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人才培养方案(2012)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专业代码:08050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具有该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较宽的专业口径与国际视野,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较高的人文素质与科技素养,具备在科技界、工业界、行业机构及政府中承担重要工作的能力,能在能源、动力、制冷与空调、电力、化工、石油、轻工等部门从事热能与动力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 基本素质要求:热爱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与昌盛而奋斗的坚定意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和学习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标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与技术环境。
2.知识结构要求:掌握一定的社会学、文化学、方法论、社会工程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数、理、化、生等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管理和工具性知识;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
3.综合能力要求:具有获取信息与资源的能力,能够跟踪了解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前沿与发展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较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不断扩展知识面及终身获取新知识,能够面对知识迅速更新与膨胀、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和技术革命的挑战;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不断开拓创新;具有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胜任组织指挥、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往等工作;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构建良好的团队氛围。
三、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四、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固体力学(含理力与材力)、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电工电子学、制冷工程原理、电站锅炉原理。
热能动力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一、CDIO教育理念及运用意义“CDIO”的全称是: 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构想-设计-执行-运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做中学、创执并举”。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从2000年起组成的跨国研究组,向Knut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申请了近2000万美元巨额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建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
它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整个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为了改革我国传统的工程教育模式一向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缺乏对技术创新实践和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缩小现代化企业的用人要求和一般工科毕业生的自身条件之间的差距;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教育改革目标,在对国内工程教育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考察后,教育部提出建立CDIO 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既懂科学和技术的基本原理,又培养他们的实践、创造和人文素质能力。
在中国现今国情下倡导这一理念,意义重大。
热能动力工程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动力工程,其覆盖面十分广泛,包含热(火)电厂及水电其他能源利用形势等诸多类型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诸多方面问题。
和其它类工程相比,具有工作条件、施工条件复杂,结构型式独特、互不类同和工程成败对国民经济影响十分巨大等特征。
上述特征决定了任一能源利用工程及其附属建筑物及设备,其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都没有现成的、固定模式套用,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利用其特殊自然条件,精心设计,严格施工,稳定运行,确保满足安全和经济准则。
从学科特性看,热能动力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是一个把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建设联系起来的桥梁性学科[2],它必须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如力学、热学、热力工程学、电学、流体及机械基础、工程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才能在本领域内创造性地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培养方案
技术、干燥技术、洁净煤燃烧技术、能源经济与管理、核动力装置与设备、太阳能技术、电厂化学及水处理、数
值计算与建模、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燃烧及其污染防止、供热工程、制冷技术发展前沿、新能源及新发电技
术等
十.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
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150学分,即
门类:
东南大学2012级 环境工程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
专业代码:
081001
授予学位:
学制: 四年
制定日期: 2012年6月
工学学士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城市和村镇水、气、固体废
弃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 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 技术人才。 二. 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热物理、核工程、核技术的基础理论,受到核工程、核技术方面的实践 训练,具有从事核工程、核技术的实验研究、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学、工程热物 理、流体力学、核技术与核工程等基础知识; 3.获得核技术、核工程方面的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5.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查阅相关专业的国内外科技文献资料;了解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以及新技术与新设备 的发展动态; 6. 具有敬业与开拓进取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 力,能在各方面协调发展 四.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体现
“ 热 能 与动 力工 程 ” 专业在 1 9 9 8 年 教 育 部 专 业调 整前
教师 团队 ; 以课 程 建设 为基 础 , 以课 程教 学改 革 为 动力 , 以
包含 了水力机械及工程 、 水利水电动力工程、 热能工程 、 热 电厂工程 、 热力发动机 、 化工过程机械 、 制冷与低温技术 、 能源工程等多个学科专业方 向的大专业 , 是我 国高等教育 工科 门类中的一个重要专业 , 长期 以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
课程群名称
人格 与素 养课 程群
表达 与理 解课 程群培养方案 , 体现了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
方 案 的优化 与特 色 的培 育 。 特色 专 业建 设 目标 与专 业建 设 思路
一
、
四川 是我 国能 源 大省 , 水 力 资 源 十分 丰富 , 是 国家 重 大水电能源建设基地。 大力培养现代水 电能源建设的热能
关键词 : 特 色专业建设 ; 人才培 养方案优化 ; 专业 实践性教 学; 改革与实践 ; 特 色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2 . 0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0 6 — 0 2 6 2 — 0 2
特别 是 能源 工业 培 养 了大量 的热能 动力 工 程高 级人 才 。 我 校 热 能 与动 力 工程 专 业 早 在 上世 纪 7 0 年代 开 始 招 生 和 培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龙头 , 优化构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 业的人才培养方 案和课程体系结构 ;在师资队伍 团队建 设、 课程教学改革 的同时 , 根据本学科专业 发展 的新动 向 和行业所提 出的新要求 , 更新 教学 内容 , 建设具有本校特 色的专业课程教材 ; 以建设教育部流体动力机械重点实验 室和四川省流体机械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契机 , 强化实践性 教学环节 , 积极建设校 内外的生产实 习基地 , 探索并建立 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 考核评价 机制 ,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 的质量是特色专业建设 的核一 t 2 , 。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
热力发动机专业方向:热力发动机主要研究高速旋转动力装置,包括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涡喷与涡扇发动机、压缩机及风机等的设计、制造、运行、故障监测与诊断以及自动控制。为航空、航天、能源、船舶、石油化工、冶金、铁路及轻工等部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的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2000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3热能与动力工程是以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主要理论基础,以内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内容,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液体的动能安全、高效、低(或无)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的前身为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设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西安交通大学水利系(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该专业更名为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昆明工业学院、成都科技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1998年,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等9个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着重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在能源动力、制冷空调、水利电力、石油化工、劳动安全等行业部门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设备运行、经营管理等相关专业技术工作。
