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礼貌原则综述
不礼貌原则综述
不礼貌原则综述作者:杨亚晴来源:《知识文库》2018年第06期不礼貌现象,和礼貌现象一样,也是我们沟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语用现象。
尽管与礼貌现象相比,之前的研究忽略了不礼貌现象。
在某种程度上,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仍然有不少相关的研究发现,并且当今关于不礼貌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是一篇关于不礼貌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旨在从以下几部分展示一个关于不礼貌现象研究清晰的轮廓:不礼貌的定义,不礼貌策略及其回应策略,国内外不礼貌研究的领域。
同时,从该文献综述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对该话题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不礼貌是日常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被认为是交际策略之一。
像礼貌原则一样,不礼貌原则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不礼貌原则的重要性,本文将对国内外不礼貌原则的研究进行回顾并提出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1不礼貌的定义对“不礼貌”定义并不容易,研究者之间也没有统一的定义。
这是因为不礼貌本身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如社会基本准则、社会阶层、社会权力、不同的文化背景等。
Watts(2003:9)指出,“...不礼貌是过去、目前乃至将来都有争议的术语。
”Culpeper(1996)结合了Goffman (1967)和Brown & Levinson(1987)的观点,试图将“礼貌”的反面“不礼貌”定义为“使用旨在产生相反效果的策略,即社会中断的策略”。
随后,Culpeper(2003)将不礼貌定义为“一种旨在攻击面子,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和不和谐的交际策略”。
此后学者对不礼貌提出了不同的定义。
Mills(2005)提出,在一些谈话中,不礼貌行为是违反社会行为规范的。
Bousfield (2008)提出,“不礼貌是礼貌的对立面,而不是试图减轻面子威胁行为,不礼貌是一种故意进行的口头威胁行为。
”在中国,关于不礼貌的研究尚且不多。
主要有以下学者试图定义“不礼貌”。
杨子和于国栋(2007)把言语不礼貌的话语定义为直接或间接损害了他人面子的话语,在交际中会引起受话人以及第三者尴尬、不愉快等。
国内外不礼貌现象研究综述
国内对 于不礼 貌现 象 的研究起 步较 晚, 而且 缺 乏 系统研 究 。 目前还没 有出现专门讨论பைடு நூலகம்礼貌 现象 的语用学 专著 , 在现
有 的期刊 和学位论文 中专 门研究不礼貌现 象的也是少 之又少 。
观。1 9 9 4年 D u f o n 等人就列出关 于礼 貌研究 的详细文献 目录 ,
( 一) 国 内不礼 貌 现 象研 究
、
引言
关于礼貌研究 应该是 包括礼 貌现象 研究 和不礼貌 现象 研
究, 然 而长期 以来语用学 家侧重于 对礼貌 现象的研 究 , 忽 视不 礼貌现象的探 索, 因而造 成 了礼 貌和 不礼 貌 现象 研究 的不平 衡 。 目前已经 有学者意识到这点 , 并 且做 出了一些有价值 的研 究, 本文将介绍不礼貌现象现在 的研 究现状。
究礼貌 的学者 也是不胜 枚举 , 如徐盛 桓 、 顾 日国等 。礼貌 研究 成果影响 比较 大的是徐盛桓 的新 礼貌原 则构想 和顾 日国所提 出的礼貌 准则 , 徐的构想包含促进各 方 的关 系和运用礼貌策略 两个 内容, 而顾 的准则包 括贬 己尊 人准 则 , 称 呼准则 , 文 雅准 则, 求 同准则 和德 、 言、 行准则 。 然 而相对 于礼貌现象研究的硕果 累累 , 不礼貌 现象 研究暂 时受到冷落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多方 面的, 其一是 学者 们没有 理 清礼貌 和不 札貌关系 , 有的学者 简单地认为 不礼貌就是礼貌 的对 立 面, 礼貌 的缺失 即是不 礼貌 , 那么研 究好礼貌 也就研究 了不礼貌 现象 , 因此忽略了对不礼貌 的探 究。当然也 有的学者 认 为不礼貌是礼貌 的附体 , 因此没有 必要专 门勾勒 一个理论框
一
[ 文章编 号]1 6 7 1 — 5 9 1 8 ( 2 0 1 3 ) 1 2 — 0 0 8 2 — 0 2 [ 本刊 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1 a b x b . n e t 不礼 貌现象研究包括 不礼 貌言语研 究和 不礼 貌非言语 研 究, 不礼貌言语是指交 际中存在 的言语 内容 或言语形式表 现出 的不 礼貌 ( 张, 2 0 0 9 : 2 0 4 ) , 不礼 貌非言语 研究 是指不 礼貌 行为 如殴 打他人 等违背社会 公约 的行 为 和交 际 中涉及 的交际者 的 面部表情 , 语音语 调等 因素的研究 。就 目前 的研究 成果 看 , 学 者们倾 向于不 礼貌 言语研究 。
不礼貌原则综述
不礼貌原则综述杨亚晴不礼貌现象,和礼貌现象一样,也是我们沟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语用现象。
尽管与礼貌现象相比,之前的研究忽略了不礼貌现象。
在某种程度上,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仍然有不少相关的研究发现,并且当今关于不礼貌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是一篇关于不礼貌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旨在从以下几部分展示一个关于不礼貌现象研究清晰的轮廓:不礼貌的定义,不礼貌策略及其回应策略,国内外不礼貌研究的领域。
同时,从该文献综述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对该话题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不礼貌是日常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被认为是交际策略之一。
像礼貌原则一样,不礼貌原则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不礼貌原则的重要性,本文将对国内外不礼貌原则的研究进行回顾并提出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1不礼貌的定义对“不礼貌”定义并不容易,研究者之间也没有统一的定义。
这是因为不礼貌本身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如社会基本准则、社会阶层、社会权力、不同的文化背景等。
Watts (2003:9)指出,“...不礼貌是过去、目前乃至将来都有争议的术语。
”Culpeper(1996)结合了Goffman(1967)和Brown & Levinson(1987)的观点,试图将“礼貌”的反面“不礼貌”定义为“使用旨在产生相反效果的策略,即社会中断的策略”。
随后,Culpeper(2003)将不礼貌定义为“一种旨在攻击面子,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和不和谐的交际策略”。
此后学者对不礼貌提出了不同的定义。
Mills(2005)提出,在一些谈话中,不礼貌行为是违反社会行为规范的。
Bousfield(2008)提出,“不礼貌是礼貌的对立面,而不是试图减轻面子威胁行为,不礼貌是一种故意进行的口头威胁行为。
”在中国,关于不礼貌的研究尚且不多。
主要有以下学者试图定义“不礼貌”。
杨子和于国栋(2007)把言语不礼貌的话语定义为直接或间接损害了他人面子的话语,在交际中会引起受话人以及第三者尴尬、不愉快等。
不礼貌原则的例子
不礼貌原则的例子
1.办事不自觉排队。
2.在禁烟区吸烟。
3.乱扔垃圾、乱扔烟头、随地吐痰。
4.随处吐口香糖弄脏环境。
5.说脏话粗话。
6.践踏花草破坏绿化。
7.侵占或故意损坏公物。
8.乘搭扶手电梯不靠右站立影响他人快步通行。
