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沉淀_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絮凝沉淀

絮凝沉淀

为了保证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进一步降低磷含量,在MBR 工艺后再设混凝沉淀池,混合和反应絮凝是混凝过程的两个阶段。

采用桨板式机械搅拌混合池(1)混合池有效容积Vn60max T Q V = 式中 Q max —设计最大水量,m 3/h ;T —混合时间,min ,取T=2minn —混合池个数; 则代入得3max m 4160236.117n 60≈⨯⨯==T Q V 混合池的设计尺寸为2m ×2m ×1mH H=3m图4-2混合反应池设计计算示意图(2)絮凝池总有效容积Vn60max T Q V = 式中 Q max —设计最大水量,m 3/h ;T —混合时间,min ,T=15~20min ,取18min ;n —反应池个数;则代入得351601836.117n 60max ≈⨯⨯==T Q V m 3 设絮凝池高H 为3m ,池超高0.4m ,则絮凝池设计尺寸为6.2m×2m×3m ,则混合池水深为H 1=m 1224=⨯,混合池的设计尺寸为2m×2m×1m 。

本设计中采用平流式沉淀池。

(1)沉淀区有效水深h 2qt =2h式中: h 2—有效水深,m ;q —表面水力负荷,m 3/(m 2.h),q=1.0~2.0,取1.5;t —污水沉淀时间,h ,t=1.5~2.5,取2h ;沉淀区有效水深h 2,一般用2.0~4.0m,超高不应小于0.3m 。

则代入得m 325.1h 2=⨯==qt(2)沉淀区有效容积V 1t Q A V max 21h ==式中 V 1—有效容积,m 3;A —沉淀区水面积,m 2,2max m 24.78q==Q A ;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h ; 则代入得3max 2max 21234.72m 2117.36t h h =⨯====Q q Q A V ,取235m 3 (3)沉淀区长度 t L ν6.3=式中 L —沉淀区长度,m ;v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一般不大于5mm/s ,取4mm/s ; 代入得m 8.28246.36.3=⨯⨯==t L ν(4)沉淀区总宽度m 8.28.2824.78===L A B (5)沉淀池总座数bn B = 式中 n —沉淀池座数;b —每座宽度,与刮泥机有关,一般用5~10m ;设n=1,即取一座,则b=2.8m 长宽比核算1:41108.28.28>≈,符合。

絮凝沉淀的实验2011水

絮凝沉淀的实验2011水

实验三:絮凝沉淀【实验目的】1、加深对絮凝沉淀实验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静沉曲线。

【实验原理】颗粒的絮凝沉淀也称颗粒的干涉沉淀,它是指当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50-500mg/L范围的颗粒沉淀属于絮凝沉淀,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之间互相碰撞产生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变化的,我们所说絮凝沉淀颗粒沉速,是指颗粒沉淀平均速度。

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淀速度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

因此沉淀柱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物的影响,还要考虑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实验设备】(1)实验装置可由6个直径150~200mm高为2.0~2.5m的沉淀柱组成,每个沉淀柱在高度方向每隔350mm开设一个取样口,沉淀柱上共设5个取样口,沉淀柱上部设有溢流孔。

(2)配水及投配系统;水池、搅拌装置,潜水泵、配水管。

(3)分析天平、烘箱、称量瓶、定量滤纸(φ11)、量筒、漏斗、干燥皿(4)水样:城市污水或人工配水水样。

【实验步骤】1、在水箱中装好水样并将水样搅拌均匀。

(混合250转2分钟,絮凝75转5分钟,停止搅拌)测原水样悬浮物浓度(SS值)并记为0C。

2、开启水泵及沉淀柱进水阀门,依次向沉淀柱中注入水样。

注意,在注水时,进水流速应适中,以防止速度过慢造成悬浮物絮凝沉淀,或速度快造成紊流而影响实验效果,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停止进水,并开始记时间。

3、1根沉淀柱,沉淀时间分别为10min,20min,30min,50min,120min,当达到时间后,同时在这个沉淀柱的每个取样口取样50ml。

(同时取样)4.测浊度。

【成果整理】1、在坐标轴上以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以深度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填在坐标上。

