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辩论辩题
基础教育改革辩论辩题正方,基础教育改革是必要的。
首先,基础教育改革是必要的,因为现行的教育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教育内容滞后,与社会发展脱节,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此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城乡教育差距较大,这不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基础教育改革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而改革后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此外,基础教育改革可以提高教育的质量。
通过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
总而言之,基础教育改革是必要的,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反方,基础教育改革并非必要的。
首先,基础教育改革并非必要,因为现行的教育体系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例如,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因此,我们并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
其次,基础教育改革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改革后的教育可能会导致教育资源的进一步集中,使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加大。
另外,改革后的教育可能会忽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基础教育改革可能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改革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导致教育的质量下降。
因此,我们应该谨慎对待基础教育改革,不宜盲目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总而言之,基础教育改革并非必要,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改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不确定性,谨慎对待基础教育改革。
名人名句:"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我们应该重视教育改革,使教育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 ——李克强。
"教育改革需要谨慎对待,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改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宜盲目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浅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浅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摘要】要以“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思想与观念为核心,营造“育人”的“绿色”环境,必须“以人为本”,将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结合起来,培养出有现代水平的本国本民族的学生。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所在近年来,人们对基础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也步步深入,我国的基础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九年义务的普及、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在课堂中角色的变化都体现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就。
但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师资力量仍然比较薄弱。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然而,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跟不上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近几年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创新意识的欠缺也渐渐显露出来了。
此外,现阶段进行的教师培训注重知识方面,忽视了对教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的相关培训和指导,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师资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第二,班级编制不合理。
我国中小学班级人数过多的问题普遍存在,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给任课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在美国,中小学每个课堂的人数是我国的一半,而且他们的很多教室同时也是实验室,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需要。
而在我国,教师在推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时,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很难控制课堂,这样,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
实验室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也不是很方便,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加倍的精力。
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都反映,由于工作压力太大,很多时候都感觉没有充分的时间来研究教学。
第三,教学过程出现了形式化的倾向。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确应该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勇于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教育改革精神领会不透彻,教学出现了形式化的倾向,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完整版)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县河镇中心学校任筠《正道》一片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分为挑战、均衡、素质3个部分,立足中国基础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展现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要内容,评价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意义和对中国教育未来的启示和价值。
西安所推行的大学区改革,毫无疑问是一个智慧、伟大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方案。
这一改革方案,以强校带动弱校的方式,使各个学校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无疑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对于资源匮乏的学校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同时,大学区改革制度能够带来卓越的成果和飞速的进步,离不开西安各个学区长学校的敬业与奉献。
纪录片中对西安市第一中学创新素质教育做法的报道,是学校依照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其主要改革内容有:一、减免学生学杂费,严格执行一费制;二、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三、控制学生在校就读时间;四、严禁学校乱收费、乱办班;五、即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办法等等。
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一、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
在这种新形式下,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统领整个教育,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此适应教育的步伐。
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作为一线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改革是有不同态度的。
要进行改革,我觉得既是阻力,也可以变成动力。