9.乘搭公共汽车(升降电梯)争先恐后不按习惯先下后上。
10.在影剧院边看演出边饮食影响他人。
11.高声喧哗影响他人。
12.随处张贴、涂鸦。
13.在会场、影剧院或图书馆等安静场所大声讲电话或手机铃声扰人。
14.拒绝给老幼、孕妇让座。
15.制造噪音深夜扰民。
16.宠物扰人或任由宠物随处大小便。
17.随处晾晒衣物影响市容。
18.在公众场所穿睡衣、赤膊或穿着不雅。
网络语言违反礼貌原则的例子
网络语言违反礼貌原则的例子网络语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不符合礼貌原则的言行。
以下是一些网络语言违反礼貌原则的例子:1.谩骂与辱骂:一些网友在网络上经常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对其他网友进行辱骂和谩骂。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他人的尊严,也违反了基本的礼貌原则。
2.语言暴力:有些网友会使用带有侮辱或威胁的语言来表达对他人想法的不满。
这种语言暴力不仅无助于讨论问题,还会给其他网友带来心理压力和恐惧感。
3.无视他人观点:一些网友在网络上透露出自己对他人观点的无视和不尊重。
他们可能使用轻蔑、讽刺或嘲笑的语言,以此来表达他们对其他人观点的不同意见。
这种行为不仅不尊重他人的权利,也削弱了对话和理解的可能性。
4.广泛传播隐私信息:一些人在网络上故意传播他人的隐私信息,以此来诽谤和侮辱他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他人的个人隐私,也是对个人尊严的侵犯。
5.在线欺凌:有些人在网络上对其他网友进行欺凌。
他们可能利用匿名性来发表辱骂、讽刺或批评的言论,以侮辱和伤害他人。
这种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伤害,也破坏了网络社区的友善与和谐。
6.不文明用语:使用不文明用语是网络世界中常见的不礼貌行为之一、这种行为不仅对别人造成困扰和不适,也反映了自己对礼貌和尊重的缺乏。
7.不负责任的言行:一些人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缺乏负责任的态度,可能故意扩大事实或传播虚假信息。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他人,还浪费了网络资源,给网络社区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如何改进网络语言,遵守礼貌原则:1.尊重他人:对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保持尊重和理解。
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要用礼貌和理性的方式进行讨论。
2.避免攻击性言辞:避免使用攻击性、侮辱性或威胁性的语言。
通过友善和建设性的方式进行交流,促进和谐的网络环境。
3.注重隐私保护:不传播他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尊重他人的个人权利和尊严。
4.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不随意散播谣言、低俗信息和不负责任的言论。
5.留白思考:在发表言论之前,留白、冷静思考,确保自己的言辞合理、准确,避免误导他人或引发冲突。
符合不礼貌原则的例子语用学
符合不礼貌原则的例子语用学在语用学中,不礼貌行为是指违反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和规范的言论或行为。
下面是一些符合不礼貌原则的例子,以及它们在语用学中的解释。
1.骂人:人们在情绪激动、愤怒或不满的时候常常会使用粗鲁、冒犯性的语言去攻击对方。
这种语言的使用不仅是不礼貌的,还可能引发冲突和敌对情绪。
在语用学中,这被称为言辞攻击。
例句:你是个蠢货,一无是处!2.嘲讽:嘲讽是以讽刺或嘲笑的方式嘲弄他人,通常是在讽刺对方的智商、外貌、能力或行为。
这种行为是一种言语侮辱,违背了交际中的言谈礼仪。
在语用学中,这被称为嘲讽性语言。
例句:你的智商真是太高了,怪不得你能干出这种蠢事。
3.打断别人的发言:当人正在讲话时,打断对方的发言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它破坏了对方的话语权和听众的专注度。
在语用学中,这被称为打断。
例句:A:我昨天去看了一场很棒的电影。
B:别人已经看了更好的电影了,你的来迟了。
4.说话时不看对方:当与他人交谈时,不看对方的眼睛,而是分心看其他事物,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这表明不尊重对方,而且可能被对方视为无视或漠不关心。
在语用学中,这被称为缺乏目光接触。
例句:A:昨天我去了一个很好的餐厅。
B:(不看A,玩手机)是吗?那说明相当不错。
5.使用冒犯性的语言或称呼:使用冒犯性的语言或称呼,例如种族歧视、性别偏见或侮辱性的称呼,是一种严重的不礼貌行为。
这样的言辞可能引发敌对情绪和争端,并造成伤害。
在语用学中,这被称为冒犯性言论。
例句:A:你们这些女人总是太敏感了。
B:这种性别歧视是不可接受的。
6.谈论不相关的话题:在对话中突然转到别的话题,而不给对方足够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完成说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这表明不尊重对方的权益和思想。
在语用学中,这被称为话题转移。
例句:A:我认为我们应该对这个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B:你知道吗,我买了一件新衣服。
总结:不礼貌行为在言语交际中是不可取的,它会破坏社会和睦、减少交际效果。
浅析违反礼貌原则的会话含义
浅析违反礼貌原则的会话含义作者:田春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7期【摘要】本文将从礼貌性原则的角度出发,探究违反礼貌原则的具体形式。
总结出礼貌性拒绝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且提出礼貌性拒绝语应该如何妥善的运用和处理。
并且文章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讨论拒绝策略,强调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交流;拒绝方式;礼貌性原则;日常生活;合作性原则人们是一个群体性生活的集体,在日常生活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面对一些社会交际活动,但是,有时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不得不拒绝一些邀请。
同样的,对于别人给予的意见或者评价,人们有时候也不会认可,不可避免的也会选择拒绝。
但是这些拒绝有时候会将双方和谐的关系打破,使双方之间的情感产生隔阂,直接拒绝方式对于和谐社会的构成具有重大的破坏性影响。
因此,人们在采取拒绝的方式时应该避免直接式,采取间接式的礼貌性拒绝原则,将会给双方都带来一定的好处,采取有效的礼貌性拒绝策略。
笔者通过对大量拒绝性策略的相关的文献研究之后,总结出了以下礼貌性拒绝策略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拒绝语应该遵循礼貌性原则和合作原则的违反性的综合作用。
一、Grice的合作性原则和Leech的礼貌性原则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Grice认为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交际准则,这样才能保持双方良好的交际关系。
他称这种关系为为合作性关系,也可以称作合作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数量原则。
在讲话的时候对于话语的详细性采取较好的把握,在尽可能保证自己讲话目的达到的情况下精简自己的语言。
(2)质量准则。
在交流过程中,尽可能保证自己所说的话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避免将虚假的信息传递出去,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社会矛盾。
(3)关系原则。
在讲话是需要注重自己的语气以及语调,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联系。
