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模型的演变及其概率论证明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模型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审计风险模型定义:AR=IR×CR×DR。
其中:AR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IR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CR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企业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 DR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目录计算方式分析探讨发展形式案例分析审计过程模型比较计算方式分析探讨发展形式案例分析审计过程模型比较展开编辑本段计算方式也可以用公式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即 Y=K/X。
审计风险模型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因为在实际执业中,审计风险是一个确定的数值,CPA只有通过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进而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来设计将要做的程序。
编辑本段分析探讨,提要,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务的工具。
本文在分析该模型的逻辑结构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案例讨论了如何使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
特别指出由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客户的次优级状况决定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83年提出的。
该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可以解决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具体认定层次的错报,发现经济交易和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发现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知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
从而将审计风险(此时体现为检查风险)控制在比较满意的水平。
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论文
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论文一、审计风险模型要素组成(一)主要的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模型主要研究构成审计风险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目前,审计界认可的一个基本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此模型的特点在于从风险控制的程序上分解审计风险,并用连乘形式表明了审计风险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关系。
这种审计风险模型为制度基础审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使得进一步定量评估审计风险成为可能,同时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也根据这个模型和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决定审计程序或审计范围。
(二)审计风险模型逻辑关系剖析。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者的内在关系,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从定量方面看,是指审计风险可能造成各方面经济损失的一定限度的规定性。
审 1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探讨审计风险问题,目的是尽可能地把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上。
审计风险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根据上述公式,在既定的期望审计总风险水平上,注册会计师可以容许的最大检查风险为:最大可容许检查风险=期望审计总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其中,检查风险=分析性复核风险×实质性测试风险。
2、从定性方面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中接受的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检查风险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反之亦然。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确定,应当考虑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容许的程度。
二、审计风险模型应用审计风险模型AR=IR×CR×DR,在风险导向审计方式下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审计的计划阶段和审计的终结阶段。
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主要是根据计划检查风险水平确定将要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和所搜集审计证据的数量。
阐述审计风险模型
阐述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模型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理解和评估审计过程中的风险。
它有助于审计师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在无法防止或发现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时的接受风险。
以下是关于审计风险模型的详细阐述:一、审计风险模型概述审计风险模型是一个框架,用于帮助审计师理解和评估财务报表审计中的风险。
这个模型有助于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在无法防止或发现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时的接受风险。
该模型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和残余风险。
二、审计风险模型的组成部分1. 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这种风险通常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和控制风险有关。
审计师需要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有效,以确定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
2. 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审计师未能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这种风险与审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有关,并且可以通过设计并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来降低检查风险。
3. 残余风险残余风险是指即使审计师成功地防止或发现了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仍有可能存在未能防止或发现的风险。
这种风险通常与审计师的判断和决策有关,例如在确定重要性水平和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时的决策。
三、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有助于审计师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审计中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具体来说,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财务报表的整体重要性水平:审计师需要根据财务报表的整体重要性水平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整体重要性水平是指如果财务报表中存在任何大于该水平的错报,则可能对财务报表使用者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水平。
