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6
绝对优势的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 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 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
7
绝对优势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
36
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
–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 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如果 aLW = 1, 那 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18
单一要素经济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本国).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9
单一要素经济
•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 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 第五, aLC/aLW< PC/PW< a*LC/a*LW, 奶酪的相对供 给是 (L/aLC)/(L*/a*LW).
32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 那么她们都会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 益。
– 我们将会用两种方式表现贸易的互利性。 – 首先,我们可以将贸易看作一种间接的生产
• 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
绝对优势的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 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 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
7
绝对优势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
36
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
–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 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如果 aLW = 1, 那 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18
单一要素经济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本国).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9
单一要素经济
•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 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 第五, aLC/aLW< PC/PW< a*LC/a*LW, 奶酪的相对供 给是 (L/aLC)/(L*/a*LW).
32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 那么她们都会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 益。
– 我们将会用两种方式表现贸易的互利性。 – 首先,我们可以将贸易看作一种间接的生产
• 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如果 L = 120, 那么这个经济拥有120小时劳动,或者120个工 人).
31
பைடு நூலகம்
单一要素经济
• 生产可能性
– 生产可能性边界(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PPF)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 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33
单一要素经济
• 相对价格和供给
– 每种产品所生产的特定数量是由价格决定的. – 产品X (奶酪)对产品Y (葡萄酒)的相对价格
是指多少Y (葡萄酒)能换一个单位的X (奶 酪). – 相对价格:指两种商品之间相交换的比率
• 如果一听可乐的价格是0.5美元, 那么可乐的相对 价格就是多少美元能换一单位的可口可乐, 是0.5.
—— 亚当.斯密,1776
12
背景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 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 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 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 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 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 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 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4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5
背景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 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31
பைடு நூலகம்
单一要素经济
• 生产可能性
– 生产可能性边界(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PPF)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 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33
单一要素经济
• 相对价格和供给
– 每种产品所生产的特定数量是由价格决定的. – 产品X (奶酪)对产品Y (葡萄酒)的相对价格
是指多少Y (葡萄酒)能换一个单位的X (奶 酪). – 相对价格:指两种商品之间相交换的比率
• 如果一听可乐的价格是0.5美元, 那么可乐的相对 价格就是多少美元能换一单位的可口可乐, 是0.5.
—— 亚当.斯密,1776
12
背景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 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 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 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 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 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 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 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4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5
背景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 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自由贸易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亚当·斯密与 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nations,简称《国富论》)。
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基本的理论假设与主要概念
1.1 理论的奠基人:斯密与李嘉图
6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2 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这有利于地 主贵族,导致了谷物价格飞涨,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更为彻底的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分析过程见插图)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3 主要概念和实证分析工具
1.3.1 优势的数理描述工具
1.劳动生产率 2.生产成本 3.机会成本
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其一是产出表示法,即边际技术替代率;其 二是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显然,这个具体交换比例愈是接近本国国内的交 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愈是接近对方国的比例, 则对本国越有利。
9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基本的理论假设与主要概念
1.1 理论的奠基人:斯密与李嘉图
6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2 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这有利于地 主贵族,导致了谷物价格飞涨,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更为彻底的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分析过程见插图)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3 主要概念和实证分析工具
1.3.1 优势的数理描述工具
1.劳动生产率 2.生产成本 3.机会成本
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其一是产出表示法,即边际技术替代率;其 二是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显然,这个具体交换比例愈是接近本国国内的交 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愈是接近对方国的比例, 则对本国越有利。
9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24
Production, Prices and Wages (cont.) • Labor mobility ensures a common wage in each sector and competition ensures the price of goods equals their cost of production.
1. 劳动是生产中唯一重要的资源。 2. 由于技术差异,各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都 不一样,但劳动生产率在各国内部并不随时 间而变化。 3. 各国的劳动供给量是一个常数。 4. 只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酒和奶酪。 5. 竞争使得工人们可以获得“竞争性”工资, 工资是一个关于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价格的函 数,竞争同时也使得他们可选择去能支付他 们最高工资的行业工作。 6. 模型中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
• 投入奶酪生产的每一小时如果用于生产酒,可产出 酒的数量等于
1 hour/(aLW hours/liter of wine)
= (1/aLW) liter of wine • For example, if 1 hour is moved to cheese production, that additional hour of labor could have produced 1 hour/(2 hours/liter of wine) = 1/2 liter of wine.