【思考题】1、简述絮凝沉淀的概念及特点。

2、实验工程中颗粒在哪些构筑物中属于絮凝沉淀。

3、简述絮凝沉淀曲线的含义及它有何应用。

实验6絮凝沉淀

实验6絮凝沉淀

絮凝沉降实验是研究浓度一般的絮凝颗粒的沉降规律。

一般是通过几根沉降柱的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降曲线。

为污水处理工程某些构筑物的设计和生产运行提供重要依据。

6.1 实验目的1. 加深对絮凝沉降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降规律的理解。

2. 掌握絮凝试验方法,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降曲线6.2 实验原理絮凝颗粒在沉淀过程中会互相碰撞形成新的颗粒,其尺寸、质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沉速也加大,水处理工艺中的许多沉淀都属于絮凝沉淀。

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且难以用数学方法表达,因此要用实验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

絮凝沉降与自由沉降不同,去除率不仅与颗粒的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

因此取样不但要考虑时间,而且要考虑取样的位置。

去除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深度的加深而减小,因此需要使用具有多个取样口的沉淀柱来进行沉淀性能测定。

在不同的沉淀时间,从不同水深取出水样,测出悬浮物浓度,计算悬浮物去除率。

将这些去除率绘于相应的深度与时间的坐标上。

再绘出等去除率曲线。

最后借助于这些等去除率曲线,计算对应于某深度和停留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

絮凝沉淀采用的方法是纵深分析法。

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式中:η——沉降高度为H 、沉降时间为T 时沉淀柱中颗粒的总去除率;ηT ——沉降时间为T 时,沉降高度H 处被全部去除的颗粒的去除率,这部分颗粒具有沉速 u ≥u 0=H/T ;H ——沉淀高度(0、H 3、H 2、H 1、H 0),由水面向下量测取样口位置; h ——沉淀时间T 对应各等效率曲线间中点的高度(h 1、h 2...h n )。

(5-1)式可解读为,沉淀柱中颗粒的总去除率η由两部分组成,沉速 u ≥u 0=H/T 颗粒被全部去除,沉速u <u 0的颗粒只有部分被去除。

在不同水深的这些颗粒的沉淀效率也不相同,也是大的沉淀快,小的沉淀慢。

取样口设在H 0,在 0H H ≤的某一水深,满足沉降所用时间x x h H u u =条件时,这部分颗粒也就被去除掉了,因此 1()T n T n ηηη++--=∆所反映的就是 )()()(112211-+++++-++-+-+=n T n T nT T T T T H h H h H h ηηηηηηηη (5-1)环境工程原理系列实验 蔡建安编著颗粒沉速从u 0 降到u s 时,所能够去除的那些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

絮凝沉淀实验报告

絮凝沉淀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絮凝沉淀实验报告篇一: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报告颗粒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过实验学习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试验方法。

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时间-沉淀率(t-e)、沉速-沉淀率(u-e)和ct/co~u 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原理沉淀是指从液体中借重力作用去除固体颗粒的一种过程。

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可将沉淀过程分为自由沉淀、沉淀絮凝、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等4类。

本实验是研究探讨污水中非絮凝性固体颗粒自由沉淀的规律。

实验用沉淀管进行。

设水深为h,在t时间内能沉到深度h颗粒的沉淀速度vh/t。

根据给定的时间to计算出颗粒的沉速uo。

凡是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在t0时就可以全部去除。

设原水中悬浮物浓度为co则沉淀率=(co-ct)/c03100%在时间t时能沉到深度h颗粒的沉淀速度u:u=(h310)/(t360)(mm/s)式中:c0——原水中所含悬浮物浓度,mg/lc1————经t时间后,污水中残存的悬浮物浓度,mg/l;h——取样口高度cm;t——取样时间,min。

三、实验步骤1、做好悬浮固体测定的准备工作。

将中速定量滤纸选好,放入托盘,调烘箱至105±1℃,将托盘放入105℃的烘箱烘45min,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冷却30min,在1/10000天平上称重,以备过滤时用。

2、开沉淀管的阀门将软化淤泥和水注入沉淀管中曝气搅拌均匀。

3、时用100ml容量瓶取水样100ml(测得悬浮物浓度为c0)记下取样口高度,开动秒表。

开始记录沉淀时间。

4、时间为5、10、15、20、30、40、60min时,在同一取样口分别取100ml水样,测其悬浮物浓度为(ct)。

5、一次取样应先排出取样口中的积水,减少误差,在取样前和取样后必须测量沉淀管中液面至取样口的高度,计算时采用二者的平均值。

6、已称好的滤纸取出放在玻璃漏斗中,过滤水样,并用蒸馏水冲净,使滤纸上得到全部悬浮性固体,最后将带有滤渣的滤纸移入烘箱,重复实验步骤(1)的工作。

絮凝沉淀的过程范文

絮凝沉淀的过程范文

絮凝沉淀的过程范文絮凝沉淀是指溶液中的悬浮物或胶体颗粒由于各种原因而聚集和沉淀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化学现象,在很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比如水处理、制药工业和环境科学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絮凝沉淀的过程以及其机理和应用。

