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_第五章_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 第5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考研笔记-精品
教心第5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第5章智力,创造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一节智力的发展与培养学者们都认为:一,对智力的Q)智力是一种〃能力〃,它区别于兴趣,爱好等其他^认知领域的心理特性;认识(2)智力是认知活动中最一般、最基本的能力;(3)它与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该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
他认为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个一般因素(g因素)和一组特殊因素(s因素)。
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依靠这两种因素。
G因素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是遗传的。
一般因素虽然只有一个,它被应用于许多不同的任务中,会影响个体在所有智力活动中的表现。
二.智力理论Q)二因素论智力测验所要测量的就是这个一般的g因素。
因此,g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关键和基础。
但特殊因素却可以有很多,比如在语文、数学、音乐等的学习中都各自相应有某一特殊因素si、s2、S3 ........... 这些s因素只会影响个体在某种特殊智力活动中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认为,基本能力不是一个,而是一组。
(一)传统智力理论(2)组因素论他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实际智力测验分数进行因素分析,提出了基本能力学说。
他认为智力可以分为若干个基本能力因素,这些基本能力因素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人的独特的智力面貌。
于是,在批评二因素论的基础上,他于1938年提出了智力的组因素理论。
(3)卡特尔关于智力的观点人类智力由七种主要因素组合而成,这七种因素包括:语词理解能力、一般推理能能力、语言流畅性、计算能力、记忆能力、空间关系、知觉速度。
美国心理测验学家卡特尔根据对智力检测结果的分析,将智力分为两类:其一为流体智力,是指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流体智力多半经由对空间关系的认知、机械式记忆、对事物判断反应的速度等方面表现出来。
其二为晶体智力,是指受后天学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
晶体智力表现为对语文词汇及数理知识的记忆。
吉尔福特对智力结构的分析应该从智力活动的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来考虑。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邻近学科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答: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答:4.结合教学实际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5.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答: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什么是学习?通常对学习的分类有哪几种?答:2.评价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答:3.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区别。
分别列举两种条件作用的学习实例。
答:4.观察学习有几个子过程组成?在每个子过程中都有哪些影响因素?答:5.描述苛勒关于顿悟的实验研究。
答:6.比较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以及和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讨论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答:7.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相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进步的地方。
答:8.最近发展区对教学有什么启示?答:9.比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观在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上的差异,以及其对现代课程改革的影响。
答:第三章知识的学习1.什么是知识?知识可以分哪几类?答:2.举例说明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答:3.什么是知识的表征?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的表征方式。
答:4.什么是知识学习?试说明知识学习的标准。
答:5.画出加涅有关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答:6.什么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元认知以及各自的特征?答:7.什么是概念学习及它的结构?它是如何获得的?答:8.什么是原理学习?可分为哪几类?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答:9.什么是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常用策略。
答:10.专家、新手在问题解决上有怎样的具体差异?答:11.简述陈述性知识掌握的几个阶段。
答:12.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三种掌握方式。
答:13.论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答:14.简述程序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
第五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3.卡特尔关于智力的观点
卡特尔(R.B.Cartell.1905- ),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的弟子 1963年根据对智力测验结果的分析,将智力分为两类: 一为流体智力(液态智力),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因素。 二为晶体智力(晶态智力),受后天学习因素影响较大的因素。
4.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956)提倡的。 吉尔福特认为,任何一项智力活动都不过是对一定内容(对象)进行操 作产生产品(结果)的过程。对智力结构的分析应该从智力活动的内容、 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来考虑。
IQ=100+15(X-M)/S (X为个人原始分数,M为同年龄团体平均数,S为标准差。)
比奈智力测验,韦氏智力测验都属于个别智力测验,需要由训练有 素的专家给个人单独施测。
有些智力测验是团体测验,例如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该测验结果 以百分等级解释,直观易懂。
三、智力理论
(一)传统智力理论 1.智力二因素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于1904年提出。 人类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 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 一般因素只有一个,特殊因素有很多。
一般都同意智力包括三种能力(共识):
教育心理学大纲(莫雷)
