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精品教案

先秦文学精品教案
先秦文学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第2课《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优秀教案(6页)

第二课《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1则选文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八个故事。 2.引导学生体会《韩非子》故事的特色。 【文题解读】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语出《韩非子·说林上》,说的是子圉向宋国的宰相引见孔子,结果子圉和宋国的宰相都因害怕孔子得到重用,而没有向国君引见孔子的故事。韩非子借这个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不是公义,而是对私利的算计。韩非子就是这样,善于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蕴含在自己所营造的故事中,让人们去体味。 人性有其弱点,但往往为纷繁世象所掩盖,韩非子凭借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卓越智慧,寥寥数语,便一针见血,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与警醒。 善于运用大量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是韩非子文章的一大特色。这些寓言故事,有时使人捧腹,有时使人惊竦,有时使人面红耳赤,有时使人哭笑不得,但都透露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思考。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文中所体现的韩非子的思想,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3.体会《韩非子》故事的特色。 1.读准字音 子圉(y ǔ) 蚤(z ǎo)虱 子胥(x ū) 康诰(ɡào) 象箸(zh ù) 箕(q í)子 土簋(ɡu ǐ) 犀(x ī)玉菽藿(hu ò) 短褐(h è) 茅茨(c í) 跣(xi ǎn)行 陈轸(zh ěn) 蠋(zh ú) 贲(b ēn)诸 缁(z ī)衣吠(f èi)之聚嘬(zu ō) 2.掌握通假 而越人被发(被通“披”) 鳣似蛇(鳣通“鳝”) 衣缁衣而反(反通“返”) 囊者使女狗白而往(女通“汝”) 而亡其富之涯乎(亡通“忘”) 彘臞,人乃弗杀(臞通“癯”) 3.一词多义 以????? 以我有美珠也(因为)称此以求(相当于连词“而”)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拿)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认为) 奚????? 奚不之晋(为什么)讼者奚说(什么) 为

《明清小说》教案

《明清小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把四大名着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④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经济的反映,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上层建筑)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进一步了解四大古典名着的成就。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着的思想艺术特色。 ⑶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它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和文化素质,我们应努力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着原作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着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 ①通过让学生制表归纳四大古典文学名着,解决重点;②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与反封建的关系等问题的细致分析,突破重点。 (2)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着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①通过提前预习、查找资料化解难点;②将影视音像资料、图文资料和学生已有认知巧妙结合突破难点。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红楼梦中人》 师:为筹拍版《红楼梦》,北京电视台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红楼选秀活动。从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历时十个月,覆盖了全国赛区,一时间赞许者有之,责骂者有之,反响强烈。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名着,除了《红楼梦》还有呢? 生齐声回答:《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师:另外三部名着也在开始筹划翻拍,近来中国出现了翻拍名着热,可以看出这四部名着队我们现在的人依然有极大的魅力。大家知不知道四大名着产生于什么时期? 生:明清 师:这四部小说是明清时小说的代表,那么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读读明清那些迷人的小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中国古代小说,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明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字。到了明朝,小说开始繁荣起来,清朝时继续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最为繁盛时期,盛开了无数娇艳的花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时期出现如此众多的小说呢。我们一

高中历史先秦春秋战国(教案)

先秦时期(二)----春秋战国 知识结构表 一、政治:选修 1、(改革)前4世纪中期,秦国商鞅变法。 *背景: ①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②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③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④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⑤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内容: ①经济上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③政治上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制定秦律 ④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⑤社会风俗上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在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性质: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 *总体评价:

①推动秦国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繁荣,壮大国力,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②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广大人民所受剥削与压迫;未予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人物)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仁、礼的政治主张,性相近的人性论,“中庸”的哲学主张;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整理编撰了“六经”。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经济: 1、农业: 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土地私有制确立: (1)原因:春秋时期,由于_______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_______ ,_______遭到破坏。 (2)经过:①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_____收_____,这实际上承认了___________。 ②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 法,废除井田制,以_______形式确立了______________。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的出现和_______的逐渐推广,提高了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的确立

