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经典诵读》论文

合集下载

三年级作文议论文:经典诵读伴我成长

三年级作文议论文:经典诵读伴我成长

三年级作文议论文:经典诵读伴我成长
经典诵读伴我成长《弟子规》、《三字经》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它们不仅没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反而欲来欲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从《三字经》、《弟子规》中我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百事孝为先”是告诉我们:“孝是人类的美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从古至今千年未变的做人的准则。

《三字经》、《弟子规》不仅内容使人受益匪浅,而且读起来也和仄押韵,朗朗上口,让人越读越爱读,更加爱不释手。

《三字经》、《弟子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教会我们从小懂得为人处事,与人为善的道理,以及生存的价值,是我们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情。

我喜欢诵读。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论文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论文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论文概要:中华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无数的经史典籍直至今日仍然光芒璀璨。

教师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诵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教师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经典诵读,对经典诵读的策略进行研究,有课堂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经典诵读的活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记忆力是一个人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能力,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能够提升自身的记忆力。

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积累优秀的文化知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的经典诵读教学侧重于诵读,要求学生在初略了解篇章意思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眼、口、耳”等器官以及注意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有规律、有计划、长期地接受外界语言对视觉、听觉的刺激,有助于促进学生记忆力的提高。

因此,在学生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有利于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1.陶冶学生的性情中华经典是经过时间检验流传下来的优秀的中华文化,在经典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梅兰竹菊”的优秀品格,可以学习到唐宋诗词的韵律诗篇。

在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让他们不求甚解地积累这些经典作品,就如同在他们的内心播种下一颗经典的种子,慢慢开花、结果。

所谓“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性情会不断受到陶冶,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相契合的。

2.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青年人都更愿意去学习科技类和经济类的知识,而忽视了对中华优秀典籍的了解与学习,导致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艺逐渐凋零,出现失传的现象。

在小学阶段,经典诵读的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其内容是选取中华优秀的传统经典,如《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这些都是集中体现了中华的优秀文化传统。

小学生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征文

小学生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征文

小学生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征文小学生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征文【篇一】书的影子究竟是什么时候飘进我的世界里的,我也不大清楚,小时候?顶小顶小的时候?依稀记得那时,夕阳的余晖还未退去,外婆抱着我坐在夕阳的影子里,读诗给我听,她拿着一本页边都发黄了的小书,那诗的调子,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园。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时间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

书的影子也就在我斑驳的记忆中继续游移。

闭起眼睛,总会有那么几片色彩斑谰的书角从记忆的角落中浮起,记不得是从那本书上扯下了。

幼年的我被一本一本的童话故事充实的满满的,书上那些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玩伴,白雪公主,睡美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我的好朋友,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把这些书上看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做个故事大王。

一缕书香,就这样在我的生命里,飘散开来。

阅读似乎是我最想做也最喜欢做的事情。

我本是不安于平静的人,绝对外向的性格至使我耐不住一点寂寞,但若是给我一本书,我就会静静的坐上一天,因为对于我来说,书中的世界,就是我最热闹的暄嚣。

我喜欢诗词格律,喜欢古人的文言情调,喜欢柳永的深幽和苏轼的豪放。

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

那些古诗文无不精妙。

荡气回肠,遐想万千,乐作者之喜,哀作者之悲。

他们的那种气势,那种深厚的底韵,即使在我这千载之后的人看来也颇为感慨,感慨精神,感慨文彩,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也喜欢名著,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为它透过故事情节,展现给世人思想的精魂。

我喜欢笑谈兴亡成败的《三国》,喜欢内涵深的《红楼》。

钱钟书在《围城》里对人性洞察与调侃;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展示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

感受《童年》里高尔基的成长之路,赞叹乔纳森,斯威夫特层层深入的绝妙讽刺。

他们不断为我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我开始思考:思考真理,思考生命。

一本本的书籍带我进入了我从未涉足的圣地:人类思想和文明的金壁辉煌的殿堂。

一缕书香,就如此在我的生命里延续、扩散,踩着书的阶梯,我走过了欢乐,走过了风雨。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问题与对策[论文]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问题与对策[论文]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经典诵读内容包括通读古典名著,熟练朗诵文言文,背诵经典名句,熟读儒家经籍。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