《教育心理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该课程对于学生正确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历史,理解教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机制,阐明学生学习的内在过程、特点及规律,探索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外部因素。
把握教育教学心理的过程和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与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知晓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念、技术和模式,提升自己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2.基本要求1、以科学精神为指导,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构建传授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理解教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机制,把握教育教学心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理论、学习心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规范的学习以及教学的设计及其成效的考核与评估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能;3、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在正确理解教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运用有关理论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4、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以满足学生日后从事教育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培训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绩测验的命题能力、研究能力。
5、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6、了解教师等外部因素与学生学习的关系,了解这些外部影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能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施加有效的、积极的影响。
心理学中的智力与创造力
心理学中的智力与创造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智力和创造力这两个概念常常被提及,但你是否真正思考过它们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内涵和关系呢?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智力。
智力通常被认为是个体在认知、学习、问题解决和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能力。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智力可以通过一些标准化的测试来衡量,比如智商测试。
这些测试涵盖了数学、语言、逻辑推理等多个方面。
然而,仅仅依靠这些测试来定义智力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智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它不仅包括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还涉及到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例如,人际交往中的理解和沟通能力、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等,这些都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智力并非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我们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智力水平,但在成年后,由于环境和自身努力的不同,其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那么创造力又是什么呢?创造力可以理解为产生新颖、独特且有价值的想法、产品或解决方案的能力。
与智力相比,创造力更强调突破常规、打破思维定式。
具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联系,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答案,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比如,发明家创造出改变人们生活的新设备,艺术家创作出引人深思的作品,科学家提出全新的理论,这些都是创造力的体现。
创造力并非是少数天才的专属,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潜力。
只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这种潜力被激发和展现的程度有所不同。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智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一个具备较高智力水平的人,通常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更好的学习能力,这些都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高智力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创造力。
有些人虽然在智力测试中表现出色,但在面对需要创新的任务时,可能会受到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难以跳出常规,提出新颖的想法。
相反,一些智力水平看似一般的人,却可能因为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强烈的好奇心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展现出较高的创造力。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智力与创造力
智力与创造力智力与创造力 (1)1.智力与创造力概述 (2)1.1.智力 (2)1.1.1.三种认知能力 (2)处理观念、符号、关系、概念、原理等抽象对象的能力 (2)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和运用涉及词或其他符号的抽象观念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结果表现出来 (2)1.1.2.智力水平研究(智力测验量表) (2)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智力表征方式:智龄 (2)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表征方式:比率智商,IQ=MA/CA MA为智龄,CA为实际年龄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智力表征方式:离差智商 IQ=100+15*(X-平均X/5).. 3 1.2.创造力 (3)1.2.1.新颖性 (3)在旧事物基础上改良革新,“推陈出新” (3)通过创造产生独特的新事物,“前所未有” (3)1.2.2.适用性 (3)社会价值 (3)个人价值 (3)1.2.3.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3)具有代表性关系研究 (3)具有创造力的人的IQ值都高于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低于平均值或刚达到平均值的无法表现出高的创造性 (3)对于IQ值在120以上的人而言,智商对创造力的作用不像对IQ在120以下的那样明显 (3)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相关程度随着研究的领域、测量智力与创造力所采用的方法与工具而变化 (3)五种关系 (3)创造力是智力的子集 (3)智力是创造力的子集 (3)创造力与智力有部分重叠 (4)本质上完全相同 (4)根本无关的两个概念 (4)1.