二、培养要求学生在3-6年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接受动力工程师与制冷空调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以使其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的设计、运行、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以及正确的文字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设计、控制理论、经济及管理等;3.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4.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5.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一门外语。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1.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力学2.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机械设计基础、流体机械原理、制冷工程原理、锅炉原理、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液压传动与控制、能源与节能技术。
3.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四、修业年限、毕业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1.修业年限: 3-6年2.毕业学分要求:总学分189.5学分3.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就业(发展)方向可在厂矿企业、设计院所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低温制冷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等相关的科研、技术和管理工作。
六、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表七、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热能工程培养方案
热能工程培养方案1. 热能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在热能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热传递、热动力学、热工程装备和系统、热能转换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工程实践的培养,加强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比如,可以设置热力学基础、传热学、流体力学、热能转换设备和系统、热工程设计、热工程实践等课程。
2.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在热能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热能工程的实际应用,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置实验课、毕业设计、实习、校外实践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提高。
3. 教师团队和实验室建设热能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和实验室的支持。
应该加大对热能工程领域的优秀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同时,还要加大对实验室的建设投入,提高实验条件和设施,为学生的实验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支持。
4. 课程质量和教学管理为了保证热能工程培养方案的质量,还需要加强对课程的质量管理和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可以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和实验室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课程质量和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
5. 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政策在热能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还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政策。
明确热能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以满足社会对热能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同时,也要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确保毕业生能够顺利地就业。
以上就是一套全面的、符合实际需求的热能工程培养方案。
通过对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团队和实验室建设、课程质量和教学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政策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为热能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以满足社会对热能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热能动力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
热能动力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一、人才培养定位我们得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热能动力工程专业,顾名思义,是研究热能和动力工程技术的学科。
那么,我们的学生,就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定位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这些是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石,让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动力工程、能源与环保、自动化控制等,这些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热能动力工程的核心知识。
3.实践课程: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能。
4.选修课程: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能源经济与管理、创新创业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跨学科能力。
三、实践教学1.实验教学:增设更多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
2.实习教学: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实习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
3.实训教学: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在模拟实际工程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
四、创新能力培养1.创新课程:设置创新课程,引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科技竞赛等活动。
2.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前进入科研状态。
3.创业指导: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五、国际化视野1.国际交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让学生接触国际先进技术。
2.外语教学:加强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六、综合素质培养1.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2.文化素质:开设人文、艺术、历史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七、改革实施1.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学术造诣深厚的教师。
2.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质量监控: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4.学生评价:引入学生评价机制,让学生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满意度。
热能及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热能及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况热能及动力工程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热传导等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有较深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主要从事工业热能及动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优化及能源利用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独立进行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能力,具备科学的工程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能适应热能及动力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为国家能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培养要求1.科学基础: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专业知识:具备系统的热能、热力学、流体力学、热传导、燃烧等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热能及动力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掌握燃烧热能转化与传递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实践能力:具备实际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热能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并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拟分析软件进行热能系统的优化。
