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儿”抗婚与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诞生
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诞生记
档案春秋︱婚姻自己当家: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诞生记1950年5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颁布实施。
当时,参与起草这部《婚姻法》的都有哪些人?在起草这部法律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故事吗?两封来信2001年8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7版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称是毛泽东指定王明起草《婚姻法》的。
而两个月后,《人民日报》(海外版)又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对上一封来信提出了异议。
来信内容如下:《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同志:您好!今年8月25日我阅读了你报“2001年8月24日”发表的《毛泽东指定王明起草婚姻法》一文,我认为文中有一部分是事实,但关于毛泽东指定王明起草《婚姻法》部分不是事实。
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我作为原中央妇委委员、当时参与起草工作的成员之一,有责任将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起草过程作出说明,以还历史本来面目。
对于起草第一部《婚姻法》,虽然已过去50多年了,但这部法律的诞生过程,却仍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
大约是在1948年秋冬,刘少奇同志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和在该村的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的委员们谈话,布置起草《婚姻法》的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颁布法律做准备。
当时,中央妇委副书记邓颖超同志和大部分妇委委员刚刚从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回来,深切了解农村青年男女迫切要求婚姻自由的愿望。
党中央的想法与群众的愿望正相吻合,中央妇委的同志很乐意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中央妇委拟定出了《婚姻法》初稿。
大约1949年3月初稿即从西柏坡带进了新解放的北平。
建国后,邓颖超同志把初稿送交党中央。
经过中央书记处讨论修改后,由党中央转送中央人民政府。
第一部《婚姻法》的起草过程就是这样。
当时王明是政务院法制委员会主任,他看过这个稿子是事实,但没有参与起草,也没有参与讨论,送中央政府之前,有没有提意见,我不了解,但决不是他起草的。
两封来信,对共和国第一部《婚姻法》的起草过程,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
仅就两篇文章来看,罗琼是亲自参与者,应该说更可信一些。
不同历史时期婚姻法律制度的特征
不同历史时期婚姻法律制度的特征————————————————————————————————作者: ————————————————————————————————日期:不同历史时期婚姻法律制度的特征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滕智子中文摘要我国婚姻法律制度始于西周,战国后期形成的婚姻制度,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婚姻的雏形。
秦汉时期加强了国家对婚姻制度的行政控制和调节作用。
《唐律·户婚》是我国封建时代制定并保存下来的一部最完备的封建婚姻法典。
包办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制度是封建婚姻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政府颁布第一个《婚姻法》,1980年,全国人大颁布的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更是在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离婚理由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2001年修改婚姻法。
修订后的《婚姻法》对男女双方在婚姻法律关系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予以了清晰的明确。
这部充满人性化的法律为婚姻的美满打下了更牢固的基础。
为和谐的家庭提供了更有利的法律保障。
【关键词】婚姻法律制度EnglishAbstractMarriage and the legalsystemin China began inthe Western ZhouDynasty,Warring States laterformed the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marriage becamethe prototype of Chinese feudalsociety.Qin andHan period to 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of marriage the state'sadministrative control and regulation. "Tang • Householdmarriage" is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eudal eraand preserved amo stcomplete codeof feudal marriage.Theperfectmatch of the marriage arranged marriage and the legal system offeudalmain content. Afterthe founding ofnew China in1950 thegovernment issuedthefirst "Marriage",1980,theNPC enacted PartII of"The People'sRepublicof China Marriag eLaw" is in family planning, prenatal andpostnatalcare, grounds for divorce andso on have clear provisions.Revised MarriageLaw in2001. Revised "Marriage"on the legal relationshipof marriagebetweenmen and wom en inthe responsibilities,rightsandobligationsto bea clearand explic it. This law is full of humane happy marriage lay a moresolidfoundation.Forthe harmoniousfamilyprovides amorefavorable legalprotection.Key words marriage and thelegalsystem目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1绪论----------------------------------------------------------------31.