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合集下载

肩袖损伤诊断与鉴别诊断

肩袖损伤诊断与鉴别诊断

手术适应症:肩袖损伤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持续加重的患者 手术方法:肩袖修补术、肩袖切除术等 手术效果: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 注意事项: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
康复目标:恢复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康复计划:根据肩袖损伤程度和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康复方法: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按摩等 康复效果:根据康复过程中的评估和反馈调整康复计划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病史:患者有肩 部疼痛、活动受 限等症状且常有 外伤或过度使用 史。
体征:肩袖损伤 部位有压痛、肌 肉萎缩、肩峰下 撞击试验阳性等 表现。
影像学检查:X线 、MRI等检查有 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依据:结合 病史、体征和影 像学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判断。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疼痛部位、程度、时间等 体检:检查肩关节活动范围、肌肉力量等 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辅助检查 诊断:结合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诊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患者需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和复诊 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注意保护患肢
避免长时间保持 同一姿势如长时 间使用电脑、手 机等
保持正确的坐姿 和站姿避免弯腰 驼背
睡觉时选择合适 的枕头和床垫保 持正确的睡姿
病因不同:肩袖损伤主要由肩部外伤引起而盂唇损伤主要由关节退行性变或长期慢性劳损引起。
症状表现不同:肩袖损伤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而盂唇损伤主要表现为肩 关节深部疼痛、关节弹响和交锁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不同:肩袖损伤在MRI上表现为肩袖肌腱信号增高而盂唇损伤在MRI上表现为盂唇 边缘不规则或连续性中断。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路线图
h
27
e、肩袖出现3级信号,肩袖完全中断,属于 完全撕裂但无回缩。
h
28
2、形态异常 肩袖可以变薄、变厚或不规则,但只有中断才是3级信号, 肩袖中断后断端回缩,肌肉萎缩也是肩袖撕裂的直接征象。
h
29
3、邻近组织异常 邻近组织异常包括信号异常和形态异常,是肩袖撕裂的间接 征象,对诊断有意义但不能直接诊断肩袖撕裂。邻近组织包 括肩峰下滑囊、骨(肩峰、大结节、小结节、喙突)、关节 (肩锁关节、盂肱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腱等。
a、肩峰下滑囊增大,是肩袖损伤必有的表现。
h
30
b、肩峰下滑囊贯通(与关节腔相通),预示 着肩袖的完全撕裂。
h
31
c、钩状肩峰,发生肩袖撕裂的机会大,但绝不是百 分之百。
h
32
d、肩峰骨刺,发生肩袖撕裂的机会比钩状肩峰还要 大,必须认真阅看,肩峰骨刺在斜矢状位上显示得 非常清楚。
h
33
e、肱骨大结节骨赘增生,一般是较久的反复的撞击 造成,一旦出现,肩袖撕裂的可能性极高。
h
39
11、正确评估手术后肩袖的改变 肩袖撕裂的手术在我国越来越普及,需要提醒的是肩袖撕裂 术后不管愈合与否,肩袖的信号以及形态都不会正常!因此 我们的阅片解读特别是书写MRI报告时都要极为小心,以避 免不必要的纠纷。
h
40
h
11
这里特别提醒,对于老年肩关节脱位肩袖损伤发生率高,既可能是肩关 节脱位之前已经有了肩袖的损伤,也可能是肩关节脱位的同时发生了退 变肩袖的撕裂,还有年轻病人肩关节脱位造成的Bankart损伤等等,因此 ,不要把肩关节脱位当成一个简单的损伤,越简单有时往往就越复杂!
h12Βιβλιοθήκη 5、肩袖撕裂分类按照损伤程度分为部分撕裂( MR准确性>85% )和完全撕裂(MR准确性 >95% )。

右肩关节袖损伤报告单

右肩关节袖损伤报告单

右肩关节袖损伤报告单
右肩关节袖损伤报告单
姓名:***
性别:男
年龄:**
检查日期:*****
临床诊断:右肩关节袖损伤
病史:患者反映右肩疼痛,伴有活动障碍,起病时间约为*个
月前。

无明显外伤史。

体格检查:右肩关节外形正常,肌力减弱,Schmidt试验阳性。

肩关节正位片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检查所见:对右肩关节超声检查显示,超声机采用7-
12MHz线性探头,扫描右肩关节,肩关节皮下脂肪厚度正常。

检查显示肩袖肌腱形态均正常,但啼约1.5cm的区域内有高回声信号,提示为肩袖损伤。

肩袖软骨增厚无明显异常,超声图象符合右肩关节袖损伤特征。

结论:根据检查结果,右肩关节袖损伤。

建议进一步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损伤程度,并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

【医嘱】
1. 保守治疗:局部冷敷,避免重复高处抬举、上肢负重等活动。

2. 解除疼痛:可口服非处方镇痛药物,如布洛芬等,控制疼痛。

3. 定期复查:建议在*个月后进行复查。

4. 康复锻炼:请配合物理治疗师进行康复锻炼,包括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肩袖肌群力量训练等。