智力与创造力概述1.1.智力1.1.1.三种认知能力处理观念、符号、关系、概念、原理等抽象对象的能力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和运用涉及词或其他符号的抽象观念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结果表现出来1.1.2.智力水平研究(智力测验量表)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智力表征方式:智龄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表征方式:比率智商,IQ=MA/CA MA为智龄,CA 为实际年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智力表征方式:离差智商 IQ=100+15*(X-平均X/5)1.2.创造力1.2.1.新颖性在旧事物基础上改良革新,“推陈出新”通过创造产生独特的新事物,“前所未有”1.2.2.适用性社会价值个人价值1.2.3.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具有代表性关系研究具有创造力的人的IQ值都高于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低于平均值或刚达到平均值的无法表现出高的创造性对于IQ值在120以上的人而言,智商对创造力的作用不像对IQ在120以下的那样明显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相关程度随着研究的领域、测量智力与创造力所采用的方法与工具而变化五种关系创造力是智力的子集智力是创造力的子集创造力与智力有部分重叠本质上完全相同根本无关的两个概念。
教育心理学 选择填空
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联系(P7-10):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2)普通心理学史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原则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3)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发展心理学史互相交叉、互相补充的,它们分别利用对方的有关理论探讨本领域的课题,发展自己的理论,同时从自己方面丰富对方的内容,促进对方的发展。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P10):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描述性研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问卷法、访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2)实证研究:相关研究(测验法)、因果研究(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4.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确立:1)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以1913—1914年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
教育心理学诞生之前(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期)2)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3)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学化”思想。
4)赫尔巴特是近代第一个提出把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人,他认为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他吧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这便是以后五段教学法的基础5)在教育工作中最早系统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教育心理学的创立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诞生。
7)作为机能心理学的奠基人詹姆斯,强调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试图把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8)杜威极力将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于教育问题,倡导儿童中心运动。
9)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桑代克,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10)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心理学开始注重潜意识和意识问题的研究,重视情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心理学第五章 智能理论xin
本章旨在分析青少年智力发展在水平、类型、 性别和表现早晚上的差异,并探讨智力的早期发展 及创造性的培养与训练。
能力
智力理论
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一、能力的概述
能力
(一)概念
能力是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孟昭兰)
它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是影响活动效果的 基本因素,是符合活动要求的个性心理特征的 综合。
二、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一)区别 第一 属于不同的范畴。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 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第二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能 力的发展比知识的获得要慢的多,而且不是永 远随知识的增长而成正比发展的。
(二)联系
1. 首先,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2. 其次,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
2、多元智力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心智的 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 他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 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 范畴相联系的七种智力。
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
智力成分所构成。
空间智力(毕加索)
音乐智力(斯特拉夫斯基)
言语智力(李敖)
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 主观努力。
第二节 智力
一、智力理论
(一)因素理论
1、单因素论 推孟等人认为:所谓智力是指一种总的 能力,是单因素的。
2、二因素论
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C.Spearman,
于1904年提出。
他认为,智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两部分构成的,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需要有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五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内容简介]创造力是人类最具重要意义的内容,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我们平时常说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解决的实践价值不言自明。
