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成功起降航母揭秘

歼-15成功起降航母揭秘

作者:暂无

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3年第1期

在辽宁舰飞行甲板上,高效精密的特种装置、遒劲有力的特种手语、五彩缤纷的特种服装,成为歼-15战机着舰起飞训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2012年11月24日,我国第一架舰载机

歼-15,在全国人民翘首以盼中,从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甲板上昂首跃起。舰载机起降是世界性技术难题,被比作“刀尖上的舞蹈”。那么,歼-15战机是如何实现完美起降的?

·战机·

空中“飞鲨”

中国首艘航母的舰载机训练进展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辽宁舰”舰载机着舰训练由歼-15战斗机进行,也让一直保持神秘的中国航母舰载机型号浮出水面。

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等

特点,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携带多型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等精确

打击武器,实现全海域全空域打击作战能力,各项性能可与俄罗斯苏-33、美国F-18等世界现

役的主力舰载战斗机相媲美,因此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据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孙聪介绍,歼-15是在我国第三代战机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全新设计研制的多用途舰载战斗机。此外,歼-15还配装2台大功率发动机,实现了机翼折叠,全新设

计了增升装置、起降装置和拦阻钩等系统,使得飞机在保持优良的作战使用性能条件下,实现

了着舰要求的飞行特性。

·起降难度·

“刀尖上的舞蹈”

航母舰载机起降难度非常大,这种飞行也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杜文龙称之为“刀尖上的舞蹈”。2008年在国内的一次讲座上,他首次提出了这样的说法。在杜文龙看来,把航母舰载机

着舰过程比喻为“刀尖上的舞蹈”一点也不为过。

首先,航母上的起降空间很有限。航母虽然很大,但实际上航母上的跑道和陆地机场跑道

差距很大。在一般情况下,陆地上的飞机跑道长度达1000至1500米,而就是300米长的航母

其跑道也只有150米左右,小一些的航母则跑道更短,有的只在100米左右。

“航母上的跑道整体上讲只有陆地跑道的1/10左右,如果要计算其有效跑道,还要更短一些,这就让舰载机降落航母的条件变得非常特殊。”杜文龙说。

其次,航母是一个随时都在“动”的平台,舰载机也是“动”的平台,而且航母的“动”

包括上下浮沉和前后左右的摇晃,有时根据海况还会有不同的移动。这样舰载机触舰的瞬间需

要飞行员快速判断航母目前处于何种状况,这对飞行能力、技巧和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如果不慎,就容易发生单轮着陆、侧翻等事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备课资料精析写作技法拓展阅读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采访部位——辽宁舰舰岛搭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综合现场所见所闻所感,记者聚焦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时刻,独家完成了现场特写,并第一时间发回报社,报社 份,送给老战友们留作收藏。在第四届解放军新闻奖评选中,稿件以全票通过的真正意义的航母。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本文

一般来说,通讯有五大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 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2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解析】

……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6【解析】6.用比喻的修辞表现舰载机的优美姿态,从侧面表现飞行员驾驶技术的娴熟高超。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7 【解析】7.细致表现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一事件核心,突出其惊心动魄的特点。 【段析】写飞行塔台指挥舰载机飞行及着舰紧张而稳妥的全过程。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8 【解析】8.“V”象征着胜利,拦阻索构成“V”形这一细节含蓄地映衬出人们对于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喜悦之情。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9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解析】9.写掌声、笑容,表现出人们由紧张到放松后的激动喜悦之情。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10为了这一天,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解析】10.用某大国上将的话,侧面表现我国舰载机着舰成功的不易,从而表现这一成功的意义重大。 【段析】写记者在着舰成功后看到的激动人心的场景以及背景回顾。 1.厚重的价值感。 新闻稿件的生命力,说到底是要围绕时代主题捕捉具有宏大意义的典型事件。舰载战斗机着舰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宏大意义的重大事件。文章第三、四段将新闻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其中描述的危险性也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读者会想:首次着舰能不能成功?首次着舰的过程是怎样的?读者有了这样的品读胃口,反映出了作品的吸引力所在。此稿作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文字记录,在历史的坐标中地位自然非同凡响,新闻价值更是不言而喻。