由于6-12周岁也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经典诵读可以帮助小学生积累词汇,积累优美语句,感受文字的魅力,受到文章情绪的感染。

在此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小学生人格的形成。

经典诵读还能提升学生自身语言素养,提升学生自身语文素质,丰富自身文化底蕴。

更有人认为,经典诵读利于塑造儿童灵魂,增强其民族团结力。

一、经典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诵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了“讲——问——答”的教学内容。

教师着重想通过诵读以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忽略了经典诵读的重要性与有效性。

课堂上的诵读时间往往很短暂,不能达到经典诵读的目的。

即使有老师给学生预读文章、诵读文章的机会,时间也并不充分,教师对诵读成果考虑较少。

当然这也与教师对诵读认知不够深入有关系。

(二)诵读的机会少教师往往将“限量”诵读机会给了尖子生,忽略其他同学。

课堂经常出现诵读学生限于四、五个,旁听的学生把诵读时间当成空闲娱乐时间。

他们认为教师不会问到自己,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发呆或者做别的事情。

大部分学生得不到诵读机会,导致经典诵读变得毫无意义。

(三)诵读指导方法单一学生诵读经典后,自己体会其中意义,才能实现经典诵读的目标。

而现在,教师诵读教学指导方法单一、生硬。

最常见到的场景是:教师在讲解课文、分析问题时,让个别学生起来诵读某一段。

学生诵读的时候表情较生涩,不能真正融入到课文或经典文章中。

教师的指导行为影响学生对诵读的理解。

学生误认为经典诵读就是教师安排的任务或者当作一个问题来完成。

即使有的教师会稍加指导诵读,也只是注重声音形式,并不关心文章的深层韵味。

需要表达强烈感情的时候,教师便让学生重声去读,表达舒缓情感的时候,便要求学生轻声朗读。

此种诵读指导方法实在不能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味。

相反还会引起学生对名文名句的抵触感,觉得它们只不过是考试要点。

经典诵读论文总结范文

经典诵读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经典诵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本文通过对经典诵读的内涵、价值及实践的分析,探讨经典诵读在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经典诵读,顾名思义,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文献的朗读和传颂。

自古以来,经典诵读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在新时代背景下,经典诵读在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经典诵读的内涵与价值1. 经典诵读的内涵经典诵读包括对经典文献的朗读、背诵、讲解和研讨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使读者对经典文献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2. 经典诵读的价值(1)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经典诵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2)提高国民素质。

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促进文化创新。

经典诵读在传承的基础上,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思维,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经典诵读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实践1. 教育领域(1)将经典诵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经典素养。

(2)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经典文献的兴趣。

(3)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创新经典诵读教学模式。

2. 社会层面(1)举办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公众对经典文献的认识。

(2)借助媒体平台,推广经典诵读,扩大其影响力。

(3)加强经典诵读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3. 文化产业(1)挖掘经典诵读资源,开发经典诵读产品,如经典诵读教材、音频、视频等。

(2)举办经典诵读节、论坛等活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3)鼓励企业投资经典诵读产业,推动产业升级。

四、结论经典诵读在传承与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要充分认识经典诵读的价值,加强经典诵读的实践,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要不断创新经典诵读的方式,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小学诵读教学论文

小学诵读教学论文

小学诵读教学论文小学诵读教学论文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下面是关于小学诵读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011年我校开始了明德小学中华文化经典诵读项目,使用统一发放的“中华古典文化诵读”教材,同时也包括其他课内外的经典古诗、古文。

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对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修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哲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塑造个人良好的道德情操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古人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背诵必须以熟读为前提,只要把课文读熟了,句子结构、含义、段落关系等就基本理解了。

熟读背诵是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感受、深化。

长久下去,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会提高。

二、学习好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只要稍微留心,就会发现讲故事语言幽默风趣的人,记忆力和模仿力特别强,他们之所以能够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就是由于能够模仿现实生活中人的言谈举止,也就是说他们善于学习并模仿别人说的话、做的动作。