本章阐述了问题、问题解决基本含义;探讨了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最后论述了创造力的含义、特征及其本质,创造力的测量,如何进行创造力的培养等心理学问题。
本章重点:问题及其基本成分、问题解决及其特征、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特征及其本质、创造力的培养等。
本章难点: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中的几个心理学术语(定势、问题情境、功能固着);创造力与知识、智力、学业成绩、人格的关系。
第一节问题解决一、问题的概述表5.1 卢钦斯的取水问题在上述问题中,前七个问题属于一个共同的模式,解决这几个问题的方法是:把B-2C-A。
第6题和第7题也可以用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加以解决,第6题是A-C,第7题是A+C。
第8题只能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即A-C。
卢钦斯让两组被试同时完成这些问题。
其中一组被试是从第一题开始做起,一致做到第8题。
另一组被试则只做最后三道题(即第6、第7、第8题)。
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中,有80%的人在做后三道题时,仍然采用与前五道题一样的方法,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大部分人未能解答完最后一道题。
第二组被试在完成第8题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并且大部分人在解答第6、第7个问题时采用了比较简单的方法。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第一组被试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某种方法处理这些问题的一种思维定势。
尽管可以利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他们却不能改变这种问题解决的思维,并且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出第8题。
如何克服思维定势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因为,思维定势的出现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求同思维所引起的。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 (8)关于自然的智力,即识别自然界中的模式的能力。
▪ 2、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
▪ R.J.斯腾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世界 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荣 誉会员,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因提出了卓越的 智力理论,而被评为美国前100名科学家之一。
▪ (1)语言智力:指处理词和语言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 面语言。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作家、 演说家是语言智力高的人。
▪ (2)逻辑-数学智力:指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 析的能力。数学家的逻辑-数学智力很高。
▪ (3)视觉-空间智力:指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的模式并 能够运用和操作该模式的能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大多 视觉-空间智力发达。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 一、对智力的认识 ▪ 在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由判
断、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构成,这些内容大体上 就是传统智力测验所反映的东西。 ▪ 我国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 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 的核心。 ▪ 现在更多的人认为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智力的内涵, 它包含着一些意义更为广泛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 为这种能力多系天赋。
▪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 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 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 理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 政治家的人际智力很高。
▪ 三元智力理论:
心理学课件:第5章_创造力及其培养
A、办事情、观察事物或听人说话时能专心致志; 办事情、观察事物或听人说话时能专心致志; B、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总有一种兴奋感;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总有一种兴奋感; C、习惯于寻找事物的各种原因。 习惯于寻找事物的各种原因。
28
四、以创造性成果为指标的产品评定
产品评价反映了目前方案评价和学生选拔中的 一种趋势。 一种趋势。 产品评价一般需要一个以特定的创造力指标为 依据的客观化的评定量表。 依据的客观化的评定量表。 产品评价技术的信效度与评价标准以及评价者 是否有能力作出准确的评价有很大的关系。 是否有能力作出准确的评价有很大的关系。 在进行产品评价时, 在进行产品评价时,一般需要邀请多个熟悉该 领域的专家对这些产品进行独立的评价, 领域的专家对这些产品进行独立的评价,最后 达成一致的意见。 达成一致的意见。 Besemer和 Quin(1987) Besemer和0 Quin(1987)发展了一套可以评 价许多领域内的复杂的创造性产品的程序。 价许多领域内的复杂的创造性产品的程序。他 们的评价方法使用了三个明确界定的标准:新 们的评价方法使用了三个明确界定的标准: 奇性、问题的解决、综合评价。 奇性、问题的解决、综合评价。
作图 略图 火柴问题 装饰
23
二、以发散性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
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
包括5 包括5个分测验
٥ ٥ ٥ ٥ ٥
词汇联想测验 物体用途测验 隐蔽图形测验 寓言解释测验 组成问题测验
24
二、以发散性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言语测验由七个分测验构成。前三个测验是根据一张图 画推演而来,他们分别是A、提问题B、猜原因C 画推演而来,他们分别是A、提问题B、猜原因C、猜 后果。后四个测验是:A、产品改造B 后果。后四个测验是:A、产品改造B、非常用途测验 C、非常问题D、假想。 、非常问题D 图画测验有三个,都是呈现未完成的或抽象的图案,要 求被试完成它们,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三个分测验 分别是A、图画构造B、未完成图画C 分别是A、图画构造B、未完成图画C、圆圈(或平行 线)测验。 声音和词测验的指导语和刺激都用录音磁带形式呈现。 它包括两个分测验:A、音响想象B 它包括两个分测验:A、音响想象B、象声词想象。
第五章教育心理学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演示文稿
• 三个维度的智力结构模 型共由5×6×6=180个 立方体组成。每一小方 块代表一种独特的智力 。
• 不同的智力可以用不同 的测验来检验。
• 目前尚未有一种智力测 验可以评定该模型包含 的所有智力因子。
• 评价:三维结构理论同 时考虑到智力活动的内 容、过程和产品,对智 力测验工作起到了推动 作用。
启示?
