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曹成伍

谈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曹成伍
谈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曹成伍

谈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曹成伍

发表时间:2018-05-18T11:15:23.0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作者:曹成伍[导读] 摘要:转换层作为高层建筑中的重要结构部分,施工难度大,应事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综合考虑了不利因素,并精心组织施工,其施工方案要充分论证、分析,可以达到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转换层作为高层建筑中的重要结构部分,施工难度大,应事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综合考虑了不利因素,并精心组织施工,其施工方案要充分论证、分析,可以达到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大粱;施工技术 1.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优势以及特点 1.1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优势

就建筑而言,由于其下部结构存在的受力较大,就致使建筑的施工困难增加。但是,建筑的上部结构受力较小,这就与一般的建筑物结构正好相反,也造成了施工的困难,从而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实践可以发现,针对建筑结构来说,设置转换结构构件可以很好的地解决这一问题。简单的说,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就是转换层。

1.2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特点

对于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来说,由于其结构类型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能够创造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就是它的最大的特点。此结构类型的应用范围集中在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其结构优势较符合此类结构的实际情况。

通过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轴线错开实现的,也是其优势所在。但是,在轴线发生改变的过程中转换层上、下结构形式没有随之改变,这是此类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是较为多样化的,需要根据实际工程具体选择。

2.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2.1模板及支架的施工

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模板工程技术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施工技术的基本属性和特点,这就是条件的多变性、参数的难控性和理论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追求最大程度地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是技术研究的基本要求。模板工程的设计包括:模板装置(或工程模板及支架,以下同)的结构和构造设计;模板装置的设置和装拆设计及模板装置的使用和周转设计。本文主要研究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因此对模板装置的使用和周转设计不作详细探讨。 1)斜撑的施工要点

所有斜撑杆按小于或等于45°角设置,排距沿柱面竖向为1m,梁底斜撑杆同梁底模板的外钢楞相协调,间距为400mm,其上端伸至模板底并与梁度模外钢楞相扣接,并作双扣件抗滑移保险,斜撑杆的下支点主柱面预留的内设定位短筋的凹槽,最下排斜撑杆的下支点为所在楼层的柱根部。梁底斜撑支架尽量与梁下排架同时搭设,如跟不上,也必须保证在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前搭设完毕,以确保斜撑支架与梁下排架同步受力。所有斜撑杆要尽量与梁下排架的立杆、横杆相扣接(用转向扣件),同时与楼层满堂架连体,以增强斜撑支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立杆和扫地杆的施工要点

立杆的上端直接与梁底的内楞\外楞分别相扣接(外楞紧贴在内楞下面),从而形成双扣件抗滑移保险。立杆的下端支撑在楼面上铺设的通长木板上设置的钢垫块上。梁下排架下设扫地杆,中间设两道大小横杆,梁底排架两侧,横向设置斜撑,纵向设置双肢剪刀撑,同时将梁下排架与楼层满堂架连为一体,以增加排架的空间刚度。 3)钢管支撑的施工要点

支撑体系中,一定要注意检查木楔是否顶紧、钉钉子、防滑动,这是避免钢管直接作用于楼板形成集中荷载的关键。

(1)用中φ48×35碗扣式脚手钢管搭设排架作为转换结构模板支架,可调支托安放于钢管支撑顶端,再把小φ48×35钢管安放在可调支托上,碗扣式钢管立柱承受的是轴向力。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的荷载特别大,用钢管碗扣脚手架做支撑最关键的问题是绝对不能出现模板支撑倒塌事故,否则损失和影响极大,因此,即使在排架三维间距均满足设计要求条件下,仍须采取必要的附加保证措施利用转换结构区域的边缘构件如框架柱,剪力墙卸失一部分荷载,中间部分用钢管与柱子锁紧。

(2)对进场的构配件进行检查验收,扣件及底托等要有出厂合格证,碗扣脚手架要检查碗扣与杆件的焊接质量,杆件的变形情况,达到规定后方可使用。扣件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的规定要求。

2.2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泵送与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并洒水湿润第2次浇筑混凝土前,应剔除表面的浮浆并冲洗干净,再浇上10-15mm厚的水泥浆。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根据设计要求两次浇筑完毕,为防止浇筑过程中产生冷缝或者施工缝,要严格事先确定的浇筑线路进行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50mm左右,每层间隔时间1.5-2.0H(初凝时间8H),以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注后一层为原则。在钢筋密集处用钢钎配合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混凝土表面控制。严格控制钢筋绑扎质量,按设计控制好钢筋骨架的标高;混凝土浇筑前,放线抄平,在预留插筋上弹出500mm标高控制线;由于转换层面积较大,为确保整个转换层的表面平整度,混凝土收面时要拉通线收面,以控制其表面平整度。

2)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

为防止温度裂缝,在混凝土中加外加剂和优质磨细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为防止混凝土沉降而产生的塑性裂缝,在梁柱、梁梁相交的核心区域混凝土浇筑完毕的1~1.5h后在初凝前,用直径35mm的振动棒二次振捣,加强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其抗裂性。表层混凝土应收光,以避免水分大量蒸发而引起收缩裂缝。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施工中要求,施工中要求在在满足泵送混凝土的基础上尽量用小值,现场实测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18c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