奴隶社会时期的婚姻法律制度-----------------------------------------------------------42.封建社会婚姻法律的基本特征-----------------------------------------------------------43.西方民主思想对婚姻观念的影响--------------------------------------------------------64.社会主义婚姻法律制度的建立-----------------------------------------------------------75.以史为鉴,完善现行婚姻法律制度-----------------------------------------------------8结论-------------------------------------------------------------------------------------------------9参考文献------------------------------------------------------------------------------------------10致谢------------------------------------------------------------------------------------------------17绪论婚姻法是调整人们婚姻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的前提保障。
《刘巧儿》勇争自主婚恋
《刘巧儿》勇争自主婚恋新中国建立初期,随着评剧电影《刘巧儿》在全国上映,反对封建婚姻、追求爱情自由的刘巧儿一时间家喻户晓,男女老少都会唱上一句――“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最初曾是“活词戏”《刘巧儿》源自1943年陕甘宁边区发生的一则反对包办买卖、争取婚姻自由的真人真事。
18岁的华池县女青年封棒儿自幼与张柏结亲,一直常来常往感情深厚,岂料临到准备结婚,封父却嫌张家贫寒变卦,不顾女儿反对又将其卖给他人。
无奈之下,张柏与家人将封棒儿抢到家中,因此华池县政府宣布两人婚姻无效。
痛苦至极的封棒儿为讨还公道,毅然独自翻山越岭80余里,去找听说“断案公平”的陇东专署马锡五专员告状申冤。
马专员经走村串户深入调查弄清实情,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审理,当众宣布封棒儿与张柏的婚姻合理合法,还表扬这是边区婚姻自主的新鲜事要大力提倡,受到群众热烈拥护。
延安的《解放日报》报道此事后,时为保安处秧歌队的编剧袁静将其编成秦腔演出,因觉得“棒儿”之名像男性,戏中遂改为“巧儿”,剧名亦称《刘巧儿告状》;后来陕西著名盲艺人韩起祥又编成琴书《刘巧儿团圆》广为传唱,从此“刘巧儿”与现实中的封棒儿融为一体,成为争取自由婚姻的象征。
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着手将《刘巧儿》改成评剧演出,已是1949年底,其时她来到北京仅四个月,以其端庄俊美的扮相和甜美清脆的唱腔,在天桥的万盛轩戏园迅速唱红。
此时新凤霞在条件很差的集体所有制剧团,没有专门编剧、导演来写剧本排戏,仍习惯按“幕表制”演出,由演员根据提纲式的大概分场内容,在台上即兴发挥自编自唱,也叫“活词戏”。
最初问世的评剧《刘巧儿》,就是由一位名叫杨星星的丑角老演员,负责拟定分场提纲并分配角色,利用夜戏散场以后空余时间,在台上试走了两遍就对外演出了,包括主人公刘巧儿在内的所有对白和唱词,都是演员各自临场现编的,唱腔也使用单一哭调。
按照对“解放戏”要做到“真实”的理解,大家都穿破破烂烂的旧衣服以显示是穷人,只有演王财主的演员才穿得好一点,观众看了并不喜欢。
新中国《婚姻法》的先声——歌剧《小二黑结婚》
新中国《婚姻法》的先声——歌剧《小二黑结婚》作者:张小芳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4年第10期张小芳1950年,月J日,新中国成立才半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就颁布实施了这部《婚姻法/主张男女婚姻恋爱自由离婚自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伦理虽然新中国成立了,秉持婚姻自由理念的《婚姻法/也颁布了,但封建落后的婚姻理念不会随着一部《婚姻法/的颁布实施而立刻销声匿迹笼罩在男权社会阴影下的中国妇女,因为没有婚姻自由,长期生活在痛苦的深渊中随着新政权的建立,中国社会又出现了一些新司题,有些地方在土改中干涉婚姻自由,有的命令寡妇一定要嫁给贫雇农光棍,有的甚至把地主富农出身的妇女当成胜利果实分配在这种背景下,1953年1月,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把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改编成同名五场歌剧,并在北京实验剧场上演剧本由田川杨兰春执笔,马可乔谷贺飞张佩衡作曲这部歌剧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山西省东南部抗日民主根据地村民兵队长小二黑与本村的小芹相爱的故事封建迷信的二黑父亲二孙明与小芹母亲三仙姑用各种办法阻挠他们的结婚,地痞金旺又进行煽动与挑暄但二黑与小芹并没有被封建势力的诬蔑陷害吓倒,而是坚决地反抗,终于取得胜利小二黑小芹他们作为新社会移风易俗的楷模被大众接纳。
