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狂犬病口服疫苗研究进展
口服 疫 苗 口服 免 疫 家 鼠, 抗 体 阳 转
率 达 8 % 以 上 。1 9 0 9 6年 郑 海 发 等 又 采用 C TN一1 经 Veo细胞 传 l , 株 r 5代
实 的 技 术 基 础 。Ditsh l 编 码 ezc od把
细 胞 凋 亡 蛋 白基 因 插 入 到 狂 犬 病 病
病毒感染植 物,用分 离的病毒粒子
免 疫 动 物 或 直 接 用病 毒 感 染 的 植 物 叶片 饲喂 动物 就可 起 到免疫 效果。 Yso ui v等 于 19 成 功 构 建 了带 b 97年
有 糖 蛋 白 B细 胞 表 位 和 核 蛋 白 T细 胞 抗 原 表 位 的 重 组 AI MV病 毒 。通
诱 导 T细 胞 免 疫 。反 向遗 传 操 作 系 统 方 法 是 新 近 发 明 的 方 法 ,应 用 该 方 法通 过 修 改 狂 犬 病 病 毒 糖 蛋 白 与 毒 力相 关的 位 点和蛋 白的膜外 区 ,
可 以 重组 出 更 安 全 、 更 有 效 的 减 毒
活疫 苗 。
、
狗 和 浣 熊 产 生 中 和 抗 体 ,具 有 很 好
的 保 护性 ,但 对 鼠等 啮 齿 动物 、猫 、 臭 鼬 具 有 致 病 性 。S AD— en株 疫 Br 苗 对 红 狐 有 很 好 的 保 护 作 用 ,但 对 啮 齿动 物 和狒 狒 具 有 一定 的 致病 性 。
狂 犬病 毒 的 反 向 遗 传 学 操 作 系
一
三 、转基 因植物 口服疫苗
表 达 狂犬病 病 毒抗 原蛋 白的植 物 可 能 成 为 人或 动 物疫 苗的 廉价 来 源 , 特 别 对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这 种 疫 苗 更
论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论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摘要概述了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合理应用疫苗及了解其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狂犬病;传统疫苗;细胞疫苗;新型疫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512.9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223-021 传统疫苗1885年巴斯德尝试用感染狂犬病毒固定毒的兔脊髓并于室温干燥,经此制备的疫苗试验后在1885年首次应用于人并获得了成功。
1908年fermi通过在室温下用1%酚处理组织改进了巴斯德的方法。
1911年semple 应用羊脑组织的匀浆物制备疫苗,提高了疫苗的易感性。
应用化学方法如酚、β-丙内脂制备了无毒性的semple 疫苗。
我国自1949年起,一直使用由山羊脑组织制备的semple 疫苗,直到1980年停止使用,由原代地鼠肾细胞和bhk细胞疫苗取代。
脑组织疫苗由于注射量大(每针2ml),接种次数多(14针以上),接种后易引起神经变态反应,抗体产生慢而且水平低等原因,who 狂犬病专家委员会在第七次报告(1984年)中支持限制和放弃生产脑组织疫苗,并极力提倡使用灭活的细胞培养疫苗。
2 细胞疫苗2.1 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1964年wiktor在wistar研究所首次描述hdcv,并进一步通过比较试验最终将来源于semple疫苗生产用pm狂犬病毒株适应到w1~38人二倍体细胞株(后来又适应到mrc 5细胞)。
该疫苗于1974年首次获准生产,并于1978年开始商品化。
hdcv不含任何神经毒因子,并不含任何外源动物杂质,因而可以解释它在重复注射后较好的耐受。
采用nih法检测疫苗的稳定性证实,疫苗在4℃和37℃放置1个月后,无明显差异。
进一步将5批效价为4.3~5.6的疫苗4℃存放3.5年,所有批号滴度均大于2.5iu/剂。
早期调查发现,hdcv预防接种后1个月或3个月达到抗体峰值(10iu左右),随后便逐渐降低,但1~2年内滴度始终大于0.5iu,通过1~3年内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迅速增加10~15倍,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途径相近。
动物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2012年第8期专论与综述狂犬病(Rabies )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对狂犬病病毒都易感,该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全世界每年有6万人死于狂犬病,我国是狂犬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仅次于世界最严重的印度。
1984年全国24个省市报告的病例数达6018例,其中死亡6017例,达到20世纪流行顶峰。
从1998年开始至今,国内狂犬病发病人数呈持续、快速回升之势,2011年全国报告发病数高达1917人。
该病的死亡率几乎为100%,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用疫苗预防,因此对狂犬病控制的研究主要为疫苗的开发应用。
1881年巴斯德首先发现了狂犬病病毒,并成功研制出了人用的减毒狂犬病疫苗。
随后被世界各国不断完善,一些发达国家的家犬狂犬病得到控制后,野生动物成为主要的传染源,近年开始对野生动物采用大面积投放诱饵口服疫苗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目前已开发的动物用狂犬病疫苗有脑组织疫苗、鸡胚弱毒疫苗、灭活和减毒的细胞培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正在开发的有亚单位疫苗、DNA 疫苗。
1神经组织疫苗早期的狂犬病疫苗是用成年山羊和绵羊神经组织经石炭酸或石炭酸和乙醚灭活后制成,用于犬的免疫。
但免疫后不仅引起神经系统副反应,而且疫苗里残余的活毒可以引起狂犬病。
因此在1983年的WHO 狂犬病专家会议上建议停止生产这种疫苗。
Fuengalida 和Palacios 开发了一种副反应较小的乳鼠脑灭活疫苗。
为减少副反应,后来改用1日龄乳鼠脑生产疫苗,这种疫苗经紫外线或β-丙内酯灭活制成。
该疫苗在美洲已显示对犬、猫和牛的效果,在南美大规模应用后,对控制城市狂犬病起到重要作用。
2鸡胚疫苗用鸡胚生产狂犬病疫苗的毒株主要是Flury 和Kelev 株。
Flury 株为1939年分离自死于狂犬病名叫Flury 的女孩,经1日龄雏鸡脑内传了138代减毒,随后又经鸡胚卵黄囊传40~50代,取名Flury 鸡胚株(Flury LEP )。
腺病毒载体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Pr gr s n V e e i r e i i e o e s i t rna y M d c n
腺 病 毒 载 体 狂 犬 病 疫 苗 研 究 进 展
王 林 栋 , 守峰 , 荣 良 张 扈
( 国人 民解 放 军 军 事 医 学科 学 院 军 事 兽 医 研 究 所 , 中 吉林 省人 兽共 患 病 预 防 与 控 制 重 点 实 验 室 , 林 长 春 10 2 ) 吉 3 1 2
种经 过改 造 的腺 病 毒 , 得 肌 肉细 胞 能 够 生成 和 使
分 泌一 些抗 体 , 在小 鼠模 型 上 对 艾 滋 病 具有 治 疗 作
用 。
1 腺 病 毒 及 狂 犬 病 病 毒 的 生 物学 特 性
腺 病毒 ( d n vr s AD) 为 2个 属 , 哺乳 A eo i , u 分 即
摘 要 : 犬病是 一 种 古老的人 兽 共 患传 染病 。世 界 上 已有部 分 国 家和 地 区成 功 地 消灭 了狂 犬病 。在 狂
我 国, 年有 约 30 0人 死 于狂 犬病 。腺 病毒 作 为 载体 的优 点 包括 高效 的入 核 机 制 、 良的转 染性 、 低 的 每 0 优 较 病原 性 、 高的基 因表 达 量及 清楚 的基 因背景 。 目前 , 病毒 已广泛应 用于基础 研 究 、 因治 疗和 疫苗研发 。 较 腺 基
名 为今 又 生 ) 在 肿 瘤 基 因治 疗 方 面 发 挥 重 要 作 已
用 _ 。 又 如 在 2 1 年 “ 界 艾 滋 病 日” 英 国 《 4 ] 01 世 , 自然 》
亡, 对该 病 的防 控则 使 得 各 国在 公 共 卫 生 和 农 业 方 面 巨额 的费用 支 出[ 。动物 咬伤是 狂犬 病 病 毒 ( a 1 ] R—
狂犬疫苗5针法程序的保护性研究-重庆狂犬中和抗体检测
狂犬疫苗5针法程序的保护性研究一、狂犬疫苗5针法程序的保护性研究2009年,RupprechtCE对1976年至2008年间发表的12篇狂犬病疫苗研究进行meta分析。
全部研究共包含1000名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在第1针疫苗免疫后14天均产生中和抗体,使用细胞培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滴度一般高于10IU/ml。
王凌云等发现,对2-67岁健康人群按5针法免疫程序分别接种国产和进口冻干Vero细胞疫苗,接种后7天、14天两种疫苗血清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且首剂接种后45天的抗体阳转率均达100%,14、45天血清中和抗体GMT均大于0.5IU/ml,两种疫苗间无统计学差异。
叶茂华等发现,经实验室确诊为狂犬病的犬只咬伤的7例暴露者使用5针法免疫后,全部获得保护。
ZhangXiaowei一项使用5针法免疫的持续5年的疫苗持久性研究显示,接种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具有良好持久性及免疫记忆效应。
二、国内狂犬疫苗市场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狂犬病预防教育普及、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数量增加,我国狂犬病预防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控制狂犬病发病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8年,中国人用狂犬疫苗市场规模达到28.4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38.7亿元的市场规模。
Vero细胞人用狂犬病疫苗是狂犬病疫苗市场的主导者,占据75.0%的市场份额;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和原代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包括地鼠肾细胞人用狂犬病疫苗和鸡胚细胞人用狂犬病疫苗)分别占据18.2%和6.8%的市场份额。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显示,我国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华中、华南、西南、华东地区。
人群分布上呈三多特征:农村地区病例较多、15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
中国的犬数超过1亿只,其中大部分在农村散养。
消除狂犬病必须免疫动物,而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动物普遍免疫不同,中国接种疫苗的动物比例较少。
因此,人用狂犬病疫苗属于刚性需求。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国内民众将愈发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
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狂犬病的防治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下是对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的小结:
