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课件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课件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下角标 要一致。 (2)单体物质的量与缩聚产物结构式的________
(3)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 (n-1) ;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 为________ (2n-1) 。 如:nHOOC(CH2)5OH
O HO[C(CH2)5O]nH+(n-1)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的单体是H2NCH2COOH和H2NCH2CH2COOH。
=
O 单体必为两种,从中间断开,羰基上的加羟基,氧原子上加 —C—O—
(3)凡链节中间(不在链端上)含有( 酯基 )结构的高聚物,其 — C— O—
=
氢原子即得高聚物单体。 如的单体为HOOC—COOH和HOCH2—CH2OH。
关键一点: 由缩聚物推断单体的步骤为: (1)去掉缩聚物结构简式中的方括号与“n”变为小分子。 (2)断开分子中的酰胺键或酯基。 (3)将断开的羰基碳上连接—OH;在氧或氮原子上连 接—H,还原为单体小分子。
=
=
(2)乙酸和乙醇分别是一元酸和一元醇,如果用二元酸和二 元醇发生酯化反应,就会得到连接成链的聚合物(简称聚酯)。
试写出己二酸与乙二醇生成聚酯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聚反应方程式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缩聚物结构式要在________ 方括号 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 端基原子或原子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缩聚产物,可依据官能团形成过 程的链逆向推出单体,把失去的小分子物质分拆后加在相应位 置。 失去的小分子为H2O,拆为—H

高分子化学第5章

高分子化学第5章
–(1)水溶性有机高分子物质;
• 主要有聚乙烯醇等合成高分子,及纤维素衍生物、明胶等
–(2)不溶于水的无机粉末
• 主要有碳酸镁、滑石粉、高岭土等
水溶性有机高分子
• 高分子分散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
–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着保 护胶体的作用;
–介质的粘度增加,有碍于两液滴的粘合;
–明胶、部分醇解的聚乙烯醇等的水溶液,还 使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降低,使液滴变小。
第五章 聚合方法
5.1 引言
聚合反应工程考虑的三个层次:
• 聚合机理和动力学(mechanism and kinetics)
–连锁:自由基、阴、阳离子、配位 –逐步:缩聚、聚加成、开环等
• 聚合过程(polymerization process)
–实施方法:本体、溶液、悬浮、乳液 –相态变化:分散性质、是否沉淀、是否存在界面等
• 丙烯腈连续溶液聚合 ; • 醋酸乙烯酯溶液聚合;
• 丙烯酸酯类溶液聚合。
例1. 聚丙烯腈(PAN)连续溶液聚合
• 连续均相溶液聚合:以51-52%的硫氰化钠(NaSCN)水 溶液为溶剂,AIBN为引发剂,pH5±0.2,温度75~85 ˚C,转化率70~75%。进料单体浓度17%,出料聚合 物浓度13%,脱除单体后直接用于纺制腈纶纤维。 • 连续沉淀聚合:以水为溶剂,过硫酸盐类氧化还原引 发体系,温度40~50 ˚C,转化率80%。聚合产物从反应 体系中沉淀出来,经洗涤、分离、干燥后重新配制成纺 丝溶液用于腈纶纺丝。
–沉淀聚合机理与均相聚合有些不同,主要反 映在凝胶效应上,影响因素和生产控制也有 差异。
• 液相聚合; • 气相聚合; • 固相聚合。
从工程角度考虑(需重视操作方式)

(完整版)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完整版)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思考题5.1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序号分类方法聚合物1 2 3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状态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按聚合的单体形态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均相聚合、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气相聚合、固相聚合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

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

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

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5.2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

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

①预聚合。

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

②聚合。

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

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

(完整word版)表面活性剂

(完整word版)表面活性剂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的制备中被广泛应用,其结构特征是具有亲水性与亲脂性两种基团,其作用是能显著降低分散系的表面(界面)张力,因此可用作乳化剂、助悬剂、增溶剂、促吸收剂、润湿剂、起泡剂与消泡剂、去污剂等,是药用乳剂、悬浊剂、脂质体等的重要辅料.本章重点讨论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如CMC值、HLB值、Krafft点与昙点等)与测定方法等。