歌剧《小二黑结婚》成为宣传新中国婚姻法的一本生动的教科书生活中的悲剧.舞台上的喜剧赵树理出身于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一个贫农家庭,被称为山药蛋派”的开山鼻祖所谓山药蛋派”,是人们对由一批山西土生土长的作家组成作家队伍的戏称这些作家的文字充满乡土气息,描写对象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故事内容多反映老百姓和小人物的生活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人生活,为广大的工农兵服务赵树理响应毛泽东号召,卷起铺盖来到辽县(今山西左权县)农村,深人生活,收集素材,希望能写出一部反映新时代农村生活的作品在辽县期间当地发生了一起人命案民兵队长岳冬至上吊自杀了,其家人要求查明真相严惩凶手公安局一调查,案子很快水落石出岳冬至果然是被他人谋杀的,起因是岳冬至与村妇女主任任智英有不同寻常的男女关系任智英是村里一枝花,人才长得好,身高不赖,眼腈不小,大粗辫子一直垂到腰”,招人待见但岳冬至的父母给他收养了一个童养媳,任智英也被父母做主许配他人,这样一来,他们都变成了有妇之夫和有夫之妇可是随着工作中的接触增多,二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但依当时的公序良俗,他们二人有违礼制”,大逆不道村里其他3个村干部借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不调戏妇女”的要求,指责岳冬至耍流氓,岳冬至当然不服气,争执中动起了手.3个村干部失手踢死了岳冬至,后来又伪造了岳冬至上吊自杀的现场当时山西省左权县政府判决书为史虎山踢死岳冬至,因其尚未成年,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剥夺公权五年。
刘巧儿的历史言说与真实
刘巧儿的历史言说与真实作者:韩伟来源:《寻根》2018年第01期1944年3月13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刊登了题为《马锡五同志的审判方式》的社论,为了说明这一深入群众、简单轻便的新型审判方式,社论引述了三件典型案例,其中两件是土地纠纷案,一件是婚姻纠纷案。
这件后来引起巨大关注的婚姻案,发生在甘肃庆阳华池县温台区四乡。
居民封彦贵的女儿叫捧儿,1928年就许配给张金才次子张柏为妻,尚未过门。
1942年,因边区聘礼大增,封彦贵就企图赖婚。
他一面要求捧儿以“婚姻自主”为借口与张家解除婚约,一面又以法币二千四百元、硬币四十八元暗中将女儿许给张宪芝之子为妻。
张金才得知后告到县里,华池县的相关部门判决撤销后一次婚约。
1942年2月,捧儿赴赵家士瓜子钟聚宝家吃喜酒,张柏亦到,由第三人介绍,虽未当面谈话,捧儿已表示愿与他结婚。
但在同年3月,封彦贵复以法币八千元、硬币二十元、哔叽四匹将女儿另许庆阳朱寿昌为妻。
张金才得悉后,即纠集张金贵等二十人,携带棍棒等于3月13日夜闯入封彦贵家,将捧儿抢回成婚。
封彦贵控告到县,经判决,张金才被处徒刑6个月,张柏与封捧儿的婚姻被宣告无效。
判决后,封、张两家均不满意,附近群众也不理解。
恰好时任陇东专区专员的马锡五赴华池巡视工作,封,张两家就“上诉”到马锡五那里。
经过深入调查了解,马锡五同华池县干部一道公开审理了此案,认定张金才等抢亲属实,封彦贵屡卖女儿,也违背婚姻法,因此科张金才、张金贵以徒刑,其他参与抢亲者给以批评教育,对封彦贵,则科苦役以示警诫。
自此,作为历史事件的封捧儿婚姻案即告结束。
这一婚姻案看起来一波三折,其实所涉法律问题并不复杂,主要就是时代变迁中人们对“买卖婚”的不同认识,以及婚姻自主问题。
案件主角之一封捧儿,真实姓名叫封芝琴。
原来农村都不叫名字,叫的是封家姑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国普选运动时,才改名“封芝琴”。
有关封芝琴的出生年月,不同书刊有不同记载,一般认为出生于1924年。
大历史中的小人物:刘巧儿“故事”的文化审视
基金项 目: 2 0 1 1 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 目 作者简介 : 孙 波( 1 9 8 l 一) , 男, 甘肃宁县人 , 讲师 , 硕士,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乡村社会史研究 。
“ 封芝 琴抗 婚 ” 是2 O世 纪 4 0年 代发 生 在陕 甘 宁 边 区陇东华 池 县 的一 桩 普 通 婚 姻 纠 纷 案 , 经 马锡 五 实事求是与合情合理 的审判 , 不仅得到 民众 的高度 赞扬 , 也受 到政 府 的认 同 。通 过 该 案 的审 判 , 马 锡 五 审 判原 则 和 方法 成 为边 区赞 同并 倡 导 的审 判 典 型— — “ 马锡 五审判 方 式 ” ; 而 抗 婚 案 中的 主 人公 封 芝 琴成 为“ 刘 巧 儿 故事 ” 的 艺术 原 型 , 经 边 区文 艺 界 的编演与宣传 , 使刘巧儿及其故事家喻户晓, 成为边 区女 性 “ 反抗 封建买 卖婚 姻 、 争 取婚 姻 自主 ” 的典 型 。 故 事 中的刘 巧 儿 作 为农 村 的 一个 普 通 女 性 , 可 谓 是 小 人物 , 但 由刘 巧 儿 这 个 小 人 物 而 引 发 的 “ 抗 婚 事 件” 却成为 “ 大故事 ” : 一则是 “ 刘 巧儿” 成为一个时 代 妇女 婚姻 自主的符 号 , 流传深远; 二 则 是 马锡 五 审 判 方式 成为 国家 司 法 部 门审 判 的精 神 、 原 则 和 方 法 的典范 , 影 响至今 。对 于刘 巧儿 抗 婚 事件 的研 究 , 学 界从文艺以及文艺本身的角度论述较 多, 史学界却 鲜 有人 问津 , 更 遑论 从 社 会 史 的视 野 和 方 法 去 研 究 “ 该事件” , 正如王笛先生所 言 : “ 历史研究 的价值不 是 由研究课题本身 的重要性来决定的, 而在 于研究 的历 史 眼光和 历史解 释 , 一些 貌 似 平淡 无 奇 的对 象 , 史 家 却能从 中发 现认 识 和理解 历史 的深 刻 内涵 。 ¨ ’ 桑兵教授也指出 : “ 新文化史和新社会史一方 面延续 由精英而大众的取向, 一方面则 由群体而个案 , 以小 人物 的视 角故 事颠覆 精 英 和群 体 的历 史 叙述 。只 是 必须显示所选 人物与群体乃至社会整体 的关 系, 才 能呈现意义 , 却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 以故笔者试 从社会史的视野来研究这个 小人物 和该事 件, 以期
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诞生始末
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诞生始末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1年第1期文/1可立波2010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三)》征求意见稿,涉及近年的婚姻热门话题——房产、孩子、外遇等,唤起了人们对婚姻法的关注。
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婚姻法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和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当然不同时期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邓颖超等领导制定新中国婚姻法1949年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两部法律实际构成了组织建立新中国的临时宪法。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受到了广大妇女同胞的欢迎。
1948年5月,中央妇委向中央建议召开—次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得到批准。
