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层状介质中基于走时梯度的多次波射线追踪
基于特征波属性参数的立体层析速度反演方法研究
基于特征波属性参数的立体层析速度反演方法研究洪瑛;韩文功;孙小东;李振春;李芳【摘要】研究了利用法向入射点波(NIP波)的运动学属性,实现立体层析速度反演的方法.对这些运动学参数做层析反演,以得到用于深度域偏移成像的横向非均质平滑速度模型.多次迭代过程中,沿法向射线进行动力学射线追踪获得正演参数,且拾取的参数和正演参数误差达到最小,进而得到最佳速度模型.在正演模拟过程中,利用射线扰动理论计算出Frechet导数,使得目标函数梯度最小化.该方法拾取方便、易于实现,尤其适用于低信噪比的地区.将该方法应用于二维模型数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In this paper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to implement stereo-tomography using kinematic attributes of eigen-wave which is so called normal incidence point (NIP) wave.These kinematic parameters are utilized in tomography to achieve smooth and lateral homogenous velocity model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migration in depth domain.Multiple iteration are carried out to minimize the picked parameters and simulated ones through which optimal velocity model can be derived.During iteration, simulated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from dynamic ray tracing.Subsequently Frechet derivatives of tomography matrix are calculated via ray perturbation theory to minimize the objective function.This method is facilitated to operate with the advantage of convenient picking particularly applicable to low S/N ratio area.In this paper 2D model test shows expected and promising results using this approach.【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年(卷),期】2017(039)003【总页数】8页(P359-366)【关键词】特征波;立体层析反演;动力学射线追踪;射线扰动理论【作者】洪瑛;韩文功;孙小东;李振春;李芳【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80;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北京,10001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为实现地下地质结构的清晰成像和准确定位,建立合理准确的速度场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TI介质局部角度域射线追踪与叠前深度偏移成像_段鹏飞1
T I介质局部角度域射线追踪与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段鹏飞1, 程玖兵1* , 陈三平2, 何光明2
上海 2 0 0 0 9 2 1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 成都 6 2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 1 0 2 1 3
摘 要 研究与实践表明 , 对于长偏移距 、 宽方位地 震 数 据 , 忽略各向异性会明显降低成像质量, 影响储层预测与 ) 描述的精度 . 针对典型的横向各向同性 ( 介质 , 本文面向深度域构造成像与偏移速 度 分 析 的 需 要 , 研究基于射线 T I 理论的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 . 它除 了 像 传 统 K i r c h h o f f叠 前 深 度 偏 移 那 样 输 出 成 像 剖 面 和 炮 检 距 域 的共成像点道集 , 还遵循地震波在成像点处的局部方 向 特 征 、 基于扩展的脉冲响应叠加原理获得入射角度域和照 为了方便快捷地实现 T 文中讨论和对比了两种改进 明角度域的成像结果 . I介质射线走时与局部角度信息的计算 , 的射线追踪方法 : 一种采用从经典各向异性介质射线 方 程 演 变 而 来 的 由 相 速 度 表 征 的 简 便 形 式 ; 另一种采用由对 ( ) 即V 介质声学近似 q 文中通过坐标旋转将其扩展到了对称 称轴垂直的 T I T I P 波波动方程推导出来的射线 方 程 . ( ) 轴倾斜的 T 即T 介质 . 国际上通用的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偏移试验表明 , 本文方法既适用于复杂构造成像 , 又可 I T I 为T I介质深度域偏移速度分析与模型建立提供高效的偏移引擎 . 关键词 横向各向同性 ,射线追踪 ,声学近似 ,相速度 ,局部角度域 ,叠前深度偏移 : / d o i 1 0 . 6 0 3 8 c 2 0 1 3 0 1 2 8 j g 中图分类号 P 6 3 1 , 收稿日期 2 0 1 2 0 1 1 1 2 0 1 2 1 1 0 7收修定稿 - - - -
地震波初至走时的计算方法综述_赵烽帆
地震波初至走时的计算方法综述
w o f t h e t r a v e l l c u l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o f s e i s m i c f i r s t b r e a k A r e v i e t i m e c a -
C E N C B C 1. a k e r k s r, 5, h i n a a r t h u e t w o e n t e e i i n 0 0 0 4 h i n a q j g1
, a t o r s h e r i c t i o n, t u t e s, s e m c e s, 9 2. S t a t e K e L a b o r o L i t h o E v o l u I n s t i o G e o l o a n d G e o h s i c C h i n e A c a d e o S c i e n B e i i n 0 0 0 2 C h i n a y p y y y f f g p y f j g1 3. U n i v e o C h i n e A c a d e o S c i e n B e i i n 0 0 0 3 C h i n a r s i t s e m c e s, 9, f f j g1 y y
, A b s t r a c t I n t h e s e i s m i c w a v e f i e l d t h e f i r s t a r r i v a l t r a v e l t i m e - , n i m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f i e l d o f s e i s m o l o w h i c h i s d u e l a s a p g y p y t o t h e f i r s t a r r i v a l h a s e s c a n b e e a s i l t r a c e d a n d i d e n t i f i e d . p y T h e s e i s m i c f i r s t a r r i v a l t r a v e l e l d i s w i d e l u s e d i n t i m e f i - y ,v ,s s e i s m i c r e s t a c k m i r a t i o n e l o c i t a n a l s i s e i s m i c t r a v e l - p g y y a n d e a r t h u a k e l o c a t i o n.T h i s a e r m a i n l m o r a h t i m e t o q p p y g p y i n t r o d u c e s o u r i c a l e i s m i c i r s t r r i v a l r a v e l t i m e f t s f a t - y p , ,( m e t h o d b a s e d o n l c u l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t h a t i s 1) s e i s m i c r a c a y , u s e d m e t h o d s a r o x i m a t i o n t h e c o mm o n l t h e h i h c f r e u e n - p p y g y q a r e S h o r t e s t P a t h M e t h o d( S PM) a n d M o d i