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检测(二)

合集下载

教科版物理选修3-4: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物理选修3-4: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机械波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B.简谐波沿长绳传播,绳上相距半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位移大小相等C.任一振动质点每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一个波长D.相隔一个周期的两时刻,简谐波的图像相同解析:选BD.机械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为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为纵波;相距半个波长的两质点在同一时刻会沿相反方向振动到距平衡位置相等距离的位置,即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每个质点都做简谐运动,因此每个质点经过一个周期后会重复原来的运动状态,则简谐波图像相同.所以B、D正确.2.如图是同一机械波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波动图像.从图中可以直接观察到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波速B.频率C.周期D.波长解析:选D.同一机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会改变(由振源决定),波长和波速改变,而从图像中能直接观看发生改变的量当然是波长,故D项正确.3.根据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医生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根据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的B.一位有经验的战士听到飞行的炮弹尖叫声越来越尖锐,可以判断炮弹正向他靠近C.根据光波的多普勒效应,由地球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越来越小,可以判断此天体正远离地球D.当波源和观察者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和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解析:选BC.超声波照射人体时,不同组织穿透的超声波的量是不同的,从而形成B超影象,A不正确.当波源与观察者间相对靠近时,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大,所以听到飞行的炮弹尖叫声越来越尖锐,声音的频率增大,可以判断炮弹正向他靠近,B正确.光波和机械波一样,也有多普勒效应,地球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越来越小,可以判断此天体正远离地球,C正确.设想如果人绕波源做圆周运动,那么,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波源发出的频率相同,D不正确.4.水波通过小孔,发生一定程度的衍射,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可()A.增大小孔尺寸,或增大水波的频率B.增大小孔尺寸,或减小水波的频率C.缩小小孔尺寸,或增大水波的频率D.缩小小孔尺寸,或减小水波的频率解析:选D.观察到明显衍射的条件是缝、小孔或障碍物的尺寸可与波长相比,或小于波长,因此应缩小小孔的尺寸或增大波的波长,A 和B 错误.根据公式v =λf ,且水波的波速由介质决定,即水波的波速不变,则有λ=vf ,可见减小频率可以使波长增大.综上所述,D 正确,C 错误.5.如图所示是水波干涉示意图,S 1、S 2是两波源,A 、D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两波源频率相同,振幅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A 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波谷 B .质点B 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波谷 C .质点C 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波谷 D .质点D 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波谷 解析:选ABD.在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区域里的质点总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振动,只是质点的振幅较大为A 1+A 2,本题中由于A 1=A 2,故振动减弱区的质点并不振动,而此时A 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是加强点,B 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是加强点.又A 、D 、B 三点在一条振动加强线上,这条线上任一点的振动都是加强的,故此三点都为加强点,这样,此三点都是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波谷.6.振源A 带动细绳上各点上下做简谐运动,t =0时刻绳上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规定绳上质点向上运动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则P 点的振动图像是( )解析:选B.由t =0时刻绳上形成的波形可知该列简谐横波刚传到P 点处于平衡位置,由“上下坡”法可知,P 处上坡,所以起振方向向下,B 正确.7.两列平面简谐横波在空中叠加,其中简谐横波a (图中虚线所示)沿x 轴正方向传播,简谐横波b (图中实线所示)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都是20 m/s.t =0时,这两列波的波动图像如图所示,那么位于x =45 m 处的质点P 第一次到达波峰的时间和第一次处于平衡位置的时间分别是( )A .1.50 s ,0.25 sB .0.25 s ,0.75 sC .0.50 s ,0.75 sD .0.50 s ,0.25 s解析:选B.从题图上可知两波波长均为λ=40 m ,故T =λv =2 s ,波峰a 或b 第一次传到P 点,均需要t =520 s =0.25 s ,而平衡位置状态传到P 要t ′=1520s =0.75 s.8.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已知x 轴上x 1=0处a 质点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x 2=6 m 处b 质点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x 1和x 2间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则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 )A .3 m/sB .5 m/sC .1 m/sD .10 m/s解析:选AC.由a 、b 两点的振动图像可知,当波沿x 轴正向传播时,a 、b 之间的距离为14λ,即λ=24 m ,v =λT =248 m/s =3 m/s ;当波沿x 轴负向传播时,a 、b 之间的距离为34λ,即λ=8 m ,v =λT =88m/s =1 m/s.故A 、C 选项正确.9.如图所示,实线是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 =0.2 s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0.8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波长是14 cmB .这列波的周期是0.125 sC .这列波可能是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D .t =0时,x =4 cm 处的质点速度沿y 轴负方向解析:选D.由波的图像可以看出,波长λ=12 cm ,波的周期T =λv =0.120.8 s =0.15 s ,由实线波到虚线波平移的距离Δx =v t =0.8×0.2 m =0.16 m =16 cm =(λ+4 cm),由波动图像可以看出,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t =0时,x =4 cm 处质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 10.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波长为1.2 m ,振幅为A .当坐标为x =0处质元的位移为-32A 且向y 轴负方向运动时,坐标为x =0.4 m 处质元的位移为32A .当坐标为x =0.2 m 处的质元位于平衡位置且向y 轴正方向运动时,x =0.4 m 处质元的位移和运动方向分别为( ) A .-12A 、沿y 轴正方向B .-12A 、沿y 轴负方向C .-32A 、沿y 轴正方向 D .-32A 、沿y 轴负方向 解析:选C.λ=1.2 m ,坐标为x =0.4 m 处的质元距坐标原点为13λ,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其波形如图所示.此时x =0.2 m 处质元在平衡位置且向y 轴负方向运动,x =0.4 m 处质元也向y 轴负方向运动;当x =0.2 m 处质元在平衡位置且向y 轴正方向运动时,需经t =T2,此时x =0.4 m 处质元应在平衡位置之下y =-32A ,沿y 轴正方向,A 、B 错误,C 正确. 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其波形如图所示.位移为32A 处的质元距O 点大于13λ,故D 错.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声波从甲介质进入乙介质中,已知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37°,声波在甲介质中速度为300 m/s ,声波在乙介质中速度为________ m/s. 解析:由折射定律可知sin θ1sin θ2=v 12,所以v 2=v 1sin θ2sin θ1=300×0.60.5 m/s =360 m/s.答案:36012.右图为声波干涉演示仪的原理图.两个U 形管A 和B 套在一起,A 管两侧各有一小孔.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被分成两列频率________的波.当声波分别通过A 、B 传播到右侧小孔时,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解析: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向上向下分别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波,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振动相消,所以此处振幅为零,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振动加强,则此处声波的振幅为原来声波振幅的2倍.答案:相等 等于零 等于原来声波振幅的2倍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8分)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实线为t 1=0时的波形图,此时P 质点向y 轴负方向运动,虚线为t 2=0.01 s 时的波形图.已知周期T >0.01 s.(1)波沿x 轴________(填“正”或“负”)方向传播; (2)求波速.解析:(1)根据“下坡上”判断,向正方向传播.(2分) (2)由题意知,λ=8 m(1分) t 2-t 1=18T ①(2分)v =λT②(2分)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v =100 m/s.(1分) 答案:(1)正 (2)100 m/s 14.(12分)如图,质点O 在垂直x 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形成了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 =0时刻质点O 开始向下运动,经0.4 s 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求位于x =5 m 处的质点B 再经过多少时间第一次到达波峰?(请写出必要的解答过程)解析:由题意易知,该波的波长为4 m ,周期为T =0.8 s(4分) 波向右传播到B 点所用的时间为t =sv (2分) v =λT ,联立解得:t =1 s(2分)所以质点P 第一次到达波峰所用时间 t ′=t +34T =1.6 s(2分)所以再经过的时间t ″=1.6 s -0.4 s =1.2 s .(2分) 答案:1.2 s15.(14分)甲、乙两列完全相同的横波分别从波源A 、B 两点沿x 轴相向传播,t =0时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如果两列波的波速都是10 m/s ,求:(1)甲、乙两列波的频率各是多少?(2)第几秒末两列波相遇,相遇时C 、D 两点间有哪些点位移最大?解析:(1)由题图知:λ=4 m ,(2分) 又因v =10 m/s ,所以由f =vλ得f =104Hz =2.5 Hz ,(4分)故甲、乙两列波的频率均为2.5 Hz.(2)设经t 时刻两波相遇,则2v t =4 m ,(2分) 所以t =42×10 s =0.2 s ,(1分)又因T =1f =12.5 s =0.4 s ,(1分)故波分别向前传播λ2相遇.此时两列波的图像如图中的虚线所示.故CD 间有x =5 m 和x =7 m 处的点位移最大. (4分)答案:(1)2.5 Hz 2.5 Hz (2)0.2 s x =5 m 与x =7 m16.(14分)一列横波上有相距4 m 的A 、B 两点,波的传播方向是由A 向B ,波长大于2 m ,如图所示的是A 、B 两质点的振动图像,求这列波可能的波速.解析:由振动图像得:质点振动周期T =0.4 s(2分) B 点比A 点晚振动的时间Δt =nT +34T (n =0,1,2,3,…)(2分)所以A 、B 间的距离为Δs =n λ+34λ(n =0,1,2,3,…)(2分)则波长为λ=4Δs 4n +3=164n +3(4分)因为λ>2 m ,所以n =0,1当n =0时,λ1=163 m ,v 1=λ1T =403 m/s(2分)当n =1时,λ2=167 m ,v 2=λ2T =407 m/s.(2分)答案:403 m/s 或 407 m/s。