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书面语言,通过诵读,不断吸收、消化,久而久之优美的语言便能脱口而出。

长期积累下去,自然学到了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

三、积累知识,发展记忆能力通过背诵,不仅记住很多东西,积累知识,而且熟能生巧,在诵读中能逐步领会到记忆的方法。

俗话说:刀不磨会生锈。

越不善于记忆,就越记不住。

反之,记的东西越多,新的知识也越容易记住。

根据知识之间的一定联系,比较记忆很容易提高记忆能力。

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旦把一篇课文背下来,心里自然高兴。

课文中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情感等,学生通过反复品味、揣摩、理解、记忆,就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妙所在。

同时,学生背诵时要用眼、口、耳、心、手,要求不漏字、添字、错字等,能养成仔细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论文 经典诵读 浸润心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论文 经典诵读 浸润心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论文经典诵读浸润心灵
早晨,沐浴着第一缕阳光走进教室,耳畔传来了孩子们朗朗的书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晨宿列张……”那流淌的语言似洄洄清泉,浸润心田。

中午,迎着炎炎的烈日,孩子们昂首走在校园的小路上,嘴里念念的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那清新、宁静、淡远的纯美诗境如在眼前。

夜阑人静,捧起书来,轻吟着“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的柔美语句,甜甜地进入梦乡,那梦啊,是又香,又甜。

经典诵读陪伴着孩子们度过每一天,浸润着他们的心灵,促进着他们的成长。

,的影响。

定会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1/1。

经典诵读论文

经典诵读论文

经典诵读论文经典诵读论文体会篇一宁梅芳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惊喜的感受到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

学子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

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子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

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

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天在进步。

二、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

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随着诵读活动的开展,逐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

在家里,她们总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声说话,和外人接触,却像只小绵羊,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不答。

自从读了经典以后,孩子知道了以前那样做,真是太没有礼貌了。

《弟子规》中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探究论文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探究论文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探究论文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探究论文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认识比较薄弱的阶段,语文经典篇章的诵读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的经典篇章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都会配有彩色插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经典诵读篇章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创设诵读情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比如在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时,教师可以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场景用多媒体展示出来,配上诗句,让同学们真切的感受: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境,使学生感受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经典语文篇章的诵读以及其他语文知识学习的前提就是学生的识字能力,而学生识字的本质就是掌握阅读工具,以便学生能够学习理解各种语文材料。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便是让学生从拼音、偏旁结构开始掌握基础的汉字,然而,如何做到让当代学生像古人一样,在没有拼音教学的基础上却能较好较快地提高识字能力,经典诵读便是最好的选择。

这是因为经典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生词出现频率,而且在经典文章中,字与字连在一起,组成有意义的词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对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再者,经典文章主要以韵文形式编辑,文句整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能够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经典诵读中,将生词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机结合,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的经典作品时,可以大幅度的增加小学生的识字数量,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帮助儿童提高智力有关生理学的研究发现,13岁之前的儿童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学生具有较高的掌握和学习能力。

因此,在这被称为最经济的学习时期,完成对儿童智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孩子喜欢这样学经典广西融安县长安镇第三小学韦薇我所任职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各种教学配备异常简陋,条件差,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也特别少。

