △BCD 中,有1 2.5cm,2BD BC CD ====时,AB 与☉C 相切.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22)如图,已知∠AOB=30°,M 为OB 上一点,且 OM=5cm ,以M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OA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r=2cm ;(2)r=4cm ;(3)r=2.5cm.学生思考后自主解答.解:(1)相离;(2)相交;(3)相切.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3-29)1.已知⊙O的半径为5cm,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5cm,则直线l与⊙O 的位置关系为()A.相交B.相切C.相离D.无法确定2.已知直线y=kx(k≠0)经过点(12,﹣5),将直线向上平移m(m>0)个单位,若平移后得到的直线与半径为6的⊙O相交(点O为坐标原点),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3.看图判断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4.直线和圆相交,圆的半径为r,且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5,则有()A.r<5B.r>5C.r=5D.r≥55.☉O的最大弦长为8,若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5,则直线l与☉O______.6.☉O的半径为5,直线l上的一点到圆心O的距离是5,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或相切B.相交或相离C.相切或相离D.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与y轴相切于原点O,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A于M、N两点.若点M的坐标是(-4,-2),则点N的坐标为( )A.(-1,-2) B.(1,2)C.(-1.5,-2) D.(1.5,-2)8.已知☉O的半径r=7cm,直线l1//l2,且l1与☉O相切,圆心O到l2的距离为9cm.求l1与l2的距离.参考答案:1.B2.13m0<<23.解:⑴相离;⑵相交;⑶相切;⑷相交;⑸相交.4.B5.相离6.A7.A8.解:(1)l2与l1在圆的同一侧:m=9-7=2cm;(2)l2与l1在圆的两侧:m=9+7=16cm.(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请与同伴交流.(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24.2.2第2课时)的相关内容.七、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册内容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常见情况引出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且从两个不同方面去判定直线与圆的三种关系,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常用的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让学生领会该判定方法的实质是看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对于该判定方法,学生一般能够熟记图形,以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并记忆.。

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第6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探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切和相交两种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圆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几何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包括相切和相交。

2.学会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3.能够运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难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利用几何图形和实例,直观地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拓展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图形和实例,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和圆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利用几何图形和实例,直观地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5分钟)讲解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知识。

4.巩固(10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直线和圆位置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绝对经典)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绝对经典)

