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之屈原和楚辞
古代文化常识之【屈原和楚辞】_文学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之【屈原和楚辞】古代文化常识之【屈原和楚辞】1、“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张汤传》,汉成帝时,刘向整理西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仿效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最早的楚辞集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2、教材认为屈原曾两次被放逐,第一次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地点是汉北一带;第二次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地点在江南一带。
3、屈原的作品存在真伪之争,一般认定是屈原所作的是《离骚》《天问》《九歌》和《九章》中的大部分诗篇。
4、《九歌》之名来源很古,《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它是夏禹王的儿子夏后启从天上偷下来的,这是古代关于文艺起源的神话。
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出现很早的古曲。
5、对“楚辞”体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楚地的“巫歌”。
特别是《九歌》的写作同楚国的巫风有密切关系。
6、《九歌》包括十一篇作品,除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曲外,其余各有不同内容,也就是以祭歌的形式各写一神:《东皇太一》写天之尊神,《云中君》写云神,《湘君》与《湘夫人》写湘水配偶神,《河伯》写河神,《山鬼》写山神,《大司命》写主寿命的神,《少司命》写主子嗣的神,《东君》写太阳神,只有《国殇》是写人鬼的,为悼念楚国阵亡将士而作。
7、《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
全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多字,篇幅之宏阔,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少有的。
诗题《离骚》二字,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8、《九章》共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其中除《桔颂》一篇大约是诗人屈原早年作品外,其他各篇均是屈原两次流放时所作。
最晚的是他在死前所写的绝命词《怀沙》。
9、《天问》是一首非常奇特的长诗,“天问”二字,据王逸解释就是“问天”的意思,这篇作品以诗歌的形式,从头至尾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10、《招魂》的写作目的,历来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教材中认为是屈原自己招自己的魂。
《楚辞》简介及屈原《离骚》
把现实与神话境界、神话人物融为一体,
构成变幻多彩的情节和诡奇的意境,具有
浓厚的浪漫色彩。
屈
原
《离骚》的艺术成就
• 3、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运用众
多比喻构成一连串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
离 骚
象,创造出一种寄托遥远,耐人寻味的意
境,开拓了我国诗歌以“香草美人”寄情
言志的表现手法。
• 4、《离骚》中自始至终奔涌着火山爆发
楚文化
①中原与南方文化的融合;
②信巫鬼,重淫祀: 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
乐鼓舞,以乐诸神。
楚
辞
二、 “楚辞”的文体风貌
1.句式:灵活自由,参差错落, 较多部分采 用六言,亦参杂四言、五言、七言等形式
2.语言:
大量采用楚国民间的口语和方言,
大量使用虚字作语气助词,如“兮”;
词采缤纷华美。
楚
辞
二、 “楚辞”的文体风貌
屈 • “ 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原 形容枯槁。”
• ——感受人生的痛苦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为世界承担苦难
屈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原
【屈原的文化人格】
• ②恋美情结的执著者
• 自恋:
屈 原
• 对自身高洁人格的自信与坚守。
• 他恋:
• 美人之恋、美政之恋、美物之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积累整合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离
骚 一首体制宏伟、富有 深度、充满想象与幻 想的政治抒情长诗。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第三讲、“楚辞”、屈原及其作品⼀、楚⽂化与“楚辞”1、楚国的地理及其风俗楚为南⽅⼤国,春秋之时,楚即兴盛于江汉流域,都城为“郢”(ying3今湖北江陵)。
楚占地千⾥,地⼴兵强,雄踞南⽅。
楚地⼈⾃称“蛮夷”,中原⼈也以“南蛮”、“荆蛮”相称。
楚地有江汉川泽⼭林之饶,物产富⾜。
所谓“楚、越之地,地⼴⼈稀,饭稻羹鱼,或⽕耕⽽⽽⽔耨(nou4),果隋(sui1)蠃(luo3)蛤(ge3),不待贾⽽⾜。
地埶(艺)饶⾷,⽆饥馑之患”。
(《史记·货殖列传》,“货殖”是指谋求“滋⽣资货财利”以致富。
即利⽤货物的⽣产与交换,进⾏商业活动,从中⽣财求利。
翻译:楚越地区,地⼴⼈稀,以稻⽶为饭,以鱼类为菜,⼑耕⽕种,依靠⾬⽔就能除草,⽠果、⾁类、昆⾍、贝壳,不须同外地通商,便能⾃给⾃⾜。
这⾥的⼟地上能产出丰富的⾷物,没有饥荒这样的灾祸。
)因此,较之中原,楚国的地理条件优越⽽独特。
复杂的地理条件,衍⽣出楚地繁复⽽独特的民风民俗。
楚地风俗,民神不分,迷信巫⿁,重淫祀。
(淫祀:祭祀不合时或祭祀不在国家祀典当中的神明。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记载:“昔楚国南郢之⾢,沅湘之间,其俗信⿁⽽好祠,其祠必作歌乐⿎舞以乐诸神。
