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量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静脉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探析
例 不均 , 形 成 抗 凝 剂 过 多 的情 况 , 使T T 、 AP T T以及 P T 等 方 面 在
一
定程 度上发生 延长现象 。
表1 静脉采血期间影响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 《 n )
检查, 尤 其 是 对 于 出血 性 疾 病 以及 抗 凝 治 疗 等 方 面 , 凝 血 四 项 的 检 查 起 到 非 常 重 要 的 影 响 …。 凝 血 四 项 检 验 在 标 本 方 面 的 要 求 较为 特殊 , 其 采 集 方 法 将 会 使 样 本 检 验 结 果 在 可 靠 性 以及 准 确 性方 面受到 直接 的影 响。 本 研 究通 过 对 2 8 0 例 问 题 病 例 进 行 研
本方面的要求较为特殊, 其采集方 法将会使样本 检验结果在可靠性 以及准确性方面受 到直接 的影响。 而采血期间的采血时间
以及抗 凝 剂 等 多 个 因素 均 是 影 响 凝 血 四项检 验 结 果 的 相关 因素 , 因 此 检 验 人 员应 结 合 相 关 因 素 , 加 强对 静 脉 采血 过程 的控 制
力度, 从 而 预 防 检 验 误 差 的 产生 。 【 关键 词 】静脉 采 血 过程 ; 凝 血四项 ; 检验 结果
[ 中图分类号】R 4 4 .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2 — 5 6 5 4 ( 2 O 1 3 ) O 7 ( a } _ 0 1 5 8 - 0 2
究, 从 而 分 析 静 脉 采 血 的 过 程 对 凝 血 四 项 检 测 结 果 的 相 关 影 响 3讨 论 因素 , 现 总 结 如 下。 凝 血 四项 是 检 验 科 临 床 检 查 中的 一 个 检 查 项 目, 临 床 上 常 采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目的分析影响因素与检测结果的关系,便于检测中更好的控制影响因素对试验的不良影响,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3月试验用血液标本360例检测不同因素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加以分析。
结果样本血量不足与过量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四项均存在明显差异,溶血样本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酶时间三项均存在明显差异,室温放置8 h后,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两项均存在明显差异,4 ℃环境温度存放8 h以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结论检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
标签:凝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The common influencing factor on results of four blood coagulation index ZHAO Hong-ji.The Third People s Hospital of Luoyang,Luoyang 47100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relation betwee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the results of detection,control effect factors,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in the testing data.Methods Tested blood specimens of 360 cases from January 2011 to March 2011 of detection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prothrombin time,thrombin time,partial thrombin time and fibrinogen effects.Results Blood deficiency and excess were obvious difference in PT,TT,APTT and FIB.Hemolytic samples were obvious difference in PT,TTand APTT.Samples placed after eight hours in room temperatu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 in PT and TT.Samples placed in 4 ℃temperature for 8 hours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four test results.Conclusion Examination quality control was a key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n detection results.【Key words】Clotting detection;Prothrombin time;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Thrombin time;Fibrinogen凝血试验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其准确的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正确性[1]。
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目的:探讨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均行凝血四项检测,分析不同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及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采集量2 ml标本的TT、APTT、PT均短于重新采集合格标本,FIB水平低于采集量合格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室温内(20 ℃~25 ℃)保存4 h标本APTT明显长于2 h标本,TT 短于2 h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的TT长于未溶血标本,APTT、PT短于未溶血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00 r/min 离心15 min与4 000 r/min离心5 min后,标本的FIB、TT、APTT、P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集量不合理、室温保存时间过长及标本溶血将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为较快获得临床检测结果可采用 4 000 r/min离心5 min替代3 000 r/min离心15 min。
