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思考论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思考论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摘要:高一物理难,如何搞好高一物理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对高一物理课堂教学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新课程的初中教学改革已开展多年,而现行的高中教学难以适应在新课程影响下的学生的教学,初中生升入高中以后,“物理难学”似乎成了学生们的普遍呼声,我们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革新教师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发展,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针对初中教学不到位的知识点,要给予必要的讲解和补充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初中接触到的有些物理知识是有局限性和不严密的,然而这些知识却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例如初中阶段学到的物体对接解面的压力,经常遇到的是水平状态的情形,结果使不少学生有“压力等于重力”的片面认识,这对他们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产生了负迁移。
另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的感性认识,往往顽固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尽管他们经过了初中物理的学习,但并没有真正地排除这些错误的认识,随着时间的迁移,正确的东西遗忘了,错误的认识又会浮出水面,如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初中教材的叙述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而对于力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关系,并没有确切表述,所以学生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理解不到位,很多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取螺旋式的方法,降低知识的梯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
二、转变教育观念,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某些环节上学生也参与了一些活动,但总体上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和主体双重地位,学生只是很被动地接受。
我认为课程改革实施下教师应做到如下两点.1.教师角色合理定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构建合理的新课标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因此,教师的角色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论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亲身体验、注重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因此我们实验教学的观念也需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而变化。
一、实验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晃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验教学,必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验过程、学会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过程,我先请同学自己用笔做一个比较反应时间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以及探究的愿望。
然后让学生观察纸片、硬币同时下落的情况,学生通过观察会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快”。
再让学生观察“纸片与纸团”同时下落的实验,学生会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无关”。
引导学生思考会发现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无关,为什么会出现硬币比纸片下落快的现象呢?”,那么物体下落快慢究竟与重力是否有关呢?再让学生观察“硬币与纸团”同时下落的实验。
从几个看似矛盾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的一样快”,最后用牛顿管实验验证。
这些来自生活的事例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增强了学生的亲切感、消除了畏难情绪。
在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物理教学的一点思考
在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物理教学的一点思考摘要:新课标对传统教学方法以及理念都提出了质疑,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以及学习习惯,达到传递学习方法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物理学科特征的了解不足,导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缺乏趣味性,使得学生丧失学习信心以及热情,造成物理教学效果不佳的后果。
通过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创新,从而真正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教学理念;互动性随着教学制度以及教学理念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不断被新的教学手段所取缔,带来了教学中的新面貌。
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下,更加强调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改变原有教学过程中填鸭式的教学过程,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带来学生多方位的成长,也提升相关的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教学是我国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物理学科本身就是注重现象以及严谨推算过程的,这些导致了在现有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习惯于传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的现状,没有落实到新课标的教学精神,也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刻掌握。
一、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新课标是国家教育部门对我国现有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理念进行的改革,充分结合了时代发展的特色,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通过教学改革,能够带来教学目的上的丰富,提升我国基础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多方面思考能力以及素质的人才,从而最终带来相关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发展新面貌。
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专项技能的工业化人才培养,而随着经济模式等的创新,人才的全面能力要求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制度改革也迫在眉睫。
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中,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学生被确立为教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应该拥有决定学习方法以及改变学习效果的主动权。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物理教学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形成适合自己教学的体系,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以自己的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课程理念从我刚教物理到现在,物理课本几经改版,课程标准也进行了多次修订,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学设施的更新而不断改变。
我通过这些年的教育教学以及参加各种培训,尤其是参加辽宁省的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对如何上好物理课有一些自己的拙见,在这里抛砖引玉,以期有更大的进步。
一、研究课标,改变观念,转变角色高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因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而教师最怕的就是不能把握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能力要求,所以必须加强对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研究,要认真研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新版物理的课程理念已变为以下五个方面: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5、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何润伟专家指出新课标下的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把“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改变为“以课标为依据”。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由原来教学的主导者、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研究者,有时更像资料员。
二、课堂教学有动静,教学环节出新意好的课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课堂的动与静不仅是课堂秩序的动与静,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的动与静。
静态课堂有利于知识掌握,而动态课堂则有利于能力形成,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动、静结合。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式教学几点感悟[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感悟摘要: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中学物理教师应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去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是目前每一位物理教师都要认真探讨和积极面对的一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实施;转变认识;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正确定位新的课程改革目标和新教材的出台无疑对作为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解决“怎样上好物理课”,成了物理课程改革至关重要的问题。