第4节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最新考纲】 1.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2.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问题,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计算弦长、面积,考查与圆有关的最值;根据条件求圆的方程.要 点 梳 理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C :(x -a )2+(y -b )2=r 2,直线l :Ax +By +C =0,圆心C (a ,b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由⎩⎨⎧(x -a )2+(y -b )2=r 2,Ax +By +C =0消去y (或x ),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Δ.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R ,r ,R >r ,圆心距为d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下表来表示:[友情提示]1.圆的切线方程常用结论(1)过圆x 2+y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2)过圆(x-a)2+(y-b)2=r2上一点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3)过圆x2+y2=r2外一点M(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0x+y0y =r2.2.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两条,若仅求得一条,除了考虑运算过程是否正确外,还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以防漏解.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如果两个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只有一组实数解,则两圆外切.()(3)如果两圆的圆心距小于两圆的半径之和,则两圆相交.()(4)过圆O:x2+y2=r2外一点P(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O,P,A,B四点共圆且直线AB的方程是x0x+y0y=r2.()解析(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除外切外,还有可能内切;(3)两圆还可能内切或内含.答案(1)×(2)×(3)×(4)√2.圆(x+2)2+y2=4与圆(x-2)2+(y-1)2=9的位置关系为()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解析两圆圆心分别为(-2,0),(2,1),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d=42+12=17.∵3-2<d<3+2,∴两圆相交.答案 B3.已知直线y=mx与圆x2+y2-4x+2=0相切,则m值为()A.±3B.±33 C.±32 D.±1解析将y=mx代入x2+y2-4x+2=0,得(1+m2)x2-4x+2=0,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Δ=(-4)2-4(1+m2)×2=8(1-m2)=0,解得m=±1.答案 D4.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1,则在y轴上截距为2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在y轴上截距为2且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显然不是切线,故设切线方程为y=kx+2,则|2|k 2+1=1,所以k =±1,故所求切线方程为y =x +2或y =-x + 2. 答案 x -y +2=0或x +y -2=05.圆x 2+y 2-4=0与圆x 2+y 2-4x +4y -12=0的公共弦长为________.解析 由⎩⎨⎧x 2+y 2-4=0,x 2+y 2-4x +4y -12=0,得x -y +2=0.又圆x 2+y 2=4的圆心到直线x -y +2=0的距离为22= 2.由勾股定理得弦长的一半为4-2=2,所以,所求弦长为2 2. 答案 22题型分类 深度解析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例1】 (1)已知点M (a ,b )在圆O :x 2+y 2=1外,则直线ax +by =1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B.相交C.相离D.不确定(2)(一题多解)圆x 2+y 2=1与直线y =kx +2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解析 (1)因为M (a ,b )在圆O :x 2+y 2=1外,所以a 2+b 2>1,而圆心O 到直线ax +by =1的距离d =|a ·0+b ·0-1|a 2+b 2=1a 2+b 2<1,故直线与圆O 相交.(2)法一 将直线方程代入圆方程,得(k 2+1)x 2+4kx +3=0,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Δ=16k 2-12(k 2+1)<0,解得-3<k < 3. 法二 圆心(0,0)到直线y =kx +2的距离d =2k 2+1,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d >1, 即2k 2+1>1,解得-3<k < 3. 答案 (1)B (2)-3<k < 3规律方法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见方法 (1)几何法:利用d 与r 的关系. (2)代数法:联立方程之后利用Δ判断.(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 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几何法,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适用于动直线问题.【变式练习1】 (1)圆(x -1)2+(y +2)2=6与直线2x +y -5=0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B.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C.相交过圆心D.相离(2)已知圆C :(x -1)2+y 2=r 2(r >0),设条件p :0<r <3,条件q :圆C 上至多有2个点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为1,则p 是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1)由题意知 圆心(1,-2)到直线2x +y -5=0的距离d =|2×1-2-5|22+12=5<6且2×1+(-2)-5≠0,所以直线与圆相交但不过圆心.(2)由题意知,圆心C (1,0)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d =|1+3|2=2,至多有2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时,0<r <3;反之也成立,故选C. 答案 (1)B (2)C考点二 圆的切线、弦长问题【例2】 (1)设直线y =x +2a 与圆C :x 2+y 2-2ay -2=0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23,则圆C 的面积为________.(2)过点P (2,4)引圆(x -1)2+(y -1)2=1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 (1)圆C :x 2+y 2-2ay -2=0,即C :x 2+(y -a )2=a 2+2,圆心为C (0,a ),C 到直线y =x +2a 的距离为d =|0-a +2a |2=|a |2.又由|AB |=23,得⎝ ⎛⎭⎪⎫2322+⎝ ⎛⎭⎪⎫|a |22=a 2+2,解得a 2=2,所以圆的面积为π(a 2+2)=4π.(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2,此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直线与圆相切,符合题意;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y -4=k (x -2),即kx -y +4-2k =0,∵直线与圆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 =|k -1+4-2k |k 2+(-1)2=|3-k |k 2+1=1,解得k =43,∴所求切线方程为43x -y +4-2×43=0,即4x -3y +4=0. 综上,切线方程为x =2或4x -3y +4=0. 答案 (1)4π (2)x =2或4x -3y +4=0 规律方法 1.弦长的两种求法(1)代数方法:将直线和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在判别式Δ>0的前提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弦长公式求弦长. (2)几何方法:若弦心距为d ,圆的半径长为r ,则弦长l =2r 2-d 2. 2.圆的切线方程的两种求法(1)代数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然后令判别式Δ=0进而求得k .(2)几何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表示出圆心到切线的距离d ,然后令d =r ,进而求出k .【变式练习2】 (1)过点(3,1)作圆(x -2)2+(y -2)2=4的弦,其中最短弦的长为________. (2)过原点O 作圆x 2+y 2-6x -8y +20=0的两条切线,设切点分别为P ,Q ,则线段PQ 的长为________.解析 (1)设P (3,1),圆心C (2,2),则|PC |=2,半径r =2,由题意知最短的弦过P (3,1)且与PC 垂直,所以最短弦长为222-(2)2=2 2.(2)将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为(x -3)2+(y -4)2=5,则圆心为(3,4),半径长为 5. 由题意可设切线的方程为y =kx ,则圆心(3,4)到直线y =kx 的距离等于半径长5,即|3k -4|k 2+1=5,解得k =12或k =112,则切线的方程为y =12x 或y =112x .联立切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解得两切点坐标分别为(4,2),⎝⎛⎭⎫45,225,此即为P ,Q 的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PQ |=4. 答案 (1)22 (2)4 考点三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例3】 已知两圆x 2+y 2-2x -6y -1=0,x 2+y 2-10x -12y +m =0. (1)m 取何值时两圆外切? (2)m 取何值时两圆内切?(3)当m =45时,求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和公共弦的长. 解 因为两圆的标准方程分别为(x -1)2+(y -3)2=11, (x -5)2+(y -6)2=61-m ,所以两圆的圆心分别为(1,3),(5,6),半径分别为11,61-m ,(1)当两圆外切时,由(5-1)2+(6-3)2=11+61-m ,得m =25+1011. (2)当两圆内切时,因为定圆半径11小于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5, 所以61-m -11=5,解得m =25-1011.