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跟元代山水画的区别
浅析宋元山水画的三种意境
浅析宋元山水画的三种意境作者:王彩凤来源:《美术界》 2017年第8期文/ 王彩凤[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摘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范式,文学上有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之小说,而在绘画上,以山水画为代表的绘画艺术在宋元时期,从题材到立意,从意趣到格调,都达到了发展的顶峰。
山水画在北宋初期、南宋、元代三个阶段分别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面貌和意境,本文将通过探索绘画艺术的历史渊源,从绘画发展的历史以及美学审美意识等方面分析这三个阶段山水画不同的风格特征,浅析“无我之境”“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有我之境”这三种宋元山水画的意境。
【关键词】宋元;山水画;意境一、宋元时期山水画审美意识的独立山水画在宋元时期真正地走向了审美意识的独立。
由盛唐至中唐的这一时期,山水画开始被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看待,但山水画真正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自成一家的格调与韵味,则是在宋代时期了。
与六朝至唐代的帝王仕女画相比,宋元山水画在绘画的取材、立意、情感等方面都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人民审美意识的深度,更具普遍存在性。
它不同于阎立本的帝王图、周昉的仕女画以及敦煌壁画那种“藏在深宫古寺里面的艺术”,山水画走向普通士人的书房,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冠绝古今,正如宋人所说:本朝画山水之工,为古今第一。
这话倒也不算自夸。
尽管山水画在中唐时期已然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审美意识形态,但山水画真正成为“山水画”本身,实则是北宋开始的,宋代是山水画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山水画在宋代真正走向了审美意识的独立,在元代则走向了巅峰。
二、无我之境北宋初期,画家多学五代荆浩之画风,追求形似,讲究绘画艺术中的气、韵、思、景、笔、墨,这其中尤以关仝、李成、范宽三人的画作为典型。
彼时的山水画作讲究用纯粹的客观手法和笔墨形式来勾勒自然山水,以此传达画家的人生理想和思想格调。
所谓无我之境,如陶渊明之诗中所言,诸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豁达,又如元好问的《颖亭留别》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的空旷。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宋元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代,无论是在艺术成就还是影响力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宋代山水画强调以真实自然为基础,追求形式的精细和构图的和谐美。
元代山水画则强调意境与气韵,追求笔墨的淋漓尽致和画面的极致简约。
宋代山水画以南宋的“文人画派”和北宋的“院体画派”为代表,这两个派别各具特色,但又相互交融。
南宋的文人画派注重山水画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强调作品描绘的是艺术家的情感和精神内涵,以“气韵生动”为最高境界;北宋的院体画派则强调结构、构图和技术,力求塑造具有自然立体感和形象感召力的作品。
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有马远的《黄山图》和郭熙的《雪江山居图》。
马远的《黄山图》采用了金笔法,从马远的笔触中可以看到雄浑有力、构思精妙、举重若轻的艺术特点,展现了作品之美。
作品中奇峰陡峭,云雾缭绕,形似巨龙,山水新奇高妙,堪为中国山水画中的巅峰之作。
郭熙的《雪江山居图》则表现了一番意境,他通过独特的对景色的处理和形式、情感的表达,游刃有余地展现出北方景色的静谧隐秘韵味。
元代山水画《寒松独立图》和《清溪山居图》同样是代表作品之一。
马道令的《寒松独立图》以淡墨蘸水的笔墨,墨画精湛,极富抽象感,表达了对静寂的山水境况的生动表现,山松苍劲而又凝重。
郎世宁的《清溪山居图》则遵循了元代画家“格调派”的理论原则,他的作品主要体现了山水的意蕴和意境,将山水融为一体,情境十分明朗,风味独具。
总而言之,宋元山水画之美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注重自然真实,描绘自然形态,直观呈现山水韵味。
第二,强调意境抒发,追求笔墨的淋漓尽致和画面的极致简约,表达情感和思考。
第三,追求集纳天人之美,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
以上三点是宋代山水画和元代山水画共通的地方,它们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即“写意山水”,强调笔墨情趣,追求理趣合一。
因此,宋元山水画的美学价值非常高,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山水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中文摘要:最初,山水画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到魏、晋、南北朝时,山水画才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种,隋唐时期的山水画又有很大的发展,完全摆脱了作为人物画的附庸地位,成为独立审美对象出现在绘画中,并且构图、布局、透视等方面,也都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有两个值得重视的现象:一是水墨山水的盛行;一是各地画家以大自然为师,真实而生动地创造了南北二种山水画风格。
两宋山水画在山水画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北宋直承五代之风,延续和演进了北方山水画风。