”不仅在民间,在楚国的上流社会,同样也是这样,据记载:楚灵王简贤务⿁,信巫觋(xi4),礼群神,躬⾃执⽻,起舞坛前。
吴⼈来攻,国⼈告急,⽽灵王⿎舞⾃若,顾应之⽈:“寡⼈⽅乐神明,当蒙福,不敢救。
”可见,楚地民神杂糅、⼈⼈都好祭祀,⽽迷信巫⿁、求神赐福,已经成为了楚地代代相传的民俗。
楚⼈操南⾳,歌南风,其语⾔、⾳乐极富地⽅特⾊,与中原⼤为不同。
例如在《史记·项⽻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夜闻汉军四⾯皆楚歌”,于是惊叹“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之多也!”更是“楚歌”别具特⾊的最好证明。
2、“楚辞”的定义楚⽂化与中原⽂化在战争过程中不断交融,并驾齐驱。
中原⽂化以典重质是实为基本精神,楚⽂化则以绚丽浪漫为主要特征。
屈原与楚辞(三《离骚》和《九章》)
屈原与楚辞(三《离骚》和《九章》)
《离骚》和《九章》,都直接反映了屈原的生活经历,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
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
其写作年代,或以为在怀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或以为在顷襄王时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
”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
二说均可通。
尽管对《离骚》的写作年代和题旨有不同说法,一时难下定论,但仍可这样明确地概括:这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我们可以把《离骚》分成前后两大部分。
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半篇,侧重于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多描述现实的情况;后半篇则着重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并主要通过幻想方式。
在前半篇中,由三方面的人物,即诗人自我、“灵修”(即楚王)和一群“党人”,构成激烈的矛盾冲突。
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
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
先秦文学五:屈原与楚辞
3、形式和语言
• 民歌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语言。《离骚》 二句一韵,二韵一节的形式是楚国民歌的基 本形式。字数不等,又多偶句,如最长的句 子如“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等,是九言, 最短 的句子“已矣哉”,三言。其他的六言、七 言为 主。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有变化。
• 《离骚》在简练的语言中吸收了楚国方 言,如“羌”、“侘傺”、 “蹇”,更突出 了民歌 风味。运用大量联绵字,如“零落”、“驰 聘”、 “陆离”(双声),“逍遥”、“偃蹇”、 “骐骥”、 “相羊”(叠韵),叠字如:“謇謇”、 “菲菲”、
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天问》、《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 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远游》、《卜居》、《 渔父》 。
第三节 《离骚》
• 一、《离骚》解题 • “离骚”二字,历来颇多不同解释: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离骚》 者,犹离忧也。” 班固《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忧 也,谓已遭忧作辞也。”(按,离同罹。)
5.屈原对于楚辞的贡献
•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 (《文心雕龙· 辨骚》)。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1、屈原的生平:
屈原,名平,字原。屈原出生 于楚国贵族家庭,屈原和楚王一样, 芈(mǐ)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 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 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 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 现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
2.楚国民歌和地方音乐是“楚辞” 产生的直接源头。
• 早在周初,江、汉、汝水之间的民歌如《诗经》中的《汉 广》(周南)、《江有汜》(召南)等都产生于楚国,其他 一些文献也保留了不少楚国的民歌,如: • 《论语· 微子》中的《接舆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 《孟子· 离娄上· 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 刘向《说苑· 善说》载,鄂君子晳驾舟出游,水手抱桨而 歌,子晳不懂越国土语,便找人译为楚歌形式,此即《越人 歌》。鄂君子晳为楚康王(前559-前545在位)弟。若此事 可信,则此歌出现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
屈原及楚辞简介
