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
比例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制度

比例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控耐药菌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要求,订立本《比例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门诊、住院患者以及相关医务人员、医疗技术人员、药学人员等使用抗生素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抗生素使用管理第三条医院成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负责订立和完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并定期组织评估抗生素使用情况。
第四条抗生素使用应遵从以下原则:1.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依照患者情况、病原菌特点和药物敏感性进行选药;2.严守抗生素使用指征,避开盲目用药;3.严格执行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长,避开滥用;4.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动,合理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第五条具备开具抗生素处方资格的医务人员应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有效医师执业证书;2.掌握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知识;3.熟识患者病情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4.具备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
第三章抗生素处方管理第六条严格依照抗生素处方管理规定对患者进行诊疗和抗生素处方开具:1.开方医生应认真记录患者的病情、相关检查结果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等;2.依据病情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3.依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肝功能等情况确定药物剂量;4.合理规划抗生素使用时长,并定期评估疗效。
第七条抗生素处方管理要求:1.患者的抗生素处方必需由开具医生本人签字,并在处方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2.处方应具备防伪措施,防止虚假或窜改;3.抗生素处方应依照规定的处方用药统一纸张开具,药物名称需清楚、准确;4.全部涉及抗生素的处方必需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备案。
第四章临床监测和评估第八条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实施抗生素使用的动态监测。
第九条抗生素使用监测包含以下内容:1.抗生素使用的频率和种类等信息;2.抗生素使用的指征和合理性评价;3.抗生素使用与疗效的关联分析;4.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评估。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临床科室和药房,包含医院内的门诊和住院病区。
二、管理要求2.1 抗生素使用的指征和准入医院全部科室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必需遵从以下指标和要求:2.1.1 感染诊断与临床评估•必需有明确的感染诊断,并以科学的方式进行临床评估。
•临床评估必需包含患者的病情、体温变动、试验室检查等指标。
2.1.2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尽可能提取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菌株和药物敏感性,以引导抗生素的选择。
2.1.3 抗生素选择和疗程•抗生素的选择必需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确保使用具有针对性的药物。
•疗程应依据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情况和治疗反应进行调整,不得滥用或过长使用。
2.2 抗生素处方和审批医院在抗生素处方和审批方面,要求如下:2.2.1 抗生素处方•抗生素处方必需由医生书写,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用药名称、剂量、疗程等信息。
•在处方上必需注明是否为新一代抗生素、限制使用抗生素,以及是否需要特殊的使用授权。
2.2.2 抗生素审批•医院设立抗生素审批委员会,负责审查和审批抗生素使用申请。
•抗生素使用申请必需包含患者的临床诊断、用药指征、抗生素选择、疗程和预期效果,以及其它必需信息。
•抗生素使用申请必需经过审批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否则不得使用抗生素。
2.3 抗生素库存和发放医院在抗生素的库存和发放方面,要求如下:2.3.1 抗生素库存管理•医院药房必需定期进行抗生素库存盘点,确保库存准确性和药物质量。
•过期的抗生素必需及时清理销毁,避开使用过期或陈旧药物。
2.3.2 抗生素发放•抗生素的发放必需经过医生处方和药师审核,并记录在案。
•药房必需依照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和合理的用药量,合理布置抗生素的发放数量。
2.4 监测和评估医院在抗生素使用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包含以下要求:2.4.1 监测抗生素使用率•医院必需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系统,定期收集、统计和分析抗生素使用数据。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种药物,对于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细菌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必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一、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避免滥用。
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普通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剂量。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疗程,避免过长或过短。
一般而言,抗生素的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来确定。
4.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只有在必要时,才考虑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
5.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其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二、抗生素使用管理1. 建立健全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监管,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2. 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提高抗生素使用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3. 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监管,严格执行药品审批制度,确保抗生素的质量安全。
4.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医生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和能力。
三、抗生素使用监督与评估1. 加强对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
2. 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对医疗机构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其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四、加强科研和新技术应用1. 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科研投入,研究新型抗生素和治疗方案,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2. 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如分子诊断技术、抗菌肽等,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抗生素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合理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和加强医院内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提高抗生素治疗效果,订立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法》《抗生素使用与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引导看法为依据。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和临床医生,包含住院部、门诊部等全部涉及抗生素应用的部门和医务人员。