先秦两汉文学史教学大纲

先秦两汉文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先秦两汉文学史编号:学时:5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编者姓名:孙立职称:教授 主审姓名:吴承学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二年级 编写日期:二○○二年十二月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通过系统地介绍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文学样式,使学生能认识并牢固掌握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熟识此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并为此后其他阶段文学史的学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编先秦文学(36学时) 概况(1学时) 1、先秦文学的范围。 2、我国文学的开端;原始歌谣和上古神话;神话是中华民族童年的百科全书,我国文学遗产的最早珍品。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为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无论在文学表现的对象和手法上均有开创的意义。 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了散文的兴盛。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佳作如林,名家辈出,为我国散文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以《离骚》为代表的优秀诗篇,充满崇高的思想情操,爱国主义的激情和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思考题:先秦文学的概况如何? 第一章上古神话(2学时)

1、神话与神话的产生。神话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神话的产生与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及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神话产生的途径通常包括劳动生产和宗教活动两个方面。 2、神话的内容。我国古代神话是非常丰富的,种类也十分齐全,诸如宇宙生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以及各种有关神格种类、习性、形态等描绘性神话,一应俱全。 3、神话的艺术及其民族特色。上古神话是原始人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它用夸张幻想的手段表达原始人对自然、社会的理解和想象。我国神话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内容上歌唱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表现不屈不挠、顽强执着的追求,赞颂一往无前的献身行为,具有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在艺术上色彩浓郁,富于幻想。 4、神话的意义和影响。 思考题:1、上古神话的内容及特征如何? 2、上古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周代诗歌与《诗经》(13学时) 1、古谣谚、咒语与周诗的形成。在《诗经》之前,我国古代诗歌已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古谣谚及古咒语是早期诗歌的两种主要形式,也是周代诗歌的前驱。周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大繁荣的时期,除《诗经》外,保留在《周易》、《左传》等书中的诗歌也为数不少,可与《诗经》相比勘。 2、《诗经》的体制与编纂。《诗经》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诗三百篇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山东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其中有的是民歌,也有一部分为贵族、士大夫的创作,绝大部分的作者姓名已不可考。《诗经》的收集整理,过去有种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献诗之说、采诗之诗及孔子删诗之说三种。今人多以为《诗经》的汇集成编,大约是由朝廷及地方诸侯及乐师共同完成。《诗经》在先秦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以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3、《诗经》分类概述。①周部族史诗;②政治讽刺诗;③赋役诗;④农事诗;⑤情诗; ⑥杂事诗。《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反映,周代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情感均在《诗经》中有所印证。其中有的篇目展示了周人成长的历史;有的表现贵族、士大夫、小吏、百姓、甚至是奴隶对社会政治的忧虑或不满;有的表现贵族礼制生活及燕享酬酢、节日庆典;有的表现小国与小吏不堪驱使、抨击劳逸不均的社会现实;有的展现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有的表现爱情与家庭婚姻的甜蜜或不幸;有的描写了周代妇女遭弃的社会问题;有的反映出家庭宗族及朋友的关系与友情。总之,《诗经》多方面地展示了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4、《诗经》的艺术成就。①《诗经》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及手法;②叙事、说理、抒情、写景、议论诸体兼备的艺术手段;③《诗经》的句式与章法;④《诗经》的语言艺术; ⑤《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思考题:1、何为六义、四始、毛诗、四家诗、变风变雅? 2、《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先秦两汉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一)》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ZWZB205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Ⅰ 【总学时】68学时【学分】12学分 【理论学时】68学时【实验、实践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获得阅读、分析、鉴别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 课程具体要求:1、本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近代文学四部分。2、对文学发展史,要有系统地了解;对重点作家和作品,必须较详细、深入地了解,并能比较正确地加以评价;对一般文学史知识和一般作家作品,则要求概略了解即可。3、通过典范性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作品的能力,掌握古代作家遣词、造句、修辞、谋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一般文言作品,要求学生能凭借工具书和注释读懂并能加以分析、欣赏。4、对讲析的作品,要求熟读,部分篇目要求背诵。背诵篇目应占讲析篇目的三分之一。5、对所学到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要求能举一反三,运用到一般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及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和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总论 一、中国古代文学分期 二、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况 第一编先秦两汉文学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先秦文学概况,掌握先秦文学的形态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先秦文学的形态特点;2、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分期 二、先秦时代文化呈现的综合形态 三、先秦文学主要内容

