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3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
①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②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
③学生应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④在实验教学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活动。
(2)分析
本课题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氧气是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物质之一,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对于学生能以化学的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连接、装置气密性检查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本实验正是在这些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应用。
新课标在基本实验技能的要求中增加了安全和环保的意识。在本实验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就是加热的操作,而高锰酸钾加热后的剩余物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会造成污染。
对教师来说,上实验课比平时上课负担要重得多,因为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很兴奋,加上实验室的空间比较大,教师的关注度有限,有时就会使课堂显得较凌乱。因此在学生进实验室之前,就应当向学生讲明实验室的规则和要求,而且每次进实验室后也应再强调,组织好实验教学秩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减轻教师的负担。
实验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顺利完成实验,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课中应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应分工明确,有事可做。通过交流讨论、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验,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并巩固氧气的化学性质。
2、编写意图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出发,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并从实验活动过程中体会化学带给他们的快乐。
3、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对氧气的性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对氧气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早已迫不及待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制取氧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制取氧气,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因此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备奠定基础。
4、教材内容分析
(1)内容分析
由于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较快,不容易控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选择反应速率适中、且较安全的高锰酸钾作为反应物。在氧气的性质实验中选择了木炭和铁丝,并没有选择硫磺,是考虑到环保问题。且木炭和铁丝也是生活中较为熟悉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也很有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将“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与交流”包括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清晰而醒目地呈现在教材上,让实验各环节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和有条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材取舍增删及理由
本课内容在旧版教材上册第39页“活动与探究”的基础上做了如下变动:
①将“活动与探究”的标题换成了“实验活动”,使本实验更倾向于验证性实验,突出了学生的活动。
②将“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与交流”等栏目清晰而有序地呈现出来,使本课的层次性和整体性显著增强。
③以“想一想”、“提示”的方式,将制取氧气过程中两个关键点醒目地呈现出来,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④新增了“问题与交流”,让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制取氧气,还要学会如何去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有价值问题。
⑤将“工业制取氧气”的资料移到了本课题的前面,减小课堂容量的同时,也减轻了师生的负担,让本课的教学时间更加充裕。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特征
初三学生已能理解一般的抽象概念,能对许多现象进行概括和抽象,但其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有赖于感性经验和具体形象的直接支持,常常带有主观片面和肤浅的特点。初三学生初学化学,兴趣浓厚,甚至对每一个实验都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望,但大部分学生仅仅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感性认识,觉得某某实验如何精彩,而很少对实验的本质进行探究。
2、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连接、装置气密性检查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但仅仅处于初级模仿阶段。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制备,没有头绪,不仅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第二单元课题2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性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3、学生实际情况
由于我校学生大多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实验动手能力,在课堂上总是显得很被动。结合化学学科新知识较多的特点,我对学生的预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新课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投放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精读教材,把预习落到实处。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师生课堂上的负担,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实验动手能力缺乏的情况,我在课前为每个学习小组都培训了一名实验助手,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对操作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3D教学理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举例展示、口头阐述,巩固记忆主要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及药品的性质。
2、通过阅读教材、讨论归纳,知道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3、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展示,学会组装仪器并能制取两瓶氧气(其中一瓶留有少量水)。
4、通过阅读教材、实验探究,进一步巩固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温馨提示】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及”可能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确定原因:对任何一个实验而言,操作步骤应是核心内容,只有清楚地掌握了操作步骤,才能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不至于在实验时出现慌乱。而“注意事项”是实验中的细节,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也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清楚地掌握实验注意事项,就很有可能使实验失败,甚至还会发生危险。
四、教法、学法
1、教法应用
本节课我采用以学案导学的3D教学模式。3D教学的理念可以概括为“三导三动三达成”。“三导”指“导学、导思、导法”,“三动”指“行动、心动、神动”,“三达成”指“达成目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