对他们,需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认同他们的教学经验前提下缓慢推行改革才是良方,绝对不能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一切,那样他们是无法接受的。
而大多数新教师,是欢迎新课程改革的,他们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都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好,是可以用他们来影响老教师的。
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第 三 点 : 试 教 育 实 力 强 大 , 深 蒂 应 根 固 , 重 影 响着 基 础 教 育功 能 价 值 的 实现 。 严 导致一些超前 , 代化的教学方法 、 备 、 现 设 手段不能充分使用 , 若罔闻 , 同虚设 。 置 形 自从 我 国 恢 复 r高 考制 度 以 后 , 试 教 育 应 就开 始 扎 根 于基 础 教 育 中 , 牛 蔓 延 , 滋 占主 导 地 位 , 得 我 国 基 础 教 育 长期 不 能 真 正 使 为 国 家和 社 会 培 养 合 格 的 人 才服 务 。 为 最 突 出 的表 现 在 , 应试 教 育 还 间接 地 影 响 和 制 约 着 我 国素 质 教 育地 全 面推 进 和 实 施 , 阻碍 着 科 技 必 国 战 略 方 针 地 贯 彻 落 实 。 ‘ 年 ・ 的高 考 , 度 总按 照 自 己的惯 例 , 考 试 以 成 绩 来 选 拔 和 录 用 人 才 , 应 地 淘 汰 大 批 相 低 分 学 生 , 这 些 学 业 未 而 卜“中道 崩殂 ” 的 落 榜 学 生 他 们 从 此 要 在 自 己 求 学 的 道 路 』 二 划上 一个 终 生 遗憾 的 句 号。 种 悲 惨 结 局 , 这 无形 中就 给 其 他 在校 的 学 生 及 早 的做 丁 ・ 个 禁 示 。 其 是 广 大 农 村 孩子 追 干 高 考 的 尤 威 慑 , 是 触 目惊 心 , 多 数 学 生 及 早 辍 更 大 学 , 自己的 将 来 早做 打 算 。 样集 中表 现 为 这 在 广 大 农 村 中小 学 的 基 础 教 育 中一 个 棘 手 的 问题 就 是 流 失 率 逐 年 上 升 。 岚 清 副 总 李 理 曾一 针 见血 地 指 出 : 个 别地 方应 试 教 育 “ 愈 演 愈 烈 ” 谈 到 这 里 , 们 就 可 以 把 基 础 。 我 教 育 中 存在 的 一 系 列 问题 和 弊 端 都 可 以 归 结为应试教育 。 以 上 只 是 应 试 教 育 中存 在 的一 系 列 问 题 和 弊 端 的 几 个 方 面 , 充 分 说 明 了我 国 都 ’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客 观 必 然 性 。 我 们 那 又 如何 才 能 克 服 和防 止这 些 问 题 与 弊端 的
浅谈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浅谈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
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自己的认识。
本文将从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个人见解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展示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思考。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基础教育要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课程改革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需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需要通过课程改革引入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国际竞争的加剧: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我们必须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课程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课程改革,可以合理配置各种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公平性,避免过度重视某些学科而忽视其他学科的现象。
2.提升教育质量:课程改革能够引入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提升教育的质量。
3.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面临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意义重大,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改革的适应性:由于我国的地域差异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各地在推行课程改革时可能面临适应性的问题。
不同地区的学校、学生以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实施。
2.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需要依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来实施。
浅谈加快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几点建议
直接 经 验 ,密 切 联 系学 生 自身 的 生活 和 社会 生 活 ,体 现 对知 识 的 综 合 运 用 。 新 课 程 把 学 科 课 程 与综 合 实 践 活 动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充分 发 展学 生 的创 新 精神 和 实践 能 力 。 随 着 我 国改 革开 放和 社 会 主义 现代 化 建 设进 入 新的 时期 ,
质教 育 。这 是 统 辖新 课 程 的灵 魂 ,是 贯穿 新 课 程 的一 条 主线 。 只有 以 三个 面 向 为根 本 的指 导 方针 ,作 为教 育 变革 子 系统 的 基 础教 育课 程 改革 才 能更 具有 前 瞻性 ,才 有 发展 的 动力 。 2改 革的 目标 . 新 一轮 基 础教 育 课程 改 革 ,绝 不是 换 一套 教 科书 ,也不 是 课 程 内容 的 调整 ,而是 一 场教 育 观念 的 更新 ,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 变革 。课 程 改革 的基 本 目标 是 推进 素 质 教育 ,以 培养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和 实践 能 力 为重 点 ,造 就 “ 有理 想 、有 道 德 、有 文化 、 有纪 律 ”的 德 、智 、体 、美 等全 面 发展 的社 会 主 义事 业 建 设者 和 接 班人 。 这一 目标 是围 绕 人的 培养 来 设 计和 确 定 的 ,也 是基 础 教 育担 负 提高 全 民族 素 质 ,增 强 综合 国 力 的历 史责 任 的 具体
当 前 我 国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指 导 思 程 。 ”综 合 实 践 活动 包括 信 息 技术 教 育 、研 究 性学 习、社 区 服 务和 社 会 实践 、 劳动 技 术教 育 等领 域 。 综合 活 动课 程 给 予学 生 想 、 目标 和 基 本 要 求
一
浅谈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与改革
浅谈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与改革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但是“应试教育”的思想意识至今在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中严重存在,教育观念的落后制约了基础教育的正常发展。
如何在现有国情下把基础教育自“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笔者提出个人的看法,以供商榷。
中小学教育存在的弊端我国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质是半免费的义务教育。
这种形式的教育义务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
其中政府承担学校教师工资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家庭承担其他教育费用。
实际上,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仍未达到普及的程度。
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偏远落后地区,许多家庭负担不起这部分费用,或者是由于观念的落后不愿承担这部分费用,导致农村儿童的失学率和退学率很高,约一半或大部分学生很难完整地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属于非义务教育,无论就读于国办中学还是民办中学,高额的学习费用是大多数普通家庭无法承受的。
这又进一步导致了失学率的增加。
我国教育因经济水平的制约已导致内部结构的严重不合理。
现在,我国的高中毕业生升学率是75%,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52%,教育结构成倒金字塔型。
基础教育的普及任重而道远,然而,这并不是最为重要的。
更为重要的是“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教育的正常发展。
“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智育、体育和美育则被置于从属地位。