对教育的启示
– 斯腾伯格认为智力是个体对内外情景中的信息 刺激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重要元素 抽象思维或推理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知识获取能力
记忆力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专家中认为此项内容重要的人数百分数 99.3% 97.7% 96.0% 80.5% 77.2%
学者们至少都承认以下三点(P146页): 1.智力是一种能力,它区别于兴趣、态度等非 认知领域的心理特征
加德纳(H.Gardner,1983,1993,1995)
对自然界 的认识
(内省智 力)认识 和改变自 己的能力
理解他人 行为、动 机和情绪
读书、写 论文、语 词理解。
解数学题、 逻辑推理
跳舞 打球 协调性 活动
找方向、 看地图、 放置物品
唱歌、作 曲、音乐 作品欣赏
讨论
多元智力理论 对教育有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 (Thurstone,1938)提出的,认为基 本能力不是一个,而是一组。他认为 人的智力由七种因素组合而成,并且 各基本能力之间彼此独立。
他编制了一套智力测量, 称为基本心理能力测验 (PMAT)
▪通过给出一个 特定的词 ,迅 速联想出尽可能 多的词来测量
▪通过词 汇和一 般知识 测量
1.二因素理论
斯皮尔曼(C.Spearman,1904)提出。他认为,一切智力活动都由
教育心理学(要点菁华)
教育心理学(复习菁华)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1)美国心理学会提出: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
是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原则进行开发、评估和应用,以促进终身学习。
(2)我国学者定义:它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的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主要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这个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并重的学科。
其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的活动的学科有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4.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揭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规律。
①②(2)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①首先表现为能够帮助教师确立良好的有关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理念,同时为教师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视角和研究方法,②其次,它为教育实践服务表现为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与技能。
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应该采取客观的研究方法,就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2)整体性原则,人的心理具有整体性,各种具体的心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3)发展性原则,它要求研究者或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的心理。
(4)教育性原则,它是指研究活动需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有利于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第二章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6.(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判断题);-主观反应7.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②注意:是一切心理过程得以产生和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心理属性。
_A.注意的概念及特征: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通常所说的“聚精会神”主要是指“注意”。
教育心理学---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一)横向思维的含义
❖ 波诺认为其含义包括: ❖ (1)横向思维是与创造紧密联系的,但是创造常常只
是对结果的描述,而横向思维却是对过程的描述。 (2)横向思维与新观念的生成相联系。 (3)横向思维也是与打破旧观念的思想束缚相联系的。
横向思维的主要用途:
❖
