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一、概述

随着医学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手术治疗已成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保障手术患者安全,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服务和全过程护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围手术期,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经过全面评估,采取恰当措施,减少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管理原则

1.保证手术品质和安全,努力实现病人满意。

2.严格执行规范化、标准化和个体化治疗。

3.实施流程全程化措施,确保围手术期管理全流程可控。

4.合理调配资源和服务,全力保障手术患者的治疗需求。

三、管理内容

1. 入院前评估

手术前评估工作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手术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手术涉及的范围,建立合理治疗方案,避免手术风险。评估内容包括:基本病史、过敏情况、用药情况、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

2. 手术期间管理

手术期间管理工作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中之重。医务人员必须精准把握手术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协同配合,做好团队合作,确保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手术期间要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患者标识和身份核对:所有手术患者要正确确认身份和手术部位,防

止手术失误。

2.麻醉管理:医务人员要做好手术麻醉的监测和调节,确保麻醉的安全

和稳定。

3.手术准备和操作:在手术开始前,医务人员要进行多方位检查,确保

手术2018瓦解患者的状况。进行正确定位、提供准确的解剖和生理学信息,做好手术准备。

3. 出院后护理

出院后护理是围手术期管理的最后一环,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要根据手

术患者的情况,做好术后护理和管理,包括疼痛管理、护理观察、康复训练等。尤其对于高风险患者,更要加强护理。

四、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在围手术期管理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切实加强个人防护,

做好手卫生、消毒、隔离、防护等工作,以避免细菌感染的风险。

五、总结

围手术期管理是综合性的医疗工作,涉及很多工作环节。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

守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合理协调资源,细致贯彻每一项管理工作,以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此外,加强个人防护同样重要,要注意卫生防护,减少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和效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一、围手术期定义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 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 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术前管理: (一)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 1、完成要求的术前检查,做好术前评估,多学科会诊,调整病人身心到最佳状态。 2、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二)术前讨论、安排手术 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住院总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三)手术审批 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

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四)术前谈话 主管医生或主刀医师或科主任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签字。 要求:手术知情同意书、高值耗材使用、可选择诊疗方法,术前一天完成签字! (五)手术通知 手术通知单应统一填写手术名称,手术分级,主刀,助手,麻醉要求以及特殊要求准备等。以及需要提醒手术室注意的其他项目(如多重耐药,传染病等)。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另外,手术室需要审核通知单是否合规。 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2:0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六)麻醉访视 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文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店铺今天为你整理了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文篇一 (一)术前管理: 1、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 2、手术前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原则上由科主任负责签字,同时经治医师签字,科主任无法及时赶到时,为抢救患者依次由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签字,至少2名医师签字,同时院总值班或医务科签字写明当时的患者病情需要紧急抢救,无法联系到患者家属的具体情况抢救结束后书面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由医务科备案。 3、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病案中。 4、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 5、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6、手术前患者应根据医院手术确认制度,做好患者身份识别工作,