为了提高诵读经典诗文教学质量,在这种环境下,只有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

可喜的是,我在这几年的探索中,真的找到了一些让孩子们喜爱的诵读经典的方法。

一. 游戏中学每个孩子都喜欢做游戏,针对他们的这一年龄特征,我在教学《弟子规》时,把里面的内容编成童谣放到集体花样跳绳游戏中,八句一节,为一个花样跳法。

比如第一节“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双脚跳,这是最简单的跳法。

让孩子边跳边读,之后,我就跟他们讲解这几句话大概的意思,让他们理解大概意思,更加激发他们背诵的兴趣,于是,边跳边诵中,一下就背出来了。

接着我就把第二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编成单脚跳法。

以此类推,《弟子规》的内容,一段不长的时间学生就学会了。

同样的,我把《三字经》编到“拍手”游戏中在课堂上运用。

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持久。

针对这一特征,我在课间插入“三字经拍手”游戏,既解除了孩子学习的疲劳,让他们得到适当的休息,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课堂纪律也在无形中得到有效组织,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 唱着学记得我教《鹅》这首诗,当学到“曲项向天歌”时,有个小孩天真地问:“老师,鹅怎么唱歌呢?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唱?”我一愣,随时灵光一闪说:“是呀,你能不能模仿它唱一唱这首诗?”他乐了,说:“能!”然后就唱了起来。

这一下,课堂突然变得异常活跃起来。

人人争着用自己的方式唱,就在这么一说一唱中,孩子把古诗学会了。

三.演着学《新白娘子》和《西游记》这两部电视一播出,就吸引了无数的孩子,有的孩子更达到了百挑不厌的程度。

孩子们不仅喜欢看,还喜欢模仿电视里的人物进行表演。

我有个女儿就是这样,和隔壁的小孩边看边拿起妈妈的丝巾等东西,打扮成白娘子和小青,学着她们又说又跳,乍一看还真有点像那么回事。

《浅谈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策略【摘要】: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

我们把“诵读经典,传承文明”活动作为我班的亮点工程建设内容,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班级浓郁的阅读氛围,提升孩子的人文素养,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意义和策略一、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

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品质,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

我班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有部分是留守儿童,孩子的各种习惯都很差,我觉得《弟子规》是一本很好的育人教材。

它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做到“首孝悌、次谨性、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才学文。

”这些基本人做人处事的道理,同时说明学知识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

我利用课余时间让我班的学生诵读,并按其中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比如,我班有个杨超文的孩子,年龄不大,特别聪明,就是不爱护书本,一本新书在手里几天就变得又脏又乱,究其原因是他经常、乱拿乱放,于是我让他背“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

”不光要能背,还要能讲出这句话告诉他的意思,从此他就“照章”行事,每当有学生出现乱丢乱扔现象时,我就让全班孩子将上面那一句背给他们听,这方面的坏习惯就渐渐改掉了。

当我们的孩子坐姿站姿不正确时,我就让他们背诵“步从容、立端正......”;当我们的孩子过分讲究吃穿时,我会让他们时时以“以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提醒自己。

经过两年的诵读实践,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与同年级孩子确实有不同之处,得到学校一些老师的认可,还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赞同。

有关经典诵读的论文

有关经典诵读的论文

[标签:标题]篇一:经典诵读教师论文王杰腹有诗书气自华——浅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丽春路小学王杰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吟诵经典,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

特别是在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

下面浅谈一下我在经典诵读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一、营造书香氛围(一)书香校园.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

“昔孟母,择邻处。

”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

”我校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作为校园文化墙的重要内容。

今年,我校还专门结合洛阳市牡丹文化节,在校园墙壁上创设了关于牡丹古诗的主题板块。

学校选择了几十首牡丹诗来布置橱窗,并配上相应的牡丹花图片。

学生们在欣赏着美丽的牡丹的时候,不自觉地就吟咏起“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花美诗更美,一时间,同学们吟咏牡丹诗的热潮高涨。

这样的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经典文化的诵读也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书香班级。

学生来到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度过。

所以,我们要让班级的墙壁也充满书香,让诗意盎然的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我校各班建设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角”“经典诵读乐园”;墙上开辟读书专栏,如“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和经典牵手,与圣贤对话”、“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张贴学生作品;黑板两侧张贴古诗文名句,黑板上有每日一诗。

《浅谈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策略【摘要】: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

我们把“诵读经典,传承文明”活动作为我班的亮点工程建设内容,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班级浓郁的阅读氛围,提升孩子的人文素养,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意义和策略一、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

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品质,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

我班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有部分是留守儿童,孩子的各种习惯都很差,我觉得《弟子规》是一本很好的育人教材。

它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做到“首孝悌、次谨性、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才学文。