(1)使人更有意识地生成新思想的方法。 (2)使人能够解决问题。解决哪些问题呢?波诺认 为问题有以下3类:第一类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信息或 更好的处理信息的技术才能解决;第二类问题不需要 新的信息,但需要对已有信息重新安排,需要一种顿 悟改组;第三类问题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即人们需要 认识到事物是可以改进的,并把这种认识作为一种问 题来加以规定。对于第一类问题用纵向思维就可解决; 但对于第二、第三类问题,只能用横向思维来解决。 (3)对感性选择进行处理。 (4)不断再评价。即指重新看待那些被看成是理所当 然的事,那些似乎存在疑问的事,也就是向一切挑战。 (5)防止尖锐的计划和极化。即一方面要承认头脑所 创造的模式很有用,另一方面使用横向思维反对趾高 气扬与固步自封。
提本身错误;b)无事实依据的逻辑外推。
9)结论。了解争论到最后所达到的结论。
(4)创造力
❖ 这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包括横向思维的几个要素。
主要工具有: 1)是、否和可能。暂停对观点的价值判断,对它们进行创造性的运
用。 2)前进之阶。运用某些观点,把它们作为导致另一观点的阶石。 3)随机输入。把随机、无关的观点作为一种刺激放到思维情境中,
谢谢
否试图达到一组决定、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一个行
动计划或者一种看法;了解其一般目的和特殊要求。
6)输入。了解针对某个思维情境所需要考虑的各种
不同因素,即情况、背景、可用的信息以及涉及的人。
教育心理学 智力与创造力
机空 用 械间 手 信信 操 息息 作
智力的层次结构模型
六、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第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认知过程的观点来阐
二
述认知活动中所必备的能力。认为智力理论由三个 亚理论构成:情景智力理论,阐明智力与环境的关
节
系。经验智力理论,阐述智力与个人经验的关系。 成分智力理论 ,揭示智力活动的内在心理机制。
智 力
经验智力
智 力
情境智力 成分智力
元成分 操作成分
的
知识习得成分
理
该理论突破了传统的智力特质描述,阐明了智力 活动的过程。它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致
论 的看法,使智力理论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因素分 析方法,它代表了智力理论的发展方向。
第 (三)多元智力理论 二 节 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
肢体-
音乐 智力
论
动觉 智力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第 二 言语智力: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 节 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
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智 代表人物:诗人,小说家,演讲者,雄辩家。 力 的 训练活动:阅读,词汇量,正式发言,
写日记,创造性写作,作诗,辩论,即
物
评价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操
记忆 认知
作
五、阜南的层次结构理论
第 二
英国心理学家阜南认为智力结构不是立方体 三维结构,而是按等级层次组织起来的结构。这 个结构模式是二因素理论与群因素理论的结合。
节
智力的一般因素
智 力 的 理 论
大因素群 小因素群 特殊因素
言语与教育方面的因素 操作与机械方面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培训讲学
13.社会学习理论对于学校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答:
14.试述移情及移情训练在学校德育中的运用。
答:
15.结合实际说明道德认识向道德信念转化的条件。
答:
16.分析学生在道德上言行脱节的原因。
答:
第九章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
1.什么是学习动机?它对学习结果有何影响?
答:
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区别与联系是怎样的?
答:
10.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哪些?
答:
11.教师“促进”的性格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答:
12.为什么说教学是技术,更是艺术?
答:
13.教师期待是怎样影响学生发展的?
答:
14.专家型教师有何共同特点?
答:
15.熟手型教师有何特点?
答:
16.关注理论认为教师的成长可分为哪些阶段?
答:
17.分析促进教师成长的例外途径的作用。
答:
7.列举维持优良纪律和应对问题行为的策略。
答:
8.学生不喜欢哪位任课教师,就往往难以在这门课上取得比较优良的成绩。为什么?
答:
9.有些教师告诉同事说:“在情感上不要太接近学生,否则你可能会受到损害,你在课堂上的权威会受到削弱。”“如果学生把你看成是朋友或同伙,你就不会得到他们的尊崇。”这种观点的不当之处在哪里?
答:
9.什么是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常用策略。
答:
10.专家、新手在问题解决上有怎样的详尽差异?