先秦时期文学

先秦时期文学 湖南华图教研员彭思淇 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萌芽阶段,也是第一个文学百花齐放的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绝无仅有,并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先导的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有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有体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等。丰富多彩,斑驳灿烂,奠定了我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公务员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的重点是诸子百家中的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及他们的作品。历年来儒家、道家、法家以及兵家等大家流派考查频率都非常高,需要同学们重视。下面我们用表格的形式将知识点梳理出来,方便同学们记忆。 学派代表时代著作观点 儒家 孔子春秋 编纂《春秋》, 修订“五经” 有教无类。主张“礼治”和“仁学”。打破公学, 创办私学。其弟子作《论语》,是第一部语录体著 作,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 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春秋》是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史,相传为 孔子修订。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是现存第一部 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孟子战国《孟子》(语录体散文集)性善论,民贵君轻 荀子战国《荀子》性恶论,朴素唯物主义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朱熹《四书集注》,“四书”之名始立)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 道家老子春秋《道德经》“无为而治”“上善若水”“柔弱 胜刚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 之所伏” 庄子战国《庄子》(又称《南华经》)“天人合一”“庖丁解牛”“庄周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无端崖之辞教案

《无端崖之辞》 人物简评引入: 逍遥的神人——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河南商丘)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孟庄和孟叟。 庄子曾做过漆园(今安徽蒙城县)小吏,生活很穷。据《庄子?外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管理楚国政事。庄子以宁为泥里嬉戏的龟而不为庙堂之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 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始终;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的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是最为适应创造力的需要,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微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严峻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而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教学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2、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1].doc1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学背景: 《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扁鹊治病》、《宋人疑邻》、《画鬼最易》、《击鼓戏民》、《鲁人搬迁》、《心不在马》、《曾子杀猪》、《自相矛盾》、《螳螂捕蝉》等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深入人心,学生对原著较有兴趣。 本单元为《先秦诸子》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之前课程已经涉及到儒家、道家、墨家经典的部分段落。作为最后一单元,相信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先秦文章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基础。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文段字词基础之上的文法结构:即古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学情:本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二(13)班,为年级理科普通班,学生较活跃,但基础一般。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如:说;因为、暴乱、政治;悦、王、疾病、美、法。 2、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胜、臭、今、修、因、走、触、耒、冀、为。 3、学习古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加设法、喻证法。 教学重点: 1、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2、结合作者生平了解其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 1、文言语法现象。 2、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Flash短篇《守株待兔》,幽默的无声动画使多数学生笑了。教师就势提问:这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也是一则寓言。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它的寓意是什么? 生答:比喻一类不劳而获的人。他们不愿老实工作,想侥幸得到收获。师补充:这是我们现在对这个寓言的最普遍理解,但是原著中,作者写这个寓言并不是想说明这点。那真实的《韩非子》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近韩非子,让我们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师板书问题字词。 不胜shēng (古音破读) 果蓏蚌蛤luǒbàng gé 腥臊恶臭èxiù(词“臭”为词义缩小) 决渎dú(课文下的注释dòu是错误的) 钻燧取火zuān suì 鲧禹gǔn 耒lěi 2、投影重要字词句。 (1)、实词: 1、而民悦之(意动)而民说之(通假,通“悦”,意动) 2、使王天下(名作动) 3、民多疾病(名作动)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2教学教材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一) 及答案-2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有关女娲的神话应产生于()社会。 2.《诗经》中的“风”包括了周南、召南、邶风、()等国风。 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邶风·》一篇中的句子。 4.我国第一部记言记事文字的总集是《》。 5.庄周的著作现存共三十三篇,分篇、外篇和()篇, 6.屈原在《离骚》中吸收了很多的神话,诗中的曦和与望舒分别是()神和()神。7.《九歌》中写山神之恋的作品是《》。 8.赋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上介于()与()之间。 9.《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部分。 10.现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集子是宋人()的《乐府诗集》。 11.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12.刘勰《文心雕龙》称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的“古诗”为“五言之也。” 13.“人生天地间,()。”是《青青陵上柏》中的诗句。 14.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是曹丕的《》。 15.左思的代表作有《》八首。 16.陶渊明的辞赋名篇有《悲士不遇赋》、《》和《归去来兮辞》。 17.南朝文人诗歌于刘宋时期发生第一次变化,()取代了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18.南北朝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19.南朝民歌以()和()为最主要的两大类。 20.《世说新语》所记人物轶事起于东汉末,止于()。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诗经》全集共()。 A、三百篇 B、三百零五篇 C、二百九十五篇 2.《尚书》书名的意思是()。 A、高尚的书 B、上古之书 C、时尚之书