f i e d S h o r t e s t P a t h ;( M e t h o d( M S PM ) 2)t h e m h o d b a s e d o n t h e n u m e r i c a l e t ,w i n c l u d e F i n i t e s o l u t i o n o f e i k o n a l e u a t i o n h i c h m a i n l q y , M e t h o d( FMM) a n d D i f f e r e n c e M e t h o d( F D) F a s t M a r c h i n g ;( M e t h o d( F S M) 3) W a v F a s t S w e e i n r o n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e f p g ( ; WF C)m e t h o d b a s e d o n t h e H u e n s r i n c i l e a n d( 4) t h e y g p p d o m a i n w a v e e u a t i o n( FWQ) . m e t h o d b a s e d o n t h e f r e u e n c q y q a n d b e t t e r T h e f i r s t o n e h a s h i h e r c o m u t a t i o n a l a c c u r a c g p y ,w ,w r e s u l t i n h i l e i t n e e d s m o r e r i d o i n t s h i c h m a s t a b i l i t g p y y l o w c o m u t a t i o n a l e f f i c i e n c .T h e c a l c u l a t i o n o f r a a t h s i s p y y p ,s n o t r e u i r e d i n t h e s e c o n d o n e o i t h a s a d v a n t a e s i n q g ,b ,s c o m u t a t i o n a l e f f i c i e n c t a b i l i t a n d r e a l i z a t i o n u t t h e p y y ,w i s l o w e r h i c h c a n b e i m r o v e d b c o m u t a t i o n a l a c c u r a c p y p y t h e h i h i n t r o d u c i n i n i t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c h e m e .T h e t h i r d o r d e r f - g g , o n e c a n c a l c u l a t e t r a v e l t i m e w i t h h i h a c c u r a c a n d s t a b i l i t y g y w h i l e i t r e u i r e s t h e r i d t r a n s i t i o n b e t w e e n r a r i d a n d r e u l a r q g y g g ,w r e s u l t i n l o w c o m u t a t i o n a l e f f i c i e n c .T h e r i d h i c h m a p y g y l a s t o n e c a n a d a t a n c o m l e x m e d i u m, b u t t h e c o m u t a t i o n a l p y p p a c c u r a c a n d e f f i c i e n c a r e l o w e r . y y ; ; K e w o r d s f i r s t b r e a k; s h o r t e s t a t h e i k o n a l e u a t i o n f i n i t e p q y ; w ; f ; f d i f f e r e n c e a s t a r c h i n a s t w e e i n a v e f r o n t m s g p g ; d o m a i n w a v e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r e u e n c n u a t i o q q y
地震勘探新方法作业题
地震勘探新方法作业题01综述1、写出5种与常规地面采集(地面激发、地面接收,主频20-40Hz)不同的地震勘探新方法新技术。
VSP:地面激发、井中接收(零偏、非零偏、Walkway、三维)井间地震:井中激发、井中接收时移地震/四维地震:多次采集随钻VSP:钻头激发多波多分量:纵波、横波激发(山地地震高分辨率采集高密度采集)2、写出地震勘探中5种解释新方法。
属性分析、地质统计学、反演:叠后反演、叠前反演(EI)、AVO、裂缝预测、信息融合技术、神经网络3、写出5种地震勘探基础理论新方法。
反演理论、小波变换、神经网络、模糊聚类、图形图像学、地震波模拟(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各向异性02 VSP1、什么是VSPVSP:垂直地震剖面,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
也即在地面激发、井中放置检波器接收地震信号的一种地震观测技术。
2、VSP的采集方式(VSP的采集方式是指激发点、接收点的排列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地面多次激发,井中三分量接收,激发-检波器提升-再激发-再提升。
3、VSP分为哪几种采集方式(三种)按激发点、接收点的分布特征可以将VSP的采集方式分为①常规VSP采集;②长排列资料采集;③三维VSP与三维地震联合采集4、零偏移距VSP有哪些应用求取各种速度、识别地面地震剖面上的多次波、标定地质层位、计算井旁的Q衰减因子等。
5、偏移距(非零偏)VSP有哪些应用查明井旁的地层构造细节、其作为二维观测可以作出一小段局部地震剖面,具有很高的垂向和横向分辨率描述井旁一定距离内的构造和岩性变化。
附:VSP应用:提取准确的速度及时深关系(零偏)标定地震地质层位(零偏)多次波的识别(零偏)提取反褶积因子预测井底下反射层的深度计算吸收衰减系数提取纵横波速度比及泊松比等参数6、在VSP中,什么是上行波和下行波。
直达波是上行波还是下行波,一次反射波是上行波还是下行波向下传播到达检波器的波/来自接收点上方向下传播的波称为下行波;向上传播到达检波器的波/来自接收点下方向上传播的波称为上行波。
成像和反演简介
Imaging and inversion — Introduction成像和反演——简介地震成像和反演技术是用于将记录下来的地震波场转换为具有物理意义的易于分辨的地球内部的图像。
相应方法经常应用在具有一定规模的浅层调查,通过表征矿物储层和油气勘探,气体封存,热液研究,由此对地壳、地幔、地核进行局部和全球的地震探测。
相关方法正加强利用全波场和复杂的采集策略,和不同的工业分支一样,在学术界快速发展。
受启发于在2008年4月成功举行的欧洲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关于地震反演成像的研究进展,我们打算为地球物理组织这样一个特殊部分并且邀请论文描述相关理论,应用,及先进的成像/反演方案的好处。
我们的宗旨就是回顾这些技术的理论及其在不同范围,不同地质背景内的应用。
我们希望不仅能够促进那些为不同目标工作的不同团体传递知识和相互交流,而且能够鼓励那些改进了成像/反演和地层表征的新的具有独立规模的成像/反演技术的发展。
在2008年12月31日提交截止后,我们收到了60多篇论文,其中48篇论文被收录在这个附录中。
其他的一些论文仍在修改中,将很有希望在以后一期的GEOPHYSICS上刊登。
作者的比例大约是学术机构和工业一比一。
论文主题十分广泛,涵盖了不同的方法技术和反演问题的不同方面,从钻孔研究到区域地壳调查,还有大量的论文对非盈利性的应用进行了描述。
这些都反映出了这个研究领域的广泛兴趣,也表明了这特别的一期的最初目的已经成功的达到了。
我们已经把这些论文归为四个主要类别,分别为(1)深度成像,(2)旅行时间层析成像,(3)全波形反演,(4)创新方法。
在每个类别中,我们也尝试根据论文的具体主题进行了分类,然而从某种角度讲,这些类别和整理是比较随意的,因为一些论文也很适合被分到其他类别中去。
通过观察深度成像论文,有着用叠前/深度方法逐渐替代叠后/时间算法的一般趋势。
几乎没有论文对NMO/DMO工作流程相关的发展进行汇报,这可能是由于大多数成像/反演任务不得不处理地下界面逐渐增加的复杂构造。
基于Snell定律的射线追踪程序实现及模拟计算
311 介质中存在缺陷区的模拟计算 如图 4 所示 , 假设在均匀介质中存在 (3) 、(5) 两
个缺陷区 , 设为空洞 , 且空洞内部充满水 (超声波在水 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1145 km/ s , 模型中取为 115 km/ s) . 由图 4 可见 , 射线能够绕到中间缺陷区顶点附近 (图中 的第 5 个网格) , 或以近乎最短的距离通过缺陷区 (图 中第 3 个网格) , 当速度相差很大时 , 射线将沿第 3 个 网格的边界通过. 直线走时 (虚线) 为 19811μs , 而追 踪后的射线走时 (实线) 为 12218μs. 312 介质中间存在超低速区的模拟计算
从左到右 , 再从上到下的规律进行编号. 模型速度分布如图 7 所示. 在图 8 中 , 发射点为 2 点 , 发射 步长为 60 cm ; 接收点数为 5 点 , 接收步长等于网格的宽度 (30 cm) , 共 10 条测线. 图中的虚线为声 波直线传播模型 , 实线为射线追踪路径.