”这些基本人做人处事的道理,同时说明学知识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

我利用课余时间让我班的学生诵读,并按其中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比如,我班有个杨超文的孩子,年龄不大,特别聪明,就是不爱护书本,一本新书在手里几天就变得又脏又乱,究其原因是他经常、乱拿乱放,于是我让他背“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

”不光要能背,还要能讲出这句话告诉他的意思,从此他就“照章”行事,每当有学生出现乱丢乱扔现象时,我就让全班孩子将上面那一句背给他们听,这方面的坏习惯就渐渐改掉了。

当我们的孩子坐姿站姿不正确时,我就让他们背诵“步从容、立端正......”;当我们的孩子过分讲究吃穿时,我会让他们时时以“以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提醒自己。

经过两年的诵读实践,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与同年级孩子确实有不同之处,得到学校一些老师的认可,还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赞同。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征文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征文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征文在中华民族六千余年的发展史上,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而博大深邃的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凝聚了先哲们优秀的、具有恒久、普适价值的思想智慧。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征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征文篇一在中华民族六千余年的发展史上,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而博大深邃的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凝聚了先哲们优秀的、具有恒久、普适价值的思想智慧。

然而国学的沉淀并不是一朝之事,更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接受着外界各种文化风气的考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深厚的民族土壤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作为世界三大文化系统之一,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它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自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体现了国家对思想层次的追求与向往;至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对思想统一的要求;至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出现,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专制领域的又一大创举。

至此,儒家思想被放在一个核心的地位,儒家思想文化也从此名扬天下、名扬千古。

然而在明清之际,由于诸多的因素,中国社会没能完成适时的转型,儒家思想为主的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也逐渐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如果说国学是一把双面刃,那么西方思想文化就是是刃变利的磨刀石。

自鸦片战争失败后,国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直到新文化运动,无数志士仁人为救国于危难,有意无意的把寻找救世良方的目光投向西方,投向西学。

这使国学遭遇到空前的冷落甚至是猛烈的抨击,国学一度沦为落后、愚昧的代名词,被斥责为近代衰落与灾难的罪魁祸首。

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的历史开启了新的一页,民族复兴的伟大潮流势不可挡。

但是当西风吹来之时,媚外的思潮也暗流涌动。

当好莱坞大片被热捧,哈韩哈日风与日俱增之时,屈原、司马迁蜗居墙隅。

经典诵读论文

经典诵读论文

经典诵读论文“趣”学经典,厚重寄宿生活底色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乡头道营子小学杨绍山优秀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历经干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经典。

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怎样使经典走进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文化生活,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诵读活动中亲近经典、学习经典、感悟经典、内化经典,并且做到乐此不疲呢?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校将经典诵读活动与多门学科有机整合,分年级“量身定做”,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趣”学经典,厚重了寄宿生活底色、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取得了显著的活动效果。

一、唱一唱,画一画,“趣”学经典,融汇“艺术元素”一年级的住宿生大多好动、喜欢新奇事物、爱唱爱跳,善于表现自我,针对这一特点,我校大胆将经典诵读与“艺术元素”有机整合,使活动充满了丰富的趣味和极大的诱惑力,有效抓住了学生的心,使他们多种能力得以培养,一举数得。

具体做法是:起始年级各班在课余时间利用电视机、DVD播放《跟我唱唐诗》(少儿版)的光盘,遴选程度适合的古诗,引导学生在“诵一诵、唱一唱”中内化经典,做到音与画相结合、诵与唱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唱诗时辅以相应动作),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不仅如此,为配合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音乐教师还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古诗歌唱方法的指导,为保证经典诵读活动的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昭示了教师团队合作的力量。

二年级的住宿生,课余时间不适宜开展书写性活动,但是他们普遍喜欢画画,而且低年级所学的古诗意思浅显、画面感强。

我校专门为二年级小朋友设计了名为《诗情画意》的16K小报,小报左版由学生抄写所背古诗,右版由学生为这首古诗设计图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画笔来表现所想象到的画面。