标签: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速度;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凝血四项检查是诊断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疗效评估和术前预测凝血功能及抗凝血药物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其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将对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造成直接影响[1]。
血凝的实验室检测不是分析某一中特定物质,而是监测一系列酶促反应终点,故其诊断结果易受凝血标本存储时间、采集量、离心时间、溶血等多种因素影响[2-3]。
因此,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异常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促进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治疗准确性的提高。
基于此,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100份血液标本展开研究,旨在探讨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实验室检查凝血四项的质量控制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采血量多少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疗效 的评 估 与监 测 有 直 接 指 导 作用 。研 究 表 明 , 不 同 比例 的抗 凝剂 导 致 的血量 不 同对 凝血 四项 结 果有 一定 的影 响 , 当抗 凝剂 比例 大 于 标 准抗 凝 比例 即样 本 血 量 不足 时 , 对凝 血 四项 的测定 结果较 标 准组偏 高 ; 当抗凝 剂 比例小 于标 准 抗 凝 比例 即样 本 量 过 多 时 , 只 有凝 血 酶 时间 ( T T) 的测 定 较 标 准 组 偏 低 j 。凝 血试 验 中对 采血 量 的控制 直 接 影 响 着 结果 的 可靠 性 与 准 确 性 _ 3 ] 。 因此 , 探讨 采 血量 的多 少 对凝 血 四项 的影 响 具 有非 常 重要 的临 床 意 义 。本 实 验 采 集 2 0 1 4年 1月一 6月 在 鄂尔 多斯 市 中心 医 院体 检 的健 康 成 人标 本 , 相 对 于标 准血 量标 本 , 研 究 全 血 血 量 的 变化 对 凝 血 四项 结果 的
摘要 : [ 目的] 探 讨 不 同采 血 量 对凝 血试 验 结 果 的 影 响 。 [ 方 法] 选取健康成人 1 2 0人 , 于 清晨 空 腹 采 血 , 在 真 空 定 量 采 血 管 中分 别 收
集 1 . 7 mI 2 . 7 mL、 3 . 7 mI 全 血 , 标本 3 mI 血 为标 准采 血 量 , 检 测凝血 酶原 时间( PT) 、 部分凝 血酶原 时 间( AP TT) 、 纤 维 蛋 白 原
护理研究 2 0 1 5年 9月 第 2 9卷第 9 期 上旬 版 ( 总第 5 l 3 期)
采 血 量 多 少 对 凝 血 四项 测 定 结 果 的 影 响
静脉采血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
静脉采血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合称凝血四项,其作为凝血功能异常的筛查试验,在出血性疾病诊断、抗凝治疗监测、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该试验对标本要求特殊,采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探讨静脉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和临床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进行术前凝血四项检查中,其中一项以上异常,但经重新抽血复查为正常的标本200份。
均排除仪器和试剂因素。
1.2方法①观察血液标本是否凝固②观察血液标本中有无小凝块③观察血液标本量④观察血液标本中有无溶血和脂血等。
2结果:在200份标本中,血液凝固60份(占30%),有小凝块100份(占50%),采血量少32份(占16%),溶血和脂血8份(占4%)。
3讨论:近几年提出了pt、aptt测定的标准化[1],其内容包括样本的采集、样本的保存、试剂的标准化和报告方法等方面。
护理人员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按要求采集标本,避免因检验结果异常延误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
3.1血液标本凝固与抗凝剂有关①抗凝剂加入试管中过少②从正在输液的静脉导管中抽血造成抗凝剂浓度降低③误用同种但不同浓度的抗凝剂,如血沉枸橼酸钠抗凝浓度为3.8%,凝血四项枸橼酸钠抗凝浓度为3.2%④注入血液标本量过多⑤枸橼酸钠是钙离子的快速螯合剂,能有效阻止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降解,并能稀释血液,所以应严格按1∶9比例抗凝。
抗凝剂过多是导致pt、aptt 延长的重要原因[2]。
目前,预留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被广泛应用,对于降低护士的劳动强度、减少医源性感染、保证采样量准确等方面很有帮助⑥抗凝标本误用普通干燥试管。
3.2血标本凝块与护士操作方法有关①抽血不顺利,时间过长,血液已经在空针里凝固②试管过多,先后注入顺序不对,最后注入抗凝管,造成血液在注射器里已经凝固,凝血试验标本应取第1管[3]③血液注入试管后未立即轻轻摇匀,使部分血液凝集④摇匀时间不够,使血标本未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但也不要猛摇,以防溶血)。
不同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效果分析
不同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效果分析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探讨优良方法的临床适用性。