“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受评价机制的制约,不得不采用机械重复,强化训练的呆板模式,忙于知识的灌输和技能强化训练,无暇顾及教育的艺术性。
由于教育目标单一,学习局限于课本的范围内,并且教学方法单调,沉重的学习负担造成部分学生厌学和心理逆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求知欲。
高中教育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点,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浅谈基础教育阶段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浅谈基础教育阶段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管理制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化的教育管理理念所取代,学校管理人员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主要就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的概念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是指一个从教育机构内部组织管理到外部环境监督的复杂性管理运作系统,也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实现基础教育发展目标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育公平实现,增加教育数据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全面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的特点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的特点是:信息化、科学化、人性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手段相结合,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使学校管理更加灵活、高效、规范和人性化,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家长的需求。
三、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的核心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教育绩效监测和学生评价体系。
通过这种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推动学校教育创新。
同时,这种制度也可以反映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和评价,通过监测和评价反馈,学校可以更加快速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求。
四、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实践在实践中,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育绩效监测。
通过对师生教育绩效评价和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教育问题和潜在风险,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保证教育质量。
2.课程设置。
将根据学生主题进行课程设置和内部课程评价制度。
3.学生评价体系。
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增强自信心。
4.教师评价体系。
根据教师的绩效表现,进行教师评价和工资评定,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能力。
5.家校互动平台。
2024年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范文在当今发展迅猛的时代,教育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基础教育,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负责培养未来的人才,因此对其进行改革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____年基础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____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方法。
此外,还应该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和激励力度,提高他们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传统的基础教育中,课程设置过于功利化,缺乏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____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设置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此外,还应该加强人文、艺术和体育等非学科类课程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第三,我们需要关注评价体系的改革。
传统的学科考试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和知识记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在____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考试评价、实践评价、个案评价等。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的组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减少对学生的压力,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效果。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家校合作的推进。
家庭是培养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____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应该加强家校合作的机制和平台建设,促进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密切联系和沟通。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学校也要为家长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指导,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____年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和家校合作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4年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基础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革。
2024年,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改革,我有幸参与其中并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基础教育的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
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
2024年的基础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建立了学生档案,记录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天赋进行个性化的发展规划。
同时,学校也开设了兴趣课程,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所发展,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其次,基础教育的改革应注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育质量。
2024年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加高,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学校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
通过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基础教育的改革应注重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只有两者紧密合作,才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2024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学校积极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和互动,建立了家校联系的机制。