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邀请患者及患者家属参与手术部位的标记工作 (二)手术当日管理: 1、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按照医院手术确认制度及工作流程,做好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确认及核查工作,认真填写《手术安全核对表》。 2、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及相应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3、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 4、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 5、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在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处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6、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效期,条形码应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背面。 7、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 8、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8、严格执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认真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三)术后管理: 1、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一)术前管理 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度。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 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 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术前如发现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 关科室会诊。 2 .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和病例讨论制度。所有医疗行为均须如实记录在病历中, 主管医生应做好术前小结。所有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三、四级手术、特殊手 术和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必须通知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参加。3.严格落实知情允许制度。手术前术者必须亲自查看病人(邀请外院人员主刀 必须有外院人员亲自查看患者的相关记录),亲自向病人或者病人授权代理人履 行告知义务,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包括病情、治疗方案和替 代方案、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并与病人或者病人授权代 理人共同完成手术允许书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者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 属或者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 规定执行,并在病历详细记录。 (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医疗 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允许,并应当取得其 家属或者关系人允许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允 许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 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4.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科主任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特殊 手术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者科主任担任术者。手术室必须严格审核 手术申请单,发现未经医务科批准的特殊手术和院外会诊手术即将通知医务科,并暂缓安排。 5.严格落实特殊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与院外会诊制度。特殊手术、外院会诊手术 必须按要求分别在术前一天递交审批表和外院会诊申请单(均须附术前讨论记录 复件)。 6.严格落实术前麻醉访视制度。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 者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择期手术的访视必须在术前一天18 时前完成,并填写好《术前麻醉访视记录单》、《手术风险评估表》、麻醉知情允许书、开好 麻醉前医嘱,严禁手术当天完成上述工作。如果麻醉师会诊时病人不在医院,在 术前访视单上注明患者离院,并由手术申请科室护士签名确认,上报医务科批准 后可通知变更手术时间。术前一天麻醉医生无法完成访视可由其他麻醉医生完成,但手术当日必须亲自访视患者,并重新填写术前访视记录单或者在原单上签名, 检查麻醉知情允许书是否有补充告知,如有必须再次书面告知。复杂特殊的患者 应进行科内或者多科参预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 发生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一)术前安全管理 1、术前准备:病房护士按医嘱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指导患者饮食、呼吸功能、肢体功能、体位、床上排泄的训练,并进行心理疏导。做好身份标识,配合医师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 2、术前访视:除急诊手术外,手术室护士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手术流程等,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并根据访视情况制定手术护理计划,遇有特殊情况须及时向护士长报告。 3、术前患者交接:手术室护士须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进行患者身份核查,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杜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4、术前物品准备:手术室根据手术类别,准备手术器械、设备、药品等,并保证其处于安全使用状态。 5、人员准备:手术室护士长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手术风险和难易程度,合理安排人员,保证安全。 6、手术间安排:手术室护士须按照手术切口种类安排手术间,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手术时间,保证手术间合适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度。 (二)术中安全管理 1、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核对确认患者身份,填写《手术安全核查单》。 2、严格执行手术物品清点流程,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后、术毕共同查对手术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数目无误并准确记录,术中如有添加及时记录。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预防医院感染。术中所用无菌物品及植入物标签规范粘贴于手术清点单。 4、认真执行手术患者体位管理技术规范,正确安置患者的麻醉、手术体位,

防止压疮和神经损伤,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正确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坠床或坠车。 5、认真核对术中使用药物、血液制品,防止用药、输血错误。严格执行《手术标本管理制度及送检流程》,严防手术标本错误及丢失。 6、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完整书写护理记录。 (三)术后安全管理 1、手术器械:分类放入回收转运容器,填写交接单,由专人与供应室清点交接,按照规范清洗、消毒、灭菌后发放给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严格执行《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2、布类敷料:打包放入专用回收转运容器中,由洗衣房收回进行清洗、消毒,送供应室打包、灭菌后发放。 3、术后环境:按手术室管理规范进行清洁、消毒,连台手术环境消毒须符合规定并进行登记。 4、术后复苏:根据患者手术和麻醉方式,采取适当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和麻醉恢复过程,确保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5、术后患者转运: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人员护送患者返回病房或监护室,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运送途中注意安全,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通畅、牢固。 6、术后护理:病区护士须严格执行手术患者用药、输血以及预防感染相关制度及流程。按照术后护理常规采取正确卧位,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静脉通路、伤口敷料、引流等,根据需要给予床档保护和保护性约束,协助床上翻身、叩背,预防术后并发症,并做好记录。 7、术后康复训练:病区护士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饮食,给予术后康复训练指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八)术后随访:手术室护士须在患者术后1-3 天,对患者进行术后访视,了解患者术后康复、切口愈合情况,征求患者意见等,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工作,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一、术前: (一)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作入院宣教,全面了解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等情况,通过良好的语言交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健康教育。 (二)病区护士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工作,双人核对腕带信息。 (三)巡回护士在手术前一日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评估患者的心理,向患者介绍手术前后应做的准备及术中注意事项,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使患者能以较稳定的心态迎接手术。 (四)手术室护士接患者时,应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与标识,血型、药物过敏试验及术前准备完成情况。 (五)病区护士和手术室护士必须严格查对“腕带”等相关信息,认真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确认无误后签字。 二、术中: (一)手术室护士接患者后,应守护在患者身旁,妥善安置患者体位,衬垫适宜、避免皮肤烧灼伤及压力性损伤,约束带松紧适宜、避免肢体过度外展,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 (二)手术切皮前,实行“暂停”程序,巡回护士与主