先秦文学教案

20XX年第一学期中国古代文学(上册)教案 古代文学( 上册)课程教案授课题目先秦文学概述 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对先秦文学的发展慨况,特别是《诗经》和先秦历史散文的特色及艺术表现技巧有一个基本掌握,为接下来的深入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先秦文学的分类及各自特色。 教学难点:先秦几部重要历史散文集的特色及其文学、历史价值。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堂讲授法。手段:常规教学 课堂教学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分) 先秦文学概述2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入 先秦文学,是指秦王朝建立以前的文学,从现存的材料来看,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二、《诗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在春秋时已流传于世。 《诗经》从各个方面真实地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诗经》中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反抗精神。恋爱、婚姻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有很大比重。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它那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方法,为后世的现实主义诗人提供了范例。《诗经》始创的赋、比、兴手法,也成为我国诗歌的基本表现方法。

提问:赋、比、兴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诗歌表现手法? 赋,是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或描写;比,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况,即是打比方;兴,是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出所要歌咏的事物。 三、楚辞 楚辞是形成于战国后期的一种新诗体。它在江汉一代流行,句子长短参差,多用语气词“兮”,常采用楚国方言。屈原是最重要的楚辞作家。 四、先秦散文 可以认为是文学作品的散文,在春秋战国时期按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记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史传散文;另一类是阐述先秦诸子观点,以论说为主的哲理散文,也称诸子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主要有《左传》、《国语》、《战国策》 《左传》是春秋时期的编年史。《左传》具体地记叙了二百五十余年中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重大事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长于叙事,具体生动、剪裁恰当,详略有致,各种叙事手法运用自如。 与《左传》同时的另一部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即主要记载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论和对话。其中不少篇章,反映了社会矛盾和民众意向,具有进步意义。 《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史,是以战国时期的史料编撰而成。《战国策》的的文学性,比《左传》更强。《战国策》写了六百多个人,其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如鲁仲连、唐且、荆轲等。这些都是在完整的、曲折的、甚至有部分虚构的情节发展中表现出来的,显得生动丰满。 提问:先秦诸子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初中时也学过很多例如:“揠苗助长”、“狐假虎威”的寓言皆出自先秦诸子散文,那么诸子散文具体都有什么特色呢? 诸子哲理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记叙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的文章大多很短,但其记言记事,时有生动逼真、富有文学情趣的片段,在短短的记叙中,展现出人物的感情和性格。 《墨子》是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墨子的文章,文字浅显,质朴无华,常常缺少文采,但是善于用具体事例说理,逻辑严密,对后世的论说文,有其特殊的影响。 孟子好辩,好论战。《孟子》中有许多地方用精当的比喻来说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等。 《庄子》在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风格独特。它最大的特点是,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很强的寓言故事,来表述十分抽象的哲理,而且大多是神话、构思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如《逍遥游》等。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一、概述: 先秦文学是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的起点,跨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坯胎萌芽到生长成熟的漫长过程,直到周代蔚为大观。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 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先导的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有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有体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等。丰富多彩,斑驳灿烂,奠定了我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诗经》和《楚辞》耸立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座巍峨的高峰,史传和诸子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 二、内容及发展经历 A神话歌谣