1948年9月2C日至10月6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华北、山东、晋绥、陕甘宁、华中等各解放区妇联领导干部、各解放区中央局妇委会委员,区党委民运部部长等参加会议。
中央妇委代理书记邓颖超(中央妇委书记蔡畅正在东北解放区工作)主持会议,中共中央领导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邓颖超代表中央妇委作工作报告。
关于婚姻问题,邓颖超强调两点:其一,婚姻制度是和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密切联系的;其二,干部婚姻问题是社会婚姻问题的一部分,同样应实行婚姻自由政策。
只要合乎法律手续,不要随便干涉人家的婚姻。
会议期间,刘少奇专门召见了邓颖超等中央妇委的同志,把起草新中国婚姻法草案的任务交给了中央妇委。
刘少奇还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交给邓颖超作为参考。
这本小册子是1931年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主席毛泽东签发实施的,体现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则。
刘少奇说:“你们还要深入调查研究解放区的婚姻状况,总结解放区这些年来执行婚姻条例的经验教训,反复讨论,再动手起草。
”邓颖超兴奋地说:“太好了。
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
新中国第⼀部《婚姻法》
1950新中国成⽴后的《婚姻法》颁布实施。
这是我国第⼀部法律,对我国有着深远的意义。
起草的过程也凝聚了许多⼈的智慧,起草⼀部体现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的《婚姻法》,对于这些妇⼥领袖来说,也是⼀场从未有过的挑战。
起草⼩组的成员中,真正系统学过法律知识的只有王汝琪,⼀名毕业于复旦⼤学法律系的学⽣。
但是,她们有着长期的⾰命⽃争经验,长期做妇⼥⼯作,对于⼴⼤群众,特别是⼴⼤的妇⼥渴望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建⽴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的念头感受极深。
她们深⼊农村对于婚姻问题进⼊深⼊调查,为新中国和五万万同胞起草《婚姻法》,⼤家都意识到它的分量。
光是框架就推倒重起好⼏次,每章每条都字斟句酌。
每次讨论都是⼤家先发表⾃⼰的意见,然后王汝琪记录下来进⾏整理,再拿出新整理的稿⼦,⼜供⼤家讨论发表意见。
由于对⼀些条⽂有不同的看法,每次讨论都要发⽣争论,但也正是在⼀次次争论中,新中国第⼀部婚姻法诞⽣了。
第⼀部婚姻法就规定了男⼥婚姻⾃由,这既包含着结婚⾃由,⼜包含着离婚⾃由。
建⽴在封建特权财产基础上的包办强迫性婚姻,结婚是不⾃由的,离婚也同样不⾃由。
据从当时城乡⼈民法院和妇⼥团体有关婚姻案件的材料看,离婚⾃由已经成为⼀部分感受婚姻痛苦的男⼥,尤其是妇⼥的迫切要求。
满⾜他们的这⼀要求,如同坚持结婚⾃由⼀样,是反对封建制度残余的⼀种特殊形式的⾰命表现。
第一部婚姻法
第一部婚姻法第一部婚姻法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促进家庭稳定、保障婚姻关系和子女合法权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婚姻的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婚姻法》,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多次修订和完善。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法律精神、婚姻登记以及离婚等方面探讨我国《婚姻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历史背景在我国,婚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多为封建式的安排,妇女地位低下,婚姻自由受到限制。
直到20世纪,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开始逐步改革婚姻制度。
1980年,我国第一部《婚姻法》诞生,标志着我国婚姻制度改革的开始。
二、法律精神《婚姻法》的制定和修订,秉持着维护家庭稳定、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的原则。
婚姻法的核心精神是平等自由、互敬互爱、协议离婚,旨在促进夫妻之间的平等关系,构建和谐的婚姻家庭。
三、婚姻登记《婚姻法》规定了婚姻登记的程序和要求。
男女双方应年满22周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愿结婚。
婚姻登记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程序,必须由民政部门予以登记确认。
四、离婚离婚是《婚姻法》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婚姻关系破裂时,夫妻双方可以自愿协议离婚,经人民法院确认即为离婚。
除协议离婚外,还有被动离婚的情况,如重婚、犯罪以及家庭暴力等。
在这些情况下,被害方有权要求离婚。
总结《婚姻法》的实施为我国社会提供了一系列法律保障,使得婚姻关系更加平等和健康发展。
它的出台不仅保障了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还为维护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在不断完善《婚姻法》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婚姻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婚姻家庭的法律意识,倡导尊重和关爱,构建和谐社会。
婚姻法的历史
婚姻法的历史
:
中国婚姻法一直以来都是繁文缛节,变迁历史久远,追溯到古代时代更是漫漫。
从秦朝起,中国婚姻法就有了一定形式,被称为“秦律”,后来经历了春秋、战国以及汉朝,由于文化
背景不同,婚姻法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汉代以后,出现了《汉律》及其他的相关法规。
其中,最著名的是《汉律》收编的《汉礼》,规定要求家长在儿女举行婚礼时,要准备各种礼物。
汉礼的出现,使中国的婚姻习
俗更加规范。
隋代出现了《新定五礼》,使中国的婚姻法更加完善,《新定五礼》包括冠礼、拜堂礼、给女子养礼、牵绳礼及礼成等,其中牵绳礼即为现代中国所熟知的聘礼,与婚姻法则息息相关,这是中国婚姻法的完善发展的特征。
宋朝以后,中国婚姻法的发展趋于成熟。
在宋朝,一部关于婚姻的彻底的法典被制定出来,称为《宋律》,这部法典规定了关于妇女在家庭、是否受法笼统而言应有的权力,也创立
了让孩子可以继承父母财产以及婚姻关系中离婚这类法规,直至清朝末年,这部婚姻法特别被注意至今。