《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共18页、word版、含答案点拨)

《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共18页、word版、含答案点拨)

章末综合检测(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2012·试题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答案:B点拨: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而不是可逆反应的特征,A错;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B对;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错;若是充入稀有气体增大压强或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会发生移动,D错。

2.(2012·试题调研)本题列举的四个选项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答案:C点拨:怎样提高原料转化产率是化学平衡理论要解决的内容。

3.(2012·河南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sO2和1mol O2充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ΔH=-197kJ·mol-1,当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O2和SO3共2mol B.生成SO3 2molC.放出197kJ热量D.含氧原子共8mol答案:A点拨: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故生成SO3小于2mol,放出热量小于197kJ;据硫原子守恒知SO2和SO3共2mol,氧原子共6mol,因此选A。

2013年高中生物 第2章 细胞工程 综合检测 苏教版选修3

2013年高中生物 第2章 细胞工程 综合检测 苏教版选修3

章末综合检测 (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B.愈伤组织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根或芽C.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不同,愈伤组织分化的结果不同D.愈伤组织的细胞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解析:选B。

愈伤组织形成根或芽过程属于再分化。

愈伤组织是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的,具有分裂能力的薄壁细胞组成。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适中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在愈伤组织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线粒体,能够进行复制和转录,所以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以也发生tRNA和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

2.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

获得无病毒幼苗的最佳办法是( )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B.进行远源植物体细胞杂交C.利用芽尖进行组织培养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解析:选C。

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方式。

植株的芽或茎尖很少被病毒感染甚至是无病毒,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很好地保护这一性状。

3.某株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

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利用该植物体的一部分器官或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发育出完整的植株。

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植株的( ) A.茎尖B.子房壁C.叶片D.花粉粒解析:选D。

花粉粒的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通常采用的方法,单倍体植株是变异的类型,会发生性状分离。

4.如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试管中细胞全能性最高B.④试管中培育出的个体都是纯合子C.①→②的过程不需要光照D.①→④的细胞分裂都是有丝分裂解析:选B。

植物组织培养所获取的植株与母本的基因型相同,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其所获取植物的基因型与取材母本相同,不一定是纯合体,也有可能是杂合体。