南宋注重对画面诗意的发掘,南宋既继承了北宋传统,也有更多创新,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特征。
到了元代,出现了一批集大成的一流画家,反映了美术创作的文人化趋势。
与五代、两宋相比,元代山水画创造了薄施淡赭、淡青的浅绛山水或以水墨作画;山水皴法,以“披麻”、“牛毛”、“折带”为主,诗、书、画得到进一步结合。
明代山水画的明显特征是前、中、后三期分别呈现不同特色。
早期山水画以浙派为代表,中期则以吴派代表,晚期以华亭派影响最大。
清代山水画势力最大的是号称“四王”和“三僧”。
到了近代,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山水画逐渐出现了新的转机。
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大好形势。
关键词:山水画青绿山水水墨山水笔墨中国人的山水画不同于外国人的风景画,它不是再现自然景观,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观照。
风景,中国人称山水。
人间的自然景象,通过文化人手中之笔去反映表现,用文字描写就是文赋诗词,以形象去描绘就是绘画中的山水,是一个根源的两种表达方式。
春夏秋冬,朝暮白昼,风霜雨雪,山水表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体现了生命的意义。
山水和人一样具有内在的生命运动和精神力量。
作画如同作文,都作者情感的产物,实在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激情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画家也要有登临山水的雅致,作画时才能身临其境;此外,画家还要钻研章法和笔墨。
宋元山水画之比较
宋 元 山 水 画 之 比 较
一 T XTLeabharlann 琥 钧 E 王在 中 国 山水 画 的 发 展 历 程 中 , 代 与 元 宋 元 代之 山水 画所 体 现 之精 神 气 息 大有 不 山水 , 而体 察 与 实践 处 相 应 的 山石 树 木 的 从 代 时期 的 山水 画 是两 个 至 高点 。而这 两 个 朝 同 于 宋 代 。 异 族 统 治 者 实 行 的 民 族 歧 视 政 具 体贴 切 的 表现 技法 形 式 。 正如 同 时代 的宋 代 因所 处不 同时 代背 景 与政 治 文 化背 景 而使 策 , 以及 其 后 期政 治 上 的腐 败 , 会 矛盾 错 综 代 院 体 工 笔 画 达 到 的 工整 与完 备 一 样 , 时 社 此 得 山水 画 的风 格 面貌 有 着很 大 的 区别 。两宋 而 尖 锐 , 得 文 化 上 的 主 要 传 承 者 汉 族 文 人 代 的 山水 画 在 中 国 绘 画 史 中 形 成 了 法 度 森 使 孤 受 时 期 的 山水 画以 其真 实 生 动 的传 统写 实 笔 墨 与 士 大 夫 处 于 失 意 、 闷 、 压 迫 的 情 绪 之 严 、 神 俱 佳 的特 点 且 后 世 不 可 企 及 的 山水 形 再 现 或 北方 磅 礴 之 峻 岭 , 南 方 氤氲 秀 丽 的 中 , 或 导致 于精 神 上 的苦 闷与 徘 徊 , 这使 得 此 时 画 艺术 高 度 。五 代 两宋 之 山水 画 家 多有 开宗 皆将 自我 身 心 全 然倾 投 于 自然 山 水 景 色 , 而 体 现 出 一 种 以 崇 尚 自然 代 的 整 个 文 的精 神气 质 上 处 于 落 寞 与 失 意 。 立 派 之 大 家 风 范 , 从 天 地为 中心 的宇 宙大 美
元代山水画的特点
元代山水画的特点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继承宋代山水画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元代山水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气势恢宏元代山水画的画风气势恢宏,画面宏大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气势恢宏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画面的构图和笔墨的运用上。
元代山水画的构图多采用“高远”、“深邃”的手法,通过远近的对比和空间的变化来表现出山水的广阔和壮美。
同时,元代山水画的笔墨运用也非常讲究,墨色浓重,笔势刚健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注重意境深远元代山水画的意境深远,画面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这种意境深远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画面的主题和画家的笔墨技巧上。
元代山水画的主题多以“山水”、“人物”、“动物”等为主,通过这些主题来表现出画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同时,元代山水画的笔墨技巧也非常讲究,画家常常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注重写意元代山水画的写意程度非常高,画家常常通过简洁的笔墨来表现出山水的神韵和气息。
这种写意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画家的笔墨技巧和画面的构图上。
元代山水画的笔墨技巧非常独特,画家常常通过“点、线、面”等手法来表现出山水的神韵和气息。
同时,元代山水画的构图也非常讲究,画家常常通过构图的变化来表现出山水的变幻和神秘。
四、注重色彩运用元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非常丰富多彩,画家常常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出山水的变幻和神秘。
这种色彩运用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画家的笔墨技巧和画面的构图上。
元代山水画的笔墨技巧非常独特,画家常常通过“点、线、面”等手法来表现出山水的神韵和气息。
同时,元代山水画的构图也非常讲究,画家常常通过构图的变化来表现出山水的变幻和神秘。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继承宋代山水画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元代山水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注重气势恢宏、注重意境深远、注重写意和注重色彩运用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宋元明清五大家自然山水画风格与时代背景分析》