2. 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 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 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 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 构成诗歌节奏的能力,同时,“兮”字句 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 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激情绪。“兮” 在句中起了其他虚词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 用,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味。闻一多认 为“感叹字确乎是歌的核心与原动力”, 假如将“兮”字省去,将是一大损失,因 为“损失了的正是歌的意味儿”。
屈原和他的“楚辞”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中国战国时期 诗人、政治家。出 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又自云名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 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 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 任,任 。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 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 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 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 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 殉国。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所以后人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 辞特点的诗歌,也称之为骚体诗。 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 “风”来概括《诗经》,用“骚” 来概括《楚辞》。“风、骚”是中 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 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离骚》名句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忧国忧民 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 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 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 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 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
屈 原 与 楚 辞
屈原与楚辞一、屈原生平屈原生活在战国后期。
在楚国,他生活在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期,这是楚国历史上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在战国的大环境中,屈原又生逢“合纵”、“连横”斗争最为尖锐、激烈的时候。
战国七雄中,秦、楚、齐三国国力最强(秦国改革彻底,军事力量最强;齐国滨海,最为富庶;楚之疆域最大),都具有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条件。
这三国中又以秦、楚斗争最为尖锐。
屈原的一生始终处在时代斗争的漩涡之中。
屈原年轻时颇有才干,“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再加上他出身于王室公族(当时楚国有屈、景、昭三氏同为公族),所以,大约在他23岁左右,被封为“左徒”之职,其地位仅次于“令尹”(楚相)。
屈原在担任左徒期间,“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担负着楚国的内政改革和外交事务。
屈原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则主张“联齐抗秦”,统一中国。
这使屈原受到楚王信任,努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以图有所作为、实现“美政”的时期。
但是几年之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了。
怀王曾令“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这是说屈原受怀王重托,起草改革宪令。
而代表旧贵族集团利益的上官大夫想探知宪令的内容,屈原不告诉他,上官大夫试图抢夺,两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斗争。
后来上官大夫到怀王那里进谗言,挑拨怀王与屈原之间的关系,怀王轻信上官大夫的话,疏远了屈原。
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包括屈原)对顷襄王和子兰当初鼓动怀王赴秦之约而导致怀王死于秦、楚国蒙受奇耻大辱之事,十分愤慨,对顷襄王和子兰颇有怨愤之辞。
于是“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被逐出郢都,放逐在江南长江及沅湘流域的荒野之地,过着长期飘泊愁苦的生活。
他沿江而下到过鄂渚(今湖北武汉市)、陵阳(大概在今安徽境内),再折返溯江而上过洞庭,到辰阳、溆浦(均属今湖南省),再过洞庭到达汩罗江畔,历时二十年。
屈原和楚辞
在现实过程的叙述中,诗人的“自我”面对 着三种基本的矛盾冲突:
• 一是“致君尧舜”的努力与昏聩楚王的 “不察”和排斥的矛盾;
• 二是正道直行与党人谗佞的对立; • 三是独立不迁与众芳变质的对立。
三、《离骚》
《离骚》是一首用生命写成的规模宏大的伟大诗篇。 它以空前的规模和气势,生动再现了屈原的人格 力量、爱国情怀及其与社会对立所引起的情感矛 盾。
• 它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政治人格的巨型雕塑,它 是中华民族爱国志士的苦恋情操的交响乐