2. 设计并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审计师需要设计并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以降低检查风险并确保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
这些程序可能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等。
3. 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审计师需要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以确保即使在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仍能发表合理的审计意见。
论我国审计风险模型的重构_基于国际审计风险模型的演变分析_王素梅
论我国审计风险模型的重构
—基于国际审计风险模型的演变分析 ——
王素梅
.南京审计学院 江苏 南京 /0--/"1
摘要 :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 &’() )的 国 际 审 计 与 保 证 准 则 委 员 会 ( &((*+)为 了 提 高 审 计 质 量 , 发布了一系 列新准则, 其中 &*(,-- 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了重大改动。本文主要通过对国际审计风险模型的演变进行分 析, 进而对我国审计风险模型的重构提出了一些断想。 关键词: 审计风险模型 重构 对 “ 审计风险”的定义历来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其中有两种主要意见, 一种认为 “ 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与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着 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例如徐政旦、 胡春元 ( 0""2 )将审计风险定义为: “ 完整的审计风险概念, 应从广义上解释, 即不仅包括审计过程 的缺隙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损失或责任的风险,而且包括营业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无力偿债或倒闭所可能对审计人员 或审计组织产生伤害的营业风险。”另外一种意见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针对会计报表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例如财政 “ 审计风险”定义为: “ 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审计人员审计 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 /--0 )将 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本文倾向于第二种意见。 而审计风险模型则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0"2$ 年第一次明确提出的, 它认为: 审计风险 3 固有风险 4 控制风险 4 检查风险 ( (53&54)5465), 即审计之所以存在风险, 是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两方面 的因素造成的, 具体来说, 由固有风险、 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构成, 其中,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 是审计人 员无法改变和加以控制的, 审计人员能够控制的只能是通过改善审计的程序和方法来尽量降低检查风险水平。 因此, 根据该模型, 审 计主体在审计时, 应在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推算出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并据以指导实质性测试, 进而将总体审 计风险降低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然而, 在近二十年的审计实践中, 审计风险模型日益暴露出其缺陷: 对审计风险的分析只能定性而无 法定量、 审计风险因素涵盖不全面、 无法描述道德风险等。因此, 自从上个世纪末以来,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就专门成立了审计风险分 将其修订为审计风险 3 重大错报风险 4 检查风险, 委员会, 着手研究和修订审计风险模型, 并于 ,--$ 年 0- 月发布了 &*(,-- 准则, 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实施审计程序从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帐户余额层次两方面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据以确定并实施进 一步变动因分析 ( 一)理论支撑 审计判断学的产生和发展。在抽样审计急速发展的今天, 审计人员不仅要对企业财政、 财务收支的合法性、 公允性进行审计, 07、 还要对企业利用资源的效率性、 效果性以及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等进行监督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 很大一部分内容和环节都需要 审计人员以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方法进行试探、 分析和断定。审计人员进行的专业判断既包括了建立审计重要性指标、 评估审计 项目的内在风险、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力度、 判断企业内部制度的可信赖程度、 选择各种适当的审计程序、 在分析性复核中确认显著 性的波动, 也涵盖了评价审计测试结果、 确定是否需要对被审计单位作进一步的调查, 以及判断被审计单位当前的财务报表是否能 适当公允地反映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等等。 因此, 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 审计判断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 审计判断学作为一门 新兴的学科也随之应运而生, 这将对国际审计风险模型的演变和投入使用起着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审计资源配置的成本—效益原则。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 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的审计 /8、 风险为必要前提, 并且, 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 因而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审计职 业发展到今天, 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竞争的结果必然使边际收益下降。 为了维持应有的边际收益, 审计职业界必须追求审计效率和效 果的平衡, 因此, 必须把审计的力量重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上, 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 ( 二)实践发展 是审计环境发展变化的要求。 由于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 经济活动日益复杂, 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加大, 而需要 0、 /- 世纪初, 美国审计界率先以抽样审计 的审计技术日益复杂, 企业的审计费用非常高昂, 所有这些都使得详细审计难以为继。/- 世纪 9- 年代, 代替了详细审计, 随之, 抽样审计方法风靡全世界。 然而, 抽样审计有着其固有的局限性, 审计人员很难对企业风险、 样本取舍及误差
基于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历程论如何降低审计风险
基于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历程论如何降低审计风险作者:史雅洁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年第12期[摘要]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计量的工具,它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合理性,也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出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领域。
其发展经历了初级审计风险模型、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3个阶段。