Chapter 3
Labor Productiv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Ricardian Model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 优势:李嘉图模型
Slides prepared by Thomas Bishop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国际贸易课件第三章
• Can both countries be made better off? 两 个国家都可以变得更好吗?
Copyright © 2012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3-11
Table 3-1: Hypothetical Changes in Production 表3-1: 生产中假设的变化
Preview 预览,本章内容概要
• Opportunity cost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 • A one-factor Ricardian model (单要素理查德 模型) •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生产可能性曲线) • Gains from trade (贸易所得) • Wages and trade (工资和贸易) • Misconceptions about comparative advantage (对比较优势的误解) • Transportation costs and non-traded goods (运输成本和非贸易商品) • Empirical evidence (经验证据)
Copyright © 2012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3-2
Introduction 介绍
• Theories of why trade occurs (解释为什么贸易 会发生的理论):
– Differences across countries in labor, labor skills, physical capit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 国家之间在劳动力,劳动技能,实物资本, 自然资源,即技术上的差异 – Economies of scale (larger scale of production is more efficient) 规模经济(更大的生产规模是更有效率 的)
Copyright © 2012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3-11
Table 3-1: Hypothetical Changes in Production 表3-1: 生产中假设的变化
Preview 预览,本章内容概要
• Opportunity cost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 • A one-factor Ricardian model (单要素理查德 模型) •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生产可能性曲线) • Gains from trade (贸易所得) • Wages and trade (工资和贸易) • Misconceptions about comparative advantage (对比较优势的误解) • Transportation costs and non-traded goods (运输成本和非贸易商品) • Empirical evidence (经验证据)
Copyright © 2012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3-2
Introduction 介绍
• Theories of why trade occurs (解释为什么贸易 会发生的理论):
– Differences across countries in labor, labor skills, physical capit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 国家之间在劳动力,劳动技能,实物资本, 自然资源,即技术上的差异 – Economies of scale (larger scale of production is more efficient) 规模经济(更大的生产规模是更有效率 的)
第3章 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教程》PPT课件
3.3 相互需求方程式
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
X︰Y
A国获利
1︰1.5
0
1︰1.6
0.1单位Y
1︰1.7
0.2单位Y
1︰1.8
0.3单位Y
1︰1.9
0.4单位Y
1︰2.0
0.5单位Y
1︰1.5为A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1︰2.0为B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B国获利 0.5单位Y 0.4单位Y 0.3单位Y 0.2单位Y 0.1单位Y
aX=1/3 aY=1/6
9 0
1 1 3 0 +2 -1
B国 12 2
bX=1/12 bY=1/2
0 14
1 1 0 7 -1 +6
世界
2 2 3 7 1 5
3.1 李嘉图模型 (二)比较优势
aX / aY bX / bY
aX / aY bX / bY
X的劳动投入量 Y的劳动投入量
X的劳动生产率 Y的劳动生产率
提供曲线的形状: 用A国国内对X的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和收入效应 (income effect)来解释。
Y
E2点以前,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 应,随着PX/PY的上升,X出口增 加; E2点以后,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 应,随着PX/PY的上升,X出口减 少。
提供曲线的弹性(进口需求弹 性):富有弹性、单元弹性、缺 乏弹性
2. B国提供曲线的推导与形状
出口Y
Y
E2′ E1′
Y
P0′
P1′
P2′
E2′ E1′
D2′ D1′
O0
E0′
C2′
C1′
P2′
P0′ P1′
李嘉图模型及国际贸易利弊分析ppt课件
用相对劳动生产力衡量 用相对劳动成本衡量 用机会成本衡量 机会成本低的产品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度量
相对劳动生产力
生产的可能性(100人)
大米(R) 小麦(M)
劳动生产率
大米(R) 小麦(M)
中国
1.0
0.5
美国
1,25
1.0
中国
100
美国
125
50 100
相对劳动生产率
R/M
M/R
中国
2.0
0.5
各国都应该集中力量生产和出 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从而获得最大利益。
因此,中国应 专门生产大米,美 国应专门生产小麦。
李嘉图模型—简评
进步性:
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对推动世 界自由贸易起积极作用。可以作为解 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发生原因及结构的基础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1 “Worldwide Quarterly Mobile Phone Tracker,” IDC, May, 2012 2 “Worldwide and U.S. Media Tablet 2012-2016 Forecast,” IDC, April, 2012 3 “Worldwide PC Market: 4Q11 Review,” IDC, April 2012
• 不考虑运费 没有关税等贸易壁垒
李嘉图模型—重要
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 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为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比较优势的度量
相对劳动生产力
生产的可能性(100人)
大米(R) 小麦(M)
劳动生产率
大米(R) 小麦(M)
中国
1.0
0.5
美国
1,25
1.0
中国
100
美国
125
50 100
相对劳动生产率
R/M
M/R
中国
2.0
0.5
各国都应该集中力量生产和出 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从而获得最大利益。
因此,中国应 专门生产大米,美 国应专门生产小麦。
李嘉图模型—简评
进步性:
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对推动世 界自由贸易起积极作用。可以作为解 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发生原因及结构的基础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1 “Worldwide Quarterly Mobile Phone Tracker,” IDC, May, 2012 2 “Worldwide and U.S. Media Tablet 2012-2016 Forecast,” IDC, April, 2012 3 “Worldwide PC Market: 4Q11 Review,” IDC, April 2012