歼-15成功起降航母揭秘

歼-15成功起降航母揭秘 作者:暂无 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3年第1期 在辽宁舰飞行甲板上,高效精密的特种装置、遒劲有力的特种手语、五彩缤纷的特种服装,成为歼-15战机着舰起飞训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2012年11月24日,我国第一架舰载机 歼-15,在全国人民翘首以盼中,从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甲板上昂首跃起。舰载机起降是世界性技术难题,被比作“刀尖上的舞蹈”。那么,歼-15战机是如何实现完美起降的? ·战机· 空中“飞鲨” 中国首艘航母的舰载机训练进展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辽宁舰”舰载机着舰训练由歼-15战斗机进行,也让一直保持神秘的中国航母舰载机型号浮出水面。 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等 特点,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携带多型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等精确 打击武器,实现全海域全空域打击作战能力,各项性能可与俄罗斯苏-33、美国F-18等世界现 役的主力舰载战斗机相媲美,因此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据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孙聪介绍,歼-15是在我国第三代战机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全新设计研制的多用途舰载战斗机。此外,歼-15还配装2台大功率发动机,实现了机翼折叠,全新设 计了增升装置、起降装置和拦阻钩等系统,使得飞机在保持优良的作战使用性能条件下,实现 了着舰要求的飞行特性。 ·起降难度· “刀尖上的舞蹈” 航母舰载机起降难度非常大,这种飞行也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杜文龙称之为“刀尖上的舞蹈”。2008年在国内的一次讲座上,他首次提出了这样的说法。在杜文龙看来,把航母舰载机 着舰过程比喻为“刀尖上的舞蹈”一点也不为过。 首先,航母上的起降空间很有限。航母虽然很大,但实际上航母上的跑道和陆地机场跑道 差距很大。在一般情况下,陆地上的飞机跑道长度达1000至1500米,而就是300米长的航母 其跑道也只有150米左右,小一些的航母则跑道更短,有的只在100米左右。 “航母上的跑道整体上讲只有陆地跑道的1/10左右,如果要计算其有效跑道,还要更短一些,这就让舰载机降落航母的条件变得非常特殊。”杜文龙说。 其次,航母是一个随时都在“动”的平台,舰载机也是“动”的平台,而且航母的“动” 包括上下浮沉和前后左右的摇晃,有时根据海况还会有不同的移动。这样舰载机触舰的瞬间需 要飞行员快速判断航母目前处于何种状况,这对飞行能力、技巧和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如果不慎,就容易发生单轮着陆、侧翻等事故。

千里之行-歼-15的着舰试验

进行着舰试验的我国歼-15舰载战斗机 不久前,网络出现了我国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母进行试验的图片,从而证实了舰载机已经在航母上进行试验的消息,这表明辽字号向形成战斗力迈出了一大步。 我们知道舰载机的起降是航母最困难的的科目之一,美国人曾经说过,舰载机飞行员夜晚着舰时承受的心理压力超过了空战的时候,所以各国航母都把舰载机第一次着舰当做航母服役的重大节点来看 待。 我们知道对于岸基飞机来说,起降已经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舰载机的起降要比陆地机场更加困难,特别是着舰的难度又远超过舰载机起飞,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舰载机飞行员来说,着舰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气侯、海情、航母运动及飞机的状态都会增加着舰的危险性,航母降落困难有多种原因,包括航母、舰载机和飞行员,首先航母的面积远低于陆地机场,在茫茫大海之中,即使是尼米兹级这样的十万吨的巨舰,也不过是如一片飘叶,加上大海之中,缺乏明显的地标,所以飞行员目视确定目标比较困难,而陆地机场的面积要大的多,并且往往有明显的地标,可以供飞行员利用,确定下降的航线,另外尼米兹级的飞行甲板也只有300米长左右,而斜角降落跑道更短,大约230米长,而比较之下,陆地机场的跑道基本上都在千米以上,另外净空条件下陆地机场也要好于航空母舰,军用机场一般地处偏辟,另外由于面积较大,因此机场净空条件较好,空间冲突较小,而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本来面积就小,还要布置舰岛、武器及天线,同时一般随编队舰艇行动,特别是战时,护航舰艇距离航母较近,另外就是作战或者训练的时候,甲板上往往布满飞机,这些都会对舰载起降造成不利的影响。增加舰载起降的 困难。

舰载机着舰是最困难的飞行科目之一 航母与陆地机场还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航母是在不断的运动之中,而陆地机场是固定的,航母自身的运动和海浪的做用,都会造成舰体的起伏和摇晃,这些对于舰载机的起降都会造成较大的困难,飞行员在降落的时候不但要确定飞机的姿态,还要确定航母的姿态,以便能够在甲板上降落,这就加重了飞行员的负担,举个例子;舰载机着舰需要拦阻钩钩住阻拦索,如果航母在摇晃的话,那么就可能造成飞行员在甲板上升期确定飞机的位置,但是是降落的时候,甲板处于下降期,这样就可能造成拦阻钩没有钩住阻拦索,从而造成降落的失败,因此美国海军规定舰载机着舰的时候;航母纵摇不超过2度,横摇不超过7度,此外为了提高舰载机着舰的安全性能,需要较大的甲板风,这是因为飞机着陆过程中的速度是相对空速,逆风着陆的时候,飞机的空速等于风速和地速之和,因此可以改善飞机的着陆性能,所以在舰载机着舰的时候,航母往往需要顶风航行,以便便获得较大的甲板风,但是这个也产生了甲板上的紊流问题,我们知道航母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加上甲板存在着舰岛等建筑,这些都会造成甲板上的气流的紊乱,对于舰载机的状态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当气流流过舰尾的时候,有时候会在尾部突然向海面上沉,然后再上升,形成所谓的“公鸡尾“气流,由于舰载机着舰的时候,必须通过这个区域,所以在这股气流的作用下会随之下沉,这对于舰载机实现精确的航迹控制和着舰完全都非常不利。