本文首先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关系的变化来说明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过程,然后阐述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优势,指出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替代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具有必然性。
最后从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视角阐述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应如何降低审计风险。
[关键词]审计风险模型;演进;降低风险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06[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021 从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角度来看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经济监督,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经济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活动越发复杂,此时财产所有者无力亲自掌管全部的经济活动,只能委托他人代为管理,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也就发生了分离。
但是同样作为理性经济人的财产所有者和管理者,他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
由于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经营者可能为了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背离所有者的利益,这就必然导致两者发生利益冲突。
因此,为监督和激励经营者,就产生了社会审计。
1.1 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温和——初级审计风险模型在审计发展早期,审计方式主要围绕报表进行。
在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企业规模较小,经营业务也非常单一,所有者尚有精力对自身财产的管理进行有效控制,所有者和经营者还没有产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经营者通过信息优势来谋取个人利益的现象并不普遍,因此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仅限于审查其是否存在舞弊行为或账项层次的技术错误。
审计风险模型
产品分析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彩色棉花的研究开发和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该产品的特点为天然彩色,符合人们对天然 环保概念潮流的追求,但与传统的白色棉花相比,使用价值与经济价值上的比较优势不明显。不过,会计报表显 示,其主要产品的毛利率达50%左右,远远超过传统白色棉花产业。根据经营环境的分析,公司是国内较早推出 该产品的少数企业之一,且经营规模是国内最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存在着超额垄断利润,其产品又处在前期 科研开发费用高昂、规模经济效益尚未形成的阶段。没有竞争对手的产品意味着产品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尚难 确定,其经营前景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高额的利润率显然有质疑的理由。
模型比较
模型比较
就上述案例而言,如果注册会计师初次审计时首先进行战略风险分析,得出该公司战略风险发生的概率为很 可能,一则会把握重点审计领域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二则会在未发生大量审计成本的情况下选择退出。
上述案例还证明,应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必须时刻把握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我们在审计时不能 为了审计而审计,不能单纯追求审计底稿做得有板有眼工整而全面,形式上的合规实质上可能存在着对重大问题 领域的忽略。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务的有效工具。运用该模型执行审计,既能 挖掘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功效,发现并消除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又能够从整体上发现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 交易而导致会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从而降低审计风险,避免审计失败。国内事务所客户的次优级状况决 定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有关理念和方法修订中国 相关独立审计准则更显得尤为迫切。研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意义在于:“不是否定国际审计准则以及其他 国家审计准则体现的风险导向审计的方向,也不是无视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已经体现的风险导向审计的精神,另搞 一套审计准则,而是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并严格 付诸实施”。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摘要:审计风险模型先后经历了初级审计风险模型、基本审计风险模型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三个阶段。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揭示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从审计程序、审计资料、审计人员、法律法规等多个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演进过程风险模型一、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1)初级审计风险模型1720年,英国爆发了审计史上著名的南海公司事件,该事件标志着现代审计的产生。
自那时起至20世纪初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审计师普遍采用的是账项基础审计模式,此时的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业务本身具有发生重要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固有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师检查了存在错误或舞弊的凭证和报表却没有发现错误与舞弊的风险,也就是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控制模型表述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检查风险(DR)该模型是审计风险模型的最初发展阶段,体现了账项基础审计模式的基本思想,该思想至今仍被不同程度地采用,应用于一些重要科目的审查,以后阶段的模型皆是在这一初级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基本审计风险模型1938年,美国爆发了审计史上最大的案件――麦克森・罗宾斯公司倒闭事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其后颁布的增加的审计程序方面明确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与评价,这使得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开始在审计实务中应用,并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成为主流。
由于该方法以控制测试为基础,因此产生了内部控制没能及时防止发生错弊的可能性,即控制风险。
同时,由于审计师在该方法下大量采用样本测试,于是存在着部分不能反映总体性质的可能,即抽样风险,从而提高了检查风险的水平,此时的审计风险控制模型在原有基础上逐渐演变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l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相对于初级审计风险模型来说,基本审计风险模型已经初具规模,审计风险因素也基本齐全。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变与发展-16页文档资料
• (三)提高审计人员执业综合能力。
• 第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 • 第二: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
谢 谢!