方法选择2012 年10 月于本院健康体检40例的血液标本,按照不同的抗凝比例和不同的放置时间测定PT、APTT、TT、FIB,分析比较各组测定的差异。
结果抽血量在1.4 mL(7∶1)、1.6 mL(8∶1)和2.0 mL(10∶1)时,与标准1.8 mL(9∶1)测定的PT、APTT、FIB、T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室温下放置4、8 h和24 h PT、APTT、FIB、TT值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严格遵守标本采集和检测规范对测定数据的准确度有很大的意义,医务人员应认真掌握规范操作,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指导数据。
标签:不同;影响因素;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是临床上常用的凝血四项,它在临床上的作用很广泛,比如术前凝血的评估,抗凝药物治疗监测、休克等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初步诊断等,如何追求可靠的检验数据历来都是研究的重要课题[1-2]。
本院针对一些临床上常出现的影响数据的因素展开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10月1日~31日健康体检者40例,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20~50岁,平均(31.6±2.4)岁;且入选患者近期未使用与凝血有关药物,无出血史,肝功能、血液常规无异常。
1.2 仪器与试剂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法国STAGO Compact),原装配套试剂、校准物和质控品及一次性反应杯等。
一次性使用血凝真空负压采血管(湖南安信医用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2410045)。
1.3 方法要求一名专业采血者实施标本采集,抽血者选用抽取5 mL注射器,每位体检者抽取4管血液,共20 mL。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摘要】目的观察血液标本、采集、运送、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0年住院患者2149例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测定。
结果在2149例标本中有273例有误差,误差率12.7%。
其中采血量比例不当者253例,占92.7%;标本与抗凝剂没充分混匀者11例,占4.02%;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者8例,占2.93%;混有肝素者1例,占0.33%。
结论标本采集不当与送检时间是导致测定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凝血四项;影响因素;解决方法凝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除了靠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外,护理人员对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凝血四项是判断凝血系统病理变化、术前筛查凝血系统病和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指标。
Rod-gers等研究认为,Duke法测定出血时间不能作为凝血功能的预测指标[1]。
2000年卫生部明令停止使用术前的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测,用凝血四项取代,使临床标本量激增。
丛玉隆等认为:血液离体即开始变化,随存放方式和时间的不同,凝血因子逐渐消耗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同[2]。
本文分析了非疾病因素异常结果和标本、收集及放置时间的关系,探讨造成凝血四项误差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所有标本均来自于本院住院患者,由护士采集送到本科。
收集我院2009年至2010年2149例标本住院患者静脉血。
收集不合格标本273例(非病理因素引起结果异常者),其中血量比例不当者253例,标本与抗凝剂没充分混匀者11例,混有肝素者1例,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者8例,重新抽血复查。
1.2 仪器SYSMEX CA51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1.3 试剂SYSMEX原装试剂1.4 比色杯原厂比色杯。
1.5 试管杨州市华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2 ml血凝管带盖。
1.6 方法检测项目为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目的探讨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进行静脉采血患者血标本300例,觀察其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并对影响四项检测(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溶血、脂血、血液凝固不良、采血量不足、小凝块等均是导致凝血四项结果偏差的重要原因(P<0.05)。
结论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能够受到抗凝剂使用、采血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提高检测准确性,相关人员要加强控制静脉采血过程及时间。
标签: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凝血四项是患者术前必须接受检查之一,目的在于对患者止血功能是否存在缺陷进行观察,减少术中大出血现象。
凝血四项是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然而在实际检测中常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测出现偏差,对手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对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00例患者血液标本检测情况进行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0例患者血液标本,患者情况:男186例,女114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32.65±5.21)岁。