歼15简介

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简介 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等特点,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携带多型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等精确打击武器,实现全海域全空域打击作战能力,各项性能可与俄罗斯苏-33、美国F-18等世界现役的主力舰载战斗机相媲美,因此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设计原型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为中国海军研制的歼-15歼击机是在参考俄苏-33的原型机T-10K在我国自行生产的歼-11歼击机基础上开发的,歼-11则是该公司引进俄苏-27SK歼击机生产线的基础上改装中国自行开发的电子系统和发动机的产品。 发动机用于歼-15的FWS-10H(WS-10D navy版)发动机,增加了一个起飞模式,可以短时间内将发动机的最大推力提高到12800kg,从而进一步减少飞机的起飞距离。FWS-10H为国产WS-10D发动机的海军版,在发动机的寿命、高盐环境下抗腐蚀等性能做了加强,最大加力推力12000kg (117.6KN),应急模式推力12800kg,推力略逊于俄制AL-31F发动机,材料飞机的整体钛合金大框,极大地增强了机身强度,在提高过载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飞机的使用寿命。该机试制中广泛使用了3D打印技术制造飞机的钛合金主承力部件,降低成本并大大缩短了样机试制时间,提前工作进度起码一年。 航程在航程方面,歼15不需要采用副油箱转场航程就可以超过3000公里,歼15采用多种加油方案,标准内油约5200千克,最大内油超过9000

千克。在最大内油配置情况下,飞行阻力也不会增加,空出来的挂点可用于挂载各种重型精确制导武器,具有最高的作战灵活性。 飞行在飞行性能方面各有所长,歼15则拥有最好的超音速性能,适合制空和防空作战;跨音速机动能力与米格29K相当,比阵风出色。 重载歼-15最大的一个优势是在于其挂载灵活性极佳,该机拥有8个可以挂载重型武器的重载挂点,而且各个挂点间距大,可以挂载各种大直径武器,机身腹部两个前后布置挂点联合起来使用还可以挂载单弹重量超过4吨的超重型武器。战斗机执行远程任务还必须挂载副油箱,需要占据大型重载挂点。 战斗力在世界范围内,当前已经投入使用或即将投入使用的常规舰载战斗机包括:美制F/A-18E/F“超级大黄蜂”、F/A-18C/D“大黄蜂”,英国“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俄制苏33、米格29K和法制阵风这六种。与歼15相比,其他飞机各有特点。 J-15战斗机很有可能成为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与美国的F-18E/F、F-35C、法国的阵风M型等欧美发达国家的主力中型舰载机型号相比,J-15的综合技术性能并无绝对优势,但重型舰载机带来的攻击半径大、载弹量多、滞空巡逻时间长等优势是十分明显。J-15被直接设计为舰载机种,而非某些机型是被改装成为舰载机。这说明J-15在技术上完全能够胜任航母的要求,与美国的F-18一样,能将自身的战斗作用发挥到极致,这也使得J-15在全球同等战机中占有一席之地。舰载机作为航母作战系统的最重要一环,研发过程相当不易。中国从研发之初就直面高难度挑战,无论J-15的技术水平如何,对中国而言,它都是标志性的一款新型战机。

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5

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5舰载机顺利试飞成功 日前,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5舰载机顺利在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上进行了起降飞行训练,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量多等特点,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携带多型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等精确打击武器,具有全海域、全空域打击能力。 它采用了全新增升装置、起落装置和拦阻钩等系统,实现了机翼折叠,使飞机在保持优良作战使用性能的条件下,还能满足着舰的特殊要求。该机装配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作为我国第一代舰载机,歼-15在“辽宁舰”上的这次起降训练不仅完成了高强度下的飞行训练,探索并固化了着舰的飞行方法,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而且还掌握了大侧风、低能见度、不稳定气流等条件下的偏差修正动作要领。 浏览大图 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5舰载机顺利试飞成功 据媒体报道,在这次训练中,所有歼-15首次上舰飞行均一次成功,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也得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这次训练取得的成绩,着实让国人振奋。 战力PK 略占优势 在世界范围内,当前已经投入使用或即将投入使用的常规舰载战斗机主要包括:美制F/A-18C/D“大黄蜂”、F/A-18E/F“超级大黄蜂”,俄制苏-33、米格-29K和法制“阵风”等五种。我国歼-15飞机各项性能可与俄罗斯苏-33、美国F-18等世界一流主力舰载机相媲美。 从航程方面说,F/A-18E/F和“阵风”在挂载三个大型副油箱时转场航程可以达到3330公里,而歼-15不需要采用副油箱转场航程就可以超过3000公里。歼-15采用多种加油方案,标准内油约5200千克,当挂载副油箱时,最大内油超过9000千克。在最大内油配置情况下,飞行阻力也不会增加,因此歼-15在航程方面性能占优。 在飞行性能方面,F/A-18系列低速性能出色,但是在超音速状态下阻力过大,截击能力弱;米格-29K推重比出色,具有优秀的超音速机动能力,但是航程过小。歼-15拥有很好的超音速性能,适合制空和防空作战,总体飞行性能与F/A-18及米格-29K差别不大。 浏览大图 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5舰载机顺利试飞成功 在航电性能方面,歼-15目前没有完成定型。如果按照保守方案设计,基本相当于“阵风”和未改装AN/APG-79雷达的F/A-18E/F。而如果按照先进方案设计,则基本相当于改装AN/APG-79雷达的F/A-18E/F,在与其他舰载机的对抗中并不会落下风。 在挂载武器弹药方面,歼-15灵活性极佳。该机拥有8个可以挂载重型武器的重载挂点,而且各个挂点间距大,可以挂载各种大直径武器,若将机身腹部两个前后布置挂点联合起来使用,还可以挂载单弹重量超过4吨的超重型武器。而F/A-18E/F“超级大黄蜂”只有5个重载挂点,“阵风”只有3个重载挂点,米格-29K甚至一个像样的重载挂点都没有。 歼-15战斗机从设计到生产,直接被定义为舰载机种,而非由其他机型改装,使得歼-15各项性能更能适应航母需求,将自身的作战能力发挥到极致。歼-15作为重型舰载机,具有攻击半径大、载弹量多、滞空巡逻时间长等突出优势,必将会成为全球同类战机中的佼佼者。 刀尖舞蹈难度超前