1)文字产生之前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 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先秦文学《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另有《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该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2)文字产生之后的书面文学的萌芽 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第一编)先秦文学部分(一至四章)学习要点

第一编先秦文学部分(一至四章)学习要点 第一章《诗经》: 1、《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诗经》的名称、作品篇目的数量、分类的原则、所收作品的时间等,可参阅本章第一节; 2、关于《诗经》的内容,要掌握①周民族史诗包含哪几首诗;②颂歌与怨刺诗的内容;③婚恋诗的内容;④农事诗和爱国诗的内容,并以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可参阅本章第二节; 3、关于《诗经》的艺术成就,①要掌握《诗经》的的总体艺术特征;②赋、比、兴的表现手法;③《诗经》的语言艺术,包括章法的特点。可参阅本章第三节; 4、对一些名篇名句要能进行分析,或全篇、或其中的名句分析。可参阅本章第二节和第三节。 第二章《史传文学》 1、《左传》的基本知识:包括《左传》的作者、名称、性质、体例和时间。可参阅本章第一节(一); 2、《左传》一书所反映的思想最主要的有哪几个方面,主要的如民本思想、崇礼思想、崇霸思想,并能加以说明。可参阅本章第一节(二); 3、《左传》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有何特点,包括正面的反面的和妇女形象。可参阅本章第一节(三); 4、《左传》的叙事写人有何特色;《左传》的外交辞令有何特色。可参阅本章第一节(四); 5、《左传》的战争描写有何特色。可参阅本章第一节(五); 6、《国语》记言的特色,最主要的是平易畅达、生动幽默。可参阅本章第二节(一、2); 7、《战国策》的名称、时代、体例有何特点,整理者是谁。可参阅本章第二节(二、1); 8、《战国策》有哪些新的思想观念,包括重士贵士的思想、重利轻义的思想等。可参阅本章第二节(二、2); 9、《战国策》的策士说词的铺张扬厉的特色,可参阅本章第二节(二、3); 10、《战国策》的寓言有何特点,可参阅本章第二节(二、3)。 第三章《诸子文学》 1、诸子各家主要包括哪些;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有几个阶段;参阅第三章前言; 2、孔子的思想主要包含哪几个方面,其核心是“仁”,其次是提倡“礼”,参阅本章第一节(一); 3、《论语》散文的艺术特色,一是言简意赅,用意深远;二是有鲜明的形象性;可参阅本章第一节(一); 4、《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一是感情充沛、气势极盛;二是善用比喻;参阅本章第一节(二); 5、《庄子》的思想和美学观,庄子关于“道”的思想和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参阅本章第二节(一); 6、《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一是奇幻的想象,二是描写精工,三是善用寓言;可参阅本章第二节(二); 7、《韩非子》的寓言特色,如蕴含深刻的哲理、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等;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1、楚文化的特点,可参阅本章第一节(一);

