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6
绝对优势的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 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 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
7
绝对优势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
36
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
–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 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如果 aLW = 1, 那 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18
单一要素经济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本国).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9
单一要素经济
•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 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 第五, aLC/aLW< PC/PW< a*LC/a*LW, 奶酪的相对供 给是 (L/aLC)/(L*/a*LW).
32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 那么她们都会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 益。
– 我们将会用两种方式表现贸易的互利性。 – 首先,我们可以将贸易看作一种间接的生产
• 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如果 L = 120, 那么这个经济拥有120小时劳动,或者120个工 人).
31
பைடு நூலகம்
单一要素经济
• 生产可能性
– 生产可能性边界(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PPF)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 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33
单一要素经济
• 相对价格和供给
– 每种产品所生产的特定数量是由价格决定的. – 产品X (奶酪)对产品Y (葡萄酒)的相对价格
是指多少Y (葡萄酒)能换一个单位的X (奶 酪). – 相对价格:指两种商品之间相交换的比率
• 如果一听可乐的价格是0.5美元, 那么可乐的相对 价格就是多少美元能换一单位的可口可乐, 是0.5.
—— 亚当.斯密,1776
12
背景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 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 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 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 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 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 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 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4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5
背景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 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自由贸易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亚当·斯密与 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nations,简称《国富论》)。
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基本的理论假设与主要概念
1.1 理论的奠基人:斯密与李嘉图
6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2 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这有利于地 主贵族,导致了谷物价格飞涨,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更为彻底的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分析过程见插图)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3 主要概念和实证分析工具
1.3.1 优势的数理描述工具
1.劳动生产率 2.生产成本 3.机会成本
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其一是产出表示法,即边际技术替代率;其 二是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显然,这个具体交换比例愈是接近本国国内的交 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愈是接近对方国的比例, 则对本国越有利。
9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24
Production, Prices and Wages (cont.) • Labor mobility ensures a common wage in each sector and competition ensures the price of goods equals their cost of production.
1. 劳动是生产中唯一重要的资源。 2. 由于技术差异,各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都 不一样,但劳动生产率在各国内部并不随时 间而变化。 3. 各国的劳动供给量是一个常数。 4. 只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酒和奶酪。 5. 竞争使得工人们可以获得“竞争性”工资, 工资是一个关于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价格的函 数,竞争同时也使得他们可选择去能支付他 们最高工资的行业工作。 6. 模型中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
• 投入奶酪生产的每一小时如果用于生产酒,可产出 酒的数量等于
1 hour/(aLW hours/liter of wine)
= (1/aLW) liter of wine • For example, if 1 hour is moved to cheese production, that additional hour of labor could have produced 1 hour/(2 hours/liter of wine) = 1/2 liter of wine.
Chapter 3
Labor Productiv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Ricardian Model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 优势:李嘉图模型
Slides prepared by Thomas Bishop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国际贸易课件第三章

国际贸易课件第三章
• Can both countries be made better off? 两 个国家都可以变得更好吗?
Copyright © 2012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3-11
Table 3-1: Hypothetical Changes in Production 表3-1: 生产中假设的变化
Preview 预览,本章内容概要
• Opportunity cost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 • A one-factor Ricardian model (单要素理查德 模型) •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生产可能性曲线) • Gains from trade (贸易所得) • Wages and trade (工资和贸易) • Misconceptions about comparative advantage (对比较优势的误解) • Transportation costs and non-traded goods (运输成本和非贸易商品) • Empirical evidence (经验证据)
Copyright © 2012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3-2
Introduction 介绍
• Theories of why trade occurs (解释为什么贸易 会发生的理论):
– Differences across countries in labor, labor skills, physical capit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 国家之间在劳动力,劳动技能,实物资本, 自然资源,即技术上的差异 – Economies of scale (larger scale of production is more efficient) 规模经济(更大的生产规模是更有效率 的)

第3章 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教程》PPT课件

第3章 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教程》PPT课件

3.3 相互需求方程式
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
X︰Y
A国获利
1︰1.5
0
1︰1.6
0.1单位Y
1︰1.7
0.2单位Y
1︰1.8
0.3单位Y
1︰1.9
0.4单位Y
1︰2.0
0.5单位Y
1︰1.5为A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1︰2.0为B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B国获利 0.5单位Y 0.4单位Y 0.3单位Y 0.2单位Y 0.1单位Y
aX=1/3 aY=1/6
9 0
1 1 3 0 +2 -1
B国 12 2
bX=1/12 bY=1/2
0 14
1 1 0 7 -1 +6
世界
2 2 3 7 1 5
3.1 李嘉图模型 (二)比较优势
aX / aY bX / bY
aX / aY bX / bY
X的劳动投入量 Y的劳动投入量
X的劳动生产率 Y的劳动生产率
提供曲线的形状: 用A国国内对X的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和收入效应 (income effect)来解释。
Y
E2点以前,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 应,随着PX/PY的上升,X出口增 加; E2点以后,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 应,随着PX/PY的上升,X出口减 少。
提供曲线的弹性(进口需求弹 性):富有弹性、单元弹性、缺 乏弹性
2. B国提供曲线的推导与形状
出口Y
Y
E2′ E1′
Y
P0′
P1′
P2′
E2′ E1′
D2′ D1′
O0
E0′
C2′
C1′
P2′
P0′ P1′