第二章抗生素合理应用原则第三条定期评估和更新医院应定期进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评估和更新,依据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原则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四条指南和协议的引用临床医生在抗生素应用时,应参考相关国家、地区或医学学会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协议,并在治疗方案上注明引用来源。
第五条抗生素使用的必需性和可行性评估临床医生在应用抗生素时,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推断治疗的必需性和可行性,确保抗生素的应用是符合医疗指征和科学依据的。
第六条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临床医生应依据患者的病情、病原学检测结果以及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并依据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剂量和疗程。
第七条细菌耐药监测和报告医院应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系统,定期对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对于显现多重耐药和危害性耐药菌株的情况,应按规定上报相关部门并及时采取措施掌控传播。
第八条抗生素的防备性使用医院应合理掌控抗生素的防备性使用,除非有充分的临床证据支持,否则不得滥用抗生素进行防备性治疗。
第三章抗生素应用管理措施第九条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严格依照科室和职责分工,由专业的药师或临床药学专家参加抗生素的使用审批,并留下相关记录。
第十条抗生素限制使用和监控医院应对特定的抗生素进行限制使用,并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控系统。
医院药学部门应每月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形成报表向医疗质控委员会汇报,及时矫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一、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专家管理小组负责全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组织管理工作,各临床科室由科室院感管理小组负责。
二、根据本院细菌学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对某些抗生素实行限制性应用,定期对抗生素合理使用进行调查和分析。
三、对医务人员经常进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教育,掌握抗生素的作用和国内外的动态。
四、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不使用抗生素。
五、疑为细菌感染的病人,争取早分离到病原菌,并常规做药敏试验,作为选择敏感抗生素的依据。
六、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耐药变化,密切注意菌群失调的先兆。
七、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禁止无针对性应用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无感染根据的昏迷、脑血管意外、非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化疗、放疗)、糖尿病以及接受导尿病例,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对无菌手术病人采取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原则。
八、联合使用抗生素应有严格的指针。
一般适用于单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需长期用药而细菌又容易产生耐药的病例,以两联为宜,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疗效,减少药量、减少毒性、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等目的。
严格禁止无根据的随意联合用药。
九、药剂科每半年将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资料汇总,统计各种抗生素的消耗量和使用种类,并结合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展,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信息资料。
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半年公布一次全院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的统计资料。
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每季医疗质量检查挂钩,对不符合卫生部、卫生厅管理规范要求的扣除相应的质量管理分。
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一、抗生素(Antibiotics)及分类抗菌药物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它在防治微生物感染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感染性疾病的现代化治疗起始于1936年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而抗菌药物治疗的黄金时代是从1941年生产青霉素G开始,并从20世纪40年代开创了抗菌药物的新里程碑,随后即迅猛发展,不断出现各类新型的抗菌药物。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五篇)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1.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2.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____%,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____分钟至____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____方可在本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类药品处方。
5.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6.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____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____日常用量。
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二),是指医疗机构为保障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其目的是提高抗生素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抗生素使用指南:制定具体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包括适应症、用药剂量、使用时机和疗程等。
指导医生合理、准确地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2. 抗生素使用审核制度:建立抗生素使用审核制度,对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进行审核和监督。
只有经过审核的处方才能发放抗生素药物。
3. 抗生素使用培训:对医务人员开展抗生素使用培训,提高其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4. 抗生素消耗管理:对医疗机构的抗生素消耗进行监测和管理,包括抗生素的采购、库存管理和药品消耗情况的统计分析。
5.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管理:对于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制定严格的适应症和用药时间限制,避免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

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1. 前言抗生素是现代医疗中不行或缺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起到了紧要的作用。
然而,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多种问题,包含抗生素耐药性的加添、不必需的药物费用支出以及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等。
因此,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医院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特订立本《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院内抗生素的使用,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导致的问题。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部门、医务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4. 抗生素使用原则4.1 医生应遵从抗生素使用的以下原则:—合理确诊:首先,要准确诊断患者是否为细菌感染,避开使用抗生素处理病毒感染等非细菌感染情况。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如严重程度、感染部位、耐药情况等),选择对病原菌敏感、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感染症状细小的患者,尽量避开使用抗生素,可以通过察看和其他对症治疗方式进行处理。
—掌控使用时间:严格掌控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疗程,避开过长应用导致药物耐药性加添。