4.创新能力:具备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创新能力,能够参与科研项目的立项、实践和成果推广,具备解决热能及动力工程领域重大问题的能力。
5.管理能力: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可以在工程项目和生产管理中承担重要的技术和管理职责。
四、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学、近代物理实验、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等。
(2)专业核心课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动力学、热能工程与电气装置、机械设计基础、热能系统运行与控制等。
(3)专业选修课程:换热器原理与设计、锅炉原理与设计、燃烧工程学、新能源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等。
(4)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2.实践教学:(1)实验课程:热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传热学实验等,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并且了解实践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专业名称: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代码:62126专业特色: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隶属于能源动力类一级学科,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课程体系完备,教学管理先进。
本专业含电厂热能动力、冶金热能两个专业方向。
本专业现有工程热物理和热能工程两个工学硕士点,动力工程领域一个工程硕士点,其中热能工程学科为自治区重点学科。
拥有热能专业实验室、激光测速实验室、高温低氧燃烧实验室、工业热过程数值模拟实验室,以及内蒙古高效洁净燃烧重点实验室。
本专业学习电站热能利用与转换系统和冶金热能利用系统领域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
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及有创新意识的特点,就业领域宽广、就业率高,能够从事企业的热能合理利用和能源技术管理工作,火电厂热力系统、热能设备及自动化等领域的研究、设计、产品开发营销和生产管理工作。
二、学制与学位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范围3~8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三、培养目标与就业面向本专业培养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包括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能源综合利用及节能、热电厂等工程方面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相关设备生产开发工作。
通过本专业学习力求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工程实施能力和良好的业务素质。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火电厂热力系统、工业炉窑、热能设备及自动化、热能利用技术等领域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研究、开发等工作。
四、培养要求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能源动力学科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训练在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管理、实验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专业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较好的科技写作、计算机和外语运用能力。
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等。
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培养方案
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
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就像是给能源世界打造超级引擎的魔法专业。
想象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力、暖气,还有各种大型工厂里轰隆隆运转的机器,背后都有热能动力工程技术的身影。
这个专业就是研究如何高效地把热能转化成机械能,再进一步转化成电能或者其他有用的能量形式,就像是一个能量转换的魔法师,把大自然赐予的热能变着法儿地变成我们需要的各种能量。
二、培养目标。
# (一)总体目标。
我们希望培养出一群超级“能量侠”,他们能够精通热能动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和管理。
这些“能量侠”要像全能选手一样,既能在传统的火力发电厂里大显身手,确保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又能涉足新能源领域,如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能发电等新兴行业,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主力军。
# (二)具体目标。
1. 知识目标。
得让同学们像了解自己家一样熟悉各种热能动力设备的构造和原理。
从锅炉这个“大胃王”(它负责把燃料吞进去,产生热能),到汽轮机这个“大力士”(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到发电机这个“电精灵制造机”,每个设备的秘密都要掌握。
掌握热工基础理论知识,像热传递、热力学定律这些,就像是掌握魔法世界的基本咒语一样,是理解整个热能动力系统的基石。
了解能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保政策。
毕竟,我们的“能量侠”不能只懂技术,还得在合法合规、环保绿色的框架内施展魔法,不能制造出一堆“能量垃圾”。
2. 能力目标。
实践动手能力那必须杠杠的。
要能像熟练的工匠一样,熟练操作各种热能动力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维修。
要是设备出了故障,咱们的同学得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迅速诊断出问题所在,然后妙手回春。
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
这就好比让同学们当建筑师,不过是给热能动力系统建房子。
从系统的布局规划到具体设备的选型计算,都要能搞定,设计出既高效又安全可靠的热能动力工程方案。
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可不能是单打独斗的孤胆英雄。
要和不同专业的小伙伴们合作,像电工、仪表工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整个项目顺利运转。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厂是一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论述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其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模式等方面。
一、培养目标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2.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其他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具有较强的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解决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4. 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充当重要的领导和管理角色,掌握团队发展方向,规划团队的发展策略和措施。
二、培养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为确保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应该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课程。
此外,还要注重英语的学习和应用。
2. 专业知识的培养专业知识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的核心素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和热能动力装置的知识。
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热工装置、锅炉、汽轮机、汽机发电系统、燃气轮机、核电站等方面的知识。
3. 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必备的能力,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包括实践操作、实验设计、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提高实践能力。
三、培养模式1. 以学生为本学生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全面的培养计划。
并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获得充分发展,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2. 授课方式的多样性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包括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技能训练等方式。
3. 产学研结合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实际运行情况并掌握前沿技术。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550303)一、专业分析1.本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电力行业既是能源的生产者,又是能源的最主要消耗者,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的电力基础能源行业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得到了迅速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但作为基础支柱产业的电力建设、电力生产,其发展与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还有相当差距,也与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要求不相适应。
为保障经济发展速度,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我国电力工业正进入大机组、大电厂、自动化的阶段。
随着机组容量高,自动化水平高,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发展的需要。