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同时,学校也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家校合作,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最后,基础教育的改革应注重评价和考试的改革。
传统的教育评价和考试往往注重学生的分数和成绩,过分追求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的基础教育改革,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科学化,除了传统的笔试考试,还增加了实践能力的考核和评价。
浅谈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中 掌握 行 政 权 力 的 官 员, “ 基 层 实 践 者 ” 主 要 指 的 是 中 小 学 校 长、 管 理 人 员及 一 线 教 师 等 。三 大 利 益 主 体 呈 现 出 “ 百 花
实 行 了 素 质 教 育 那 基 础 教 育 改 革 的 任 务 就 完 成 了 。 事 实 上 基 础 教 育 改革 是 一 个 系 统 工 程 ,素 质 教 育 只 是 其 中 的 一个
方面 。 在 当前 基 础教 育 改 革 中 . 明显 存 在 一 种 “ 非 此 即彼 ” 的 倾 向, 这 一 倾 向 的典 型 特 征 就 是 绝 对 化 , 即提 倡 新 的 , 否 定 旧的, 认 为 我 国 的教 育 是 传 统 教 育 的典 型 . 必 须彻底否定 ,
齐放 百 家争 鸣 ” 的场 景 , 这 种 现 象 虽 然 可 使 他 们 能 够 充 分 表 达 和 有 效 整 合 各 自 利 益 需 求 。 但 当 他 们 各 自 利 益 发 生 冲 突 和 矛盾 时也 容 易 使 得 基 础 教 育改 革 变 得 愈 加 复 杂 。 [ 1
高 义 务 教 育 的 质 量 与层 次 , 加 强教 师 队伍 的 建设 , 只有 这样 才 能 开 创 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 基 础 教 育
发展 之 路 。
[ 关键词] 基 础 教 育 改革 ; 均衡 发 展 ; 素质 教 育 ; 教 育质 量 ; 师 资 力量 【 中图 分 类号 ] G5 2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2 2 3 4 ( 2 0 1 4 ) 1 0— 0 1 2 8一 O 2
浅谈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浅谈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本文首先就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情况进行浅述。
其次,通过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把课程改革的重点主要通过三方面(课程结构的改革、教学过程的改革和课程评价的改革)进行理解与分析。
进而讨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影响.【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改革;教师;影响;【正文】一、基本情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发挥重大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撞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在这里,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话说回来,但就目前看来,基础教育仍未取得根本的突破。
学生负担过重,学习被动,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现象仍广泛存在,而进入课改实验的中小学基本上限于按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开设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选修课整体上没有得到落实。
据调查,目前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有社会历史、就业压力、传统体制、队伍素质、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等因素。
教育学-浅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浅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二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我们充分感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和它政策的变化调整。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比较国内外的政策,科学的预见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那什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是在集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于一体, 并深入研究我国基础教育的传统现状, 在充分的酝酿基础上实施的, 因此我们的目标应是最大限度避失误, 保持我国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点上无疑是我们的识。
但是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却不那么令人满意, 有许多问题还是缺乏预见性或是超过了已有的预见的, 比如没有很好地考虑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条件问题; 也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的一些现实条件比如生存状况问题等等。
我国基础教育的传统是什么?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的理论研究中, 许多教育理论术语本身的含义与以往传统中的基础育术语的含义不同,比如课程!这一教育理论术语的含义, 本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前的意义非常明确, 可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的各项教育科研理论成果中, 其含义逐渐变得模糊起来,这反而不利于先进教育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同时这本身也是对我国基础教育传统的一种间接否定。
那么如何认识基础教育传统中的继承与批判问题呢? 传统的东西往往是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变的, 教学论在困惑中做出的抉择, 无论以怎样的时代特色展示出怎样的冲突, 无论那些改革家们怎样充满自信地宣称他们的超越,继承都是不可改变的, 具体的改变超越不了抽象继承。
如果论特色,具体是它的形式, 抽象继承却是它的实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可以说,形式上的新课程仍然不能长期掩盖实质上的教育传统。
浅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
浅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摘要:人类正在迈入21世纪,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高技术革命正在到来,经济和信息的全球.化使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教育系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针对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我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这不仅符合人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唯物史观,同时还取决于当前我国现代化的独特时空背景。
此外,这实际上也是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普遍趋势。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轮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世界对能够培训高质量人才的教育事业极为重视,特别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不仅关注人才辈出的高等教育,同时也极为重视发展基础教育,他们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内容与形式,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竞争、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本领。