(4)方式准则。
避免在讲话时产生的歧义,尽可能使自己的语言通熟易懂,同时必须保证语言的层次感和清晰感。
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国内研究状况综述一、内容简述商务信函作为商业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国际贸易和个人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商业关系,还能提高沟通效率,避免误解和冲突。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和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内外学者对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研究日益重视。
对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礼貌原则的理论框架、实证分析和应用等方面。
学者们翻译并引入了礼貌原则的三个维度:问候、提议和道歉,以及礼貌原则的功能主义视角,强调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实证研究则通过收集大量商务信函样本,运用统计方法和语言学工具,探讨中国企业在商务信函中遵守礼貌原则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礼貌原则在不同行业和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培训和指导来提高商业信函的礼貌水平。
国内对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面仍有待加强。
未来研究可以从更深入地挖掘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现象,以及如何将礼貌原则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商务交流中。
1.1 研究背景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国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商务沟通在商务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
良好的商务信函是商务沟通的基石,而礼貌原则作为商务信函写作中的重要原则,对于维护双方和谐关系、促进合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国内学者对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研究不断深入。
早期研究主要关注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普遍性,以及礼貌原则对信函质量的影响。
随着语料库技术的发展,国内学者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大量商务信函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揭示礼貌原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和影响。
国内研究也开始关注礼貌原则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调节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改进商务信函的写作技巧来提高双方的和谐关系。
尽管国内外对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现有研究多集中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商务信函,对中华文化的谦逊性、面子观等概念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尚缺乏深入探讨。
浅析国内关于“礼貌原则”及不礼貌现象的研究
浅析国内关于“礼貌原则”及不礼貌现象的研究摘要:对于人们言语交流,“礼貌原则”一直都是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
“礼貌原则”的提出,指导人们更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同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于“礼貌原则”的违反现象也大量存在。
文章考察了近年来国内对礼貌和不礼貌言语的研究情况,对相关理论和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后发现,目前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对“礼貌原则”不足的探讨和“礼貌原则”的违反、不礼貌产生的原因研究上。
文章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避免交际失误。
关键词:言语;礼貌;礼貌原则;不礼貌一、引言在Brown&Levinson的礼貌模式和“礼貌原则”提出后的许多年内,语言学家一直在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等各个角度在讨论着“礼貌原则”。
而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Leech的“礼貌原则”进行研究补充的同时,也有学者开始关注“礼貌原则”的违反的研究。
他们不仅发现了Brown&Levinson的礼貌模式,或者是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及准则、礼貌层级存在着让人质疑之处,还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二、礼貌和“礼貌原则”礼貌针对语言使用中的礼貌现象,Leech提出了一套各社会、各群体共享的普遍性的“礼貌原则”;Brown和Levinson则提出了面子理论。
这两个理论的共同点是旨在对礼貌这一普遍现象做出解释。
在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学者们一般把面子定义为:“交际实践中的参加者所相互给与的、相互协同的公共意象。
”。
Levinson把礼貌又分成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
在社会语言学领域,交际者相互间关于关系的推测以及关于面子的协同的研究,就是面子的研究,也被称之为礼貌理论的研究。
“礼貌原则”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E.Goffman最早从社会学角度谈“面子行为理论”,提出了礼貌模式。
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及其4准则,从而大大推动了“会话含义”理论的向前发展。
可以说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是言语交际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如果在交谈时人人都能严格遵循这4条准则,他们便可以进行效率最高、最合理的交际。
不礼貌原则综述
不礼貌原则综述不礼貌行为是社会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它不仅损害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还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和遵守不礼貌的原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综述不礼貌原则,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应对策略。
一、尊重他人的独立性和权力不礼貌的行为经常涉及侵犯他人的独立权力,例如对他人的隐私进行侵犯或不经允许就插手他人的事务。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独立性,避免干涉他人的事务或对他人的隐私感到好奇。