5. 核磁共振检查:建议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损伤程度。

备注:以上仅为初步诊断报告,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循医生建议。

肩袖损伤MR诊断

肩袖损伤MR诊断

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清晰地 显示软组织结构如肌肉、肌腱 等。
无创性:磁共振成像技术不需 要侵入患者体内无创无痛。
多方位成像:可以在任意角度 进行成像更全面地了解病变情
况。
无辐射影响:磁共振成像技 术无辐射对人体无害。
核磁共振现象: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旋转产生射频信号 信号采集:利用射频脉冲激发原子核接收其回传的信号 图像重建:通过计算机处理将采集到的信号转换成图像 优势:无创、无辐射、高分辨率
诊断结果:肩袖损伤程等
治疗过程:手术或非手术治 疗方案、效果等
经验教训:从案例中获得的 诊断经验、教训等
汇报人:
诊断结果:肩袖损伤的MR诊断可以明确损伤部位、程度和范围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治疗方案:根据MR诊断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准确的MR诊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预后评估:通过MR诊断结果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指导康复训练和预防再次损伤。
诊断结果:肩袖损伤的MR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损伤的位置和程度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康复方案:根据MR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治疗效果:通过MR诊断结果的评估可以有效地评估康复方案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复发:通过了解肩袖损伤的MR诊断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复发的风险。
肩袖损伤的MR影像表 现:MR影像可以提供 全面的肩关节信息有 助于医生全面评估患 者的病情。
患者准备:确保患者体内无金属异物如金属植入物、 心脏起搏器等
定位:确定肩袖损伤的位置以便调整扫描参数和定 位
扫描序列:进行常规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以 全面观察肩袖损伤情况
图像分析:根据MR图像观察肩袖损伤的类型、程度 和范围并评估其对周围软组织的压迫情况

211208707_3.0T_磁共振诊断肩袖损伤的临床价值探讨

211208707_3.0T_磁共振诊断肩袖损伤的临床价值探讨

经验交流1143.0T磁共振诊断肩袖损伤的临床价值探讨董红焕,熊立新,程思佳 (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沧州 061001)摘要: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诊断肩袖损伤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3.0T磁共振检查,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3.0T磁共振检查的漏诊、误诊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关节镜检查和3.0T磁共振检查显示全层撕裂肌腱者分别为26例、24例,部分撕裂肌腱者分别为13例、12例;3.0T磁共振检查灵敏度92.31%(36/39)、特异度66.67%(4/6)、准确性86.67%(39/45),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均有一致性(P>0.05);漏诊率16.67%(1/6)、误诊率10.26%(4/39)。

结论 3.0T磁共振检查诊断肩袖损伤准确性较高,且漏诊和误诊情况少,诊断效能较高。

关键词:3.0T磁共振;肩袖损伤;临床诊断肩袖损伤是造成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病,肩袖是维持肩关节稳定的重要保障,一旦受到损伤,会引起剧烈痛感,并对患者肩袖功能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致使肩关节稳定性不断下降[1~2]。

肩袖损伤通常会表现出肩袖肌腱位置撕裂,在肩前方和外侧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且这种疼痛在夜间尤为显著,不仅会导致患者肩关节运动受到限制,还会对患者情绪造成负面影响,给其身心带来巨大痛苦,进而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致使其生活质量不断降低[3~4]。

肩袖损伤早期诊断是保证后续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X线和CT诊断均能够有效鉴别肩袖损伤,但是在软组织检查中的分辨率不佳。

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检查技术逐渐完善,具有无辐射、分辨率高、能够多平面扫描等优势,在肩袖损伤的临床诊断中有着明显优势[5]。

高场强磁共振能够更好地评估患者病情,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3.0T磁共振成像诊断肩袖损伤的临床价值。

肩关节损伤的MRI诊断

肩关节损伤的MRI诊断

肩关节MRI成像技术
肩关节MRI成像原理: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体内氢质子产生共振再用探 测器检测其共振信号经过处理形成图像。
肩关节MRI成像技术优势:多平面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无创无痛。
肩关节MRI成像技术应用:用于肩关节损伤、炎症、肿瘤等多种疾病的诊 断。
肩关节MRI成像技术注意事项: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不宜进行MRI检查孕 妇和儿童需谨慎。
骨性结构损伤的诊断价值
MRI能够清晰显示肩关节骨性结 构的损伤程度和位置。
通过MRI可以观察到骨挫伤和骨 髓水肿等骨性结构损伤的早期表 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于隐匿性骨折和细微骨折MRI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MRI在骨性结构损伤的诊断中具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指导治 疗方案的选择。
MRI在肩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MRI技术能够清晰 显示肩关节解剖结 构为肩关节损伤诊 断提供准确依据。
MRI具有无创、无 痛、无辐射的特点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 特别适合于肩关节 损伤的早期诊断。
MRI可以检测肩关 节损伤的类型、程 度和范围有助于医 生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MRI还可以评估肩 关节损伤的治疗效 果为患者的康复提 供科学依据。
盂唇损伤的诊断价值
MRI对盂唇损伤的诊断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判断损伤部位和程度。 MRI能够清晰显示盂唇的解剖结构和软组织信号有助于诊断盂唇撕裂等微小损伤。 通过MRI可以评估盂唇损伤与肩关节其他结构的关联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MRI在盂唇损伤的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评估手术效果和指导进一步治疗。
骨性结构的MRI表现
正常骨皮质和 骨髓显示为低
信号
骨挫伤时骨皮 质和骨髓信号