V1 ( y3 - y2 - d y)
=
V2 ( y2 - y1 + d y)
(5)
( y3 - y2 - d y) 2 + ( x3 - x2) 2
( y2 - y1 + d y) 2 + ( x2 - x1) 2 .
一般而言 , 选择合理的迭代法求解非线形性方程 , 根的收敛速度较快 , 但它对迭代初始值的依赖
xi + 1 = xi + h ) , 若 f ( xi) f ( xi + 1) > 0 , 则说明在当前子区间内无实根 ; 然后从 xi + 1 开始往后搜
索 , 若 f ( xi + 1) f ( xi + 2) < 0 , 则说明当前子区间内有实根. 此时 , 反复将子区间减半 , 直到发现一 个实根或子区间长度小于ε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 , 子区间内满足精度要求的中点即取为方程的唯一
VSP多波旅行时反演
i
i 0
i c
行时为 ( ) t( V +Δ V)=t ( V) t( V) 3 +Δ ( ) , 对式 3 进 行 泰 勒 级 数 展 开 只 保 留 一 阶 导 数 的 线 性项
3. 1 直达纵波反演 ) , 拾取初至后 ( 图5 由旅行时反演求取层速度 a ( ) ; ) 图5 与模型速 度 对 比 , 相对误差( 图5 均小于 b c 。 反演结果准确 ; 运行时间为 1 1% , 5 7 6 . 0 5 m s 3. 2 上行纵波反演 初至时间的旅行时反演只能获得检波器所在井 为了求取井底以下地层速度 , 我们选择 段的层速度 , 目标界面以上的上行波旅行时进行反演 , 每个上行波 同相轴一次只能将反演的速度范围往深处扩展一层 。 为模拟井底以下地层速度 的 反 演 , 以3 0 0 0 m为 目标界面 , 检波器深度范 围 为 5 图6 0 0~1 5 0 0 m( a ~ , 图1 利用 上 行 波 旅 行 时 反 演 1 0 a的前 1 1 道) 5 0 0~ 3 0 0 0 m 的地层速度 。 ( ) 手动拾取检 波 器 以 下 第 一 个 界 面 的 上 行 波 1 如图 6 反射界面深度 ( 等于 的旅行时 , a 红色线所示 , 直达波与上行波交点处的检波器深度 ) 为1 反 7 0 0 m; ) , 相 对 误 差 小 于 2% ( 图6 在 演结果 如 图 6 b 所 示, c 可接受范围内 。 ( ) 在准确反演 前 一 个 反 射 界 面 以 上 地 层 的 速 2
设计 五 层 水 平 介 质 模 型 ,如 图 3 所 示 ,其 中 1 2 0 0~1 7 0 0 m 是低速层 。 设计 V 井源距为1 接 S P 观 测 几 何 参 数: 5 0 0 m; 间距为1 收点排 列 深 度 范 围 为 5 0 0~3 0 0 0 m, 0 0 m。 合成单炮记录及波场分离结果如图 4 所示 。
地球物理解释基础-2
建立3D速度模型
沉积岩速度场 3D 盐和沉积层速度场
井的控制
3D DMO速度场 3D MBS(叠前偏移)速度分析 3D 叠后深度偏移
3D 叠后深度偏移
GOCAD 3D 速度包
应用井的信息、3D DMO(倾角动校正)速度信息、2D叠前偏移速度 分析信息和3D叠后深度偏移,来建立3D沉积层速度场 用3D叠后深度偏移,应用3D设计软件来建立盐和沉积层的3D速度场
体侧翼成倾斜状 ;盐侵入体之上形成断层圈闭;岩盖上呈垂直盐株状 ; 古老的盐丘有厚层堆积物 (石膏、碳酸盐岩)
• 盐丘的地震勘探成像问题是关键——盐丘的3D形状,通常需要3D
偏移。盐通常具有比围岩要高很多的P-波速度,围绕盐和周围沉积之间横 向速度差大成为成像主要问题
• 速度横向变化、三维形状的盐丘和陡倾角足以值得应用三维 叠前深度偏移
包括有密度、速度和厚度特征的一 系列水平层的1D地质模型
反演技术
地震反演技主要分四类:
(1)、基于地震数据的声波阻抗反演 (2)、基于模型的测井属性反演 (3)、基于地质统计的随机模拟与随机反演 (4)、叠前地震反演
常用的反演——地震波阻抗估算
算法:递归反演(早期的地震反演算法)
可以从反射系数和上面层的阻抗推断下面地层的阻抗。这个反演常常 叫作Seislog反演
炮检距比较
3D叠前深度偏移,50次覆盖, ,比较炮检距范围对盐成像的影响
炮检距:( a ) 375-1600 m 和 (b ) 375- 3000 m (来自Ratcliff 等人, 1994 )
2D 、3D叠前深度偏移比较
2D叠前深度偏移,显示了剖面 平面外的TOS,BOS不好
3D叠前深度偏移 TOS和BOS都能正 确成像钻井穿过清晰成像的盐背斜
基于同相轴追踪的三维地震资料多次波压制方法
基于同相轴追踪的三维地震资料多次波压制方法谭军;宋鹏;李金山;王磊【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同相轴追踪的三维多次波压制方法,在引入三维高分辨率叠加速度谱的基础上,进行多次波同相轴的高精度追踪,并将追踪到的多次波同相轴组成准多次波记录,然后利用f-k滤波方法实现在多次波同相轴所属短时窗内的多次波压制.模型实验和实际数据测试均表明,该方法的多次波剔除效果明显优于高精度抛物线Radon变换法,并且其计算效率也明显高于高精度抛物线Radon变换法,因此基于同相轴追踪的三维多次波压制方法更适合于针对“海量”数据的三维多次波压制处理.【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7(052)005【总页数】12页(P894-905)【关键词】多次波;同相轴追踪;叠加速度谱;f-k滤波【作者】谭军;宋鹏;李金山;王磊【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谭军,宋鹏,李金山,王磊.基于同相轴追踪的三维地震资料多次波压制方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52(5):894-905.目前地震勘探仍主要利用一次反射波进行成像,地震记录中的直达波、浅层折射波和多次波等均被视为干扰波,其中多次波的识别与压制一直是海上地震勘探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种层状介质条件下射线的全路径迭代追踪法
Co lfed c o k s imi r s e t e h o o y a d p f a o a l r o es c p o p c i t c n l g n a p c f n i ng i i
YANG h S uma. l, g al WEIS u h n h .0g
和层 析 成 像提 供 了一种 有 效 的射 线追 踪 方 法 。 关 键 词 : 线 追踪 ; 路 径 迭代 ; 射 全 对称 正定 三对 角矩 阵 方程 ; 析 成像 层 文献 标 识码 : A 中图分 类 号 :614 P 3 . l
1 引言
追踪 问题 进 行 过 研 究 , 且 为 了解 决 两 点 间 射线 追 并
方 面 , 求 人们 不 得 不 去求 解 两点 问射 线 追踪 问题 , 要 这使 得 两点 问射线 追 踪 问题 在 射 线 追踪 问题 中一 直
占有 非 常重 要 的地 位 。 已有 很 多 学 者对 两 点 问射 线
收 稿 日期 :0 1 82 2 0. .4 0
基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基 金 924 0 4 723与 49 40 项 目联合 资助课题 9 70 8 作者简 介 : 王祯祥 (93 ) 男 , 16一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市人 , 国科技 大学地球 和空间科 学系硕 士研 究生 , 中 主要从 事地震 波 传播 坟 地震分析 预报和计算 机网络 工作 .
维普资讯
第3 0巷 第 4期 20 0 2年 8月
煤 田地 晚 与 勘 探