苏教版数学选1-1: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苏教版数学选1-1: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如图,有一块抛物线形钢板,其垂直于对称轴的边界线 AB 长为 2r,高为 4r,计划将此钢板 切割成等腰梯形的形状,以 AB 为下底,上底 CD 的端点在抛物线上,记 CD=2x,梯形面 积为 S.求面积 S,使其为以 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并写出其定义域. 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则 B(r,-4r), 设抛物线方程为 x2=-2py(p>0), ∵点 B(r,-4r)在抛物线上, r ∴r2=8pr,即 p= . 8 r ∴抛物线方程为 x2=- y. 4
2 2 2
x2 y2 由①②,解得 b =2(b =-1 舍去),∴a =4,故所求椭圆 C 的方程为 + =1. 4 2 π 1 3 (2)设 PF1=m,PF2=n,则 S△F1PF2= mnsin = mn. 2 3 4 由椭圆的定义知 PF1+PF2=2a,即 m+n=4.① π 2 2 2 2 2. 又由余弦定理得 PF2 1+PF2-2PF1·PF2cos =F1F2,即 m +n -mn=(2 2) ② 3 8 2 由①2-②,得 mn= ,∴S△F1PF2= 3. 3 3 19.(本小题满分 16 分)一束光线从点 F1(-1,0)出发,经直线 l:2x-y+3=0 上一点 P 反射 后,恰好穿过点 F2(1,0). (1)求 P 点的坐标; (2)求以 F1、F2 为焦点且过点 P 的椭圆 C 的方程. m-1 n n 1 9 解:(1)设 F1 关于 l 的对称点为 F(m,n),则 =- 且 2· - +3=0,解得 m=- , 2 2 2 5 m+1 9 2 2 n= ,即 F -5,5,故直线 F2F 的方程为 x+7y-1=0. 5 x+7y-1=0 4 1 - , . 由 ,解得 P 3 3 2x-y+3=0 (2) 因 为 PF1 = PF , 根 据 椭 圆 定 义 , 得 2a = PF1 + PF2 = PF + PF2 = FF2 = 2 2 2 -9-1 +2-0 =2 2,所以 a= 2.又 c=1,所以 b=1.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x +y2 5 5 2 =1. 20.(本小题满分 16 分)已知抛物线 y2=2px(p>0)的焦点为 F,A 是抛物线上横坐标为 4,且位 于 x 轴上方的点,A 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 5.过 A 作 AB 垂直于 y 轴,垂足为 B,OB 的中 点为 M.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数学优化方案人教A版必修2习题:章末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数学优化方案人教A版必修2习题:章末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二)[同学用书单独成册](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与b,必存在平面α,使得()A.a⊂α,b⊂αB.a⊂α,b∥αC.a⊥α,b⊥αD.a⊂α,b⊥α解析:选B.由于已知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和b,所以可以在直线a上任取一点A,则A∉b,过A作直线c∥b,则过a,c必存在平面α且使得a⊂α,b∥α.2.已知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60°,m,n为异面直线,且m⊥α,n⊥β,则m,n所成的角为() A.30°B.60°C.90°D.120°解析:选B.易知m,n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的大小相等,故选B.3.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K,L分别为AB,BB1,B1C1,C1D1,D1D,DA的中点,则六边形EFGHKL在正方风光上的射影可能是()解析:选B.分别考虑该六边形在左、右侧面,前、后侧面及上、下底面上的投影,即可发觉选项B正好是上、下底面上的投影.4.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正方体中,能得出AB⊥CD的是()解析:选A.A中,由于CD⊥平面AMB,所以CD⊥AB;B中,AB与CD成60°角;C中,AB与CD成45°角;D中,AB与CD 夹角的正切值为 2.5.如图所示,将无盖正方体纸盒开放,直线AB,CD在原正方体中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D.相交成60°解析:选D.如图所示,△ABC为正三角形,故AB,CD相交成60°.6.如图,在四周体ABCD中,E,F分别是AC与BD的中点,若CD=2AB=4,EF⊥BA,则EF与CD 所成的角为()A.90°B.45°C.60°D.30°解析:选D.取BC的中点H,连接EH,FH,则∠EFH为所求,可证△EFH为直角三角形,EH⊥EF,FH=2,EH=1,从而可得∠EFH=30°.7.若空间中四条两两不同的直线l1,l2,l3,l4,满足l1⊥l2,l2⊥l3,l3⊥l4,则下列结论肯定正确的是() A.l1⊥l4B.l1∥l4C.l1与l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D.l1与l4的位置关系不确定解析:选D.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记l1=DD1,l2=DC,l3=DA,若l4=AA1,满足l1⊥l2,l2⊥l3,l3⊥l4,此时l1∥l4,可以排解选项A和C.若l4=DC1,也满足条件,可以排解选项B.故选D.8.已知直二面角α-l-β,A∈α,AC⊥l,C为垂足,B∈β,BD⊥l,D为垂足.若AB=2,AC=BD=1,则D到平面ABC的距离等于()A.62B.52C.63 D .53解析:选C.如图,作DE ⊥BC 于点E ,由α-l -β为直二面角,AC ⊥l ,得AC ⊥β,进而AC ⊥DE ,又BC ⊥DE ,BC ∩AC =C ,于是DE ⊥平面ABC ,故DE 为D 到平面ABC 的距离.在Rt △BCD 中,利用等面积法得DE =BD ·DC BC=1×23=63.9.在矩形ABCD 中,若AB =3,BC =4,P A ⊥平面AC ,且P A =1,则点P 到对角线BD 的距离为( ) A.292B .135C.175D .1195解析:选B.如图,过点A 作AE ⊥BD 于点E ,连接PE . 由于P 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P A ⊥BD ,又P A ∩AE =A ,所以BD ⊥平面P AE , 所以BD ⊥PE .由于AE =AB ·AD BD =125,P A =1,所以PE =1+⎝⎛⎭⎫1252=135.10.在等腰Rt △A ′BC 中,A ′B =BC =1,M 为A ′C 的中点,沿BM 把它折成二面角,折后A 与C 的距离为1,则二面角C -BM -A 的大小为( )A .30°B .60°C .90°D .120° 解析:选C.如图所示,由A ′B =BC =1,∠A ′BC =90°,得A ′C = 2. 由于M 为A ′C 的中点,所以MC =AM =22,且CM ⊥BM ,AM ⊥BM , 所以∠CMA 为二面角C -BM -A 的平面角. 由于AC =1,MC =AM =22, 所以∠CMA =90°.11.已知P 是△ABC 外一点,P A ,PB ,PC 两两相互垂直,P A =1 cm ,PB =2 cm ,PC =3 cm ,则△ABC的面积为( )A.72 B .4 C.92 D .5解析:选A.如图,作PD ⊥AB 于点D ,连接CD . 由于PC ⊥P A ,PC ⊥PB ,P A ∩PB =P , 所以PC ⊥平面P AB ,则PC ⊥AB ,PC ⊥PD , 又AB ⊥PD ,PC ∩PD =P , 所以AB ⊥平面PCD ,则AB ⊥CD .在Rt △P AB 中,P A =1 cm ,PB =2 cm ,则AB = 5 cm ,PD =25cm.在Rt △PCD 中,PC =3 cm , 则CD =PC 2+PD 2=9+45=75(cm). 所以S △ABC =12AB ·CD =12×5×75=72(cm 2).12.动点P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对角线BD 1上,过点P 作垂直于平面BB 1D 1D 的直线,与正方体表面相交于点M ,N .设BP =x ,MN =y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选B.取AA 1的中点E 和CC 1的中点F ,连接EF ,则MN 在平面BFD 1E 内平行移动,且MN ∥EF ,当P 点移动到BD 1的中点时,MN 有唯一的最大值,排解答案A ,C ;当P 点移动时,由于总保持MN ∥EF ,所以x 与y 的关系是线性的(例如:取AA 1=1,当x ∈⎝⎛⎦⎤0,32时,x 32=y 3⇒y =2x .同理,当x ∈⎝⎛⎦⎤32,3时,有3-x 32=y 3⇒y =23-2x ,排解答案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已知平面α∥平面β,P 是α,β外一点,过P 点的两条直线AC ,BD 分别交α于点A ,B ,交β于点C ,D ,且P A =6,AC =9,AB =8,则CD 的长为________.解析:若点P 在平面α,β的同侧,由于平面α∥平面β,故AB ∥CD ,则P A PC =ABCD ,可求得CD =20;若点P 在平面α,β之间,可求得CD =4.答案:20或414.如图,在△ABC 中,∠ACB =90°,直线l 过点A 且垂直于平面ABC ,动点P ∈l ,当点P 渐渐远离点A 时,∠PCB 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由于直线l 垂直于平面ABC ,所以l ⊥BC ,又∠ACB =90°,所以AC ⊥BC ,所以BC ⊥平面APC ,所以BC ⊥PC ,即∠PCB 为直角,与点P 的位置无关.答案:不变15.已知平面α,β和直线m ,给出条件:①m ∥α;②m ⊥α;③m ⊂α;④α⊥β;⑤α∥β.(1)当满足条件________时,有m ∥β;(2)当满足条件________时,有m ⊥β.解析:利用线面平行和垂直的相关学问得出,由③⑤⇒m ∥β;由②⑤⇒m ⊥β. 答案:(1)③⑤ (2)②⑤ 16. (2022·马鞍山质检)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对角线AC 1被平面A 1BD 和平面B 1CD 1三等分;②正方体的内切球、与各条棱相切的球、外接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2∶3;③以正方体的顶点为顶点的四周体的体积都是16;④正方体与以A 为球心,1为半径的球的公共部分的体积是π6.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①设对角线AC 1与平面A 1BD 相交于点M ,则AM ⊥平面A 1BD ,所以13AM ·34×(2)2=13×12×1×1×1,解得AM =33=13AC 1,设对角线AC 1与平面B 1CD 1相交于点N ,则NC 1⊥平面B 1CD 1,所以13C 1N ·34×(2)2=13×12×1×1×1,解得C 1N =33=13AC 1,因此对角线AC 1被平面A 1BD 和平面B 1CD 1三等分,①正确;②正方体的内切球、与各条棱相切的球、外接球的半径分别为12、22、32,因此它们的表面积之比为4π·⎝⎛⎭⎫122∶4π·⎝⎛⎭⎫222∶4π·⎝⎛⎭⎫322=1∶2∶3,②正确; ③以A 1,B ,D ,C 1为顶点的三棱锥的体积为V =13-4×16=13,不是16,③不正确;④正方体与以A 为球心,1为半径的球的公共部分的体积为V =18×4π3×13=π6,④正确.答案:①②④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S 是B 1D 1的中点,E 、F 、G 分别是BC 、DC 、SC 的中点,求证:(1)直线EG ∥平面BDD 1B 1; (2)平面EFG ∥平面BDD 1B 1. 证明:(1)如图,连接SB ,由于E 、G 分别是BC 、SC 的中点, 所以EG ∥SB .又由于SB ⊂平面BDD 1B 1, EG ⊄平面BDD 1B 1, 所以直线EG ∥平面BDD 1B 1. (2)连接SD ,由于F 、G 分别是DC 、SC 的中点, 所以FG ∥SD .又由于SD ⊂平面BDD 1B 1,FG ⊄平面BDD 1B 1, 所以FG ∥平面BDD 1B 1,且EG ⊂平面EFG , FG ⊂平面EFG ,EG ∩FG =G ,所以平面EFG ∥平面BDD 1B 1. 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ABC 和△BCD 所在平面相互垂直,且AB =BC =BD =2,∠ABC =∠DBC =120°,E ,F ,G 分别为AC ,DC ,AD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BCG ; (2)求三棱锥D -BCG 的体积. 解:(1)证明:由已知得, △ABC ≌△DBC ,因此AC=DC.又G为AD的中点,则CG⊥AD.同理BG⊥AD,又由于CG∩BG=G,因此AD⊥平面BCG.由题意,EF为△DAC的中位线,所以EF∥AD.所以EF⊥平面BCG.(2)在平面ABC内作AO⊥CB,交CB的延长线于O(图略),由于平面ABC⊥平面BCD,平面ABC∩平面BCD=BC,所以AO⊥平面BCD.又G为AD的中点,因此G到平面BCD的距离h =12AO.在△AOB中,AO=AB sin 60°=3,所以V D­BCG=V G­BCD=13S△BCD×h.又在△BCD中,连接BF,则BF⊥DC,得BF=BC cos 60°=1,所以DC=2FC=23,所以S△BCD=12DC·BF=3,所以V D­BCG=13×3×32=12.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是某直三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被削去上底后的直观图与三视图中的侧视图、俯视图.在直观图中,M是BD的中点.侧视图是直角梯形,俯视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有关数据如图所示.(1)求异面直线AC与EM所成角的大小;(2)求证:平面BDE⊥平面BCD.解:(1)由于M为DB的中点,如图,取BC的中点N,连接MN,AN,则MN∥DC,且MN=12DC,又由题图知,AE∥DC,AE=12DC,所以MN∥AE,且MN=AE,所以四边形ANM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N∥EM,所以EM与AC所成的角即为AN与AC所成的角.在Rt△ABC中,∠CAN=45°,所以异面直线AC与EM所成的角为45°.(2)证明:由(1)知EM∥AN,又由于平面BCD⊥底面ABC,AN⊥BC,所以AN⊥平面BCD,所以EM⊥平面BCD.由于EM⊂平面BDE,所以平面BDE⊥平面BCD.20.(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A1C1,D,E分别是棱BC,CC1上的点(点D不同于点C),且AD⊥DE,F为B1C1的中点.求证:(1)平面ADE⊥平面BCC1B1;(2)直线A1F∥平面ADE.证明:(1)由于三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又由于AD⊂平面ABC,所以CC1⊥AD.由于AD⊥DE,CC1,DE⊂平面BCC1B1,且CC1∩DE=E,所以AD⊥平面BCC1B1.又由于AD⊂平面ADE,所以平面ADE⊥平面BCC1B1.(2)法一:由于A1B1=A1C1,F为B1C1的中点,所以A1F⊥B1C1.又由于CC1⊥平面A1B1C1,且A1F⊂平面A1B1C1,所以CC1⊥A1F.又由于CC1,B1C1⊂平面BCC1B1,且CC1∩B1C1=C1,所以A1F⊥平面BCC1B1.由(1)知,AD⊥平面BCC1B1,所以A1F∥AD.又由于AD⊂平面ADE,A1F⊄平面ADE,所以直线A1F∥平面ADE.法二:由(1)知,AD⊥平面BCC1B1,由于BC⊂平面BCC1B1,所以AD⊥BC.由于A1B1=A1C1,所以AB=AC.所以D为BC的中点.连接DF(图略),由于F是B1C1的中点,所以DF BB 1AA1.所以四边形ADF A1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1F∥AD.由于AD⊂平面ADE,A1F⊄平面ADE,所以A1F∥平面ADE.2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1),在矩形ABCD中,已知AB=2,AD =22,M,N分别为AD和BC 的中点,对角线BD与MN交于O点,沿MN把矩形ABNM折起,使两个半平面所成二面角为60°,如图(2).(1)求证:BO⊥DO;(2)求AO与平面BOD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翻折前,由于M,N是矩形ABCD的边AD和BC的中点,所以AM⊥MN,DM⊥MN,折叠后垂直关系不变,所以∠AMD是两个半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所以∠AMD=60°.连接AD,由AM=DM,可知△MAD是正三角形,所以AD= 2.在Rt△BAD中,AB=2,AD=2,所以BD=6,由题可知BO=OD=3,由勾股定理可知三角形BOD 是直角三角形,所以BO⊥DO.(2)如图,设E,F分别是BD,CD的中点,连接EF,OE,OF,BC,又BD=6,BC=2,CD=2,所以DC⊥BC,则EF⊥CD.又OF⊥CD,所以CD⊥平面OEF,OE⊥CD.又BO=OD,所以OE⊥BD,又BD∩CD=D,所以OE⊥平面ABCD.又OE⊂平面BOD,所以平面BOD⊥平面ABCD.过A作AH⊥BD,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AH⊥平面BOD,连接OH,则OH是AO在平面BOD 的投影,所以∠AOH为AO与平面BOD所成的角.又AH是Rt△ABD斜边上的高,所以AH=233,又OA=3,所以sin∠AOH=AHOA=23.故AO与平面BO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22.(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即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ACB=90°,AA1=BC=2AC=2.(1)若D为AA1的中点,求证:平面B1CD⊥平面B1C1D;(2)在AA1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得二面角B1­CD­C1的大小为60°.解:(1)证明:由于∠A1C1B1=∠ACB=90°,所以B1C1⊥A1C1,又由直三棱柱的性质知B1C1⊥CC1,所以B1C1⊥平面ACC1A1.所以B1C1⊥CD,由AA1=BC=2AC=2,D为AA1中点,可知DC=DC1=2,所以DC2+DC21=CC21=4,即CD⊥DC1,又B1C1⊥CD,所以CD⊥平面B1C1D,又CD⊂平面B1CD,故平面B1CD⊥平面B1C1D.(2)当AD=22AA1时二面角B1­CD­C1的大小为60°.假设在AA1上存在一点D满足题意,由(1)可知B1C1⊥平面ACC1A1,所以B1C1⊥CD.如图,在平面ACC1A1内过C1作C1E⊥CD,交CD或延长线于点E,连接EB1,由于B1C1∩C1E=C1,所以CD⊥平面B1C1E,所以CD⊥EB1,所以∠B1EC1为二面角B1­CD­C1的平面角,所以∠B1EC1=60°.由B1C1=2知,C1E=233.设AD=x,则DC=x2+1,由于△DCC1的面积为1,所以12x2+1×233=1,解得x=2,即AD=2=22AA1,所以在AA1上存在一点D满足题意.。