刀医生、麻醉师再次核对接受手术患者姓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检查无菌包内无菌指示卡及手术器械、物品齐全、性能完好后方可开始手术。 (三)手术用药、输血等,要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和操作规范,认真做好双人核对,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并与麻醉医师共同核对无误后才能执行。 (四)术中不闲谈与病情、手术无关的话题,不使用私人通讯工具。 (五)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无误后妥善保管,向患者或家属展示,标本容器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及时登记,按时送检,标本送检时门卫护士与送检人员严格交接查对,并在标本送检登记本上签字。 (六)无论手术大小和时间长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必须严格把关术中各种物品的清点,确保清点无误并记录签字后才能关闭切口。 (七)加强无菌观念,熟练无菌技术,严格执行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常规。 三、术后: (一)护送患者回病房或监护室途中,巡回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脉搏等的变化,防止管道脱出或液体外渗,注意保暖,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干货分享)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级及审批: 各手术科室应根据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手术 权限审批,安排相应级别医师手术。 二、术前医师准备工作: (一)主管医师应熟悉并评估患者病情,完善术前必需检查, 完成相关医疗文书书写,手术者术前应亲自查看患者。 (二)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急 症手术如时间不允许进行术前讨论,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 医师)确定手术方案,重大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 师)确定手术方案。 (三)术前了解患者及家属社会、心理状况;应请上级医师 或科主任查房,共同商讨患者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应积极完 成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及某些特殊检查,尽可能在术前得出正确诊 断。 (四)手术者应亲自与患者及家属术前谈话,介绍拟进行手 术的风险和预期的治疗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替代治疗方案 等,取得患方同意,并与患方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五)麻醉医师应于手术前一日亲自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 情及术前准备状况,再决定麻醉方式,如发现手术准备不充分有

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麻醉医师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醉方法、麻醉风险、注意事项等,在保证患者及家属能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完成签署《麻醉同意书》。 (六)估计需要输血的患者应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必要时并备一定数量的红细胞、血浆或全血等。采取措施纠正患者全身情况欠佳状况,以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对术中拟用药品有需要作过敏试验的,术前均应按要求做好过敏试验。 (七)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于手术前1天发送至手术室,急症手术需提前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特殊感染患者递交手术通知单时应特别注明,以便手术室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术前护理准备工作: (一)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情况,向患者作入院宣教,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二)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皮肤及胃肠道准备、合血及交叉配血、药物过敏试验、手术前和手术当日的准备等。 (三)患者入手术间前,病房护士应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病员服,不得将患者衣物、石膏、牵引器等污染物带入手术间。 四、手术部位标示,见《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五、手术患者交接 (一)术前交接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 1 、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 、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3 、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4 、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7∶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9、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 二、术中管理 1、手术医师须9∶00前进入手术室,进手术室后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协同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2 、麻醉医生及手术间内所有医护人员应注意语言交流严肃性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时刻注意尊重病人。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第一条凡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必须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各项检查。术前须检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等。如有不利于手术的问题如脱水、休克、贫血等,须先行治疗,必要时,请其他科室会诊,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以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第二条实施手术前履行患者知情同意: (一)手术前谈话由手术医师进行,知情同意结果记录于病历之中。 (二)手术前应向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手术指征、手术风险与利弊、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可能的并发症及其他可供选择的诊疗方法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肿瘤手术根据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需要调整手术方式的,在手术前要向患者、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征得患方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手术前应向患者、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其他可选择方法等。 (五)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患者不能自己签字,患者家属或授权代理人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为争取时间,可由主治医师签字,同时报告科主任或医政处或被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并在病历详细记录。大型或新开展手术应在医政处申报备案,经讨论批准后施行。 (六)择期手术履行患者知情同意至少术前一天完成。