从火力发电厂的用人结构来看,绝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为热动专业,并且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为此,也给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本专业人才培养应进一步突出其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在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中要结合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特点和要求,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由教授、专家、现场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实现以“就业导向、市场导向、电力需求导向”为核心的转变;三是抓好职业培训、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推行“双证书”培养制度。
2.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火力发电厂热能动力设备运行、检修、安装、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掌握职业能力和技能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本专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热能动力设备运行、检修、安装、调试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及热力设备和系统的初步设计计算,热力系统的基本技术经济性分析,以及企业安全、经济管理的基本能力。
热能动力工程培养方案
热能动力工程培养方案一、课程目标本热能动力工程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在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能够设计和优化热能动力系统;3.具备运行、维护和管理热能动力设备的能力;4.具备解决热能动力系统问题的能力;5.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分为基本要求和进阶要求两个层次。
2.1 基本要求2.1.1 专业知识和能力学生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和能力:•熟悉传热、传质和热工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理解热能转化和能量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燃烧、燃料和燃烧室的基本知识;•熟悉热能设备和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管理;•具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软件进行热能动力系统设计和优化的能力;•具备进行热能设备检测和故障排除的能力;•熟悉热能设备和系统的节能和环保要求;•具备撰写技术报告和进行专业演讲的能力。
2.1.2 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以下实践能力:•进行热能设备和系统的实验操作;•进行热能动力设备检测和故障排除;•进行热能动力系统的实际运行和维护工作;•进行热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2.2 进阶要求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应具备以下进阶要求:2.2.1 创新能力学生应具备以下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热能动力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够参与科研项目并提出创新研究思路;•能够开展新技术和新材料在热能动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2.2 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应具备以下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解决复杂热能动力系统问题;•能够承担热能动力工程项目的团队管理和协调工作。
三、培养方案3.1 课程设置学生应完成以下课程学习:1.热力学基础2.传热学3.流体力学4.热工流体力学5.燃烧理论与技术6.燃气轮机原理与技术7.蒸汽与气体动力机械8.煤炭与石油燃烧技术9.热能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10.热能设备检测与维护11.热能工程实验12.热电联供与新能源利用13.热能系统节能与环保3.2 实践教学学生应完成以下实践教学环节:1.热能动力系统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将学习和掌握热能动力系统的实际运行和检测技术。
2012版中南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上册)1
中南大学概况>>>中南大学概况中南大学坐落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2000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学科齐全、工学和医学见长、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
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
现任校党委书记为高文兵同志,校长为张尧学院士。
学科门类齐全学科涵盖工学、理学、医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十二大门类,辐射军事学;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教学基地5个。
学校现设30个二级教学学院,有92个本科专业。
设立了研究生院,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19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
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一支以两院院士和国家级教学名师为核心、博士生导师为中坚、正副教授为骨干的雄厚师资队伍。
现有两院院士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8人,教授及相应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500人;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33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3人,受聘教育部高等教学指导委员49人。
科研成果斐然学校具有很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
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还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2000年以来,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61项。
其中,“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和“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高效利用与高性能铝材制备理论与技术”、“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分别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等奖获奖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教育部推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以来,学校有8项成果入选。
热能人才培养方案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5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制冷空调与动力机械方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具有从事制冷与空调工程以及动力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安装施工、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热物理过程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力学、机械学、电路和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掌握制冷与空调工程、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工程的设计、运行及试验研究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热力系统优化分析、运行管理和技术改造;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3、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学制: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四、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五、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热工测试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含积分变换)、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与空调工程设计、内燃机学、锅炉原理与设计、船舶动力装置等。
六、教学计划安排:1、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见附表一)2、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二)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三)七、创新实践学分要求创新实践最低要求学分为8学分,其中社会实践3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50201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三职生
学习年限:三年(全日制)
二、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公民素质和职业素养,掌握热能动力设备操作的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热能动力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以及生产现场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二)就业岗位(群)及主要工作任务分析
四、毕业要求
学生取得如下学分方能取得毕业证书:
1、基础与人文素养模块:需获得22 学分。
2、素质拓展模块(选修课):需获得12学分。
3、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技能竞赛模块:需获得12学分。
4、专业技能与知识模块:需获得122学分。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68 学分
五、专业培养方案
(一)人文素养模块
人文素养模块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融入教改班级专业技能模块教学训练过程,分4个学期开设,每学期12个课时,利用专业技能模块每周三天的教学时间,与专业技能模块教学穿插进行。
《形势与政策》分四学期开设,每学期4~6学时。
(二)综合素质拓展模块(选修课)
(三)职业资格证书模块
(四)专业技能模块
专业技能模块课程设置及周数分配表
(五)专业提升模块
专业提升模块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六、实践教学安排表
七、学时分配表
八、职业资格证书模块介绍
3、专业技能证书
(1)锅炉操作工
(2)维修电工
(3)热工仪表检修工
九、专业技能模块介绍
1、热工基础及锅炉结构模块
2、泵与风机及电气控制模块
3、锅炉运行与检修及热工控制模块
4、供热系统运行与维护模块
5、水处理系统运行与维护模块
6、汽轮机运行与电厂集控运行模块
本方案起草人员名单:卢尚工、班淑珍、张晓燕、张伟执笔人:卢尚工
审定人:马宏革
制(修)订时间:2012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