课程改革从旧走向新、从破走向立,本身就需要有一个过程,因而,出现了“不知道该怎样上物理课”这种局面。
要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回到对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上,好的教学模式体现在先进的教学理论。
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学模式的结构,二是教学程序。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决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有必要反思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建立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在运用中加以发展。
一、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计划要转变学生的观念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计划,更侧重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也是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计划的关键之一,所以也应该对学生提出几点要求:第一,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审时度势转变教育观念,利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以往那种应式教育的思想和“从一而终”的教法,从传授性教学方式转变为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上来。
第二,自我约束要求学生能约束自己的情绪、行为,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到专心致志。
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考试测验,都要有“大将风度”,不骄不躁,静得下,钻得进去,熬得艰辛,受得了挫折,耐得住寂寞,受得荣誉。
第四,自我评价自己实事求是地评估各个学习阶段的成效、缺陷、进度;客观地评价自己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客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困难中的成绩,以“求实”的态度修正自己的学习航线。
新课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初探我从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剖析和对新教材编排的分析出发,把握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三大原则,探索出了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创新,拓展问题”的四大环节,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剖析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学科之间整合性加强;新课程标准实用性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新教材编排的分析教材在内容选取上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内容上的繁、难、旧,加强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适当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了条件。
教材倡导探究学习方式。
本书中设计的探究活动,按照学生探究活动所用时间的多少,分为“小探究”和“大探究”。
在每节内容中安排“小探究”,在每章中安排“大探究”。
这些探究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观察、实验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猜想和假设,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进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或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进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使问题得以解决。
获得知识后,学会运用知识联系生活和技术中的有关问题。
本书中每章、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
教材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增加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图片(含照片),反映时代感。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反思案例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反思案例新课改前,我校积极地提倡“启发式”教学,坚决地废除“满堂灌”,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学习成绩的提高只能代表学生“获得到了更多的知识”,意味着这批学生将来会比较顺利地步入重点大学的殿堂。
但是这些学生离开学校、离开了老师的怀抱,究竟有多大的能耐?他们能否在人类高科技的激烈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的教育真的成功了吗?真的无可挑剔了吗?笔者经过反复的学习和论证,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成绩只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这一维目标。
让学生动起来,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这才是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
如何由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进发呢?笔者作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
下面就以“原子物理”的教学为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在“原子核式结构”的教学中,过去是教师引入新课,如电子的发现使科学家想到原子的结构问题,因为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是中性的,正负电将如何分布呢?著名科学家汤姆生提出了诱人的“葡萄干布丁”模型,这个模型是否正确呢?接着教师呈现出几个重点问题:什么国家的哪位科学家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得出了何结论?这个结论与“葡萄干布丁”模型是否相符?为了解释这个现象,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模型是怎样的?用这个模型又如何成功地解释了实验现象?……诚言这种授课方式,比起传统的“满堂灌”优越了许多。
但同新课标要求的教会学生用科学家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相差甚远。
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教师先将学生分成了八个学习小组,教师提出问题: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是否正确呢?假如你是科学家,你如何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
大家各抒已见,热闹空前,有的小组提出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但立即受到这样的反对,当时有电子显微镜吗?有的小组提出做实验,但不能拿出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大家激烈地讨论了许多分钟后,终于有同学提出用极细的子弹打击物体中的原子,从而探讨原子内部的结构。
就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学优劣论文
就新课程标准分析高中物理教学的优劣[摘要]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同时提高其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自2003年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推广以来,高中物理教师积极准备,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乏有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使高中物理教学能够更好的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实施,本文分析了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优劣之出,并提出几点的建议,希望对物理教师和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师学生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及相关教材的问世,突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将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运用到了教学实践。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中物理的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的优势新课程标准,是为了应对以往应试教育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制定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论是对于教者还是学者,其有利影响均是不可估量的。
1.充分体现并加快了素质教育的进程高中物理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将课程性质规定为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对其形成科学世界关和科学价值观做好准备。
物理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新课标在内容上体现的三性,即现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都是与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社会参与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从而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征,更深层次的加快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2.教材的自由选用,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2003年,全国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出台,2005年,五套崭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问世,无疑对物理教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共同必修的物理教材,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能有所了解,对以后选学内容奠定基础,同时,选学部分的课程,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潜能,选学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方向,为以后的职业需求做好准备。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探究【摘要】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教育科学的生命力同样在于创新,时代呼唤创新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次重大创新和变革,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规律。