(3)由(x 2+y 2-2x -6y -1)-(x 2+y 2-10x -12y +45)=0,得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4x +3y -23=0. 故两圆的公共弦的长为2(11)2-⎝⎛⎭⎪⎫|4+3×3-23|42+322=27.规律方法 1.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常用几何法,即利用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与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一般不采用代数法.2.若两圆相交,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可由两圆的方程作差消去x 2,y 2项得到. 【变式练习3】 (1)已知圆M :x 2+y 2-2ay =0(a >0)截直线x +y =0所得线段的长度是22,则圆M 与圆N :(x -1)2+(y -1)2=1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2)已知圆C 1:(x -a )2+(y +2)2=4与圆C 2:(x +b )2+(y +2)2=1 相外切,则ab 的最大值为( ) A.62B.32C.94D.2 3解析 (1)∵圆M :x 2+(y -a )2=a 2,∴圆心坐标为M (0,a ),半径r 1为a ,圆心M 到直线x +y =0的距离d =|a |2,由几何知识得⎝ ⎛⎭⎪⎫|a |22+(2)2=a 2,解得a =2.∴M (0,2),r 1=2.又圆N 的圆心坐标N (1,1),半径r 2=1,∴|MN |=(1-0)2+(1-2)2=2,r 1+r 2=3,r 1-r 2=1. ∴r 1-r 2<|MN |<r 1+r 2,∴两圆相交,故选B.(2)由圆C 1与圆C 2相外切,可得(a +b )2+(-2+2)2=2+1=3,即(a +b )2=9,根据基本不等式可知ab ≤⎝ ⎛⎭⎪⎫a +b 22=94,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答案 (1)B (2)C课后练习A 组(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圆x 2+y 2-2x -8y +13=0的圆心到直线ax +y -1=0的距离为1,则a =( ) A.-43B.-34C. 3D.2解析 由圆的方程x 2+y 2-2x -8y +13=0得圆心坐标为(1,4),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1×a +4-1|1+a 2=1,解之得a =-43. 答案 A2.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则该切线的方程为( ) A.2x +y -5=0 B.2x +y -7=0 C.x -2y -5=0D.x -2y -7=0解析 ∵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 ∴点(3,1)在圆(x -1)2+y 2=r 2上, ∵圆心与切点连线的斜率k =1-03-1=12,∴切线的斜率为-2,则圆的切线方程为y -1=-2(x -3),即2x +y -7=0. 答案 B3.(2018·洛阳一模)直线l :y =kx +1与圆O :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则“k =1”是“|AB |=2”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依题意,因|AB |=2,则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2-⎝ ⎛⎭⎪⎫222=22,即有1k 2+1=22,k =±1.因此,“k =1”是“|AB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答案 A4.圆x 2+2x +y 2+4y -3=0上到直线x +y +1=0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 圆的方程化为(x +1)2+(y +2)2=8,圆心(-1,-2)到直线距离d =|-1-2+1|2=2,半径是22,结合图形可知有3个符合条件的点. 答案 C5.过点P (1,-2)作圆C :(x -1)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A.y =-34 B.y =-12 C.y =-32D.y =-14解析 圆(x -1)2+y 2=1的圆心为(1,0),半径为1,以|PC |=(1-1)2+(-2-0)2=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1)2+(y +1)2=1,将两圆的方程相减得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y +1=0,即y =-12. 答案 B 二、填空题6.已知直线l :x -3y +6=0与圆x 2+y 2=12交于A ,B 两点,过A ,B 分别作l 的垂线与x 轴交于C ,D 两点,则|CD |=________.解析 由圆x 2+y 2=12知圆心O (0,0),半径r =23, ∴圆心(0,0)到直线x -3y +6=0的距离d =61+3=3,|AB |=212-32=2 3.过C 作CE ⊥BD 于E .如图所示,则|CE |=|AB |=2 3. ∵直线l 的方程为x -3y +6=0,∴直线l 的倾斜角∠BPD =30°,从而∠BDP =60°, 因此|CD |=|CE |sin 60°=23sin 60°=4. 答案 47.已知直线l :x +ay -1=0(a ∈R )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过点A (-4,a )作圆C 的一条切线,切点为B ,则|AB |=________.解析 由于直线x +ay -1=0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 则圆心C (2,1)满足直线方程x +ay -1=0, 所以2+a -1=0,解得a =-1,所以A 点坐标为(-4,-1). 从而|AC |2=36+4=40.又r =2,所以|AB |2=40-4=36.即|AB |=6. 答案 68.点P 在圆C 1:x 2+y 2-8x -4y +11=0上,点Q 在圆C 2:x 2+y 2+4x +2y +1=0上,则|PQ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 把圆C 1、圆C 2的方程都化成标准形式,得 (x -4)2+(y -2)2=9,(x +2)2+(y +1)2=4.圆C 1的圆心坐标是(4,2),半径长是3;圆C 2的圆心坐标是(-2,-1),半径是2.圆心距d =(4+2)2+(2+1)2=35>5.故圆C 1与圆C 2相离,所以,|PQ |的最小值是35-5.答案 35-5 三、解答题9.已知圆C 经过点A (2,-1),和直线x +y =1相切,且圆心在直线y =-2x 上. (1)求圆C 的方程;(2)已知直线l 经过原点,并且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求直线l 的方程. 解 (1)设圆心的坐标为C (a ,-2a ), 则(a -2)2+(-2a +1)2=|a -2a -1|2.化简,得a 2-2a +1=0,解得a =1. 所以C 点坐标为(1,-2),半径r =|AC |=(1-2)2+(-2+1)2= 2. 故圆C 的方程为(x -1)2+(y +2)2=2.(2)①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0,此时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满足条件.②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 由题意得|k +2|1+k2=1,解得k =-34,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34x .综上所述,直线l 的方程为x =0或3x +4y =0.10.已知过点A (0,1)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圆C :(x -2)2+(y -3)2=1交于M ,N 两点. (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OM →·ON →=12,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MN |. 解 (1)易知圆心坐标为(2,3),半径r =1, 由题设,可知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 因为l 与C 交于两点,所以|2k -3+1|1+k 2<1. 解得4-73<k <4+73. 所以k 的取值范围为⎝⎛⎭⎪⎫4-73,4+73.(2)设M (x 1,y 1),N (x 2,y 2).将y =kx +1代入方程(x -2)2+(y -3)2=1,整理得 (1+k 2)x 2-4(1+k )x +7=0.所以x 1+x 2=4(1+k )1+k 2,x 1x 2=71+k 2. OM →·ON →=x 1x 2+y 1y 2=(1+k 2)x 1x 2+k (x 1+x 2)+1=4k (1+k )1+k 2+8.由题设可得4k (1+k )1+k 2+8=12,解得k =1,所以l 的方程为y =x +1. 故圆心C 在l 上,所以|MN |=2.B 组(时间:20分钟)11.已知圆C :(x -1)2+y 2=25,则过点P (2,-1)的圆C 的所有弦中,以最长弦和最短弦为对角线的四边形的面积是( ) A.1031B.921C.1023D.911解析 易知P 在圆C 内部,最长弦为圆的直径10, 又最短弦所在直线与最长弦垂直,且|PC |=2, ∴最短弦的长为2r 2-|PC |2=225-2=223, 故所求四边形的面积S =12×10×223=1023.答案 C12.过点A (1,2)的直线l 将圆C :(x -2)2+y 2=4分成两段弧,当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时,直线l 的斜率k =________.解析 易知点A (1,2)在圆(x -2)2+y 2=4的内部,圆心C 的坐标为(2,0),当直线l 被圆截得的弦的弦心距最长时,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此时l ⊥CA ,如图所示,所以k =-1k CA =-1-2=22. 答案 2213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y =x 2+mx -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C 的坐标为(0,1).当m 变化时,解答下列问题:(1)能否出现AC ⊥BC 的情况?说明理由;(2)证明过A ,B ,C 三点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1)解 不能出现AC ⊥BC 的情况,理由如下:设A (x 1,0),B (x 2,0),则x 1,x 2满足方程x 2+mx -2=0,所以x 1x 2=-2.又C 的坐标为(0,1),故AC 的斜率与BC 的斜率之积为-1x 1·-1x 2=-12, 所以不能出现AC ⊥BC 的情况.(2)证明 BC 的中点坐标为⎝⎛⎭⎫x 22,12,可得BC 的中垂线方程为y -12=x 2⎝⎛⎭⎫x -x 22. 由(1)可得x 1+x 2=-m ,所以AB 的中垂线方程为x =-m 2.联立⎩⎨⎧x =-m 2,①y -12=x 2⎝⎛⎭⎫x -x 22,② 又x 22+mx 2-2=0,③由①②③解得x =-m 2,y =-12.所以过A ,B ,C 三点的圆的圆心坐标为⎝⎛⎭⎫-m 2,-12,半径r =m 2+92. 故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2r 2-⎝⎛⎭⎫m22=3,即过A ,B ,C 三点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