第三条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要术前讨论。重大手术、复杂手术、新开展的手术、特殊患者手术、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术或病情危重而又必须做的手术,术前仔细制订手术方案,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内容须记录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政处备案。 第四条安排术者或第一助手,须按各级医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点名手术实行准入制,重大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政处备案。手术前术者必须亲自查看患者并做病历记录。 第五条手术医师或第一助手须于手术前一日开好手术医嘱,填好手术通知单、麻醉会诊单送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必要时协助手术室护士准备特殊器械,检查手术器械是否完好。 第六条由具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为每一位手术患者制订麻醉计划,其中包括拟施行的麻醉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根据麻醉计划进行麻醉前的各项准备,同时向患者、近亲属或授权委托人说明所选的麻醉方案及术后镇痛风险、益处和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变更麻醉方法要有明确的理由,并获得上级医师的指导和同意,家属知情,记录于麻醉单中。各项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第七条参加手术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严格执行手术室的有关规定。患者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手术室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

医院围手术期患者管理制度

XXXX医院 围手术期患者管理制度 1、术前管理 2、术中管理 3、术后管理 为规范我院围手术期患者管理,保障患者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1、术前管理 (1)患者入院后主管医师必须仔细全面的询问患者,采集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并做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制定较为详细合理的诊疗计划。入院记录应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应在8小时内完成。择期手术应手术前3日内准备完成,所有择期手术必须完成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方可下达医嘱。 (2)术前讨论:手术前应在上级医师主持下进行术前讨论。 (3)告知同意:入院72小时内应进行医患谈话并作记录,及时记录患者及其近亲属对医护工作的意见、其他问题;术前由患者或被授权委托人签署手术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医疗文书。 (4)按照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及流程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标记,并严格核查。 (5)术前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根据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进行评估并填表入病历。 (6)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科主任审批手术。

(7)麻醉医师应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决定能否耐受麻醉及麻醉方式,签署麻醉同意书,并记录入病历。 2、术中管理 (1)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对手术患者身份进行识别、手术部位予以确认。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共同进行。麻醉医师主持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对表》上签名。 (2)严格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重点加强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于术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在手术室首次给药。 (3)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患者,不得擅自离岗。在麻醉过程中要填写麻醉经过及处理措施。 (4)术中如果发生麻醉意外或需要改变手术方案应立即告知患者的被授权委托人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5)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识上的信息及有效期,条形码应贴在《手术清点记录单》背面。 (6)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应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 3、术后管理 (1)巡回护士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及时完成《手术清点记录单》,所

围术期管理制度

手术室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一、术前管理 1、巡回护士应于术前一日去病房访视次日手术患者,并了解必要的检查结果、术前准备情况、手术特殊要求等,对其进行术前宣教;了解其心理状态,做好安慰工作,减轻术前焦虑。 2、巡回护士与术前一日按手术要求查看各仪器设施是否功能正常,并于次日术前备好本手术间:手术环境符合要求,所需仪器设备功能良好,所需体位设施准备齐全等。 3、器械护士于术前一日复习或学习手术配合相关内容,并于次日术前备齐手术所需的常规器械,敷料,一次性用物等。 4、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接送护士携通知单至病区,与病区护士共同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将其接往手术室,并与巡回护士交接,巡回护士再次查对病人基本信息无误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二、术中管理 1、积极配合手术医师及麻醉师进行三方核查,确认手术病人姓名、院号,手术部位,体表标示等信息。 2 、手术过程中注意语言交流的严肃性,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时刻注意尊重病人。 3、手术室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情况,随时处理问题,及时执行术中医嘱;如只看护一台手术,手术过程中不得离开手术间(准备特殊用物除外)。 4、手术室护士应严格管理手术间人员,与手术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并监督手术相关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 5 、手术所用所有器械,敷料必须清点数目,并及时登记,严格执行“四次清点制度”。 6 、术中遇到困难且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应及时请示上级护士 三、术后管理: 1、手术结束后,与麻醉师共同护送患者至麻醉复苏室或病区,并与复苏室护士或病区护士对患者各项情况进行交接,双方签字确认后方可返回。 2、对术后手术间进行物品归位,监督保洁人员做好术后清洁工作。 3、及时完成术后登记及计费任务。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5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5篇 【第1篇】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打算需要手术开头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预备和增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预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平安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 1、各经治医生必需十分认识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熟悉、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 、经治医生必需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研究打算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根据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按照各级医生手术权限支配手术。 3 、全部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峻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举行。 4 、主刀医师亲手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切、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具体、精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协