1.2方法使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生产公司:日本sysmex公司),使用质控品与试剂均为进口配套产品。
患者晨起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mL,加入枸橼酸钠109mmol/L,抽出血液后,将之放入含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内,枸橼酸钠:血液为1:9。
查看血液样本体积,是否出现溶血、止血及血块等现象。
抽血完成后分别在1、2、4h随机抽取50份血液标本,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将剩余150份血液标本随机分为三组,3000r/min离心机离心5、10、15min,取上层血浆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标本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标本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目的:观察不同标本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3月1750份血液标本的凝血四项(PT、APTT、TT、FIB)结果,并探讨标本采集、保存、运送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
结果:本讨论中1750份血液标本中出现错误结果的病例共有110份,占6.29%,其中血液采集过程出现错误85份;标本存储方法不正确导致存储过程中出现小凝血块17份;标本运送过程不正确导致结果错误8份。
通过调查出标本错误原因后,重新进行鉴定后结果与临床完全相符。
结论:严格的控制标本采集、保存及运送各过程的质量可以保证凝血四项结果的准确性。
标签:凝血四项;标本制备;血液凝固;标本因素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的提示作用越来越大,临床检验的结果与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都有极大关系,凝血四项是临床诊断中常用到的医学检验技术,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四项结果主要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检测,为术前必查项目[1]。
同时也是服用阿司匹林等降脂等药物须检测的指标,为探讨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等因素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2-3月1750份血液标本的凝血四项(PT、APTT、TT、FIB)结果,并分析不同标本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仪器及试剂一次性负压定量血凝管由广州阳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日本SYSMEX 公司的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试剂为德林公司提供的配套凝血试剂。
1.3方法1.4统计学处理2结果3讨论凝血四项各指标对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凝血四项功能检查的准确性不断提高,为了提高临床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的提示作用,需要尽量提高标本采集过程中的不正规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影响[2-3]。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量对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量对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目的:探讨采集不同剂量的血液量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检验质控寻求科学的管理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60例门诊正常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体检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采血量1.8ml为标准血样(对照组),观察组1血样小于1.8ml,观察组2大于1.8ml。
所有患者有统一检验员、血凝分析仪检测。
结果:血样小于1.8ml与标准血样比较PT、APTT时间明显延长;血样大于1.8ml 与标准血样比较PT、APTT时间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标准化标本采集是质控的先决条件,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提高临床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标签: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PT APTT按照卫生部(2000)412号文件,即《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检测方法操作规程的通知》要求,以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BPC(血小板计数)三项检测作为手术前的出血倾向、对血栓与止血筛查主要检测方法,而废除常规的出、凝血时间检测[1,2]。
这样更能细化、量化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
但有时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定的误差,如标本采集的量就是其中的一项,精确的标本采集量是保证检验质控的前提[1]。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检验工作实践出发,有意对临床检验标本采集量与PT、APTT检测结果进行探索的研究,旨在于不断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把质控工作和医疗安全摆到同等的位置上来。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组60例检测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3月-4月参加健康体检的人员,并除外出血、血栓性疾病及近3日内使用避孕药、雄激素、天门冬酰胺酶、纳洛酮等药物;妊娠和急性炎症者也排除在外。