从古至今,中国婚姻法不断发展完善,不仅影响到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也改变了每个
家庭之间的角色,以及对爱情的观念。
虽然中国的婚姻法一直是许多争议的话题,不过依
然不可否认它在发展婚姻习俗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婚姻状况65年变迁
中国人婚姻状况65年变迁作者:林蔚来源:《晚晴》2016年第02期20世纪50年代婚恋自由得到社会认同195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在北京颁布。
这是新中国的首部国家大法,宣布废除包办强迫,实行婚姻自由,建立一夫一妻的新婚姻制度,彻底颠覆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
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解放运动。
长期以来,婚姻对中国人而言承载着“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重任,包办、童养媳、一夫多妻等等都因此长期合理存在。
如今传统伦理突然成了封建思想余孽,新婚姻法带来的冲击和震撼是巨大的。
国家开展了为期3年的婚姻法贯彻运动,依靠由上而下的力量,个人权利意识开始在婚姻关系中觉醒。
“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拒绝包办、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的《刘巧儿》唱出了人们对新婚姻的向往。
身为中国新女性典范的刘巧儿还唱出了姐妹们的择偶心声——劳模,“争一对模范夫妻立业成家”是当年老百姓至高的婚姻理想。
虽是为爱抗争,但刘巧儿所代表的新婚姻观里,解放和进步是最鲜明的色彩,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爱情。
而婚姻一旦被赋予了多重政治含义,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自主。
组织安排曾是盛行的婚恋方式,比如给风华正茂的女青年安排历经沧桑的革命英雄。
这种安排,爱情明显被忽略了,“先结婚后恋爱”——组织为你安排了最好的生活方式。
离婚一度被视为妇女解放的象征。
但由于新婚姻法引发的全国离婚潮,到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离婚案件开始强调“正当理由”,解除婚姻关系变得非常困难。
然而不管怎样,追求婚恋自由的婚姻观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
“文革”时期婚恋都是为了革命自由、平等的新婚姻正欲一路前行时,浩浩荡荡的“文革”却拉开了序幕。
在政治挂帅的年代里,信仰和阶级成分成为婚姻的主导力量。
这个时代的婚姻标签赫然写着“革命”二字,聚和散都是为了“革命”。
相识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结婚是为了更好地“斗私批修”、积极参加阶级斗争。
经组织批准后,新人们可以去拍流行的结婚照了。
中国式婚姻——王明口述17小时,第一部《婚姻法》出台
但坚 持天 天上班 。后来 ,在 身体情 况更糟 糕
时 ,他仍坚持上半天班 ,实在不能上班 了,就
在家里处理 事情 ,实 际上也是在工作 。组织上
给他配了两个秘 书,协助他工作。
法制 委员会 的主要 任务是起草各种法律 、 法 规 。 中央 考虑 ,婚姻 制 度是 家庭 制度 的基
昏 厶 因
中 国 式
2 世 纪6 O 0
的是 ,15年 《 90 婚姻 法》的颁布旋行 ,具有划时 代的意义。那 么它又是怎样产生的?在推行的过
程 中遭遇 了怎样 的阻力?随 着时间的推移 ,人 们
的婚姻观又发生 了 些什 么变化?在新 中国第一 一 部婚姻法颁布之 前,我 国的婚姻制度 婚姻状况 又是怎样一种情况?本刊特选编 了 这组有关婚姻 话题的文章 ,以飨读者。
法制委 员会是在 中共 中央领导 下的机 构 , 自然要服从 中央领 导。那个时候 ,王明在 领导
区婚姻条例 。这个条例实际上 是指导共产党 领导的根据地 民众婚姻 问题的规范,为新 中国 制订第一部婚姻法奠定了基础 。 1 4 年6 ,中央书记处决 定成立 中央法 96 月 律问题研究委员会 ( 简称 “ 法律委员会” ), 中央决定 ,这个委员会由王 明、谢觉哉负责。
础 ,是整个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新 社会 时,首要任务是打碎封建婚姻制度强加给
力放在了法 制委员会的工作上。他身体不好 ,
情 ,也产生 了许多农村妇女在这些婚姻条例 支 持 下获得新生的故事。 ( ( 小二黑结婚 、 ( 《 刘 巧儿 ) )等文艺作品 ,就 是在许多边区妇女上述 真实故事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产物。到解放 战争时期 ,施行 新的婚姻条例的条件 已经较为
《婚姻法》诞生的始末
区妇女 T作 会议 , 北 、 华 …东 、 绥 、 晋 陕甘
善 于做 群 众 的思 想 作 , I 注意 搞 好 调 查 =
了一顿 , 不 能 复婚 , 两 口无 余 , 剑 宁 、 中等各 解放 区妇 联领 导 干部 、 说 小 走 华 各解
棵 区党 委 民运 部 研 究 , 婚 姻 问题 方 面 掌握 了大 量 翔 实 细 沟 村边 一 大树 下 ,抱头 痛 哭 起 来 。 放 区 中 央局 妇 委会 委 员 、 在 F 见状 便 上 前 部 长等参 加 1会议 。中央妇 委代理 书记 广 的材料 , 中同封 建 婚 娴制 度 有 非 常 深 邓颖 超 『 好 散 步来 到 村 边 , 对 询 问 他 f ,小 两 把 事情 经 过 说 了 一 邓颖 超 ( f 】 中央 妇 委书 记 蔡 畅正 在 东北 解 刻 的认识 。
14 3月 , 颖 超 在阜 平 县二 98 邓
召开婚 娴 问题 座谈会 存 会 l, 她指 , 婚 娴 白m政 策 。 二 ,干部 婚娴 问题 是
而 社 会 婚 娴 问题 的一 部 分 , 同样 应 实行婚 的 一位 男 青 年 和 水 泉 村 的一 化 女 青 年 婚 娴 问题 不 仅 仅 是男 女 双 方 的 问题 , 涉 自由恋 爱想 要 结 婚 ,可 家 K不 同意 , 村 且 是 一 个社 会 问 题 , 及 最 大 多 数人 的 娴 自巾政策 。只曼合 乎法 律于续 ,不要
和 国婚 姻法 》 这 是新 中 国成 立后 出台 的第一部基 本法 。 部法律 于 15 。 这 90年 5月 1日正式 公布 实施 , 8章 2 共 7条 , 内容 涵盖 了婚姻家 庭 的各个方 面 , 除了包 办强迫 、 废 重婚 纳 妾 、 侵 害妇 女儿童 权益 的封建婚 姻 制度 , 立了婚 姻 自由 、 建 一夫 一妻 、 男女 平等 的新 的婚姻 制度 ,
探究《刘巧儿》故事的时代意义
探究《刘巧儿》故事的时代意义作者:张宁来源:《教育》2014年第02期本文选取当年甘肃庆阳行署专员马锡五审判一个普通的中国妇女反抗包办买卖婚姻、利用法律武器捍卫婚姻自主权“刘巧儿”的案例,探究在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解放区,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的变化的时代意义。