中国航母之路

2012年9月25日,“辽宁”号航母在胡锦涛主席的主持下正式入役,舷号16号。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艘航母。两个月后的11月25日,第一架歼-15在“辽宁”号上着陆成功,然后成功地起飞。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次固定翼战斗机在航母上的起飞、着陆。这两个是中国海军乃至中国军事历史上的大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强军之路。 “辽宁”号原名“瓦良格”号,由于冷战结束,没有完工就被搁置在乌克兰,中国买下的是空壳子,没有动力和飞行相关设备,船体严重失修。要从这样一个起点开始修复,这是对没有研制航母经验的中国造船工业的巨大挑战,当然也是巨大的机会。坊间流传中国从乌克兰获得了“瓦良格”号的全套图纸和设计资料,有人就开始遐想,既然有了全套图纸和资料,就可以容易地修复“瓦良格”号,安装所有缺失的设备,可以很快形成战斗力。但事情不那么简单。中国只可能得到乌克兰手头的全套图纸和设计资料,乌克兰自己的资料到底有多全就是一个很大的问号。俄罗斯在为印度改装“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的过程中,遇到大量图纸和资料缺失或对不上的问题,严重影响改装的进度。沈飞在引进生产苏-27的过程中,也遇到过类似问题。苏联技术传统对于图纸资料的完整性和精确性向来比较散漫,尤其对原始设计完成后的改动所涉及的图纸和技术资料更新比较“自由主义”,只有当事人对更改的原因、过程、结果比较清楚,换了一个人,可能就两眼一摸黑了。这个问题在苏联解体导致技术队伍流散以后更加严重。“瓦良格”号的图纸资料和船坞里的实际脱节将不奇怪。另外,船厂只有船体本身的资料,没有非本厂制造的配套系统的资料,而这些资料是按原样恢复“瓦良格”号的关键。 “瓦良格”号在乌克兰停工是由于苏联解体,所以未完成部分不仅设备没有到货,连重新订货都不可能。即使中国引进配套系统没有政治上的障碍,相关工厂也不一定有能力继续供货,事实上连这些工厂是否还存在都成问题。已经完成但被拆除的部分更加不可能,部分关键系统已经装舰但在被拖往中国前被拆除,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当局不愿意这些技术流到中国。这样,修复的工作量就扩大到配套系统,需要复建整个相关军工基础,工作量很大,而且和中国已有的军工体系平行。唯一合理的做法是不拘泥于原设计,大量 使用中国技术和设备。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瓦良格”号的时代。这是苏联80年代的技术水平,从姐妹舰“库兹涅佐夫”号的情况来看,直接复原“瓦良格”号的话,技术上将严重落后,尤其是电子技术。不管是雷达还是战斗管理,“库兹涅佐夫”号的水平不超过60-70年代美国水平,这是不可接受的。另外,“瓦良格”号和“库兹涅佐夫”号一样,计划在飞行甲板下安装12管垂直发射的P-700(北约代号SS-N-19)远程反舰导弹和24管垂直发射的3K95(北约代号SA-N-9)防空导弹(总备弹192枚),这些不是中国海军的标准装备,中国也没有计划引进。航母装备重型导弹火力是苏联海军的独特做法,中国海军并不认同,但把这些空间转用于其它舰载系统或者更多的机库空间的话,就 远远不是简单修复所能做到的了。 “瓦良格”号是中国第一次修建航母,不管考虑如何周全,肯定在实际过程中会有遗憾,或者有更有潜力但尚未成熟的新技术来不及装用,需要在修复过程中就预留升级余地。“瓦良格”号是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但不会是唯一一艘航母,中国将建造更多更好的航母。“瓦良格”号改装、升级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基础,而简单修复就获益不多。这些因素都决定了“瓦良格”号的修复只能走第二条道路,也就是说,大量采用中国技术、材料和系统,在修复的过程中,实际上重新设计,全面改装和升级,使之符合中国海军的需要。但第二条路的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不仅需要吃透“瓦良格”号的原设计和建造,还需要改进、升级和整合大量全新技术。 改进、升级的基础是深度掌握原设计基础和设计思维过程,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谈得上改装和升级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瓦良格”号的设计是根据苏联海军的战术需要确定的。假象作战海区、假象作战对象、飞机起飞重量、飞机出动强度、甲板上飞机停放数量、甲板上作业方式、机库内飞机停放数量、机库内作业方式、维修区安排、生活区安排、指挥区安排、舰载武器的种类、数量和位置、飞行控制要求、舰载武器火力控制要求、护航舰队的指挥和协调要求等一系列设计基础需要按照中国海军的要求重新确定,结果必然会对 “瓦良格”号的设计有所调整。 取消重型反舰和防空导弹后,甲板下和舰桥前后的空间需要重新划分,甲板结构也要重新做过;中国海军对航母额定舰员和生活区的要求导致对生活舱室的重新划分和配备;装用中国的雷达和战斗管理系统也需要对相关舱室重新安排;按照中国海军对航母自卫火力的需要和装备现实,甲板周边武器站的位置、性质要重新安排;中国的雷达、升降机和动力系统的大小、重量都可能和原设计有所不同,这些都将