高中数学教案 第4讲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教案 第4讲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4讲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半径为r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相离相切相交图形量化方程观点Δ□1<0Δ□2=0Δ□3>0几何观点d □4>r d □5=r d □6<r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半径为r 1,r 2,d =|O 1O 2|)|O 1O 2|□7>r 1+r 2⇔⊙O 1与⊙O 2相离;|O 1O 2|□8=r 1+r 2⇔⊙O 1与⊙O 2外切;|r 1-r 2|□9<|O 1O 2|<r 1+r2⇔⊙O 1与⊙O 2相交;|O 1O 2|□10=|r 1-r 2|⇔⊙O 1与⊙O 2内切(r 1≠r 2);|O 1O 2|□11<|r 1-r 2|⇔⊙O 1与⊙O 2内含.两圆的位置关系与公切线的条数①内含:0条;②内切:1条;③相交:2条;④外切:3条;⑤外离:4条.常用结论1.过圆x 2+y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r2.2.过圆(x -a )2+(y -b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0-a )(x -a )+(y 0-b )·(y -b )=r 2.3.过圆x 2+y 2=r 2外一点M (x 0,y 0)作圆的两条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如果两个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只有一组实数解,则两圆外切.()(3)设f(x,y)=0表示直线l,g(x,y)=0表示⊙C,则方程g(x,y)+λf(x,y)=0表示过l与⊙C交点的所有圆.()(4)设f(x,y)=0表示⊙C1,g(x,y)=0表示⊙C2,则方程f(x,y)+λg(x,y)=0表示过⊙C1与⊙C2交点的所有圆.()答案:(1)×(2)×(3)√(4)×2.回源教材(1)直线y=3x被圆C:x2+y2-2x=0截得的线段长为.解析:圆C:x2+y2-2x=0的圆心为(1,0),半径为1,圆心到直线y=3x的距离为d=3 2,故弦长为2×1-(32)2=1.答案:1(2)圆x2+y2-2y=0与圆x2+y2-4=0的位置关系为.解析:圆x2+y2-2y=0的圆心为C1(0,1),半径r1=1,圆x2+y2-4=0的圆心为C2(0,0),半径r2=2,由于|C1C2|=r2-r1,所以两圆内切.答案:内切(3)圆x2+y2-4=0与圆x2+y2-4x+4y-12=0的公共弦长为.解析:2+y2-4=0,2+y2-4x+4y-12=0,得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x-y+2=0.又圆x2+y2=4的圆心到直线x-y+2=0的距离为22= 2.由勾股定理得弦长为24-2=2 2.答案: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例1(1)(2024·南充高级中学模拟)已知直线l:kx-y-k-2=0和圆C:x2-2x+4y+y2-1=0,则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是()A.相切B.相交C.相离D.相交或相切解析:B圆C的标准方程为(x-1)2+(y+2)2=6,圆心C(1,-2),直线l:kx-y-k-2=0可化为y+2=k(x-1),则直线l过定点(1,-2),因此直线l经过圆心C,所以直线l与圆C相交.故选B.(2)(2024·菏泽期中)已知直线l:x-y+2=0与圆C:x2+y2-2y-2m=0相离,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12,-14 B.(-∞,-14)C.(-12,-14) D.(-12,+∞)解析:C圆C的标准方程为x2+(y-1)2=2m+1,则m>-12,所以圆心为(0,1),半径为2m+1,由直线与圆相离,可知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12>2m+1,可得-12<m<-14,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12,-14).故选C.反思感悟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见方法(1)几何法:利用d与r的关系判断.(2)代数法:联立方程之后利用Δ判断.(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训练1(1)(多选)(2021·新高考Ⅱ卷)已知直线l:ax+by-r2=0与圆C:x2+y2=r2,点A(a,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点A在圆C上,则直线l与圆C相切B.若点A在圆C内,则直线l与圆C相离C.若点A在圆C外,则直线l与圆C相离D.若点A在直线l上,则直线l与圆C相切解析:ABD选项A ,∵点A 在圆C 上,∴a 2+b 2=r 2,圆心C (0,0)到直线l 的距离d =r 2a 2+b 2=|r |,∴直线l 与圆C 相切,A 正确.选项B ,∵点A 在圆C内,∴a 2+b 2<r 2,圆心C (0,0)到直线l 的距离d =r 2a 2+b2>|r |,∴直线l 与圆C相离,B 正确.选项C ,∵点A 在圆C 外,∴a 2+b 2>r 2,圆心C (0,0)到直线l 的距离d =r 2a 2+b 2<|r |,∴直线l 与圆C 相交,C 错误.选项D ,∵点A 在直线l 上,∴a 2+b 2=r 2,圆心C (0,0)到直线l 的距离d =r 2a 2+b2=|r |,∴直线l 与圆C 相切,D 正确.故选ABD.(2)(2022·新高考Ⅱ卷)设点A (-2,3),B (0,a ),若直线AB 关于y =a 对称的直线与圆(x +3)2+(y +2)2=1有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解析:由题意知点A (-2,3)关于直线y =a 的对称点为A ′(-2,2a -3),所以k A ′B =3-a 2,所以直线A ′B 的方程为y =3-a2x +a ,即(3-a )x -2y +2a =0.由题意知直线A ′B 与圆(x +3)2+(y +2)2=1有公共点,易知圆心为(-3,-2),半径为1,所以|-3(3-a )+(-2)×(-2)+2a |(3-a )2+(-2)2≤1,整理得6a 2-11a +3≤0,解得13≤a ≤32,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3,32.答案:13,32圆的切线、弦长问题切线问题例2(2023·新课标Ⅰ卷)过点(0,-2)与圆x 2+y 2-4x -1=0相切的两条直线的夹角为α,则sin α=()A.1B.154C.104D.64解析:B如图,由x 2+y 2-4x -1=0得(x -2)2+y 2=5,所以圆心坐标为(2,0),半径r =5,所以圆心到点(0,-2)的距离为(2-0)2+(0+2)2=2 2.由于圆心与点(0,-2)的连线平分角α,所以sin α2=r 22=522=104,又α2∈(0,π2),所以cos α2=64,所以sin α=2sin α2cos α2=2×104×64=154,故选B.弦长问题例3(2023·新课标Ⅱ卷)已知直线x -my +1=0与⊙C :(x -1)2+y 2=4交于A ,B 两点,写出满足“△ABC 面积为85”的m 的一个值.解析:设直线x -my +1=0为直线l ,由条件知⊙C 的圆心为C (1,0),半径R =2,则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d =21+m 2,|AB |=2R 2-d 2=24-(21+m2)2=4|m |1+m 2.由S △ABC =85,得12×4|m |1+m 2×21+m 2=85,整理得2m 2-5|m |+2=0,解得m =±2或m =±12,故答案可以为2.答案:2(答案不唯一,可以是±12,±2中任意一个)最值(范围)问题例4由直线x-y+4=0上一点向圆(x-1)2+(y-1)2=1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A.7B.3C.22D.22-1解析:A圆(x-1)2+(y-1)2=1的圆心C(1,1),半径为1,由直线x-y+4=0上一点P向圆(x-1)2+(y-1)2=1引切线,设切点为M,连接PC,MC(图略),则|PM|=|PC|2-|MC|2=|PC|2-1,要使切线长最小,则|PC|最小,而|PC|的最小值等于圆心C到直线x-y+4=0的距离,故|PC|min=|1-1+4|2=22,故切线长的最小值为(22)2-1=7.故选A.反思感悟直线与圆问题的解决方法(1)设圆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若直线与圆相切,则d=r;若直线与圆相交,则所得弦长l=2r2-d2.(2)涉及与圆的切线有关的线段长度范围(最值)问题,解题关键是能够把所求线段长度表示为关于圆心与直线上的点的距离的函数的形式,利用求函数值域的方法求得结果.训练2(1)(2024·陕西第一次大联考)已知圆C:x2+y2-4x+8y=0关于直线3x-2ay-22=0对称,则圆C中以(a2,-a2)为中点的弦长为()A.25B.5C.10D.210解析:D圆C的方程可化为(x-2)2+(y+4)2=20,圆心C(2,-4),r=25,∵圆C关于直线3x-2ay-22=0对称,∴直线过圆心C(2,-4),即3×2+8a -22=0,解得a=2.圆心C与点(1,-1)的距离的平方为10,则圆C中以(1,-1)为中点的弦长为2(25)2-10=210,故选D.(2)(2023·全国乙卷)已知实数x,y满足x2+y2-4x-2y-4=0,则x-y的最大值是()A.1+322B.4C.1+32D.72解析:C将方程x2+y2-4x-2y-4=0化为(x-2)2+(y-1)2=9,其表示圆心为(2,1),半径为3的圆.设z=x-y,数形结合知,只有当直线x-y-z=0与圆相切时,z才能取到最大值,此时|2-1-z|2=3,解得z=1±32,故z=x-y的最大值为1+3 2.故选C.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例5(多选)(2024·福建师大附中第三次月考)已知⊙O1:x2+y2-2mx+2y=0,⊙O2:x2+y2-2x-4my+1=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若点(1,-1)在⊙O1内,则m≥0B.当m=1时,⊙O1与⊙O2共有两条公切线C.若⊙O1与⊙O2存在公共弦,则公共弦所在直线过定点(13,16)D.∃m∈R,使得⊙O1与⊙O2公共弦的斜率为12解析:BC因为⊙O1:x2+y2-2mx+2y=0,⊙O2:x2+y2-2x-4my+1=0,所以⊙O1:(x-m)2+(y+1)2=m2+1,⊙O2:(x-1)2+(y-2m)2=4m2,则O1(m,-1),r1=m2+1,O2(1,2m),r2=2|m|,则m≠0.对于A,由点(1,-1)在⊙O1内,可得(1-m)2+(-1+1)2<m2+1,即m>0,故A错误;对于B,当m=1时,O1(1,-1),r1=2,O2(1,2),r2=2,所以|O1O2|=3∈(2-2,2+2),所以两圆相交,有两条公切线,故B正确;对于C,⊙O1和⊙O2的方程相减,得(-2m+2)x+(2+4m)y-1=0,即m(-2x+4y)+(2x+2y-1)=02x+4y=0,x+2y-1=0,=13,=16,所以⊙O1与⊙O2的公共弦所在直线过定点(13,16),故C正确;对于D,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斜率为2m-22+4m,令2m-22+4m=12,无解,故D错误.故选BC.反思感悟1.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常用几何法,即用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和与差的绝对值的关系,一般不用代数法.2.两圆公共弦长的求法先求出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在其中一圆中,由弦心距d,半弦长l2,半径r构成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训练3(1)圆x2+(y-2)2=4与圆x2+2mx+y2+m2-1=0至少有三条公切线,则m的取值范围是()A.(-∞,-5]B.[5,+∞)C.[-5,5]D.(-∞,-5]∪[5,+∞)解析:D将x2+2mx+y2+m2-1=0化为标准方程得(x+m)2+y2=1,即圆心为(-m,0),半径为1,圆x2+(y-2)2=4的圆心为(0,2),半径为2,因为圆x2+(y-2)2=4与圆x2+2mx+y2+m2-1=0至少有三条公切线,所以两圆的位置关系为外切或相离,所以m2+4≥2+1,即m2≥5,解得m∈(-∞,-5]∪[5,+∞).故选D.