章末综合检测2练习

章末综合检测2练习

章末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关于化学物质和反应类型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 )。

解析 A 项中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 项中化合物包括电解质,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D 项中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2.实验室制取少量N 2,常利用的反应是NaNO 2+NH 4Cl=====△NaCl +N 2↑+2H 2O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aNO 2是氧化剂B .生成1 mol N 2时转移的电子为6 molC .NH 4Cl 中的N 元素被还原D .N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解析 分析反应方程式及各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知道NaNO 2是氧化剂,故A 正确。

NH 4Cl 中的N 元素被氧化,N 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当1 mol N 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为3 mol ,故B 、C 、D 错误。

答案 A3.Fe(OH)3胶体和MgCl 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

A.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B.两者均能透过半透膜C.加入盐酸先沉淀,随后溶解D.分散质微粒可通过滤纸解析MgCl2溶液无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MgCl2溶液加盐酸无沉淀;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的分散质微粒均可通过滤纸。

答案 D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离子化合物,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B.离子互换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C.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水,故酸碱中和反应都可以用H++OH-===H2O表示D.复分解反应必须具备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解析大部分难溶的盐如BaSO4、CaCO3等均属于离子化合物,但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以离子形式表示,A错。

在水溶液中,如果反应物离子的浓度减小了,说明离子反应发生了,这是离子反应的本质,B正确。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章末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5.6 g铁粉投入到盛有100 mL 2 mol/L稀硫酸的烧杯中,2 min 时铁粉刚好溶解(溶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A.v(Fe)=0.5 mol/(L·min)B.v(H2SO4)=1 mol/(L·min)C.v(H2SO4)=0.5 mol/(L·min)D.v(FeSO4)=1 mol/(L·min)解析:选C。

铁粉为固体,其物质的量浓度可视为常数,不用铁粉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铁粉是0.1 mol,参加反应的H2SO4为0.1 mol,所以v(H2SO4)=1 mol/L÷2 min=0.5 mol/(L·min),v(FeSO4)=0.5 mol/(L·min),B、D项错。

2.(2011年江苏南通调研)已知常温常压下,N2(g)和H2(g)生成2 mol NH3放出92.4 kJ 热量。

在同温、同压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 kJ,向另一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中通入0.5 mol N2、1.5 mol H2和1 mol NH3,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 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2Q2=Q1=92.4B.Q2<Q1<92.4C.Q1<Q2<92.4 D.Q2=Q1<92.4解析:选B。

对于反应N2(g)+3H2(g)2NH3(g),ΔH=-92.4 kJ/mol,而在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时,实际过程N2和H2不能完全转化,故生成n(NH3)<2 mol,放出的热量Q1<92.4,而另一容器中通入0.5 mol N2、1.5 mol H2和1 mol NH3,是从中间过程建立的平衡体系,达平衡时虽然与上述平衡相同,但生成的NH3比上述平衡体系还要少,故Q2<Q1,所以Q2<Q1<92.4。

新高一步步高必修一章末检测试卷(二)

新高一步步高必修一章末检测试卷(二)

章末检测试卷(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给定下列命题:A11①">/?习。

2>。

2;②。

2>人2=^>人;③④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A.OB.1C.2D.3答案A解析对于①,当。

=1,b=—2时,。

>仞但/<屏,故①错误;对于②,当QV0<0时,。

2>力2也成立,故②错误;b对于③,只有当a>0且a>》时,£<1才成立,故③错误;当a>0,人<0时,④错误.2.已知a>l,b>l,记心=土+,,则M与N的大小关系为()A.M>NB.M=NC.M<ND.不确定答案A解析M=粕咛士*,故选A.Y-- 13.不等式E<°的解集为()A.{x\x>l}B.{x\x<~2)C.(x|~2<x<l)D.{x|Ql或x<~2}答案C解析原不等式等价于(x—l)(x+2)<0,则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2<尤<1}・4.不等式一3^+7x~2<0的解集为()A.jx||<x<2jB.jx|x<^^x>2jC.|x|~2<x<~3ID.{x\x>2}答案B解析不等式一3*+7工一2<0可化为—7x+2>0,方程3a2—7尤+2=0的两根为由=?,X2=2,则不等式3/—7x+2>0的解集是"或x>2 ],故选B.5.某车间分批生产某种产品,每批的生产准备费用为800元.若每批生产x 件,则平均仓储时间为言天,且每件产品每天的仓储费用为1元.为使平均到每件产品的生产准备费用与仓储 O费用之和最小,则每批应生产产品()A. 60 件B. 80 件C. 100 件D. 120 件答案B解析 设每件产品的平均费用为y 元,由题意得尸M+砂2\^r§=20.Qnn r当且仅当芋=§3>。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对种群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B.生活在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C.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D.一个草原上相互之间有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解析:选C。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总和。

2.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解析:选D。

种群不仅具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集群分布等;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由于生物逐渐增多,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多;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C.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解析:选A。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由于时间和环境不同,种群密度会发生变化。

4.下面是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正确的是()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③计数④计算种群密度⑤丈量A.①→②→③→④B.①→⑤→④C.①→④D.①→③→②→④解析:选A。

一般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调查对象,然后选取适当大小的样方,计算每个样方内该种群的数量,然后计算该区域内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整个过程无需丈量。

5.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一块面积不大的某区域,第一次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较多,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还可用取样调查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解析:选C。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检测试卷(二)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检测试卷(二)

章末检测试卷(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9·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期末)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A.A层B.B层C.C层D.A、B层2.图中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A.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反射3.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B.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D.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答案』 1.B 2.C 3.D『解析』第1题,根据大气垂直分层,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宜飞机飞行,位于约12~50千米之间,是B层。

第2题,图中A层大气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C对。

第3题,B层是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A、C正确。

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B正确。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的是C层(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D错误。

读“我国某市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4~5题。

4.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5.近年来,我国北方部分城市热岛强度有所增大,其原因最可能是()A.全球变暖影响B.太阳辐射增强C.市区排放热量和温室气体增多D.城市绿地增加『答案』 4.A 5.C『解析』第4题,城市内部气温高,形成热低压,风从乡村吹向城市,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

故选A。

第5题,城市热岛强度是市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异决定的,与市区排放热量和温室气体增多有关,C对。

全球变暖主要影响沿海地区,对于城郊之间的热力差异影响不大,A错。

太阳辐射增强使得地球平均温度升高,B错。

城市绿地增加,使得城区与郊区的热力差异变小,D错。

6.(2019·江西临川实验学校期末)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看上去仍然明亮,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反射作用B.吸收作用C.散射作用D.折射作用『答案』C『解析』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看上去仍然明亮,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散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天空太阳未出或刚落下时仍明亮,C对。