C Al GE L O 0 0GY & D L D融 _ 0N r J ・ 57 ・
文章 编 号 :0 118 (02 0-0 70 10 9 6 20 }40 5.4
几种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效果的对比
几种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效果的对比黄元溢;罗仁泽;王进海;张敏;李爱军;张玮;唐涛【摘要】在回顾叠前深度偏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概述了当前几类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克希霍夫积分法、波动方程法、逆时偏移.在分析叠前深度偏移的波场成像方法、适用性、近地表条件敏感性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比偏移剖面,比较不同偏移方法的成像效果,指出叠前深度偏移的发展方向,为以后的叠前深度偏移的研究提供参考建议.%Based on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this paper has summed up several current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techniques, I. E. , Kirchhoff integration, wave equation, and reverse-time migr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imaging method in such aspects as wavefield, applicability, sensitivity of the near-surface condi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 the authors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migration imaging results by comparing the migration sections, indicated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for further study of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1(035)006【总页数】6页(P798-803)【关键词】叠前深度偏移;克希霍夫积分法;波动方程;逆时偏移;近地表条件【作者】黄元溢;罗仁泽;王进海;张敏;李爱军;张玮;唐涛【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部,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部,四川成都 610500;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物探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213;天津市勘察院天津300191;新疆培训中心勘探开发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00;塔里木油田库车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遂宁62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地震成像的目的是使反射波或绕射波返回到产生它的地下位置上去,从而使地下界面真实地归位,提高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这一过程主要是由偏移来完成[1-2]。
基于Madagascar的矿山微地震正演模拟
山 西建筑SHANXJ ARCHITECTURE第40卷第6期2 2 2 1 年 3 月Vol. 60 Ne. 6Mvf. 2021・69 •文章编号:1029-6725 (2029) 96-9966-93基于Manaaascor 的矿山微地震正演模拟周项通赵晓阳杨涛(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3)摘要:矿山微震监测是一种新型的地球物理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复杂程度的矿井层状模型的微震波场特征,能够进一步了解微地震的传播规律。
基于开源地球物理软件Manaaascof ,结合山东菏泽某煤田地层特征,建立不同复杂程度的矿井层状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并对得到的波场快照和地震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矿山5微地震5正演,Manaaascof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概述矿山微震监测是一种新型的地球物理方法,它主要是在对岩体破裂产生的微地震事件进行捕捉和反演定位的基 础上,结合岩体力学来对岩体损伤演化的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指导技术人员提前采取措施,阻止灾害事故的发 生。
与传统地震勘探不同的是,矿山微震震源的空间坐标、时间、强度都是未知量,且能量较弱(里氏震级一般在-3〜1之间),大多数微震事件的频率范围为200 He 〜1 502 He,持续时间小于Is 。
高精度的矿山微地震正演模拟是对微震事件进行准确定位的前提,通过分析不同复杂程度的矿井层状模型的微震波场特征,能够了解微地震的传播规律, 对后期的微震事件综合分析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Madagascrr 是一个开源、功能丰富的地球物理软件,由堪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Sergey Fomei 教授在2003年发起并于2005年正式发布。
该软件最大的优点就是提供了一 个很好的开发环境,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对软件中已有的成熟模块进行改进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本文基于crr 建立不同复杂程度的矿井层状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并对得到的波场快照和地震记录进行对比分析。