Thank you
•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经营 (商业 )风险导向审 计、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 上的重大创新 ,它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 导向 ,通过“战略分析 →流程分析 →经营业绩评 价 →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 ”的基本思路 ,将会 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经营风险联系了起来 ,从而 提出了审计师从源头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 观念 。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与发展
• 一、含义 • (一 )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将
风险分析、评价与控制融入传统审计方法 (账项导 向审计和系统导向审计 )之中 ,进而获取审计证据 , 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传统风险导 向审计的基本程序并没有脱离系统导向审计模式 , 但它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风险 评估和风险管理。 •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x控制风险 x 检查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策略对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演进与发展
• (一 ) 风险评估导向 • (二 ) 风险评估范围 • (三 ) 风险评估程序 • (四 ) 风险评估方法
(一 ) 风险评估导向
•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 审计人员首先应当对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交易类
别、账户余额认定层次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 ,但由 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 响 ,两者很难区分 ,实务中审计人员往往将固有风 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 ,从而将风险评估重点锁定 在控制风险上。
审计风险模型
CREATE TOGETHER
DOC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审计风险的分类
• 财务审计风险:主要关注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规性。 • 运营审计风险:关注企业的运营管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合规审计风险:关注企业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和公司内部政策。
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构建原则
• 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为核心,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风险评估。 •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对审计风险进行度量和评估。 • 动态监控原则:对审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调整审计策略。
• 审计人员运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 评估,发现重大错报风险。 • 通过实施详细审计程序,审计人员最终发现企业存在财 务舞弊行为。
案例二:某跨国公司内部审计
• 审计人员运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评估企业全球运营风 险,发现内部控制缺陷。 • 针对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完 善内部控制体系。
构建方法
• 风险矩阵法:通过矩阵表格形式,对审计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 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审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 • 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审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场景与局限性
应用场景
• 审计计划阶段: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重点和策略。 • 审计实施阶段:指导审计人员对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检查。 • 审计终结阶段:为审计人员提供审计风险的最终评估结果。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 基于内部控制模型的审计风险模型:主要关注企业的内 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 基于审计策略模型的审计风险模型:强调审计人员应根 据风险制定审计策略。
审计风险模型探讨
审计风险模型探讨在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基本一致的前提下,通常认为存在着一个审计风险模型。
教科书中的审计模型通常是这样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对于这个审计风险模型,曾经有过的争论集中于检查风险。
作为学术争论的结果和表现形式,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39号《审计抽样》曾将检查风险分解为分析性检查风险和详细测试风险,英国审计实务委员会1987年推荐的审计风险模型则在检查风险后加上了“抽样风险”。
尽管存在争议,但这一基本模型已经被美国的职业团体和学术界所认可。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也接受这一模型作为审计风险的基本模型。
这一模型的特点在于从风险控制的程序上分解审计风险,并用连乘形式表明了审计风险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关系。
这种审计风险模型为制度基础审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使得进一步定量评估审计风险成为可能,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也根据这个模型和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决定审计程序或审计范围,因而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然而,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审计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事实,这些新现象在原有的理论框架下变得不易理解,因而理论框架需要进一步发展和细化。
本文拟就此做些探讨。
对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假设的探讨传统风险理论有2个基本的假设是值得探讨的,笔者将其分别称做“反映”假设和“确认”假设。
“反映”假设依据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的控制程序将终结于审计意见的发表。
然而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中,审计风险的最后一项要素是检查风险。
依据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定义,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
因此,模型实际上将审计风险的控制终结于实质性测试。
或者说这一模型存在重要的假定是:经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所取得的重要信息均将恰当的反映在审计意见中。
审计风险模型变化
审计风险模型变化风险导向审计自20世纪八十年代初问世以来,在其后近20年的时间里备受推崇。
然而,随着本世纪初安然、世通、帕玛拉特等一系列审计丑闻应接不暇地袭来,其不足也初现端倪。
经研究发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缺陷起因于其所构建的基础——审计风险模型本身的缺陷。