• 它想象丰富,境界恢宏,情诚怨深,整体和谐。 其内容的伟大崇高和艺术的成熟入化,堪称划时 代的巨著。
• 总之,抒情主人公的人格结构的核心是一个“恋” 字,即对祖国的爱恋;他的情感矛盾的基本状态 是一个“苦”字,即壮志难酬、人莫我知的痛苦。 从情感性质看,《离骚》可以说是一支苦恋式的 咏叹调。
诗人自我形象概括:
•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即可对《离骚》 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的基本性质做出比 较完整的判断: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两汉魏晋六朝部分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南北文化的交流与楚国文化的发展 楚辞及其特征 屈原和他的《离骚》 屈原的地位与影响 宋玉及其《九辩》
屈原
• 楚辞的产生,源于江 汉间的民歌,且受到 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 楚地巫歌的影响。
在心灵历程的再现中,诗人的Biblioteka 自我”面对 着三种基本的矛盾冲突:
• 一是忠君与罪君的内心冲突; • 二是矢志与随俗的内心冲突; • 三是恋国与去国的内心冲突。
屈原与楚辞(三《离骚》和《九章》)
屈原与楚辞(三《离骚》和《九章》)《离骚》和《九章》,都直接反映了屈原的生活经历,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
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
其写作年代,或以为在怀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或以为在顷襄王时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
”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
二说均可通。
尽管对《离骚》的写作年代和题旨有不同说法,一时难下定论,但仍可这样明确地概括:这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我们可以把《离骚》分成前后两大部分。
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半篇,侧重于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多描述现实的情况;后半篇则着重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并主要通过幻想方式。
在前半篇中,由三方面的人物,即诗人自我、“灵修”(即楚王)和一群“党人”,构成激烈的矛盾冲突。
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
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
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党人”即结党营私的小人,是同诗人敌对的、代表邪恶的一方。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他们只顾苟且偷安,使得楚国的前景变得危险而狭隘。
而且,他们不但“竞进以贪婪,凭不厌乎求索”,还“内恕己以量人,各兴心而嫉妒”,认为诗人受到重用阻挡了他们的道路。
屈原。楚辞。离骚
天问千声悲故国,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 汨罗江上万古悲 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关于屈原
约前339-前278,战国时期 楚国人(其出生地相传为今湖北 秭归,秭归也是王昭君出生地), 诗人,政治家。“楚辞”这一诗 。 楚辞” 体的创立者。 体的创立者。1953年被推举为 年被推举为 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有《离 骚》、《天问》《九歌》《九章》 等。
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点写了他的死。上不能 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点写了他的死。 屈原被放逐之后 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 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 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 种伟大的、难得的孤独,唯有坚强者方能如此, 种伟大的、难得的孤独,唯有坚强者方能如此, 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 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
文化 考妣:已故的父母 花甲: 十 天 干: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从“甲子”开始,按顺序逐一相配, 形成了六十个干支,也称“六十花甲 六十花甲子”。 六十花甲
思考: 思考: 思考: 思考: 《离骚》(节选)是抒情诗,本文到 《离骚》 节选)是抒情诗, 底抒发了哪些情感呢? 底抒发了哪些情感呢? 那种感情最为感人? 那种感情最为感人? 那种感情最为感人
关于《离骚》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也是最长的)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也是最长的)抒 情诗(政治抒情诗), ),共 情诗(政治抒情诗),共373句,近2500 句 字。 特点:香草美人作比兴, 特点:香草美人作比兴,神话传说构 幻境。 幻境。
楚辞与屈原