• 不考虑运费 没有关税等贸易壁垒
李嘉图模型—重要
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 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为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最新[考研专业课]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人大版第八版课件-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教学讲义ppt
[考研专业课]克鲁格曼国际经济 学人大版第八版课件-劳动生产
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预习
❖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又称绝对成本说(绝对利益说)。该理 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 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 成其国际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 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 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 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 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 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
理论模型
表3-4 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理论模型
表3-5 国际分工之后各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
表3-6 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
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以上的简单案例解释了李嘉图模型的内涵。 通过构建一个较复杂的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 型来解释该理论,并使用一下简单的假设:
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1.劳动是生产惟一重要的生产要素。 2.各国呈现出的劳动生产率各不相同,这 通常是由于各国科技水平的不同造成的,但是 每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是一成不变的。 3.每个国家的劳动供给是一成不变的。 4.假定只生产两种产品:葡萄酒和奶酪。 5.国际竞争使得工人可以获得一个竞争性 的工资,这个工资是由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价 格决定的,此外工人们还可以进入工资最高的 工业领域。 6.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国内和国外。
进行国际分工之后,整个世界布的产出量 仍是200,没有变化,但是小麦的产量增加到 280,比分工前增加了80个单位。这说明,国 际分工使两国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假 定美国用100单位布与英国140单位小麦进行交 换,交换的结果如表3-6所示。与没有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之后,英国和美国的消费量各增加了20单位小 麦。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 从中得到了利益。
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预习
❖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又称绝对成本说(绝对利益说)。该理 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 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 成其国际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 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 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 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 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 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
理论模型
表3-4 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理论模型
表3-5 国际分工之后各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
表3-6 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
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以上的简单案例解释了李嘉图模型的内涵。 通过构建一个较复杂的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 型来解释该理论,并使用一下简单的假设:
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1.劳动是生产惟一重要的生产要素。 2.各国呈现出的劳动生产率各不相同,这 通常是由于各国科技水平的不同造成的,但是 每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是一成不变的。 3.每个国家的劳动供给是一成不变的。 4.假定只生产两种产品:葡萄酒和奶酪。 5.国际竞争使得工人可以获得一个竞争性 的工资,这个工资是由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价 格决定的,此外工人们还可以进入工资最高的 工业领域。 6.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国内和国外。
进行国际分工之后,整个世界布的产出量 仍是200,没有变化,但是小麦的产量增加到 280,比分工前增加了80个单位。这说明,国 际分工使两国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假 定美国用100单位布与英国140单位小麦进行交 换,交换的结果如表3-6所示。与没有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之后,英国和美国的消费量各增加了20单位小 麦。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 从中得到了利益。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ppt
Total units of wine production
二、单一要素经济
3、相对价格与供给 令 PC 为奶酪的价格
PW 为葡萄酒的价格 PC / PW 为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
relative price
二、单一要素经济
• 当 PC / aLC > PW / aLW, 工人将流向奶酪部
门,此时本国只生产奶酪 即: PC / PW> aLC / aLW
• If QC represents the quantity of cheese produced and QW represents the quantity of wine produced, then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has the equation:
aLCQC + aLWQW = L
Total amount of labor resources
Labor required for Total units
each unit of
of cheese
cheese production production
Labor required for each unit of wine production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 of an economy shows the maximum amount of a goods that can be produced for a fixed amount of resources.