新修订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00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已于2004年12月正式实施,该准则发布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
在此准则中,审计风险被定义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适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综合风险,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以区别于旧准则中“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的旧风险模型。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目前也正在根据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新国际审计准则加紧修订我国现行的审计风险准则,本次修订的核心内容也是启用新审计风险模型。
从表面上看,新旧风险模型并没有显著的区别,只是把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乘积合并为重大错报风险。
本文拟对新旧审计风险模型进行比较,来探究新模型的改进。
一、原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20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不断受到诉讼威胁,美国审计职业界率先建立了审计风险模型,从而引起审计方式开始从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变革。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原有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已经在广大CPA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其历史功绩及先进合理之处自然是不容置疑的,但它在应用中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因此,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也就成了审计职业界的当务之急。
作为审计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对风险模型的研究自然也就提上了日程。
原有审计风险模型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固有风险概念内涵与外延不一致。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固有风险定义为“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变及其概率论证明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是 ̄A C A ( tIP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93 在18年 发布 的第4号 审计 准则 《 7 审计 风险与重要 性 》中提 出的 。模型公式 为 :审计风险 =固有风险 x 控制风险 × 查风险。从诞生之 日 , 检 起 各
国审 计界便一 直沿用下来 , 国注册 会计师 协会在 19 年 底公布 的 我 96 《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 第9 号一 内部控 制与审计风险 》中也 采J了这一 } } j 模型 。在审计风 险模型中 ,审计风险 ( R) A 是指会计报表 存在 重大 错 报或漏报 ,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 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所谓 固有风险 ( ) m 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 内部控制时 ,某一帐户或交易类 别单独或连 同其他账户 、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所 谓 控制 风险 ( R) C 是指某一帐 户或交 易类别单独或连 同其他账 户、 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 、 发现或 纠正 的可能性 。所 谓检查风险 ( DR)是指某 一帐户或交 易类 别单独或连 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 或漏报 ,而未 能被注册会计师 的
AR =I ×CR × DR R
鉴证准则理 事会 (A S 于20年 l月发布了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 I A B) 03 0
则, 改进了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认为审计风险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
查风险 的综合风险 。借鉴国际审计准则的先进成果 , 国在20 ̄适 我 06 时出 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准则 , 中 < 其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 计准则 第10号~ 一 务报表审计 的目标和 一般 原则 > 定 :审计风 11 财 规 险 ( R) 指财 务报表存在 重大错报而 注册会 计师发表不恰 当审计 A 是 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 决于 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 会计 师应当实施 审计程 序 , 评估 重大错报风险 ,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 施进一步审 计程 序 ,以控制检 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 险 ( MM ) R 是指 财务报表在审计前 存在重大错报 的可能性 。检查风 险 ( R) D 是指某 认定存在错报 ,该错报单独或连 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 , 但注册会计 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根据新准则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将审
新旧审计风险模型对比
新旧审计风险模型对比提要国际审计准则制定机构于2003年10月对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了改进。
本文通过蓝田公司案例对新旧两种审计风险模型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对民间审计的影响,并对新审计风险模型在我国的推行提出几点建议。
一、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各界对独立审计评价会计需求不断扩大,审计成了一种高风险的职业。
由于审计风险受到企业固有风险因素的影响,如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企业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等;又受到内部控制风险因素的影响,如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的风险;还会受到注册会计师实施实质性程序未能发现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风险的影响。
因此,注册会计师仅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实施抽样审计就很难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抽取样本量的大小也很难说服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
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制度基础审计存在的缺陷,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很快开发出了审计风险模型。
从方法论的角度讲,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可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从其产生以来经历了两个阶段,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83年提出的: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2003年10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与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对传统的审计风险准则进行了重大修改,发布了一系列新的审计准则。