答:
11.简述陈述性知识掌握的几个阶段。
答:
12.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三种掌握方式。
答:
13.论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答:
14.简述程序性知识的大凡掌握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在智力观中起到重要作用。鲁利亚关 于大脑机能联合区的思想直接体现在PASS模型的三级过程 当中。
▪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 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一般认识能力,包 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 象力五种基本要素。
(二)传统的智力理论
▪ 1.单因素论 ▪ 高尔顿、比奈、推孟等人认为,人的智力有高
低,但只有一种。智力指一种总体的能力。所以 他们编制的智力测验量表只提供单一分数(智 商),只测量一种智力。 ▪ 2.二因素论 ▪ 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智力 的二因素结构。他认为,智力是由一般因素(G) 和特殊因素(S)构成的。G因素贯穿于所有的智 力活动中,S因素只体现在某一特殊活动中,二 者是相互联系的。
▪ PASS模型中第二个系统是同时—继时编码加工系 统。在这个机能单元中,个体接受、加工以及维持 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个系统存在两种加工系统: 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同时性加工是指将信息 合成集合,或者对有共同特征的许多信息进行再认。 继时性加工是指按照输入的系列进行加工,它最重 要的一点是输入的系列,使各个成分形成一种链状 结构。这一系统是智力活动中主要的信息操作系统。
▪ PASS模型的第三个系统是最高层次的计划系统。 这个系统处于认知功能系统的核心,负责认知过程 的计划性工作。例如,在智力活动中确定目标,制 定和选择策略,以及对操作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
▪ (2)对PASS模型的思考
▪ 1.PASS的提出对智力研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PASS 模型揭示了智能活动的心理机制,对智能活动的过程分析比 静态的元素分析更接近心理机制的本质。从一定意义上说, 从元素到过程,这标志着智力研究基本范型的转变。
▪ 5.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 英国心理学家弗农(P.E.Vernon)1960年提出了智 力层次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结构不是立方体的 三维结构,而是按四个层次排列的结构。他把斯皮 尔曼的一般因素G作为最高层次;第二层次分为两 个因素群:言语与教育方面的因素群、操作与机械 方面的因素群;第三层次是在第二层次两大因素群 中又分出几个小因素群。言语与教育因素群分为言 语、数量、教育等,操作与机械因素群分为机械信 息、空间信息、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是各种特殊 因素,见如图6-3。
▪ 3.组(群)因素论
▪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 “群因素论”。他认为能力是由一群彼此 无关的特殊因素构成的。他从56种不同测 验中,概括出7种重要因素:(1)计算, (2)词的流畅性,(3)归纳推理,(4) 记忆,(5)空间想象力,(6)知觉速度, (7)文字意义的理解。
▪ 4.智力三维结构论
▪ 斯腾伯格认为,不论是基于结构还是基于过程的 单一智力理论都不能对智力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 人的智力是复杂而多层面的。他在1985年出版的 《超越IQ》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元智力理 论”,作为其成分理论的修正和扩充。11年后, 他又提出了以“产品”为导向的成功智力,并将 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加入到智力的范畴中。
▪ (7)自知智力(自我内省智力):指能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 能力。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行自我内省。
▪ (8)关于自然的智力,即识别自然界中的模式的能力。
▪ 2、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
▪ R.J.斯腾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世界 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荣 誉会员,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因提出了卓越的 智力理论,而被评为美国前100名科学家之一。
▪ 根据上面的解说,我们可知情境理论把智力看作适 应环境的能力。
▪ 经验理论
▪ 这一理论把智力看作两种能力:一是处理新 作业、新情境的能力,二是信息加工过程自 动化的能力。实际上,经验理论提出了测量 智力的新思路。
▪ 三元智力理论对智力提出了新的解释,并系 统地探讨了内部心理过程如何与文化因素及 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产生有效智力。但三 元理论没有对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构进 行详细的阐述,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 情境理论
▪ 这一理论把智力看作是有目的地适应、选择或塑造 个体现实生活环境的心理活动。在这里,所谓“适 应”环境,是指个体与其生活环境达到某种和谐; 如果和谐程度低于个体的满意度,那就是“不适 应”,于是个体试图选择另一个环境以求适应;如 果个体找不到新环境,或者无法脱离现有的环境, 那么他(她)会努力塑造现有环境,这样既可以是 改变环境,也可以调整自己。总之,还是要适应环 境。
二、智力的结构(理论)
▪ (一)我国学者对智力结构的认识
▪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智力 是一种综合的认识方面的心理特性,它主 要包括:(1)感知记忆能力,特别是观察 力;(2)抽象概括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 包括想象能力,这是智力的核心成分;(3) 创造力,这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并强调智 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整体 结构。