地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 ; / / 2 0 1 4 0 2 2 0 2 0 1 4 0 3 2 0 . t t w w w. r o e o h s . c n p p g p y 修回日期 投稿网址 h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青年项目( 、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震情跟踪合同制定向工作任务 ( ) 、 国 X H 1 4 0 5 5 Y) 2 0 1 4 0 2 0 4 1 2 家自然科学基金( ) 联合资助. 4 1 1 7 4 0 7 5 作者简介 赵烽帆, 女, 年生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震源物理及地震活动性研究. ( : 1 9 8 3 E m a i l w e i n a 2 2 1 6 3 . c o m) @ 男,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地震波传播和壳幔结构成像研究.( : ) 1 9 7 8年生, E m a i l x u t a o a i l . i c a s . a c . c n 通讯作者 徐 涛, @m g g
数高分辨率的地球内部结构信息形信息这是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最终目标之一运行速度和内存等计算硬件有很高的要求波形反演广泛应用于精细壳幔结构的探
2 0 1 4年第2 9卷 第3期 , ( ) : 2 0 1 4 2 9 3 1 0 9 0 1 1 0 1
地球物理学进展 P r o r e s s i nG e o h s i c s g p y
/ / h t t w w w. r o e o h s . c n p p g p y
I S S N1 0 0 4 2 9 0 3 / 1 1 2 9 8 2 P C N
赵烽帆, 张明辉, 徐 涛. 地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研究综述. 地球物理学进展, ( ) : , : / 2 0 1 4 . 2 9 3 1 0 9 0 1 1 0 1 d o i 1 0 . 6 0 3 8 2 0 1 4 0 3 1 2 . p g , ,X Z HA OF e n f a n Z HA N GM i n h u i UT a o . 2 0 1 4 .Ar e v i e wo fb o d a v et r a v e l t i m et o m o r a h e t h o d s . 犘 狉 狅 狉 犲 狊 狊 犻 狀犌 犲 狅 犺 狊 犻 犮 狊( i n g g yw g p ym 犵 狆 狔 ) , ( ) : , : / C h i n e s e 2 9 3 1 0 9 0 1 1 0 1 d o i 1 0 . 6 0 3 8 2 0 1 4 0 3 1 2 . p g
第3章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
第三章 Kirchhoff 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大家知道,叠前偏移的概念早在70年代中期就提出来了,但由于叠前记录的信噪比较低,偏移的初始模型又很难选准,加之当时的计算机无法承受叠前偏移较大的计算量,直到90年代叠前偏移才开始尝试应用于油气勘探地震数据的精细处理中。
常见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绕射扫描叠加原理的Kirchhoff 积分法,另一类是基于波动方程的偏移方法(如有限差分偏移方法、Fourier 偏移方法等)。
本章重点讨论Kirchhoff 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
Kirchhoff 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目前主要完善三维采集和叠前深度偏移软件。
积分法具有高偏移角度、无频散、占用资源少和实现效率高的特点,并且积分法能够适应变化的观测系统和起伏的地表,优化的射线追踪法和改进的有限差分法能够在速度场变化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计算绕射波和反射波旅行时,从而使积分法能够适应复杂的构造成像。
地震偏移成像问题,经过最近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已经基本解决了和正在解决三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和多分量地震偏移等诸问题。
但是偏移中有诸多问题尚未解决,例如真振幅偏移问题和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地震偏移问题。
近年来,解决真振幅偏移问题就是偏移地震数据得到真正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从而为岩性解释服务。
由于积分法具有许多优点,因此研究Kirchhoff 型保幅叠前深度偏移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下面就变速射线追踪法计算走时、有限差分法计算走时以及Kirchhoff 型常规叠前深度偏移和保幅叠前深度偏移做详细讨论和分析。
§3.1 变速射线追踪法计算走时Kirchhoff 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已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了多年,并解决了不少复杂构造的成像问题(Zhu & Lines, 1998)。
Kirchhoff 积分法的关键是绕射旅行时的计算,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射线追踪法和有限差分法(Schneider, 1992, 1995)。
斜井三维VSP多波射线正演方法
代射 线 追踪 算 法的计 算公 式 ; 同时考虑 射 线入射 到 界 面时 能量 分配 问题 ,探 讨 了三 维介质 条件 下 射 线追踪 计 算方 法。对斜 井 VS P三 维任 意起 伏 层状介 质 中多波进行 正 演模拟 ,结 果表 明:该 方法
可行性和有效性较 高,计算速度快,且计算精度 高。
第3 9卷 第 4期 2 1 年 8月 01 文章 编号 : 0 11 8 (0 10 -0 90 10 .9 62 1)40 5 —5
煤 田地 质 与勘 探
C OALGE oGY& E蛆 0RA 0L 皿0N
Vb . 1 39N O. 4 Aug. 01 2 1
斜 井三维 V P多波 射线 正 演方 法 S
邓颖 华 ,丁拼 搏 ,赵俊 省 , 仕超 任
(. 1 成都理工大学信 息工程学院地球探测与信 息技术教育部 重点实验 室,四川 成都 6 0 5 ; 10 9 2 .中国石油大学资信 学院,北京 12 0 ;3 大港 油田,天津 3 0 8) 02 0 . 020
摘 要:基 于 费马原 理 和 S el定理 , 三 维 VS nl 对 P两点射 线追踪 问题 作 了研 究 ,给 出 了三 维逐段 迭
Ab t a t s r c :Ba e n S e ll w n ma rn i l , h wo p i tr y ta i g me h d f r t r e d me s o a P s d o n l a a d Fe tp i c p e t e t o n a r c n t o o h e - i n i n lVS