教师定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评,学生们对这项活动兴致勃勃。

二、走一走,跳一跳,“趣”学经典,蕴含“体育味道”《弟子规》《三字经》的韵律特点与体育口令“一二一”正好合拍,根据这一“发现”,我校将经典诵读与体育“联姻”,蕴含“体育味道”的经典诵读给学生制造了一份“惊喜”,令人耳目一新。

指导小学生经典诵读之我见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指导小学生经典诵读之我见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指导小学生经典诵读之我见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摘要】众所周知, 古诗文的内容精简凝练、优雅深刻, 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学习古诗文经典国学知识, 可以使学生对古代时期传统文化予以感知和体会, 还可以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方式, 可以对国学文明予以传承,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指导经典诵读可以使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精髓内容予以体会, 充分汲取民族文化的有机养分, 最终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字的理解力。

近年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笔者始终坚持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 让孩子们享受“与经典为伴, 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 同时也让小学生受到中华经典的教育和启迪, 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 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 为小学生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一、经典诵读内容的选择要想将经典诵读的作用体现出来, 就应当首先从内容和题材的选择层面做好把控, 比如, 可以运用年段的分类方式, 初步确定诵读的目标和内容, 结合不同年纪对于小学语文素养的实际需求, 最终确定最为适宜的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经典诵读还应当本着“从易到难”和“从浅到深”的原则, 对一二年级的诵读内容进行分析, 可知诵读课文应当将韵文作为主要内容, 如《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弟子规》等等, 都可以作为诵读的重点考虑对象, 如若诵读针对三四年级, 那么《论语》则是较佳的选择。

另外, 在此过程中, 还需要结合不同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记忆力等多方面因素, 将这些因素进行汇总, 运用读书节或是赛诗会等方式, 促使学生可以重新认识自己, 并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 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研究》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

经典诵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小学阶段是诵读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

在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文化归属感,已经成为教育同仁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

然而,一边是卷佚浩繁、相对晦涩枯燥的经典,一边是懵懵懂懂、认知能力有限的孩子,两者之间存在着时代的、文化的、心理的巨大差异。

加强策略研究,提高诵读实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诵读篇目,要精心遴选,文质兼美经典诗文浩如烟海。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经典都要诵读,适合孩子成长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要精心遴选文质兼美的篇目,剔除那些思想陈腐、语言枯燥、内容艰深的篇目,让孩子读到“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品。

所选篇目要具备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历经岁月淘洗,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为历代读者所喜爱;二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永恒的精神;三是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心灵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四是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脍炙人口,是语言表达的典范之作。

二、诵读氛围,要巧妙创设,润物无声良好的环境是立体的、多彩的、无声的教科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要精心创设诵读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一是视觉氛围的创设,利用景观、长廊、板报、标语等多种方式营造文化氛围,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毎一棵花草都育人,使学生漫步在经典中,浸润在书香中。

二是听觉氛围的创设,以清新高雅的古典音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作为诵读活动的引导音乐和背景音乐,营造宁静、古朴的文化氛围。

三是人文环境的创设,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

对于学生来说,一身书卷气的言谈举止,就是最好的教育。

三、诵读内容,要循序渐进,灵活安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同的年段安排相应的诵读内容。

比如,低年级以诵读浅近的韵文为主,中年级以诵读经典诗文为主,高年级开始涉猎经典名著。

小学议论文《诵读经典》有感

小学议论文《诵读经典》有感

《诵读经典》有感
《诵读经典》里面包含了许多诗人在做诗时流露出的丰富感情,而且诗意、故事容易理解,能让每一个人记得清清楚楚。

其中我最喜欢《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进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就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我想起每次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总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希望大家都要学习“温故而知新。

”这种好的学习方法。

《经典诵读》里的故事有的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有的是让我们惜时如金,有的是教会我们要做一个有高尚品德、懂礼貌的好孩子……通过读这些故事能让我们学到广泛的知识和道理,还能增强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记忆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经典诵读》论文读经典学做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做人,真正做到“进人耳,入人心”。

一、陶冶学生情操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荟集着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蕴涵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等文化。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