大学语文教案范文

大学语文教案范文 【篇一:大学语文课程教案】 第一章先秦文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先秦诗歌;熟悉并背诵《蒹葭》;掌握《蒹葭》的意境的朦胧美、《湘夫人》的浪漫主义特色、《秋水》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先秦诗歌概述、《秋水》的写作特色 难点:《蒹葭》的意境的朦胧美。 教学方法及手段: 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 教学学时: 4学时 第一节先秦文学概述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文学也源远流长。按照通常的 文学史分期,秦代及其以前的文学统称为先秦文学。 在文字产生之前,文学以口头创作的形式出现,并且在流传的过程 中不断地得到修改和加工,成为集体的创作。神话和歌谣就是两种 最古老的文学形式。 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 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时期的人类在幻想中做出的对自然界和 社会现象具有艺术意味的描述和解释。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 先民在自然力量面前无能为力,便在想像中把一切自然力加以形象 化和人格化,按照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所以,尽管神话充满着幻想和虚构,但却深深植根在现实生活 的土壤之中,而且充满着永恒的艺术魅力。我国古代的神话是十分 丰富的,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加上儒家的排斥和曲解,被记载和流 传下来的较少,只在《山海经》、《穆天子传》、《天问》、《淮 南子》等古籍中保存了一些零星的片断,如盘古开天地、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即使是这些片断的神话,也充分反映了我 们的祖先要求改变现实的强烈的愿望、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自身的 坚定信念,集中了他们在和自然界斗争时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这些,不但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最早源头,更影响到整个中华 民族精神的形成。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学时:288学分:1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是中文专业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学好这门课,对于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成就,对于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文学素养,对于将来胜任中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等。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历程。 2、认识各时代文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各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 3、认识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4、熟悉各时期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文学史与作品选相统一,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重点和难点:各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详见各章)。五、建议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备注 总绪论 1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 1 第一章上古神话 2 第二章《诗经》 8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2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4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0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 1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2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3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4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4 第五章东汉辞赋 3 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 2 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3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2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4 第二章两晋诗坛 2 第三章陶渊明 3

先秦文学讲义梗概

第一章诗经 一.《诗》是什么? 《诗》,“诗三百”,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的创作年限: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或末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或5世纪)。 《诗》最晚诗小考 【清】王夫之《诗经稗疏》主张《秦风·无衣》系秦哀公为申包胥乞师而作。事在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是迄今考定的《诗经》中最晚诗。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左传·定公四年》: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诗》的实质:乐曲的歌词 《墨子·公孟》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记载:吴公子季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秦》《魏》《唐》《陈》《郐》《小雅》《大雅》《颂》。 《诗》篇章的乐歌特征:常常全篇章节反复,意义和字面仅有少量改变,形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周南·芣芑》: 采采芣芑,薄言采之。采采芣芑,薄言有之。 采采芣芑,薄言掇之。采采芣芑,薄言捋之。 采采芣芑,薄言袺之。采采芣芑,薄言襭之。 《卫风·木瓜》 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之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二.从《诗》到《诗经》 《诗》的创作及编辑目的:祭祀、娱乐。 ①.周公“制礼作乐”,规范、协调人际关系,

先秦文学教案1

2015年第一学期中国古代文学(上册)教案 古代文学( 上册)课程教案授课题目先秦文学概述 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对先秦文学的发展慨况,特别是《诗经》和先秦历史散文的特色及艺术表现技巧有一个基本掌握,为接下来的深入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先秦文学的分类及各自特色。 教学难点:先秦几部重要历史散文集的特色及其文学、历史价值。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堂讲授法。手段:常规教学 课堂教学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分) 先秦文学概述2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入 先秦文学,是指秦王朝建立以前的文学,从现存的材料来看,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二、《诗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在春秋时已流传于世。 《诗经》从各个方面真实地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诗经》中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反抗精神。恋爱、婚姻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有很大比重。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它那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方法,为后世的现实主义诗人提供了范例。《诗经》始创的赋、比、兴手法,也成为我国诗歌的基本表现方法。