第一节表面活性剂分类一、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具有很强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1.①纯液体在一定温度有一定的表面张力,是液体的物理常数.②当在水中加入无机盐或糖类物质时,则水的表面张力略有升高;③当在水中加入低级脂肪醇、脂肪酸时,则水的表面张力下降,称此类物质为水的表面活性物质。

④当在水中加入油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高级脂肪酸)时,则水的表面张力能够显著的降低,称此类物质为该溶剂的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2.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征:是由具有极性的亲水基和非极性的亲油基组成,而且两部分分处两端。

因此,表面活性剂具有既亲水又亲油的两亲性质,但具有两亲性的分子不一定都是表面活性剂。

3.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特殊结构可以在两相界面发生定向排列,来改变两相界面性质。

从而起到润湿、乳化、增溶、絮凝、反絮凝、起泡、消泡的作用。

(1)在溶液中的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为正吸附,正吸附改变了溶液表面的性质。

最外层疏水,表现低表面张力,产生较好的润湿性、乳化性、增溶性、起泡性.(2)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固体接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可能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易于润湿.二、表面活性剂的类型1。

表面活性剂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表面活性剂与合成表面活性剂;2。

根据溶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与油溶性表面活性剂;3。

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大类;再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分为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聚焦考纲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知识梳理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它们都是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的。

例如聚乙烯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1)链节:组成高分子的重复的结构单元。

如聚乙烯的链节为-CH2-CH2-(2)聚合度:每个高分子里的链节的重复次数。

用n表示。

(3)单体:能通过聚合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物质。

如聚乙烯的单体为乙烯。

所以我们把高分子化合物叫做聚合物或者高聚物。

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相对质量×聚合度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三、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比较:四、判断高聚物的单体1、由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的单体的判断①凡链节的主碳链为两个碳原子,其单体必为一种。

将链节的两个半键闭全即为单体。

②凡链节中主碳链为4个碳原子,含有碳碳双键结构,单体为一种,属二烯烃:③凡链节中主碳链为4个碳原子,无碳碳双键结构,其单体必为两种,从主链中间断开后,再分别将两个半键闭合即得单体。

2、由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的单体的判断从酯基中间断开,在羰基上加羟基,在氧原子上加氢原子得到羧酸和醇。

如:已知涤纶树脂的结构简式为判断合成涤纶树脂所需要单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五、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材料名称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概念既具有传统高分子的机械性能,又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新型材料,分为基体和增强剂性能不同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性质一般具有强度高、质量轻、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异性能应用用于制作高分子分离膜、人体器官等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工业、体育用品、航空航天、人类健康等疑难点拨一、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指小分子互相作用生成高分子的反应。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_聚合方法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_聚合方法
第五章 聚合方法
1
聚合物生产实施的方法,称为聚合方法。
气相聚合
在单体沸点以上聚合
单体形态
固相聚合
在单体熔点以下聚合
聚合物—单体不溶
沉淀聚合 均相聚合
聚合物—单体互溶
非均相聚合
溶解性
聚合物—单体部分互溶
2
本体聚合
悬浮聚合
物料起始状态
乳液聚合
溶液聚合
5.1 引言
自由基聚合有四种基本的实施方法。 • 本体聚合: 不加任何其它介质, 仅是单体在引发剂(甚至不 加)、热、光或辐射源作用下引发的聚合反应。 • 溶液聚合: 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进行的聚合反应。