将原审计风险模型修订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主要是通过对会计报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定量评估,从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质上是内控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它还不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模式。
虽然它使审计效率与效果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但它在理论与实务两方面都存在固有的缺陷。
审计风险模型及发展
审计风险模型及发展审计风险模型及发展一、审计风险及其构成审计风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审计风险包括审计职业风险和审计项目风险。
狭义的审计风险仅包括审计项目风险。
根据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定义,不同学者对审计风险的定义可以大致分为两种。
一类是将审计风险看作是审计人员由于主观或者其他原因而遭受的损失,即损失可能论。
一类是财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即意见不当论。
损失可能论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结果对于审计人员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其形成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意见不当论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强调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
从审计风险模型及其应用来看,意见不当论比损失可能论更具逻辑关系和适用性。
无论是三因素模型还是二因素模型,审计风险的构成因素都具有可量化性,各因素综合影响下才产生审计风险。
也就是说在各因素同时发生的情况下才最终导致了审计风险。
因此,其逻辑关系可以展开为财务报表存在错报的可能性乘以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该错报的可能性导致的结果为财务报表存在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意见不当论中所指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模型及其发展审计风险模型是一种风险因素的数学表达式,主要研究构成审计风险的种类、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风险水平的影响程度。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审计风险模型,设计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
(一)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来源于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的两个文件即1981年发布的第39号审计准则公告《审计抽样准则》和1983年发布的第47号审计准则公告《审计业务中的审计风险和重要性》。
在47号公告中给出了著名的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定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其中,审计风险被定义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是指,在假定在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或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
2008.11.20 西安财经学院
课后作业:注册会计师在评价被审单位的审计风险时,分别假定了A.B.C.D.四种情 课后作业:注册会计师在评价被审单位的审计风险时,分别假定了 四种情 况
风险类别 情况A 可 接 受 的 1% 审计风险 固有风险 100% 控制风险 60%
情况B 2% 80% 70%
2008.11.20 西安财经学院
第四章 计划审计工作、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 计划审计工作、审计重要性、
第四节 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审计风险模型
2008.11.20 西安财经学院
一、 审计风险概念
含义:审计风险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 1.含义:审计风险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 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模型运用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风险是既定的可接受 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不能控制但能识别 检查风险是注册会计可以控制的
举例:针对某一认定假定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审 举例: 计风险未5%,评估出的重大错报为40%, 计风险未5%,评估出的重大错报为40%,则检查 风险为5% 40%=12.5%;若重大错报为50%, 风险为5% ÷40%=12.5%;若重大错报为50%, 则检查风险为5% 50%=10% 则检查风险为5% ÷50%=10%
2.检查风险: 某一认定存在错报,但注册会 检查风险: 某一认定存在错报, 检查风险 计未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
2008.11.20 西安财经学院
假定不存在内部控制 无内部控制时存在 的错报
固有风险
内部控制
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未能发现的错报 审计人员检查
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未被查出,导致审计意见错误的可能性既有客户方面的原因,也有审计人员方面的原因: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或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审计业务是一种保证程度高的鉴证业务,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应当足够低,以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合理保证所审计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错报。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一、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原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有时无法单独进行评估,注册会计师通常不再单独提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而只是将这两者合并称为“重大错报风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不可以单独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
相反,注册会计师既可以对两者进行单独评估,也可以对两者进行合并评估。
二、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相互关系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加以考查:1.从定量的角度看,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用数学模型表示如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或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检查风险确定的步骤为:100%-(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意见的可信赖程度(合理保证)【提示】审计风险模型中的审计风险是指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这一风险水平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就应确定。