教科物理必修1: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物理必修1: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选不全得3分),1.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 1、F 2,当它们之间夹角为90 °时,合力大小为20 2 N ,则当它们之间夹角为120 °时,合力大小为( )A .40 NB .10 2 NC .20 ND .10 N解析:选C.当F 1与F 2间的夹角为90°时有F 合1=F 21+F 22=202,由于F 1=F 2,所以F 1=F 2=20 N ,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F 合2=F 1=F 2=20 N .故C 项正确.2.用如图2-4所示的四种方法悬挂一个镜框,绳中所受拉力最小的是( )图2-4解析:选B.提示:四种情况下,两绳拉力均等于镜框的重力,B 中两绳的拉力平行,即两分力夹角为零,此时两绳中拉力最小,故B 正确.3.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F 2-F 1l 2-l 1B.F 2+F 1l 2+l 1C.F 2+F 1l 2-l 1D.F 2-F 1l 2+l 1解析:选C.设弹簧的原长为l 0,劲度系数为k ,由胡克定律有:F 1=k (l 0-l 1)①F 2=k (l 2-l 0)②①+②得k =F 1+F 2l 2-l 1,故选项C 正确. 4.图2-5如图2-5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方向力的作用,其中水平向右的力F 1=5 N ,水平向左的力F 2=10 N ,当F 2由10 N 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二力的合力大小( )A .逐渐减小B .逐渐增大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C5.图2-6如图2-6所示,体重为60 kg 的武术运动员,两脚蹬在两堵墙上且保持静止状态,若运动员的脚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两堵墙之间的距离和运动员的腿长相等.关于运动员与墙之间的压力大小,正确的是(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 =10 N/kg)( )A .一定等于600 NB .可能等于700 NC .可能等于650 ND .可能小于600 N解析:选BC.因为运动员的重力为600 N .所以墙给每只脚的静摩擦力为f =300 N ,设每只脚对墙的压力为N ,因最大静摩擦力f max =μN ,且f max >f ,则有N >600 N ,显然N >600 N 时,每只脚受到的静摩擦力仍为300 N .正确答案为B 、C. 6.图2-7(2012·重庆双桥中学高一检测)如图2-7所示,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 的A 、B 两球,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 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静止不动时,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 )A.mg tan θkB.2mg tan θkC.mg tan θ2kD.2mg tan θ2k解析:选C.以A 球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所以F 弹=mg tan θ2,Δx =F 弹k =mg k tan θ2项正确.7.图2-8如图2-8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 N 拉力F 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5 cm(在弹性限度内);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200 N/mB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400 N/mC .根据公式k =F /x ,弹簧的劲度系数k 会随弹簧弹力F 的增大而增大D .弹簧所受的合力为10 N解析:选A.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 N 的拉力,方向相反,所以弹簧所受的合力为零,D 错误,弹簧的弹力等于一端的拉力,由F =kx 可求出k =F x =10 N 0.05 m=200 N/m ,B 错误,A 正确;弹簧的劲度系数k 由弹簧本身决定,与F 无关,C 错误. 8.图2-9(2012·北京四中高一检测)如图2-9所示,完全相同的两物块A 、B ,质量均为1 kg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它们之间连接有一劲度系数为100 N/m 的轻弹簧.整个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弹簧处于原长.现有一水平向右的变力F 作用于物块A 上,F 从0开始,缓慢增大到3 N 时,轻弹簧的伸长量为(g =10 N/kg)( )A .0B .1 cmC .2 cmD .3 cm解析:选B.先对整体受力分析,要使整体能运动,必须克服整体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 =2mgμ=4 N>F =3 N ,故B 仍能保持静止,但力F 大于A 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 =2 N ,力F 缓慢增大到2 N 时A 发生运动,之后弹簧伸长,当弹力T =F -f max =1 N 时,对B 由平衡条件可知受到的摩擦力为1 N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量Δx =T /k =0.01 m =1 cm ,B 对. 9.图2-10 质量为m 的小球系在轻绳的下端,现在小球上施加一个大小为F =12mg 的拉力,使小球偏离原位置并保持静止,如图2-10所示,则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θ为( )A .30°B .37°C .45°D .60°解析:选A.本题首先要判断拉力的方向向哪时,θ角最大.小球所受重力大小方向不变,拉力大小不变,方向可变,比较不同方向.可见拉力与绳垂直时,θ角最大,如图所示.sin θ=F G =12mg mg =12,θ=30 °,A 正确.10. 图2-11(2012·成都七中高一期中)把一重为G 的物体用一个水平的推力F =kt (k 为恒量,t 为时间)压在竖立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图2-11所示.从t =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随t 的变化关系是()图2-12解析:选B.因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故墙壁给物体的压力N 始终等于水平推力F 的大小,即N =F =kt .当墙壁给物体的摩擦力f =μkt <G 时,物体加速下滑,摩擦力随时间t 成正比例增加;当f =G 时,物体下滑的速度达到最大;f >G 后,物体虽然减速下滑,但滑动摩擦力仍随时间t 成正比例的增加,且一直增大到物体停止滑行前为止.当物体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突变”成静摩擦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得静摩擦力的大小f =G .综上可知,正确选项应是B.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3分,按题目要求解答)11.(6分)为了探究弹簧弹力F 和弹簧伸长量x 的关系,某同学选了A 、B 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描绘出如图2-13所示的图像,从图像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使图像上端成为曲线,图像上端成为曲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弹簧B 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弹簧__________(填“A ”或“B ”).图2-13解析: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成正比,图像后半部分不成正比,说明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由图像可知,k =F x=100 N/m ;精确度高,说明受较小的力就能读出对应的形变量,因此选A .答案: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 100 N/m A12.(7分)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A .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记录下O 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 .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1和F 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 .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套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 ′的图示.F .比较F ′和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解析:根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操作规程可知,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C 、E.在C 中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E 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了同一位置O . 答案:(1)C E(2)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 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7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8分)质量m =5 kg 的物体A 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静止,如图2-14所示,它受到几个力作用?并求出各力的大小.取g =10 N/kg.图2-14解析:物体A 受到的力有重力G 、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重力G =mg =50 N支持力N =mg cos30°=25 3 N摩擦力f =mg sin30°=25 N.答案:3个力 G =50 N N =25 3 N f =25 N14.(8分)如图2-15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 、B 两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每个物体重G =10 N ,设物体A 、B 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m =2.5 N ,若对A 施加一个向右的由零均匀增大到6 N 的水平推力F ,请将A 所受到的摩擦力随水平推力F 的变化情况在图乙中表示出来.(要求写出作图过程)图2-15解析:(1)当推力F 由0均匀增大到2.5 N 时,A 、B 均未动,f A 由0均匀增大到2.5 N.(2)当推力F 由2.5 N 增大到5 N 时,f A =2.5 N.(3)当推力F 由5 N 增大到6 N 时,A 处于运动状态:f A =μG =2 N.答案:见解析15.(10分)图2-16如图2-16所示,质量分别为m 1=4 kg 、m 2=6 kg 的物体用轻质弹簧相连,用一水平力F 作用在m 1上,拉着它们一起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原来l 0=20 cm ,劲度系数k =6 N/cm ,m 1、m 2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4,g =10 m/s 2.求:(1)F 的大小.(2)m 1、m 2的距离.解析:(1)m 1、m 2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 1=μN 1=μm 1g =0.4×4×10 N =16 Nf 2=μN 2=μm 2g =0.4×6×10 N =24 N由平衡条件得:F =f 1+f 2=40 N.(2)对m 2:弹簧弹力T =f 2=24 N.由T =k (l -l 0)得l =T k +l 0=246cm +20 cm =24 cm. 答案:(1)40 N (2)24 cm16.(11分)图2-17(2012·杭州二中高一检测)如图2-17所示,物体A 重100 N ,物体B 重20 N ,A 与水平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30 N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这时A 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多大?如果逐渐加大B的重力,而仍保持系统静止,则B物体重力的最大值是多少?解析: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建立直角坐标系.x轴上:F A=T cos45°①y轴上:F B=G B=T sin45°②①②联立,得F A=G B tan45°代入其值得F A=20 N,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可得f A=F′A=F A=20 N,方向水平向右.当逐渐增大B的重力时,要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当A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B物体的重力达到最大.由上述表达式可知:G B m=f A mtan45°30 N故A受到的静摩擦力为20 N,B物体的重力最大值为30 N. 答案:20 N30 N。

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3)练习:章末综合检测2(含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3)练习:章末综合检测2(含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只有在化合物中才能存在的化学键是()A.离子键B.共价键C.金属键D.非极性键【解析】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要产生阴、阳离子,一定是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含离子键的一定是化合物;非极性键是共价键的一种,可能存在于化合物中(如H2O2、C2H4等),也可能存在于单质分子中;金属键只能存在于金属单质中。

【答案】 A【点评】化学键存在的几个特殊情况:①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②金属单质中只存在金属键;③非金属单质中只存在非极性键;④极性键和离子键只能存在于化合物中。

2.下列化学键中,键的极性最强的是()A.C—F B.C—OC.C—N D.C—C【解析】共价键的极性与元素电负性大小有关,元素间的电负性相差越大,形成的共价键极性越强。

因电负性大小顺序为:F>O>N>C,故选A。

【答案】 A3.(2014·合肥模拟)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A.CO2H2O B.C2H4CH4C.Cl2C2H2D.NH3HCl【解析】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有:CO2、C2H4、CH4、Cl2、C2H2,其中Cl2不含极性键。

【答案】 B4.下列一组粒子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相同,分子或离子的键角不相等的是()A.CCl4、SiCl4、SiH4B.H2S、NF3、CH4C.BCl3、CH2===CHCl、环已烷D.SO3、C6H6(苯)、CH3C≡CH【解析】A项,中心原子都是sp3杂化,其键角相同;B项,中心原子都是sp3杂化,孤电子对数不同,分子的键角不相同;C项,三氯化硼和氯乙烯的中心原子都是sp2杂化,环已烷中碳原子为sp3杂化;D项,三氧化硫和苯的中心原子为sp2杂化,而丙炔中碳原子为sp和sp3杂化。