絮凝沉淀的过程通常包括三个步骤:絮凝、沉淀和固液分离。

首先,絮凝是指由于加入其中一种化学物质或物理作用而使溶液中的小颗粒相互结合形成较大的颗粒,称为絮凝体。

絮凝体的形成通常是由于两个或多个小颗粒之间的吸引力较大,使得它们结合在一起。

此时,溶液会变得混浊,可见大颗粒悬浮在溶液中。

然后,沉淀发生,即絮凝体由于重力作用而下沉到容器的底部。

最后,通过固液分离将沉淀与上清液分离,从而得到纯净的溶液或者固体。

絮凝沉淀的机理可以分为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

物理机理主要涉及颗粒之间的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静电吸引力和磁性吸引力等。

范德华力是绝大多数颗粒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吸引力,它是由于颗粒表面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的。

静电吸引力是由于颗粒表面的电荷差异而引起的吸引力。

当颗粒表面带有正电荷时,它们会吸引带有负电荷的颗粒,从而促进絮凝的发生。

磁性吸引力是利用磁场对带有磁性的颗粒施加力,促进颗粒之间的结合。

化学机制主要涉及化学反应和化学添加剂的作用。

例如,一些化学物质可以改变溶液的pH值,从而引起颗粒之间的沉淀反应。

此外,在絮凝过程中添加一些化学添加剂,比如聚合物、凝胶或金属离子等,也可以促进絮凝的发生。

絮凝沉淀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水处理中,絮凝沉淀被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其他杂质。

通过添加絮凝剂,可以使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从而便于后续的过滤或沉降。

在制药工业中,絮凝沉淀被用于分离和纯化药物。

通过调节制药过程中的pH和温度等条件,可以控制絮凝沉淀的效果,从而实现药物的提纯。

此外,絮凝沉淀也被应用于环境科学中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废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领域。

总结起来,絮凝沉淀是一种物理化学过程,涉及悬浮物或胶体颗粒在溶液中的聚集和沉淀。

水厂絮凝沉淀实验报告(3篇)

水厂絮凝沉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水厂絮凝沉淀工艺的基本原理,掌握絮凝沉淀实验的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絮凝剂对水中悬浮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为实际水厂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絮凝沉淀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通过向水中投加絮凝剂,使悬浮物颗粒相互碰撞、聚集,形成较大的絮体,从而加快沉降速度,达到去除水中悬浮物的目的。

实验中主要研究絮凝剂投加量、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自来水、硫酸铝、硫酸铁、氢氧化钠、pH试纸、搅拌器、烧杯、漏斗、滤纸、电子秤等。

2. 实验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秒表、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用水:取一定量的自来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实验所需范围。

2. 确定实验参数:根据实验目的,设置不同的絮凝剂投加量、pH值、搅拌速度等实验参数。

3. 投加絮凝剂:向实验用水中投加适量的絮凝剂,充分搅拌,使絮凝剂与悬浮物充分接触。

4. 沉淀:将搅拌后的混合液静置沉淀,观察沉淀情况。

5. 取样:在沉淀后,取上层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浮物浓度。

6.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各参数及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去除率提高幅度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絮凝剂投加量过多,会导致絮体过大,沉降速度过快,部分絮体在沉降过程中破碎,降低去除率。

2. pH值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pH值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pH值对絮凝剂的水解反应有显著影响,合适的pH值有利于絮凝剂水解,提高絮凝效果。

3. 搅拌速度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搅拌速度的提高,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搅拌速度越快,絮凝剂与悬浮物接触越充分,有利于絮凝反应进行。

推荐-絮凝沉淀池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精品

推荐-絮凝沉淀池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精品

华润电力蒲圻电厂二期(2×1000MW)机组工程絮凝沉淀池结构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1由中南电力设计院设计的《絮凝沉淀池结构施工图》及C标段施工合同、等技术文件等;1.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土建工程)及现行有关规程规范;1.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建筑施工手册》。