中国航母十次试航发展历程

中国航母十次试航发展历程 2011年8月10日,在清晨的浓雾中,中国首艘航母平台悄悄离开了大连造船新厂码头,开始了首次出海航行试验,主要测试动力输出系统。这次试航为期仅5天,返回后继续在船厂接受改装和测试。之后数天,网络上也出现了在外海拍摄的一些航母自主航行的图像。 2011年11月29日,航母平台第二次出海,12月11日返回,时间长达13天;时隔9天后(2011年12月20日),航母随即开始第三次试航,这一次持续时间为9天;2012年1月8日,航母第四次出海,1月15日返回,历时8天。 此后三个月停留在船厂,但航母平台上并不平静。2012年2月28日,一架歼-15舰载机和一架直-8运输直升机模型出现在甲板上,表明舰载机适配试验这一载机军舰测试标准程序开始。外界也对舰载机何时着舰、起飞抱有更多期待。 进入4月以后,试航再次频繁起来,4月20日,航母起航开始第五次试航,于4月30日在浓雾中返回大连港,11天的海试比预期超出一天时间;第六次试航是在5月6日至15日,完成了9天的海上测试;一周后,第七次试航开始,6月1日返回,持续时间超过200个小时,共计10天;6月7日至6月22日第八次海试持续了16天。 7月4日,歼-15模型再次上舰,并吊装了多枚空地、空空导弹,开始准备第九次海试。新型导弹和舰载机模型曝光,显示将进一步测验航母上舰载武器系统的牵引、升降、平移和火工操作的实际性能,距离航母平台交付已经不远。

7月6日上午,航母再次驶离码头,第九航母电磁兼容问题,包括电子系统的工作时候对于舰载机机载计算机、雷达、通信系统是否构成影响等。另据辽宁海事部门相关资料显示,在此期间航母平台在渤海北部进行长时间海试;7月29日,航母平台在黄海北部进行短时间海试。 2011年8月14日,中国首艘航母平台上午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辽宁大连,停靠原码头,海军“88”舰也随后返港。至此,我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 2012年9月2日,第十次试航归来的中国航母平台返回大连后,整改维护最新进展,工作人员正在舰身喷涂号码。8月27日下午,中国航母经过近一个月的整改维护,从大连整装出发进行第十次出海试航。8月30日,中国航母平台海试结束返回大连。这也是中国航母平台历次海试中时间最短的一次。

歼15首次实现105米短距滑跃起飞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顺利完成预定科研试验和训练科目,7月3日返航停靠青岛某军港。在这次为期25天的航行中,我国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和着舰指挥员通过了航母资格认证,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自主培养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能力的国家。 辽宁舰自6月9日出海以来,组织歼-15舰载战斗机完成了多人、多架次舰上连续起降训练,成功进行了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驻舰飞行训练和首次短距滑跃起飞。 辽宁舰海上试验和训练期间,海军精心组织歼-15舰载战斗机飞行指挥与保障作业流程演练、飞行员着舰技术恢复性训练,扎实打牢舰上飞行基础,随后集中进行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驻舰飞行训练,在母舰开展转运作业、机务保障、油水气电保障、飞行讲评等工作。 驻舰期间多名飞行员驾驶歼-15舰载战斗机进行了多架次舰上飞行训练,舰载战斗机飞行指挥与保障作业流程得到全面验证,人、机、舰运转顺利,母舰平台和舰载机实现深度融合,表明辽宁舰已经具备了搭载舰载战斗机的能力,为航母完成后续训练等任务奠定了基础。 歼-15舰载战斗机舰上105米短距滑跃起飞是这次试验和训练的一项重大突破。6月29日,在陆地无法进行短距滑跃起飞模拟训练的情况下,飞行员克服心理压力,按照相关技术要求,科学把握入板速度,准确控制飞机姿态,所有飞行员短距滑跃起飞均一次成功,使辽宁舰多个起飞位放飞舰载战斗机的能力得到验证。 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和着舰指挥员航母资格认证考核,是这次试验和训练的重要目标任务。海军会同相关工业部门精心组织了歼-15舰

载战斗机陆基起降、触舰复飞、阻拦着舰、滑跃起飞等数十个架次飞行科目考核,飞行员操纵熟练、技术精湛,着舰指挥员指挥用语规范、情况处置正确,经飞行数据考核和专家组评估,我国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和着舰指挥员成功通过航母资格认证。 7月1日,航母试验试航指挥部在辽宁舰飞行甲板,向5名飞行员和着舰指挥员颁发了航母资格证书和证章。航母试验试航总指挥、海军副司令员张永义表示,完成首次驻舰飞行、首次短距起飞和飞行员、着舰指挥员航母资格认证,表明经过前期逐步摸索和严格训练,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舰载战斗机舰上起降技术,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养道路,成功构建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训练体系。