(2)(多选)已知圆O1:x2+y2-2x=0和圆O2:x2+y2+2x-8y=0的交点为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直线AB的方程为x-2y=0B.|AB|=255C.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2x+y-2=0D.若点P为圆O1上的一个动点,则点P到直线AB的距离的最大值为55+1解析:ACD根据题意,由x2+y2-2x=0,得(x-1)2+y2=1,则圆心O1(1,0),半径r=1,由x2+y2+2x-8y=0,得(x+1)2+(y-4)2=17,则圆心O2(-1,4),半径R=17.对于A 2+y2-2x=0,2+y2+2x-8y=0,得x-2y=0,即直线AB的方程为x-2y=0,A正确;对于B,圆心O1到直线AB的距离为d=|1-0|1+4=55,则|AB|=2×1-15=455,B错误;对于C,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即直线O1O2,由O1(1,0),O2(-1,4),易得直线O1O2的方程为2x+y-2=0,C正确;对于D,由圆心O1到直线AB的距离d=55,知点P到直线AB的距离的最大值为55+1,D正确.故选ACD.限时规范训练(六十)A级基础落实练1.圆(x+1)2+(y-2)2=4与直线3x+4y+5=0的位置关系为()A.相离B.相切C.相交D.不确定解析:B由题意知,圆(x+1)2+(y-2)2=4的圆心为(-1,2),半径r=2,则圆心到直线3x+4y+5=0的距离d=|-3+8+5|32+42=2=r,所以直线3x+4y+5=0与圆(x+1)2+(y-2)2=4的位置关系是相切.2.(2024·南京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O1:(x-1)2+y2=1和圆O2:x2+(y-2)2=4的位置关系是()A.外离B.相交C.外切D.内切解析:B由题意知,圆O1:(x-1)2+y2=1,可得圆心坐标O1(1,0),半径r1=1,圆O2:x2+(y-2)2=4,可得圆心坐标为O2(0,2),半径r2=2,则两圆的圆心距O1O2=1+4=5,则2-1<5<2+1,即|r2-r1|<O1O2<r1+r2,所以圆O1与圆O2相交.3.(2023·浙江嘉兴期末)已知圆C过点(1,0),且圆心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l:y=x-1被圆C所截得的弦长为22,则过圆心C且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的方程为()A.x+y-3=0B.x-y+3=0C.x +y +3=0D.x -y -3=0解析:A 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 +y +m =0,圆C 的圆心坐标为(a ,0),则由题意知(|a -1|2)2+2=(a -1)2,解得a =3或a =-1,因为圆心在x 轴的正半轴上,所以a =3.因为圆心(3,0)在所求的直线上,所以有3+0+m =0,得m =-3,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 +y -3=0.故选A.4.(2024·深圳罗湖区期末)圆O 1:x 2+y 2-4y -6=0与圆O 2:x 2+y 2-6x +8y =0公共弦长为()A.5B.10C.25D.35解析:C联立两个圆的方程2+y 2-4y -6=0,2+y 2-6x +8y =0,两式相减可得公共弦方程为x -2y -1=0,圆O 1:x 2+(y -2)2=10的圆心坐标为O 1(0,2),半径r =10,圆心O 1(0,2)到公共弦的距离d 1=|0-4-1|1+4=5,公共弦长d =2r 2-d 21=210-5=25,故选C.5.(2024·抚州临川一中期末)已知圆C :(x -3)2+(y -4)2=4和两点A (-3m ,0),B (3m ,0)(m >0).若圆C 上存在点P ,使得∠APB =90°,则m 的最小值为()A.6B.5C.2D.3解析:D 由题意得,点P 在以原点为圆心,3m 为半径的圆上,因为点P 在圆C 上,所以只要两圆有交点即可,所以|3m -2|≤5≤3m +2,解得3≤m ≤733,所以m 的最小值为3,故选D.6.(2024·皖江名校第五次联考)已知⊙O :x 2+y 2=4,⊙C 与一条坐标轴相切,圆心C 在直线x -y +7=0上.若⊙C 与⊙O 相切,则满足条件的⊙C 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D设圆心C (a ,a +7).当⊙C 与x 轴相切时,半径r =|a +7|,故a 2+(a +7)2=2+|a +7|,即a 2-4=4|a +7|,解得a =-4或a =8,所以⊙C的方程为(x+4)2+(y-3)2=9或(x-8)2+(y-15)2=225.当⊙C与y轴相切时,半径r=|a|,故a2+(a+7)2=2+|a|,即(a+7)2=4+4|a|,解得a=-3或a=-15,所以⊙C的方程为(x+3)2+(y-4)2=9或(x+15)2+(y+8)2=225,则满足条件的⊙C有4个.故选D.7.(2024·长沙模拟)若圆C1:(x-1)2+(y-a)2=4与圆C2:(x+2)2+(y+1)2=a2相交,则正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解析:|C1C2|=9+(a+1)2,因为圆C1:(x-1)2+(y-a)2=4与圆C2:(x+2)2+(y+1)2=a2相交,所以|a-2|<9+(a+1)2<a+2,解得a>3.答案:(3,+∞)8.若一条光线从点A(-2,-3)射出,经y轴反射后与圆(x+3)2+(y-2)2=1相切,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斜率为.解析:点A(-2,-3)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A′(2,-3),故可设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3=k(x-2),化为kx-y-2k-3=0,∵反射光线与圆(x+3)2+(y-2)2=1相切,∴圆心(-3,2)到直线的距离d=|-3k-2-2k-3|k2+1=1.化为24k2+50k+24=0,∴k=-43或-34.答案:-43或-349.(2024·苏北四市模拟)过点P(1,1)作圆C:x2+y2=2的切线交坐标轴于点A,B,则PA→·PB→=.解析:∵12+12=2,∴点P 在圆C 上,∴PC ⊥AB .∵k CP =1-01-0=1,∴直线AB 的斜率k AB =-1,∴直线AB 的方程为y -1=-(x -1),即x +y -2=0.不妨设直线AB 与x 轴交点为A ,与y 轴交点为B ,得点A (2,0),B (0,2),∴PA →=(1,-1),PB →=(-1,1),∴PA →·PB →=-1-1=-2.答案:-210.已知圆C :x 2+y 2-6x -8y +21=0,直线l 过点A (1,0).(1)求圆C 的圆心坐标及半径长;(2)若直线l 与圆C 相切,求直线l 的方程;(3)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且与圆C 相切于点B 时,求|AB |.解:圆C 的方程为(x -3)2+(y -4)2=22.(1)圆C 的圆心坐标是(3,4),半径长是2.(2)①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即其方程是x =1,满足题意.②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可设直线l 的方程是y =k (x -1),即kx -y -k =0.由圆心(3,4)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圆C 的半径,即|3k -4-k |k 2+1=2,解得k =34,此时直线l 的方程是3x -4y -3=0.综上,直线l 的方程是x =1或3x -4y -3=0.(3)由(2)得直线l 的方程是3x -4y -3=0.圆C 的圆心是点C (3,4),则|AC |=4+16=25,所以|AB |=|AC |2-|BC |2=20-22=4.11.已知圆C :x 2+(y -1)2=5,直线l :mx -y +1-m =0.(1)设直线l 与圆C 交于不同两点A ,B ,求弦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2)若定点P (1,1)分弦AB 为AP ∶PB =1∶2,求此时直线l 的方程.解:(1)直线l :mx -y +1-m =0变形为m (x -1)-y +1=0,可知直线l 恒过点(1,1),由圆C 的方程可知圆心C (0,1),过C 作CM ⊥l 于M ,可知M 为线段AB 的中点,设M (x ,y ),则有x 2+(y -1)2+(x -1)2+(y -1)2=12,化简得x 2+y 2-x -2y +1=0,点(1,1)也满足此方程,故M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x -2y +1=0.(2)设A (x 1,y 1),B (x 2,y 2),由AP ∶PB =1∶2,得1-x 1=12(x 2-1),化简得x 2=3-2x 1,①-y +1-m =0,2+(y -1)2=5,消去y 得(1+m 2)x 2-2m 2x +m 2-5=0,②∴x 1+x 2=2m 21+m 2,③由①③解得x 1=3+m 21+m 2,代入②式,解得m =±1,∴直线l 的方程为x -y =0或x +y -2=0.B 级能力提升练12.(2024·南通海安期末)已知圆心均在x 轴上的两圆外切,半径分别为r 1,r 2(r 1<r 2),若两圆的一条公切线的方程为y =24(x +3),则r 2r 1=()A.43B.2C.54D.3解析:B不妨设两圆为圆C 1和C 2,圆C 1:(x -a )2+y 2=r 21,圆C 2:(x -b )2+y 2=r 22,其中r 1>0,r 2>0,-3<a <b .由于两圆的公切线方程为x -22y +3=0,则r 1=|a +3|1+(-22)2=a +33,r 2=|b +3|1+(-22)2=b +33.由两圆外切,得|C 1C 2|=b -a =r 1+r 2=a +33+b +33,化简得b =2a +3,则r 2r 1=b +3a +3=2,故选B.13.(多选)有一组圆C k :(x -k )2+(y -k )2=4(k ∈R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不论k 如何变化,圆心C k 始终在一条直线上B.所有圆C k 均不经过点(3,0)C.存在定直线始终与圆C k 相切D.若k ∈(-22,322),则圆C k 上总存在两点到原点的距离均为1解析:ABC圆C k 的圆心C k (k ,k ),在直线y =x 上,A 正确;由(3-k )2+(0-k )2=4,化简得2k 2-6k +5=0,Δ=36-40=-4<0,无实数解,B 正确;由A 选项的分析知,圆心C k 在直线y =x 上,半径为定值2,假设存在定直线始终与圆C k 相切,则定直线的斜率一定为1,设为y =x +b ,则圆心到定直线的距离为|b |2=2,得b =±22,故存在定直线y =x ±22始终与圆C k 相切,C 正确;圆C k 上总存在两点到原点的距离均为1,可转化为圆x 2+y 2=1与圆C k 有两个交点,则2-1<|2k |<2+1,得-322<k <-22或22<k <322,即k ∈(-322,-22)∪(22,322),D 错误.故选ABC.14.已知圆C :(x -3)2+(y -4)2=4.(1)若直线l :(m -2)x +(1-m )y +m +1=0(m ∈R ),证明:无论m 为何值,直线l 都与圆C 相交;(2)若过点P (1,0)的直线m 与圆C 相交于A ,B 两点,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直线m 的方程.解:(1)证明:转化l 的方程(m -2)x +(1-m )y +m +1=0,可得m (x -y +1)-2x +y +1=0,-y +1=0,2x +y +1=0,=2,=3,所以直线l 恒过点(2,3),由(2-3)2+(3-4)2=2<4,得点(2,3)在圆内,即直线l恒过圆内一点,所以无论m为何值,直线l都与圆C相交.(2)由C的圆心为(3,4),半径r=2,易知此时直线m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故设直线m的方程为x=my+1(m≠0),直线m的一般方程为my-x+1=0,圆心到直线m的距离d=|4m-3+1|m2+(-1)2=|4m-2|m2+1,所以|AB|=2r2-d2=24-(4m-2)2 m2+1,所以S2=(12|AB|·d)2=4-(4m-2)2m2+1·(4m-2)2m2+1,令t=(4m-2)2m2+1,可得S2=4t-t2,当t=2时,S2max=4,所以△ABC面积的最大值为2,此时由2=(4m-2)2m2+1,得7m2-8m+1=0,得m=1或m=17,符合题意,此时直线m的方程为x-y-1=0或7x-y-7=0.。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绝对经典)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绝对经典)