故事中主人公的原型封芝琴是20世纪40年代初当地反对封建买卖婚姻、追求个性解放、利用法律武器捍卫婚姻自主权的妇女榜样,在解放前树立了全国的典型。
秦腔剧本《刘巧告状》、陕北快书《刘巧团圆》、评剧《刘巧儿》、电影《刘巧儿》等,均在各个历史时期家喻户晓。
我们在探讨了“刘巧儿”的文本变更后,应该进一步探讨在故事发生的半个世纪里,为什么民间一个小小的婚姻审判案,会有如此的影响力呢?人物与文本、文本与时代、时代与人物之间有哪些错综复杂的联系呢?“刘巧儿”时代的婚姻状况第一,婚姻在本质上和形式上均由父母包办,作为婚姻主体的男女在婚姻上极端的不平等和不自由。
虽然现代民主思想的新风已遍及全国,但在几千年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中,这种继承封建传统家长制的婚姻模式在中国的现代仍占主流,父母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媒人的游说渲染,在男女当事人未曾谋面的情况下,就决定了子女的终身大事,父母包办了子女的婚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侵占了子女的幸福。
第二,买卖婚姻极为常见。
婚姻论财、买卖婚姻是包办婚姻的前提和重要补充,其实质就是买进或卖出一个女人,是一种剥夺女子人格权利的婚姻。
从男女性别上讲,男子可以妻妾成群,可以随便休妻;女子基本处于被动地位,三从四德等一系列清规戒律从女子的出生到老死一直缠绕终身,甚至有的家庭将女子作为攀附权贵的筹码,这种赤裸裸的婚姻买卖,将女子的幸福毁于一旦。
在买卖婚姻中,不仅表现在未婚子女身上,在出嫁丧夫的寡妇身上也很常见,如鲁迅先生作品《祝福》中的祥林嫂,在前夫死后,婆婆在欺瞒的情况下,将她变卖。
第三,童养婚大量存在。
童养婚指女方在童年时即被男家收养,长大后成亲的婚姻形式。
第一部婚姻法相关的案件
第一部婚姻法相关的案件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咱们国家刚有了第一部婚姻法。
这部婚姻法就像一道明亮的光,照进了很多人的生活里,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有这么一个小村子里的故事。
村子里有个姐姐,她叫阿花。
阿花长得特别漂亮,心地也很善良。
可是呢,她的生活却过得很不开心。
原来呀,阿花很小的时候,就被家里人许配给了村子里一个很霸道的男人。
这个男人对阿花一点都不好,总是让阿花干很多很重的活,还经常骂阿花。
阿花每天都偷偷地哭,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光亮。
那时候第一部婚姻法出来了,阿花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就像有一颗小火苗开始燃烧起来。
她知道,这部婚姻法是来保护像她这样的人的。
阿花鼓起了很大的勇气,她决定要改变自己的生活。
阿花去找了村子里有见识的长辈,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长辈们听了,都很同情阿花,他们告诉阿花,根据婚姻法,她可以不再忍受这样不公平的对待。
阿花在大家的支持下,向村里的人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那个霸道的男人一开始还很嚣张,他觉得阿花就应该听他的。
可是村子里的人都站在了阿花这一边,大家都觉得阿花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
阿花成功地摆脱了那个霸道的男人,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她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脸上也重新有了笑容。
还有一个城里的故事呢。
有一对年轻人,男孩叫小辉,女孩叫小敏。
他们俩非常相爱,想要在一起。
可是小敏的家里很有钱,小辉的家里却比较穷。
小敏的家里人觉得小辉配不上小敏,就想把小敏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人。
小敏和小辉都非常伤心,他们不想分开。
当第一部婚姻法出现的时候,小辉和小敏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
他们拿着婚姻法的规定,去和小敏的家里人讲道理。
他们说,在爱情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家里有钱没钱就决定两个人能不能在一起。
小敏的家里人一开始不理解,可是小辉和小敏没有放弃。
他们用自己的真心和对未来的憧憬,一点一点地打动了小敏的家里人。
小敏和小辉幸福地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家里人也为他们送上了祝福。
普法课-婚姻法
第二十一条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父母不履行抚养 义务时,未成年 的或不能独立生 活的子女,有要 求父母付给抚养 费的权利。
子女不履行赡 养义务时,无 劳动能力的或 生活困难的父 母,有要求子 女付给赡养费 的权利。
禁止溺婴、弃婴和其 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 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 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 应准予离婚。
普法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历史
1950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1980
•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81年1月1日起, 新婚姻法正式施行,旧婚姻法同时废止。 • 2001年4月28日,该法曾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 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修正。
2001
2011
•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婚姻法最新的司 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概念
婚姻法是调整一定社会的婚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和,是一定社会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现。其内 容主要包括关于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别 是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等。从调整对象的性质看,婚姻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十条