2、工程概况絮凝沉淀池为华润电力蒲圻电厂二期(2×1000MW)机组工程中一个单位工程,位于厂区化学水区域,结构形式为现浇砼箱型结构。

本工程结构为现浇钢筋砼箱形基础,箱基底板厚0.80M,池壁板厚0.60 M ,底板顶标高±0.00M;±0.00M相当于黄海高程48.20m。

砼强度等级:垫层:C15;池体:C25,抗渗等级W6,抗冻等级F100;泥斗砼强度等级:C20;排泥沟砼强度等级:C25。

3、施工准备3.1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图纸会审纪要》和施工方案,掌握施工特点,明确施工工艺和技术质量要求。

3.2 测量人员应在基部弹出墙板中心线,并抄出±0.00m或-0.50m标高线,经有关部门复验无误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3 根据图纸施工工艺和工程预算,做好备料工作,制定材料进场计划,并对进场材料合理堆放,并及时作复验。

3.4 根据业主一级网络计划要求编制二级网络计划,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分解工作指标,制定劳动力需用计划。

4、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目标:4.1加强进场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大安全措施费用投入,购置全新的合格安全用品,注重安全防护,做到整齐美观,方便实用,确保实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杜绝人身伤亡事故和杜绝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事故;杜绝重大火灾及爆炸事故和其它重大事故;重伤率控制在1‰以下,轻伤率控制在8‰以下;严格控制各种习惯性违章。

安全生产达标合格率100%,土建施工质量优良率85%以上。

(是否与合同一致)4.2 本工程质量目标:本工程质量目标是:争创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

絮凝沉淀法

絮凝沉淀法

絮凝沉淀法
絮凝沉淀法(Coag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是一种水处理技术,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颜色、异味、有机物、微生物等杂质。

它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杂质颗粒相互聚集形成较大的团块,然后通过沉淀、过滤来将它们从水中分离出来。

通常情况下,该技术是水处理系统中的第一道工艺步骤。

絮凝沉淀法基于不同的化学原理,具有多种不同的应用方式。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氧化铁、氧化铝、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

它们可以通过电荷中性化、吸附、凝聚等机制来促进颗粒的聚集和沉淀。

这些药剂在适当的pH水平下添加,会与水中的颗粒产生反应,从而促进絮凝。

絮凝沉淀法常与其他水处理技术如过滤、膜分离、紫外线消毒等组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水质处理效果。

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污水处理、自来水制备等领域中。

1。

絮凝沉淀实验操作过程与数据处理

絮凝沉淀实验操作过程与数据处理

絮凝沉淀实验操作过程与数据处理
一、实验操作过程
1. 准备实验材料:取得所需的实验材料,包括溶液、试剂以及实验仪器等。

2. 样品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制备待测的溶液样品。

3. 添加絮凝剂:将一定量的絮凝剂加入待测溶液中,并充分搅拌均匀。

4. 静置沉淀:将混合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絮凝物沉淀到底部。

5. 分离沉淀:使用特定的分离方法,将沉淀与上清液分离开来。

6. 干燥沉淀:将分离得到的沉淀置于恒温箱中,进行干燥处理。

7. 记录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包括沉淀的质量、颜色等信息。

二、数据处理
1. 沉淀质量计算:根据实验记录的沉淀质量数据,计算出沉淀的质量。

2. 沉淀率计算:根据沉淀质量和待测溶液的初始质量,计算出沉淀的百分比。

3. 沉淀颜色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沉淀颜色信息,进行颜色分析和比较。

4. 数据统计分析:对多次实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等指标。

5.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结果的讨论和解释。

通过以上的实验操作过程和数据处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絮凝剂的添加对溶液中的悬浮物质有明显的沉淀作用。

2. 沉淀的质量和颜色与絮凝剂的种类、用量以及溶液中悬浮物质的性质有关。

3. 沉淀率可以作为评价絮凝效果的指标之一。

4. 通过统计分析多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絮凝沉淀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净化技术,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可以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些结果和分析可以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2021年整理)4(专)絮凝沉淀实验

(2021年整理)4(专)絮凝沉淀实验

4(专)絮凝沉淀实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4(专)絮凝沉淀实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4(专)絮凝沉淀实验的全部内容。