第4节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最新考纲】 1.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2.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问题,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计算弦长、面积,考查与圆有关的最值;根据条件求圆的方程.要 点 梳 理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C :(x -a )2+(y -b )2=r 2,直线l :Ax +By +C =0,圆心C (a ,b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由⎩⎨⎧(x -a )2+(y -b )2=r 2,Ax +By +C =0消去y (或x ),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Δ.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R ,r ,R >r ,圆心距为d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下表来表示:[友情提示]1.圆的切线方程常用结论(1)过圆x 2+y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2)过圆(x-a)2+(y-b)2=r2上一点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3)过圆x2+y2=r2外一点M(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0x+y0y =r2.2.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两条,若仅求得一条,除了考虑运算过程是否正确外,还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以防漏解.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如果两个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只有一组实数解,则两圆外切.()(3)如果两圆的圆心距小于两圆的半径之和,则两圆相交.()(4)过圆O:x2+y2=r2外一点P(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O,P,A,B四点共圆且直线AB的方程是x0x+y0y=r2.()解析(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除外切外,还有可能内切;(3)两圆还可能内切或内含.答案(1)×(2)×(3)×(4)√2.圆(x+2)2+y2=4与圆(x-2)2+(y-1)2=9的位置关系为()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解析两圆圆心分别为(-2,0),(2,1),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d=42+12=17.∵3-2<d<3+2,∴两圆相交.答案 B3.已知直线y=mx与圆x2+y2-4x+2=0相切,则m值为()A.±3B.±33 C.±32 D.±1解析将y=mx代入x2+y2-4x+2=0,得(1+m2)x2-4x+2=0,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Δ=(-4)2-4(1+m2)×2=8(1-m2)=0,解得m=±1.答案 D4.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1,则在y轴上截距为2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在y轴上截距为2且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显然不是切线,故设切线方程为y=kx+2,则|2|k 2+1=1,所以k =±1,故所求切线方程为y =x +2或y =-x + 2. 答案 x -y +2=0或x +y -2=05.圆x 2+y 2-4=0与圆x 2+y 2-4x +4y -12=0的公共弦长为________.解析 由⎩⎨⎧x 2+y 2-4=0,x 2+y 2-4x +4y -12=0,得x -y +2=0.又圆x 2+y 2=4的圆心到直线x -y +2=0的距离为22= 2.由勾股定理得弦长的一半为4-2=2,所以,所求弦长为2 2. 答案 22题型分类 深度解析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例1】 (1)已知点M (a ,b )在圆O :x 2+y 2=1外,则直线ax +by =1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B.相交C.相离D.不确定(2)(一题多解)圆x 2+y 2=1与直线y =kx +2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解析 (1)因为M (a ,b )在圆O :x 2+y 2=1外,所以a 2+b 2>1,而圆心O 到直线ax +by =1的距离d =|a ·0+b ·0-1|a 2+b 2=1a 2+b 2<1,故直线与圆O 相交.(2)法一 将直线方程代入圆方程,得(k 2+1)x 2+4kx +3=0,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Δ=16k 2-12(k 2+1)<0,解得-3<k < 3. 法二 圆心(0,0)到直线y =kx +2的距离d =2k 2+1,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d >1, 即2k 2+1>1,解得-3<k < 3. 答案 (1)B (2)-3<k < 3规律方法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见方法 (1)几何法:利用d 与r 的关系. (2)代数法:联立方程之后利用Δ判断.(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 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几何法,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适用于动直线问题.【变式练习1】 (1)圆(x -1)2+(y +2)2=6与直线2x +y -5=0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B.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C.相交过圆心D.相离(2)已知圆C :(x -1)2+y 2=r 2(r >0),设条件p :0<r <3,条件q :圆C 上至多有2个点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为1,则p 是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1)由题意知 圆心(1,-2)到直线2x +y -5=0的距离d =|2×1-2-5|22+12=5<6且2×1+(-2)-5≠0,所以直线与圆相交但不过圆心.(2)由题意知,圆心C (1,0)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d =|1+3|2=2,至多有2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时,0<r <3;反之也成立,故选C. 答案 (1)B (2)C考点二 圆的切线、弦长问题【例2】 (1)设直线y =x +2a 与圆C :x 2+y 2-2ay -2=0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23,则圆C 的面积为________.(2)过点P (2,4)引圆(x -1)2+(y -1)2=1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 (1)圆C :x 2+y 2-2ay -2=0,即C :x 2+(y -a )2=a 2+2,圆心为C (0,a ),C 到直线y =x +2a 的距离为d =|0-a +2a |2=|a |2.又由|AB |=23,得⎝ ⎛⎭⎪⎫2322+⎝ ⎛⎭⎪⎫|a |22=a 2+2,解得a 2=2,所以圆的面积为π(a 2+2)=4π.(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2,此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直线与圆相切,符合题意;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y -4=k (x -2),即kx -y +4-2k =0,∵直线与圆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 =|k -1+4-2k |k 2+(-1)2=|3-k |k 2+1=1,解得k =43,∴所求切线方程为43x -y +4-2×43=0,即4x -3y +4=0. 综上,切线方程为x =2或4x -3y +4=0. 答案 (1)4π (2)x =2或4x -3y +4=0 规律方法 1.弦长的两种求法(1)代数方法:将直线和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在判别式Δ>0的前提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弦长公式求弦长. (2)几何方法:若弦心距为d ,圆的半径长为r ,则弦长l =2r 2-d 2. 2.圆的切线方程的两种求法(1)代数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然后令判别式Δ=0进而求得k .(2)几何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表示出圆心到切线的距离d ,然后令d =r ,进而求出k .【变式练习2】 (1)过点(3,1)作圆(x -2)2+(y -2)2=4的弦,其中最短弦的长为________. (2)过原点O 作圆x 2+y 2-6x -8y +20=0的两条切线,设切点分别为P ,Q ,则线段PQ 的长为________.解析 (1)设P (3,1),圆心C (2,2),则|PC |=2,半径r =2,由题意知最短的弦过P (3,1)且与PC 垂直,所以最短弦长为222-(2)2=2 2.(2)将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为(x -3)2+(y -4)2=5,则圆心为(3,4),半径长为 5. 由题意可设切线的方程为y =kx ,则圆心(3,4)到直线y =kx 的距离等于半径长5,即|3k -4|k 2+1=5,解得k =12或k =112,则切线的方程为y =12x 或y =112x .联立切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解得两切点坐标分别为(4,2),⎝⎛⎭⎫45,225,此即为P ,Q 的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PQ |=4. 答案 (1)22 (2)4 考点三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例3】 已知两圆x 2+y 2-2x -6y -1=0,x 2+y 2-10x -12y +m =0. (1)m 取何值时两圆外切? (2)m 取何值时两圆内切?(3)当m =45时,求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和公共弦的长. 解 因为两圆的标准方程分别为(x -1)2+(y -3)2=11, (x -5)2+(y -6)2=61-m ,所以两圆的圆心分别为(1,3),(5,6),半径分别为11,61-m ,(1)当两圆外切时,由(5-1)2+(6-3)2=11+61-m ,得m =25+1011. (2)当两圆内切时,因为定圆半径11小于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5, 所以61-m -11=5,解得m =25-1011.