尊重他人的权力可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二、遵守基本的社交规范礼貌是社交交往的基本规范,它要求我们对他人保持友善、尊重和耐心。
不礼貌的行为包括无视他人的存在、傲慢自大、喧哗、中断他人的谈话等。
这些行为会破坏正常的交流氛围,降低沟通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遵守基本的社交规范,包括礼貌地打招呼、给予他人尊重的空间和听取他人的意见。
三、避免争吵和冲突争吵和冲突是不礼貌行为的一种表现。
当我们意见相左时,应该以理性的方式进行讨论,而不是采取攻击性的言辞。
冲突可以通过友好和平的方式解决,而不是用暴力或恶言相向。
在处理冲突时,我们应该积极倾听对方的意见,试图寻求共同点,以达到理解和和解的目标。
四、尊重他人的感受不礼貌的行为常常会伤害他人的感情。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感受,避免使用侮辱性的言辞或嘲笑他人。
尤其是当他人遭遇困难或失败时,我们应该给予安慰和支持,而不是冷嘲热讽。
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感受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彼此感到被尊重和关心。
五、维护公共秩序和环境整洁不礼貌行为还包括无视公共秩序和环境整洁的规定。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行为举止得体,遵守相关规定。
我们应该避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以保持社会秩序的和谐。
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技巧积极的人际交往技巧有助于减少不礼貌行为的发生。
我们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在与他人进行对话时,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友善和善解人意的态度。
从违反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
从违反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作者:栾晓翠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7年第02期礼貌和幽默在日常交际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生活大爆炸》是近几年热播的一部喜剧。
本文就此,从违反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其中的言语幽默,旨在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礼貌原则,能更好的理解幽默并且应用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
【关键词】礼貌原则;言语幽默;《生活大爆炸》1 礼貌原则及准则:礼貌原则有六条准则(1)得体准则:减少表达有损别人的观点,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让别人受益。
(2)慷慨准则:减少表达利己观点,尽量少使自己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赞誉准则: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4)谦逊准则:减少表达对自己的赞誉,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5)一致准则:减少表达同别人的不一致,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6)同情准则: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2 违反礼貌原则下的幽默效果实例分析2.1 对得体准则的违反产生的幽默Penny: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Sheldon:考虑到你社区大学的教育背景,我鼓励你问更多的问题。
此对话发生在Penny送Sheldon去约会的路上,出于好奇penny想知道这是不是他的第一次约会。
但是出于礼貌,她并没有直接问,而是说,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但是当Sheldon,一个高智商低情商的理工男听到Penny的话,觉得不怎么聪明的她需要回答好多问题,才能让Penny听明白。
Sheldon的回答违反了得体原则,他的回答让对方感到尴尬,愤怒。
但是在观众看来,智商高情商低的Sheldon说出这样的话,实在是搞笑。
2.2 违反慷慨准则产生的幽默Kripke:到底要不要互换啊?Sheldon 和Kripke交换了他们的研究报告。
Kripke:想蒙我啊,这是张白纸。
Sheldon:我肯定那也比这里面的内容还来得有价值。
礼貌原则研究综述
礼貌原则研究综述作者:晏艳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5期摘要:礼貌原则的研究从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就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该领域正在朝着动态、应用、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关键词:礼貌语言;礼貌原则;综述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090-031967年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 P. Grice,1913—1988)在哈佛大学讲座上做了三次演讲,讲座的部分内容于1975年发表。
格赖斯认为,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之所以不会说出互不连贯的话语,是因为进行交际的双方有一个共同目的,即“双方话语都能互相理解,共同配合”[1]。
他认为交际双方为了实现这一共同目的便会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从而使自己的话语符合各方共同目的的需要,以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
格赖斯把这些需要共同遵守的原则统称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基本解释是:“在交谈中交际者所说的话都符合该交谈的目的[2]。
”且“在〔交谈中〕用话语作出某一贡献的特定时刻,按需要作出应有的贡献”[3]。
但是,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没有说明其本身为什么是必要的,为什么说话者会经常不遵守合作原则来进行交际以及听话者如何推导说话者话语的特殊含意等。
因此,合作原则需要补充。
在此基础上,如Lakoff、Leech、Brown和Levinson等众多学者提出了与合作原则相互补益的礼貌原则。
一、国外礼貌原则研究概况(一)国外早期礼貌原则研究简述早期国外礼貌的研究学者主要以言语行为作为理论依据,在语用学范围内寻找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礼貌原则。
1973年,早期研究礼貌原则的学者Rabin Lakoff在《The logic of politeness; or, minding your P’s and Q’s》一文中努力将礼貌与合作原则结合起来,提出了“语用能力规则”,即“要清楚”(Be clear,等同于Grice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和“要礼貌”。
从不礼貌原则视角解读《雷雨》中不礼貌言语行为[论文]
从不礼貌原则视角解读《雷雨》中的不礼貌言语行为摘要:目前来看,对于不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显得非常不足,且礼貌原则也无法对不礼貌言语行为做出系统的解释。
对此culpeper提出了不礼貌策略和不礼貌回应策略框架。