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和学生对诵读课浓厚的兴趣,在诵读课中渗透思想品质的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和学习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认识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树立远大理想,陶冶自已的情操,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如在学习李清照的《绝句》、贾岛的《剑客》后,学生在品味诗句韵律美的同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对作者博大的胸襟,咤吒风云的气概佩服不已。

在浓郁的古诗词诵读气息中,激起学生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像李清照、文天祥、谭嗣同一样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诵读课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灵魂,犹如春雨般无声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

是一个国家人民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推动力量。

我们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就一定要跟先进的、卓越的比,比民族的志气和民族的自尊,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中华古诗词中不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丰富物产、辽阔疆域等名篇,教师利用诵读课相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可谓水到渠成。

如学习陆游的《示儿》可以利用作者的遗虑、遗愤、遗言、遗憾几个问题,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报国志。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还应先从教育学生同情他人,爱身边的亲人,关心师友做起。

如《锄禾》在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同时,还应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学习“送别诗”后,启发学生心中有他人,播撒友爱的种子,为萌生爱国主义思想奠定心理基础。

三、浸润人格教育古诗词是我们民族的思想宝库,学生诵读古诗词,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性格的熏陶,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学生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

如诵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诗人的修养、胸怀对学生将来素质的提高可谓功不可没。

经典诵读带给学生的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

事实证明古典经文的诵读,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都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

如学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怯”后,学生知道了要珍惜光阴,于是逃作业的现象少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少了。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懂得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的道理。

于是,说脏话、粗话的人没了。

校园里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主动拾捡垃圾、主动劝阻同学的人多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他们知道了做人应该多替别人着想。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孩子们懂得了要孝敬长辈。

于是,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来临的日子里,孩子们忙开了,他们做卡片、写贺词、为母亲洗脚、给长辈倒茶、写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感恩”的旋律。

有妈妈生病了,孩子对妈妈问寒问暖,端茶递药,让妈妈十分感动,问其原因,孩子说:“《弟子规》上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所以我要关心妈妈。

”多么可喜的变化,多么神奇的变化。

学生们从经典诗文中受到了熏陶与感染,他们从爱班集体开始。

人人讲正气,求上进,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有位家长告诉我:“有一次和女儿到济宁去玩,在汽车上主动让座,让一位离休老人感动不已。

”她问她的女儿怎么以前不知道主动让座,她自豪地说:“我们学习了的古贤文《弟子规》中告诉我们,‘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的警句使我明白了尊敬老人的道理。

”那位家长自豪地告诉我说:“我觉得我的女儿真的长大了,我以有这样的女儿而自豪~我们也一定要和儿女们一起诵读经典,要不然我们怎么样在儿女们面前立足,怎么样去教育他们,通过和他们一起诵读经典既可以提高自己,又可以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可乐而不为呢”。

有的家长说:“我的女儿12岁了,她的书包确实不轻,但她从‘锄禾日当午’中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从‘慈母手中线’中体会到父母的恩情;也许不懂‘凭栏处、潇潇雨歇’的悲壮,但她记住了,我认为就是一种收获。

我不强求走得更快,但我在乎她走得方向以及她身与心的健康。

我相信那些经典作品能体现出人文价值,对她有益。

人文价值的培养不一定非要通过诵读,但对孩子的教育从诵读入手却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当今知识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而人文精神愈发重要,它所表现的关怀、价值、团队、秩序和公正等将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因素。

经典诵读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潜移默化的。

四、改变教育思想孔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论语》中记载着一个孔子针对学生缺点因材施教的经典例子。

子路问:“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里有父兄,怎么能自己做主张呢?”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当然应该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讲话前后不一致。

孔子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去做。

”针对学生智能的高低,孔子也进行不同的教学。

“中人以上,可以语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也。

”教学要讲究由浅入深,因人而宜。

孟懿子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回答说:“无违”。

当时由于孟懿子的理解能力的限制,没有进一步要求“无违”的内容,孔子也就不再讲下去。

后来,樊迟向孔子问起什么叫“无违”,由于樊迟的理解能力已达到相应的水平,孔子才进一步具体说明“无违”就是父母生前死后都要按礼的规定对待他们,不能违反。

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孔子也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指出,人的智力有智、愚、中之分,人的性格有鲁、之异,人的心理状态有勇进与退缩之别,而且每个人的才能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教学中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人而施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汲取精华,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多元智能培养。