提问:赋、比、兴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诗歌表现手法? 赋,是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或描写;比,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况,即是打比方;兴,是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出所要歌咏的事物。 三、楚辞 楚辞是形成于战国后期的一种新诗体。它在江汉一代流行,句子长短参差,多用语气词“兮”,常采用楚国方言。屈原是最重要的楚辞作家。 四、先秦散文 可以认为是文学作品的散文,在春秋战国时期按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记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史传散文;另一类是阐述先秦诸子观点,以论说为主的哲理散文,也称诸子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主要有《左传》、《国语》、《战国策》 《左传》是春秋时期的编年史。《左传》具体地记叙了二百五十余年中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重大事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长于叙事,具体生动、剪裁恰当,详略有致,各种叙事手法运用自如。 与《左传》同时的另一部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即主要记载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论和对话。其中不少篇章,反映了社会矛盾和民众意向,具有进步意义。 《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史,是以战国时期的史料编撰而成。《战国策》的的文学性,比《左传》更强。《战国策》写了六百多个人,其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如鲁仲连、唐且、荆轲等。这些都是在完整的、曲折的、甚至有部分虚构的情节发展中表现出来的,显得生动丰满。 提问:先秦诸子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初中时也学过很多例如:“揠苗助长”、“狐假虎威”的寓言皆出自先秦诸子散文,那么诸子散文具体都有什么特色呢? 诸子哲理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记叙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的文章大多很短,但其记言记事,时有生动逼真、富有文学情趣的片段,在短短的记叙中,展现出人物的感情和性格。 《墨子》是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墨子的文章,文字浅显,质朴无华,常常缺少文采,但是善于用具体事例说理,逻辑严密,对后世的论说文,有其特殊的影响。 孟子好辩,好论战。《孟子》中有许多地方用精当的比喻来说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等。 《庄子》在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风格独特。它最大的特点是,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很强的寓言故事,来表述十分抽象的哲理,而且大多是神话、构思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如《逍遥游》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教桉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教案 主讲人:谢明仁教授(文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材:《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教学总时数:70—75节 注:打有“*”号的是每节教学重点中的重点及难点。下同 总绪论 一、教学要求: 从方法论上了解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方法,了解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现代意义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2、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过程; 3、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三、参考书目和资料: 1.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2.余冠英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3.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4.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5.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发展简史》 6.六省市十一院校:《中国文学简史》 7.林传甲:《中国文学史》 8.章培恒:《中国文学史》 9.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 10.胡适:《白话文学史》 1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1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13.胡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史》 14.郭预衡:《中国文学史长编》 15.范文澜:《中国通史》 四、教学总时数:3 学时 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一、教学要求: 了解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文学史”这概念。 我们认为: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 *2、“文学史”和“文学史学”这两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3.粗略了解代表中国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文学史著作的代表作。

1、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清光绪三十年(1904)滥觞之作 2、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上海中华书局1918年初版 3、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初版 4、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平朴社出版部1932年初版 5、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 6、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以上教材分别代表了20、30、40、50、60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水平。7、章培恒、袁行霈等主编的新文学史著作。 *4、了解什么是“文学的本位”这概念的“三个层面”及“两翼”。 文学史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2、文学创作的主体 3、作品 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是文学史的一翼,文学传媒是文学史的另一翼。所谓文学本位就是强调文学创作这个主体及其两翼。 *5、注重“史学思维”和“文化学视角”的两个方面的切入。 描述和评价不仅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习惯,而且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补充介绍:(二)、历史的二重性理论简介 1、历史存在于过去的时空之中,这是历史的第一重存在。 2、历史存在于人们的理解之中,这是历史的第二重存在。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人们在声称以“实在的”历史为依据时,实际上是在运用某种“解释”。 【法】马克·加博里约《结构人类学和历史》 6、初步了解文学史著作的当代性和文学史“史料学”这一学科分支。 三、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 一、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和变化过程的各种因素及具体内容。 二、教学重点: 1.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 *2.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 ①具体表现的三个方向。 文体发展的不平衡。朝代的不平衡。地域的不平衡。 ②俗与雅的问题。 ③各种文体的渗透和交融。 ④复古和革新的渗透和交融。 ⑤文与道的离合。 三、教学时点:1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