wa t d e , n h a c l t g f r l s o D e me ti r t e r y ta i g a g rt m sg v n, h n t e i r — s su i d a d t e c lu a i o mu a f3 s g n t a i a —r c n l o ih wa i e t e h t a n e v e t e r y- a i g i r e d me so a d u wa o d c e y t k n n r y c a a t rsi so e s imi a t i a -r c n n t e - i n i n l v t h - me i m sc n u t d b a i g e e g h r c e itc ft e s c r y i o h n ac u t c o n .M u twa e f r r o e i g o e i t d we li D o p e d u wa a re u .Th e u t f l i v o wa d m d l f d v a e l n 3 c m lx me i m s c ri d o t n e r s ls o
地震射线追踪的线性走时扰动插值法
地震射线追踪的线性走时扰动插值法李同宇;张建中【摘要】线性走时插值(LTI)方法假设离散模型单元边界上地震波走时呈线性变化,则单元边界上任意点的走时可通过相邻离散网格节点上走时的线性插值表示.而实际上,走时沿单元边界并非线性变化,当离散单元较大时,线性假设会导致较大计算误差.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线性走时扰动插值方法(LTPI),将单元边界点的实际走时分解为等效匀速介质中的参考走时和走时扰动(后者远小于前者);在离散单元边界上,假设走时扰动线性变化,同时参考走时保持非线性变化,避免了LTI方法的弊端.文中将复杂介质离散成不规则单元,推导了适用于二维不规则单元的线性走时扰动插值公式,形成一种基于LTPI方法的透射波射线追踪方法.不同模型的测试结果表明,相比LTI方法,LTPI方法对复杂介质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计算的波前走时和射线路径具有更高计算精度和更强稳定性,在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具有更高计算效率.【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8(053)006【总页数】10页(P1165-1174)【关键词】波前走时;射线追踪;走时扰动;走时插值;不规则单元【作者】李同宇;张建中【作者单位】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1 引言地震射线追踪及走时计算是地震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被应用于层析成像、地震定位、偏移以及地震数据采集设计等领域[1,2]。
传统的射线追踪方法主要针对两点射线追踪问题,可分为试射法[3]和弯曲法[4]。
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前者需不断试验射线入射角,计算效率较低;后者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初级(士)104)专业知识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初级(士)104)专业知识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一、A1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关于X线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线穿过人体后强度衰减,衰减程度与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有关B. 衰减后的X线投影在胶片上形成黑白影像,黑代表高密度,白代表低密度C. 骨骼在X线片上呈白色,是因为骨骼对X线吸收多,透过少D. 气体对X线吸收少,透过多,在X线片上呈黑色答案:B解析: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是X线穿透人体后,由于人体各种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不同,经感光胶片或荧光屏等成像介质转换后,形成对比度不同的影像。
骨骼对X线的吸收多,透过少,故在X线片上呈现为白色;相反,气体对X线的吸收少,透过多,故在X线片上呈现为黑色。
选项B中“黑代表高密度,白代表低密度”是错误的,应为“黑代表低密度,白代表高密度”。
2、关于X线防护原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缩短照射时间无法减少X线对人体的损伤B. 增大照射距离不能有效减少X线散射C. 合理利用屏蔽防护是减少X线辐射的重要手段D.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会增加操作复杂性,应尽量避免答案:C解析:X线防护的三大原则是:缩短照射时间、增大照射距离、合理利用屏蔽防护。
缩短照射时间能显著减少X线对人体的辐射量;增大照射距离可以使X线强度按几何级数衰减,是减少X线散射的有效方法;合理利用屏蔽防护,如使用铅制围裙、手套、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是减少X线辐射的重要手段。
因此,选项C“合理利用屏蔽防护是减少X线辐射的重要手段”是正确的。
选项A“缩短照射时间无法减少X线对人体的损伤”是错误的,因为缩短照射时间是X线防护的基本原则之一。
选项B“增大照射距离不能有效减少X线散射”也是错误的,因为增大照射距离是减少X线散射的有效方法。
选项D“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会增加操作复杂性,应尽量避免”同样是错误的,因为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减少X线辐射的必要措施。
07-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
层析反演静校正原理
层析成像的分类
1、根据地震勘探中的方法,分为地表反射(折射) 层析成像、井间层析成像、 VSP 层析成像和反向 VSP层析成像; 2、根据所利用数据类型分为反射层析、透射层析 和折射层析等; 3、根据所利用的地震剖面上的属性的不同可分为 走时层析、振幅层析和波形层析; 4、根据层析成像方法所利用的理论基础,基本可 分为以射线理论和波动理论为基础的绕射层析。
层析反演存在的问题
层析反演静校正 戈壁
初至折射静校正
层析反演存在的问题
1、目前的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软件是基于回折波 射线追踪原理开发的,对于层状介质或波场比较 复杂的山地适应性较差。 2、由于大炮采集的道距相对较大,近地表介质的 射线条数很少甚至没有,所以对靠近地表的模型 参数(速度)求取不准,导致静校正误差较大。 3、对于边界的处理还存在一定缺陷,但这是由于 射线较少造成的。
层析反演静校正实现
对模型反演结果的分析:
1、从模型反演的收敛程度分析,看所反演的模型 是否达到要求。一般情况下两次迭代之间速度变 化小于5%。
层析反演静校正实现
对模型反演结果的分析:
2 、从速度变 化规律上分 析。通过与 其他资料对 比分析看速 度变化是否 符合地质规 律,从而判 断反演模型 的可靠性。
层析反演静校正原理
层析静校正软件产品情况
1、美国劳雷公司的产品 2、美国I/O(绿山)公司的产品 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产品
4、中国成都理工大学的研究成果
5、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技术发展中心研究成果
. . . . . .