• 当 PC / aLC < PW / aLW ,工人将流向葡萄酒 部门,此时本国只生产葡萄酒 即: PC / PW< aLC / aLW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PPT
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
1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
2
3 4
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特征差异
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
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
5
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 映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 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 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 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 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 对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稳赢。
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 用。它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推动了当时英国的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 发展。在这个理论影响下,“谷物法” 废除了。这是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政策 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大卫· 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 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 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
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
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其
次,李嘉图解释了劳动生产率差异如何 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 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第三,该 理论的一条重要结论是:各国根据比较 优势原则,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 现实中,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在国际 贸易中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一般来 说,各国多会生产一些与进口商品相替 代的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亚当·斯密用贸易双方的绝对优势的差异证明 了贸易并不是一种零和贸易,而是一种对贸易双方 均有好处的相互有利的行为。但是绝对优势的约束 性条件极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满足,有局限 性,这限制了自由贸易的发展。
1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大卫·李嘉图通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松绝对优势差异的前提约束 ,以比较优势为前提假设,建立了比较优势贸易理 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是机会成本的不同。
关数据,分析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 势及其变化趋势。
16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方面,海上霸权,攫取殖民地,积累财富。需要自 由经济学说反对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重商主义。
2.绝对优势理论分析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或是指一个国
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中所拥有的最高的 劳动生产率——表现为单位劳动投入带来的产出率 最大,或是指一个国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 品中所具备的最低的生产成本——表现为单位产出 的劳动投入量最小。(分析过程见插图)
是表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保持等量的国民消费 水平或福利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消费量组合的点 的轨迹。
3.国民预算线(national budget line)
5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1 绝对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一方面,工场手工业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另一
1.3.2 优势的几何分析工具
1.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它表示在给定技术知识和可利用资源的条件下, 一个经济体或国家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与知识所得到 的两种物品的各种产出数量的组合轨迹。
2.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s)
1965年,匈牙利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 Blassa)发表《贸易自由化与显示性比较优势》 ,提出了度量一国比较优势即国际竞争力的显示 性比较优势指数方法。此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 发展。
12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6 小 结
1.自由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学说和核心 内容,其研究的中心内容有两个:一是贸易利益是 否存在;二是贸易方式问题。对自由贸易理论的研 究是从基于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提出的绝对优势论 开始的,后经过众多经济学家不断地放松这些假设 条件而逐步发展的。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以比较优
势原理补充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贸易学说。
2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2 基本的理论假设 理论分析模型:2×2×1 交易对象:最终产品而非生产要素 政策取向:自由贸易与完全竞争 生产技术的特征:生产成本不变 交易成本:不存在 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
10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4 比较优势理论在现代的发展
4.1 n×2×1分析模型:n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 4.2 2×m×1分析模型:两个国家m种商品的贸易
1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5 比较优势的度量
无论是在2×2×1模型中,还是在n×m×1模型 中,比较优势的度量都是用单一要素,即劳动成 本指标。这固然是不准确的,但如果用多要素替 代单一要素衡量,统计数据的收集也几乎是一个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自由贸易理论(the theory of free trade),即国际贸易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它是国 际贸易理论的主流学说和核心内容。其研究的 中心内容有两个:一是贸易利益(the gains from trade)是否存在;二是贸易利益的取得 途径,如如何生产,怎样贸易才能获得最佳的 贸易利得,即贸易方式(the pattern of trade)问题。
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3 主要概念和实证分析工具
1.3.1 优势的数理描述工具
1.劳动生产率 2.生产成本 3.机会成本
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其一是产出表示法,即边际技术替代率;其 二是投入表示法,即边际替代率。
4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留下的遗憾 李嘉图的数理分析过程假定了国际交换的比例为
1:1,国际贸易的实际果真如此吗?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参与国际贸易有边界吗?什
么东西决定了贸易交换的边界呢?