第二,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自然现象 编织成幻想的世界。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梧, 夕至悬圃(神话中的山),他以望舒(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 神)飞廉(风神之名)鸾凰、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 上叩帝阍(天帝的看门人),下求佚女(帝喾的妃,商人祖 先契的母亲),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 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如果单就艺术领域而言,楚文化的成就为高。文学是广义的 艺术的一个方面。我们所要论述的楚辞,既是楚文化土壤上开出 的奇葩,又代表了楚文化的辉煌成就。楚文化尤其楚国艺术的一 般特点,如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动荡的情感,奇幻而华丽的表 现形式等等,也都呈现于楚辞中。
重点2: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
地理环境与楚辞关系密切: • 1、首先体现在语言声调与音乐方面,楚地有“南音”系
楚辞的概说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作“楚词”。 作品运用楚地(现在湖南,湖北,安徽一带)的文学样式、
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 色。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化、辞藻华美、对偶工巧,以 大量“兮”字作衬字。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 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 通称楚辞。
忧闷忳郁邑余侘失傺意的兮样,子吾独穷引困申乎为此走投时无也路。
通“郁悒”
突然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凶猛的鸟, 作者自喻
屈原和楚辞
司马迁说还有《招魂》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
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 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我们认为:《渔父》显然不是屈原所作,至于《大 招》,也不应该是屈原所为。《远游》和《卜居》 两篇不好确定。
屈原的作品(二)
《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 三种类型的代表。其中,《离骚》一组,《九歌》 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参考书目
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陈子展《楚辞直解》,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姜亮夫《楚辞今绎讲录》,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姜亮夫《楚辞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版。
《九歌》、《招魂》、《天问》
《九歌》、《招魂》、《天问》三部作 品,都不直接涉及屈原本人的生活经历。 前二种与楚地的神话传说、民间习俗有 密切关系,后一种却是对神话传说和社 会历史的质疑。但这三部作品,又从各 方面曲折地反映了屈原的个性和思想情 感,同时也是研究楚文化的基本材料。
《九歌》
《九歌》的名称,见于《左传》、《离骚》、 《天问》和《山海经》,可见这是一种古老 而著名的乐曲。
第四节
其他楚辞作家
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司马迁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 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皆祖屈原之从 容辞令,而终莫敢直谏。” 宋玉、唐勒、景差三人中,唐勒无作品存世。 而景差,王逸《楚辞章句》在《大招》一篇下 先标为屈原作,又说“或言景差”,且《大招》 又非出色之作,可存而不论。故可以具体评述 的,宋玉一人而已。
古代文学1 第六章 屈原和楚辞
《离骚》的思想内容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表达诗人的“美政”理想和政治革新主张。
其具体内容是,要效法古代贤君,“举贤而授能”, “循绳墨而不颇”。 ﹡所谓“举贤而授能”,即主张明君贤臣共兴楚国,限制旧贵
族世卿世禄、垄断政治的特权,要不分贵贱,唯贤是举 。 诗人列举古代正反事例加以说明。
﹡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要革新法度,君主和上层贵族
第二节 屈原的时代 生平思想 作品
• 屈原像
一、时代
战国后期:
秦、楚、齐、韩、赵、魏、燕七国争雄;
政治外交斗争 “合纵”、“连横”;
苏秦说:‚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二、生平思想
袁本文学史 p.110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 县)人。他与楚王同宗同姓(姓“芈”mǐ),其祖先 封邑于屈,因以“屈”为氏。 约生于前340年,卒于前278年。 (楚宣王三十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 ﹡屈原一生主要经历了楚怀王和顷襄王两朝。楚怀王 时期曾长期担任“三闾大夫”,并任过“左徒”(仅 次于令尹),“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 屈原是当时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其思想受儒家和 法家的影响。
• 内政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 改革积弊,限制旧贵族特权;
• 外交主张:联齐抗秦,坚持合纵。
(曾三次出使齐国)
因奸佞进谗、楚王昏庸,屈原两次被放逐:
▲
楚怀王二十五年(前304年)屈原被放逐到汉北。
(袁本文学史p.111 说 屈原被怀王疏远,自己愤而离开郢都,到汉北。)
都要严格按照法度办事。
诗人严厉揭批楚国统治者争权夺利、贪婪谋私、违法乱纪。
(二)表达诗人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爱国感情和忠君 思想。
(最新整理)屈原与楚辞1..