溶剂对聚合度的溶解性能与凝胶效应有关 良溶剂,为均相聚合,[M]不高时,可消除凝胶效应 沉淀剂,凝胶效应显著,Rp 劣溶剂,介于两者之间
20
4、应用实例
多用于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逐步聚合等。
表4
单体
溶液聚合工业生产实例
溶剂 硫氰化钠 水溶液 水 甲醇 聚合机理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 产物特点与用途 纺丝液 配制纺丝液 制备聚乙烯醇、 维尼纶的原料
聚合物—单体—溶剂体系 均相聚合 乙烯高压聚合、苯乙烯、丙 烯酸酯 苯乙烯—苯、丙烯酸—水、 丙烯腈—二甲基甲酰胺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丁二烯、丙烯酸酯 沉淀聚合 氯乙烯、丙烯腈、丙 烯酰胺 氯乙烯—甲醇、丙烯 酸—己烷、丙烯腈— 水 氯乙烯 氯乙烯
均相体系
非均相体系
6
如何选择聚合方法: 根据产品性能的要求与经济效益,选用一种或几种方
PMMA为非晶体聚合物,Tg=105 ℃,机械性能、耐 光耐候性均十分优异,透光性达90%以上,俗称“有机 玻璃”。广泛用作航空玻璃、光导纤维、标牌、指示灯 罩、仪表牌、牙托粉等。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思考题 5.1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

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

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

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5.2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

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

①预聚合。

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

②聚合。

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

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

③高温后处理。

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

大学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考试用)

大学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考试用)

大学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考试用)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题目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的概述1.表面:液体或固体和气体的接触面。

(物质和它产生的蒸汽或者真空接触的面)2. 界面: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或液体的接触面。

(物质相与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之为界面)3. 表面张力:指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N/m)。

4. 表面自由能:指液体增加单位表面上所需做的可逆功,或恒温恒压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体系自由能的增值,或单位表面上的分子比体相内部同分子量所具有的自由能过剩值,称为表面自由能(J/m2)。

5. 表面活性:在液体中加入某种物质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叫表面活性。

如肥皂中的脂肪酸钠,洗衣粉中的烷基苯磺酸钠等。

6.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某液体中加入少量某物质时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急剧降低,并且产生一系列应用功能,该物质即为表面活性剂。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1. 吸附:表面上活性剂这种从水内部迁至表面,在表面富集的过程叫吸附。

2. 低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3. 高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

4. 胶束: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2)反胶束: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极性头向内,非极性头尾朝外的含有水分子内核的聚集体,称为反胶团。

(3)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地降低,但是当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大,此时表面活性剂从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缔合成稳定的胶束,从而引起溶液的高频电导、渗透压、电导率等各种性能发生明显的突变,这个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4)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系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强弱的数值。

第五章 表面活性物质

第五章 表面活性物质
16
5.4 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作用
5.4.4 胶束形成热力学
胶束形成过程是自发过程,胶束体系是热力学稳定性体系。
(1) 相分离模型
胶束的形成 ① 非离子型
新相的形成
动态平衡
aN
am
Kp
=
am aNj
VG0 -RT ln KP
=
-RT
ln
am aNj
17
5.4.4 胶束形成热力学
每摩尔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时的自由能变化
种类 A B C
HLB a b c
质量 x y z
5.6.3 HLB值的应用
增溶作用 HLB = 15~18 消泡作用 HLB = 1~3 根据HLB值可推测表活剂的可能用途 可根据HLB值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
27
第五章 表面活性物质
5.7 不溶物的表面膜
- 不溶性物质 (表活剂如R-COOH) 在水表面形成的单分子膜
n = nα+ nβ 但 nα ≠ cα·Vα,浓度不均匀。
7
5.3.1 表面过剩-吸附
α 相溶质的摩尔数 nα β 相溶质的摩尔数 nβ
界面相中溶质过剩量 ns = n-(nα + nβ)
单位面积的表面上过剩 (吸附量):
= ns
A
A -界面相的截面积
一般气相浓度<<液相浓度
nα + nβ ≈ nα
5.3.3 Gibbs吸附公式的应用
考察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相中的状态 ♦ 测定表活剂分子在界面上占据的面积
由σ ~ c 曲线 → Г ~ c 曲线
Гm
Гm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
cc 1
m Km
表面活性剂, Гm 近似看作表面浓度:

胶体与表面化学5-12

胶体与表面化学5-12
亲 亲 油 亲 油 基 亲水基 亲 油 基 亲水基 亲 油 基 亲水基
亲水基 亲 油 基 亲水基

基 亲水基

亲水基 亲 油 基
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
4、构成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
LOGO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 一、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 二、 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CH2CH2O * 、 醚键(—O—)、羟基(-OH)
酰胺基(-CONH2)
2.特性
①稳定性高,不受酸、碱、盐的影响,耐硬水性强;②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的 配伍性好;③在一般固体上不易发生强烈吸附;④溶解度大小与温度有关, 存在浊点效应,随温度升高大多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溶于水;⑤具有高表 面活性,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cmc较低,增溶作用强;⑥泡沫性能较差; ⑦毒性小,对皮肤刺激性小。
(雷米帮A)
1.3 应用
羧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属于肥皂系列,最初用于洗涤用品,通过改性
后,可以用于钙皂分散剂、乳化剂和净洗剂等。
2.硫酸酯盐类(R-OSO3M)
C12H25OSO3Na 硫酸酯盐
红油和蒙诺波尔 梯波尔 ①水解性
脂肪醇酸酯在酸、碱条件下才耐热,特别在酸性介质中,硫酸酯将水解
• 一、表面活性剂定义 • 二、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
一、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如图油酸钠在浓度很低 时,可将水的表面张力自 72mN· m-1降到约25mN· m-1。 而一般的无机盐(如NaCl)水 溶液,在浓度较稀时,对水
的表面张力几乎不起作用,
甚至使表面张力稍为升高,
N a cl, KNO3 , HCL, N a OH

高分子化学第05章 聚合方法

高分子化学第05章 聚合方法
聚氯乙烯生产主要采用悬浮聚合法,占80%~82%。其 次是乳液聚合,占10%~12% 。近20年来发展了本体聚合。
聚氯乙烯不溶于氯乙烯单体,因此本体聚合过程中发生 聚合物的沉淀。本体聚合分为预聚合和聚合两段:
9
预聚合:小部分单体和少量高活性引发剂(过氧化乙酰 基磺酰)加入釜内,在50℃ ~70℃下预聚至7%~11%转化率, 形成疏松的颗粒骨架。
2
5.2 本体聚合
本体聚合(Bulk Polymerization):是单体本身在不加溶 剂以及其它分散剂的条件下,由引发剂或直接由光热等作 用下引发的聚合反应。 优点:无杂质,产品纯度高,聚合设备简单。 缺点:体系粘度大,聚合热不易扩散,反应难以控制,易 局部过热,造成产品发黄。自动加速作用大,严重时可导 致暴聚。
39
乳化剂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降低表面张力,使单体分散成细小的液滴 在液滴表面形成保护层,使乳液稳定 增溶作用:形成胶束,使单体增溶 乳化剂能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叫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 CMC越小,越易形成胶束,乳化能力越强。
40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衡量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和亲油部分 对水溶性的贡献。其值越大亲水性越大。
32
乳液聚合的缺点 ①需要固体产品时,乳液需经凝聚、洗涤、脱水、干燥等工 序,成本较高 ②产品中留有乳化剂等杂质,难以完全除净,有损电性能等
33
乳液聚合应用
①聚合后分离成胶状或粉状固体产品
丁苯、丁腈、氯丁等合成橡胶;ABS、MBS等工程塑料和抗冲 改性剂;糊用聚氯乙烯树脂、聚四氟乙烯等特种塑料。
12
缺点: 单体浓度较低,聚合速率慢,设备生产能力较低; 单体浓度低和向溶剂链转移使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 使用有机溶剂时增加成本、污染环境; 溶剂分离回收费用高,除尽聚合物中残留溶剂困难。