李嘉图模型及国际贸易利弊分析ppt课件

李嘉图模型及国际贸易利弊分析ppt课件
用相对劳动生产力衡量 用相对劳动成本衡量 用机会成本衡量 机会成本低的产品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度量
相对劳动生产力
生产的可能性(100人)
大米(R) 小麦(M)
劳动生产率
大米(R) 小麦(M)
中国
1.0
0.5
美国
1,25
1.0
中国
100
美国
125
50 100
相对劳动生产率
R/M
M/R
中国
2.0
0.5
各国都应该集中力量生产和出 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从而获得最大利益。
因此,中国应 专门生产大米,美 国应专门生产小麦。
李嘉图模型—简评
进步性:
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对推动世 界自由贸易起积极作用。可以作为解 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发生原因及结构的基础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1 “Worldwide Quarterly Mobile Phone Tracker,” IDC, May, 2012 2 “Worldwide and U.S. Media Tablet 2012-2016 Forecast,” IDC, April, 2012 3 “Worldwide PC Market: 4Q11 Review,” IDC, April 2012
• 不考虑运费 没有关税等贸易壁垒
李嘉图模型—重要
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 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为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最新[考研专业课]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人大版第八版课件-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教学讲义ppt

最新[考研专业课]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人大版第八版课件-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教学讲义ppt
[考研专业课]克鲁格曼国际经济 学人大版第八版课件-劳动生产
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预习
❖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又称绝对成本说(绝对利益说)。该理 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 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 成其国际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 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 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 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 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 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
理论模型
表3-4 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理论模型
表3-5 国际分工之后各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
表3-6 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
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以上的简单案例解释了李嘉图模型的内涵。 通过构建一个较复杂的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 型来解释该理论,并使用一下简单的假设:
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1.劳动是生产惟一重要的生产要素。 2.各国呈现出的劳动生产率各不相同,这 通常是由于各国科技水平的不同造成的,但是 每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是一成不变的。 3.每个国家的劳动供给是一成不变的。 4.假定只生产两种产品:葡萄酒和奶酪。 5.国际竞争使得工人可以获得一个竞争性 的工资,这个工资是由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价 格决定的,此外工人们还可以进入工资最高的 工业领域。 6.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国内和国外。
进行国际分工之后,整个世界布的产出量 仍是200,没有变化,但是小麦的产量增加到 280,比分工前增加了80个单位。这说明,国 际分工使两国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假 定美国用100单位布与英国140单位小麦进行交 换,交换的结果如表3-6所示。与没有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之后,英国和美国的消费量各增加了20单位小 麦。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 从中得到了利益。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ppt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ppt

Total units of wine production
二、单一要素经济
3、相对价格与供给 令 PC 为奶酪的价格
PW 为葡萄酒的价格 PC / PW 为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
relative price
二、单一要素经济
• 当 PC / aLC > PW / aLW, 工人将流向奶酪部
门,此时本国只生产奶酪 即: PC / PW> aLC / aLW
• If QC represents the quantity of cheese produced and QW represents the quantity of wine produced, then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has the equation:
aLCQC + aLWQW = L
Total amount of labor resources
Labor required for Total units
each unit of
of cheese
cheese production production
Labor required for each unit of wine production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 of an economy shows the maximum amount of a goods that can be produced for a fixed amount of resources.
• 当 PC / aLC < PW / aLW ,工人将流向葡萄酒 部门,此时本国只生产葡萄酒 即: PC / PW< aLC / aLW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PPT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PPT