唐宋元明清五大家自然山水画风格与时代背景分析1. 引言自然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而唐宋元明清五大家作为这一流派的代表,各自在不同的时代发展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对唐宋元明清五大家的自然山水画进行风格与时代背景分析。
2. 唐代自然山水画2.1 背景介绍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和开放的时期,艺术创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自然山水画开始形成其特定的风格。
2.2 唐代五大家及其风格特征•杜牧:注重表现意境和情感,笔触柔化、精细;•黄巢:对写实主义有自己独特见解,强调线条勾勒;•刘唐:追求浩渺大气,注重构图和文字;•文同:兼具意境和写实,用色鲜艳、富于变化;•韩干:擅长表现岩石和泉石,笔法矫揉生动。
3. 宋代自然山水画3.1 背景介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艺术创作达到了高峰。
在这个时期,自然山水画发展出了更为成熟的风格。
3.2 宋代五大家及其风格特征•赵佶:主张写意,倡导诗情画意,注重构图和笔墨协调;•李唐:追求写实主义,注重典型性和示意性;•黄庭坚:笔墨洒脱且灵动,以点带面、以墨论气;•叶云楼:擅长刻画松树、岩石等细节,注重形体结构;•杨万里:作品雅致简约、含蓄隐逸,用色淡雅。
4. 元明清三代自然山水画4.1 背景介绍元明清三代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动荡的时期,社会发展经历了许多变革。
在这个时期,自然山水画的风格也有所变化。
4.2 元明清三大家及其风格特征元代:•黄公望:笔墨精细,色彩明快,注重意境表现;•尼汝思:以山水为题材,画法独特奇巧,注重情感的表达;•王蒙:笔触洗炼简练,注重物象和意象的融合。
明代:•文徵明:以情感写实为主导,笔法激烈、奔放;•沈周:追求雅致的情趣性,画面富有韵味和魅力;•徐渭:擅长描绘山水、花鸟等细节,以写实主义为基调。
清代:•宋桂一:笔触单纯纯美,追求质朴自然;•傅抱石:构图新奇别致,擅长用墨表现形态;•张大千:技法丰富多样,风格灵活变化。
5. 总结唐宋元明清五大家自然山水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宋元山水画的异同
宋元山水画的异同宋代和元代的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山水画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展现的精神风貌各有千秋。
宋代山水画倾于自然,侧重“真”和“实”,提倡山水画的写实风格。
而元代山水画的转变可以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以“元代四大家”为代表的山水画家,在吸取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把笔墨的情趣与个人主观情感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山水画由写实风格向写意风格的转变。
宋范宽雪景寒林图1.重笔与重墨宋元山水画都十分注重笔墨,只是各有偏重,造成两者偏重不一的原因之一就是作画的材质不同。
从宋代到元代,作画的材质由绢与熟纸变成了半生熟纸。
宋代很多的山水画都作于绢上,主要是因为绢材质本身的优势:“绢,是丝织品,是透明而光泽的体质。
这种体质,对于水墨画更能掌握它的规律,发挥它的特性。
特别地发挥了笔势的纵横生动,墨彩的丰富多彩,提高了对形象描写的亲切性与艺术性。
”绢的材质特点可以使墨色更加丰富、有透明感。
如郭熙的作品《早春图》,这幅作品有着“春山早见气如蒸”的意境,能体现出这样的意境,就在于郭熙用水和用墨的技巧,他利用绢的特性,将各种墨展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夏圭的作品《溪山清远图》,这幅作品虽然没有用绢作为材质,而采用了熟纸,但一样有着墨色透明和丰富之感,并且形神俱佳,充分展现了江南烟雨的气息。
这幅作品能展现出这样的效果也离不开作者娴熟的用墨技巧以及用笔的沉着、果断。
宋郭熙早春图而元代山水画的笔墨技巧可以说在宋代的基础上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并且由宋代的重墨转向了重笔。
元代山水画的用纸很多都是半生熟的纸,这种纸张的优点在于具有不渗化性,能够帮助用笔技巧更好地发挥,这也可以说是元代山水画重笔的原因之一。
依照半生熟纸张的特点(渗透性弱),画家在作画时更倾向于选用干枯毛笔,这也就道出了元代山水画里出现“松”与“毛”的原因。
元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元代很多山水画家都是文人雅士,提倡的也是诗、画、书、印一体的风格,如著名画家吴镇、倪云林等,他们不仅画作优秀,在书法、诗词等方面的造诣也颇高。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
传统人物画发展到元代,已转入低谷。南宋那样生活气息浓厚的人物画,在元 代文人士大夫看来带有强烈的市井气而遭到厌弃。人物画逐渐与肖像画分工, 而与山水画合流,多以文人归隐的生活内容为主,在笔墨上规唐仿宋,追求温 和清腴,单纯静美。肖像画则逐渐向行业化发展,并日益转向民间。
四、宋元花鸟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瑞芙柳古潇枇海果竹墨鹤蓉鸭木湘杷棠熟山石梅图锦怪竹山来桃图图鸡石鸟禽锦宋元元图鸡赵林卷宋柯王图宋佶椿九冕宋林元赵林思椿佶苏椿王轼渊
五、宋元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人物画不及山水、花鸟繁盛,但仍有新的发展,题材大大突破了宗教和贵 族生活的范围。在反映现实方面更加深入广泛,历史故事画和风俗画占很大比 重,表现方法进一步提高,笔墨技巧日益丰富。出现了白描大师李公麟、风俗 画家张择端、减笔水墨梁楷等大师。