作手术室,自行将接台挨次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情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打算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预备状况,如预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看法。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预备后,由手术室7∶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支配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9、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预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 二、术中管理 1、手术医师须9∶00前进入手术室,进手术室后必需遵从手术室管理规则制度并协同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2 、麻醉医生及手术间内全部医护人员应注重语言沟通郑重性不得议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时刻注重敬重病人。 3 、术中碰到困难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应暂停手术,拟请上级医生或医务科举行术中会诊。术中如需调节手术方式或扩大手术范围需由主刀医师与病人家属谈话,征得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施行。 【第2篇】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例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是指在患者接受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医疗机构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这些规范和程序旨在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质量,使手术成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下面将详细介绍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患者手术前的管理 1.手术风险评估:在患者决定接受手术之前,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合并症、年龄等因素,以及手术的复杂度和潜在的风险等。通过风险评估,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分析和预测手术的可能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风险。 2.术前准备: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这包括患者的体征、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如果患者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或合并症,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调整麻醉方案等。术前准备还包括患者的心理辅导和交流,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3.手术知情同意:在手术前,患者需要做手术知情同意。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和预期效果,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患者在明确了解手术的情况后,才能自主决定是否接受手术。 二、患者手术期间的管理

1.患者安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确保患者的安全。这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护,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循环稳定。麻醉的监测和管理也是重要的环节,医务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理参数,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手术室环境控制:手术室的环境控制对手术质量和手术风险有着直接的影响。医务人员需要确保手术室的洁净度和温度适宜,避免感染和其他不良影响的发生。手术室的设备和药物管理也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操作,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3.手术操作规范: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手术。包括术前的手术标记和核对、术中的手术控制和监测、术后的伤口处理和护理等。手术操作规范有助于减少手术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三、患者手术后的管理 1.复苏管理: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复苏。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复苏监护,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患者的呼吸和心脏功能等。复苏管理的目标是使患者尽快恢复到手术前的状态,减少并发症和风险的发生。 2.术后麻醉镇痛: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需要进行术后麻醉镇痛。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特征,制定相应的镇痛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反馈进行调整。术后麻醉镇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和满意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为中心,从确定手术治疗之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围手术期管理规定的第一责任人。 ①术前管理标准和措施: 关键环节包括: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术风险评估、手术耐受力评估与分级、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前讨论、手术审批、术前麻醉会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安全核查等。 1)术前评估:手术医师术前应根据手术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做好风险评估和手术耐受力评估,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纠正患者的相关脏器功能不全情况,使患者能在可耐受的状态下安全度过术中和术后的治疗过程。 2)术前必要的检查:一般手术及有创操作必查项目:血常规、血型(正反定型,必要时查RH血型)、凝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传染病八项常规检查、心电图。特殊手术必查项目:60岁以上患者心脏彩超;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或具有高凝倾向的患者:双下肢深静脉彩超、D2聚体测定;使用抗

凝剂的患者:手术前一天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常规;预测手术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必须做好术前备血准备。 3)明确手术指征和体式格局:对拟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有明确的手术或手术探查适应证。在存在多种手术体式格局的情况下,主刀医师应根据病情、患者的志愿及相关科室的会诊意见,选择相对先进、损害小、预后好的术式。医护人员应从关怀、鼓励出发,就病情、实施手术的必要性、可供选择手术方案及优缺点、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风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后恢复过程和预后等方面,以恰当的言语对患方进行解释,辅佐做好患者的心理筹办事情,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4)告知签字:择期手术手术前一天、急症手术术前由主刀医师或第一助手同患方进行谈话(谈话内容包括手术指征、术式、手术风险、利弊、抗生素应用、其它可供选择的方法),但危重患者、毁损性、探查性以及新开展的手术需由主刀医师同患方谈话。外院专家来院主刀手术,应由第一助手(限本院医师)同患方进行术前谈话。由医患双方签署手术、麻醉、输血等知情同意书,各项医疗文书书写完整并打印好(择期手术),否则不可实施手术。但为抢救患者生命而需紧急施行手术时,在患方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由中心主任或中心主任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对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所涉及的医疗行为的管理规范的总称。为了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证患者手术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一、手术前管理 (一)手术审批 1.一般手术:由科主任负责审批,科主任不在时由科主任指定的高级职称医师负责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严格按授权范围安排手术者及助手,严禁超越权限授权手术。 2,特殊手术: (1)择期特殊手术:器官移植、毁损、新技术新项目、高风险等手术(特殊手术目录详见【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由科主任负责召集相关人员进行术前讨论,主管医生填写相应审批表,科主任审批签字,交医务处、分管院长审批。其中高风险手术要在医务处备案。择期特殊手术应在手术前一天办理审批手续。 (2)急诊特殊手术审批可电话汇报审批,术后24小时补办审批手续。详见【急症手术管理制度】。 (3)节假日期间的特殊手术可电话汇报审批,节假日结束后补办审批手续。手术审批前应完成术前谈话,征得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同意并签字。手术室护士负责对手术审批的监督,对未审批或超越权限审批的手术应予拒绝,并通知手术室护士长及手术科室主任。

