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摘要

现如今在每一所大学都有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身影。针对这一课程在读大学生和老师有着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不解之谜。“现在的大学生有什么理由去了解和研究历史,特别是那些现代史方面的内容。这些在历史学家或历史专业的学生眼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对于我们而言,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极其复杂。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一些探讨或分析,来帮助大学生解决他们心理方面的压力是一件及其有意义的事情。使他们对学习历史有所感兴趣,进而促进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概论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书写爱国主义与民族自立的雄伟篇章的历史;既是列强凭借其政治、军事上的暂时的胜利,向中国强行贩卖其文化的历史,也是优秀的中国人奋发图强,睁眼看世界,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乃至西方文化中具有进步的因素的历史。在此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大变局之下,中国的近代学习思想呈现出与中国古代学习思想有着巨大以至根本不同的特点。

二、中国近代史的关注点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书写爱国主义与民族自立的雄伟篇章的历史;既是列强凭借其政治、军事上的暂时的胜利,向中国强行贩卖其文化的历史,也是优秀的中国人奋发图强,睁眼看世界,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乃至西方文化中具有进步的因素的历史。1

(一)中国的血泪史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三千年所未有之大变局”;大概可概述为“一条红线”(阶级斗争)、“两个过程”(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三次高潮”(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八大事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的历史。这就是历史的“沉沦”。到 1901 年签订《辛丑条约》,使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国家主权空前大沦丧,也使清政府成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傀儡,它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中国社会沉沦到谷底。2

(二)中国的政治史

十世纪末期,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备受青睐,精彩迭出,其中政治史研究尤为关键。文化作为历史研究的中心举足轻重,但经过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历史研究的主要力量都在描写政治,政治是国家脊梁,是历史的灵魂,经济是国家的基础,但无论如何发展,经济总要受到政治的约束,文化自然也受政治的制约,深入的研究,文化只能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政治史的研究,其地位无可取代。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现实政治”的身影非常清晰。1919年,五四

1张任伸.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J].时代报告,2018(2)

2王建朗.2017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J].近代史研究,2018(4)

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我国的社会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19至1922年间,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支马克思主义队伍。结合了中国现状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促使反帝反封建这一目标有效的完成,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功。通过这一段历史可见,在外力的刺激下近代国人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路径,基于最初单纯的西方技术的学习、先进制度的学习、先进思想文化的学习,每次学习都因为主导者本身受到的限制性以及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问题,但整体趋势都比较先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近代国人百折不挠的探知精神以及他们具备着强烈的拯救国家的责任心。同时我们还将认知到,事实表明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地主阶段都无法拯救中国,唯有共产党员才能带领国人迈向拯救中国成功的道路。通过历史我们了解,只有积极不断的探索才能获得进步,应该在历史逐渐前进的车轮中加强探究前进,以此才能持续不断的发展,使其稳定的屹立在民族之中。3

三、学习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

(一)微观研究、综合研究相得益彰

人们对历史的研究有细化倾向,专注于某一方面研究具体的问题,成果喜人,收获巨大,一方面说明了成绩,另一方面暴露了弱点。对历史的过于细化研究,无法纵观全局,容易脱离大背景,从大的方面讲解决不了宏观方面问题,中国一百多年,斗转星移人事繁多,研究细致固然说明了认真的程度,但还是要全盘考虑,注意开展综合的研究,要胸有成竹。划分过于精细,难以做整体的研究,对历史研究人才的培养也是一种失误,难打造高屋建瓴的人才。中国优秀的历史人物众多,他们很多人学富五车,饱读诗书,同时又有深厚的儒释道思想,如果对他们的研究过于细化,肯定会失之一隅。如果研究全面,必然要涉及多方面的学问,研究人员也要具备超人的文化水平。几乎达到了“通识博学”,当然如果具备这些条件,所作的研究自然也能够出类拔萃超人见地。

(二)现实与历史的辨别

历史继往开来,现实和历史一脉相连。历史研究者生活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必然要成为将来的历史。在现实社会当中,有千千万万的历史问题引发我们研究者的思考,这样有一个问题就摆在眼前:现实和历史之间的同异。问题虽然简单,但是长期以来一直被研究者混淆。举一个例子来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大量引进外资进行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此一些历史研究者中产生了错误的观念:近代中国一百多年中,外国侵略着不断进攻中国,侵略我们的土地,倾销商品掠取原料不胜枚举。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帮助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会促使中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如果当年没有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会对中国的发展十分有利,显然,这是把历史和现实等同化了。要避免这种错误,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掠夺了中国大量的财富,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给中国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人民因此水深火热。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建立了新的国家,由于祖国的强盛、中国人民的强大,外国在中国的投资是在尊重中国国情、遵守中国的法律的情况下,会驳回他们任何不合理的请求,他们的投资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因此,今非昔比,不能够以古套今,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4

(三)历史教育意义相对突出

3柳岳武.略论中国近代史之开端[J].中州学刊,2017(7)

4李玉.关于加强中国近代史研究“说理”性的几点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18(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