1. 疫苗普及率提高:各国政府和组织在宣传和推广狂犬病疫苗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疫苗的普及率有所提高,许多家庭和个人能够接种到狂犬病疫苗。
这有助于降低人类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2. 动物疫苗覆盖率提升:当地政府和动物保护组织加强了对犬类等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进行疫苗接种的工作。
以犬类为例,很多国家推行狂犬病疫苗普及计划,以提高疫苗覆盖率。
这减少了狂犬病病毒的传播,对控制病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采取预防措施:除了疫苗接种外,人们也更加重视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与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接触。
公共场所和家庭饲养动物的人们更加注重清洁和卫生,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4. 全球合作加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也得到加强,共同努力推动狂犬病防治工作。
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互助和经验交流,各国能够更好地应对狂犬病的挑战。
尽管在2024年狂犬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疫苗和预防措施的普及仍然存在困难。
此外,狂犬病病毒的变异和新的传播途径也需要继续研究和应对。
总体而言,2024年的狂犬病防治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持续的努力来最终消除这一全球性威胁。
第 1 页共 1 页。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第 一次 分离 出狂犬 病病 毒 ( a i i sR , 研 蛋 白或质粒免 疫 动 物 , R be vr , V)并 s u 多数 产 生 了抗 狂 犬 病病 毒抗
制 出狂犬 病疫 苗 。随 着 RV 血清 型变 异 , 目前 人用 和动物用 狂犬病疫 苗毒株 已不 能提 供针 对所 有种类 应 用价值 [ 。 5 ]
针 对所有种类 R 的有 效保护 , 了对 狂 犬病及 其研 究进展有 一个 全面 的认 识 , V 为 该文主要对 R 病原 以及 狂 V
犬病 疫苗等方 面的研 究进展进 行 了综述 。
关键词 : 犬病 病毒 ; 狂 复制 ; 苗 疫
中图 分 类号 :8 2 69 6 ¥ 5 . 5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53 (0 7 1—080 1 0—0 82 0 )20 6—5
V与 细胞受 体 相 结 合 的 部位 , 又是 有效 的保 护 的急性接 触性传 染 病 , 是危 害 人 及 家 畜 的 主要 传 染 是 R
病 之一 , 引起急 性 脑脊 髓 炎 , 旦 有 症状 出现 , 乎 性抗 原 , 一 几 能诱 导 产 生 中和 抗 体 并刺 激 细胞 免 疫 。核 10 致 死[ 。病毒 主要存 在 于感染 动 物 的唾液 里 , 0 1 ]
液分泌过 多 、 肉抽搐 、 肌 痉挛 、 恐水 , 并有 咬伤 和咀嚼
狂犬病 病毒是 一种 弹状 的有 蛋 白质 囊膜 包裹 的 R NA弹状病 毒 。狂犬 病 病 毒 属 目前 包 含 7种 血清
型, 都具有相 似 的基 因组 结 构 。狂 犬病 病毒 以及类 倾 向 , 最后 是 昏迷和瘫痪 阶段 , 因突然 心力或 呼吸 会
蛋 白 [ 蛋 白 ( u l rti , ) 磷 蛋 白 ( h s 核 n ee p oe NP 、 o n p o — 判 断 。新鲜 组织 上 获得 单 一 检 测 阴性 结 果 , 不能 排 除感 染 的可 能性 , 必须 同时进 行 乳 鼠脑 内接种 试 验 MP 、 面糖蛋 白( lcp oe , P 和转 录酶 蛋 白 )表 gy o rti G ) n
狂犬病病毒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狂犬病病毒培养技术研究进展第一篇:狂犬病病毒培养技术研究进展狂犬病病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狂犬病作为一种几乎100%致死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已经存在了4000多年,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可行的控制策略只有暴露前免疫和暴露后预防。
其中暴露前免疫主要是针对动物而言,因为人的狂犬病来源于动物,只要动物的狂犬病免疫预防有效,可完全控制人狂犬病的发生;而暴露后预防主要用于人,因为人一旦被带毒动物咬伤,必须及时进行全程的暴露后预防才能防止感染狂犬病病毒。
不论是暴露前免疫,还是暴露后预防,都离不开安全、有效、廉价的疫苗。
人和兽用狂犬病疫苗的发展,都依赖于病毒培养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微载体、发酵技术和无血清培养基的广泛应用,把狂犬病病毒的增殖滴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使高质量的细胞纯化疫苗逐渐占领市场。
无论是传统的体内培养技术,还是现在的细胞培养技术,以及新型的细胞发酵和生物反应器,目前都广泛应用于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研究或疫苗生产。
本文主要就狂犬病病毒培养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体内培养技术体内培养技术利用了狂犬病病毒的嗜神经特性,具有敏感性好的优点,可以提高病毒检测的阳性率,而且易于操作,适用于不具备组织培养条件的实验室。
其中,小鼠脑内接种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狂犬病诊断和病毒培养技术之一,其他动物如大鼠、羊、兔等,过去主要用于狂犬病神经组织疫苗的生产。
禽胚胎培养技术主要是利用鸭胚和鸡胚进行狂犬病病毒培养,如鸡胚传代致弱的Flury-HEP、Flury-LEP和Kelev毒株。
1.1 脑内培养技术小鼠脑内接种是最常用的狂犬病病毒脑内培养技术,最早用于狂犬病野毒株的分离培养是在1925年[5]。
1955年,该技术开始用于疫苗生产,Fuenjalida和Palacios用新生鼠脑制备出人用组织疫苗(SMBV),该疫苗曾在南美洲使用了40多年,最终因使用后会引起严重的神经综合症而被迫停产[1],但是小鼠脑内接种技术却一直延用至今。
狂犬病的免疫防制研究进展
狂犬病的免疫防制研究进展摘要狂犬病作为我国二类动物疫病,病死率高,一旦发病,无药可医,成为危害公共卫生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介绍狂犬病的流行现状,简要介绍了狂犬病免疫学、综合防制、狂犬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有效降低狂犬病对人类的潜在威胁。
关键词狂犬病;免疫;防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s8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58-02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多发于春、夏等温暖季节,主要发生于亚洲、非洲、欧洲等,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1]。
狂犬病病毒可经伤口沿末梢神经直达中枢神经系统,或经血液而进入脑脊髓内,继而在机体神经细胞内繁殖,并形成细胞浆内包涵体,使人或畜发病。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因进入机体的病毒数量、毒力及咬伤部位而有所不同,一般为1~2个月,最短仅10 d,长者可逾1年[2]。
伴随着城市、农村养犬数量的不断增加,狂犬病的潜在威胁和疫情形势也随之变的严峻。
因此,如何预防、消灭狂犬病就成了现在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 流行现状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对狂犬病易感,狂犬病病毒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犬科和猫科等动物,野生动物可作为狂犬病病毒的储藏宿主。
蝙蝠、野鼠等野生啮齿类动物对狂犬病病毒都比较易感,这些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可成为该病的潜在危险疫源。
2010年,全国报告发病数最多的5个省区,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广东省、湖北省和贵州省,报告发病数占全国总发病数的67.86%。
而广西是中国狂犬病高发区[3],狂犬病已逐渐成为广西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我国南方地区犬类有1~3成的狂犬病隐性带毒,如此高的隐性带毒率是狂犬病传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 狂犬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狂犬病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对控制狂犬病感染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一旦受感染而发病,病死率几乎可达100%,高居各类传染病病死率之首,严重威胁着人畜的健康。
狂犬病疫苗的发展现状
狂犬病疫苗的发展现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狂犬病;病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狂犬病(rabies),即疯狗病,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感染所致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属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该病极为凶险,一旦发病,病死率100%[1~2]。
全世界每年约有3.5~5万人死于狂犬病[3],其中99%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亚洲约占发病总数的56%,而非洲约占44%[1]。
2009年7月16日据参考消息报道,中国2007年由狂犬病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至3300人。
当前控制狂犬病是当务之急,应采取“管、免、灭”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目前应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方法。
本文就狂犬病疫苗的发展、国内外主要疫苗使用情况及新型疫苗的进展作一综述。
疫苗的研制与改进创新100多年来,全世界应用固定毒种发展了多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由最初的神经组织疫苗到现代的细胞培养疫苗。
神经组织疫苗接种反应大,免疫原性低。
现代疫苗接种剂量及针次少,接种反应低,免疫效果不断提高。
纵观疫苗的发展,1882年巴斯德(Pasteur)从牛脑分离到一株狂犬病病毒,将其在家兔脑内连续传90代。
该病毒传代至50代时的潜伏期已由原来的15天缩短为固定的7天,并且毒力也减弱,称为固定毒[4]。
将感染后7天发病的兔脊髓取出,在室温空气中干燥,后发现病毒的毒力很快降低,一般干燥15天后可完全减弱。