7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 理论的完善: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 论及马歇尔的提供曲线
6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2 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这有利于地 主贵族,导致了谷物价格飞涨,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更为彻底的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分析过程见插图)
14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5.马歇尔的贡献在于一是用几何的方法精确、明了 的解释了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的区间问题,一是用表 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数量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 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提供曲线解释了比较优势理 论及约翰·穆勒的发展。
6.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模型是可以扩展到多个国 家、多种产品的情况的,这不会改变理论的基本结论 。
显然,这个具体交换比例愈是接近本国国内的交 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愈是接近对方国的比例, 则对本国越有利。
9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2 马歇尔借助提供曲线对相互需求论的数理解释
1.用几何方法说明了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2.用提供曲线说明相互需求决定交换比例 提供曲线(offer curve),表示一个国家贸易 条件(交换比例)的曲线,它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 口商品数量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
3.1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1.约翰·穆勒主要著作 1844年,《论政治经济学中若干尚未解决的问题》 184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 用》,简称《政治经济学原理》
著述背景: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1849年 废除《航海法》,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兜售自由贸易。
8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4.约翰·穆勒仔细研究了李嘉图没有研究的国际交 换比例问题,他认为国际交换比例并不总是1:1, 具体的交换比例会在一个确定的变化区间变动,这 个区间的上下限则为参与交易的两个国家国内产品 的交换比例,只有这样,贸易才会有利可图。且穆 勒认为某个时期内两个国家间交换的具体比例是由 相互间对对方产品需求强度确立的。
自由贸易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亚当·斯密与 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nations,简称《国富论》)。
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基本的理论假设与主要概念
1.1 理论的奠基人:斯密与李嘉图
7.如何度量比较优势是一个难题。贝拉·巴拉萨首先 提出了度量一国比较优势即国际竞争力的指数,后经 过发展形成了国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区域显示性 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等一系列度量指标,得 到了广泛应用。
15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 实践与讨论 • 整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的相
2.理论内容 (1)与李嘉图假定国际交换比价为1:1不同,穆勒 认为国际商品交换比例有一个区间,这个区间的上下 限则为参与交易的两个国家国内产品的交换比例,只 有这样,贸易才会有利可图。 (2)穆勒认为,某个时期内两个国家间交换的具体 比例是由相互间对对方产品需求强度确立的国际需求 方程式决定的,而国际需求方程式是指贸易双方相互 需求相等(指交易双方各自出口刚好偿付其进口,即 贸易平衡状态)时的交换比例所构成的供求数量。
1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大卫·李嘉图通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松绝对优势差异的前提约束 ,以比较优势为前提假设,建立了比较优势贸易理 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是机会成本的不同。
关数据,分析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 势及其变化趋势。
16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方面,海上霸权,攫取殖民地,积累财富。需要自 由经济学说反对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重商主义。
2.绝对优势理论分析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或是指一个国
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中所拥有的最高的 劳动生产率——表现为单位劳动投入带来的产出率 最大,或是指一个国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 品中所具备的最低的生产成本——表现为单位产出 的劳动投入量最小。(分析过程见插图)
是表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保持等量的国民消费 水平或福利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消费量组合的点 的轨迹。
3.国民预算线(national budget line)
5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1 绝对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一方面,工场手工业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另一
1.3.2 优势的几何分析工具
1.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它表示在给定技术知识和可利用资源的条件下, 一个经济体或国家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与知识所得到 的两种物品的各种产出数量的组合轨迹。
2.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s)
1965年,匈牙利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 Blassa)发表《贸易自由化与显示性比较优势》 ,提出了度量一国比较优势即国际竞争力的显示 性比较优势指数方法。此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 发展。
12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6 小 结