年龄在18-45岁之间,男性46例,女性14例。
1.2 方法检测设备为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前1日要求研究对象晚餐不得饮酒、吃过于油腻、辛辣食物,注意充分休息,次日上午8:00h,空腹状态下,在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取血。
新生儿凝血标本血液采集方法对凝血四项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2020年3月新生儿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凝血功能呈低活性状态,且易受自身疾病状态及外界因素影响,如低体温、缺氧、感染、高代谢以及严重酸中毒等生理病理状态下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有出血倾向[1],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是监测新生儿凝血功能的有效手段[2-3]。
关于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研究较多[4-5],但是教科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都明确强调了如果红细胞比容(HCT )异常时,抗凝剂的用量需要根据HCT 对枸橼酸盐终浓度进行调整[“行标”规定HCT ≥0.55(55%)][6-7];出生两周内新生儿常处于生理性缺氧状态,红细胞明显增高,导致HCT 增高,临床工作中发现新生儿HCT 常常>0.50,而针对新生儿HCT 对凝血功能检测影响的研究未见报道。
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新生儿凝血标本血液采集方法对凝血四项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41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和检验报告排除有重度感染、肝功严重异常等有出血倾向的重症新生儿,并利用Excel 的筛选功能排除凝血四项检测中任何一项报危急值的新生儿),根据血液采集方法将其分为标准采血组(69例)和校准采血组(72例)。
标准采血组中,男35例,女34例;年龄<1d 58例,2~7d 9例,>7d 2例。
校准采血组中,男33例,女39例;年龄<1d 52例,2~7d 15例,>7d 5例。
1.2方法标准采血组,即用3mL 枸椽酸钠抗凝管采血至示量3mL 。
校准采血组,即按HCT ,根据公式:抗凝剂量(mL )=[100-患者HCT (%)]×0.00185×血量(mL ),调整采血量或抗凝剂量后采血。
新生儿HCT 在0.50~0.60时,增加采血量;HCT >0.60时,考虑增加采血量可能导致抗凝采血管容积不够,不便混匀,用减少抗凝剂用量的方式进行校正,便于护士采血时操作,校准采血参考表1。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目的:分析不同的放置时间、标本离心时间以及标本是否溶血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不同放置时间试验、不同标本离心时间试验以及溶血和未溶血试验,记录不同处理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放置4 h的血液标本,APTT明显长于放置2 h的标本,TT明显短于放置2 h的标本,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方面,离心时间5 min的标本明显短于离心时间10 min和15 min的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方面,离心时间5 min的标本明显短于离心时间10 min和15 min 的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的PT和Fib均明显低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方面,溶血标本的APTT显著短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T方面,溶血标本的TT显著长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的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和是否溶血等因素会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签:凝血四项;检测;标本凝血四项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与观察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的常用检验项目,是判断机体止血与凝血系统病理变化的重要指标[1]。
实验的标准化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关键,但是许多因素如样本送检时间、保存温度等影响着血栓与止血筛检试验测定结果的可靠性[2-3]。
本组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或住院部做过凝血四项检查的患者2300例,比较分析影响因素与凝血四项结果的关系,从而为提高凝血四项临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做过凝血四项检查的患者2300例,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凝血功能均正常。
不同抗凝比例对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54 期2019 Vol.6 No.54131不同抗凝比例对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牟小庆1,杨立春2(1.大庆油田让北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2.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63)【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抗凝比例对于凝血四项的检验结果带来的影响。
方法 选择近期符合检验要求的健康体检者74名作为本组研究对象,采集其肘静脉血液进行凝血四项检验,对检验结果加以回顾分析。
结果 当抗凝比例分别是1:7、1:13、1:11时,受检者的PT 、FIB 、APPT 结果相比差异不明显(P >0.05),但TT 与之相比则有显著区别(P <0.05);当抗凝比例分别是1:9、1:5时,PT 、FIB 、APPT 、TT 均有显著区别(P <0.05)。