宋代书法特征有二: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其 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元代书坛巨匠赵孟頫高举起“复古”的旗帜,主张学书法应该避开唐宋,要向 更远的晋朝书法大师学习,并身体力行地施行。最终,赵孟頫经过不懈的努力, 终于成为一代大师。赵孟頫也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三、宋元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的花鸟画创作,代表院体风格的黄派花鸟占统治地位,画风艳丽工致。使 得与黄筌齐名但风格迥异的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也不得不改变家风,转而效仿黄 体而创造了“重彩没骨”法。此外,与院体花鸟相异趣,院外的水墨花卉也逐 渐盛行。宋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赵佶、苏轼、林椿等。
北宋、南宋及元代山水画的表现有何不同
北宋、南宋及元代山水画的表现有何不同宋代的山水画多用绢,钩勒精细,刻画严谨,用墨则层层渲染,凝重恬静;元代山水画多用纸,利于干笔皴擦,“不为法缚,意超象外”,墨法则干、湿并用,变化莫测,一片莽莽苍苍。
可以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融洽宋、元,已然大成。
元以后,明清两朝,山水画明显逊于宋元,没有了宋元山水画的那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宋朝绘画体现出空前未有的丰富、精致、写实之情,这一时期绘画得以进一步分科分为山水、花鸟、人物、宗教画及杂画等。
由于画风多样,题材众多,水墨画的技法与理论也随着五代两宋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很快进入到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名家辈出:山水画方面如“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以及马远、夏圭等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花鸟画方面,随着文同、苏轼、米芾等文人学士们以墨竹、墨梅(与南宋末的兰、明后的菊合称“四君子”)等专科绘画的流传,崇尚主观意趣、崇尚笔墨形式趣味的“士人画”开始兴起,如法常的水墨花鸟画《老松八哥图》等为后世水墨画的发展又开新路。
徐熙开创了“野逸”风格的水墨形式与其孙徐宗嗣继其祖业创立的“没骨法”水墨花鸟在民间得以发展。
当然,水墨画在宋代人物绘画上也有新的发展。
如梁楷的“减笔”画《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用极简洁的几笔勾出了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而成为绘画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画之一。
元代带来的审美意识的变异,这给中国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深刻地影响。
水墨画大体上是依着以赵雪松为代表的文人画向前发展的。
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重视画家主观意志、兴趣和思想感情抒发。
赵雪松主张绘画的现实主义,强调绘画笔墨与书法的一致性,标榜复古、提倡书法笔墨的趣味。
作为元四家(赵雪松、黄公望、王蒙、吴镇、后董其昌也用倪鲢替换他)之首,引导了元代水墨画的新一轮重要变革,摆脱了宋人院体画风格,重视主观抒发,追求简淡高逸、苍茫深秀的艺术情趣。
他们用干笔皴擦代替湿笔晕染,逐渐用纸张代替绢素。
中国山水画发展概况
中国山水画发展概况(一)山水画的兴起山水画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在南北朝后期已逐渐发展成独立画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但现今能查到最早的山水画原作作品是展子虔的《游春图》,从《游春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山画技法虽未达到完美程度,但已在很大程度上趋近于成熟。
(二)山水画发展到隋唐开始繁荣,不同风格竞相出现,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山水画家如:李思训父子、王维、张躁宏、郑虔、王默。
(三)五代的山水画五代绘画达到了中古绘画的新水平,它对绘画自唐发展到北宋,起着桥梁的作用,五代设有画院的有西蜀与南唐。
西蜀在唐末时因少受战事影响,所以中原画家多避乱入蜀,致使蜀地绘画更为兴盛。
南唐中主李景,采取西蜀孟昶的办法,在宫廷也设立翰林图画院,因此各地画家闻讯,相继来到南唐。
有著名画家周文矩、顾闳中、高太冲、朱澄、曹仲玄、王齐翰、董源、卫贤、顾德谦。
五代的山水画总的来看“并非盛时”但有个别画家的成就是突出的,能代表这个时期的山水画最高水平的画家有荆浩、关仝、董源。
(四)宋代的山水画山水画至宋代,兴旺的景象前所未有,它向多方面发展,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也更加多样。
五代荆浩所提的“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创作方法已能充分掌握并运用。
两宋山水画的题材内容逐渐扩大,它不只是探索山川自然奥妙,多数作品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如行旅、游乐、寻幽、探险、山居、访道以及渔、樵、耕、读等活动。
《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个时代的名作之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1清明上河图局部2宋代山水画的丰富与它的深刻性、在于画家的师法造化,熟悉山川自然的特性。
杰出的画家不但师法造化,而且还强调中得心源。
宋代山水画北宋和南宋各有特点,如北宋多大水大山全景图,南宋常有山明水秀的一角之图。
北宋山水画的的著明画家有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熙,末期有米芾父子。
他们的代表作有董源的《潇湘图》、巨然的《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李成的《读碑窠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等。
宋代文人画与元代文人画的异同?