层析反演静校正原理
初始速度模型
射线追踪求旅行时 拾取初 至时间 求剩余时差 层析反演速度扰动 (SIRT) 修改速度模型
物探--7地震时距曲线、野外工作处理解释
线,其斜率为1/v2,延长线与T轴 的交点称交叉时,与界面的法
向深度有关。
三、折射波时距曲线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直达 波、折射波、反射波 之间的关系:
三种波在时距曲线上
A
到达时间是不同的
盲
B
反射波法勘探应在 A点以内观测;
区
折射波法勘探应在 B点以外观测。
四、绕射波时距曲线
地层中,当存在断层、直立地层的棱角、地层尖灭点等 不连续点时,可以产生绕射现象。(狭义绕射)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反射波法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
一、地震资料采集 1、测线布置与观测系统
地震测线的布置一般要求与构造走向垂直。 地震测线一般为直线,有时为折线或弧线,随地质条件
而定。地震测线分为纵测线和非纵测线。见图。 在二维地震测量中,常采用纵测线。 在三维地震测量中,常采用纵测线
和非纵测线同时并用。
多次波:地震波遇到波阻抗分界面时,除产生一次 反射外,还会产生一些来往于分界面之间几次反 射的波,这种波称为多次反射波。
多次波的类型:全程多次反射 波、短程多次反射波、微曲多
次反射波、虚反射。
二、多次反射波时距曲线
只有在反射系数较大的反射界面产生的多次反射, 才能够形成较强的多次波。
这样的界面有:基岩面、不整合 面、火成岩面、低速带底界面、 海水面和海底面等。
面波(也叫地滚波ground roll):低频、强振幅、低速, 野外可用检波器排列压制。
工业电干扰(50Hz):陷波压制。
多次波(multiples):与初次反射有同样的速度,可利用 预测反褶积消除。
边部散射波(side-scattered noise):水底不平,散射点
不对称
平
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方法
第42卷第2期2003年6月石 油 物 探GE OPHY SIC A L PROSPECTI NG FOR PETRO LE UMV ol.42,N o.2Jun.,2003文章编号:100021441(2003)022*******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方法张永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北京100029)摘要:简要总结了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的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特点,对最近在该领域出现的一些方法和研究结果做了简要的阐述,并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波动方程数值模拟作为基础,结合射线方法辅助识别波场类型,用于分析异常波的产生机理和出现特点的基本思想,这对复杂条件下的地震勘探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射线追踪;有限元;伪谱法;正演模拟中图分类号:P63114+1 文献标识码:A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seismic w avefieldZhang Y onggang(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Development,SI NOPEC,Beijing100029,China)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seismic wavefield,and com2 pares the merits and defects of the simulations.S ome newly emerged methods and results are briefly discussed.The author pro2 poses to study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bnormal waves based on wave equ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supplemented by ray tracing.K ey w ords:seismic wavefield;numerical simulation;ray tracing;finite element;pseudo2spectrum;forward m odeling 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是研究复杂地区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有效辅助手段,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的主要方法包括2大类,即波动方程法和几何射线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层状介质中基于走时梯度的多次波射线追踪张婷婷;张东;邱达【摘要】本文结合分区多步思想改进初至波走时梯度射线追踪算法(MTG),使之能适用于三维层状介质中多次波射线追踪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按照射线类型和速度分界面将三维模型分为不同的计算区域,根据多次波的传播顺序从震源开始在对应的区域内采用网格剖分线性插值法计算波前走时场.然后从检波点开始根据多次波的类型在对应的计算区域内沿走时梯度方向分步追踪多次波射线路径.在计算多次波波前走时场的过程中,为提高计算效率加入了逐次网格剖分技术,使分界面上波前新的震源位置更加精确;在多次波射线追踪的过程中根据走时梯度方向追踪射线路径,在速度分界面区域内采用局部追踪策略求取下一个追踪点以提高多次波的射线精度.本文在多层层状介质模型及扩展到三维的Marmousi模型中进行试验,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MTG算法结合分区多步技术计算多次波时具有常规MTG法计算初至波时的优点,计算精度高、算法简单、计算效率高,验证了MTG算法在复杂的三维模型中计算多次波的有效性.【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4(049)006【总页数】9页(P1097-1105)【关键词】多次波追踪;分区多步;走时梯度算法;线性插值【作者】张婷婷;张东;邱达【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恩施445000;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恩施4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1 引言如今的地震勘探技术正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以往主要应用反射波地震勘探,多次波被当作干扰波看待,实际上多次波也传递了许多地下信息,应被加以有效应用:在多次波走时联合层析成像[1,2]中,利用反射层析弥补了大炮检距的折射层析盲区,同时又能更真实地反映地下不同位置以及不同深度、尺度更精细的结构分布;在多次波的压制方法研究中,需要实用的多次波正演模拟方法;在多波偏移成像等领域中也有应用。
因此,多次波的追踪计算变得越来越重要[3,4]。
最初的射线追踪算法用于计算地震初至波走时,包括传统的试射法和弯曲法、有限差分法[5~10]、最短路径法[11~14]、线性插值法[15~19]以及快速推进法[20~23]。