4.2 护士应遵从以下原则:—按医生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停用或加大抗生素的用量,必需时应与医生沟通和确认。
—察看药效和不良反应: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后的反应进行察看,及时向医生报告不良反应,确保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 抗生素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5.1 抗生素使用统一管理:—全部抗生素均由医院药房统一采购,依照需要进行分类存放,并建立完整的药品管理台账。
—药品存放区域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2 审核和监督机制:—设立药事委员会,负责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定期召开会议评估使用情况,并向各科室提出看法和建议。
—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将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范围,对于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将进行追责和处理。
5.3 建立抗生素使用相关的信息系统:—医院将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系统,包含患者信息、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药物耐药性监测等相关信息,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和改进管理。
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

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疾病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出现了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扩散等严重问题。
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提高疗效,降低治疗费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制定了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
一、抗生素的定义和分类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按照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抗生素可分为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利福霉素等多个类别。
二、抗生素使用原则1. 合理使用原则严格遵循医疗卫生机构的抗生素使用指南,根据患者的病原菌耐药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
不应滥用抗生素、随意更换抗生素种类、剂量和疗程。
2.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孕妇、哺乳期等特殊情况,以及病原菌耐药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合理调整抗生素剂量和给药途径。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抗生素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如有需要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
4. 预防细菌耐药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减少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三、抗生素使用监测与评价1. 抗生素使用监测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定期对临床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对于超出规范使用范围的医生应及时进行纠正和管理。
2. 抗生素使用评价通过定期的抗生素使用评价,检查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评估抗生素使用的效果和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抗生素合理使用宣传教育1. 专业知识培训针对临床医生和护士,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认识和正确使用能力。
2. 患者自我管理教育通过患者教育手册、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患者宣传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提醒患者不要随意使用和保存抗生素,避免滥用。
抗生素使用规章制度

抗生素使用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保护公众的健康,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药店等医疗单位,以及所有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的行为。
第三条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以及一些其他疾病。
但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第四条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当严格遵循医疗伦理,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科学合理地选择抗生素,正确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对抗生素的采购、存储、发放、使用等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药师团队,负责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意识和素养。
第八条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当听从医生指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和使用频次。
第九条患者对于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效果应当及时告知医生,医生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医疗机构所有。
第二章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在开展抗生素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发病原因、病原体的敏感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循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包括:①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②根据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资料选择抗生素种类和用药途径;③根据抗生素的药动学特征确定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用药频次。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当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说明使用,不得擅自更改用药方法和用药剂量。
第十四条避免因患者存在过敏史或者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而导致药物过敏反应。
第十五条对于需要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当定期评估用药效果,避免药物滥用。
第十六条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当注意防止因其他原因引起的细菌感染,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七条对于特殊病情和特殊患者,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范文(3篇)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范文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对抗细菌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但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已成为临床应用的一大难题。
为了规范和管理抗生素的应用,以下是一份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范本,供参考: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建立健全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保证抗生素合理应用,减少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 原则:核心原则是“准确诊断、明确适应症、合理使用、监测评价、持续改进”。
二、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内容1. 临床应用指南a) 采用权威临床指南为依据,制定本医院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南,明确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剂量、疗程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b) 定期更新和修订临床应用指南,确保其与最新的研究证据相符。