宋代文人画与元代文人画的异同?所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
文人画最初的定义是封建士大夫的戏笔之作,以此来区别于宫廷画师和民间画匠。
娄宇在《文人画的审美价值取向——论文人画对“逸格”境层的审美追求》一文中提出文人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地讲,它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有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画家之画;狭义地讲,文人画以“士气”标举,以“逸” 为宗旨,多取材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意韵,重视画中意境的构造等等。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其概念内涵却比较模糊,人们对它的理解也有分歧。
当前的绘画研究界对文人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界定:第一种观点:从中国绘画发展全局和中国绘画特有的品质来考察,认为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风格样式或风格体系,发轫于宋而大成于元,其艺术特质是注重笔墨趣味,不求形似,诗、书、画、印合璧。
第二种观点:以画家身份为标准,认为文人画即文人之画或士人画或士大夫画。
第三种观点:以董其昌“南北分宗说”为基础,认为文人画就是南宗画。
中国绘画发展到宋、元之际,发生了一次明显变化,这就是出现了较之唐代以来流行的精谨风格的绘画显得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新画风,并且很快在士大夫文人中流行开来。
这种画风出现以前,绘画一技主要由专业画工掌握,因此较有社会地位的文人大都对之持看不起的态度;而这种新兴画风出现以后,最初掌握这种新画风的人则大都是一些著名文士,后来的文人们也就竞起仿效,反而无不以能绘画为文人的风雅。
因此,后人称这种由文人鼓吹、提倡并身体力行的画风为文人画。
文人画出现以后,对它有不同的称呼。
宋人康与之所谓“隐士之画”,刘学箕所谓“画士”之画,苏轼所谓“士人画”等。
从其作为与传统的“画工之画”相对应的概念来看,都是指文人画。
文人画与传统绘画比较起来,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便是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这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活动。
宋元山水画之意境变化
宋元山水画之意境变化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朝代,其高峰是宋元时期,在历经北宋、南宋、元这三个时期时,山水画的意境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且在这三个时期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面貌和意境,北宋前期的“无我之境”,南宋的“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元代的“有我之境”,体现着画家的思想情感与客观山水的结合变化。
标签:宋元;山水画;意境中国山水画由来久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宗炳和王微是最早以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而知名的画家,宗炳的《画山水序》与王微的《论画》记载着最早关于山水画的论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并不是独立的画科,画家也没有专门的描绘,皆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从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画卷中的山树背景可以得到印证。
在隋唐时期绘画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水平得到了提高,其中山水画在经过魏晋时期的长期积淀之后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
传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为中国绘画史上流传最早的山水画代表。
在其后真正将山水画推向新的高度是盛唐时期青绿山水画代表大小李将军以及水墨山水画代表王维与张璪等人。
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是在宋元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而逐渐形成不同的面貌与意境。
具体分为三种意境,宋元山水画的第一种意境是“无我之境”。
其中的“无我”,并非是真正客观的进行描绘,没有画家任何情感、情绪等,而是说这种思想情感没有直接展现给大家,画家个人的思想情感并不是时时刻刻可以意识到的,会随着画家的创作而潜移默化的展现在作品里,并且能够通过非常客观的描写自然事物,来传达出画家的思想情感。
北宋山水画的主要代表是关仝、李成、范宽,这三家山水也代表了宋初山水画三种风格。
关仝笔下多展现的是秋山寒林,黄河两岸的自然山川,创造的是真实生动、气势磅礴的北方关家山水;《图画见闻志》中李成山水画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而能自成一格;范宽也是深入到大自然中,并居住与终南山等地,体验观察真正的自然山川,多表现关洛的景色。
两宋的山水画在风格上存在较大的差别
两宋的山水画在风格上存在较大的差别。
五代宋初是一个山水画的高峰。
后人把这一时期的画分为南北两派。
北方画风以荆浩、关同、李成、范宽为代表,多画北方石质山,雄伟俊厚,石质坚凝,风骨峭拔,长松巨木,飞泉流水,手法上多用线条勾出山石轮廓,然后用坚硬的“钉头”、“雨点”、“短条”皴之,形成斧劈皴、折带皴。
南方画风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多画江南土质山,平淡天真,轻烟淡峦,平沙浅渚,洲汀掩映,气象温润,手法上山骨隐现多用柔和线条润媚点子,形成披麻皴、荷叶皴。
北宋前期多沿袭这两种风格。
这两种风格都主张师法自然,从山林中得到灵感。
北宋中后期,院体花鸟画得到很大发展,山水画的发展相对停滞。
其中的亮点是米氏父子开创的“米氏云山”,对后世的影响颇大。
还有郭熙的《林泉高致集》是关于山水画理论的经典。
南宋的山水画得到意外的发展,其代表画家是李唐、马远、夏圭,总体风格上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刚而猛。
(那个时代的画连我这样的外行都能辨认出。
)手法上用刚性线条勾出山石的轮廓,再以大斧劈皴法横扫。
这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
北方沦陷之后,痛失家国的宋人再也无法忍了,爱国的情绪汹涌而激烈。
许多的诗人、画家不顾柔弱之躯奔赴前线。
整个时代的内容是爱国,风格是豪纵义愤。
在岳飞是“笑谈渴饮匈奴血”,在陆游是“孤剑床头铿有声”,在辛弃疾是“醉里挑灯看剑”,这些艺术正是南宋志士们内心急躁不安的情绪和刚强不折的精神的外化。
在那些刚而猛的作品以外,他们的笔下也有一些隐逸的题材,如《清溪渔隐图》、《寒江独钓图》等。
这正是南宋爱国画家激烈情绪的另一面。
当急切的爱不能实现时,便可能产生恨;极端的热情遭到挫损时,便可能产生冷漠。
从艺术上讲,马、夏把李唐开创的刚劲、简练、局部取景的画风发展到了更高的巅峰。
到了元代初年,赵孟頫起来反对近世,抵制南宋画风,提倡唐人的自信奔放。
其实这种提倡只是一种追慕,唐人飞扬的神采再也没有真正回到过中国人的脸上。
那时的文人已经落入了社会的底层,隐逸是社会性的。
中国美术史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案
中国美术史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案名词解释:唐三彩:是在白色的粘土胎的外表,按设计需要,施以含铜铁锰等油料着色剂,加入铅作助溶剂,经低温烧制后,釉色成光鲜富丽的绿蓝赭三色。