实验四絮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絮凝沉淀特点和规律;2.掌握絮凝沉淀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整理方法;3.借助实验室的沉淀分析来确定沉淀池必要的设计参数和运行参数的实验方法.二实验装置和仪器量筒100ml,烧杯 500ml,称量瓶,分析天平,抽滤瓶烘箱, 定时钟, 循环水真空泵,布氏漏斗,三实验相关知识点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凝颗粒,在沉降过程中颗粒之间相互碰撞而产生絮凝作用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

在给水过程中的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

絮凝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使颗粒粒径和质量凝聚变大,从而沉降速度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降实际是一个变速沉降过程。

在实验中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的沉速是该颗粒的平均沉淀速度。

絮凝颗粒在平流沉淀池中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

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

因此在沉淀柱内,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颗粒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沉淀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实验装置如图4-1。

每根沉淀柱在高度方向每隔500~600mm 开设一取样口,柱上部设溢流孔。

将悬浮物浓度及水温已知的水样注入沉淀柱,搅拌均匀后开始计时,每隔20min 、40min 、60min 、……分别在每个取样口同时取样50~100mL ,测定其悬浮物浓度并利用下式计算各水样的去除率.%100c 00⨯-=c c E i以取样口高度为纵坐标,以取样时间为横坐标,将同一沉淀时间与不同高度的去除率标注在坐标内,将去除率相对的各点连成去除曲线,绘制絮凝沉淀等去除率曲线。

絮凝沉淀原理

絮凝沉淀原理

絮凝沉淀原理
絮凝沉淀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可以从水中去除悬浮物和浑浊物质。

其原理是通过加入某种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形成较大的絮体,进而沉淀到水底或浮起到水面,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絮凝沉淀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絮凝剂的加入,通常会选择某种具有良好絮凝性能的化学物质,比如聚合物、铁盐、铝盐等。

这些絮凝剂在加入水中后会与水中的悬浊物发生反应,使悬浊物颗粒之间发生相互吸附和聚集。

接下来是絮体的形成,絮凝剂与悬浊物发生作用后,原本分散在水中的微小颗粒会逐渐聚集形成较大的絮体。

这些絮体在水中会比较容易聚集,因为它们的表面电荷会发生改变,使其产生吸引力和相互作用力。

最后是絮体的沉淀或浮起。

根据絮体的密度和质量,它们可以选择沉淀到水底或浮起到水面。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絮体都会因为自身的重力而沉淀到水底,然后通过沉淀池或沉淀器进行收集和清除。

有些较轻的絮体或气泡可能会浮起到水面,可以通过浮选或气浮等方法进行处理。

絮凝沉淀方法在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浑浊物质和颗粒污染物。

它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投资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絮凝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水质情况和处理要求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絮凝沉淀池

絮凝沉淀池

■絮凝沉淀池
絮凝沉淀处理利用絮凝剂使水中悬浮颗粒发生凝聚沉淀的时处理过程。

地面水中投加絮凝剂后形成的矾花或生活污水的有机性悬浮物、活性污泥等在沉淀池中沉降处理时,絮体互相碰撞凝聚,颗粒尺寸变大,沉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这时,水的沉淀处理效率不仅取决于颗粒沉速,而且与沉淀池深度有关。

絮凝过程为水中细小胶体与分散颗粒由于分子吸引力的作用互相粘结凝聚的过程,分自由絮凝与接触絮凝两种类型(前者发生在沉淀池中,而后者发生在悬浮澄清池或接触滤池中),生成的矾花在沉淀、过滤等水处理过程中起着强化和提高处理效率的作用。

絮凝沉淀

絮凝沉淀
实验一 絮凝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基本概念、特点及沉 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 绘制絮凝静沉曲线。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 700mg/L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 淀,如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 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沉淀过 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 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一变速。
h——沉淀时间T对应各等效率曲线间中点 的高度(h1、h2..物的总去除率E。
水深(m) 0
0.4
80%
0.8
75%
1.2
30% 40% 45% 60%
1.6
2.0 0
10 20
30 40
50
60 时间(min)
E

h1 H
(E1

E2 )

h2 H

2-5
3-1
3
80

3-5
4-1
4
120

水样初始悬浮物浓度SS0(mg/L):
mg/L (平均值)
取样点有效水深 m
表2 各取样点悬浮物去除率值E
1
2
3
4
20
50
80
120
0.35
0.70
1.05
1.40
1.75
1、以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以去除率E为纵 坐标,绘制不同有效水深的E~t关系曲线
DN40