(3)由(x 2+y 2-2x -6y -1)-(x 2+y 2-10x -12y +45)=0,得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4x +3y -23=0. 故两圆的公共弦的长为2(11)2-⎝⎛⎭⎪⎫|4+3×3-23|42+322=27.规律方法 1.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常用几何法,即利用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与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一般不采用代数法.2.若两圆相交,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可由两圆的方程作差消去x 2,y 2项得到. 【变式练习3】 (1)已知圆M :x 2+y 2-2ay =0(a >0)截直线x +y =0所得线段的长度是22,则圆M 与圆N :(x -1)2+(y -1)2=1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2)已知圆C 1:(x -a )2+(y +2)2=4与圆C 2:(x +b )2+(y +2)2=1 相外切,则ab 的最大值为( ) A.62B.32C.94D.2 3解析 (1)∵圆M :x 2+(y -a )2=a 2,∴圆心坐标为M (0,a ),半径r 1为a ,圆心M 到直线x +y =0的距离d =|a |2,由几何知识得⎝ ⎛⎭⎪⎫|a |22+(2)2=a 2,解得a =2.∴M (0,2),r 1=2.又圆N 的圆心坐标N (1,1),半径r 2=1,∴|MN |=(1-0)2+(1-2)2=2,r 1+r 2=3,r 1-r 2=1. ∴r 1-r 2<|MN |<r 1+r 2,∴两圆相交,故选B.(2)由圆C 1与圆C 2相外切,可得(a +b )2+(-2+2)2=2+1=3,即(a +b )2=9,根据基本不等式可知ab ≤⎝ ⎛⎭⎪⎫a +b 22=94,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答案 (1)B (2)C课后练习A 组(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圆x 2+y 2-2x -8y +13=0的圆心到直线ax +y -1=0的距离为1,则a =( ) A.-43B.-34C. 3D.2解析 由圆的方程x 2+y 2-2x -8y +13=0得圆心坐标为(1,4),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1×a +4-1|1+a 2=1,解之得a =-43. 答案 A2.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则该切线的方程为( ) A.2x +y -5=0 B.2x +y -7=0 C.x -2y -5=0D.x -2y -7=0解析 ∵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 ∴点(3,1)在圆(x -1)2+y 2=r 2上, ∵圆心与切点连线的斜率k =1-03-1=12,∴切线的斜率为-2,则圆的切线方程为y -1=-2(x -3),即2x +y -7=0. 答案 B3.(2018·洛阳一模)直线l :y =kx +1与圆O :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则“k =1”是“|AB |=2”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依题意,因|AB |=2,则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2-⎝ ⎛⎭⎪⎫222=22,即有1k 2+1=22,k =±1.因此,“k =1”是“|AB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答案 A4.圆x 2+2x +y 2+4y -3=0上到直线x +y +1=0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 圆的方程化为(x +1)2+(y +2)2=8,圆心(-1,-2)到直线距离d =|-1-2+1|2=2,半径是22,结合图形可知有3个符合条件的点. 答案 C5.过点P (1,-2)作圆C :(x -1)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A.y =-34 B.y =-12 C.y =-32D.y =-14解析 圆(x -1)2+y 2=1的圆心为(1,0),半径为1,以|PC |=(1-1)2+(-2-0)2=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1)2+(y +1)2=1,将两圆的方程相减得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y +1=0,即y =-12. 答案 B 二、填空题6.已知直线l :x -3y +6=0与圆x 2+y 2=12交于A ,B 两点,过A ,B 分别作l 的垂线与x 轴交于C ,D 两点,则|CD |=________.解析 由圆x 2+y 2=12知圆心O (0,0),半径r =23, ∴圆心(0,0)到直线x -3y +6=0的距离d =61+3=3,|AB |=212-32=2 3.过C 作CE ⊥BD 于E .如图所示,则|CE |=|AB |=2 3. ∵直线l 的方程为x -3y +6=0,∴直线l 的倾斜角∠BPD =30°,从而∠BDP =60°, 因此|CD |=|CE |sin 60°=23sin 60°=4. 答案 47.已知直线l :x +ay -1=0(a ∈R )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过点A (-4,a )作圆C 的一条切线,切点为B ,则|AB |=________.解析 由于直线x +ay -1=0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 则圆心C (2,1)满足直线方程x +ay -1=0, 所以2+a -1=0,解得a =-1,所以A 点坐标为(-4,-1). 从而|AC |2=36+4=40.又r =2,所以|AB |2=40-4=36.即|AB |=6. 答案 68.点P 在圆C 1:x 2+y 2-8x -4y +11=0上,点Q 在圆C 2:x 2+y 2+4x +2y +1=0上,则|PQ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 把圆C 1、圆C 2的方程都化成标准形式,得 (x -4)2+(y -2)2=9,(x +2)2+(y +1)2=4.圆C 1的圆心坐标是(4,2),半径长是3;圆C 2的圆心坐标是(-2,-1),半径是2.圆心距d =(4+2)2+(2+1)2=35>5.故圆C 1与圆C 2相离,所以,|PQ |的最小值是35-5.答案 35-5 三、解答题9.已知圆C 经过点A (2,-1),和直线x +y =1相切,且圆心在直线y =-2x 上. (1)求圆C 的方程;(2)已知直线l 经过原点,并且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求直线l 的方程. 解 (1)设圆心的坐标为C (a ,-2a ), 则(a -2)2+(-2a +1)2=|a -2a -1|2.化简,得a 2-2a +1=0,解得a =1. 所以C 点坐标为(1,-2),半径r =|AC |=(1-2)2+(-2+1)2= 2. 故圆C 的方程为(x -1)2+(y +2)2=2.(2)①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0,此时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满足条件.②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 由题意得|k +2|1+k2=1,解得k =-34,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34x .综上所述,直线l 的方程为x =0或3x +4y =0.10.已知过点A (0,1)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圆C :(x -2)2+(y -3)2=1交于M ,N 两点. (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OM →·ON →=12,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MN |. 解 (1)易知圆心坐标为(2,3),半径r =1, 由题设,可知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 因为l 与C 交于两点,所以|2k -3+1|1+k 2<1. 解得4-73<k <4+73. 所以k 的取值范围为⎝⎛⎭⎪⎫4-73,4+73.(2)设M (x 1,y 1),N (x 2,y 2).将y =kx +1代入方程(x -2)2+(y -3)2=1,整理得 (1+k 2)x 2-4(1+k )x +7=0.所以x 1+x 2=4(1+k )1+k 2,x 1x 2=71+k 2. OM →·ON →=x 1x 2+y 1y 2=(1+k 2)x 1x 2+k (x 1+x 2)+1=4k (1+k )1+k 2+8.由题设可得4k (1+k )1+k 2+8=12,解得k =1,所以l 的方程为y =x +1. 故圆心C 在l 上,所以|MN |=2.B 组(时间:20分钟)11.已知圆C :(x -1)2+y 2=25,则过点P (2,-1)的圆C 的所有弦中,以最长弦和最短弦为对角线的四边形的面积是( ) A.1031B.921C.1023D.911解析 易知P 在圆C 内部,最长弦为圆的直径10, 又最短弦所在直线与最长弦垂直,且|PC |=2, ∴最短弦的长为2r 2-|PC |2=225-2=223, 故所求四边形的面积S =12×10×223=1023.答案 C12.过点A (1,2)的直线l 将圆C :(x -2)2+y 2=4分成两段弧,当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时,直线l 的斜率k =________.解析 易知点A (1,2)在圆(x -2)2+y 2=4的内部,圆心C 的坐标为(2,0),当直线l 被圆截得的弦的弦心距最长时,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此时l ⊥CA ,如图所示,所以k =-1k CA =-1-2=22. 答案 2213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y =x 2+mx -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C 的坐标为(0,1).当m 变化时,解答下列问题:(1)能否出现AC ⊥BC 的情况?说明理由;(2)证明过A ,B ,C 三点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1)解 不能出现AC ⊥BC 的情况,理由如下:设A (x 1,0),B (x 2,0),则x 1,x 2满足方程x 2+mx -2=0,所以x 1x 2=-2.又C 的坐标为(0,1),故AC 的斜率与BC 的斜率之积为-1x 1·-1x 2=-12, 所以不能出现AC ⊥BC 的情况.(2)证明 BC 的中点坐标为⎝⎛⎭⎫x 22,12,可得BC 的中垂线方程为y -12=x 2⎝⎛⎭⎫x -x 22. 由(1)可得x 1+x 2=-m ,所以AB 的中垂线方程为x =-m 2.联立⎩⎨⎧x =-m 2,①y -12=x 2⎝⎛⎭⎫x -x 22,② 又x 22+mx 2-2=0,③由①②③解得x =-m 2,y =-12.所以过A ,B ,C 三点的圆的圆心坐标为⎝⎛⎭⎫-m 2,-12,半径r =m 2+92. 故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2r 2-⎝⎛⎭⎫m22=3,即过A ,B ,C 三点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精选5篇)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今天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㈠知识教学点⒈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⒉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定理及其运用。