审计风险模型的变化: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或2.从定性的角度看,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反之亦然。
换言之,当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时,注册会计师必须扩大审计范围,尽量将检查风险降低,以便将整个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与发展研究-以A大学为例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与发展研究-以A大学为例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审计风险不断增大。
在此背景下,各学开始研究新的审计方法,侧重点从风险导向以及审计风险模式方向入手。
另外,审计风险是风险导向研究和核心,导向指标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出发点,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十分关键。
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研究了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与发展过程,分析了A大学审计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大学审计导向;审计风险;检查风险一、审计风险模型的定义审计风险模型可以从审计风险的概念与构成要素两方面入手。
首先,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较大错误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模式是以审计实务为标准,对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分析[1]。
其次,审计是通过风险要素及各部门业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风险水平影响度所形成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本文认为审计风险模式是在不同阶段历初步审计风险模式、基本审计风险模式以及现代审计风险模式前提下在不同社会环境背景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影响组成。
二、审计风险模型基本演进过程(一)审计风险模型分类1.初级审计风险模型早前,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明显,不得不将经营权委托给经理层,股东不能直接参与经营管理。
且当时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信息不对称情况并不明显。
这种环境下,所有者只要求会计师对经营者是否有舞弊及数据是否错误等事项予以检查,当审计需求与审计供给达到均衡状态,审计风险模型也就予以确定。
此时需要考虑的风险模型因素也就等同于固有风险和检查风险的乘积。
该种模型以数据可信性为核心,以账目有无舞弊行为为目标,费时费力,无法验证业务收支交易完整性,财务人员很难给出可靠审计意见,审计结论隐患较大。
2.基本审计风险模型基本审计风险模型多出现大型企业,内部牵制制度也均相序建立。
但值得注意的是,基本审计模型更多是验证报表是否真实,审计目标不再是查错舞弊。
审计人员为做好内部控制分析和评价,以控制测试为基础,运用大量样本进行审计测试,及时防止舞弊、错误事项发生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 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RMM)是指
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DR)是指某 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
DR=P(C|AB) (4)被审计单位会计事项的发生或处理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重
大错报或漏报,在经过内部控制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检查后,会有一 定程度的减少,但不可能完全发现或纠正,最终仍有一定的差错未被
发现而进入会计报表体系,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因此,审计风险应 该是事件A、事件B和事件C同时发生的概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根据新准则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将审 计风险模型重构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可以简写
为:AR=RMM×DR。这就是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较之于传统的审 计风险三要素模型,新模型只考虑两个要素,即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
风险。 2.2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概率论证明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按照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将由于企业的整体 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进
RMM=P(X),DR=P(Y|X), AR=P(XY) 根据概率论中的概率乘法法则:P(XY)=P(X)×P(Y|X),从而可 得:AR=RMM×DR。至此审计风险模型的数学公式反映为三个概率的乘积,即有三个
乘积因子: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公 式只反映为两个概率的乘积,即有两个乘积因子:重大错报风险和检 查风险。显而易见,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为 重大错报风险,是一个实质性的改进,因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均为
作者简介 张治强,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系教师、会计硕士。研究
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
(收稿日期:2009·04·15)
(接76页)时短时停电的影响,图4中间继电器KM要求动作时间要快 (小于PLC的电源掉电保持时间,本例中小于50ms,一般的KM均能 满足要求)。
(3)PLC连接的交流信号线和直流信号线要求要隔开。 (4)如处于自动(PLC)投入状态。手动合闸时,闭锁措施也 将起作用;此时推荐把PLC的钮子开关QT打到手动状态。
(1)事件A发生的概率即为固有风险,也就是IR=P(A)。 (2)会计事项的发生或处理过程中由于固有风险的存在会产生 重大的错报或漏报,然后这些差错又未能被内部控制有效防范的可能
性,就是控制风险。因此,控制风险应该是在事件A已经发生的条件 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根据概率论中条件概率的定义,控制风险可
被审计单位所控制,注册会计师只能评估不能改变,将两者区分开来 分别评估,不利于审计人员对风险水平的全面识别和把握,二者合起 来就是客户风险,即客户财务报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并 且过于细化的风险要素,会使在实务中难以计量和确认风险,并且容
易使内容重复,最终损害了审计风险模型的实用性。总而言之,审计 风险模型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于审计实践中,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能使审计终极风险可以计量,能使审计人员主动地承担风险,清楚地 知道承担风险的大小,从而把风险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之下。那 么,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形式简单,参数不多,通俗易懂,尤其是基于 概率论视角对模型成立的科学性的论证,更为审计风险各要素的量化 评估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有利于学习或使用者正确、科学 地对审计风险内涵、模型、构成要素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的学习、理 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 袁荫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3] 郝振平,刘霄仑.审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张龙平,聂曼曼.试论新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进步与运用[J].审计