回 流
降 塔


低位水箱
水泵
溢 流
沉降塔




DN15

(4) 絮凝沉淀技术

(4) 絮凝沉淀技术

10
(2)压力差破碎法 渗透压冲击 将细胞先放入高渗透压的介质中,如高浓度的甘 油或蔗糖溶液,在达到平衡后,介质被突然稀释, 或将细胞转入水中或缓冲液中,水就会迅速进入 细胞内,致使细胞膨胀,引起细胞壁的破裂.
此法适用于细胞壁比较脆弱的,或者细胞壁预先 用酶处理过的,或细胞壁合成受到抑制的微生物。 在各种细胞破碎法种是最为温和的一种。
沉 淀 技 术
赵 林
1
2
生物分离过程的一般流程
原料液 细胞分离(离心,过滤) 细胞-胞内产物 路线一B 包含体 溶解(加盐酸胍、脲) 复性 细胞破碎 碎片分离
路线一
路线二
清液-胞外产物
路线一A
粗分离(沉淀/超过滤/萃取)
纯化(层析、离子交换、吸附) 脱盐(凝胶过滤、超滤) 浓缩(超滤) 精制(结晶、干燥)
在生物学上惰性,不能影响蛋白质的分子活性,而且尽 量不引入分离和测定的新杂质。 盐溶液的密度不高,便于蛋白质沉淀的沉降和离心分离。 来源丰富、经济,常用盐有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
40
(3)pH 对盐析的影响
一般而言,蛋白质所带净电荷越多,它的溶解 度越大。 改变pH 可以改变蛋白质的带电性质,即可改
物。
• 沉淀生物活性物质时需注意沉淀剂或沉淀条件是否会破
坏活性;是否有毒;是否易除去。
16
沉淀技术的应用
沉淀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抗生素、有机酸等小分子物质和 蛋白质、多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分离。
通过沉淀技术可以达到产物浓缩的目的。
沉淀可以将已经纯化的产品由液态变成固态加以保存或进 一步处理。 沉淀可以进行间歇或连续操作。
(2)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 层防止蛋白质凝聚沉淀。
28
29

絮凝沉淀

絮凝沉淀

4.2絮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絮凝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的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50—500mg/L范围的颗粒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型。

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变化的。

我们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沉速,是指颗粒沉淀平均速度。

在平流沉淀池中,颗粒沉淀轨迹是一曲线,而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

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

因此沉淀柱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物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121 000()()......() T T T T T T n T nH H HH H Hηηηηηηηη++++-=+-+-++-去除率同分散颗粒一样,分成两部分:全部被去除的颗粒和部分被去除的颗粒。

三、实验设备及用具1.有机玻璃沉淀柱:D ≥100mm,高H=1.5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

管最上为溢流孔,管下为进水孔,共4套。

2.配水及投配系统:钢板水吃,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

3.定时钟、烧杯、20ml比色管、瓷盘等。

4.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有万公之一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虑装置、定量滤纸等。

5.水样:珠江水6.絮凝剂:硫酸铝、硫酸亚铁7.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四、实验步骤:1、取珠江水做水样,实验前取水50L。

2、将欲测水样倒入水池,用小烧杯去少量水样,投加絮凝剂至产生絮花状沉淀,按比例往水池中加入絮凝剂,并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后,用比色管取20ml,此即搅匀后的原污水,可测量其SS值。

测量方法:取20ml水样后,用抽滤机抽滤,用少量清水将量筒清洗2-3次,将洗涤后的水同时进行抽滤,待抽滤完成后取出滤纸,用瓷盘盛放,与下面实验完成后,一起烘干沉重,并记录下重量W23、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准确称取21张滤纸(1张用于测量原水SS值,20张分别测定各沉淀时间下的SS值)记录下各滤纸的净重W1,并标明标号。

絮凝沉淀处理

絮凝沉淀处理

絮凝沉淀处理絮凝沉淀处理,听起来好像很专业很复杂的样子呢,其实呀,它就像是一场小小的魔法秀。

在水的世界里,有时候水变得浑浊不堪,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颗粒杂质,就像调皮的小捣蛋鬼在水里捣乱。