关于后续波的射线追踪有:Moser[24]利用最短路径方法实现了二维模型中反射波追踪计算;Podvin等[25]、Hole等[26]以及 Riahi 等[27]利用有限差分法计算速度分界面上的反射波;赵爱华等[28]实现了PS 转换波的计算;王童奎等[29]利用二次界面源算法实现了PS转换波射线路径追踪;赵改善等[30]利用互换原理采用走时线性插值计算非零炮检距情况下多个反射界面、多个接收点的反射波。
为了有效追踪多次波,Rawlinson等[31]提出了基于快速推进法(Fast Marching Method)的多次波计算技术,在二维模型中实现了多次波射线路径的追踪计算。
之后De Kool等[32]又将该算法推广至三维模型,实现了三维速度介质模型下的多次波波前模拟和射线追踪。
唐小平等[33,34]将分区多步思想与改进的最短路径法结合,实现了二维、三维复杂层状介质中多次反射、透射及转换波的追踪计算。
Huang等[35]利用改进后的双线性插值波前快速推进法计算三维模型中不规则网格下的一次反射和透射波。
在上述多次波射线追踪算法中大多采用的是有限差分法或最短路径法。
在传统的有限差分法中只能求网格点上的走时,而传统的最短路径法中需要解决入射角覆盖问题,否则射线路径始终是由炮点到接收点之间一系列网格节点直接连接而成的,射线出现“Z”字型的路径,射线精度和计算效率往往受到网格大小的限制,并且使得射线反射角(或折射角)不能随着入射角而连续变化。
为了快速求解三维模型,同时又不损失精度,张东等[36,37]提出了三维模型下利用线性插值或B样条插值沿最大走时梯度反方向追踪的射线追踪算法(the Maximum Traveltime Gradient Ray Tracing Method,简称 MTG)。
该算法的优点是由于B样条插值能够得到连续光滑的走时场,因此搜索步长不受网格大小的限制,在不增加网格密度的情况下,可以很大程度消除传统射线追踪方法由于单位网格划分给追踪路径带来的误差。
这种走时梯度射线追踪算法到目前为止只用于初至波射线追踪的计算,在本文中将其应用到多次波的射线追踪时对其做了改进。
首先采用逐次网格剖分法保证多次波波前走时场的计算效率;其次在多次波追踪过程中在速度变化剧烈的区域采用局部线性插值求下一个次级源点,在整个多次波射线追踪过程中沿走时梯度方向结合分区多步思想采用基于B样条/线性联合插值的方法计算三维层状模型下的多次透射、转换以及反射波射线路径。
2 模型分区和多步计算本文的分区多步思想源于Rawlinson等[31]提出的快速推进法多次波射线追踪算法。
第一步是模型分区,根据界面起伏的情况以及后续波的类型将模型分为不同的计算区域。
在计算过程中,速度模型至少分为三个区域:其一为有效区,即当前射线经过的区域;其二为边界区域,即速度分界面;其三为等待区,即当前还没有计算、波前还没有到达的区域。
第二步进行多步射线追踪计算,即首先根据后续波的类型计算波前走时场,然后追踪计算多次反射波、透射波及转换波。
图1为多次波分区多步计算示意图。
在一个两层速度模型中,起始下行P1波(在这里P、S分别表示纵波、横波;数字表示计算区域,上标、下标分别表示上行波、下行波)从炮点开始时在上层介质中传播直到遇到速度界面为止,此时有效区域为上层介质(浅灰色区域),等待区域为第二层介质(黑色区域);如果在反射界面上发生反射(或反射转换),表示为P1P1(或P1S1),此时的计算区域不变,从速度分界上的最小走时点开始计算上行的反射波;如果在反射界面上发生了透射(或透射转换),则表示为P1P2(或P1S2),此时计算区域变为第二层介质区域,第一层变为等待区。
图1 多次波分区多步计算示意图图2为多次波前传播分区多步计算示意图。
分区多步计算多次波射线具体步骤如下。
(1)从炮点所在的区域开始往下进行波前扫描计算走时场,当当前区域波前扫描计算结束时,波前停留在速度分界面(或边界)上等待下一步的命令,图2a为下行波走时场。
(2)将分界面上的最小走时节点作为波前新的震源,根据进入新的计算区域所追踪射线的类型(如反射、透射、转换波)继续进行走时场的计算。
(新调区域必须与原计算区域相邻,在追踪反射波或反射转换波时,此时新调区域就是原计算区域。
)如果地震波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则从新的震源开始计算当前区域内的上行波,如图2b所示;如果反射时追踪的是转换波,则调用转换波的速度计算上行波;如果是计算透射波,则从分界面上的新震源开始计算下层介质中的下行波走时场,如图2c所示;同样,如果是透射转换波,在计算下行波场时调用对应转换波的速度。
(3)如果是复杂的多次波,同样采用步骤(1)、(2)计算组合就可以计算多次反射波、透射波以及相应的转换波走时场并保存。
(4)根据步骤(1)、(2)、(3)计算出波前走时场后,按照多次波的传播规律从检波点开始在之前计算得到的多个独立走时场中沿走时梯度负方向进行射线追踪,就可以追踪多次波的射线路径。
图2 多次波前传播分区多步计算示意图(a)下行波P1走时场;(b)反射上行波P1P1或P1S1走时场;(c)透射下行波P1P2或P1S2走时场3 改进后的MTG方法多次波射线追踪计算和初至波追踪一样包括两个步骤:向前处理计算波前走时场以及向后处理计算接收点到炮点射线路径。
在MTG方法中走时场的计算采用基于走时线性插值的网格剖分法。
图3为逐次网格剖分示意图。
网格界面剖分假设网格单元边界面上走时线性分布,网格边界面上任意点的走时可由相邻四个网格顶点走时线性插值得到,通过线性插值计算选取网格界面上的剖分点中满足最小走时的点作为入射点,如图3左所示。
由于篇幅的原因具体计算公式见文献[37,38]。
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在找到具有最小走时的入射点后,在这个点附近继续添加剖分点阵,然后在这些次级剖分点上继续做插值计算如图3右图所示,如果遇到更小走时的点,则将该点作为新的入射点。
按照文献[17]中介绍的扫描顺序,就能快速有效地计算出有效区域内各节点波前的走时。
在此需指出模型中网格节点的个数并没有增加,只是在单个网格单元内计算时选取了不同的剖分点计算。
在MTG方法应用到多次波波前走时场的计算中时,在分区多步计算中采用逐次网格剖分法计算边界区域上波前走时,由于逐次剖分点的引入能够在界面上找出更加精确的最小走时点作为透射波、反射波波前新的震源,所以此法可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
图3 逐次网格剖分示意图多次波射线追踪向后处理依据地震波传播路径垂直于波前面的原理在各个独立的波前走时场内,通过3次B样条插值计算走时场梯度方向即波前面的法线方向,从检波点出发在相应的计算区域内沿走时场的梯度负方向追踪,即可得到从震源到检波点的多次波射线路径。
利用B样条插值计算追踪点走时需要用到周围4×4×4个节点的走时数据,计算公式如下其中:Tlmn是网格节点(l,m,n)的走时;i,j,k为追踪点所在的网格单元;s=x-i;t=y-j;u=z-k;Bl(s)、Bm(t)、Bn(u)为B样条基函数。
与追踪初至波不同的是在利用走时梯度追踪多次波时需要分两种情况。
(1)当追踪到速度分界面上时如果追踪的是反射波,那么下一个计算区域还是当前计算区域,此时的追踪点位于有效区域的边界处。
B样条插值需要利用待插值点周围27个网格上64个网格节点的走时数据作为控制点进行插值,而此时一部分数据点位于等待区内,而等待区内的节点不能参与计算。
当参与插值的数据点不足时,如图4所示,这时的走时插值公式为图4 追踪点位于有效区域边界时的情况(2)当地震波到达速度突变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根据斯内尔定律,Sinα/Sinβ=v1/v2(v1<v2),分界面两侧的走时场并不是连续的。
而根据三次样条函数的定义[39],在整个区间[a,b]上,三次插值样条函数S(x)为二阶连续可导函数,S(k)(xi-0)=S(k)(xi+0),k=0,1,2,其中xi(i=0,1,…,n)为样条函数S(x)的节点。
而介质Ⅰ与介质Ⅱ的走时场在分界面上的两侧并不是连续的,不满足样条函数使用的条件,不能继续利用B样条插值公式计算走时。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局部射线追踪策略,即在射线追踪过程中沿梯度方向每向前追踪一个步长都判断追踪点是否到达速度突变区域。
当射线追踪到速度突变区域时,与线性插值计算走时场时类似,假设网格单元边界面上走时呈线性分布,追踪点所在网格中的界面上所有的点都有可能是次级震源,将网格界面进行剖分通过线性插值计算选取网格界面上的剖分点中满足最小走时的点作为次级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