【答案】 B5.(2014·盐城模拟)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化学键是原子或离子间较强烈的引力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解析】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A项正确,D项错误。

2章末综合检测

2章末综合检测

章末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题6分,共48分。

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 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 s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3.4 mol B.3.2 molC.2.8 mol D.1.2 mol解析由题意可知在前10 s内,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0.12 mol/(L·s)×10 s×2 L=2.4 mol,故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为1.2 mol,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 mol-1.2 mol =2.8 mol。

答案 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熵增大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B.熵减小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C.ΔH<0的反应可能自发进行D.ΔH>0的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解析对于反应的自发性判断,要从焓变和熵变两个角度综合来认识,只从其中一方面来认识是不正确的;对于放热反应,可能自发进行,也可能不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也是如此。

答案 C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变外界条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B.当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反应限度时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C.当某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了反应限度D.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解析化学反应限度即化学平衡。

改变外界条件可以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即改变反应的限度,A错,B正确;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如H2(g)+I2(g) 2HI(g),压强不随反应进行的程度而改变,C错;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一定相等,D错。

答案 B4.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到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05-培优帮丨章末综合检测卷 (2)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05-培优帮丨章末综合检测卷 (2)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D.t4
【解析】根据四个月份气温回暖时刻的早晚判断①②③④代表的月份,四个月份中,
图③所示月份气温达到最低值的时间最早,约为4时(另外三个月份气温达到最低值
都是在4时后),开始升温的时间最早,即日出最早,所以图③所示月份白昼时间最
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最多,因此气温也最高,故C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D.臭氧的含量最高,大气密度最小
(2024·湖南长沙高一期末)图甲为某海岛地图,
图乙为该岛东部小村庄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据此
完成3—4题。
3.某人在该岛从1 500 m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
仅从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气温和气压变化状况是
(C )
A.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2)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的原 因。(6分) 【答案】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2分)积雪 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2分)中心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气温降幅较小。 (2分) 【解析】读图可知,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城市中心 城区比郊区的温度高得多。主要原因是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太阳辐 射大部分被积雪反射回去,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大 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量少,大气温度低;同时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中 心城区积雪清扫较及时,地面对太阳辐射反射少,地面吸收热量多,地面温度高; 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大气温度高。因此中心城区和郊区的温差加 大,城市热岛强度增强。
B.2—3时
C.4—5时
D.6—7时
【解析】逆温发生时,地面温度越低,近地面大气的温度也越低(但受地面温度的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D.根据是否含氧元素,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解析:选B。

分散系分类的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A错;区分电解质、非电解质的依据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且必须为化合物,C错;根据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得电子物质)和还原剂(失电子物质),D错。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盐,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B.离子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某种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C.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水,故酸碱中和反应都可以用H++OH-===H2O表示D.复分解反应必须具备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解析:选B。

A中,某些在水溶液中难溶的盐(如CaCO3、BaSO4等),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化学式。

C中,某些酸碱中和反应不能用“H++OH-===H2O”表示,如CH3COOH+NaOH===CH3COONa+H2O。

D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只需具备生成难溶、难电离物质和气体三者之一即可。

3.下列化合物中依次属于氧化物、碱、盐的一组是()A.Na2CO3、KOH、CaOB.CO、NaOH、KClC.H2O、H2SO4、NaClD.CuO、Cu2(OH)2CO3、CaCO3解析:选B。

A项中Na2CO3属于盐,排除A项;C项H2SO4属于酸,排除C项;D项Cu2(OH)2CO3属于盐,排除D项。

B项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B.将一束强光通过淀粉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粒子带电荷D.纳米材料属于胶体解析:选D。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和三章章末检测题含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和三章章末检测题含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中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形为( )A.向斜成山B.向斜成谷C.背斜成谷D.背斜成山2.形成图示地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解析:第1题,图中等高线凸起方向海拔降低,应为山脊;按照沉积岩的形成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中间为最早沉积的砾岩,两翼为后沉积的砂岩和页岩,所以该地为背斜,故D正确。

第2题,由上题可知,图示地区为背斜成山,是由于地壳运动隆起抬升而成,故选A。

答案:1.D 2.A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3~4题。

3.上图中板块共有( )A.1块B.2块C.3块D.4 块4.上图中虚线圈内形成的地貌类型是( )A.海洋B.海沟C.海岭D.裂谷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图示反映了一处大洋的生长边界和一处海陆的碰撞边界,因此有3个板块。

故选C。

第4题,图中虚线圈内反映了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而形成海沟,大陆一侧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故选B。

答案:3.C 4.B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读图,完成5~7题。

5.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外力作用②地壳运动③岩浆活动④变质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6.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 )A.A、D、G、B、F B.B、E、D、A、FC.G、B、A、E、D D.G、F、B、D、A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③处有可能找到化石B.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①地向下打井开采C.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层施工D.该地多断层构造,多火山、地震解析:第5题,图中有沉积岩,故有外力作用,①正确;岩层褶皱变形由地壳水平运动所致,②正确;A为岩浆岩,故有岩浆活动,③正确;E为变质岩,故有变质作用,④正确。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电磁感应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电磁感应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章末综合检测( 二 ) 电磁感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40分。

第1~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电磁炉采用感应电流(涡流)的加热原理,其原理图如图所示。

它是通过电子线路产生交变磁场,把铁锅放在炉面上时,在铁锅底部产生交变电流。

它具有升温快、效率高、体积小、安全性好等优点。

下列关于电磁炉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炉面板可采用陶瓷材料,发热部分为铁锅底部B.电磁炉面板可采用金属材料,通过面板发热加热锅内食品C.电磁炉可以用陶瓷器皿作为锅具对食品加热D.电磁炉的锅具一般用铁锅,是因为铝锅、铜锅中不能形成涡流解析:选A 电磁炉面板如果采用金属材料,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涡流发热,会使线圈烧毁,故B错误;用陶瓷器皿作为锅具不能形成涡流,不能对食品加热,故C错误;铝锅、铜锅在电磁炉上也能形成涡流,但由于铝、铜导磁性弱,通过它们的磁场只是一小部分,因此在铝锅、铜锅中形成的涡流远比铁锅中的小,不是不能形成涡流,故D错误,A正确。

2.如图所示,左侧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I1,ab为一段长直导线;右侧平行金属导轨的左端连接有与ab平行的长直导线cd,在远离cd导线的右侧空间存在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在磁场区域放置垂直导轨且与导轨接触良好的导体棒MN,当导体棒沿导轨匀速运动时,可以在cd上产生大小为I2的感应电流。