《九歌》以祭歌形式,并吸取楚民间神话故事,抒发情感。
《天问》采用卜问形式,涉及大量神话传说,怀疑与批判精神。
《离骚》采撷神话与一些巫术活动,抒写怨情。
《招魂》则直接模仿民间巫觋招魂词形式,带有民间宗教色彩。
总之,楚辞是从楚地巫文化的土壤里生长诗苑奇葩。其奇 特的构思、宏伟的结构、华丽的词采、新颖的语言形式,构 成了完全不同于《诗经》的显著艺术特征。是一种带有强烈 个性和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新文学、新诗体。
屈原的批判也直指昏庸的楚王: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2021/7/26
31
四、《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 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的抒情作品, 但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
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文学,尤其是《诗经》 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 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2021/7/26
22
《离骚》写作年代
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 官大夫靳尚之谗而被怀王疏远。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
2021/7/26
23
一、《离骚》解题
司马迁云:“离骚者,犹离忧也。”(遭受 忧患)
2021/7/26
7
2.山河雄奇壮丽
楚国幅员辽阔,拥有突兀的高山,浩瀚 的大泽,奔腾的长江,从而形成了一种 雄奇、壮丽、幽幻的景色。楚地的这种 烟云变幻,气象万千的奇异风光,对诗 人屈原浪漫主义气质的培养,艺术美感 的薰陶,无疑会起很大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章 屈原和楚词简答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章屈原和楚词简答题汇总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
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
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
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
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精密完美。
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
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
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
二.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
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
如《离骚》写恶咸降神。
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
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三.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地道的楚地方言等。
四.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
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
楚辞 屈原
楚辞屈原一、屈原1、简介屈原,楚国丹阳人,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
据推测生于公元前342年3月6日,卒于公元前278年4月26日。
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群体创作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盟约,但是还是楚国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到江南放逐。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mì)罗江自杀。
老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
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关于端午节其中的一种说法)。
2、屈原的艺术成就屈原诗歌的艺术成就影响也很大,他开创的重幻想的浪漫传统,丰富了我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
《离骚》问世以后,“风”、“骚”并称,被视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典范和论诗的最高准则。
他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使之与主体融合,情景交融,形成一系列独立的意象,在诗中起着象征、寄寓的作用。
屈原及楚辞简介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所以后人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 辞特点的诗歌,也称之为骚体诗。 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 ‚风‛来概括《诗经》,用‚骚‛ 来概括《楚辞》。‚风、骚‛是中 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 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离骚》名句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香草美人”的由来
• •
•
•
•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美人,此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故 在很大程度上,屈原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 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情境,且也符合中国传统 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 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很可能影响了屈原的 创作。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 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 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 争的双方。 “香草美人”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文 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创作手法。
‚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 样式,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 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 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 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到 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 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 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特征
书楚语, 作楚声, 记楚地, 名楚物, 故可谓之‘楚辞’
习俗
屈原投江说
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张汤传》,汉成帝时,刘向整理西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仿效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最早的楚辞集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2、教材认为屈原曾两次被放逐,第一次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地点是汉北一带;第二次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地点在江南一带。
3、屈原的作品存在真伪之争,一般认定是屈原所作的是《离骚》《天问》《九歌》和《九章》中的大部分诗篇。
4、《九歌》之名来源很古,《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它是夏禹王的儿子夏后启从天上偷下来的,这是古代关于文艺起源的神话。
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出现很早的古曲。
5、对楚辞体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楚地的巫歌。
特别是《九歌》的写作同楚国的巫风有密切关系。
6、《九歌》包括十一篇作品,除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曲外,其余各有不同内容,也就是以祭歌的形式各写一神:《东皇太一》写天之尊神,《云中君》写云神,《湘君》与《湘夫人》写湘水配偶神,《河伯》写河神,《山鬼》写山神,《大司命》写主寿命的神,《少司命》写主子嗣的神,《东君》写太阳神,只有《国殇》是写人鬼的,为悼念楚国阵亡将士而作。
7、《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
全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多字,篇幅之宏阔,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少有的。
诗题《离骚》二字,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8、《九章》共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其中除《桔颂》一篇大约是诗人屈原早年作品外,其他各篇均是屈原两次流放时所作。
最晚的是他在死前所写的绝命词《怀沙》。
9、《天问》是一首非常奇特的长诗,天问二字,据王逸解释就是问天的意思,这篇作品以诗歌的形式,从头至尾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10、《招魂》的写作目的,历来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教材中认为是屈原自己招自己的魂。
11、屈原之后楚国的楚辞作家,按《史记·屈原列传》所说有宋玉、唐勒、景差,但只有宋玉有作品流传,其代表作品是《九辩》,文学史上屈、宋并称。
以上就是查字典网为大家提供的古代文化常识之屈原和楚辞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查字典网中考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