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
1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
2
3 4
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特征差异
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
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
5
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 映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 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 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 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 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 对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稳赢。
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 用。它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推动了当时英国的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 发展。在这个理论影响下,“谷物法” 废除了。这是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政策 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大卫· 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 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 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
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
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其
次,李嘉图解释了劳动生产率差异如何 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 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第三,该 理论的一条重要结论是:各国根据比较 优势原则,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 现实中,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在国际 贸易中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一般来 说,各国多会生产一些与进口商品相替 代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亚当·斯密用贸易双方的绝对优势的差异证明 了贸易并不是一种零和贸易,而是一种对贸易双方 均有好处的相互有利的行为。但是绝对优势的约束 性条件极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满足,有局限 性,这限制了自由贸易的发展。
1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大卫·李嘉图通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松绝对优势差异的前提约束 ,以比较优势为前提假设,建立了比较优势贸易理 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是机会成本的不同。
关数据,分析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 势及其变化趋势。
16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方面,海上霸权,攫取殖民地,积累财富。需要自 由经济学说反对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重商主义。
2.绝对优势理论分析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或是指一个国
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中所拥有的最高的 劳动生产率——表现为单位劳动投入带来的产出率 最大,或是指一个国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 品中所具备的最低的生产成本——表现为单位产出 的劳动投入量最小。(分析过程见插图)
是表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保持等量的国民消费 水平或福利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消费量组合的点 的轨迹。
3.国民预算线(national budget line)
5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1 绝对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一方面,工场手工业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另一
1.3.2 优势的几何分析工具
1.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它表示在给定技术知识和可利用资源的条件下, 一个经济体或国家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与知识所得到 的两种物品的各种产出数量的组合轨迹。
2.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s)
1965年,匈牙利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 Blassa)发表《贸易自由化与显示性比较优势》 ,提出了度量一国比较优势即国际竞争力的显示 性比较优势指数方法。此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 发展。
12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6 小 结
1.自由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学说和核心 内容,其研究的中心内容有两个:一是贸易利益是 否存在;二是贸易方式问题。对自由贸易理论的研 究是从基于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提出的绝对优势论 开始的,后经过众多经济学家不断地放松这些假设 条件而逐步发展的。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以比较优
势原理补充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贸易学说。
2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2 基本的理论假设 理论分析模型:2×2×1 交易对象:最终产品而非生产要素 政策取向:自由贸易与完全竞争 生产技术的特征:生产成本不变 交易成本:不存在 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
10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4 比较优势理论在现代的发展
4.1 n×2×1分析模型:n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 4.2 2×m×1分析模型:两个国家m种商品的贸易
1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5 比较优势的度量
无论是在2×2×1模型中,还是在n×m×1模型 中,比较优势的度量都是用单一要素,即劳动成 本指标。这固然是不准确的,但如果用多要素替 代单一要素衡量,统计数据的收集也几乎是一个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自由贸易理论(the theory of free trade),即国际贸易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它是国 际贸易理论的主流学说和核心内容。其研究的 中心内容有两个:一是贸易利益(the gains from trade)是否存在;二是贸易利益的取得 途径,如如何生产,怎样贸易才能获得最佳的 贸易利得,即贸易方式(the pattern of trade)问题。
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3 主要概念和实证分析工具
1.3.1 优势的数理描述工具
1.劳动生产率 2.生产成本 3.机会成本
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其一是产出表示法,即边际技术替代率;其 二是投入表示法,即边际替代率。
4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留下的遗憾 李嘉图的数理分析过程假定了国际交换的比例为
1:1,国际贸易的实际果真如此吗?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参与国际贸易有边界吗?什
么东西决定了贸易交换的边界呢?
7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 理论的完善: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 论及马歇尔的提供曲线
6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2 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这有利于地 主贵族,导致了谷物价格飞涨,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更为彻底的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分析过程见插图)
14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5.马歇尔的贡献在于一是用几何的方法精确、明了 的解释了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的区间问题,一是用表 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数量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 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提供曲线解释了比较优势理 论及约翰·穆勒的发展。
6.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模型是可以扩展到多个国 家、多种产品的情况的,这不会改变理论的基本结论 。
显然,这个具体交换比例愈是接近本国国内的交 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愈是接近对方国的比例, 则对本国越有利。
9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2 马歇尔借助提供曲线对相互需求论的数理解释
1.用几何方法说明了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2.用提供曲线说明相互需求决定交换比例 提供曲线(offer curve),表示一个国家贸易 条件(交换比例)的曲线,它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 口商品数量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
3.1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1.约翰·穆勒主要著作 1844年,《论政治经济学中若干尚未解决的问题》 184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 用》,简称《政治经济学原理》
著述背景: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1849年 废除《航海法》,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兜售自由贸易。
8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4.约翰·穆勒仔细研究了李嘉图没有研究的国际交 换比例问题,他认为国际交换比例并不总是1:1, 具体的交换比例会在一个确定的变化区间变动,这 个区间的上下限则为参与交易的两个国家国内产品 的交换比例,只有这样,贸易才会有利可图。且穆 勒认为某个时期内两个国家间交换的具体比例是由 相互间对对方产品需求强度确立的。
自由贸易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亚当·斯密与 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nations,简称《国富论》)。
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基本的理论假设与主要概念
1.1 理论的奠基人:斯密与李嘉图
7.如何度量比较优势是一个难题。贝拉·巴拉萨首先 提出了度量一国比较优势即国际竞争力的指数,后经 过发展形成了国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区域显示性 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等一系列度量指标,得 到了广泛应用。
15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 实践与讨论 • 整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的相
2.理论内容 (1)与李嘉图假定国际交换比价为1:1不同,穆勒 认为国际商品交换比例有一个区间,这个区间的上下 限则为参与交易的两个国家国内产品的交换比例,只 有这样,贸易才会有利可图。 (2)穆勒认为,某个时期内两个国家间交换的具体 比例是由相互间对对方产品需求强度确立的国际需求 方程式决定的,而国际需求方程式是指贸易双方相互 需求相等(指交易双方各自出口刚好偿付其进口,即 贸易平衡状态)时的交换比例所构成的供求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