这时候絮凝沉淀处理就登场啦。

想象一下啊,絮凝剂就像是一群超级有号召力的小队长。

当它们被加入到浑水当中,就开始到处去寻找那些分散的小颗粒杂质。

它们会拉着这些小颗粒的手,就像小朋友们手拉手做游戏一样。

然后呢,这些小颗粒们就慢慢聚在一起啦,越聚越多,最后形成了比较大的颗粒团。

这就像是小沙子们聚成了小沙球一样。

这些大的颗粒团可就重啦,就像胖嘟嘟的小团子,在水里待不住了,开始慢悠悠地往水底沉下去。

这个过程就像是小团子们要去水底睡大觉。

而水呢,就开始变得越来越清澈啦。

你知道吗,在生活中也能看到类似絮凝沉淀处理的现象呢。

就比如说,你要是在一个小池塘里搅和一下,把水弄浑了,过一会儿你可能就会发现,有些泥沙之类的东西会慢慢沉下去,水就会变清一点。

只不过我们人工进行的絮凝沉淀处理更加高效,能处理那些更脏更浑浊的水。

而且呀,这个絮凝沉淀处理可是很重要的呢。

要是没有它,我们的污水处理厂可就没法好好工作啦。

那些从工厂或者生活中流出来的脏水,就没办法变得干净再回到大自然或者被我们重新利用。

这就像是一个人如果不洗澡就会浑身脏兮兮的,水要是不经过这样的处理,也会脏脏地到处流。

不过呢,絮凝沉淀处理也不是万能的。

有时候水里的杂质太复杂了,就像一群调皮捣蛋又很狡猾的小怪兽,絮凝沉淀处理可能就不能把它们全部搞定。

这时候呀,就需要其他的处理方法来帮忙啦,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才能让水变得干干净净的。

从这个小小的絮凝沉淀处理里,我们能看到人类的智慧呢。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把小颗粒聚在一起再沉下去的办法,就能让水的世界变得清澈很多,是不是很神奇呀?。

实验二絮凝沉淀

实验二絮凝沉淀

实验二絮凝沉淀1.实验目的:(1). 加深对絮凝沉降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降规律的理解。

(2). 掌握絮凝试验方法,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降曲线2.实验原理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其尺寸、质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沉速也加大。

水处理工艺中的许多沉淀都属于絮凝沉淀。

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且难以用数学方法表达,因此要用实验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

絮凝沉淀的实验中沉速与水深有关,因此需要使用具有多个取样口的沉淀柱来进行沉淀性能测定。

在不同的沉淀时间,从不同水深取出水样,测出悬浮物浓度,计算悬浮物去除率。

将这些去除率绘于相应的深度与时间的坐标上。

再绘出等去除率曲线。

最后借助于这些等去除率曲线,计算对应于某深度和停留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

3.实验过程絮凝沉降的实验流程框图如图1所示。

图1实验流程框图絮凝沉降仿真实验的仪器面板如图2所示。

首先选择原水性质(1),设置好沉淀柱的多个取样口的对应深度(2),原水样的SS 数值(3), 指定采样的时间序列表(4),指定是否用实测结果进行修正(5)和实测水样的SS 数值(6)。

便获得在不同沉淀时间、不同水深的悬浮物浓度或(7)悬浮物去除率(8)。

图2 实验面板等去除率曲线描绘出水样的絮凝沉降性能,借助于等去除率曲线能够计算对应于某深度和停留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和进行沉淀池设计。

絮凝沉降的二沉池设计仿真实验仪器面板如图3所示。

首先指定是应用SVI或选择原水性质(1)作为二沉池设计控制准则,设置进入二沉池的水流量和从二沉池底排出的回流污泥流量(2);设置进水污泥浓度(3),设计二沉池的池形(4),和池体参数(5),虚拟仪器输出出水水样的SS 数值(6)和回流污泥浓度(7)。

二沉池设计所处的工况点及设计中应讨论的主要技术参数用图形(8)和数字仪表(9)显示出来。

图3絮凝沉降的沉淀池设计仿真实验仪器面板例1使用内径为20cm,有5个距液面深度分别为0.5m、1m、1.6m、2.2m、2.8m采样口的沉淀柱,原水来自纺织厂,SS浓度为1500 mg/L,进行絮凝沉降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絮凝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絮凝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的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50—500mg/L范围的颗粒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型。

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变化的。

我们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沉速,是指颗粒沉淀平均速度。

在平流沉淀池中,颗粒沉淀轨迹是一曲线,而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

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

因此沉淀柱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物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
计算:
''''''
121 000
()()......() T T T T T T n T n
H H H
H H H
ηηηηηηηη
++++-=+-+-++-
去除率同分散颗粒一样,分成两部分:全部被去除的颗粒和部分被去除的颗粒。