本文应用这两个框架,试图通过分析戏剧《雷雨》中人物的不礼貌言语行为来探索不礼貌原则在中文中的适用度,并总结影响不礼貌策略和不礼貌回应策略选择的因素。
关键词:不礼貌策略不礼貌回应策略不礼貌言语行为《雷雨》一、引言交际中的礼貌现象在语言学研究中长期受到普遍重视,但学者们对culpeper(1996)所说的“不礼貌(impoliteness)”,却少有关注。
culpeper(1996)将不礼貌定义为“不礼貌是旨在引起社会负面影响即社会不和谐的策略的使用。
这些策略是为了攻击对方的面子”。
学者们倾向于认为礼貌是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不礼貌则是一种特殊现象。
leech (1983: 105)曾说“冲突言外行为在正常人类言语行为中属于边缘现象”。
谢朝群(2004)说过:“在我们看来,根本用不着勾勒另一个理论框架来专门研究不礼貌现象”。
针对brown & levinson的礼貌原则,culpeper(1996)提出了“不礼貌(impoliteness)”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提出了与brown & levinson 的礼貌框架相对应的不礼貌策略框架和不礼貌回应策略框架。
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对不礼貌的研究。
在国外对不礼貌的研究起步较早且成果颇多,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不礼貌言语现象研究和对不礼貌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国内对于不礼貌的研究基本上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现有的有关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的专著中少有专门讨论不礼貌现象的章节,在期刊和学位论文中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也很少,相当部分学者都是以顺应论作为理论基础,来分析解释汉语和英语不礼貌言语的生成机制。
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基于前人对不礼貌现象和理论的研究,尝试运用的 culpeper 提出的不礼貌原则,以《雷雨》中的具体实例为语料来探讨不礼貌策略框架和不礼貌回应策略框架,以期验证不礼貌原则在中文中的可行性和解释力,并总结不礼貌策略和不礼貌回应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拓展不礼貌原则的视野,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
礼貌原则综述
- 184-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礼貌原则综述兰州交通大学/杨亚晴【摘要】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十分重视以礼待人,同样西方文化中也有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对话顺利进行的润滑剂,是人类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为交际的一个重要原则,礼貌原则吸引着无数学者的目光。
继布朗,列文森,利奇的礼貌原则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此话题的研究。
本文将综述学者们关于礼貌原则在商务活动、跨文化交际、英语课堂教学的运用以及性别不同在人际交往中的运用四大方面的研究,进而提出自己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礼貌原则 商务活动 跨文化交际 英语课堂教学 性别第一章 引言1.礼貌的定义。
不同的语言学家和学者纷纷给礼貌下定义。
霍姆斯(1992)指出,“语言学层面上的礼貌是一种语言形式的选择,它用来恰当地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和个人的社会地位。
利奇(1983)定义礼貌是维持社会平衡和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调节性因素。
布朗和列文森(1987)解释说,礼貌是各种理性的指导,以满足一个人的积极的和消极的面子。
同时在中国也有一些学者进行礼貌的研究。
何兆熊(1995)定义礼貌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用来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手段,一种社会交际的标准,因此礼貌是非凡的,规范性。
礼貌本质上是一种现象、一种准则。
2.礼貌的重要性。
礼貌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我们如何构建和表达语言。
礼貌具有普遍性:1)语言礼貌存在于所有的语言中。
2)对礼貌的关注可调节社交中每个说话人的言语行为。
礼貌原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因此,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地投身于礼貌原则的研究。
3.国内外礼貌原则研究的的发展。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对礼貌原则的研究才开始在西方语言学领域展开。
首先,是莱考夫认为格莱斯的理论可以被理解为一系列简洁、清晰的原则。
随后他发现礼貌原则并不总是能够清晰的表达意思。
他提出自己的观点:“礼貌通常被认为:在谈话中避免言语冒犯比达到清晰更重要。
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国内研究状况综述一、本文概述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是语言学和商业交流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不仅体现了尊重与理解,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双方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关于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研究状况,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体现进行概述,包括礼貌原则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场景。
接着,本文将回顾国内学者在商务信函礼貌原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包括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如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理论框架的不完善等。
本文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可能的研究路径和方法,以期推动商务信函礼貌原则研究的深入发展。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对国内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研究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重要性在商务环境中,礼貌原则的运用尤为重要。
商务信函,作为商业交流的主要手段,其语言运用直接影响到商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甚至影响商业活动的成败。
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信息的传递效果,还能促进双方的合作关系,提升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礼貌原则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商业关系。