第05章胶体

第05章胶体
散射现象的强弱:
颗粒越大、越多;折光率相差越大散射越强。
(二)动力学性质——Brownian movement
1 Brownian movement:显微镜下可见胶体粒 子作不断改变速度和方向的无规则运动
颗粒越小, 温度越高, 布朗运动 越剧烈。
布朗运动 并不是胶 体特有的 性质。
2 扩散与沉降平衡 当溶胶中的胶粒存在浓度差时,胶粒从浓度 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迁移,这种现象叫 扩散。
(一)溶胶的光学性质
当一束强光透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 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
用这种方法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产生原因:当颗粒大小d小于入射光波长入时 ,光环绕颗粒除入射光方向外,还向各方向散 射,即每个颗粒又作为一个光源,向各方向发 射光,散射出来的光称乳光。
产生条件: ①颗粒大小合适,d<λ(1-100nm之间) ②分散相折光率(n1)与分散介质折光率(n2)不 同。
氨基酸的 带电状态和在电场中的状况: 等电点
pH = pI pH < pI pH > pI
净电荷为零 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
在电场中不移动
在电场中移向负极
在电场中移向正 极
4 蛋白质在等电点时的性质
5 溶解度、黏度、渗透压、膨胀性最小 三 高分子溶液稳定性的破坏
加入高浓度无机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叫盐析。 实质是使蛋白质脱水,破坏水化膜,而析出。 盐析与溶胶聚沉不同: ①盐析用量大,聚沉用量少 ②盐析时正、负离子均起作用,聚沉时只与胶 粒电性相反的离子起作用。 ③除去电介质,蛋白质可以重新溶解即具可逆 性,而溶胶聚沉是不可逆的。
在胶体溶液中加入电解质,迫使一部分反离子 进入吸附层,使扩散层变薄,当电解质浓度加 大时,扩散层厚度可趋于零,在电场中不泳动

简述聚合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和应用

简述聚合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和应用

简述聚合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和应用化学化工学院08级王化成20081810010038徐畅200818100100322011年5月18日简述聚合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和应用王化成徐畅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摘要:表面活性剂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助剂。

本文综述了聚合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开发方向及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聚合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分类;应用1引言表面活性剂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它活跃于表/界面上、具有极高的降低表/界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在一定浓度以上的溶液中能形成分子有序组合体,从而具有一系列应用功能。

新一代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出现,为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它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药物科学、材料科学等众多重要领域所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

与传统单链表面活性剂相比,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极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很强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奇异的聚集形态、特殊的相行为及流变性质等[1],可以说是表面活性剂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

原因在于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含有两个极性头和两条疏水链,在其亲水基之间或者靠近亲水基的疏水部分之间由一个联接基团(spacer)通过化学键连接构成。

这种结构一方面增强了碳氢链的疏水作用,使疏水基团自水溶液中逃逸而相互聚集成胶束的趋势增大;另一方面,受化学键的限制,极性头间的静电斥力被大大削弱。

Gemini表面活性剂实质上可看作是两个传统单头单尾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聚合体,那么对于更高聚合度的表面活性剂,如三聚、四聚甚至是高聚表面活性剂,其性能又会如何呢?大量的实践证明,寡聚乃至高聚表面活性剂相比于gemini表面活性剂而言,又具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更加丰富的聚集行为和更为优异的性质.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寡聚和高聚型两亲分子的研究报道还极少,从分子设计合成到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诸多的自组装规律、有序聚集体结构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
·胶束理论
·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问题
·表面活性剂作用及应用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概述
一、溶液的表面张力
2 cos h gr
H2O
C2H5OH (aq)
NaCl (aq)
溶液的表面张力不仅与温度、压力有关, 并且还与溶液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三)两性表面活性剂
• 两性表面活性剂基本不刺激皮肤和眼睛;在相当宽的pH值 范围内都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它们与阴离子、阳离子、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都可以兼容。由于以上特性,可用作 洗涤剂、乳化剂、润湿剂、发泡剂、柔软剂和抗静电剂。
• 主要品种:甜菜碱衍生物、咪唑啉衍生物等。
(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因在水中不电离以及能够精细地改变分 子结构而具有独特的性质。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去除油性污垢的能力很强,而且具有防 止污垢在合成纤维表面再沉积的能力。它们的临界胶束浓 度也比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低一到二个数量级。
B、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 •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又称脂肪醇硫酸盐。由于分 子中加入了乙氧基使其具有很多优点,如抗硬水性强, 泡沫适中而稳定,溶解性好。缺点是在酸性和强碱性 条件下不稳定,易于水解。 • AES采用C12~C14的椰油醇为原料,有时也用C12~C16 醇,与2 ~4分子环氧乙烷缩合。再进一步进行硫酸化, 中和可用氢氧化钠、氨或乙醇胺。
0 与c成对数关系 0
②当浓度小时
cB / c o cB ln(1 ) a a 0 cB =b =kcB 0 a
0 与c成线性关系 0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 ①具有长碳链(碳原子数大于8)的极性有机化合物。 ②从结构上看,表面活性物质是两亲分子,一端亲水(-OH, -COOH,-SO3Na等),另一端亲油(憎水)(-R等)。 虽然表面活性剂分子是两亲性分子,但并不是所有的两亲 性分子都是表面活性剂,只有亲油部分足够长的两亲性物质 才是表面活性剂。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