根据这一时代发展趋势,时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在2001年,我国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一轮的改革给新世纪我国的教育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客观地看,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紧抓住时代变革的特征和需要,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全面加以改革,以构筑面向21世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与建国以来历次课程改革相比,这一次的改革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冷静地分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价值取向和改革的实施方式上仍存在诸多偏误和不足,理当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反思。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伴随新世纪的到来,各国的科学技术都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发激烈,全球性问题的突出迫使人们对传统的教育发展模式进行反思,于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类正逐步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迈向。
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要求教育尤其是课程及时做出敏锐的反应。
浅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问题
浅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问题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问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然而,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并解决相应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问题进行探讨。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1. 多元化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
因此,让教育更多元化、更具有适应性,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新时代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实施方案》,将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人才,加快高水平科技教育资源的聚集,使教育更加国际化。
2. 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方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鼓励学生自主发展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推进信息化教育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帮助教育更好地发展并适应现在发展已经成为趋势。
与此同时,利用现代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均衡和教育创新也成为当前重要的发展方向。
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加快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模式,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体系。
二、基础教育改革的问题1. 教育公平的问题在我国教育领域,教育公平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贫富差距、家庭条件差异等因素导致学校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的差异性仍然存在,加大了贫困地区和弱势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难度,甚至导致一些孩子失去了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2. 考试过重的问题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中,考试一直是教育中的“重头戏”。
中小学的考试在评价学生能力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了教育质量。
对学生过度依赖这种评价方式,轻视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教育质量越来越低下。
浅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浅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世界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发展也开始聚焦在变革学校课程和教学层面至上。
因而在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的背景之下,我国为了更好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所以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许多次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
每一次的课程改革,我们都可以看到国家一直关注、重视并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不断地改革、发展并完善着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
在进入了新世纪之后,我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一次课程改革是我国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提出的,同时也是为了面对新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适应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更是完善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需要。
以下便是本文对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的主要分析。
一、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而中国处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机会并存的时代之中,更多的是对优质人才的需求。
早在1992年的时候,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就宣称,美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对人才规格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需要树立起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而在20世纪70年代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其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里,就把“培养创造性”作为了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目的之一;并且,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也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的一生发展的支柱,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追求。
正因为如此,要实现这些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就成为了其中一个必要的途径和手段。
在这种背景之下,作为一个融入国际经济发展与竞争潮流中的发展中国家,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为了增强国民素质和竞争实力,就必须针对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弊端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
浅谈我国必须课程改革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一班啊娜 222010********* 我们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是否要在教学方式的探索过程中思考我们的国民教育为什么不能够造就出更有创新能力的人呢?其原因何在?我们也略知中西教育在教学模式上的确是有所不同,如西方教育注意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实践以及与教师的互动,而中国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灌输和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是有赖于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如果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淡薄,那么其创新动力及兴趣应当自然会是不足的或者是怠惰的。
那么,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否在培养学生时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了呢?如果是,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如果能够挖掘出根本性的原因,并对形成这一原因的方式进行改革,或许对于提高培养对象的创新能力会大有助益。