在商务信函中,通过使用礼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以向对方展示出自己的尊重和专业素养,从而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
这种信任和好感有助于双方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商业关系,为未来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礼貌原则有助于有效传递信息。
在商务信函中,清晰、准确、礼貌的语言表达能够使信息更加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通过使用礼貌的语言,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误解和冲突,提高沟通效率。
礼貌原则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一封礼貌、专业的商务信函可以展示出企业的专业素养和良好形象,从而提升企业在商业圈中的声誉和地位。
这种声誉和地位的提升有助于企业在商业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礼貌原则评述正文
浅析礼貌原则的主要贡献及缺陷内容摘要:礼貌原则是由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的提出在语用学的研究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人们更规范、礼貌的用语;第二,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拯救了合作原则;第三,为其它会话原则的提出提供了基础。
但是礼貌原则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充分考虑礼貌的得体性;第二,忽视了礼貌原则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性;第三,混淆了字面礼貌与实际礼貌的关系;第四;夸大了礼貌原则的作用。
关键词:语用、礼貌原则、贡献、缺陷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
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语言使用不当,甚至语言粗鲁而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摩擦,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是不少见的,相反由于恰当的运用语言而化敌为友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由此可见礼貌的重要作用。
而礼貌的这种重要作用也为利奇的礼貌原则的提出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礼貌原则的提出也是为了弥补合作原则的不足。
合作原则最早由格莱斯提出,它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它的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和理解的,但它却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
例如有这样一段对话:Parent:Someone has eaten the icing off the cake.Chile:It was not ME.这是典型的家长和子女之间的对话,家长对于谁吃了蛋糕上的糖粉应该说是心中有数的,但它并没有直接责备孩子,而是用了一个不定代词someone,仅仅说是“有人”吃了糖粉,从而违反了数量原则。
但是这位家长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的责备呢?因为这样做可以避免直接伤害听话人,这是出于礼貌的考虑。
以上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利奇提出礼貌原则的原因,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下利奇的礼貌原则。
利奇认为,礼貌原则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信念减弱到最低限度。
礼貌原则研究综述
礼貌原则研究综述礼貌原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为了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人们必须要遵循的一种道德规范。
礼貌原则不仅是日常交往中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商务、政治等各个领域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本文将从定义、核心理论、研究方法、实践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礼貌原则的研究进行全面的了解。
定义礼貌原则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因尊重他人的尊严、爱护他人感情、保障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而遵循的一种道德规范,即在言语、举止等方面显示出对他人尊重和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核心理论礼貌理论礼貌理论最早由加拿大心理学家加夫瑞尔(Erving Goffman)提出,后来由美国社交心理学家布朗(Penelope Brown)和莱文森(Stephen C. Levinson)进一步发展。
其核心内容为“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与策略”。
礼貌理论提出,人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通过使用各种偏离常规的事实和谈话,来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礼貌原则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保持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在礼貌理论中,礼貌原则主要分为正面的礼貌和负面的礼貌。
正面的礼貌是指通过正面行为来表示尊重和友好,如问候、赞美等,负面的礼貌则是通过否定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尊严,如否定求助、拒绝邀请等。
失礼分析理论失礼分析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弗格森(Goffman)提出的,他认为,失礼是一种违背了社交规范的行为,可以对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失礼分析理论主要从行为的分类和评判两个方面对失礼进行研究,通过对失礼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规范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准则。
研究方法礼貌原则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实地观察、调查问卷和实验等。
其中实地观察是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可以观察到真实的交往情境,以及人们在真实情境下如何运用礼貌原则。
调查问卷是一种常用的量化研究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够大规模地获取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研究则可以在控制因素的同时,从多个角度探究礼貌原则的作用,是一种较为严谨的研究方法。
礼貌原则的遵守和违反
礼貌原则的遵守和违反作者:王晓宁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10期摘 ; ;要:礼貌原则是人们交际时共同遵守的一项会话原则,是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基础。