㈡能力训练点⒈通过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直观演示,培养学生能从直观演示中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⒉在7.1节我们曾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⑴点P在⊙O上OP=r⑵点P在⊙O内OP<r⑶点P在⊙O外OP>r初步培养学生能将这个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互相对应的理论迁移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上来。

㈢德育渗透点在用运动的观点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着的,并且在变化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⒈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直线和圆相切的关系,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关系。

⒉难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关径大小关系的对应,它既可做为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又可作为性质,学生不太容易理解。

⒊疑点:为什么能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九圆的关径大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为解决这一疑点,必须通过图形的演示,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必转化成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关径的大小关系来实现的。

三、教学过程㈠情境感知⒈欣赏网页flash动画,《海上日出》提问:动画给你形成了怎样的几何图形的印象?⒉演示z+z超级画板制作《日出》的简易动画,给学生形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印象,像这样平面上给定一条定直线和一个运动着的圆,它们之间虽然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果从数学角度,它的若干位置关系能分为几大类?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画一画互相研究一下。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案【高中数学】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案【高中数学】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大单元教学
设计
用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这种综合是充分借助图形的几何性质,一定程度上简化代数运算,最后得到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平面几何的综合运用,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后面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了铺垫,对解题及几何证明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综合运用直线和圆的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直线与圆的教学在平面解析几何乃至整个中学数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应用也比较广泛、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既可以直观定性描述, 也可以严格定量刻画.定量刻画的方法既可以是完全运用代数的方法, 通过运算求解, 得到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也可以综合运用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 这种综合是充分借助图形的几何性质, 一定程度上简化代数运算, 最后得到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是初中平面几何的综合运用, 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又为后面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了铺垫, 对解题及几何证明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综合运用直线和圆的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直线与圆的教学在平面解析几何乃至整个中学数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应用也比较广泛、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既可以直观定性描述,也可以严格定量刻画.定量刻画的方法既可以是完全运用代数的方法,通过运算求解,得到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可以综合运用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这种综合是充分借助图形的几何性质,一定程度上简化代数运算,最后得到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平面几何的综合运用,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后面学习。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将①式代入②式,整理得x2+2x+1=0,
解得x=-1.
将x=-1代入①式得y=1.
所以直线l和圆O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1,1),即直线l和圆O相切.
课堂练习:判断直线 和圆 的位置关系
新的问题:类比于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否借助于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半径的数量关系来揭示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结论:直线l:Ax+By+C=0圆C:(x-a)2+(y-b)2=r2(r>0)
(1) 直线与圆相交
(2) 直线与圆相切
(3) 直线与圆相离
例2的另一种解法:圆心(0,0),半径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所以直线与圆相切
例3:判断下列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 ,圆
(2)直线 ,圆
(3)直线 ,圆
三.课堂小结
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有两种:
(1)根据定义,由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判断;
(2)根据性质,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来判断.
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第二种方法判定.




1.《创新学案》
2.《导学与同步训练》




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中,我首先由生活中的情景——黄昏日落引入,让学生发现地平线和太阳位置关系的变化,从而引出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然后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给出定义,联系实际,由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现象,紧接着回顾之前讲点与圆位置关系时用数量关系来判断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是否也可以用数量关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由“做一做”进行应用,最后去解决实际问题。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点在圆内、圆上和圆外的不同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能判断一个点在圆内、圆上还是圆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2.1 点在圆内(1)定义:一个点在圆内,意味着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

(2)特点:点到圆心的连线与圆相交。

2.2 点在圆上(1)定义:一个点在圆上,意味着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2)特点:点到圆心的连线与圆相切。

2.3 点在圆外(1)定义:一个点在圆外,意味着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

(2)特点:点到圆心的连线与圆相离。

第三章:实践活动3.1 观察活动(1)观察不同位置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总结规律。

(2)利用实物模型或画图软件,演示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3.2 操作活动(1)在圆内、圆上、圆外放置不同位置的点,判断其位置关系。

(2)利用圆规、直尺等工具,画出不同位置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四章:课堂小结4.1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点在圆内、圆上和圆外。

4.2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和画图等方式进行验证。

4.3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判断题(1)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这个点一定在圆上。

()(2)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这个点一定在圆内。

()(3)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这个点一定在圆外。

()5.2 应用题(1)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5cm,求圆内、圆上和圆外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一个长方形内有一个圆,长方形的长为10cm,宽为6cm,求圆内、圆上和圆外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学设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了解圆的切线的概念。

3.掌握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性质。

(二)过程目标:1.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通过让学生发现与探究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三)感情目标:1.通过图形可以增强学生的感观能力。

2.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及判定。

教学难点:有无进入暗礁区这题要求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有一定难度,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日出是怎么样的?屏幕上出现动态地模拟日出的情形。

(把太阳看做圆,把海平线看做直线。

)师:你发现了什么?(希望学生说出直线与圆有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这里,我可以直接问学生,你觉得直线与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直线与圆三种不同的位置图。

(如图)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希望学生回答出有第一个图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第二个图有一个公共点,而第三个有两个公共点,如果没有学生没有发现到这里,我可以引导学生做答)二、讨论知识,得出性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已知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分别是相离、相切、相交时,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有什么关系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让学生讨论之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离时,dr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切时,d=r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时,d知识梳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图形公共点d与r的大小关系相离没有r相切一个d=r相交两个d三、做做练习,巩固知识抢答,我能行活动:1、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的距离分别为(1)d=4.5cm(2)d=6.5cm(3)d=8cm,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让个别学生答题)师:第一题是已知d与r问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下面这题是已知d与位置关系求r,那又该如何做呢?请大家思考后作答:2、已知圆心和直线的距离为4cm,如果圆和直线的关系分别为以下情况,那么圆的半径应分别取怎样的值?(1)相交;(2)相切;(3)相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代数方法与几何方法;两圆位置关系的几何特征和代数特征.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圆有关方面知识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初中平面几何已进行了分析,现在是用代数方法来分析几何问题,是平面几何问题的深化.
二、教材分析
1.重点:(1)直线和圆的相切(圆的切线方程)、相交(弦长问题);(2)圆系方程应用.
(解决办法:(1)使学生掌握相切的几何特征和代数特征,过圆上一点的圆的代线方程,弦长计算问题;(2)给学生介绍圆与圆相交的圆系方程以及直线与圆相交的圆系方程.)
2.难点:圆(x-a)2+(y-b)2=r2上一点(x0,y0)的切线方程的证明.
(解决办法:仿照课本上圆x2+y2=r2上一点(x0,y0)切线方程的证明.)
三、活动设计
归纳讲授、学生演板、重点讲解、巩固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是“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了更好地讲解这个课题,我们先复习归纳一下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一些知识.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C∶(x-a)2+(y-b)2=r2,点M(x0,y0)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有:
(1)d>r 点M在圆外;
(2)d=r 点M在圆上;
(3)d<r 点M在圆内.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 C∶(x-a)2+(y-b)=r2,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圆心(a,
判别式为△,则有:
(1)d<r 直线与圆相交;
(2)d=r 直线与圆相切;
(3)d<r 直线与圆相离,即几何特征;
或(1)△>0 直线与圆相交;
(2)△=0 直线与圆相切;
(3)△<0 直线与圆相离,即代数特征,
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C1:(x-a)2+(y-b)2=r2和圆C2:(x-m)2+(y-n)2=k2(k≥r),且设两圆圆心距为d,则有:
(1)d=k+r 两圆外切;
(2)d=k-r 两圆内切;
(3)d>k+r 两圆外离;
(4)d<k+r 两圆内含;
(5)k-r<d<k+r 两圆相交.
4.其他
(1)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①圆x2+y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课本命题).
②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
(x0-a)(x-a)+(y0-b)(y-b)=r2(课本命题的推广).
(2)相交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设圆C1∶x2+y2+D1x+E1y+F1=0和圆C2∶x2+y2+D2x+E2y+F2=0,若两圆相交,则过两圆交点的直线方程为(D1-D2)x+(E1-E2)y+(F1-F2)=0.
(3)圆系方程:
①设圆C1∶x2+y2+D1x+E1y+F1=0和圆C2∶x2+y2+D2x+E2y+F2=0.若两圆相交,则过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2+y2+D1x+E1y+F1+λ(x2+y2+D2x+E2y+F2)=0(λ为参数,圆系中不包括圆C2,λ=-1为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②设圆C∶x2+y2+Dx+Ey+F=0与直线l:Ax+By+C=0,若直线与圆相交,则过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2+y2+Dx+Ey+F+λ(Ax+By+C)=0(λ为参数).
(二)应用举例
和切点坐标.
分析:求已知圆的切线问题,基本思路一般有两个方面:(1)从代数特征分析;(2)从几何特征分析.一般来说,从几何特征分析计算量要小些.该例题由学生演板完成.
∵圆心O(0,0)到切线的距离为4,
把这两个切线方程写成
注意到过圆x2+y2=r2上的一点P(x0,y0)的切线的方程为x0x+y0y=r2,
例2已知实数A、B、C满足A2+B2=2C2≠0,求证直线Ax+By+C=0与圆x2+y2=1交于不同的两点P、Q,并求弦PQ的长.
分析:证明直线与圆相交既可以用代数方法列方程组、消元、证明△>0,又可以用几何方法证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圆半径,由教师完成.
证:设圆心O(0,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为d,则d=
∴直线Ax+By+C=0与圆x2+y1=1相交于两个不同点P、Q.
例3求以圆C1∶x2+y2-12x-2y-13=0和圆C2:x2+y2+12x+16y-25=0的公共弦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