沈飞罗阳纪录片观后感

沈飞罗阳纪录片观后感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有紧握钢枪,为国戍边的边防将士;有燃烧自己,传道授业的人民教师;有勤于奉献,默默无闻的布衣百姓......每位人物都让人肃然起敬,身后的故事更是荡气回肠,感人至深。但最令我为之骄傲的还是我们指挥“飞鲨问天”的航空英模——罗阳。 2012年末,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代号“飞鲨”的歼15战机在我国首舰航母“辽宁”号上成功起降。这标志着拥有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真正加入了世界航母俱乐部,几代人的“蓝水海军”梦想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众所周知,航空母舰的较大战斗力是由舰载战斗机实现的,没有舰载机的航母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海上移动平台。由于航母甲板宽度极其狭窄且长度只有陆地跑道的十分之一,再加上风浪影响,在水面上不断倾斜移动,因而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的起降是极具风险的生死考验,短短几秒钟,稍有不慎就是机毁人亡。纵观世界航母历史,惨剧不胜枚举,舰载机起降素来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歼15首次舰上起降就获得了巨大成功,这绝对是世界航母史上的奇迹。奇迹背后凝聚了中国航空人的智慧和勇气,他们付出的血汗和承载的辛酸在这一刻终为世人所知。 “飞鲨问天”实现了国人的航母梦想,却永远带走了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飞总经理罗阳。2012年11月25日,“辽宁”舰载誉归来,随舰全程参与指挥歼15起降的罗阳,在返程途中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因治疗无效溘然长逝,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钟爱的航空事业,离开了他的“飞鲨”! 罗阳出生于沈阳,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进入沈飞工作。他把自己的一生无私的献给了中国的航空事业,三十年无怨无悔。他时刻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兢兢业业,攻坚克难,长年超负荷工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型号研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罗阳用生命诠释了中国航空人的报国情怀,他对沈飞团队的要求异常严格,几近苛刻,因为他始终认为航空人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的生命。 罗阳走了,但他的精神长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授予罗阳“航空报国英模”称号,中华全国总工会追授罗阳同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和人民也给予他一系列至高荣誉。罗阳虽倒下,但中国梦在起飞。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罗阳走了,留下深深的遗憾,同为航空人,我们感同身受。作为航空战线上的医务工作者,虽然与罗阳所从事的事业看似远隔千山,但同为航空人,我们亦是祖国航空大厦上的螺丝钉,从罗阳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肩头的重任。航空人在浴血奋斗,过度的压力和劳累让他们健康堪忧,而我们现在所做的离他们的需要还相去甚远。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英雄的足迹一路向前,真正秉承实干精神,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救死扶伤,为航空人的健康保驾护航。我们能做的、应该做的还有很多。我们将秉承罗阳精神,用我们特有的方式,实现我们的“航空报国”梦。

罗阳先进事迹材料

罗阳先进事迹材料 罗阳先进事迹材料 11月24日,我国首款舰载机歼15在辽宁号航母上成功完成起降试验,举国庆祝。然而,短短十几个小时后,担当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的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却因突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殉职,年仅51岁,令人扼腕痛惜。很多网友自发在网络上悼念罗阳,称其“用生命擎起了舰载机起飞”。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连日来走近罗阳生前的同事和身边工作人员,听他们追忆罗阳留下的那首生命的壮歌…… 那些天,他太累了! 25日上午,完成舰载机起降试验的辽宁舰返航,在大连港靠岸,人民欢呼着,挥手迎接英雄们凯旋归来。舰上人员依次走下舰艇,在沈飞公司职工热切的企盼中,总经理罗阳才拖着缓慢的步伐呈现在队伍的最末尾。罗阳走下扶梯,脸上的疲乏显而易见,没有吵闹拥抱,没有高声欢呼,他微笑着与每个员工握手,随后转身坐上汽车。几个小时之后,庆功宴就要开场,然而罗阳留给很多人的记忆却停留在了这一刻。 沈飞党委书记谢根华回忆,歼15着舰起降成功后,中航工业集团预备25日下午进行庆功会,罗阳理应出席。