1885年,巴斯德首次对一名被疯狗严重咬伤60小时后的9岁男孩腹部皮下注射神经组织疫苗,连续注射13针,结果该小孩获得了免疫保护。
巴斯德这一成功的预防和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开创了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新纪元,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重视。
此后许多国家对狂犬病疫苗的研制方法进行了许多次改进和创新,主要有:①减毒活疫苗:1887年由匈牙利Hoegyes研制,即将固定毒以稀释法降低毒力。
狂犬病预防接种及防范调查治疗研究论文(共6篇)
狂犬病预防接种及防范调查治疗研究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和防制研究近几年,我国一些省市发生以体温升高为特征的猪高热病,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高热症状为主的非常难治的猪病,引起高热的病原很多,且发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病原而是由多种病原引起混合感染,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在种猪场,影响种猪繁殖障碍的疾病已频频发生,而且出现两种以上繁殖障碍疾病的混合感染,造成种猪发情率降低、死胎率增高、活产仔数降低、公猪精液质量下降、精液量减少等繁殖障碍性症状,给养殖业带来很大影响。
2012年11~12月,对四川省南充市某猪场进行调查,该场出现猪蓝耳病与猪伪狂混合感染,种猪繁殖率大大降低,仔猪呼吸道疾病、腹泻、神经症状等频频出现,造成仔猪死亡率增高;生长、增重缓慢。
猪蓝耳病病毒(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是引发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由此引发的疾病具有隐性带毒、亚临床感染、垂直传播和持续感染的特征,它们的共同致病症状是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胎儿木乃伊,新生仔猪高死亡率;育肥猪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发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生长迟缓,免疫力严重降低,极易继发其它病原感染;成年猪长期带毒、排毒而无临床症状。
猪蓝耳病、伪狂犬病也是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发病原。
这2种病毒临床上常呈混合感染,其表现多有相似之处,给临床鉴别诊断带来困难。
针对该场情况,采取猪场情况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分析比较、采用血清抗体、抗原检测等方法进行疾病诊断,然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净化措施。
1病例2012年11~12月,对四川省南充市某猪场进行调查,存栏母豬530头,保育仔猪1200头,培育猪700多头,种公猪35头,后备猪150头。
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2020年㊀第10卷㊀第4期㊀339~344CurrentBiotechnology㊀ISSN2095 ̄2341进展评述Reviews㊀收稿日期:2019 ̄10 ̄10ꎻ接受日期:2020 ̄04 ̄22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02072)ꎮ㊀联系方式:卞论E ̄mail:1261725692@qq.comꎻ∗通信作者吴英松E ̄mail:yingsongwu@hotmail.com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研究进展卞论ꎬ㊀林冠峰ꎬ㊀吴英松∗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ꎬ广州510515摘㊀要: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ꎬ人和动物一旦发病后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ꎬ而有效的暴露后预防措施可以将死亡风险降至零ꎮ根据WHO推荐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方案ꎬ一般狂犬病暴露者需要进行疫苗注射ꎬ严重者则需在进行疫苗注射的同时注射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ꎮ常用的中和抗体有马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和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ꎬ然而两者都存在引起过敏反应或血液疾病的风险ꎮ人源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则因为具有安全性高㊁成本低㊁可量产等优点有望代替免疫球蛋白用于暴露后预防ꎮ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抗体人源化的进程ꎮ就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发展历程ꎬ不同类型中和抗体的优缺点以及中和抗体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了综述及展望ꎬ以期为新一代狂犬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ꎮ关键词:狂犬病毒ꎻ暴露后预防ꎻ中和抗体DOI:10.19586/j.2095 ̄2341.2019.0099AdvancesonAnti ̄rabiesVirusNeutralizingAntibodiesBIANLunꎬLINGuanfengꎬWUYingsong∗SchoolofLaboratoryandBiotechnologyꎬ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ꎬGuangzhou510515ꎬChinaAbstract:Rabiesisazoonoticinfectiousdisease.Themortalityrateofhumansandanimalsisalmost100%afteronsetꎬandeffectivepost ̄exposurepreventivemeasurescanreducetheriskofdeathtozero.AccordingtotheWHOrecommendedrabiespost ̄exposureprophylaxisprogramꎬgeneralrabies ̄exposedpeopleneedtobevaccinatedꎬandinseverecasesꎬtheymustbeinjectedwithanti ̄rabiesvirusneutralizingantibodiesatthesametime.Neutralizingantibodiesthatcommonlyusedareequineanti ̄rabiesvirusimmunoglobulinandhumananti ̄rabiesvirusimmunoglobulinꎬbutbothhavetheriskofcausingallergicreactionsorblooddiseases.Humanizedanti ̄rabiesvirusneutralizingantibodiesareexpectedtoreplaceimmunoglobulinsforpost ̄exposureprophylaxisbecauseoftheiradvantagesofhighsafetyꎬlowcostꎬandmassproduction.Thedevelopmentofgeneticengineeringantibodytechnologyhasacceleratedtheprocessofantibodyhumanization.Thisarticlereviewedthedevelopmentofanti ̄rabiesvirusneutralizingantibodiesꎬ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differenttypesofneutralizingantibodiesꎬandthefutureresearchexpectationsofneutralizingantibodiesꎬwhichwasexpectedtoprovidereferenceforresearchofthedevelopmentofnewgenerationrabiesvaccine.Keywords:rabiesvirusꎻpost ̄exposureprophylaxisꎻneutralizingantibody㊀㊀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的嗜神经病毒引起的能感染人类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ꎬ发病后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ꎮ每年均有60000人死于狂犬病ꎬ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1 ̄2]ꎬ但是在感染病毒与发病之间进行有效的暴露后预防可以将死亡率降低至几乎零ꎮ因此有效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方法在提高狂犬病患者生存几率方面极为重要ꎮ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方式与暴露程度有关ꎬ狂犬病的暴露程度可分为三种:Ⅰ类暴露为接触猫狗等动物时皮肤被舔ꎬ但依然保持完整ꎬ如能确认接触的动物并未感染狂犬病毒ꎬ则不需要进行处理ꎻⅡ类暴露为皮肤被咬伤或轻微抓伤ꎬ但是并未出血ꎬ这种情况只需要主动免疫ꎬ即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ꎻⅢ类暴露为皮肤被咬. All Rights Reserved.伤或抓伤或者粘膜与已破损的皮肤被动物体液污染ꎬ这种情况则需要以暴露后预防(post ̄exposureprophylaxisꎬPEP)方式进行处理[3]ꎬ主要有三个步骤:①使用清水冲洗伤口ꎬ尽量避免伤口残留狂犬病毒ꎻ②采取主动免疫措施ꎬ即注射狂犬病毒灭活疫苗ꎻ③使用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浸润注射ꎬ以达到在主动免疫产生足量抗体之前ꎬ快速及时地中和患处及体内狂犬病毒的目的ꎬ避免狂犬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ꎮ在国内就曾发生过Ⅲ类暴露后仅接种狂犬病疫苗并未注射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而死亡的案例[4 ̄5]ꎬ这也证明了及时注射中和抗体在狂犬病防治中的重要性ꎮ中和抗体是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ꎬ能够与病原微生物表面的抗原结合ꎬ从而阻止该病原微生物黏附靶细胞受体ꎬ防止其侵入细胞ꎮ由于中和抗体有着成本高㊁产量小等局限ꎬ难以在基层地区生产和普及ꎮ历代科学家致力于改进抗体技术并应用于中和抗体研制ꎬ提高中和抗体生产效率ꎮ中和抗体经由多抗血清㊁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等技术的发展历程ꎬ其研制趋于成熟ꎬ本文就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发展历程㊁不同类型中和抗体的优缺点以及中和抗体的未来研究期望作了综述ꎬ以期为新一代狂犬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ꎮ1㊀狂犬病疫苗简史作为人类历史中出现的最早的疾病之一ꎬ对于狂犬病的相关记载可以追朔至古埃及[6]ꎮ17世纪的英文文献中以这种传染病的症状(该病的患者会过度口渴和害怕水)为其命名恐水症(hydrophobia)[7 ̄10]ꎮ1885年路易斯 巴斯德通过将狂犬病动物的脊髓进行干燥处理制备出世界上第一支用于预防狂犬病的疫苗[11]ꎬ开启了暴露后狂犬病预防的新时代ꎮ在之后的五十年里ꎬ研究者们采用了不同的措施对巴斯德最初通过简单而粗糙的干燥方式制备出的狂犬病疫苗进行了改进ꎬ以提高安全性和治疗效果ꎮ疫苗的制造工艺发展至今ꎬ目前已处于细胞培养疫苗的时代ꎮ其中以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作为基准ꎬ这是一种使用人类二倍体细胞接种固定病毒后进行培养繁殖ꎬ再经过浓缩㊁灭活等步骤制成的疫苗[7]ꎮ这类疫苗治疗效果好ꎬ注射后较少产生副反应ꎬ是理想的疫苗[8]ꎮ作为第一种纯化浓缩无佐剂的冻干狂犬病疫苗ꎬ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humandiploidcellra ̄biesvaccineꎬHDCV)从1974年上市以来ꎬ因其较高的安全性㊁较好的免疫原性㊁极少产生副作用等优点ꎬ被评价为最理想的狂犬病疫苗ꎮ但由于HDCV细胞培养技术难度大㊁成本高ꎬ主要应用在发达国家ꎮ目前国内狂犬病疫苗市场占比前三的辽宁成大公司㊁宁波荣安公司和广州诺诚公司的产品也主要是以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为主ꎮ而以HDCV作为主要产品的成都康华公司[9]㊁辽宁迈丰公司[10]市场占比还不足3%ꎬ这也说明HDCV其在发展中国家普及率较低的窘境ꎮ2㊀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功能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方式主要分为三种:①中和抗体能够在补体的参与作用下使病毒感染的细胞溶解破碎ꎮ当狂犬病毒在宿主体内的细胞中进行复制增殖时ꎬ细胞膜会表达病毒蛋白抗原ꎬ而这种抗原会被中和抗体识别并产生相互作用ꎬ在补体的协助下发生溶解破碎ꎻ②中和抗体会结合体内的游离病毒ꎬ这会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ꎬ二者组成的免疫复合物也会被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和清除ꎻ③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ꎬ即表达有IgG抗体的Fc受体的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ꎬ通过和已结合于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IgG抗体Fc段结合ꎬ以此来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12]ꎮ3㊀狂犬病毒中和抗体发展历程中和抗体的发展历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抗体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ꎬ早在1895年ꎬHericourt和Richet[13]就通过将癌细胞注入动物体内ꎬ取其产生的抗血清ꎬ用于治疗癌症病人ꎬ即使用抗原免疫动物获取的能中和对应抗原的多抗血清ꎻ第二代抗体ꎬ即单克隆抗体ꎬ是1975年由Köhler与Milstein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14]ꎬ与第一代抗体相比ꎬ单克隆抗体由于均由同一B细胞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产生而拥有高纯度㊁仅针对抗原单一表位㊁生产量较大等优点ꎮ但是由于单抗043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大部分来自于鼠的杂交瘤细胞ꎬ注射后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产生人抗鼠抗体从而被中和掉ꎬ导致效果锐减[15]ꎬ同时还会引起人体产生过敏反应ꎻ第三代抗体ꎬ也就是基因工程抗体ꎬ其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ꎮ基因工程抗体是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鼠源抗体进行改造ꎬ从而降低人体对其产生的免疫反应ꎬ例如使用DNA重组技术对单克隆抗体的鼠源部分进行替换从而构建人鼠嵌合抗体ꎬ以实现鼠源单抗的人源化[16]ꎬ甚至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17]与转基因鼠技术[18]对抗体进行了彻底人源化处理ꎮ3.1㊀抗狂犬病毒多克隆抗体(抗血清)抗狂犬病毒多克隆抗体为第一代抗体ꎬ即通过使用抗原免疫动物获取的能中和对应抗原的多抗血清ꎮ目前常用于PEP的抗狂犬免疫球蛋白主要为抗狂犬病马血清(equineanti ̄rabiesimmu ̄noglobulinꎬERIG)和抗狂犬病人血清(humananti ̄rabiesimmunoglobulinꎬHRIG)[19]ꎮ虽然这两种免疫球蛋白都很有效ꎬ但是各自都有缺点ꎮ首先ERIG有着非常严重的副反应ꎬ譬如严重的过敏反应等[20]ꎬ而且还会抑制某些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ꎮ尽管有着很多缺点ꎬERIG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仍是供不应求[21]ꎮ相比之下ꎬHRIG则无副反应ꎬ但是由于HRIG需从免疫过的人血清中提取ꎬ而且需要供体的抗体滴度达到一定水平ꎬ因此产量有限且价格昂贵ꎮ同时由于其供体不稳定ꎬ导致其存在着血液制品有潜在致病性㊁批次间有质量差异等问题ꎮ3.2㊀鼠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为了寻找一种可以克服ERIG和HRIG缺陷的新产品ꎬ科学家们开始着眼于研制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ꎮ从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13]出现以来ꎬ单克隆抗体技术发展迅猛ꎬ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的抗体拥有高特异性ꎬ能够解决多抗血清的部分缺陷ꎬ此外还拥有着高安全性㊁低成本㊁可量产等优点[22]ꎮ在临床诊断㊁预防以及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ꎬ其中对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尤为深入ꎮ但由于传统的单克隆抗体为鼠源性ꎬ易引发人体抗鼠抗体产生ꎬ甚至引发超敏反应ꎮ因此直到基因工程抗体出现后ꎬ单克隆抗体作为药物才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ꎮ1989年Schumacher等[14]利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多株针对狂犬病毒糖蛋白(glyco ̄proteinꎬG蛋白)与核蛋白(nuclearproteinꎬN蛋白)的鼠源单克隆抗体ꎬ将这些抗体混合使用即为单克隆抗体鸡尾酒疗法(cocktailofanti ̄rabiesmonoclonalantibodiesꎬMcAb ̄C)ꎬ对小鼠和地鼠进行的保护性试验证明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在被动免疫之后抵抗致死量狂犬病毒的攻击ꎬ还拥有暴露后保护作用ꎮ1990年Dietzschold等[23]研究证明糖蛋白是抗狂犬病毒主要的中和抗原蛋白ꎬ为之后以糖蛋白为目的蛋白制备新疫苗及抗体的研究提供了指导方向ꎬ也为现代的狂犬病预防奠定了基础ꎮ1991年Fu等[24]将狂犬病毒ERA毒株编码N蛋白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中ꎬ随后在昆虫细胞中大量表达ꎬ经过亲和色谱法纯化之后制备出了32株单克隆抗体ꎬ其中31株能够正确识别狂犬病毒株ꎮ直到2007年ꎬMuhamuda等[25]制备了数株针对狂犬病毒G蛋白的鼠源单克隆抗体ꎬ并使用动物模型验证了其对于狂犬病暴露后预防的效果ꎮ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的结果显示抗体的中和效价达到1650~75000IU mL-1ꎬ能够保护70%~100%接种了狂犬病毒的小鼠或豚鼠ꎮ这些单克隆抗体在有效蛋白浓度及中和效价方面高于商业ERIG约2000倍ꎮ3.3㊀人-鼠异源骨髓瘤杂交技术1991年Enssle等[26]通过EB病毒使人源B淋巴细胞实现永生化ꎬ再与小鼠骨髓瘤杂交细胞融合制备出人源化抗狂犬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TW ̄1ꎬ并在之后的快速荧光灶免疫试验和体内实验中均能中和病毒及保护小鼠免受感染ꎮ2000年Champion等[27]将接受过商品化疫苗接种的人B淋巴细胞通过人-鼠异源骨髓瘤杂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并制备了数株人源化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ꎮ虽然这种异源杂交瘤细胞能获得比较稳定的细胞克隆ꎬ但是会产生丢失抗体的情况ꎬ这个现象可能与染色体丢失有关[28]ꎮ3.4㊀抗狂犬病毒基因工程抗体由于鼠源性的单克隆抗体对于人体来说属于异源蛋白ꎬ容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鼠抗体并对其进行清除ꎬ还极易产生超敏反应[29]ꎬ因此很难在临床上进行应用ꎮ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则拥有着副反应小㊁不易产生超敏反应等优点ꎬ更有机会应用于临床治疗ꎮ基因工程抗体分为如下几种:143卞论ꎬ等: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研究进展. All Rights Reserved.人鼠嵌合抗体㊁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 ̄terminingregionꎬCDR)移植抗体㊁完全人源性抗体㊁单链抗体㊁噬菌体抗体(表1)ꎮ3.4.1㊀人鼠嵌合抗体㊀1984年Morrison等[30]通过获取能够分泌与已知抗原结合的特异性抗体的骨髓瘤杂交细胞系ꎬ提取其编码抗体可变区域的基因ꎬ并使用重组DNA技术将其连接至人类免疫球蛋白恒定区域基因ꎬ创造出了有抗原结合特异性的人鼠嵌合抗体分子ꎬ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研究出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ꎮ人鼠嵌合抗体有着很多优点:①能够自由地选择抗体的亚型㊁大小㊁结构域等ꎻ②其不但保留了亲本鼠源单克隆抗体的高特异性及亲和力ꎬ而且减少了其中70%的鼠源成分ꎻ③其中的人源Fc段能够有效地介导各种生物学效应ꎬ例如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ꎮ表1㊀几种基因工程抗体的优缺点Table1㊀Advantageanddisadvantageofgeneticallyengineeredantibody抗体类型优点缺点人鼠嵌合抗体免疫原性降低ꎬ人抗鼠反应(humananti ̄mouseresponseꎬHAMR)减少仍有诱导产生HAMR的可能性CDR移植抗体免疫原性基本消除结合抗原能力下降完全人源性抗体保留亲和力和特异性ꎬ降低异源性抗体特异性和亲和力有所下降单链抗体分子量小ꎬ穿透力强ꎬ易达到靶点位置亲和力极低3.4.2㊀CDR移植抗体㊀虽然嵌合抗体的恒定区已经改造为人源化ꎬ但是由于其可变区仍是鼠源的ꎬ因此仍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地产生人抗鼠抗体[31]ꎮ而CDR移植抗体则是将人抗体的互补决定区置换为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互补决定区ꎬ这种方法制作的抗体仅有极少部分仍为鼠源性ꎮ但是这种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会下降ꎬ大概仅有原抗体的30%~50%ꎮ3.4.3㊀完全人源性抗体㊀完全人源性抗体是使用基因敲除技术敲除掉小鼠的免疫球蛋白基因ꎬ并以人免疫球蛋白基因进行取代ꎬ然后再采用抗原免疫小鼠ꎬ经过杂交瘤技术生产得到ꎮ2007年Sloan等[32]利用携带人类免疫球蛋白基因的转基因小鼠ꎬ得到了数株具有中和活性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ꎬ其中的人源性抗体17C7能够识别狂犬病毒G蛋白的构象表位ꎬ并通过建立暴露后预防小鼠模型证实该抗体能够保护仓鼠免受致死量狂犬病毒的感染ꎮ3.4.4㊀单链抗体㊀Fv片段(variablefragment)是结合抗原的最小功能片段ꎬ是由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通过疏水作用结合而成ꎬ而由于其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是由非共价键连接ꎬ因此其在体内很不稳定ꎮ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ꎬ人们利用DNA重组技术对Fv片段进行了改进ꎬ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单链抗体ꎮ1988年Huston与Bird等[33 ̄34]最早制备了单链抗体(scFvꎬsinglechainvariablefragmentanti ̄body)ꎬ单链抗体是使用一条短肽将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连接而成ꎬ这种肽链结构不但能够在大肠杆菌表达中更有利于基因重组操作ꎬ同时也相应地解决了Fv不够稳定的缺点ꎮ单链抗体的优点主要在于其由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组成ꎬ因此保留了完整的抗原结合部位ꎮ而且由于其分子量小ꎬ仅有标准抗体的1/6左右ꎬ因此拥有较强的穿透力ꎬ能更迅速地到达靶向部位ꎮ但是相比较于天然抗体的双价结构ꎬ单链抗体是单价的ꎬ因此其亲合力有所下降ꎮ3.4.5㊀噬菌体展示技术㊀噬菌体展示技术是把外源蛋白或者多肽的DNA序列插入至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的合适位置ꎬ从而使外源基因随着外壳蛋白一同表达ꎬ同时通过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到其表面的技术ꎮ大量获取的人源基因工程抗体也因为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出现成为可能[35]ꎮ1997年Muller等[36]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从分泌糖蛋白单克隆抗体的30AA5杂交瘤细胞中分离出了能够中和狂犬病毒的单链抗体片段ꎮ2005年Kramer等[37]从接种疫苗的献血者血液中提取抗体基因ꎬ成功构建了人源抗狂犬病毒噬菌体抗体库ꎬ最终得到了21株全长人免疫球蛋白ꎮ3.5㊀鸡尾酒单克隆抗体疗法事实上ꎬ由于狂犬病毒拥有较多基因型[38]ꎬ243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且G蛋白序列并不保守ꎬ因此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中和抗体并不能达到广谱疗效ꎮ因此怎样将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中和抗体联合使用也就成为了治疗性抗狂犬病毒抗体研究的重心ꎮ早在1989年Schumacher等[39]就将针对N蛋白与G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联用并称之为单克隆抗体鸡尾酒疗法ꎮ2005年Goudsmit等[40]把针对狂犬病毒糖蛋白Ⅰ号位点的CR57中和抗体和Ⅲ号位点的CR4098中和抗体混合使用ꎬ中和了26种经典毒株ꎬ证明了鸡尾酒疗法的可行性ꎮ2009年Müller等[41]开发了一种由5种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联用的鸡尾酒疗法ꎬ有望取代HRIG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使用ꎮ2018年Xi等[42]使用CR57和CR4098制备了一系列的单链Fv片段和亮氨酸拉链Fv片段ꎬ并使用小鼠和仓鼠模型证明了亮氨酸拉链Fv鸡尾酒疗法比单链Fv鸡尾酒拥有更好的保护效果ꎮ4 展望虽然已经有很多关于抗狂犬病毒治疗性抗体的专利ꎬ但是至今仍没有一种治疗性抗体投放市场ꎮ目前用于暴露后预防注射的抗体仍主要为ERIG和HRIGꎬ亟需一种能够量产并且拥有较好的稳定性㊁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治疗性抗体投入市场ꎮ此外ꎬ已经有研究表明ꎬ血脑屏障在防治狂犬病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3]ꎬ而狂犬病毒则可以通过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来逃逸免疫[44]ꎮ因此能否利用一些细胞因子帮助治疗性抗体穿越血脑屏障或者通过改造治疗性抗体本身使其能穿过血脑屏障ꎬ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ꎬ这也为科学家们对抗狂犬病毒抗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ꎮ2019年Marosi等[45]使用免疫调节抑制剂和HRIG同时应用于狂犬病小鼠模型ꎬ最后证实无论是暴露前还是暴露后处理组ꎬ免疫抑制剂与HRIG联用处理都展现出了更高的保护效果ꎮ实验还证实了促炎症细胞因子与分子通路抑制剂可以提高小鼠模型的生存率ꎬ并且配合HRIG效果更好ꎮ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抗狂犬病毒抗体在一些物质的协同作用下可以发挥更好的预防作用ꎬ也为狂犬病抗体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ꎮ目前已上市的抗体药物主要为针对肿瘤或自身免疫疾病方面ꎬ用于抗病毒的抗体药物仅有三种ꎬ其中用于狂犬病治疗的单抗药物仅有一种 Rabishieldꎮ而由于狂犬病毒G蛋白的不保守性ꎬ单独一种抗体的使用并不能有效地进行狂犬病防治ꎮ因此ꎬ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狂犬病抗体的研究也是未来狂犬病抗体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ꎮ总的来说ꎬ狂犬病的防治不仅要做好暴露前预防ꎬ同时要在提高暴露后预防有效性㊁延长暴露后患者存活时间等方面加强研究ꎮ科学家们也需要在这些方面更加努力ꎬ使狂犬病的防治措施更加成熟㊁有效㊁经济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FOOKSARꎬBANYARDACꎬHORTONDLꎬetal..Currentstatusofrabiesandprospectsforelimination[J].Lancetꎬ2014ꎬ384(9951):1389-1399.[2]㊀HAMPSONKꎬCOUDEVILLELꎬLEMBOTꎬetal..Estimatingtheglobalburdenofendemiccaninerabies[J/OL].PLoSNegl.Trop.Dis.ꎬ2015ꎬ9(4):e3709[2020-06-23].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ntd.0003709. [3]㊀RUPPRECHTCEꎬGIBBONSRV.Clinicalpractice.Prophy ̄laxisagainstrabies[J].N.Engl.J.Med.ꎬ2004ꎬ351(25):2626-2635.[4]㊀兰宁ꎬ刘我鹏.狂犬疫苗全程及反复加强免疫后患狂犬病死亡1例报告[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ꎬ1991(04):17. [5]㊀樊哲江.狂犬疫苗全程免疫后患狂犬病死亡1例报告[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ꎬ1989(06):51-52.[6]㊀ROSNERF.RabiesintheTalmud[J].Med.Historyꎬ1974ꎬ18(2):198-200.[7]㊀LEIVAR.Abriefhistoryofhumandiploidcellstrains[J].Natl.Cath.Bioeth.Quart.ꎬ2006ꎬ17091551[2020-6-06-23].https://doi.org/10.5840/ncbq20066328. [8]㊀PEDROLMꎬEMILYJWꎬWENDYPꎬetal..Post ̄Marketingsurveillanceofhumanrabiesdiploidcellvaccine(Imovax)intheVaccineAdverseEventReportingSystem(VAERS)intheUnitedStatesꎬ1990-2015[J].PLoSNegl.Trop.Dis.ꎬ2016ꎬ10(7):e0004846[2020-06-23].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ntd.0004846.[9]㊀赵志鹏ꎬ周蓉ꎬ蔡勇ꎬ等.一种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狂犬病毒的工艺:CN106834237A[P].2017-06-13.[10]㊀袁若森ꎬ姜春来ꎬ杨旭ꎬ等.一种狂犬病疫苗病毒的筛选方法㊁狂犬病疫苗的制备方法:CN109666653A[P].2019-04-23.[11]㊀CONNHW.Louispasteur[J].Scienceꎬ1895ꎬ2:601-610. [12]㊀NICHOLASJꎬADAMFCꎬANTHONYRF.Theimmunere ̄sponsetorabiesvirusinfectionandvaccination[J].Vaccineꎬ2010ꎬ28(23):3896-901.[13]㊀郭亚军.新型抗肿瘤抗体药物的研究[C].//中国抗癌协会.第四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论文集ꎬ2010:14-23. [14]㊀KÖHLERGꎬMILSTEINC.Continuousculturesoffusedcellssecretingantibodyofpredefinedspecificity.1975[J].J.Immu ̄nol.ꎬ1992ꎬ24:524-526.343卞论ꎬ等: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研究进展. All Rights Reserved.[15]㊀NISSIMAꎬCHERNAJOVSKYY.Historicaldevelopmentofmonoclonalantibodytherapeutics[J].Handb.Exp.Pharmacol.ꎬ2008(181):3-18.[16]㊀JONESPTꎬDEARPHꎬFOOTEJꎬetal..Replacingthe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regionsinahumanantibodywiththosefromamouse[J].Natureꎬ1986ꎬ321(6069):522-525. [17]㊀CLACKSONTꎬHOOGENBOOMHRꎬGRIFFITHSADꎬetal..Makingantibodyfragmentsusingphagedisplaylibraries[J].Natureꎬ1991ꎬ352(6336):624-628.[18]㊀GREENLLꎬHARDYMCꎬMAYNARD ̄CURRIECEꎬetal..Antigen ̄specifichumanmonoclonalantibodiesfrommiceengi ̄neeredwithhumanIgheavyandlightchainYACs[J].Nat.Genet.ꎬ1994ꎬ7(1):13-21.[19]㊀JAMESHS.RabiesintheAmericasandremarksonglobalas ̄pects[J].Rev.Infect.Dis.