随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实施,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课堂兴趣合作物理学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生活现状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学习方式。
但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
这种教学模式结果导致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时,不能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更不用说分析和解决问题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时听到一些从教多年的教师“改革,改革,越改越不知道这课该怎么上了”的感叹。
解决“怎样上好物理课”,成了物理课程改革至关重要的问题。
课程改革从旧走向新、从破走向立,本身就需要一个过程,因而,出现了“不知道该怎么上物理课”也在所难免。
要改变这种局面,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回到对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上,优秀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先进的教育学理论。
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教学模式的结构,其二是教学程序这个关键因素。
新课程解放了教师的手脚,使得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决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要反思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建立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在运用中加以发展。
一、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也是物理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过程呢?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使学生较为自由和灵活地进行自我追求、自我想象、自我创新。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式学习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的探究式学习论文摘要:探究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学习评价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教学应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随着这种教育战略思想的不断渗透和物理新教材的使用,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一、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具体而言,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等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为什么要选用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被人们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因为:1.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符合新课改的需要,它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局面;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空间;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2.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活力。
通过探究式教学,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
三、怎样实施探究式教学首先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正确地给自己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早已知晓,对教师来说,这些知识是非常容易的,但对于学生,他们作为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能很容易被老师忽略。
高中物理新课改后教学思考论文
高中物理新课改后教学思考【摘要】在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有了新的变化。
本文从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特点出发,对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给出了新课改后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思考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在课程及教材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应的高中物理教学也应该不断更新并适应新的需要,从而使物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充分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增长创造条件。
一、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特点新课改以后,高中物理课程的内容已经由过去的注重书本知识的情况,转变为更加注重了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其主要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1.注重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在新的课程中,每一章的开始都有一些精彩的引入内容,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内容有的通俗易懂、充满趣味,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进入学习中去;有的概括性强,从物理知识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出发,引发学生思考;有的则从一些身边发生的小事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有的则从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层面上引入知识。
在新的物理教材中,处处体现着从学生的自身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爱好出发联系现实生活的理念。
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存在于自己的身边,为生活、生产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从另一个方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勇于研究的学习态度,充分的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
2.注重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新教材很好的传承了原有教材的优点,即教材内容的科学与严谨,各个知识点在结构上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内容表达上做到了言简意赅、思路清晰。
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方向。
3.强调知识的整体构建,培养动手探索能力新教材中处处体现着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知识能力。
在教材的整体设计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注意了一些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小实验和低成本实验的加入,不仅使知识与实验更好的结合到一起,更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三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三点思考张庭陕西省榆林市吴堡中学陕西省榆林市71820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应该合理优化,以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三点原则性的意见,分别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思维品质;实现教学思路多样化,彰显教学艺术性;兼顾全体学生,始终关注后进生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物理教学;教学思考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自然亦应合理优化,以更好地突出新理念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谈几点原则性的建议,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思维品质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成为教学的基本导向,然而了究竟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目前则还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从概念上看,所谓核心素养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很显然,这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东西,其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和技能,而其形成和发展则必然是基于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
由此角度而言,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品质实为促进其素养发展的基础。
因此我们平时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更要注重锻炼其学科思维。