结论 严格控制采血量及抗凝剂和全血比例,对于提高凝血四项的检验准确性均有重要意义,从而为疾病诊疗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不同抗凝比例;凝血四项;检验影响【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4.131.01凝血四项指的是凝血酶原时间(PT )、纤维蛋白原(FIB )、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以及凝血酶时间(TT )[1]。
对其进行检测时,抗凝剂和全血以1:9比例充分混匀后是检验凝血四项的常用比例,当血浆分离之后,可以对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加以准确诊断,但抗凝剂比例对血浆量改变会带来相应影响,甚至对实验结果产生改变。
所以,本文主要对不同的抗凝比例在凝血四项检验中对其结果的影响加以分析,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近期符合检验要求的健康体检者74名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即近期无药物治疗史、无肝功能异常情况、无不明原因的出血史、血液的常规检查正常以及无血栓性疾病、家族疾病史等。
探讨静脉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探讨静脉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李文静;杜丽敏;沈丽君;杜秋香【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on results of rnfour tests for coagulation. Methods: The four tests for coagulation were performed in 278 rnpatients receiving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from June 2009 to June 2010. The influence of rnvenous blood collection on results of four tests for coagulation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rnThe data in the 278 cases showed that, there was blood coagulation 93 cases, small clot in rn144, less blood in 32, lipid blood in 19. Conclusion: Because of the test specimens require rnspecial collecting correctness directly affects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est results, rnso discussion on effect of venous blood on test results and clinical work has a certain rnsignificance.there were some factors on the blood coagulation four test. The nurses should rnabide by clinical guideline in the work and focus on anticoagulant agent and time of blood taking to avoid the rnerror.%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静脉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筛选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手术前静脉采血患者和出血性疾病静脉采血患者,将278例问题病例进行了凝血四项检查,分析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结果:278例样本中,血液凝固93例,小凝块144例,采血量少32例,溶血和脂血19例.结论:由于该试验对标本要求特殊,采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故探讨静脉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和临床工作具有一定意义.在临床检验过程中,采血过程中的多个因素会影响到凝血四项的结果,检验人员要从抗凝剂的使用、采血时间等过程进行控制,避免失误,减少检验误差.【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年(卷),期】2012(009)011【总页数】2页(P86-87)【关键词】静脉采血;凝血四项;血液凝固;凝血酶【作者】李文静;杜丽敏;沈丽君;杜秋香【作者单位】邯郸市第三医院检验科河北邯郸056001;邯郸市第三医院检验科河北邯郸056001;邯郸市第三医院病理科河北邯郸056001;邯郸市第三医院检验科河北邯郸05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1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常作为临床凝血功能异常的筛查试验,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抗凝治疗的监测、以及术前的必备检查在临床广泛应用[1-2]。
标本采集量不足对凝血检测项目结果的影响
标本采集量不足对凝血检测项目结果的影响李佳;吴宗勇;齐军【摘要】目的分析标本采集量不足对凝血检测项目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采集量不足及足量采血的对照组标本共23对,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含量.结果采血量不足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TT显著延长,FIB和D-Dimer含量显著降低,而FDP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凝血标本采集量不足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期刊名称】《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年(卷),期】2016(023)011【总页数】3页(P1359-1361)【关键词】标本采集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作者】李佳;吴宗勇;齐军【作者单位】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1【正文语种】中文凝血系统检测是临床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查试验,是术前筛查凝血系统疾病、观察抗凝剂用量、辅助诊断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检测项目。