种类有俑和生活器具、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三彩中的精品。
绚丽夺目、鲜艳多彩。
三才的塑造以丰富多彩的变化,生动感人的形象,成为唐代雕塑和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类别。
画品:南齐的谢赫著作《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其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品第高下,提出的绘画功能继承了曹植的理论思想,明确的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主张。
吴门画派:明代中期活动于苏州,继承和发展了元代人文化的传统,重视诗书画三者的融汇,崇尚高洁而优雅的艺术风格,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操,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
青山绿水:以石青和石绿色为主要色相描绘的青山绿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其表现手法是先施以笔墨勾画出景物的轮廓,然后在添染浓重之青绿色,其显著特征是颜色覆盖性强,色相鲜丽光彩,具有装饰意味。
院体画:又称院体院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同时也专指南宋画院的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家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的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彩陶:新石器时代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
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这样的陶器称为彩陶。
画像石和画像砖:兼具绘画和雕塑两种功能。
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武帝时期,雕刻着不同的图画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阀的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山水
康 斯 泰 勃
《佛 拉 富 德 小 屋 》 英 国
空间处理方法
尔
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 意境 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出 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 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这个 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 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这种空 间是虚幻的, 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实的景物的 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 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临 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 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 意会不可言传,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价 值。
折带皴
雨点皴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 表现程式。 表现程式。
雨 点 皴 卷云皴 披麻皴
墨 法 : 淡 浓 , 浓 破 淡 破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 空间处理上采用 法。
欣赏
早春图》 《早春图》 宋 郭 熙 绢本墨笔 x横108.1厘 纵158.3 x横108.1厘 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是郭熙山水画最 具代表性的作品。 具代表性的作品。描 绘山中季节交替时的 微妙变化, 微妙变化,从而传达 春天来临前的欢慰喜 悦的情感。 悦的情感。画幅采用 全景式结构, 全景式结构,构图中 三远”兼具, “三远”兼具,笔墨 细腻简括, 细腻简括,富于表现 力。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 作于元至正七年~ 一 。作于元至正七年 至正十年( 至正十年(1347~1350) ) 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 遭火焚,断为两段。 遭火焚,断为两段。 前半卷《剩山图》 前半卷《剩山图》纵 31.8cm,横51.4cm, , ,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富春山居图》 后半卷《富春山居图》 无用师卷纵33cm,横 无用师卷纵 , 636.9cm,现藏于台北 ,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宋元明清时期的水墨山水画
宋元明清时期的水墨山水画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类型之一,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就该时期的水墨山水画进行探析。
一、宋代水墨山水画宋代是水墨山水画的兴盛时期,山水画家主要是南宋的“四大家”和北宋文人画家。
南宋的“四大家”包括南宗画派的李唐、李嵩、李石和北宗画派的范宽。
他们深受佛教文化、道教思想和诗词文学的影响,倡导用笔墨来表现自然山水的韵味和精神内涵。
他们画风独特,笔墨洗练,常运用“大写意”等手法,表现山水间的浑然一体和气韵生动。
北宋文人画家则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达和审美思想的创新。
他们强调情感表现和心境描写,同时也描绘了宋代生活和社会风情。
代表文人画家包括米芾、苏轼、黄公望等。
他们多以游山玩水、金碧辉煌的宫殿、丰盈植物等作题材,笔墨清晰,富有韵律感,以豪放奔放、质朴素雅为特点。
二、元代水墨山水画元代时期,山水画风格呈现出多元化和高度表现力。
元代水墨山水画家以四大名家为代表,即黄公望、冯其庸、吴道子和赵孟、冯仑。
他们的画作特点是刚健雄浑,追求呈现出山水大观的气度和壮美。
黄公望擅长描绘湍急的流水和群峰叠翠,他的画作有“黄龙之血”之称。
赵孟、冯仑则更注重以墨写景,以笔意识造化。
吴道子则以灵动的笔墨和神秘的图案表现出山林水墨之美。
三、明代水墨山水画明代山水画家们总体上延续了元代山水画的传统,但也有了一些变化和变革。
明代山水画家以徐渭、唐寅、巨然等为代表。
他们的画风以笔墨清新灵秀,情趣优美为特点,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和意趣盎然的生活感。
徐渭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山水画作风全面,既有楚汉风骨的豪放大气,也有诗人墨客的意境清新。
唐寅则强调情感表现和生命感受。
他的画作常以女性、花卉、草莽为题材,富有柔美的线条和艳丽的色彩,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表现出情感的深度和丰富性。