ꎬ1988(4):585-597. [20]㊀WILDEHꎬCHOMCHEYPꎬPRAKONGSRISꎬetal..Adverseeffectsofequinerabiesimmunegobulin[J].Vaccineꎬ1989ꎬ7(1):10-11.[21]㊀WILDEHꎬTIPKONGPꎬKHAWPLODP.Economicissuesinpostexposurerabiestreatment[J].J.Travel.Med.ꎬ1999ꎬ6(4):238-242.[22]㊀KELLERMAꎬSTIEHMER.Passiveimmunityinpreventionandtrea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J].Clin.Microbiol.Rev.ꎬ2000ꎬ13(4):602-614.[23]㊀DIETZSCHOLDBꎬGOREMꎬCASALIPꎬetal..Biologicalcharacterizationofhumanmonoclonalantibodiestorabiesvirus[J].J.Virol.ꎬ1990ꎬ64(6):3087-3090.[24]㊀FUZFꎬDIETZSCHOLDBꎬSCHUMACHERCLꎬetal..Rabiesvirusnucleoproteinexpressedinandpurifiedfrominsectcellsisefficaciousasavaccine[J].Proc.Natl.Acad.Sci.USAꎬ1991ꎬ88(5):2001-2005.[25]㊀KADERMꎬSHAMPURNMꎬVASANTHAPURAMR.Useofneutralizingmurinemonoclonalantibodiestorabiesglycoproteininpassiveimmunotherapyagainstrabies.[J].Hum.Vaccin.ꎬ2007ꎬ3(5):192-195.[26]㊀ENSSLEKꎬKURRLERꎬKÖHLERRꎬetal..Arabies ̄specifichumanmonoclonalantibodythatprotectsmiceagainstlethalrabies[J].Hybridomaꎬ1991ꎬ10(5):547-556. [27]㊀CHAMPIONJMꎬKEANRBꎬRUPPRECHTCEꎬetal..Thedevelopmentofmonoclonalhumanrabiesvirus ̄neutralizingan ̄tibodiesasasubstituteforpooledhumanimmuneglobulinintheprophylactictreatmentofrabiesvirusexposure[J].J.Im ̄munol.Methodsꎬ2000ꎬ21ꎬ235(1-2):81-90.[28]㊀JAMESKꎬBELLGT.Humanmonoclonalantibodyproduction.Currentstatusandfutureprospects[J].J.Immunol.Methodsꎬ1987ꎬ100(1-2):5-40.[29]㊀MATTHIEUPꎬVIOLETARG.Currentknowledgeandman ̄agementofhypersensitivityreactionstomonoclonalantibodies[J].J.AllergyClin.Immunol.Pract.ꎬ2017ꎬ5(3):600-609. [30]㊀MORRISONSLꎬJOHNSONMJꎬHERZENBERGLAꎬetal..Chimerichumanantibodymolecules:mouseantigen ̄bindingdomainswithhumanconstantregiondomains.[J].Proc.Natl.Acad.Sci.USAꎬ1984ꎬ81(21):6851-6855.[31]㊀PADLANEA.Anatomyoftheantibodymolecule[J].Mol.Immunol.ꎬ1994ꎬ31(3):169-217.[32]㊀SUSANESꎬCATHLEENHꎬWILLIAMWꎬetal..Identifica ̄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ahumanmonoclonalantibodythatpotentlyneutralizesabroadpanelofrabiesvirusisolates[J].Vaccineꎬ2007ꎬ25(15):2800-2810..[33]㊀HUSTONJSꎬLEVINSONDꎬMUDGETT ̄HUNTERMꎬetal..Proteinengineeringofantibodybindingsites:recoveryofspe ̄cificactivityinananti ̄digoxinsingle ̄chainFvanaloguepro ̄ducedinEscherichiacoli[J].Proc.Natl.Acad.Sci.USAꎬ1988ꎬ85(16):5879-2883.[34]㊀BIRDREꎬHARDMANKDꎬJACOBSONJWꎬetal..Single ̄chainantigen ̄bindingproteins.[J].Scienceꎬ1988ꎬ242(4877):423-436.[35]㊀SÖDERLINDEꎬSIMONSSONACꎬBORREBAECKCA.Phagedisplaytechnologyinantibodyengineering:designofphagemidvectorsandinvitromaturationsystems[J].Immunol.Rev.ꎬ1992ꎬ130:109-124.[36]㊀BRUNOHMꎬFLORENCELꎬCAROLINEDꎬetal..Phage ̄displayedandsolublemousescFvfragmentsneutralizerabiesvirus[J].J.Virol.Methodsꎬ1997ꎬ67:221-233. [37]㊀KRAMERRAꎬMARISSENWEꎬGOUDSMITJꎬetal..Thehumanantibodyrepertoirespecificforrabiesvirusglycoproteinasselectedfromimmunelibraries[J].Eur.J.Immunol.ꎬ2005ꎬ35(7):2131-2145.[38]㊀WIMHMVPꎬREINAVHꎬELISABETHRAMVꎬetal..EuropeanbatlyssavirusesꎬTheNetherlands.[J].Emerg.Infect.Dis.ꎬ2005ꎬ11(12):1854-1859.[39]㊀SCHUMACHERCLꎬDIETZSCHOLDBꎬERTLHCꎬetal..Useofmouseanti ̄rabiesmonoclonalantibodiesinpostexposuretreatmentofrabies[J].J.Clin.Invest.ꎬ1989ꎬ84(3):971-975.[40]㊀JAAPGꎬWILFREDEMꎬWILLIAMCWꎬetal..Comparisonofananti ̄rabieshumanmonoclonalantibodycombinationwithhumanpolyclonalanti ̄rabiesimmuneglobulin[J].J.Infect.Dis.ꎬ2006ꎬ193(6):796-801.[41]㊀THOMASMꎬBERNHARDDꎬHILDEGUNDEꎬetal..Devel ̄opmentofamousemonoclonalantibodycocktailforpost ̄expo ̄surerabiesprophylaxisinhumans[J/OL].PLoSNegl.Trop.Dis.ꎬ2009ꎬ3(11):e542[2020-06-23].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ntd.0000542.[42]㊀XIHLꎬMENGXYꎬGUTꎬetal..ComparisonofrabiesvirusprotectionbysinglechainandleucinezipperFvfragmentscocktailderivedfromamonoclonalantibodycocktail[J].Mol.Immunol.ꎬ2018ꎬ101:197-202.[43]㊀WANGLHꎬCAOYXꎬTANGQꎬetal..Roleoftheblood ̄brainbarrierinrabiesvirusinfectionandprotection[J].ProteinCellꎬ2013ꎬ4(12):901-903.[44]㊀ANIRBANRꎬCRAIGHD.Immuneevasionbyrabiesvirusesthroughthemaintenanceofblood ̄brainbarrierintegrity[J].J.Neurovirol.ꎬ2008ꎬ14(5):401-411.[45]㊀MAROSIAꎬDUFKOVALꎬFORRóBꎬetal..Combinationtherapyofrabies ̄infectedmicewithinhibitorsofpro ̄inflamma ̄toryhostresponseꎬantiviralcompoundsandhumanrabiesim ̄munoglobulin.[J].Vaccineꎬ2018ꎬ37(33):4724-4735.443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狂犬疫苗的研究进展
狂犬疫苗的研究进展李岩异;戴碧璇;谭丽霞;张彩乔;李宏进;张卫婷【摘要】全球每年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死亡人数为50000例,狂犬病毒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目前狂犬疫苗是抵御狂犬病毒的最有效的手段,随着近些年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新型疫苗的研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安全有效的人用狂犬疫苗的出现,为人类抵御狂犬病毒提供了更有效的保护。
细胞培养的狂犬疫苗还将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人类抵御狂犬病毒主要手段,而单克隆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药物不久的上市,将为人类抵御狂犬病毒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
%Every year, the number of deaths caused by rabies virus is 50 000. Rabies virus is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 worldwide. The rabies vaccine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against rabies viru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the new type of vaccines in humans has appear, which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human. Rabies vaccine prepared in cells would be the main method nowadays and in the near future, while 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 drugs will soon provide a safer and more effective way against rabies virus.【期刊名称】《生物产业技术》【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5页(P100-104)【关键词】狂犬病毒;狂犬疫苗;糖蛋白【作者】李岩异;戴碧璇;谭丽霞;张彩乔;李宏进;张卫婷【作者单位】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10;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10;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10;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10;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10;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10【正文语种】中文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