但在特殊交际环境中,偶尔违反礼貌原则也是必要的。
本文探讨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交际活动中教师恰当地遵守和违反礼貌原则的策略、赞扬/赞同、宽宏等准则的合适言语及其意义。
关键词:礼貌原则 ; ;课堂教学 ; ; 准则 ; ;遵守 ; ;违反礼貌是尊重他人的公众形象,顾及他人的面子,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准绳。
礼貌原则是人们交际时共同遵守的一项会话原则。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这种特殊的交际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恰当地运用,即时而遵守时而违反礼貌原则,有利于管理好课堂纪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合作,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等。
关于礼貌原则,学者们做过很多研究和论述,对于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有不少人进行了探讨,但基本上讨论的都是如何“遵守”礼貌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用语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遵守礼貌原则,在什么境况下要违反礼貌原则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一、礼貌原则简述礼貌是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要求说话者尽力设立、维护、挽救听话者或第三者(可能在场,可能不在场)的面子(Jack Richard et al, 1985: 222)。
礼貌原则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信念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何兆熊,1989:165)。
礼貌原则是由英国著名学者利奇(G. N. Leech)于1983年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提出的,是继美国哲学家格赖斯(Grice)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的合作原则后的又一语用原则。
包括6个准则:(1)策略准则或得体准则(Tact Maxim)(用于指令和承诺),即使他人受损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
(2)宽宏准则或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用于指令和承诺),即使自身受惠最小,使自身受损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礼貌原则综述不礼貌现象,和礼貌现象一样,也是我们沟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语用现象。
尽管与礼貌现象相比,之前的研究忽略了不礼貌现象。
在某种程度上,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仍然有不少相关的研究发现,并且当今关于不礼貌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是一篇关于不礼貌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旨在从以下几部分展示一个关于不礼貌现象研究清晰的轮廓:不礼貌的定义,不礼貌策略及其回应策略,国内外不礼貌研究的领域。
同时,从该文献综述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对该话题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不礼貌是日常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被认为是交际策略之一。
像礼貌原则一样,不礼貌原则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不礼貌原则的重要性,本文将对国内外不礼貌原则的研究进行回顾并提出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1不礼貌的定义对“不礼貌”定义并不容易,研究者之间也没有统一的定义。
这是因为不礼貌本身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如社会基本准则、社会阶层、社会权力、不同的文化背景等。
Watts(2003:9)指出,“...不礼貌是过去、目前乃至将来都有争议的术语。
”Culpeper(1996)结合了Goffman(1967)和Brown & Levinson(1987)的观点,试图将“礼貌”的反面“不礼貌”定义为“使用旨在产生相反效果的策略,即社会中断的策略”。
随后,Culpeper(2003)将不礼貌定义为“一种旨在攻击面子,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和不和谐的交际策略”。
此后学者对不礼貌提出了不同的定义。
Mills(2005)提出,在一些谈话中,不礼貌行为是违反社会行为规范的。
Bousfield(2008)提出,“不礼貌是礼貌的对立面,而不是试图减轻面子威胁行为,不礼貌是一种故意进行的口头威胁行为。
”在中国,关于不礼貌的研究尚且不多。
主要有以下学者试图定义“不礼貌”。
杨子和于国栋(2007)把言语不礼貌的话语定义为直接或间接损害了他人面子的话语,在交际中会引起受话人以及第三者尴尬、不愉快等。
李元胜(2006)把不礼貌解释为在一定条件下违背了语言规范下的话语,从而产生正面和负面的交际价值”。
丁崇明(2001)以反复的形式分析了不礼貌的话语。
他指出,重申不同于重复,有其自身的特点。
重申并不总是带来不礼貌的语用效果,因为它们与提问者的心理期望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从以上的研究者们的定义来看,近二十年来,中外学者对“不礼貌”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2不礼貌策略随着对不礼貌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提出了与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策略相平行的不礼貌策略。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策略模式是由Lachenicht (1980)、Austin (1990)和Culpeper.(1996)提出。
Lachenicht(1980)概括四种不礼貌策略,以下按面子的威胁程度进行排序:“间接性策略”这种策略类似于礼貌策略,旨在使用间接不礼貌的话语来实施面子威胁行,例如使用含混的侮辱、暗示、暗示和讽刺等等。
“直接不礼貌原则”直接产生面子威胁的策略。
“积极不礼貌策略”指的是说话者用来损害听话者正面面子的策略,向听话者表明他的不批准的,不受人尊敬,不接受合作。
“消极不礼貌策略”旨在损害听话者负面面子的策略,如恐吓威胁、轻视嘲笑、侵犯说话者私人空间、明确将听话者和否定体联系起来、让听话者感觉欠自己人情、身体上阻碍通过、语言上打断对方等。
前两种策略与布朗和莱文森模式的“间接策略”和“直接策略”相似。
不同的是,Lachenicht通过补充他的四种策略来增加他的礼貌策略,以形成自己的礼貌威胁体系。
Lachenicht(1980)提出了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策略,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分类,成为不礼貌研究的一个突破。
Austin (1990)将不礼貌策略分为六类:(1)直接策略,(2)直接威胁正面面子策略,(3)直接威胁负面面子策略(4)对正面面子采取直接的不恰当的补救策略(五)对负面面子采取直接的不恰当的补救策略(6)间接策略。
奥斯汀增加了不恰当的补救策略,用来保护参与者的正面和负面面子。
