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策略研究(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策略研究(三)

三、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一)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学习内容的整理

本研究的学段是第二学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教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 下表列出了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内容及教学课节数

通过整理,可以看到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好多概念,公式,数学原理都是在第二学段来学习的。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愿望也越来越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对经验的获得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内化也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追求。

笔者查阅了小学数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材,发现了有许多教学设计环节,其中已经渗透了教学策略,以六年级上册和下册部分电子教材为例。

(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策略

当前,在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的教师共同探讨获得、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与途径,总结并提出了不同的关于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与途径。

有学者概括地指出:教学策略应该主要是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使数学活动经验条理化。

黄翔、童莉等人很全面地提出了在教学中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获得的策略与途径。(1) 设计一个好的数学活动;(2)重视过程性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3)发掘“做数学”

的课堂教育价值;(4)数学活动经验重点在积累,也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予以提升; (5)努力开发对数学活动经验的评价手段与方式。

仲秀英把数学活动经验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提出了六条教学策略:(1)数学活动动机激发的策略;(2)数学活动经验生成策略;(3)数学活动经验系统化实现策略;(4)数学活动经验层次转化策略;(5)数学活动经验拓展策略;(6)数学活动经验优化策略。

从上述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共同研究中笔者可以发现,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策略的提出是结合教学实践总结提升的,有的人提出的教学策略是一个大方向,对数学活

动经验的获得与积累具有指导作用,如黄翔、童莉提出的教学策略;有的人提出的教学策略既可以当作策略,也可以看作途径,策略与途径的意味兼而有之,如果仲秀英提出的策略。

笔者认为策略与途径比较而言,策略是更上位的概念,是根据教与学的需要而制定的行动方向,是一个大谋略,对途径有指导、导向的作用,而途径是策略的具体实施,是手段与方法,目的是为解决研究的问题。从对教材资源的分析与挖掘中,笔者发现教材中图形与几何的内容的学习都是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学习某个几何知识的必要性,之后为了达到理解与掌握几何知识的教学目标,教材要设计一个或几个数学活动,如观察与思考、探究活动、做一做等,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等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互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的如下实施策略:

1.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历数学活动

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从问题或情境开始,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与思考。数学问题情的创设通常是现实情境和虚拟情境。这两类情境必须蕴含着数学问题,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境以后,可以发现蕴含在其中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现实的情境来源于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中的问题,必须有数学的味道,凸显数学的本质。例如圆柱的体积,北师版的教材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这两个情境都源于实际生活,有很好的现实基础,但柱r和杯子是由什么材质做的不是数学课要关注的,两个情境的创设一个是要知道柱子的体积多大,一个是要}fl道杯子的容积是多少,这才是数学的根,它们都共同指向了圆柱的体积。

虚拟的情境是为帮助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而设定的,通常是生活中不容易描述和表达有困难。比如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大坝的横截面是梯)l的,在生活中是难以看到的,这时虚构一个大坝的截面图有助于理解梯形的“而”及其计算的方一法。

当学生带着思考去学习的时候,一方面可以获得数学知识,另一方而,丁以收获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东西,这也许就是数学经验,它需要学生自己去体悟。

2.提供现实的数学任务,增加平等对话的机会

数学任务具有挑战性。当小学生遇到现实的数学任务时,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心,自具有的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非常乐意参与学习任务,并能对学习任务做出自己的情绪反应,如成功时的兴高采烈,粗心大意时的唉声叹气等。同时计一所有的人都有平等对话的机会,每个人都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即使不太正确,也会引起倾听的思辨,)与行个学生都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学生思维的火花才得以碰撞,智慧才能生成并被认同。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当中,有很多数学上既定的事实,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老师们都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而对学生来说这可是一个新知识。怎样让学生获得这个结论呢?告诉他们,还是自己发现?显然告诉学生这个结论省时间,学生也能记得住,但显然这不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提供现实的数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更有说服力。所以笔者在教学节课时准备了很多吸管(长短各不相同),用吸管当作小棒,让学生自己摆三角形。思考什么样的三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三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能摆成的三角形三条边有什么样的关系?实践证明,这样现实的任务,学生是乐于摆一摆的,在动手操作、思考之后,学生也是敢想敢说的,回顾当时的上课情景,有的学生说,有一条特别长的边,另外有两条边特别短,这样是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有的学生说要是能摆成的话,我看三条边的长度差不多长,还有的学生说“我摆的时候发现,有两条边的长度正好等于另外一条边的长度,也摆不成三角形”。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数学任务,互相说自己的发现,增加平等对话的机会,学生觉得这样的数学课非常有意思。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他们的学习热情是非常高涨的,学习效果也是很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