狂犬病的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
狂犬病的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狂犬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可以通过被感染的动物的唾液传播。
这种病毒可以导致极度的神经系统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
在发展中国家,狂犬病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有数千人死于这种病毒感染。
然而,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关于狂犬病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狂犬病是一种人和动物都可能感染的疾病。
人类最常见的感染来源是狗,但也有其他宠物或野生动物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
为了防止狂犬病的传播,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将动物接种疫苗。
这些疫苗可以帮助动物建立免疫力,阻止狂犬病的扩散。
此外,对于已经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也可以进行安乐死,以防止它们继续传播病毒。
然而,狂犬病的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狂犬病的疫苗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够提供。
其次,动物疫苗接种率也不高,因此依然有很多动物携带狂犬病病毒。
此外,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使用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但这些方法的价格昂贵,并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体系中并不容易实施。
这意味着需要探索更加有效和可行的狂犬病防治方法。
在研究领域,科学家们正努力探索新的方式来预防狂犬病。
有些科学家正在开发口服疫苗,这种疫苗可以更容易地分配给家养宠物和野生动物,从而增加接种率。
此外,有人提出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改变动物的免疫系统,使之具有更强的抵御力,以防止感染狂犬病病毒。
这些新方法尚处于试验阶段,但是它们有潜力成为未来狂犬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减少狂犬病的传播。
一些研究表明,提高公共卫生意识并加强对狂犬病的宣传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病毒传播的风险,从而采取更加谨慎的行动。
此外,加强动物管理和监管,规范宠物饲养,减少野生动物与人类接触也都有助于防止狂犬病的扩散。
总之,虽然狂犬病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向着更加有效和可行的防治方法迈进了一步。
通过引入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口服疫苗和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加强公共卫生教育等措施,我们有望实现更好的狂犬病控制,降低狂犬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风险,确保公共卫生健康。
狂犬病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行检测 , 结果证明脑 干是最适合用 F T检测的组织。 ai等 A Dv s
利 用 家 用 微 波 炉 固定 , 在 材 料 送 达 1 h出结 果 , 且 与 一 能 . 5 并 般 的 乙醇 固定 结 果 一 致 。 了减 少 非 特 异 性 ,kznc i 利 为 S r ek 等 y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 犬病 , 狂 病毒 , 抗体 , 测方 法 检
D0I 0 3 6 / . : . 9 9J I 1 SSN.6 1 6 2 . 0 0 0 . 1 1 7 — 0 7 2 1 .8 0 3
狂 犬 病 ( a i ) 由狂 犬 病 病 毒 ( a i i s V) R be 是 s R be v u,R 引 s r 起 的人 兽 共 患 疾 病 ,人 和 所 有 温 血 动 物 对 狂 犬 病 病 毒 都 易
或 球 蛋 白处 理 后 , 紫 外 线 激 发 下 , 过 荧 光 显 微 的抗狂 犬病病毒核衣壳抗体来检测被捕获 的抗原 , 加显色底物进行
酶 促 颜 色 反 应 。该 方 法 由 Pr n P于 18 建 立 , 经 欧 美 ei r 9 6年 后 6个 实 验 室 试 验 , 检 测 了 3 0 个 样 品 , 果 表 明 与 F T 共 0 0多 结 A 有 很 好 的相 关 性 (6 )灵 敏 度 略 低 于 F T, 检 测 到 的 基 9% , A 能 因 I 狂 犬 病病 毒最 小 核 衣 壳 抗 原 量 为 10 g L 本 方 法 具 型 n/ 。 1 m 有 灵 敏 度 高 、 异 性 好 、 作 简 单 、 复性 好 、 需 要 昂 贵 仪 特 操 重 不
专 论 与 综 述
狂 犬病 实验 室检 测技术 研究 进展
狂犬病的免疫防制研究进展
N蛋 白 、 P蛋 白 、 L蛋 白位 于狂 犬病 病 毒 内部 , 紧密 包裹 病毒 R N A, 构 成病 毒 的衣 壳 , 具 有 良好 的抗 原性 , 能 刺激 机
体 产 生抗狂 犬病 病毒 的核 衣壳 抗体 , 这 种抗 体 是 非 中和 抗
动物 科学
现 代农业 科技
2 0 1 3年 第 1 4期
狂 犬 病 的免疫 防制研 究进 展
张 斌 ・ 陈进 喜 唐海燕
( 广 两壮 族 自治 区 钦 州 市 钦 北区 动 物 疫 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 广西钦州 5 3 5 0 0 0 ; 钦 州 市 动物 疫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
2 狂 犬 病 的 免 疫 学 研 究 进 展
狂犬 病 的死 亡率极 高 , 但 就 目前来 看 , 犬 在人 们 生活 中
狂 犬病 是 一 种 急性 接 触性 人 畜 共 患传 染 病 , 目前对 控
占据着 重要 位置 。 犬是狂 犬病 的传 播宿 主 , 也 是狂 犬病 病 毒 的储 藏 宿主 , 预防 人 类狂 犬 病 的根 本 所 在就 是有 效控 制 犬 的狂犬病 。 近年 来 , 狂 犬病 疫苗 已取得 了令 人瞩 目的成 绩 。
体, 不 具有 抵御 狂犬病 病 毒 攻击 的保 护 作用 。 N蛋 白抗体 在
体 外具有 抑制狂 犬病 病毒 复制 的功能嘲 。 1 ~ 3成 的狂 犬 病 隐性 带 毒 , 如 此 高 的隐 性 带 毒 率是狂 犬 病传 染 的一 个重 要原 因 , 存在 极大 的安 全 隐患 。
表面 的 、 糖基 化 的蛋 白 , 能刺 激机体 产 生特 异性 的狂 犬病 病
狂犬病病毒检测历史及研究进展
狂犬病病毒检测历史及研究进展卢彦欣1王雷1 扈荣良2(1.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长春,1300622.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130062)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感染温血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后引发急性致死性脑脊髓炎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
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之一,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一旦发病,死亡率几近100 %。
狂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1 ,2 ] 。
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狂犬病的记载[3],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受狂犬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人类对狂犬病的认识曾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对其本质的认识也只是在近一百年内才完成的。
随着上世纪初期和中叶微生物尤其是病毒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狂犬病本质的认识逐渐深入。
在狂犬病认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及其同事发现狂犬病是由一种传染因子引起的,并且证明这种传染因子不但存在于唾液中,而且出现在整个神经系统,它的真正感染部位是在中枢神经部位。
巴斯德及其同事于1885年利用传代获得的固定病毒成功制备成了疫苗。
1903年,Negri发现了嗜伊红包涵体,但当时他错误地认为引起狂犬病的病原是一种原虫,并最后将狂犬病命名为“神经细胞恐水病”。
尽管如此,数年后,这种Negri小体(嗜伊红包涵体)作为狂犬病的一种重要的诊断特征盛行起来。
1926年超速离心技术、1930年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引入以及1928年超滤技术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人类对病毒及其本质的认识。
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狂犬病病毒的形态、化学组成、抗原特性和细胞培养等才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
狂犬病病毒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s)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有包膜,其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编码N、P、M、G及L 5种结构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马君1*,王栋2(1.北京海淀中海动物保健科技公司,北京,100081;2.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100081)[摘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是目前防治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措施。
根据狂犬病疫苗发展的不同阶段,从巴斯德首次研制的狂犬病神经组织疫苗到高度纯化的细胞疫苗,将狂犬病疫苗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狂犬病疫苗的作用机理、生产应用以及优缺点分别予以了阐述。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进展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全世界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狂犬病[1]。