这是奥斯汀对不礼貌理论框架建构的主要贡献。
然而,她的分类忽视了讲话者在交流中的作用。
Culpeper不仅考虑扩展Brown和Levinson的模型,而且尝试构建与之平行的模型。
在他的研究中,他通过关注话语交流双方不礼貌言语行为的整个实现过程来实现的避免Brown和Levinson模型中存在的问题过程。
Culpeper (1996)把不礼貌策略分成了五类:直接不礼貌、积极不礼貌、消极不礼貌、间接不礼貌和拒绝执行礼貌。
本文试图通过礼貌言语行为来构建不和谐交际的理论方法。
与西方学者相比,刘平(2012)对不礼貌策略的分类角度略显不同。
他将不礼貌策略分为两个方面挑战面子和挑战公平权,前者是伤害素质面子和伤害身份面子,后者是挑战公平权、挑战交际权。
该策略由中国人提出,考虑到了汉语的特点,但是过于强调汉语不礼貌的显著特点而显得不够完备。
3不礼貌回应策略毫无疑问,不礼貌原则贯穿于我们的日常口头交流。
每个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有意无意地发表一些不礼貌的言论。
因此,对方是否对不礼貌的言论作出回应,以及如何在他们觉察到时作出回应,变得越来越紧迫。
回应策略是从听话者的角度来选择,而不是说话人。
是结合了社会、文化、认知等诸多因素后,听话人所做出的回应,是一个连续的语言选择过程。
Culpeper(2003)认为,面对不礼貌行为,受话者会有回应和无回应两种反应,就回应而言会出现反驳和接受两种情况,在反驳的情况下会出现攻击性和防卫性两种状态。
这是Culpeper(2003)不礼貌回应策略的框架体系。
杨子和于国栋(2007)根据说话者意图以及听话者对其意图的接受情况将不礼貌分为四类:言者有意,听者有心型;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型;言者有意,听者无心型;言者无心,听者无心型。
言者有意,听者有心型,即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不禮貌;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型,即听话人误解说话人有不礼貌的用意;言者有意,听者无心型,即听话人未意识到说话人的不礼貌;言者无心,听者无心型,即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都为意识到不礼貌。
与不礼貌策略的研究相比,对不礼貌回应策略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理论并不完善,今后仍有很大研究的空间。
4 相关研究综述4.1 国外相关研究除了对不礼貌原则的主要理论概念化,越来越多的不礼貌的实证分析在广泛的语境中大量地扩展到了语言学、语篇分析和社会语言学等领域近年来,权力与不礼貌的关系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Locher和Bousifeld (2008)指出,权力对于不礼貌至关重要,因为“没有权力,就没有互动;更确切地说,不礼貌也是一种权力的行使,因为它总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听话人,因为它改变了对话者言语行为的环境。
在对不礼貌的研究中,权力被认为是“关系、动态和可竞争的”,并且在这种关系中不断磨合,通过这种关系,形成他们的身份特征”(Watts,2004)。
在其他领域,有许多学者致力于该研究。
Kryk-Kastovsky(2006)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现代英语法庭上的不礼貌现象,探讨了语言结构、语义和语用等维度下的不礼貌模型,并指出我们应该关注发话者不礼貌的意图,对听者的影响以及语境的研究,而不仅从表面结构或意义的角度研究这些话语。
Jay和Janschewitz(2008)分析了咒骂语,一种被认为极其不礼貌的语言。
他们认为咒骂语的使用依赖于说话者和听者之间的关系,社会背景和谈话发生的特殊情况。
Marlangeon(2008)比较并分析了不礼貌话语在制度语境和非制度化语境中的特征。
结果表明,不礼貌语言在这两种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Stewart (2008)分析了自然状态下的话语,从而阐明了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模型的实用性,为研究不礼貌提供了理论框架。
Limberg(2009)研究并通过测试和观察的方法对威胁话语的回应进行分析,以判断威胁话语是否成功。
Perelmutter(2010)选择了俄罗斯人的抱怨话语作为语料来分析那些以沉默结束言语不礼貌行为。
研究表明,不礼貌的话语对人际交流的影响要比礼貌的话语大得多。
Mills(2009)提出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审视礼貌和不礼貌语用学,而不是简单地从个体的角度分析,这为探究不礼貌行为的原因和影响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Graham (2007),Spencer-Oatey (2007)and Gracs-Conejos Blitvich (2013)在这一领域引入了身份的概念,为不礼貌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还有一些国外学者对不礼貌进行了具体案例研究,但结果并不显著。
4.2国内相关研究自从丁崇明(2001)对汉语不礼貌复述词的研究以来,国内对不礼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最近,国内对不礼貌的研究越来越多,涉猎领域广泛。
一些研究试图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来阐释不礼貌现象。
高丛(2011)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探讨雷雨中不礼貌的言语行为。
他认为交际过程应顺应于认知语境,而过程应由最佳关联原则来引导。
此外,康晓丽(2014)基于顺应论对美国电视剧《绝望主妇》中的话语冲突进行了研究。
她认为,夫妻之间的话语冲突是与他们的社会背景和交际环境相适应的。
同时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
施云霞(2011)利用Bousfield的不礼貌模型分析了戏剧中不礼貌的语用功能。
黄纬莹,罗长田(2010)用Culpeper 的模型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愤怒的言语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冉永平(2012)对冲突话语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人际冲突、冲突管理和言语互动的差异取向。
赖小玉(2012)研究了婆媳之间故意不礼貌的话语。
唐兴红和刘绍忠(2004)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了称呼语的礼貌规范和错误。
陈谦和冉永平(2013)从身份建构与和谐的角度研究不礼貌现象。
张玮,谢朝群(2015)研究了网络中不礼貌语用现象。
张大毛(2014)指出,不礼貌的话语在体现消极的价值的同时也凸显了其积极的价值特征。
他提出,不礼貌言语的积极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粗鲁词语的使用可以缩短语用距离;在某一特定场合,使用不礼貌的语言会表现出动力,并使人信服;它可以充分解释一些隐含的语用问题。
此外,王璐和徐春霞(2012)从社会学和认知的角度分析了情绪与不礼貌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情感本身并不会造成不礼貌,只有当某些负面情感影响情绪时,才会造成不礼貌,并形成激发不礼貌的情感图式。
5 结论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不礼貌行为的研究。
具体来说,回顾了国内外相关不礼貌的定义、不礼貌策略、回应策略和具体研究领域。
从这篇评论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对不礼貌的研究晚于礼貌原则,但对其关注却在持续上升。
无论是语用学还是社会学,心理学,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国内外对它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