重婚的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婚姻无效
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 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未到法定婚龄的。
第十七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 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经典中的法律
• (二)尤三姐与柳湘莲的冷艳爱情故事 • ——婚姻的程序与聘礼的法律意义
• 《红楼梦》第66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 门”讲的是尤三姐殉情,柳湘莲遁入空门的冷酷爱情故事。 •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不到尤三姐与柳湘莲的唧唧喔喔, 也看不到双方之间有什么样的感情交流,仅仅是柳湘莲把 一把宝剑托人送给尤三姐,此后的尤三姐便以为自己已经 是柳湘莲的人。所以当柳湘莲索要宝剑时,自刎身死,这 是符合事态发展的。 • 那么尤三姐在接受柳湘莲的宝剑后,是否就真的已经是柳 湘莲的人了?在这里,我们就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婚姻程 序问题。
• 2、妻妾地位不能乱 • 历代法律都规定“不准乱妻妾位”。清律“妻妾 失序”条规定:“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
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若有妻更娶妻者, 亦杖九十,离异。”
• 《红楼梦》中贾琏娶尤二姐,以夫妻相待,并让 下人称为奶奶,于是“新奶奶旧奶奶的”传开了, 凤姐知道后顺水推舟,加以成全,为的是暗地里 使人告贾琏”停妻再娶”。公平地讲,这一罪名 并不成立,二姐完全是以妾的礼节娶进来的,凤 姐不过是借机制造并扩大事端而已 。
• 六、重典治国——法律对皇权的极端维护 • (一)重典治国思想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 • 1、元朝灭亡的教训。朱元璋认为,元朝灭 亡的原因在于宽纵姑息之政,导致纲纪紊国传统的法律思想。 • 3、明初复杂的社会形势迫使朱元璋“重典 治国”。
• (二)重典治国的内涵 • 1、重典治吏 • (1)明初四大案件:胡党之狱、蓝党之狱、郭桓 贪污案、空印案 • (2)朱元璋亲自编纂的《明大诰》中百分之七十 针对贪官污吏。 • (3)针对贪官污吏,创制了“剥皮实草”的酷刑 • 2、重典治民 • (三)重典治国之评价
• 纳征,即下聘礼,俗称“放定”,标志着双方婚 姻的正式确立。 • 请期,男方择定了成亲的日子,派媒人向女方家 请示日期 。 • 亲迎,这是人们熟悉的一道举行婚礼的仪式。 •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完整而合法的婚姻程序。这一 套婚姻程序确立于西周,以后相沿不改,一直到 清朝末年,甚至民国时代还在沿用。
婚姻变奏曲
1950年5月1日,新中国刚刚成立七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就正式颁布实施了。
这是中国共产党掌握全国政权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是时,西南战事尚未结束,朝鲜战争箭在弦上,遭受了帝国主义多年蹂躏和国民党腐败统治的广大解放区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很多重要工作等待着共产党人去做,而共产党却选择了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姻工作来作为建设新中国的出发点,可见婚姻对于百姓生活和社会安定之重要。
就让我顺着时间的脉络来回顾一下婚姻的变迁吧。
1946年农历腊月十一,作为家族长子长孙,年仅14.5岁的父亲和刚过16周岁的母亲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除了记得曾经穿戴过租来的长袍和礼帽,来过很多长辈亲戚,摆了席面吃过白面馒头之外,父亲的记忆中再也难以过滤出什么值得回忆的东西。
我曾经努力想从他嘴里套出一些令人激动的爱情故事,但终于失望了。
没有洞房花烛的激动,没有你侬我侬的缠绵,也就是身边忽然多了个女人侍候,其他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这难道就是婚姻?没有什么疑问,这的确是婚姻,传统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包办婚姻。
父亲一代的年轻人结婚,新娘子进了门,红盖头掀起的那一刻之前,男女双方是不需要见面的,一切都有人替你包办了。
你想要什么样的伴侣你说了不算,父母和媒人说了算。
作为婚姻的当事人,莫说做不了主,甚至连自己什么时候完婚都不知道。
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女人娶进门不管丑还是美,没什么大的错误就注定是你一辈子的老婆,就这么着过日子吧。
女人嘛,能生孩子最重要,传宗接代是大事。
这就是整整延续了多少代人的婚姻。
不知它的起始,但知道它的结束——公元1950年5月1日。
《婚姻法》的实施提高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也保证了男女双方的利益,让婚姻建立在了男欢女爱你情我愿的人性基础之上。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不是金科玉律不可违拗了,很多女性面对不幸婚姻有了反抗的依据和法律的保护,女人再嫁也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丑事。
但是,传统的观念不会随着一部法律的颁布而就此隐退的,彼此间的对垒和碰撞一刻也没有停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巧儿”抗婚与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诞生1942年,陇东分区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妇女抗婚案,那就是华池县温台区的封芝琴大胆反抗买卖婚姻,要求婚姻自主的案件。
根据这个案件的故事情节,边区的文艺工作者编写了《刘巧儿团圆》的说唱剧本。
解放以后,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这个素材又拍摄了评剧《刘巧儿》电影戏曲片,在全国公开放映,深受广大青年尤其是妇女的喜爱,产生了极具震撼力的效果。
在“刘巧儿”的影响下,全国千千万万的妇女冲破了封建婚姻的樊篱,追求婚姻自主和自由,争取妇女解放,从此,刘巧儿的名字传遍了五湖四海,她与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紧紧联在了一起,成为妇女婚姻自由的象征!