2. 临床应用决策支持系统a) 建立一个电子化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给医护人员参考,帮助其做出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决策。
b) 该系统应基于最新的临床指南和药物信息,提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推荐的抗生素选择、用药途径和剂量等建议。
3. 抗生素处方规范a) 强调临床医生在抗生素处方过程中的责任,应遵循临床应用指南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议进行处方。
b) 强调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减少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抗生素、避免盲目联合用药等。
c) 严禁出售抗生素类药物,防止患者在非医疗机构获取抗生素。
4. 抗生素监测与评价a) 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制度,包括抗生素处方的收集、统计和分析,追踪抗生素应用的情况。
b) 定期进行抗生素使用的评价,分析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和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5. 抗生素知识培训a) 组织针对医护人员的抗生素知识培训,包括用药原则、适应症、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方面的内容。
b) 提供及时的抗生素研究和新进展的信息,帮助医护人员更新抗生素知识。
6. 患者宣教a) 针对患者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教活动,提醒他们按照医生嘱咐的剂量和疗程使用抗生素,并解释抗生素不适合治疗病毒性感染。
抗生素使用权限管理与分级

抗生素使用权限管理是一种医疗质量控制和保障措施,旨在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以下是抗生素使用权限管理的分级:
1.非限制使用级:这是指一些安全性好、疗效可靠、对细菌耐药
性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可以由临床医生根据需要自行开处方。
例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2.限制使用级:这类抗生素是指一些安全性相对较高,但疗效可
能较差或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的抗生素,需要由主治医师或以上级别的医生开具处方,并注明使用的理由和适应症。
例
如,头孢二代、头孢三代的抗生素,以及半合成青霉素类等。
3.特殊使用级:这类抗生素是指一些具有明显或严重的不良反
应、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价格较高的抗生素,需要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开具处方,并经过相关专家会诊讨论或本科室主任同意后才能使用。
例如,碳青霉烯类、四代喹诺酮类等。
在具体实践中,不同医疗机构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级标准和规定,但总体来说,抗生素使用权限管理的分级原则是根据抗生素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来划分。
同时,医院管理部门也需要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合理使用。
乡镇卫生院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

乡镇卫生院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乡镇卫生院抗生素使用行为,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减少药物滥用导致的药物耐药问题,特制定本制度。
二、责任目标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是抗生素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应严格按照医疗质量管理的各项规范和程序开展工作。
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并按照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和程序执行,确保合理、安全和有效。
三、抗生素的使用范围1. 适应症:乡镇卫生院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病情的确切诊断和临床表现,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仅限于确诊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生素,其他非细菌感染性疾病不得滥用抗生素。
对于不确定病原体的情况,应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是否使用抗生素。
2. 禁忌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患者有禁忌症的,不得使用抗生素。
比如患者对某种抗生素过敏的,不得再次使用该类抗生素;孕妇、哺乳期妇女在临床上应慎重使用抗生素,避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3. 安全性考虑: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考虑到患者的身体情况、免疫状况、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剂量和疗程,并随时关注患者的用药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四、抗生素的使用管理1. 严格规范用药原则。
在开展抗生素治疗时,应制定详细的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频次、用药途径等,避免随意增减剂量、频次或药物种类,避免药物滥用。
2. 监督评估用药效果。
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效果,如有需要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因治疗不当导致疾病恶化或产生不良反应。
3. 加强药品储存管理。
乡镇卫生院应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用药品进行盘点,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在储存过程中要避免药品受潮、曝晒、高温等不良影响,确保药品的正确存储条件。
五、抗生素的使用宣传1. 宣传知识普及。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知识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使用的重要性和规范性的认识,引导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范本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抗生素使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临床科室对于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第三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1. 合理使用:按照抗生素的品种、病原学、临床症状等进行合理的选择,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和用药原则。
2. 个体化使用: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注意考虑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的使用方式。
3. 有针对性地使用:根据病原学分析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
4. 避免过度使用: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使用导致过敏反应和细菌耐药。
第四章抗生素使用管理流程1. 抗生素选择:根据病情和病原学分析结果,医师应当根据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不得随意更换或增减抗生素种类。
2. 抗生素处方:医师在开具抗生素处方前,应当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合理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疗程,不得滥用抗生素。
3. 抗生素使用监测: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4. 抗生素使用评估:医院质控部门应当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建立抗生素使用的质量评价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第五章抗生素使用的禁忌1. 未经有效证实的抗生素过敏史者禁止使用同一类抗生素。
2. 妊娠期妇女、哺乳中的母亲和婴幼儿禁止滥用抗生素。
3. 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和骨髓抑制性疾病者禁止使用对肝肾和骨髓损害较大的抗生素。
4. 未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敏感性测试的情况下禁止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第六章抗生素耐药监测1. 医院应当建立抗生素耐药监测制度,定期对临床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xx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了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防止滥用抗生素,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体医务人员和与医院药品管理有关的工作人员。