我认为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创新意识矮化. 之所以说灌输式教学模式会形成对学生创新意识的矮化,关键在于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学双方的关系已经固化成了老师对于学生的“我来告诉你”的模式。
在教师的心理假设里,自己总是比学生知道得多,自己总是在“为了给予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的努力中,学生总是一张白纸,要由自己辛勤地耕耘,才能够画出最美丽的图画;假如学生在课堂上不配合、不认真刻苦,必然就是会学不好的。
在学生的心理假设里,老师的确比自己懂得多得多,老师讲的都是正确的,如果不能够认真地听课和牢固地记忆,那么就会在考试中得不到好成绩,当然也就不会成为好学生。
这样的教与学的思维模式中。
老师始终会是主动方,学生始终会是被动方,并且这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还可以从教师可以通过命题来考核学生的方式具体地体现出来。
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学双方的关系自然而然地会使学生“创新意识矮化”的效果充分地体现出来。
因为作为受教的学生,在老师的课堂知识灌输中,是不需要有什么创新的,只要做一个认真勤奋的知识接受者就可以了。
只要能够理解、领会老师讲解的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在考前牢记学过的知识点就可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09031009 史滢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教育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也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不断向前推进。
但目前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仍存在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教育不公平、不均衡的现象有日益严重趋势,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开展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行政部门权力分配力度不够;因体制原因造成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依法行政程度不够,阻碍了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的基础教育体制改革。
一、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概述
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其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一个国家的教育管理权力如何确立和划分;中央和地方各自设置什么形式的教育管理机构;这些机构之间是否表现出一定的隶属关系等。
教育管理体制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之间围绕教育事权方面的权限划分。
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部分,教育体制还涉及到办学体制、教育投资体制问题、教育督导制度问题、学校内部管理制度问题、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问题、招生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等,其中教育管理体制问题处于中心位置。
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其基本形式属于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
级管理制度,是一种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和地方管理适当结合的制度。
隶属关系上,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之间存在上下级关系,同时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隶属于同级政府,体现了一种从属制。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体现在:第一,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
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政策的领导,而非直接行使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
第二,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
从教育行政组织上讲,是指中央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在省、市、县、乡镇四级分设教育厅、局、科、室(组)等各级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以上这些组织均受中央统一领导;从教育行政内容上讲,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宏观规划等大政方针均由党中央与国务院制定,但是具体事务由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具体执行,体现为教育部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全国及所辖地区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实行职能管理。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省、市、县、乡镇四级对基础教育的管理有具体职能上的分工。
二、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的重点与方向
21世纪以前,我国基础教育实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其实质是以乡为主,由县、乡、村实施对基础教育的管理。
这种管理体制在实施普及改善办学最基本条件中曾发挥过有目共睹的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特别在中等发达及其以下地区,却产生了日益明显的滞障作用。
当前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保障农
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建立资助贫困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三、重中之重: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的适度超前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择性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审视,我们应加倍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统筹各类教育,在协调发展中加快发展,在更高的水平上统筹发展。
第一,学前教育强化基础。
加大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市一类园的创建力度,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园条件,不断扩大幼儿园的入园率。
第二,要强化农村中小学生教育。
在“十一五”期间,中央对教育的投入达到21亿元。
义务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继续加大政府控辍,加强中小学生学籍的动态管理;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后续工作,撤并农村小学教学点和力量薄弱的初中,整合学校资源,推动各种教育要素向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妥善解决残疾儿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读书绿色通道等,真正为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第三,推进示范性高中创建,进一步放大优质高中资源。
整合特
长学生、专业教师资源,实行集中教育、集中培训。
充分发挥规范化高中在教育观念更新、管理制度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教研科研、办学特色创建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高中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四,特色办学的职业教育理念。
在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积极培植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行业协会、产业基地的合作,对不再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实行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形成产学研的初级合作,促进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