已知I1>I2,用f1和f2分别表示导线cd 产生的磁场对ab的安培力大小和ab产生的磁场对cd的安培力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N向左运动,ab与cd两导线相互吸引,f1=f2B.若MN向右运动,ab与cd两导线相互吸引,f1=f2C.若MN向左运动,ab与cd两导线相互吸引,f1>f2D.若MN向右运动,ab与cd两导线相互吸引,f1>f2解析:选B 若MN 向左运动,由右手定则可知cd 中的电流方向由d →c ,而ab 中的电流方向由a →b ,故二者方向相反,相互排斥。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数学优化方案北师大版必修3习题: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数学优化方案北师大版必修3习题: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赋值语句正确的是( ) A .a +b =5 B .5=a C .a =2b =2D .a =a +1解析:选D.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是变量名=表达式,赋值号左右两边不能互换,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而不能是表达式.2.假如以下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132,那么在程序中While 后面的①处应填( ) i =12 S =1 Do S =S *i i =i -1 Loop While ① 输出S . A .i >11 B .i ≥11 C .i ≤10D .i <11解析:选B.当循环终止条件为真时,连续循环,否则停止执行循环体.由于输出的是132,故应选B.3.已知函数y =⎩⎨⎧x ,x ≥0,x +1,x <0,输入自变量x 的值,输出对应的函数值.设计程序框图时,需用到的基本规律结构是( )A .挨次结构B .选择结构C .挨次结构、选择结构D .挨次结构、循环结构答案:C4.计算下列各式中的S 的值,能设计算法求解的是( )①S =1+2+3+…+100;②S =1+2+3+…;③S =1+2+3+…+n (n ≥2且n ∈Z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D .①②③ 解析:选B.由于算法步骤具有“有限性”特点,故②不行用算法求解. 5.算法步骤如下: 1.m =a .2.若b <m ,则m =b . 3.若c <m ,则m =c . 4.若d <m ,则m =d . 5.输出m .则输出的m 表示( ) A .a ,b ,c ,d 中的最大值 B .a ,b ,c ,d 中的最小值 C .将a ,b ,c ,d 由小到大排列 D .将a ,b ,c ,d 由大到小排列解析:选B.按步骤进行阅读,看每一步完成了一个怎样的任务.1.确定的值为a .2.若b <m ,则m 的值为b …可知取较小的数,即输出的m 为a ,b ,c ,d 中的最小值.故选B.6.(2021·高考北京卷)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k 值为( )A .3B .4C .5D .6解析:选B.初值为a =3,k =0,进入循环体后a =32,k =1;a =34,k =2;a =38,k =3;a =316,k =4,此时a <14,退出循环,则输出k =4.故选B.7.下列算法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 ) i =1 Do i =i +2 S =3+2*i i =i +1 Loop While i <8 输出S .A .17B .19C .21D .23解析:选C.这是用Do Loop 语句编写的算法,按Do Loop 语句的程序运行可知最终一次执行循环体时S =3+2×(7+2)=21.8.For I =2 To 100 step 2 输出I Next上面程序最终输出的是( ) A .2+4+6+8+…+100的和 B .100C .2,4,6,…,100,D .2+3+…+100的和 答案:B9.(2021·高考安徽卷)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输出的n 为( )A .3B .4C .5D .6解析:选B.初始值,a =1,n =1,|a -1.414|=0.414≥0.005,执行第一次循环,a =1+11+a =32,n =2;|a -1.414|=0.086≥0.005,执行其次次循环,a =1+11+a =75,n =3;|a -1.414|=0.014≥0.005,执行第三次循环,a =1+11+a =1712,n =4;|a -1.414|≈0.002 7<0.005,跳出循环,输出n =4.10.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后,若输出结果为-1,则输入x 的值不行能是( )A .2B .1C .-1D .-2解析:选D.当x ≥0时,y =-1,故A 、B 正确.当x <0时,y =x 3=-1,则x =-1.故选D. 11.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后,输出的值为4,则P 的取值范围是( )A.⎝⎛⎦⎤34,78B.⎝⎛⎦⎤23,78 C.⎝⎛⎦⎤45,89D.⎝⎛⎦⎤56,910解析:选A.依据程序框图,第一次循环,S =12,n =2;其次次循环,S =12+122=34,n =3;第三次循环,S =34+123=78,n =4.而输出的n 值为4,因此当执行了n =3时,P 取最大值,此时P =78,执行n =2时,P 取最小值,此时P =34,故P 的取值范围是⎝⎛⎦⎤34,78. 12.下列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i =11 S =1 Do S =S *i i =i -1Loop While i ≥9 输出 S A .990B .110C .7 920D .11 解析:选A.i =11,S =11,i =10;i =10,S =110,i =9;i =9,S =990,i =8;i =8,i <9,S =99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下面给出的是条件语句编写的算法,该算法的功能是________. 输入n ;If n 能被2整除 Then 输出“偶数” Else输出“奇数” End If解析:该算法语句反映的是整数n 能否被2整除问题,若能被2整除,则n 是偶数,否则为奇数,因此,此算法功能是推断一个整数n 是奇数还是偶数.答案:推断一个整数n 是奇数还是偶数14.在一个算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的推断,算法框图依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则处理这种过程的结构是________.解析:由选择结构的定义可知,在选择结构中需对某些条件作出推断,推断的结果影响着算法流向. 答案:选择结构15.已知a =⎝⎛⎭⎫-12-23,b =log 1312,c =(-3)23,则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后输出的结果等于________.(填a ,b ,c 即可)解析:依据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性质可知,a =⎝⎛⎭⎫-12-23,b =log 1312,c =(-3)23,(-3)23=323,由于⎝⎛⎭⎫-12-23=(-2)23=223<323,由于log 1312=log 32<1,因此可知(-3)23是最大值.答案:c16.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解析:当输入x =1,y =1,执行z =x +y 及z ≤50,x =y ,y =z 后, x ,y ,z 的值依次对应如下: x =1,y =1,z =2; x =1,y =2,z =3; x =2,y =3,z =5; x =3,y =5,z =8; x =5,y =8,z =13; x =8,y =13,z =21; x =13,y =21,z =34; x =21,y =34,z =55.由于55≤50不成立,故输出55. 答案:55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设计一个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用自然语言描述该算法.解:1.计算Δ=b 2-4ac .2.若Δ<0,则输出“方程无实根”;否则,执行第3步.3.若Δ≥0,则计算并输出方程的根x 1,2=-b ±b 2-4ac2a .18.(本小题满分12分)学习优秀奖的条件如下: (1)五门课的成果总分不小于500分;(2)三门主课每门的成果都不小于100分,其他两门成果都不小于90分.输入某同学的五门成果,问他是否够优秀条件?画出程序框图.解:程序框图如图所示:19.(本小题满分12分)试用基本语句描述求函数y=-x2-2x+3在x∈(-∞,n]上的最大值的算法,并画出算法框图.解:算法语句如下:输入n;a=-1b=-2c=3If n>-1Thent=4*a*c-b2max=t/(4*a)Elsey=-n2-2*n+3max=yEnd If输出max.算法框图如图所示:20.(本小题满分12分)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边上有一点P,在折线BCDA中,由点B(起点)向A(终点)运动,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PB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程序.解:y=⎩⎪⎨⎪⎧2x,0≤x≤4,8,4<x≤8,2(12-x),8<x≤12.程序框图如图.程序如下:输入xIf x≥0 And x≤4 Theny=2*xElseIf x≤8 Theny=8Elsey=2*(12-x)End IfEnd If输出y21.(本小题满分12分)“完全立方数”你知道吗?假如一个数是另一个整数的完全立方(也就是三次乘方),那么我们就称这个数为完全立方数.请设计一个程序,逐个输出[0,1 000]内的完全立方数.解:For i=0 To 10S=i3If S≤1 000 Then输出SNext22.(本小题满分12分)相传古代印度王舍罕要褒奖他的聪慧能干的宰相达依尔(国际象棋创造者),问他需要什么,达依尔回答说:“国王只要在国际象棋的棋盘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麦子,其次个格子里放两粒麦子,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麦子,以后按此比例每一格加一倍,始终放到第六十四格(国际象棋盘8×8=64格),我就感恩不尽,其他的我什么也不要了.”国王想:“这有多少!还不简洁!”让人扛来一袋小麦,但不到一会儿全用没了,再来一袋很快又没有了,结果全印度的粮食全部用完还不够.国王惊异,怎么也算不清这笔账.请你帮他算一下需要多少体积的小麦,1 m3约有1.42×108粒.画出算法框图,用基本语句描述算法.解:依题意,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其次个格子里放两粒,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每一格增加一倍,故第六十四个格子里应放263粒,这样一共需要的麦粒数就是1+2+22+…+263.麦粒数求出后,用它除以1.42×108,就是所需要的麦粒的体积.这明显是一个累加求和问题,故可用循环结构进行算法设计.用基本算法语句描述如下:S=0n=1For i=1To63S=S+nn=2i NextV=S1.42×108输出V.算法框图如图所示:。

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二地球上的大气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二地球上的大气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检测(二) 地球上的大气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下图为某高度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对流层 B.b是平流层C.a层空气对流 D.b层空气对流2.若a、b层均属高层大气,导致其气温垂直变化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是a层的主要热源B.地面辐射是b层的主要热源C.O3是a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D.水汽和CO2是b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3.若a、b层均属对流层,a层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雾霾 B.大风C.霜冻 D.大雨飞机颠簸指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乱流而突然出现的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及机身振颤现象。

飞行颠簸层高度一般不超过 1 000米,强颠簸层高度只有几百米,颠簸层水平范围多数在100千米以内。

下图为高原航线颠簸发生概率分布图。

据此完成4~5题。

4.飞机由拉萨飞往昆明的过程中发生颠簸的概率会( )A.先减小,后增大 B.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增大5.若飞机正在低空飞行时屏幕上显示前方有强颠簸区,飞行员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速前行 B.迅速爬升C.向下俯冲 D.调头返回大气受热过程通常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是(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C.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D.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逆辐射7.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体现在( )A.各层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大气逆辐射B.对流层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大气逆辐射C.平流层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大气逆辐射D.高层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大气逆辐射2021年11月2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至23日,今年冬季第三轮寒潮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陕西宝鸡眉县位于秦岭山区,是“中国猕猴桃之乡”,当地果农为抵御本次寒潮,于2日凌晨在桃园内堆枝叶、杂草和谷壳等,用土压成熏烟堆,点火熏烟,以此减轻霜冻危害。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章末质量检测 (二) 神经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章末质量检测 (二) 神经调节

章末质量检测(二)神经调节(本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听不懂别人谈话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解析:选D 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2.当一个人过度紧张时,会出现手足发凉现象,此时( )A.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引起皮肤血管收缩B.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引起皮肤血管舒张C.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引起皮肤血管收缩D.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引起皮肤血管舒张解析:选A 交感神经是动物体内的“应急性神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其活动加强,可引起心跳加快加强、皮肤血管收缩等,皮肤血管收缩导致皮肤的血流量减少,出现手足发凉现象。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C.当言语区中H区受损时,患者将不会讲话D.对某些信息进行反复重复可形成长时记忆解析:选C 当人体言语区中H区受损时,患者会写字,能看懂文字,也会讲话,就是听不懂别人的话。

4.下列有关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B.条件反射必须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才能发生C.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可以消退,而非条件反射是永久的D.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动物因为没有语言和文字所以无法完成条件反射解析:选D 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的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所以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综合检测(二)(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北京西城区期末)北京市某中学师生到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

下图中a是学生绘制的地质素描图,b是被誉为“小桂林”的龙庆峡景区照片,c是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照片。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a和图b景观判断()A.a属于背斜构造B.b属于流水沉积地貌C.a地形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D.b山体由花岗岩构成2.同学们向专家了解到图c“硅化木”的形成历史。

数亿年前,火山喷发使高大林木迅速掩埋于地下,经硅化和变质形成特殊的“木化石”。

后来有部分“硅化木”出露于延庆白河两岸高坡上,始被人发现。

延庆“硅化木”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岩浆活动-沉积变质-地壳抬升-风化剥蚀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侵蚀搬运C.侵蚀搬运-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固结成岩D.地壳下沉-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风化剥蚀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中间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A对。