二、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遵循抗菌谱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耐药率低的原则选择药物。
2. 合理使用抗生素,注重疗程防止抗生素滥用。
严格控制抗生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使用,如预防用药、治疗严重感染、免疫抑制治疗等。
3.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病例,应先使用抗生素,待检验结果明确后再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
4. 遵循抗生素使用规范,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加强药品的临床监测,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三、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1. 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过敏史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按照剂量、疗程等要求规范书写处方。
2.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静脉输注使用,确需输注抗生素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控制输注速度和剂量。
3. 医生应及时评估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登记制度,记录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疗程等信息,以便进行临床分析和评价。
5. 医院应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和管理,指导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传播。
四、抗生素使用监督与考核1. 医院应建立健全抗生素使用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2. 对于违反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医院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包括责令改正、扣罚奖金、暂停处方权等措施。
3. 医院应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和流程。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医院药学部负责解释。
确保抗生素合理使用与抗菌管理制度

确保抗生素合理使用与抗菌管理制度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显现了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这对医疗机构的患者安全和公共健康构成了威逼。
为了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抗菌管理,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本医院订立了以下规章制度。
二、定义和范围1.抗生素:指用于治疗或防备细菌感染的药物。
2.合理使用:指依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使用正确的剂量和时长,而且依据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调整。
三、抗生素治疗决策和使用1.医生抗生素处方管理:–治疗抗生素必需由医生开具处方,不得私自购买和使用抗生素。
–在处方中必需认真注明患者的姓名、病历号、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量和疗程等信息。
–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结果,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尽量选择广谱抗生素之前将病原菌的药敏结果纳入考量。
2.抗生素使用管理:–将抗生素依照谱效范围分为特殊级和一般级。
特殊级抗生素需经医院药品治疗与使用委员会审批后方可使用。
–医生使用抗生素时,需在患者的病历中认真记录使用的抗生素名称、剂量、用法和用量等信息,并经过药师审查。
–医生应依照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进行抗生素选择和使用,并连续关注患者的疗效,适时调整抗生素方案。
–禁止任何形式的滥用抗生素,如防备性使用抗生素、乱用或过度使用抗生素。
–药房人员要严格按处方发药,确保与处方全都,并及时上报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3.抗生素退库与报废:–医院设立合理存放抗生素的库房,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对过期、破损、质量问题的抗生素及时进行退库或报废处理。
–对退库与报废的抗生素进行记录,包含退库原因、数量以及处理方式等。
四、抗生素监测与评估1.细菌耐药监测:–建立健全的病原菌分别与质控体系,定期对临床耐药菌株进行监测并记录。
–连续评估细菌耐药性的变动趋势,及时分析和报告给相关部门,并订立相应的管理措施。
2.抗生素使用评估:–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系统,及时录入和分析抗生素使用的数据,评估抗生素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方针。
第三条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监督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协调解决抗生素使用管理中的问题。
第二章抗生素使用原则第四条医院抗生素使用遵循以下原则:(一)诊断明确,根据病原菌种类选择敏感抗生素。
(二)尽量使用窄谱抗生素,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
(三)尽量使用单一抗生素,避免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四)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
(五)对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等)使用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谨慎使用。
(六)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院内外使用,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第三章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第五条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对以下情况使用抗生素需进行审批:(一)使用特殊级抗生素。
(二)使用非本医院药品供应目录中的抗生素。
(三)使用超常规剂量或疗程的抗生素。
(四)使用抗生素治疗非感染性疾病。
(五)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
第六条抗生素使用审批程序:(一)使用抗生素的医生填写《抗生素使用申请表》,说明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依据和预期效果。
(二)科室主任对申请进行初审,签署意见。
(三)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对申请进行复审,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签署意见。
(四)药剂科根据审批意见,提供相应的抗生素。
第四章抗生素使用监测与评价第七条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监测与评价制度,对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八条医院药剂科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医院抗生素使用数据,定期向医院管理层和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九条医院定期组织抗生素使用评价,对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医生进行表彰,对存在问题的医生进行培训和指导。
医院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药剂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
三、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2. 根据患者病情、感染部位、细菌种类、药物抗菌谱、抗菌作用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生素。
3. 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单药不联合、能短疗程不长期”的原则。
4.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
5. 加强对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行为。
四、抗生素使用管理1. 药剂科负责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供应和管理,确保抗生素的质量和供应。
2. 医务人员应具备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知识和技能,按照规定程序开具抗生素处方。
3. 门诊、急诊、住院等科室应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规定,对病情进行评估后,方可开具抗生素处方。