这就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启发使其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试举一例,在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曾对课堂中发展学生学科思维的途径和策略策略进行了探索。
在该课的教学中,笔者拟从“模型建构”“科学推理与科学论证”“质疑创新”三个维度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课堂中让学生利用传感器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自主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从而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笔者的带领和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实验,并自主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最终结论。
这样,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建构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整体来看,该节课的教学经历了“知识→方法→探究→基于证据的解释→推理”的发展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大胆假设—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物理思维,紧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式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摘要:在物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将实验与科学探究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了新课标的主旋律,为此应尽可能将传统的菜单式实验改变为探究式实验。
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探究的实验,并对探究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引导学生顺利进行科学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大多是通过观察,实验,抽象,假设,归纳等研究方法,并经实践的检验而建立起来的。
但在以前的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探究教学往往被忽略了,现在全国上下都进行着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将科学家的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他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一、高中物理教学构建探究式模式的作用与意义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倡导并探索探究性教学模式,改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是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一种全新且有益的尝试和实践。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物理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
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及其方法,能提高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落实“探究性学习”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课堂、参与探究实验的机会,学生只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地参与探究实践,才能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真正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既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
高中物理教学体会论文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体会高中物理教学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批判性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不仅仅是对物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物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对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1.要更新观念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主动思考和教育实践,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
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学习,培养新的教育观念,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调整,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这才是收到较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物理新课标不仅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是高中物理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物理观。
2.改变教育教学方法2.1 教师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能消化。
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
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忽视所谓的差生。
2.2 要让学生动起来。
让他们有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注重学法指导。
中学阶段形成的物理概念,一种是在大量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摘要】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高中物理课程要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物理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1)11-0175-01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在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
而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因为物理情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物理学习、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
因而,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进行探究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目前很多教师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观摩课,也无论授课的内容如何,课堂的口头语动辄就是“探究某某”,似乎一堂课离开了探究就无法进行下去。
奥苏贝尔的研究表明,学生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学习,从接受学习到完全的探究学习,还存在着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混合学习,而实际上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渐进式而不是突发式的。
因此,一味强调两者的对立是不科学的,考虑学生学习的间接性特点,如果一味强调探究,势必产生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做法。
同样,一味强调接受势必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我认为,一方面从教学的现实出发,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自然地引导学生探究,即“接受中有探究”;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选择地安排重点突出探究过程的物理课,必要时,安排连堂课,以免出现形式上的探究,而本质上却“探而不究”的局面。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构建思考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考摘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追求高效高质,反对无效劳动。
如何才能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呢?我以为老师应该备好课,实验要重落实,课堂内容要精彩。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物理学在自然科学和现代化生产技术中,起着基础学科和带头学科的作用。
这种突出的学科,社会赋予了物理学重要的教育价值。
同时,物理学的特点又决定了物理教学对人才培养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综合性的。
所以,物理教学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物理课堂的有效课堂教学就成了物理教学的关键。
一、课前备课充分跟其它科目一样,上课前都要背好课。
而背好了课与背“好”的课又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背好了课是前提,而背“好”的课是有效课堂的关键。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师只有在备课环节上下足功夫,把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然后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才能实现课堂教学艺术化、高效化。
它就如同一个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过程,走钢丝较之走马路,其粗俗精巧之异显而易见。
那种把浑身的劲儿泼洒在课堂上,用力于外,浅入粗出,以致带着一肚子白开水匆匆上课搞满堂灌、填鸭子,忽而暴风骤雨,忽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实在难以收到实效。
一切没功夫、没功底的“表演”都会误人子弟,花拳绣腿固然好看,但疲软无力,不堪一击。
备“好”课,再上讲台,这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
二、实验重在落实目前,课改正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但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师问生答,师讲生练”的模式为主,学习过程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探寻,就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智力处于半开放状态,学生无法体验物理和经历物理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发展、自主意识等受到了很大的遏止。