三、实验设备及用具
1.有机玻璃沉淀柱:D ≥100mm,高H=1.5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

管最上为溢流孔,管下为进水孔,共4套。

2.配水及投配系统:钢板水吃,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

3.定时钟、烧杯、20ml比色管、瓷盘等。

4.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有万公之一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虑装置、定量滤纸等。

5.水样:珠江水
6.絮凝剂:硫酸铝、硫酸亚铁
7.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步骤:
1、取珠江水做水样,实验前取水50L。

2、将欲测水样倒入水池,用小烧杯去少量水样,投加絮凝剂至产生絮花状沉淀,按比例往水池中加入絮凝剂,并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后,用比色管取20ml,此即搅匀后的原污水,可测量其SS值。

测量方法:取20ml水样后,用抽滤机抽滤,用少量清水将量筒清洗2-3次,将洗涤后的水同时进行抽滤,待抽滤完成后取出滤纸,用瓷盘盛放,与下面实验完成后,一起烘干沉重,并记录下重量W2
3、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准确称取21张滤纸(1张用于测量原水SS值,20张分别测定各沉淀时间下的SS值)记录下各滤纸的净重W1,并标明标号。

4、每个小组选择一根沉淀柱上做实验,每根沉淀柱上有4个取样口,按顺序依次编号1,2,3,4号取样口,测量每个取样口的有效水深,做好标记,并进行记录。

检查阀门开关,如沉淀柱有水,打开放空阀门,将水放尽,关闭所有阀门。

5、打开配水管阀门和沉淀柱进水阀门,向沉淀柱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或比最高一个取样口高15cm左右),关闭配水管阀门和沉淀柱进水阀门,同时每个小组记录沉淀时间,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为:20、40、60、80、120 min。

到一个取样时间时,每个小组中四个人同时在四个取样口进行取样20ml,然后进行抽滤,步骤如上测量方法所述。

6、待全部沉淀时间内均取样抽滤后,将滤纸按顺序放在瓷盘上,用烘箱烘1h,取出瓷盘,冷却到常温,用分析天平称量每张滤纸重量W2,并记录下数据。

7、利用公式,SS=(W2-W1)/L ,(mg/L)
式中,W1——滤纸净重量,g
W2——滤纸烘干后重量,g
L——取样体积,ml
五、实验分工
实验开始前1、2号负责滤纸的称取,3、4、5号取水样和负责仪器、设备的预处理。

1号:称滤纸,原水样抽滤,记录时间,观察沉淀情况,滤纸烘干
2号:记录W1,滤纸标号,负责各个时间段第一个取样口的取样并抽滤。

实验后仪器清洗。

3号:检查设备,仪器的准备,测量取样口水深,负责各个时间段第二个取样口的取样并抽滤,设备的后处理
4号:到珠江取水样,加絮凝剂并进行污水的搅拌,负责各个时间段第三个取样口的取样并抽滤,称烘干后滤纸
5号:到珠江取水样,沉淀柱的进水,负责各个时间段第四个取样口的取样并抽滤,记录W2
六、数据记录
注意事项
(1)向沉淀柱内进水时,速度要适中,既要防止悬浮物由于进水速度过慢而絮凝沉淀,又要防止速度过快造成柱内水体紊动,影响沉淀实验效果。

(2)由于要4个取样口同时取样,故人员分工、烧杯编号等准备工作要做好,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取样。

(3)测定悬浮物浓度时,一定要注意两平行水样的均匀性。

(4)注意观察,描述颗粒沉淀过程中自然絮凝作用及沉速的变化。

成果整理
(1)实验基本参数整理
实验日期:2010.5.29 水样性质及来源:珠江水+人工配置沉淀柱直径D = 10cm 柱高H =150cm
水温:27C0原水悬浮物浓度C=1745mg/L
绘制沉淀柱及管路连接图
(2)实验数据整理
(3)以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以深度为纵坐标,将各取样点的去除率填在各取样点的坐标上。

(4)在上述基础上,用内插法,绘出等去除率曲线。

η最好是以5%或10%为一间距,如25%、35%、45%或20%、25%、30%。

(5)选择有效水深H时,过H做x轴平行线,与各去除率线相交,再根据公式计算不同沉淀时间的总去除率。

(6)以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η为纵坐标,绘制不同有效水深H的η~t关系曲线,及η~u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