4. 住院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5. 医师应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制定抗生素治疗方案,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6.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准确、及时地执行抗生素给药,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
五、抗生素使用监督检查1. 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和管理抗生素使用情况。
2. 定期对临床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4. 加强医务人员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2. 本制度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执行。
医疗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

医疗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还可能引发耐药菌的产生,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规范医疗抗生素的使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特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一、抗生素使用的基本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症使用抗生素前,必须明确患者的感染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只有在确诊为细菌感染且有使用抗生素指征时,方可使用。
对于病毒感染、非感染性疾病等,严禁使用抗生素。
2、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避免经验性用药导致的抗生素滥用。
3、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根据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
优先选用窄谱抗生素,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4、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充分了解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应谨慎选择抗生素,并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二、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三个级别进行管理。
1、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生素。
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自行使用。
2、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的抗生素。
使用此类抗生素需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并在病历中记录用药理由。
3、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生素;新上市的抗生素,其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生素;价格昂贵的抗生素。
使用特殊使用级抗生素需经抗感染专家会诊同意,并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三、抗生素使用的流程管理1、诊断与评估医师在接诊患者后,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对感染情况进行诊断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抗生素滥用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药剂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
三、管理原则1.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2. 依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3. 严格执行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使用和监测等环节的管理。
4. 加强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四、具体措施1. 抗生素采购管理(1)药剂科根据医院临床需求,合理采购抗生素,并严格执行采购审批程序。
(2)采购的抗生素品种、规格、剂型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 抗生素储存管理(1)抗生素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储存,保持干燥、通风、避光。
(2)定期检查抗生素储存条件,确保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3. 抗生素使用管理(1)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病原学检测结果和药物特点。
(2)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择抗生素品种、剂量和疗程。
(3)对发热原因不明、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的患者,可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
(4)对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5)尽量避免联合使用抗生素,确需联合使用时,应严格掌握临床指征。
4. 抗生素监测管理(1)定期开展抗生素使用情况监测,分析抗生素使用趋势和问题。
(2)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耐药情况。
(3)对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监测。
5. 抗生素培训和监督(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2)加强对医务人员抗生素使用行为的监督,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进行纠正。
五、责任与考核1. 医院负责人为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 药剂科负责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供应和监测工作。
3. 检验科负责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4. 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一、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专家管理小组负责全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组织管理工作,各临床科室由科室院感管理小组负责。
二、根据本院细菌学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对某些抗生素实行限制性应用,定期对抗生素合理使用进行调查和分析。
三、对医务人员经常进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教育,掌握抗生素的作用和国内外的动态。
四、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不使用抗生素。
五、疑为细菌感染的病人,争取早分离到病原菌,并常规做药敏试验,作为选择敏感抗生素的依据。
六、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耐药变化,密切注意菌群失调的先兆。
七、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禁止无针对性应用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无感染根据的昏迷、脑血管意外、非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化疗、放疗)、糖尿病以及接受导尿病例,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对无菌手术病人采取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原则。
八、联合使用抗生素应有严格的指针。
一般适用于单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需长期用药而细菌又容易产生耐药的病例,以两联为宜,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疗效,减少药量、减少毒性、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等目的。
严格禁止无根据的随意联合用药。
九、药剂科每半年将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资料汇总,统计各种抗生素的消耗量和使用种类,并结合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展,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信息资料。
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半年公布一次全院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的统计资料。
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每季医疗质量检查挂钩,对不符合卫生部、卫生厅管理规范要求的扣除相应的质量管理分。