还有一部分教师则一堂课从头到尾都引用多媒体课件,甚至把物理实验全部用相关动画来代替,似乎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又掩盖了物理现象真实存在性。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困惑与思考2010年8月我们是咀嚼着课改的新理念,走进了新课程,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校物理教学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思考。
一、存在的困惑1.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尽管所有任课老师都参加了各级培训,但不同教师对新模式与新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仍有较大差异,对课程标准的落实也是各有偏重。
老师们还是习惯于传统教法,认为花那么多的时间进行探究,远不如多讲几个例题来得实惠,而另一种极端是误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内,滥用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课堂活动,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上出现偏差,如机械地设置情境,生搬硬套,忽视基础,或者脱离知识与技能片面注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课堂容量大探究活动多而课时安排少教学难度大根据我校实际,在高一学年物理课每周安排了3课时,从理论上讲,课时应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必修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容量大,教师要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又由于传统教学形成的惯性,总觉得对原来存在于物理体系中、而现在没有出现在新教材模块中的内容不放心,不舍得放弃而导致教学进度比计划的要慢;再加上新教材增添了大量学生探究实验,跟据新教材的意图有很多时候我们的物理课最好是搬到物理实验室去进行。
实验一多,老师教学内容如何完成,准备器材也加大了老师和管理员的工作量;同时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新教材中增添的内容更加重视,使得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而觉得物理太难,而不愿意学习物理。
以至虽然学习理科,但其实是放弃对物理的学习。
因此我们总觉得物理课时不够,教学难度加大。
3.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突出,数学与物理教学进度不一致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
新课标下上好高中物理实验课思考[论文]
新课标下上好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思考摘要:物理这一基础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因此实验课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难以激发他们敢于实践的激情。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在新课标下如何才能上好物理实验课,做了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实验课;思考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73-02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但我们山区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普遍缺乏有效的思维方式,再加上实验条件差,导致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强。
所以,实验题已经成为山区高中学生学好物理的绊脚石。
因此,如何根据高中课堂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我们山区孩子的实际,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是我们山区一线教师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本人经过实践,认为要想上好实验课,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一、注重实验技巧,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山区实验条件差,再加上很多教师在具体的物理实验课中,受学校各种器材的缺乏的限制,往往实验课堂只是一种形式,受此影响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因此,每次的物理考试,实验题必是失分的大题。
所以,面对我们山区的孩子,要提高实验题的得分,就要在物理实验课中讲究技巧,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合理而有趣的演示实验,通过试验来揭示矛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摩擦起电这一节教学中,可设计一个演示实验:将一根摩擦过的带电橡胶棒靠近玩具“洋娃娃”,可看见“洋娃娃”“勃然大怒”,长发根根竖起。
学生观察此实验后探究知识的积极性猛然增强。
又如,在探究分子间是否存在引力的时候时,以往教师设计时只是将两个光滑的铅球压在一起后,然后叫学生拉开,这导致只有在拉的学生才能体会到引力的存在以及大小,而其他在下面看的学生却并没有感性认识。
若将演示设计成如下形式:将两个光滑的铅球压在一起后,挂在铁架台上,接着在铅球下挂事先装好砝码的塑料桶(塑料桶中的砝码不要被学生看见),起先学生以为挂起的不过是一个塑料桶,他们并不以为然,当教师魔术一般地不断从塑料桶中拿出砝码时,拿出的砝码的数量足以让学生瞠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它的来临,意味着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和生产最基本的要素。
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面临了挑战。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注重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就会受制于人,仰人鼻息。
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
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课程。
今后我们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改革,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支点。
当然也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在具体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更应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首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本身的教授。
要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去研究,要注意尊重和赞赏学生,保护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和他人的合作。
首先,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更需要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同时,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
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
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
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
其次,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
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
广大教师的实践也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
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担负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
”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
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
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
生思维的发展。
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
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
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
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
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
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
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
但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
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
具体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这个问题上,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途径”的观点,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是因为智力是存在层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维的个性差异确定的,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方面。
它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
因而由此可确定思维能力的差异;思维品
质的客观指标是容易确定的,使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研究思维品质的发展与培养,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病,并对之实施改革;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标志。
其中思维的深刻性,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给教学实践的改革提高创造了条件。
让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功能转变,这样的定位适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高中学生发展的需求,更好的发挥高中知识对所有高中学生的作用。
我们要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积极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迅速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体现物理教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