5.1.2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
分子结构具有不对称性,由非极性的(亲油的 或疏水的)碳氢链和极性的(亲水的或疏油的)基 团两部分组成,而且两部分通常分处分子链的两端。 例如棕榈酸钠(C15H31COONa)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随着浓度增大,表面上聚集 的活性剂分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紧密单分子层,多余 的分子在体相内部也三三两两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拢, 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这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CH—
—(C3H6O)— 0.15 氧丙烯基 —CF2— 0.870 CF3—
5.2.2 相转型温度(PIT)
HLB值存在三个缺点:
一是它没有考虑到油相与水相本身的性能;
二是它没有考虑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 三是它没有考虑到温度及各相体积的影响。 针对HLB值的缺点,日本学者筱田耕三提出了相转 型温度PIT(Phase Inversion Temperature)的概念,
1.种类: 胺盐类、季铵盐类
2.结构:含有一个五价氮原子。
3.特点:水溶性大,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具
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杀菌作用。 4.应用:杀菌;防腐;皮肤、粘膜手术器械的消毒。 5.常用药物:①苯扎氯铵(洁尔灭);②苯扎溴铵 (新 洁尔灭)

5.1.2.3 两性表面活性剂
分子结构上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的表面活性 剂,随介质的pH可成阳或阴离子型。 常用品种:卵磷脂、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离子 型表面活性剂。 最大优点:适用于任何PH溶液,在等电点时也无沉 淀。 性质: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性质,起泡性良好、 去污力亦强; 酸性水溶液中呈阳离子性质,杀菌 力很强,毒性小。
8~10 10~13 >13
在水中分散情况

第五章--表面活性剂

第五章--表面活性剂
第5章
表面活性剂
5.1 概 述
5.1.1什么是表面活性剂
溶质的浓度对溶剂表面张力的影响有三种:
1)物质的加入会使溶剂表面张力略微升高,属于此类物 质的强电解质有无机盐、酸、碱等;
2)物质的加入会使溶剂的表面张力逐渐下降,如低碳醇、 羧酸等有机化合物; 3)物质少量加入就会使溶剂表面张力急剧下降,但降到 一定程度后,就变得很慢或几乎不下降。
1)高级脂肪醇与环氧乙烷加成物
ROH+ nCH2 CH2 O
NaOH Cat.
R O (CH2CH2O)n H
所用脂肪醇有:月桂醇、十六醇、油醇、鲸蜡醇等
2)烷基酚和环氧乙烷的加成物
R OH + nCH2 CH2 O R O (CH2CH2O)n H
所用烷基酚有:壬基酚、辛基酚、辛基甲酚等
3)脂肪酸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
单酯盐 O
性质与硫酸酯盐相近,抗电解质、硬化能力较强,洗净能力 好,为低泡性表面活性剂。可作为净洗剂、润湿剂、乳化剂、 抗静电剂和抗蚀剂。缺点:污染环境、影响水质
5.1.3.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这类表面活性剂分为两类: (1)铵盐类表面活性剂,可由高级胺 (C12-18,伯、仲、叔)用盐酸或醋酸处 理而得:
特点:水溶性好,发泡能力强,去污力强;毒性低,对皮肤刺 激性小,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抗微生物能力,优良的抗静电 性和柔软平滑性,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相容性好。但是价格较贵。