四、清代水墨山水画清代山水画家们在笔墨表现和主题内容上都有了新的尝试和突破。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以表现自然山水景色为主题。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1. 起源与初期发展(公元前206年 - 公元6世纪)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但最早的山水画作品已经失传。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主要以壁画和绘画碑为主要形式,用于装饰宫殿和墓葬。
这些作品以简洁的线条和明快的色采表现自然景色,注重表现山水的气势和宏伟。
2. 宋代山水画(公元10世纪 - 公元13世纪)宋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期,浮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
他们注重细致入微的描绘,追求写实主义的表现方式。
代表性的画家有范宽、郭熙和李唐等。
他们的作品以山水的壮丽景色和细腻的人物形象为特点,形成为了以“北宗”和“南宗”为代表的两大流派。
3. 元代山水画(公元13世纪 - 公元14世纪)元代山水画主要受到蒙古族统治者的影响,画家们开始将草原的风景融入到山水画中。
同时,传统的绘画技法也得到了发展和创新。
元代山水画家赵孟頫以及黄公望等人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和构图方式,为山水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4. 明代山水画(公元14世纪 - 公元17世纪)明代山水画在技法和题材上进一步发展。
画家们开始注重山水画的意境和表现手法,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明代著名山水画家有沈周、文徵明和唐寅等。
他们的作品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鲜明的个人特色而闻名。
5. 清代山水画(公元17世纪 - 20世纪初)清代山水画继承了明代的传统,并且在题材和技法上有所创新。
画家们开始注重表现自然的变化和季节的变迁,追求更加细腻和精致的画面效果。
清代著名山水画家有石涛、郑板桥和文震亨等。
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和构图方式,为山水画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
6. 近现代山水画(20世纪初至今)近现代山水画延续了传统的技法和题材,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影响。
画家们开始尝试新的表现方式,注重个人情感和内心表达。
宋元山水画之比较
宋元山水画之比较作者:王琥钧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8期■TEXT/王琥钧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宋代与元代时期的山水画是两个至高点。
而这两个朝代因所处不同时代背景与政治文化背景而使得山水画的风格面貌有着很大的区别。
两宋时期的山水画以其真实生动的传统写实笔墨再现或北方磅礴之峻岭,或南方氤氲秀丽的自然山水景色,从而体现出一种以崇尚自然天地为中心的宇宙大美。
而元代山水也虽能运用相对写实之笔墨来表现自然山水,但更多是以体现画家自我精神为主的更具个人情怀的山水面貌。
两种不同的表现风貌与精神气象,都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至高境界,而这两种不同风貌的艺术境界与艺术高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历史山水画的发展的规律来看待宋元之山水画,宋代山水是集前人之大成而竖立了中国山水画精神与笔墨的里程碑,元代山水画是元代文入画家在当时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对五代两宋之山水画的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元代独特的萧散、简逸的艺术境界与精神风貌。
不同时代的政治与社会背景影响着不同时代的艺术特征,而各种不同的艺术精神也反映着不同的时代政治与社会本质。
宋代是继唐代之后的有一个相对持续繁荣的汉室大一统帝国。
在政治上结束了相对的政权割据分裂混乱的局面,进入了社会与经济的整顿发展与繁荣。
而政治上的稳定与发展则必然会造就文化风尚的繁荣。
山水画在此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表现体系,开宗立派之名家倍出并创作出众多经典之山水伟作,两宋成为中国山水画是中的黄金时代。
政治上的支持与推崇使得当时的文人在精神上追求以儒家精神为主导的积极进取却不落世俗、超凡人圣而又有机可循的天、地、人的大的协调统一之境界,实际上是介乎儒家和道家精神的天人合一之精神境界。
此时代的山水画体现出与当时代相对应的大气磅礴、天地浑圆而又法度完备、各显风貌的风格特征。
尤其是五代末北宋初时的荆、关、董、巨等山水大家的出现开辟了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与天地浑蒙之大境界。
荆浩、关仝笔下之山水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恢宏;董源、巨然之山水则是烟雾迷蒙、江湖纵横、千岩万壑、重汀绝岸、林木清幽。
浅谈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差异
民族艺术研究Research on National Art 浅谈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差异刘柯炜(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摘要: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山水画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唐代的王摩诘开创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先河,直至元代则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政权的更迭,社会制度的改变,其水墨山水画在宋元两个时期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宋元山水;南宋四家;元四家;差异;影响一、宋元时期的时代差异宋代是继唐代之后的一个相对稳定并且持续繁荣发展的统一大帝国,结束了五代战乱不断,政权分立、社会动荡的局面。
经济与社会的相对稳定,在文化艺术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华景象。
既有描绘北方大山大水的雄浑气势,又有描绘南方秀丽清河的文人书画。
画坛呈现着全面繁荣的景象,开拓了民间画工、宫廷画院、文人画三足鼎立的局面。
元灭宋后,政权掌握在蒙古人手中,汉人在朝廷中无法得到重用,地位也十分低下,纵使做官者也无实权掌握。
反映在绘画领域的则是,画家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借景抒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烘托出一种寂寞、无奈以及报国无门的悲伤之情。
相对于宋代时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元代在其基础上更加丰富了山水画的形式内容,诗书画印的结合,成为一种潮流,为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差异在绘画时所用材质方面,宋代山水画多用绢,材质较为细腻,不吸水,因此只能采用湿笔,适合用墨层层晕染;写实严谨,产生的效果使画面看上去比较精细,繁密。
到了元代,多绘制与纸上,用干笔和枯笔来皴擦,用笔随意,多大斧劈皴,比较大气,重写意。
在艺术特色方面,宋代以“院体画派”为主流,宋代的社会安定,绘画技术得到了钻研。
到元代,以萧疏淡雅的“文人画”为主流,画家用笔比较随意,同时太精细的画已经不合时宜,省精细而求快。