(二)手术安排 1.择期手术由科室统一安排。主管医生负责患者术前的诊治, 术者完成术前知情告知。急诊手术由值班医师负责患者术前的诊治, 术者或委托第一助于完成术前知情告知。 2.择期手术中重大手术、疑难危重手术、毁损性手术、新开展手术及其他特殊手术,必须按规定上报审批后方可安排手术。 (三)手术通知 1.手术通知单:是科室安排手术的凭证,其内容包括手术时间、科室、患者姓名、ID号、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医生、麻醉方式、日期、医师签名等内容,手术中有特殊要求者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 2.手术通知单一般由经治医师在HIS系统填写,上级医生审阅。 3.择期手术通知单一般在手术前一天10:30前提交至手术室。 4.急诊手术通知单一般需提前30分钟提交手术室,并电话通知手术室,由手术室准备相关器械及药品。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手术的患者可电话通知后直接入手术室。 (四)手术室准备: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应按手术通知单上要求进行手术间、手术器械、物品及人员等的准备,并进行仪器、设备、物品等的测试,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五)手术调整与取消 1.当手术室需要调整手术时:手术室护士长应积极协调,并通知手术科室值班护士,由值班护士通知手术医生,由病区主任进行内部调整,

(最新版)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过失和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科室和当事人必须在24小时内就事实经过写书面报告,同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上报主管领导或主管职能部门。 二、医疗体系的纠纷由医疗管理部门、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适时组织本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纠纷原因做出初步鉴定。 三、非医疗体系的纠纷由其主管职能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四、医院根据本院初步鉴定对医疗纠纷、当事科室和当事人进行处理。 五、患方、当事科室或当事人对本院初步鉴定有异议的,可申请进行医学鉴定或司法鉴定,医院根据鉴定结果进行处理。 六、当事科室和当事人必须配合完成医院或鉴定机构的调查处理。 七、检查结果与评优、奖惩及职称评聘相结合,并纳入科室评审。 八、通过督导、检查、分析、总结、反馈、通报、处理、整改,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一、术前管理: 1.凡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准备输血的患者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1V、梅毒抗体)。 2.手术前手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患者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

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患者或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患者不能签字,患者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 3.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处备案。 4.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疗管理部门备案。 5.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6.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二、术中管理: 1.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患者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精品文档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围手术期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在对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所涉及的医疗行为的规范管理的总称,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为了使风险防范前伸,构建安全屏障,根据卫生部发《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将医院原有的有关围手术期的规章制度和新制定的内容进行整合,制定我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以期达到提高医疗质量,防范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 第二章手术医师资格准入管理 第二条依据医院宝发【0】87号《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文件要求,医院对手术医师实施分级授权和资格准入管理,对手术医师定期进行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确保每一位医师的实际技能水平与手术资格、授权相一致,保证外科手术质量和患者的医疗安全。 第三条各手术科室应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手术权限资质的具体要求,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执业医 1 / 21 精品文档 师。手术通知单、麻醉记录单、手术记录的开具(或记录)人与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名单必须保持一致。