CH3 R N CH 2 COOCH3
+
5.1.3.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亲水基为羟基-OH和醚键-O-

由于亲水性较弱,必须由几个羟基或醚键才能发挥
(1)按工业用途分类:

(完整版)表面活性剂参考答案

(完整版)表面活性剂参考答案

表面活性剂作业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分类方法。

答: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包括长链疏水基团和亲水性离子基团或极性基团两个部分。

由于它的分子中既有亲油基又有亲水基,所以,也称双亲化合物表面活性剂一般按离子的类型分类,即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凡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凡不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其在水中生成的表面活性离子种类,又可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大类。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如元素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等。

2.请解释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浊点、Krafft点等概念。

表面张力是指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体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很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或临界胶束浓度。

浊点(C. P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溶液由澄清变混浊时的温度即浊点。

临界溶解温度(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溶液突然由浑浊变澄清,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溶解温度。

3.表面活性剂有哪些基本作用?请分别作出解释。

1)润湿作用: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界面张力,使接触角变小,增大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的这种作用。

2)乳化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乳状液的这种作用。

3)分散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固体粒子分割成极细的微粒而分散悬浮在溶液中的这种作用,叫作分散作用。

4)起泡作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在搅拌时会产生许多气泡,由于气体比液体的密度小,液体中的气泡会很快上升到液面,形成气泡聚集物(即泡沫),而纯水不会产生此种现象,表面活性剂的这种作用叫发泡作用。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思考题5.1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

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

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

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5.2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

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

①预聚合。

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

②聚合。

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

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

③高温后处理。

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
一、什么是表面活性剂
1.定义:
少量存 在就能大大 降低表面张 力的物质。
一、什么是表面活性剂
2.结构特点:
两种基团: 亲水基团、疏水(亲油)基团
3.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原因
4. 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比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大
5. 两种重要性质
①在各种界面上吸附——起泡作用(气液)、 乳化作用(液液)、润湿反转作用(固液) 等; ②在溶液中形成胶束——增溶作用。
CH2CH2O
SO3Na
10
聚氧乙烯十二醇醚硫酸酯钠盐
4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命名
C12H25 N CH3
CH2CH2O H
10
Cl
CH2CH2O 10 H
二[聚氧乙烯基]十二烷基甲基氯化铵-20
4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命名
C12H25
CH3
N+ CH2COO
CH3
十二烷基二甲铵基乙酸内盐
英文代号和习惯的商品名称
C12H25
CH3 N CH3 Cl
CH3
C12H25
N
Cl
第三类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酯型
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 (斯盘型)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
第三类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 .醚型
C12H25 O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CH2CH2O 10 H (平平加型)
C9H19
O
CH2CH2O 10 H
聚氧乙烯烷基酚 醚(OP型)
体的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用。 作用机理:增溶在胶束中


油增加











水增加

乳化作用
增溶作用
五、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4.润湿反转作用
定义:表面活性剂使固体表面润湿性向相反方
向转化的作用。这种表面活性剂称为润湿反 转剂或润湿剂。


十八酸钠

十二烷基磺酸钠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命名
命名原则: 看成由一种有机的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
子组成的盐。
按照盐的命名原则进行。
C12H25 NH3 Cl
C12H25 NH+3 有机阳离子
Cl 酸根离子
氯化十二烷基铵 十二CH3 Cl
CH3
使泡沫易于产生并在 产生后有一定的稳定 作用。这种活性剂称
为起泡剂。
作用机理:降低表面张力;形成牢固界面膜
五、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2.乳化作用
定义:指表面活性剂使乳状液易于产生并在产
生后有一定的稳定作用。这种活性剂称为乳 化剂。
作用机理:


水 油
油 油
水 水
o/w
w/o
五、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3. 增溶作用 定义:指表面活性剂使难溶的固体或液
3 .胺型 4 .酰胺型
聚氧乙烯脂肪胺 聚氧乙烯酰胺
第四类 两性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非离子型 2.阳离子-非离子型
3.阳离子-阴离子型
(二)按分子量大小分类
可分为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命名(按盐)

、 表 面
十二醇硫酸酯钠盐 十二烷基硫酸钠
活 性 剂
十二醇磷酸酯二钠盐 十二烷基磷酸钠
聚氧乙烯十二醇醚-10
氧乙烯链节数
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命名
C9H19
O
CH2CH2O 10 H
原料:氧乙烯+壬基酚 分类:醚
聚氧乙烯壬基酚醚-10
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命名
O
C17H35 C
O CH2CH2O H
10
原料:氧乙烯+十八酸 分类:酯
聚氧乙烯十八酸酯-10
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命名
四、表面活性剂的稀溶液和浓溶液
(b) 空气

(c)
(a)
憎水基 亲水基
和水相斥 和水吸引
四、表面活性剂的稀溶液和浓溶液
1.极稀溶液 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单分子
界面吸附层中的表
面活性剂分子
极稀溶液
四、表面活性剂的稀溶液和浓溶液
2.稀溶液 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缔合
分子溶液中表面活性 剂单分子界面吸附层
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
小缔合体
四、表面活性剂的稀溶液和浓溶液
3.较浓溶液
胶束:溶液中表面活性剂 分子的结合体(规则的缔合体)
临界胶束浓度(cmc):表 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明显生 成胶束的浓度
胶束
四、表面活性剂的稀溶液和浓溶液 4.浓溶液
增溶作用
五、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1.起泡作用 定义: 指表面活性剂
H H
R N H CH3COO 烷基胺的醋酸盐
H
注:胺——有机胺,三价胺,指NH3中的H被R取代; 氨——无机氨,指无R与N相连的NH3气体; 铵——指NH4+中的H被R取代。
第二类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二烷基胺的盐酸盐 烷基多烯多胺的 盐酸盐 烷基咪唑啉的 盐酸盐
第二类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 季铵盐 3 吡啶盐
酸根+金属阳离子
第一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O
ROH + HO S OH
O O
RO S OH + NaOH
O
O
RO S OH + H2O
O O
RO S ONa + H2O
O
第二类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价格高、性能好,数量少。 特点:起活性作用的部分是解离后的阳离子;
H
R N H Cl 烷基胺的盐酸盐
AS—烷基磺酸钠 ABS —烷基苯磺酸钠 DTC —氯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铵 平平加—聚氧乙烯烷基醇醚(Peregal) OP —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 斯盘—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Span) 吐温—斯盘与环氧乙烷的反应物(Tween) 尼纳尔—是指十二酰二乙醇胺(Ninol) 尼凡丁—聚氧乙烯脂肪胺(Neovadine)
CH3
Cl C12H25 N+ CH3 有机阳离子
CH3
氯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铵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酸根离子
C12H25
N
Cl
C12H25
+
N
有机阳离子 Cl 酸根离子
氯化十二烷基吡啶 十二烷基氯化吡啶
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命名
C12H25 O
CH2CH2O 10 H
原料:氧乙烯+十二醇 分类:醚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分类标准 表面活性剂类别
相对分子质量 低分子Saa 高分子Saa
离子带电性 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 非离子型
两性离子型
第一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型:价格、性能适中,数量占一半以上。 特点:起活性作用的部分是解离后的阴离子;
表示亲油基
表示亲水基
第一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12H25 N
CH2CH2O H
10
CH2CH2O 10 H
原料:氧乙烯+十二胺 分类:胺
聚氧乙烯十二胺-20
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命名
O
C11H23
C
N
CH2CH2O 10 H CH2CH2O 10 H
原料:氧乙烯+十二酰胺 分类:酰胺
聚氧乙烯十二酰胺-20
4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命名
C12H25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