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一、抗生素(Antibiotics)及分类抗菌药物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它在防治微生物感染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感染性疾病的现代化治疗起始于1936年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而抗菌药物治疗的黄金时代是从1941年生产青霉素G开始,并从20世纪40年代开创了抗菌药物的新里程碑,随后即迅猛发展,不断出现各类新型的抗菌药物。
众多的抗菌药物为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挽救了无数生命。
近几十年来,抗菌药物的发展集中在:(1)改善药物的抗菌谱,拓宽或使之选择性更高;(2)增强药物的抗菌作用;(3)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利于临床应用;(4)降低对人体的副作用或毒性;(5)减少或改变病原体的抗药性。
其中最后一个问题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如果不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会产生更多的抗药性病原体,使我们的治疗用药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小。
如果一旦产生了抗药性的菌株,对感染的治疗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所以,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是当前抗感染治疗中急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从病人所感染的疾病的微生物种类、病人的机体状态以及药物的抗菌谱、选择性、抗菌作用和对机体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虑后,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和制订最佳治疗方案。
如果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而不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除了会发生类似其它类别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影响病人的健康以外,还会产生抗菌药物独特的"微生物抗药性",它的危害性就更大了,不但会影响用药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另外,非临床(如在农、牧、养殖业方面)的广泛使用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由于食物链的循环,也可能酿成上述严重的社会影响。
至今,在我国可供临床选用的各类抗菌药物(按抗病原体谱或抗菌谱、作用或作用机制、药物来源、化学结构甚至代次的综合分类)约有250余种,占全世界品种的90%以上。
基本上可以满足治疗各种微生物感染疾病的需要。
我国国家基本药物(西药,2002年版)中的抗菌物有87种,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目录(2003年版)所收载的抗菌药物品种的1.5倍。
对于这些药物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选择,而且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具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以便能充分发挥抗菌药物的优势,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二、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
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
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辞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
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三、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方法(一)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的抗生素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而不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
一般来说,几乎所有临床医师都基本了解抗生素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β-内酰胺类的致敏性;氨基糖甙类的耳毒性;大环内脂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面广、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
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然逐年增加。
这些部题的发生,除抗生素本身的因素外,与药物的有效选择、合理应用敢有重要关系。
而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绝没有一个固定方案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套用。
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抗生素是及进取得抗感染疗效关键。
因此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关键性问题。
(二)抗生素的选择1.首先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
例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包括一些球菌和革兰氏阳性杆菌。
链球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对青霉素保持敏感,临床应用首选青霉素。
不能用青霉素的宜选择红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而不宜用庆大霉素,因链球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常不敏感,因而无效。
头孢菌素为广谱抗生素,但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各有特点。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一代头孢菌素作用最强;二代头孢菌素次之;三代头孢菌素较弱。
但对阴性杆菌的作用则三代头孢菌素明显超过二代与一代头孢菌素。
因此金葡球感染不应首先三代头孢菌素,应选用一代的头孢噻吩或头孢唑啉。
2.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些易产生耐药的细菌和金葡萄、绿脓杆菌、肠杆菌属等近年对不少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增高。
有报道北京地区金葡萄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60%~70%,红霉素不能作为抗耐药金葡菌的有效药,只能作为备用药物;羧苄青霉素、磺苄青霉素等抗绿杆菌作用也因细菌的敏感度下降而被酰尿类青霉素(呋苄青霉素、苯咪唑青霉素和氧哌嗪青霉素等)所取代。
各种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的敏感性不同,相同菌种不同菌株对同一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有差异,加之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细菌耐药性逐年有所增加,因此借助正确的药敏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增加临床感染治疗成功率。
3.根据感染疾串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重症深部感染选择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度较高的抗生素。
如早期金葡菌败菌症,头孢噻吩与头孢唑啉都有效,但病程较长者并已引起深部感染的金葡萄败血症,头孢唑啉的抗感染疗效明显优于头孢噻吩。
因为头孢唑啉血浓度与组织浓度均比头孢噻吩高,其半衰期也较长,因此感染部位可达到较高浓度,所以深部感染时应选用头孢唑啉。
酰尿类青霉素不仅具有强大抗链球菌与绿脓杆菌的作用。
而具有血浓度、组织浓度较高,膜穿透力较强等临床药理特点,因此对链球菌属、绿脓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肾盂肾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有较好的疗效。
4.根据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特点选择抗生素抗菌药物在体内存在着吸收、分布及排泄过程,某些药物尚可在体内代谢。
(1)吸收过程:不同的抗菌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率亦不相同,一般口服1~2小时,肌注后0.5~1小时药物吸收入血,血药浓度达高峰。
口他吸收完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氯洁霉素、氯林可霉素、头孢立新、阿莫西林、利福平、强力霉素等,口服后一般均可吸收给药量的80%~90%;青霉素类易被胃酸破坏,口服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类可被胃酸破坏,口服后只吸收给药量的30%~40%;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口服后均吸收甚少,约为给药量的0.5%~3.0%。
由于各类药物的吸收过程的差异,在治疗轻、中度感染时,可选用病原菌对其敏感、口服易吸收的抗生素而对较重的感染宜采用静脉给药,以避免口服或肌注时多种因素对其吸收的影响。
(2)分布:进入血液循环的抗菌药物,呈游离状态者,其分子小,可迅速分布至各组织和体液中,到达感染部位。
不同的抗菌药物其分布特点亦不同。
氯洁霉素、洁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氟喹诺酮类中的某些品种在骨组织中可达较高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