1.自由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学说和核心 内容,其研究的中心内容有两个:一是贸易利益是 否存在;二是贸易方式问题。对自由贸易理论的研 究是从基于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提出的绝对优势论 开始的,后经过众多经济学家不断地放松这些假设 条件而逐步发展的。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以比较优
势原理补充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贸易学说。
2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2 基本的理论假设 理论分析模型:2×2×1 交易对象:最终产品而非生产要素 政策取向:自由贸易与完全竞争 生产技术的特征:生产成本不变 交易成本:不存在 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
10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4 比较优势理论在现代的发展
4.1 n×2×1分析模型:n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 4.2 2×m×1分析模型:两个国家m种商品的贸易
1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5 比较优势的度量
无论是在2×2×1模型中,还是在n×m×1模型 中,比较优势的度量都是用单一要素,即劳动成 本指标。这固然是不准确的,但如果用多要素替 代单一要素衡量,统计数据的收集也几乎是一个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自由贸易理论(the theory of free trade),即国际贸易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它是国 际贸易理论的主流学说和核心内容。其研究的 中心内容有两个:一是贸易利益(the gains from trade)是否存在;二是贸易利益的取得 途径,如如何生产,怎样贸易才能获得最佳的 贸易利得,即贸易方式(the pattern of trade)问题。
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3 主要概念和实证分析工具
1.3.1 优势的数理描述工具
1.劳动生产率 2.生产成本 3.机会成本
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其一是产出表示法,即边际技术替代率;其 二是投入表示法,即边际替代率。
4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留下的遗憾 李嘉图的数理分析过程假定了国际交换的比例为
1:1,国际贸易的实际果真如此吗?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参与国际贸易有边界吗?什
么东西决定了贸易交换的边界呢?
7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 理论的完善: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 论及马歇尔的提供曲线
6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2 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这有利于地 主贵族,导致了谷物价格飞涨,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更为彻底的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分析过程见插图)
14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5.马歇尔的贡献在于一是用几何的方法精确、明了 的解释了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的区间问题,一是用表 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数量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 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提供曲线解释了比较优势理 论及约翰·穆勒的发展。
6.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模型是可以扩展到多个国 家、多种产品的情况的,这不会改变理论的基本结论 。
显然,这个具体交换比例愈是接近本国国内的交 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愈是接近对方国的比例, 则对本国越有利。
9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2 马歇尔借助提供曲线对相互需求论的数理解释
1.用几何方法说明了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2.用提供曲线说明相互需求决定交换比例 提供曲线(offer curve),表示一个国家贸易 条件(交换比例)的曲线,它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 口商品数量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
3.1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1.约翰·穆勒主要著作 1844年,《论政治经济学中若干尚未解决的问题》 184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 用》,简称《政治经济学原理》
著述背景: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1849年 废除《航海法》,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兜售自由贸易。
8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4.约翰·穆勒仔细研究了李嘉图没有研究的国际交 换比例问题,他认为国际交换比例并不总是1:1, 具体的交换比例会在一个确定的变化区间变动,这 个区间的上下限则为参与交易的两个国家国内产品 的交换比例,只有这样,贸易才会有利可图。且穆 勒认为某个时期内两个国家间交换的具体比例是由 相互间对对方产品需求强度确立的。
自由贸易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亚当·斯密与 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nations,简称《国富论》)。
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基本的理论假设与主要概念
1.1 理论的奠基人:斯密与李嘉图
7.如何度量比较优势是一个难题。贝拉·巴拉萨首先 提出了度量一国比较优势即国际竞争力的指数,后经 过发展形成了国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区域显示性 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等一系列度量指标,得 到了广泛应用。
15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 实践与讨论 • 整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的相
2.理论内容 (1)与李嘉图假定国际交换比价为1:1不同,穆勒 认为国际商品交换比例有一个区间,这个区间的上下 限则为参与交易的两个国家国内产品的交换比例,只 有这样,贸易才会有利可图。 (2)穆勒认为,某个时期内两个国家间交换的具体 比例是由相互间对对方产品需求强度确立的国际需求 方程式决定的,而国际需求方程式是指贸易双方相互 需求相等(指交易双方各自出口刚好偿付其进口,即 贸易平衡状态)时的交换比例所构成的供求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