研究,2005
AR=P(ABC)
总结上述概率公式,得: IR=P(A),CR=P(B|A),DR=P(C|AB),AR=P(ABC)
根据概率论中的概率乘法法则: P(ABC)=P(A)×P(B|A)×P(C|AB)
故而可得:AR=IR×CR×DR。至此,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得证。
2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及其概率论证明
2.1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概述 随着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发展,在21世纪之初“安然事
示:
复核取轴力最大及轴力和弯轴都较大的二个截面进行复核,根据 弹性支座连续梁程序计算得到的角撑弹性支座反力求和得到轴力。 根据上面计算结果,可知第5层围檩,作用荷载为最大值,其值为 394.5kN/m。围檩根据弹性支座连续梁程序计算弯矩和轴力。
复核的结果如表,列出最大内力控制截面的复核结果。
表3 围堰结构体系计算结果
关键词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条件概率 概率乘法法则
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的数学表达式,主要研究构成审计风险 的种类(或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审计风险的影 响。审计风险模型的确立,标志着审计风险理论的形成,并带动其他 相关审计理论的研究和审计方法的发展。审计风险模型是风险导向审
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了重大错报或漏报。 B:事件B表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会
计处理环节所产生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即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未能 防止、发现或纠正事件A的发生。
C:事件C表示注册会计师的实质性测试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 计处理环节所产生的重大错报或漏报。
根据审计风险及其构成要素的含义,结合概率论的相关知识,可 得以下结论:
件”、“世通公司事件”等若干审计失败事件的催化下,国际审计与 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于2003年10月发布了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 则,改进了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认为审计风险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 查风险的综合风险。借鉴国际审计准则的先进成果,我国在2006年适
时出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准则,其中《中国注册会计师审 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审计风
用公式表示为:
CR=P(B|A)
(3)被审计单位会计事项的发生或处理过程中由于固有风险的 存在会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经过内部控制后会减少差错,由于控制
风险的存在,差错的减少是有限的,这些剩余的差错再经过注册会计 师实施实质性程序后仍有可能未被发现,这就是由于检查风险的存
在。因此,检查风险应该是在事件A和 事件B同时发生的条件下,事 件C发生的概率。由条件概率的定义,可知检查风险的概率公式为:
固有风险(IR)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帐户或交易类 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所 谓控制风险(CR)是指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 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 的可能性。所谓检查风险(DR)是指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 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注册会计师的 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因此,模型公式可以简写为:
3 结语
DD037基坑采用2I56a工字钢作为FSPⅣ型钢板桩围堰的内支撑。 按照本方案布置内支撑的平面形式、高程及层数,既可以满足钢板桩 的内力、变形及工字钢内支撑的内力、稳定性 要求,又可以通过尽可 能采用角撑、减少对撑数量的方式提供较大的土方开挖工作面,方便 施工。并通过合理布置支撑的高程、层数,不对承台混凝土的分层浇 筑产生影响,且减少支撑的层数。同时,以上措施又可以大大减少工 字钢支撑的工程量,在降低造价的同时缩短工期。
可能给注册会计师带来损失。因此,不管是审计风险,还是其三个构 成要素,都是一种可能性。概率论指出事件的概率是衡量该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的量度,审计风险及其构成要素都可以表示为随机事件的概 率。下面用概率来表示审计风险及其三个要素,先假定三个随机事件
A、B、C: A:事件A表示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环节的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
135
2009年第7期
知识经济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变及其概率论证明
张治强
(洛阳理工学院)
摘 要 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无疑是审计技术方法的一大进步,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对民间审计产 生了 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概率论的有关知识对审计风险模型的科学性进行了论证,并为审计风险各要素的量化评估的研 究提供了更为广阔 的思路。
(收稿日期:2009·04·16)
(接101页)由于围檩与钢板桩接触的外侧受钢板桩墙的约束,使其 强度得以加强,其破坏发生在内侧,所以取内侧的弯矩进行校核。同
时围檩受轴力作用,以压弯构件对围檩进行校核,围檩压弯复核主要 依据下式:
经计算满足受力要求。 (4)围堰结构体系计算结果。围堰结构体系计算结果如表3所
计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其应用可谓贯穿审计的全过程,它是风险导 向审计的基本特点。审计风险模型历经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发展 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阶段,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对传统审计风险模型 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两个模型的构成,大家业已熟知;而对于模型严
谨的数学证明在相关文献中却鲜有提起。本文试图通过概率论的有关 知识来证明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以此为审计学的理论教学和研 究以及审计职业界对审计风险模型的认知和运用提供参考。
AR=IR×CR×DR 1.2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概率论证明
审计中的风险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职能时要接受一定程 度的不确定性。风险通常是指遭受损失、不利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也 有风险的基本含义,即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不过这种损失首先表现为 注册会计师提交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之后这种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有
知识经济
2009年第7期 136
理性的理论证明就显得十分必要。下面本文同样将采用概率论的有关 知识来论证模型成立的科学性。为了用概率来表示审计风险及其两个 构成要素,需先假定两个随机事件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