封芝琴(即刘巧儿的原型)抗婚案的情形是这样的:
1942年的一天,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来到陇东分区专署告状。
这个告状的大姑娘就是华池县温台区农民封彦贵的女儿,她叫封芝琴,小名捧儿。
被告人是他自己的父亲封彦贵和华池县县长第五汉杰。
当时的陇东分区专员兼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受理了此案。
原来早在1928年,当封芝琴3岁时,封彦贵就将女儿与附近的农民张金才的次子张柏订了“娃娃亲”。
张柏比封芝琴大一岁。
这一对青年男女,从小就认识,彼此也了解,长大后心心相印,表达了爱慕之情。
1939年4月4日,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明确规定:“男女婚姻照本人之自由为原则”,“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纳妾”,“禁止包办强迫及买卖婚姻,禁止童养媳及童养婚”。
这个婚姻条例说出了封芝琴和张柏的心里话,封芝琴和张柏相互悄悄表达了美好的心愿:结成夫妻,永不分离。
但封彦贵见女儿封芝琴长大,出落得象一朵鲜花,而张家却很穷,为多捞“聘礼”,用欺骗手段,瞒着封芝琴和张柏,一面要与张金才家解除婚约,另一面又将女儿许配给南塬村的张某。
事发后,张柏的父亲张金才便向华池县政府告状。
华池县裁判部依照新婚姻法有关“禁止强迫及买卖婚姻”的规定,作出了撤销封芝琴与南塬村张某的婚约的判决。
但封彦贵又于1943年3月以高“聘礼”将封芝琴许配给庆阳县的富绅朱寿昌为妻。
张金才得讯后,连夜纠集本村的20多个青年人,携带棍棒,深夜到封彦贵家“抢亲”,抢回后,当晚为封芝琴与张柏成了亲。
次日一大早,封彦贵哭哭啼啼跑到华池县政府告状。
华池县考虑到封芝琴和张柏的婚约属于从小由父母包办的婚姻,依照《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关于“禁止包办婚姻”的条款,未经深入调查,便宣布封芝琴与张柏婚姻无效,并判处张金才“抢亲”罪,徒刑6个月。
宣判后,封、张两家都表示不服判决。
马锡五在受理了封芝琴的上诉案后,立即在当地向区乡干部和附近的群众了解事实的真相,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同时亲自询问封芝琴的意见和要求,并请平时接近封芝琴的人了解她的真实想法。
当他得知封芝琴确实不愿与朱寿昌结婚,发誓“死也要与张柏结婚”,以及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后,便协同华池县,在悦乐镇的柔远河畔召开了群众大会,对封芝琴的上诉案进行公开审理。
老百姓听说这次大会是法院重新审理封芝琴婚姻案,都踊跃参加。
到会足足有2000多人,许多年逾古稀的老大爷、老奶奶也赶来听会。
会上,马锡五审明了封彦贵将女儿作为财物,两次买卖的事实清楚,张金才纠集众人“抢亲”的证据确凿,然后重新宣判:1、封芝琴与张柏自愿结婚,依据《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关于“婚姻自主”的规定,其婚姻准予有效;2、张金才等聚众“抢亲”,惊扰四邻,有碍社会风气,判处张金才徒刑,以明法制;3、封彦贵以女儿为财物,两次进行买卖婚姻,违反《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科以劳役,以示警戒;4、富绅朱寿昌以钱财买妻,品行不端,罚其财礼全部没收充公。
这一判决,惩罚了违法者,抨击了封建买卖婚姻,保护了自主的婚姻关系,批判了旧思想、旧习俗,宣传了新的婚姻法,帮助干部提高了法制水平,教育了群众,提高了对新婚姻法的认识。
受罚者心悦诚服,胜诉者皆大欢喜。
群众都认为“实情实理”,非常满意。
封芝琴抗婚案的重新审判,不仅促进了庆阳老区青年一代民主婚姻新风的形成,也给边区的人民司法工作带来了新的景象。
陇东中学语文教师袁静将这个故事编成秦腔剧本《刘巧儿告状》,民间艺人韩起祥又编成说书本《刘巧儿团圆》,轰动了陕甘宁边区。
随着“刘巧儿”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和深入,新型婚姻关系诞生在经济落后的庆阳老区,闪烁着新中国婚姻制度文明的亮点,对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诞生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有力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