龙庆峡被誉为“小桂林”,可知其岩石为石灰岩,受流水侵蚀形成喀斯特地貌,B、D错。

背斜是内力作用形成的,C错。

故选A。

第2题,由材料可知,硅化木形成过程为岩浆活动-沉积变质-地壳抬升-风化剥蚀,故选A。

答案:1.A 2.A(2020·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测评)下图示意渭河某河段南岸7个阶地的拔河高度(拔河高度是指河流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每个河流阶地均上覆黄土,黄土层底部为古土壤层,古土壤层下面为河床相砾石层。

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影响。

河流阶地下切形成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期,河流堆积发生在冰期,湿润的气候影响河流的下切。

据此回答3~5题。

3.近870千年来,该河段地壳抬升幅度最大的时期形成的阶地是()A.T4B.T5C.T6D.T74.河流阶地形成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期的主要原因是()A.流量增大B.流速减慢C.含沙量增大D.水位下降5.每个阶地的黄土层()A.形成于寒冷的冰期B.形成时间较同阶地的古土壤层早C.形成时砾石层裸露D.利于开挖成本较低的窑洞解析:第3题,通常,地壳抬升幅度最大时,河流下切作用最强,阶地的拔河高度变化最大。

读图可知,近870千年来,该河段由阶地T4到T5地壳抬升幅度最大,该时期最后形成的阶地是T5,故B正确。

第4题,冰期时,寒冻风化作用强,河流中水量少,大量风化物被带至河流中,河流中上游发生大量堆积;间冰期时,河流水量增加,河流中上游发生下切侵蚀形成阶地,故A正确,B、C、D错误。

第5题,渭河位于黄土高原的南部,黄土高原由风力堆积而成,因此这些阶地上的黄土来自风力堆积。

由此可推测每个阶地上的黄土层应该是在降水较少、风力强劲的冰期沉积而成,故A正确。

黄土层底部为古土壤层,因此黄土层形成时间较同阶地的古土壤层晚,故B错误。

砾石层位于古土壤层下部,而黄土层位于古土壤层上部,故C错误。

并不是每个阶地的黄土层都利于开挖成本较低的窑洞,故D 错误。

答案:3.B 4.A 5.A比湿是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通常用来表示空气的湿度。

下图示意青海湖湖岸某年8月15日正午、午夜空气比湿分布状况。

据此回答6~8题。

6.图中信息显示青海湖()A.白天呈现干岛特征,夜间呈现湿岛特征B.白天和黑夜均呈现湿岛特征C.白天的湿岛特征比夜间更为显著D.湖泊湿岛的垂直运动低于1 000 m7.湖泊上空等比湿线午夜比正午弯曲度大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气流水平运动微弱B.地形封闭,外界气流难进入C.气流对流运动旺盛D.地势开阔,气流扩散能力强8.在没有大尺度水平气流的条件下,图中甲处()A.正午吹东风B.正午吹西风C.午夜吹南风D.午夜吹北风解析:第6题,依据图中信息,无论正午还是午夜,青海湖湖区上空等比湿线的数值均高于同海拔的周边地区,说明青海湖白天和黑夜均呈现出湿岛特征,A错、B对;夜间湖泊上空比湿值更大,说明夜间的湿岛特征比白天更为显著,C错;依据图示信息,湖泊湿岛的垂直运动远高于1 000 m,D错。

第7题,依据图中信息,青海湖上空正午等比湿线较为平直,可推测此时水汽水平输送作用较为强烈,即气流水平运动显著;午夜等比湿线弯曲度较大,可推测此时水汽水平输送作用微弱,大气垂直运动较为显著,A对。

夜间气温降低,空气的对流运动要比正午弱,C错。

当地的地形、地势条件稳定,对午夜、正午空气湿度的影响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因而地形、地势不是等比湿线弯曲度不同的原因,B、D错。

第8题,图中甲处位于湖泊东部近地面,在没有大尺度水平气流的条件下,正午湖泊增温幅度小于陆地,形成高压,甲地受湖风影响,吹西风;午夜湖泊降温幅度小于陆地,形成低压,甲地受陆风影响,吹东风。

答案:6.B7.A8.B(2020·甘肃天水一中高三月考)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称为黄海冷水团。

读图,回答9~11题。

9.一年中,黄海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0.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1.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高度角B.洋流C.盐度D.海陆位置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读出,下层盐度高于上层盐度,二者差异最小的季节在冬季。

故黄海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冬季,D正确。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是在夏季,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结合材料中温跃层的概念,此季节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故B正确。

第11题,据图可知,春夏两季上层水温高于下层水温,可能是因为春夏两季黄海海域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表层接收太阳辐射多,水温高,底层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水温低。

故A正确;黄海海域上下层之间受洋流和盐度影响的差异不大,洋流和盐度不太可能是影响水温的主要原因,B、C错误;海陆位置与海水温度关系不大,D错误。

答案:9.D10.B11.A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2020·福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植物物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响应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

胡杨是干旱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喜光、抗热、抗旱、抗盐碱、抗风沙的树种。

科学家以胡杨年生长季始于春季日均温稳定≥5 ℃,止于秋季日均温稳定≤5 ℃的标准,确定胡杨年生长季的起始日、终止日,并根据胡杨的展叶始日、叶黄始日的变化,研究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近56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起始日提前、终止日推迟的趋势明显。

下图是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起始日、终止日的空间变化图。

(1)说出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起始日的空间分布规律。

(6分)(2)说出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变化的特点并推测原因。

(6分)(3)比较和田与格尔木胡杨年生长季长短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4)试推测中国绿洲胡杨展叶始日、叶黄始日与年生长季起止日显著相关,但并不吻合的原因。

(6分)解析:(1)图中实线表示胡杨年生长季起始日,西南(西)部为3月11日,东北(东)部为3月24日,可知胡杨年生长季起始日大致由西南(西)向东北(东)推迟;东部局部地区较周边早。

(2)由材料“近56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起始日提前、终止日推迟的趋势明显”说明胡杨生长季变长。

原因仍需从“近56年来”这一时间段来考虑。

最直接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温增加。

(3)图中和田胡杨在2月27日到3月11日之间开始生长,格尔木胡杨在3月24日之后开始生长;和田胡杨年生长季终止日在11月6日以后,格尔木胡杨年生长季终止日在10月24日之前,由此得知,和田胡杨的年生长季比格尔木胡杨长。

影响生长季长短的因素是气温,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从地形、海拔、下垫面等方面来分析。

格尔木位于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温低,和田位于塔里木盆地,海拔低气温高;和田北部有高大的天山山脉,对冷空气阻挡作用强。

(4)由材料“科学家以胡杨年生长季始于春季日均温稳定≥5 ℃,止于秋季日均温稳定≤5 ℃的标准,确定胡杨年生长季的起始日、终止日”可知,胡杨年生长季起止日只考虑气温;胡杨展叶始日、叶黄始日除了受气温影响,还受土温、水温、水分、光照、盐碱、风沙等因素影响。

答案:(1)最早的地区出现在西部,最晚的地区出现在东部;由西南(西)向东北(东)推迟;东部局部地区较周边早。

(2)变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地区气候也呈变暖趋势,气温升高,积温增加,年生长季起始日提前、终止日推迟,胡杨年生长季变长。

(3)和田胡杨年生长季比格尔木胡杨长。

和田地处塔里木盆地,格尔木地处柴达木盆地,和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和田北部的天山等高大山脉对冷空气具有阻挡作用。

因此和田的积温高于格尔木,胡杨年生长季较长。

(4)胡杨展叶始日、叶黄始日主要受气温影响,同时也受土温、水温、水分、光照、盐碱等因素影响;胡杨年生长季起止日只考虑气温,因此中国绿洲胡杨展叶始日、叶黄始日与年生长季起止日显著相关,但并不吻合。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沙丁鱼喜冷水,好群居,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

厄加勒斯浅滩(如下图)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集聚地,但每年5-7月,当一股低温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向北流动时,沙丁鱼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

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聚拢在一起,形成了数千米长,宽达1 km,厚数十米的“鱼带”,跋涉1 000多千米迁徙到德班附近海域。

(1)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成为南半球沙丁鱼主要集聚水域的原因。

(8分)(2)分析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对沙丁鱼大迁徙的有利影响。

(8分)(3)说出沙丁鱼大迁徙期间德班的常见天气特点。

(6分)解析:(1)读材料可知,“沙丁鱼喜冷水”,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食物;“好群居”说明沙丁鱼需要较大的生存空间,由图可知,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2)读材料可知,“低温的沿岸流”为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向北流动”则与沙丁鱼迁徙方向一致,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同时由图可知,沿岸流与厄加勒斯暖流交汇,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

(3)沙丁鱼大迁徙时间为每年5-7月,此时为南半球冬季,且南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风力小。

答案:(1)厄加勒斯浅滩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受西风漂流的影响,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浅滩水域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食物;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2)5-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风带控制,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向北(东北)流动,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该沿岸流属于冷水流,降低了德班附近海域水温,为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该沿岸流(冷水流)与外海的厄加勒斯暖流交汇,搅动起深海的营养物质,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