第四条重大手术(三级及以上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同时须上报医教科备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实施手术。 第三章手术前管理 第五条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 、患者入院后,经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等信息对患者做好病情评估,遵循诊疗规范指南拟定诊疗和手术方案,并记录在病历之中。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诊断资料以及将要对患者施行的手术风险及利弊,而且要考虑入院评估、诊断检查和其它可及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最佳手术时间。手术方案的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拟施行的手术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且应考虑手术是否需要分次完成。 、对重大(三级及以上手术)、疑难、破坏性(重要脏器切除、截肢等)、高风险、特殊身份患者(本院职工及其近亲、社会名流)及新开展的手术,由科主任把关进行术前讨论,在病历当中书写术前讨论记录,并将讨论情况详细记载在《疑难病历讨论登记本》中。 2 / 21 精品文档 此类患者的术前讨论记录,应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参加人员包括手术医师及科内其他外科医师,必要时应请麻醉师、护士长、护士及其他科室相关人员参加。讨论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 措施、参加讨论者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讨论日期、记录者的签名等。必要时请医教科协调组织参与。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一、术前护理 (一)评估及告知:评估患者病情及护理相关风险,进行心理指导,告知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二)特殊检查:对此类患者做好健康指导,有观察记录。 (三)术前准备:依据医嘱落实术前准备。 (四)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需要访视患者,评估患者病情及手术安全风险,介绍手术相关事项,做好心理支持,有记录。 (五)手术当日,病房护士与手术室人员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做好患者、病历、药物等交接并记录。 (六)手术室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做好手术安排。器械护士根据手术方式和手术要求做好器械、物品、敷料、植入物等准备,与巡回护士共同核查无菌物品灭菌标识,确保正确无误,并记录。 二、术中护理 (一)患者入手术间,对照病历、患者腕带再次核查患者信息、手术部位及标识,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规范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安置胃管、尿管等。 (二)根据手术恰当安置手术体位,正确约束,评估压疮、管道、电刀使用等危险因素,落实预防措施,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做好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

前、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的核查,确保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正确无误,并及时规范记录。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娴熟配合手术。 (五)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入量、出血、受压部位及静脉通道情况,遵医嘱正确及时实施输血、用药等治疗,做好术中保暖、压疮预防等安全护理,并记录。 (六)清点并记录手术中添加的物品及器械,器械材料合格标识张贴规范。 (七)正确处理手术标本,规范标识,术后及时送检,做好记录。 三、术后护理 (一)评估及交接:手术结束后评估患者病情,巡回护士、麻醉医师等护送患者到PACU/ICU/病房,与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病情、术中情况、用药、输血、引流管、皮肤及物品等交接,记录并双签名。病区护士根据评估情况制定术后护理计划。 (二)正确安置患者体位,妥善固定各种管道,标识清楚,保持引流通畅。 (三)遵医嘱正确实施药物等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及治疗反应。 (四)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正确及时处理。 (五)动态评估患者病情、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及压疮、跌倒、导管脱落等安全风险,采取防范措施,防范不良事件,预防并发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即从患者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患者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围手术期管理应“严于术前、慎于术中、善于术后”。 一、术前管理 (一)手术分级及审批:各手术科室应根据《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手术权限审批,安排相应级别医师手术。 (二)术前医师准备工作: 1、主管医师应熟悉并评估患者病情,完善术前必需检查,完成相关医疗文书书写,手术者术前应亲自查看患者。 2、二级以上手术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急症手术如时间不允许进行术前讨论,二级手术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三级及四级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 3、术前了解患者及家属社会、心理状况;应请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查房,共同商讨患者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应积极完成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及某些特殊检查,尽可能在术前得出正确诊断。 4、手术者应亲自与患者及家属术前谈话,介绍拟进行的手术的风险和预期的治疗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替代治疗方案等,取得患方同意,并与患方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常规手术需要使用外来手术器械者,主管医师应在术前一天向医学装备部提出申请,要求厂家术前一天上午11:30之前,将手术器械送到手术室(附有相关配套合格证,并递交与医学装备部招标器材相符的报价单),如在11:30之前未接到手术器械及植入材料,手术室不安排第二天该台手术,急诊手术除外。 6、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7、麻醉医师应于手术前一日亲自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及术前准备状况,再决定麻醉方式,如发现手术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麻醉医师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醉方法、麻醉风险、注意事项等,在保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