我国每年狂犬病发病人数在印度之后,居世界第二位,近几年每年约1000~1200万人接受狂犬病暴露后接种[2]。
目前本病几乎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只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从巴斯德首次制成狂犬病弱毒疫苗以来,各国不断完善并研制了更加安全有效的人、兽狂犬病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弱毒疫苗1885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首次用兔脑脊髓制备成狂犬病弱毒疫苗,应用于人体治疗获得了成功[3]。
目前弱毒疫苗仅在少数发展中国家用于人体免疫,而更多用于欧美等国野生动物及发展中国家的家养动物。
弱毒疫苗所使用的毒株主要为SAD衍生株,如SAG1和ERA等[4]。
其中欧洲应用SAG1株接种野生动物[5]。
我国目前生产ERA株活疫苗,最近又重新修订了用Flury株生产活疫苗的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对于已取得GMP认证的企业可申请产品的批准文号。
狂犬病弱毒疫苗在体内的增殖过程与病原感染机体的过程相似,能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且产生的免疫反应较强,持续时间较长,在我国狂犬病防制工作中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由于我国目前对活疫苗安全监测与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狂犬病毒流行毒株与疫苗株之间分子流行病学的亲缘性研究尚不充分,对于活疫苗的安全性尚存在争论。
周桂兰等对2种国产狂犬病活疫苗(ERA株)的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表明,对6月龄以上、5岁以内的成年健康犬1次接种后6个月和8个月,分别有28.57%和5. 71%的犬抗体水平高于0.5IU/mL(WHO确认的抗体保护水平),半年后再进行2次接种,有81.82%的犬抗体水平达到0.5IU/mL[6]。
而英国对Nobivac 狂犬病灭活疫苗的监测结果是,6个月至12.5岁的成年犬1次接种失败率为5.7%。
在20 06年5月召开的我国首届人兽共患病研讨会上,弱毒疫苗的安全性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张永振等从浙江、熊毅等从广西分离的狂犬病毒株与兽用狂犬病活疫苗毒株ERA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1%[7]。
据文献报道,有的疫苗毒株本身对乳鼠致病,对怀孕动物、免疫机能不全的动物和幼小动物使用不安全,而且存在毒力回升、返祖的潜在危险。
例如,SAD-B1 9突变株SAD-L16对成年鼠皮下注射30FFU/鼠,可导致100%死亡;SAD-D29对1-2日龄乳鼠致病,对成年鼠注射106FFU/鼠不致病[8]。
另外,在接种弱毒疫苗的动物口腔中有残毒检出[9,10],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鉴于此,WHO认为狂犬病疫苗株可能导致狂犬病感染的发生,提出使用狂犬病灭活疫苗代替弱毒疫苗来最终消灭人和动物狂犬病[11]。
2.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的抗原蛋白在体内主要以外源性方式进行抗原提呈,被接种动物以产生体液免疫为主。
人用狂犬病疫苗多为灭活疫苗,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家养动物也使用灭活疫苗进行接种。
国外生产狂犬病疫苗的毒株多为PM株和Flury 株,我国使用CTN和aG株。
其生产工艺从淡苗、浓缩苗发展到高度纯化的精制苗,不断提高其免疫原性,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2.1第一代疫苗——神经组织灭活苗(NTV)2.1.1 Semple灭活苗 1911年,Semple将羊脑组织悬液于37℃经0.5-1.0%酚固定、β-丙内酯灭活后,制备了Semple疫苗。
1925年,Hempt通过补加乙醚处理,进一步确保了疫苗的无毒性[12]。
我国于1949年~1980年间生产由羊脑制备的Semple疫苗。
2.1.2 新生鼠脑疫苗(SMBV)1955年,Fuenjalida和Palacios将狂犬病毒脑内接种3~5日龄的新生鼠,于接种后4 天收集脑组织,制备了新生鼠脑疫苗(SMBV)。
由于新生鼠脑神经组织中仅存在少量鞘磷脂,所以引发的副反应较少。
在过去的40多年里,南美洲广泛使用此疫苗。
由于神经组织疫苗注射量大(每针2mL)、接种次数多(14针以上)、抗体产生慢、水平低,含有神经麻痹因子,易引发变态反应,而且疫苗中易残留有感染性的活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WHO)狂犬病专家委员会已提出尽快停止使用神经组织疫苗[13]。
但在印度等国家至今仍在使用。
2.2第二代疫苗——鸭胚疫苗(Duck Embryo Vaccine, DEV)1955年,Peck制备了鸭胚疫苗(DEV)。
1959年,Powell和Culbertson改进了DEV 的生产工艺,制备的疫苗中含有10%经β-丙内酯灭活的鸭胚组织悬液。
DE V引起变态反应的危险性小,但抗体效价低,曾在美国作为狂犬病暴露后接种应用了25年。
瑞士应用化学溶剂提纯法生产出了高度纯化的鸭胚疫苗(PDEV),目前在亚、非和南美洲一些国家使用[14]。
2.3第三代疫苗——细胞培养苗2.3.1原代细胞培养疫苗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Purified Hamster Kidney Cell Vaccine, PHKCV):加拿大最先在原代地鼠肾细胞上培养狂犬病毒SAD株进行疫苗生产,1968年加拿大批准该疫苗用于人体接种。
前苏联使用Vnukovo-32株,生产由叙利亚地鼠肾细胞制备的紫外线灭活疫苗,后来采用离心纯化技术改进了生产工艺。
我国1980年开始生产此苗,将北京株兔脑固定毒在PHKC上培养收获,经甲醛灭活,佐剂制成疫苗[12]。
1993年开始生产浓缩3~5倍的PHKCV,但人体接加Al(OH)3种副反应明显增多而且严重,2001年后开始推广高度纯化的PHKCV。
我国生产的PHKCV曾是世界上累计生产量最大的狂犬病疫苗。
精制鸡胚细胞疫苗(Purified Chicken Embryo Cell Vaccine, PCECV):1965年,日本将狂犬病毒Flury-HEP株适应到鸡胚成纤维细胞(CEC)制成疫苗。
19 83年,德国的Barth使用Flury-LEP株在CEC上培养,收获的病毒悬液经β-丙内酯灭活、离心纯化和浓缩制成疫苗。
现在,PCECV已在欧、亚、非和拉丁美洲的20多个国家获得了生产许可证。
1997年10月,FDA批准该疫苗进入美国市场。
此苗生产工艺简单,病毒滴度高,免疫效果与HDCV相当,使用后仅产生轻微的局部反应,因而受到WHO重视[15,16]。
目前我国也有该类进口疫苗的应用。
鹌鹑胚细胞疫苗(Japanese Quail Embryo Vaccine, JQEV):日本将MNIIVP-74株适应于鹌鹑胚细胞,制备成疫苗接种人体,免疫效果比较理想。
犬肾细胞疫苗(MDCKV): 1978年,Van Wezel等使用狂犬病毒PM株适应犬肾细胞,并使用微载体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在荷兰进行人体暴露前后的接种试验,获得了较好的免疫保护,1980年荷兰批准生产此苗。
牛肾细胞疫苗(MDBKV):将狂犬病毒PV11株经胎牛肾原代细胞大规模培养,收获病毒经灭活、浓缩纯化后制成疫苗。
法国批准此苗用于暴露前后的预防接种。
2.3.2二倍体细胞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uman Diploid Cell Vaccine, HDCV):1964年,美国Wist ar研究所使用人二倍体细胞株WI-38培养狂犬病毒PM株,收获病毒液经澄清、β-丙内酯灭活和冻干后制成疫苗。
该疫苗于1974年首次获准生产,1978年开始商品化。
HDCV的优点是安全性好,具有较高免疫原性,是评价任何一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标准疫苗。
但此苗生产工艺复杂,价格昂贵,仅在美国、加拿大、大多数欧洲国家和少数亚洲国家使用。
狂犬病吸附型疫苗(Rabies Vaccine Absorbed, RVA):将狂犬病毒Kissling 株适应胎恒河猴肺成纤维细胞,收获的病毒悬液经β-丙内酯灭活、磷酸铝吸附浓缩后制成疫苗。
此苗变态反应发生率较低,与HDCV接种程序相同,目前在美国应用。
2.3.3传代细胞系疫苗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urified Vero Rabies Vaccine, PVRV):1984年,法国Merieun研究所在微载体悬浮培养的Vero细胞上繁殖狂犬病毒PM1503-3M 株,收获的病毒液经超滤浓缩、密度梯度离心、β-丙内酯灭活后制成冻干疫苗。
由于该苗免疫原性好、安全、稳定,可大规模生产,产量高,价格便宜,WHO推荐使用Vero细胞大量生产狂犬疫苗,并于1987年颁发了Vero细胞生产人用纯化狂犬病灭活疫苗规程。
目前PVRV在全世界使用范围较广。
我国于1995年开始进行人用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研制,使用毒株为CTH-1、aG和PM株,已有多家生物制品厂获得了生产文号[17,18,19]。
有研究表明,Vero细胞系在142代内无潜在的致瘤性,所以使用低代数Vero细胞制备疫苗,并且应用纯化技术使残余细胞DNA量小于100pg/剂,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致瘤性。
幼仓鼠肾细胞疫苗(BHKV):BHK细胞是狂犬病毒的高产细胞,可在生物反应器中大规模培养。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利用Flury- LEP株狂犬病毒在BHK 细胞上生产兽用灭活狂犬疫苗的报道。
目前,法国维克用BHK21细胞生产的犬、猫用狂犬病疫苗在法国获得了生产文号,并在我国进行了注册。
在进行狂犬病疫苗研究的同时,对于疫苗的接种程序也不断进行了改进。
灭活疫苗暴露前接种:第0、7和21(或28天)于臂部三角肌各注射1剂疫苗,并每两年加强1剂。
暴露后接种:第0、3、7、14、28天分别于上臂肌肉注射1剂狂犬疫苗[20,21,22]。
在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在推广使用比较经济的皮内接种法,免疫效果与肌肉接种的相当。
3.基因工程疫苗狂犬病毒糖蛋白具有病毒的中和抗体决定簇,与病毒的感染和毒力直接相关,不同毒株的糖基化位点有所不同;核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除了可诱导机体产生非中和性抗体外,主要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23],目前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主要围绕糖蛋白和核蛋白展开[24,25,26,27],主要有重组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疫苗等。
重组活载体疫苗中以痘苗病毒为载体的V-RG研究的最为透彻、使用也最多。
V-RG对欧洲及北美等地的野生动物进行口服免疫,已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我国第一株狂犬病毒糖蛋白重组天坛株痘苗病毒已研制成功。
但WHO曾宣布全球消灭天花,不再接种痘苗疫苗,并且有研究表明,痘苗重组病毒接种人类后,可长期抑制再次免疫接种,因此狂犬病重组痘苗载体疫苗的使用范围有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