但是回宾馆的路上,罗阳由于身体难过,请谢根华代替。一回到房间,罗阳便手按胸口横躺在床上,谢根华抓紧让人联系,将罗阳送往仅几公里外的大连市友情医院。在距离医院大门还有100米左右,罗阳就喘不过气来,医护人员当即在医院门口大厅就做起了急救,但最终还是没有救回来。 “罗阳是累倒的!”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军说,只有亲身经受,你才能体验在航母上试验舰载机的巨大压力。作为歼15的生产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罗阳坚持记录了每批架次起降,也没有放过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而他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 而在上舰之前的不到20天内,罗阳连续完成两个重点项目,紧接着参加珠海航展,17日飞回沈阳后,连家都没回就连夜从机场前往基地。算上在舰时间,他已连续在外出差17天。面对罗阳遗体,妻子王希利哀思地呼喊“罗阳,我知道,这些天来你太累了!”的话语,让身边人不禁落泪。 铁肩担起报国志 资料显示,罗阳从XX年起担当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职务,上任以来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6%,利润年均增长34%,带领公司迈入了持续进展的快车道。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陆 教案 1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案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重点) 2.思考作者是怎样获取、组织各种新闻事实的,理解新闻采访的作用和价值。(难点) 3.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重点)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视频短片。 师: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强国强军的梦想。2012年9月25日上午,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舰。但是,对于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辽宁舰来说,如果不能实现舰载机顺利起降,它就还不能称为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完成后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 (1)生字词。 课后读读写写课中重点词语 浩瀚.(hàn) 娴.熟(xián)咆.哮(páo)镌.刻(juān) 一丝不ɡǒu(苟)殚.精竭虑(dān)白shǒu(手)起家舰艉.(wěi) 澎湃.(pài) 凛冽 ..(lǐnliè) 揪.着(jiū)湛.蓝(zhàn) (2)文章写歼-15舰载机首次着落辽宁舰航母。 (3)根据课文内容,着舰过程被分为四个环节: 开端战舰航行、等待战斗机发展舰机协调、准备降落

高潮战机下降、成功着舰 结局人群狂欢、争相庆贺 (4)文章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1-4段):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的环境及意义。 第二部分(5-20段):交代歼-15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1-26段):歼-15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沸腾的场面。 三、品读课文,深层探究 1.解读标题,把握情感。 师:文章的标题分为主标题和副标题。本文副标题点明了事件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文章富有气势的主标题。 学生探究,并讨论反馈。 预设: “一着惊海天”包含两层关键信息。第一,“一着”,即舰载战斗机着陆。第二,这“一着”具有“惊海天”的气势和效果。 2.品读课文,筛选信息。 师:文章是怎样紧扣标题,表现这两层意思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并分析。 学生先自己探究,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反馈。 明确: 第18-20段: (1)“9时08分”,精确的时间,表现了“一着”的历史纪念价值。 (2)“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写舰载机“一着”时的状态,表现了“惊海天”的气势。 (3)“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这句写“一着”的结果,是一段象征性的描写,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3.细读课文,分析写法。 师: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而且是移动的;着舰的一刹那飞行员不是减速而是要加速,一旦不能被阻拦锁勾住,战斗机还能再次起飞;飞行员承受巨大的惯性压力,血液上涌,有近乎窒息死亡的感觉。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惊心动魄的场景报道给读者的。

年度军事成就

年度军事成就 在新军事变革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军事力量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中,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2011年,中国军事发展取得一系列可喜进展:歼20战机成功试飞、首艘航母成功海试、“北斗”导航系统取得重大突破;一系列针对军事人才的优惠政策出台,人才战略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成立战略规划部、组建“网络蓝军”抢占战略制高点;亚丁湾护航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利比亚撤侨实现海外军事行动重大突破。2011年度,中国军事主要成就如下。 1、J20试飞,1月11日12时50分中国四代战机J-20,从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一个简易跑道上起飞,并在空中飞行了约20分钟。J20成功着陆后。在京访问的美国防长盖茨在记者会上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中已对其证实此事,并称试飞并非针对美方而来,盖茨“接受这个讲法”。 2、航母试航,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第一次出海航行试验。按照试验计划,首次出海试验时间不会太长,返回后将继续在船厂进行改装和测试工作。此后又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航行。中国航母第一次试航发现的问题在第二次试航时已经解决,而第三次试航期间已经进行战机降落。 3、J15上舰,配备于中国海军的歼-15舰载机早在2010年就完成地面滑跃起飞试验,技术战术性能已经符合要求。另外,舰载教练机也已完成了类似起飞训练。而以色列《防务动态》杂志此前曾认为,歼-15舰载机集成了其他中国造战斗机的优势技术,可装备空对空导弹和空射反舰导弹。因此,中国自行研发建造歼-15型也被西方媒体称为可媲美俄制苏-33、美制“超级大黄蜂”的先进舰载机。 4、J16成军,中国沈飞第一批24架J-16歼击机下线,继SU27演变而成的J-11之后,沈飞自主研发的J-16,机翼加了鸭翼+加DSI 鼓包的进气道或者未知的与机身一体化的隐身进气道+ 进气道侧壁保形弹仓=空战模式隐形但歼轰模式,发动机为TH改的十四吨多的增推型或WS10,双发推力合计29吨左右,最大起飞重量在30吨左右,