在检测的过程中,试验结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状态,标本采集是否合格,标本采集后的放置时间、离心速度、抗凝剂与试剂、仪器设备状态等。
本文主要针对凝血标本采集量不足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
1 研究对象挑选2014年1月至6月采血量不足的枸橼酸钠抗凝标本,采血量约为1.8mL至2.1mL之间,枸橼酸钠为0.3mL,因此,采血量与抗凝剂的比例约为6∶1至7∶1之间,立即通知护士重新采集足量标本(采血量为2.7mL,与抗凝剂比例为9∶1)1份作为对照。
确保两次采血之间患者未进行治疗,且要求离心后标本无溶血、脂血及黄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采血量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凝血功能主要用于判断病人有无出血或血栓形成倾向,是手术前、口服抗凝剂监测、血栓诊断中经常使用而且非常实用的一项指标。
其实验室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所以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凝血标本常见问题有:黄疸、脂血、溶血、标本量的过多或过少、HCT过高或者过低等。
以下,我们主要针对后两个问题来讨论不同采血量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当HCT在20%—55%之间,或者当HCT<20%或HCT>55%时,不同采血量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一、HCT在20%—55%之间,不同采血量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影响。
当HCT在20%—55%之间时,有学者通过实验得出以下数据:样本血量不足与标准血量标本检测结果比较(±s)
样本血量过量与标准血量标本检测结果比较(±s)
不同抗凝比例下凝血四项的检验结果比较(±s)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标本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血液凝固的过程很复杂, 钙离子会参与到凝固反应的每一个步骤,作用至关重要。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凝血检测采用的抗凝剂为109 mmol/L枸橼酸钠, 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9。
枸橼酸钠能有效的阻止凝血因子Ⅴ、Ⅷ的降解, 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此作用是可逆的, 如果再加入足量的Ca2+,凝血功能即可恢复正常。
当采血量为1.8 ml时, 枸橼酸钠和钙离子的比例适当, 钙离子能被枸橼酸钠完全的络合封闭, 凝血过程将被阻断;当采血量超过1.8ml时,钙离子相对的过量, 没有被络合的钙离子促进血浆的凝固, 会消耗部分的凝血因子, 因此测量的APTT和PT的结果延长;当采血量不足1.8 ml 时, 枸橼酸钠相对过量, 而测定APTT和PT加入定量的钙离子, 测定时过量的枸橼酸钠络合了部分的钙离子, 导致凝血过程中钙离子不足, 同样会导致结果延长。
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当血细胞比容在20%—55%之间时,标本量不能过多或过少。
二、HCT<20%或HCT>55%时,不同采血量对凝血四项测定结
果影响。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凝血四项所用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9,分析这个全血比例1∶9,不能代表血浆与抗凝剂比例为固定值, 因为健康人群男女红细胞比容正常范围在0.35~0.55之间,且规定当红细胞比容超出0.2~0.55范围要对抗凝剂的量进行调整。
HCT>55%时
HCT<20%时
高低HCT组校正前后的对比
从上述数据我们知道:在实验室,经常遇到各种类型的贫血和高红细胞血症的患者,其血细胞比容常超出正常值范围,此时如果直接
检测患者的凝血四项,就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因此,当红细胞比容超出0.2~0.55范围,实验室要对抗凝剂进行校正,其校正公式为:
抗凝剂的量=0.00185✖全血量✖(100-HCT%)。
但是,在实际采血操作中采用的是真空负压管,试管中已加入固定剂量的0.2ml抗凝剂。
为了方便临床采血操作,将抗凝剂的剂量校正公式加以变化:
全血量ml= 抗凝剂用量ml /0.00185/(100-患者HCT%)即全血量ml= 0.2ml /0.00185/(100-患者HCT%)=108.11/(100-患者HCT%)。
那么,患者1的正确采血量为:全血量ml= 108.11/(100-患者HCT%) =108.11/(100-65.4)=3.1ml
患者2正确采血量为:全血量ml= 108.11/(100-患者HCT%)=108.11/(100-16.3)=1.3ml 。
总的来说,了解不同采血量对凝血四项造成的影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凝血四项对临床在辅助诊断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DIC、严重肝肾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抗凝治疗的监测和术前检查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2. 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当HCT超出0.2-0.55范围要对抗凝剂的量进行调整。
3. 新生儿、严重呕吐腹泻患者、大面积烧伤病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患者,HCT 都可能出现过高的情况。
而严重贫血或妊娠和大量输液的患者,则可能出现HCT过低。
HCT 需要检测血常规来确定抗凝剂的用量或者采血量,对于一些已知 HCT 异常的患者,要和临床医生护士沟通,避免二次采血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麻烦。
参考文献:
1. 戴红梅 .标本量及红细胞压积对凝血项目检测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81):114-137.
2. 娄峻,王森钰,邱卫强.抗凝剂校正公式在凝血四项检测中的
应用[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6,6(3):189-191.
3. 牟小庆,杨立春.不同抗凝比例对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