宋代的绘画更多被赋予了教化行和娱悦性,技法更加写实注重生活美,强调直观效果,产生一种亲切感。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自然山水景色为主题。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以下是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山水画(公元前206年-公元618年)古代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壁画和绘画传统。
在此时期,山水画主要以描绘山川河流、植物和动物为主题,追求形象的写实和自然的表现。
2. 唐代山水画(618年-907年)唐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期。
在此时期,山水画家注重表现山水的气势和壮丽,追求大气磅礴的意境。
代表作家有王维、李思训等。
3. 宋代山水画(960年-1279年)宋代山水画以北宋的“北宗”和南宋的“南宗”两大流派为主。
北宗注重山水的写实,南宗则更加注重山水的意境和抒情。
代表作家有范宽、郭熙、马远等。
4. 元代山水画(1279年-1368年)元代山水画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元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大自然的奇特和神秘,追求笔墨的奇妙变化。
代表作家有赵孟頫、黄公望等。
5. 明代山水画(1368年-1644年)明代山水画继承了元代的传统,但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明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山水的光影和氛围,追求细腻的笔墨和精神的抒发。
代表作家有沈周、文徵明等。
6. 清代山水画(1644年-1912年)清代山水画在继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清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山水的空灵和意境,追求笔墨的淡雅和情感的表达。
代表作家有石涛、郑燮等。
7. 近现代山水画(1912年至今)近现代山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山水画家开始尝试用西方绘画技法和观念来表现山水,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总结: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到近现代,山水画家们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和表现,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不论是追求写实的古代山水画,还是追求意境的宋代山水画,亦或是追求情感表达的近现代山水画,都展示了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的魅力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北宋与元代山水画的区别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简编
任课老师刘亚萍
学生姓名李旭明
学号 200908025112
内容摘要:宋元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中国山水画的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在魏晋产生萌芽,成熟于唐代,在宋元时达到高峰,与文人画相区别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宋元可以说是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在山水画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浅谈北宋跟元代山水画的区别。
关键词:北宋元代山水画比较
第一,在画画使用的材质方面的区别。
宋代山水画多用绢,它材质比较细腻,不吸水,所以只能用湿笔,适合用墨层层渲染,写实严谨,产生的效果是画面看上去比较精细,繁密。
如郭熙的《树色平远图》先用湿淡墨勾皴,复用湿浓墨刻画细部,再用湿浓墨皴染。
树色平远图
富春山居图
而元代山水画多绘于纸上,用干笔和枯笔来皴擦,用笔比较随意,多大斧劈皴,看起来比较大气、写意。
如元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先用湿淡墨勾稿,后用干淡墨勾皴,再用干焦墨整理。
第二,在画风艺术特色方面的区别。
宋代以“院体画派”为主流,李成
崇,追随者众多。
始终范宽以荆关等北
派山水传统为学习榜样,强调师法自然,
常年深入山中。
宋社会比较安定,绘画
技术得以钻研,以赵佶为代表的众多皇
帝也大力支持。
统治者为了自己的享乐
和宣传修饰太平的需要,设置了美术创
作机构——翰林画院,笼络了各地的名
画家,让他们为皇家服务。
画家们彼此
交流,繁密精细的画风备受推崇,成为了当时引领社会主流的“院体画”派,他们多用大山打水的全景式构图,构图严谨、稳重,讲究画中山水“可居”、“可游”。
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北宋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杰作,以全景式构图,远景的俊山瀑布和近景缓行的行人、葱郁的树木刻画的都非常细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到了元代,以萧疏淡雅的“文人画”为主流。
画院被取消,受社会环境影响,画师流落到民间,为生计所迫,只能卖画为生,这时已经没了皇家思想的约束,画家用笔比较随意,同时太精细的画也已经不合时宜,省精细而求快,这些都促成了画风的改变。
第三,关于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表现上
宋代的绘画更多的被赋予了教化行和娱悦性。
宋代儒学昌盛,入仕心理构成了社会的主导心里,这种“正统”观念直接渗透到绘画的创作和欣赏活动中绘画被官方艺术需要而左右,而且对于画风、画技的要求也达到了极致。
宫廷画家们是服务于皇家的,所以思想、画题等很多方面都受到了约束。
这些原因也就导致内容比较肃,技法更加
写实,注重生活美,强调直观效果,令
人产生亲切感。
画面比较严谨、写实,
更倾向于表现客观的自然景象,追求雄
奇、险峻、壮美的效果。
在元代,画坛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是,
山水画家主要以文人为主。
汉人不被重
视,社会地位很低,文人们郁郁不得志,
心中的抱负得不到展示,受社会环境影响,文人多逃避现实,去到深山过隐逸的生活,以画寄情,抒写“胸中逸气”。
绘画者就是通过这种形式来抒发自己的主观精神境界,表现主要是主观的东西。
可以说元代山水画是绘画者们由士大夫心态转向文人心态失意痛苦的写照,而元四家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具有代表性的是吴镇的《芦花寒燕图》,画中描绘在一片苇草丛生的湖中,一渔父驾船悠然自得的穿行,目望飞雁的情景,这既是内心里想的表达,也是画家的自我写照。
第四,在精神层面的影响上。
北宋推崇理学,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格物致知”思想,绘画强调的是“师造化”、“理”、“法”和“传神”,讲究准确性、仔细观察事务及画面的位置经营,将刻画与造型推之极至。
元代的倪瓒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点出了当时光大文人画家的心态,不可以追求绘画的具体形态的相似,只是通过绘画来自娱,抒发内心感想。
由此,从元画开始,更强调笔墨,追求笔墨趣味,并以书入画,重视书法意趣,由此将笔墨情趣发展至高点,更成为元代绘画的一种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