“抓住事迹的本质,凸显人物的精神”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歼-15从空中俯冲急下,瞬间降速至0,稳稳停在航母“辽宁舰”上——2012年11月24日,中国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训练,圆了几代航空人让战机从陆地跨向海洋的梦想。一天之后,辽宁舰返航。罗阳,这位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飞公司董事长,突发心梗,以身殉职。 他出生于军人家庭,长在部队大院。“报国”,“忠诚”,“奉献”,他早早融入这样的文化。1978年高考,他本可以报考名气更大的院校,但最终在志愿栏里填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名字。 1982年,罗阳毕业分配到中航工业沈阳所第九设计室。赶上歼-8Ⅱ研制,他钻到地下室里,一干就是好几个月。设计出图后,要到沈飞跟产。那时没有汽车,自行车也凑不齐,他和同事们每天早晨列队跑步十几里路到沈飞。他对原沈阳所所长刘春义说,“我真幸运,刚来就能参与这么重要的任务。” 干航空,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清贫,是没事干。航空工业曾有过近10年的低谷期,几年等不来一个新型号,没有几项新任务。罗阳工作的沈阳所,77、78级的大学毕业生流失了2/3还多。有人劝他跳槽,他则回到北航攻读硕士学位,继续充电。那几年,他常和大学同学,现任沈飞副总经理祁建新互相打气,“一个国家经济强大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来保卫经济发展的成果,咱们肯定会有用武之地。” 2002年,他调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个重点型号同时研制,他一天比一天忙。刘春义住在他家后排楼上,看到他回家越来越晚,问他是不是把自己逼得太狠、压力太大。他说,“研制新装备乐趣无穷,任务再多也开心。” 2012年11月18日早上8时许,罗阳上辽宁舰。他把行李扔到床上,坐都没坐一下,转身便上了塔台。同事劝他:“别着急,反正白天黑夜都在舰上,慢慢看。”他摇头:“我上舰晚,不了解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抓紧。” 舰上7天,每个深夜,罗阳房间里的灯都要到近凌晨3时才熄。舰载机降落,外人看到的是雄健的身影,航母上的人所感受到的,则是巨大的震动和难以忍受的轰鸣。测试人员以外的人,通常会选择站在一个声音相对小的地方,但罗阳不是。他总想离得近些再近些,零距离观测舰载机着舰的落点和状况。谁也不知道,他的心脏一次次承受着怎样的冲击。从接到舰载机任务那天起,他一直奋战在研制现场、试验一线。工作节奏最初是“711”,每周干7天,每天干11个小时;在最后冲刺的1个月,他也冲到极限,变成“720”,几乎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 11月25日,圆满完成舰载机试飞任务的辽宁舰回航,连续工作7日的罗阳却因突发心脏病,不幸病逝,终年51岁。 (摘编自白天亮、何勇、辛阳《中国梦报国魂—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材料二: 今年是罗阳去世的十周年,罗阳去世的时候,女儿罗靓只有21岁,10年后罗靓接过了父亲罗阳的接力棒,成为一名航空业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份职业选择,她曾说:“我觉得能为航空事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就是和父亲站在统一战线上。” 在罗靓的印象里,父亲罗阳一年365天里有300天在出差,忙工作。罗靓晚上放学回家了,父亲还没有回来。虽然她当时年纪还小,对父亲的事业并不是很了解,但她一直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设计制造飞机,一手托举着国家的巨额财产,一手还要托举着飞行员的生命,制造大国重器容不得半点马虎。” (摘编自“共青团中央”微信平台《十年后,女儿接过父亲的接力棒》)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_第1课时-人教八上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 首架次成功着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相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2.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揣摩文章写作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4.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思考作者是怎样获取、组织各种新闻事实的,理解新闻采访的作用和价值;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难点:揣摩文章写作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这篇通讯记录的是552号歼-15战斗机着舰的经过,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这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一着”。从文章写法的角度来看,作者善于渲染氛围,长于铺垫蓄势,充分突出新闻事件本身的扣人心弦之处。同时,作者还通过引用相关资料,给读者提供了“新闻背后的事实”,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厚度。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朗读法、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情景导入 刊登于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一版的通讯《一着惊海天》,在获得笫4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后,又喜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三等奖。一篇作品,能接连被各方看好,必定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知识预览 1.作者简介 蔡年迟、蒲海洋均为《人民海军报》的记者,他们合写的发表在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上的一篇通讯报道,获得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写作背景 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取了独家进入最佳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 3.辽宁舰简介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改装后中国将其称为001型航空母舰。 2013年11月,辽宁舰从青岛赴中国南海展开为期47天的海上综合演练,期间中国海军以辽宁号航空母舰为主编组了大型远洋航空母舰战斗群,战斗群编列近20艘各类舰艇。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除美国海军外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单国海上兵力集结演练,亦标志着辽宁号航空母舰开始具备海上编队战斗群能力。 4.文章体裁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5.通讯和消息的区别 (1)相同点:两者都是新闻体裁,都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要求。 (2)不同点: ①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人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 ②从表达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为主,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 [设计意图]介绍相关的文学常识,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 二、课文学习 (一)整体感知

罗阳事迹材料

2013感动中国人物罗阳事迹 【事迹】 《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的航空英模》 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难关难度,难题难点,好像排着队一样。罗阳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 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痛哉!失罗阳——“航空报国英模”罗阳的同事、身边工作人员的深情追忆 11月24日,我国首款舰载机歼15在辽宁号航母上成功完成起降试验,举国欢庆。然而,短短十几个小时后,担任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的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却因突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殉职,年仅51岁,令人扼腕痛惜。很多网友自发在网络上悼念罗阳,称其“用生命擎起了舰载机起飞”。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连日来走近罗阳生前的同事和身边工作人员,听他们追忆罗阳留下的那首生命的壮歌…… 那些天,他太累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