▪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959年提出 了智力三维结构论。他通过研究发现,所有智力活 动都可分为操作、内容和结果三个方面,而每个方 面又由一些有关因素组成。
▪ 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第一个方面(维度)是操作, 即智力活动过程,它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性思维、 集中性思维、评价五个因素;第二个方面(维度) 是内容,即智力活动内容,它有四个因素,即图形、 符号、语义和行动;第三个方面(维度)是结果, 也就是智力活动的产品,包括单元、类别、关系、 系统、转换、含义六个因素。根据这个设想,智力 因素就有120种(5×4×6),见图6-2。
思维的心理结构模型
▪ 林崇德教授认为智力研究也应该从六个方面入手, 其中,智力的目的对应于思维的目的;智力的过程 对应于思维的过程;智力的材料对应于思维的材料; 智力的监控对应于思维的监控;智力的品质对应于 思维的品质;智力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对应于思维 的认知与非认知因素。
▪ 林老师把智力结构看成是一个整体,是静态与动态 的统一,并强调智力研究中的非智力因素,这就超 越了把智力看成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传统智力结构 观,为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智力提供了指 导。
▪ 大脑三级功能区学说将人类的认知加工分为 三个相互协调的机能单元。第一个机能单元 负责调节皮层的状态和维持注意;第二个机 能单元使用同时性和继时性信息编码、加工, 以及存储信息;第三个机能单元负责制定、 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这三个机能单元相互 关联,是任何一种心理活动都不能缺少的。
▪ PASS模型中的第一个系统就是注意—唤醒系 统。这个系统要确保在进行认知加工时保持 一种合适的觉醒状态,过高或者过低的唤醒 都会干扰信息的进一步编码。
▪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 为这种能力多系天赋。
▪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 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 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 理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 政治家的人际智力很高。
第五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本章主要介绍智力与创造力的概 念、传统与现代智力理论、智力与 创造力的测量和培养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 一、对智力的认识 ▪ 在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由判
断、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构成,这些内容大体上 就是传统智力测验所反映的东西。 ▪ 我国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 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 的核心。 ▪ 现在更多的人认为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智力的内涵, 它包含着一些意义更为广泛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 4.PASS模型突出了计划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计划作为 元成分,它监控着整个认知过程。
▪ 5.PASS模型强调智力机能的模块化思想,这为领域特异性 和智力多元化提供借鉴。
三、智力的测量
▪ (一)比奈量表 ▪ 1、比奈-西蒙量表 ▪ 2、斯坦福-比奈量表 ▪ IQ=(MA/CA)×100 ▪ 3、中国比奈量表 ▪ (二)威克斯勒量表 ▪ 威克斯勒幼儿、儿童、成人量表 ▪ IQ=100+15×(X-X0)/SD ▪ (三)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 2、工具性强化训练法 ▪ 以色列心理学家符尔斯坦(Reuerstain)1980年提
出,用于矫正青少年认知功能缺陷
▪ 3、项目学习
▪ 3、戴斯的PASS智力的模型
▪ 戴斯(J.P.Das)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发展性障 碍研究中心的教授。他在智力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 和纳格利尔里等人一起提出了对智力认知过程的评 估,即智力的PASS模型。
▪ (1)PASS智力模型的结构
▪ PASS智力模型将信息加工理论、认知研究的新方 法和传统的智力研究方法相结合,以大脑三级功能 区学说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人类智能活动的三级认 知功能系统的智力模型,即计划(Plan)、注意 (Attention)、同时性(Simultaneous)加工和继 时性加工(Successive)的模型。
(三)现代智力理论
▪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加德纳认为,智力比IQ富有更深的内涵。在传统的
心理测量学中,用IQ分数将智力定义为一个单一的 实体。而加德纳则把智力看做由多种成分构成,他 试图以一种更为宽泛的方式来定义与心理测量学意 义不同的智力。他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 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每种 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其自身的 符号系统。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 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可能在某一两个方面是天才, 而其余方面却是蠢才,有人可能各种智能都很一般, 但如果他所拥有的各种智能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则可能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会显得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