充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认识自己智能的优劣,近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弥补自己的劣势,发展自己的优势,我们对学生采用了多元评价。

每学期评出“外国语小主人奖”、“最佳球星奖”、“最佳歌手奖”、“最佳诚实奖”、“最佳语言天赋奖”、“高斯奖”、“最佳龙头奖”、“突出贡献奖”、“最具爱心奖”、“最佳一对一助学奖”、“努力进步奖”、“最具潜质奖”、“最佳创作新秀奖”“小诗人奖”、“小画家奖”、“未来小书法家奖”、“勤劳奖”、“助人为乐奖”、“最佳组织奖”“最奖口才奖”等。

这样可以让尽量多的学生得到肯定与鼓励。

、此外我们还注重学生学业以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成功感。

注重学生发展过程的纵向评价,让学生不断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我鼓励学生以个人的发展为参照,自己和自己比较,关注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情况,增强自信心。

同时及时奖励,因为教育学生需要抓住契机,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会激发受奖励的同学以更大的热情去展现自我,其他同学也会努力争取下次表彰。

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和教育了我们每一个人。

它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熏陶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汲取中华经典之精华,打造我们人生美好心灵吧~读《论语》学做人(清华大学钱逊发表于:2005-03-04 阅读:)今天我在这里讲的题目就是:“读《论语》学做人。

”为什么选这样的题目呢,因为我在这一期班筹备的时候就提出了我们希望每个学员参加这个班事先读一下论语,为什么这样考虑,为什么向大家推荐论语这本书要大家读,也是希望我们校长和老师读了以后在我们学生里边也提倡教他们读,这是我们的考虑和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有些问题就简单讲。

为什么要大家读《论语》,因为《论语》这本书在中国文化里是最重要的一部经典。

《论语》的内容记载了孔子的思想言行,这不是他自己写的,而是他的弟子以及他的再传弟子记录的,记录了他和弟子的对话和他日常言行中的一些情况。

所以《论语》是方便我们了解孔子思想的最主要的一个材料,也是儒家的最主要的经典之一。

可以说,《论语》里所提到的一些思想构成了中国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学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现在我们提倡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孔子的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所以可以说这是一部熏陶、培育了民族精神,培育了历代儒士的书。

所以历来这是一本必读书。

所以我们提倡大家都能够读。

这是简单说第一点。

第二点,我想说的就是读《论语》有两种读法,有两种目的,这在我们上一次的培训班,梁教授就谈到过这个问题,这也是我父亲当时说过的两种读法、两种目的。

第一种读法就是为了个人的、自己的修养,通过读《论语》中孔子关于做人的思想,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自己的人格,这是一个方面。

再一个是把它作为学术研究来读,因为它是一个儒家的重要的经典,了解儒学思想,了解传统文化需要很好的研究,作为一个研究的对象,来做研究,这是一种读法,也是一种目的。

我们在这个班上推荐大家读,以至于推广到学校里让学生读,主要还是为了修养,并不是说让我们的校长和教师们都成为儒学的学者,对学生更不能做这样的要求。

当然可能我们有的老师自己已经有相当的研究,那当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我们的培训班的目的当然是如何从这里边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来提高我们自己的修养。

我想我有这么一些体会,一个是学做人,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一个是做研究,这两个方面来讲,我想更根本的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修养。

即使是你作一个研究者,即使你以一个研究的目的来读,我想也离不开修养自己这一方面,还是要以修养自己为一个基础。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孔子的学说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个知识体系,这是中国文化、中国儒学思想和西方哲学体系不同的很重要的一点。

孔子的思想的核心是讲做人的道理,他是从人生的日常的生活中实践中总结出来,提出人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各种问题。

孔子的思想实际源于实践,直接来回答人生问题,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知识体系。

《论语》上有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后来儒家就概括说儒学是为己之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