临床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在肩袖损伤诊断上的作用探讨

临床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在肩袖损伤诊断上的作用探讨

临床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在肩袖损伤诊断上的作用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肩袖损伤诊断中临床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MRI)的作用。

方法:疑似肩袖损伤患者共取57例,入院时间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均先后实施临床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确诊结果阴性12例,阳性45例,行回顾性研究,以此为据,对比临床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

结果:临床检查36.84%(21/57)阴性,63.16%(36/57)阳性,核磁共振检查22.81%(13/57)阴性,77.19%(44/57)阳性。

临床检查准确率66.10%(39/57),比核磁共振检查93.22%(55/57)低,P<0.05。

结论:在肩袖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检查准确性优于临床检查,有较高推广可行性。

关键词:作用探讨;诊断研究;临床检查肩袖主要由小圆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冈上肌等部分构成,其中,肩胛下肌和冈上肌可稳固肩关节后伸,肩胛下肌和冈下肌可稳固肩关节屈曲,肩袖一旦损伤退化[1],就会对患者肩关节活动产生直接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尽早接受诊治尤为重要。

但仅临床检查无法准确判断肩袖断裂程度,不能精准区分肩部疾病,诊断效果欠佳,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则具有非创伤性、扫描多平面性、多序列性等优势,在肩袖损伤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为此,本文取入院时间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的57例肩袖损伤疑似患者资料,探讨评价了肩袖损伤诊断中临床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的应用价值及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疑似肩袖损伤患者共取57例,入院时间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均先后实施临床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确诊结果阴性12例,阳性45例,行回顾性研究。

受检者中年龄最高73岁,最低24岁,平均(57.16±9.22)岁,疑似肩袖损伤病程0.2至5年,平均(2.17±0.58)年,男女比例29:28。

排除标准:(1)不同意参与研究:(2)合并危急重症者;(3)处于妊娠期、哺乳期;(4)对核磁共振检查造影剂过敏者;(5)患有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等精神疾病者。

肩袖损伤核磁共振判断标准

肩袖损伤核磁共振判断标准

肩袖损伤核磁共振判断标准一、肩袖损伤的核磁共振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肩袖信号强度:在核磁共振图像中,正常肩袖的信号强度应与周围肌肉相似。

如果肩袖信号强度明显高于或低于周围肌肉,则可能提示肩袖损伤。

2.肩袖增厚:肩袖增厚是肩袖损伤的常见表现。

如果核磁共振图像显示肩袖厚度增加,可能提示肩袖损伤。

3.肩袖形态异常:正常肩袖的形态应规则、光滑。

如果核磁共振图像显示肩袖形态异常,如不规则、凹陷或突出,可能提示肩袖损伤。

4.伴随症状:肩袖损伤常伴随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如果核磁共振图像显示肩袖损伤,同时患者有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则可进一步支持肩袖损伤的诊断。

二、具体来说:1.肩袖信号强度:在核磁共振T2加权像上,正常肩袖的信号强度应与周围肌肉相似,呈均匀的较高信号。

如果肩袖信号强度明显高于或低于周围肌肉,则可能提示肩袖损伤。

其中,高于周围肌肉的信号可能提示肩袖炎症或出血,低于周围肌肉的信号可能提示肩袖变性或坏死。

2.肩袖增厚:在核磁共振图像上,正常肩袖的厚度应小于2mm。

如果肩袖厚度增加,可能提示肩袖损伤。

一般来说,如果肩袖厚度大于3mm,则可诊断为肩袖增厚。

3.肩袖形态异常:正常肩袖的形态应规则、光滑,呈均匀的线条状。

如果核磁共振图像显示肩袖形态异常,如不规则、凹陷或突出,可能提示肩袖损伤。

其中,凹陷可能提示肩袖变性或坏死,突出可能提示肩袖炎症或增生。

4.伴随症状:肩袖损伤常伴随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一般来说,疼痛区域包括肩关节前方、上方、后方及三角肌区等。

如果核磁共振图像显示肩袖损伤,同时患者有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则可进一步支持肩袖损伤的诊断。

肩袖损伤路径及表单

肩袖损伤路径及表单

肩袖损伤临床路径一、肩袖损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肩袖损伤(ICD-10:M7.5101).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81.83008).(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肩关节疼痛、无力,活动不利史2.体格检查:Jobe’test+,压腹实验+,吹号征+,speed’test+,lift-off(+)。

3.辅助检查:肩关节造影或核磁共振或核磁共振造影可以确定肩袖损伤的部位及程度。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的肩袖损伤,症状明显,持续不缓解,影响正常生活和运动。

2.全身情况良好、经济水平可,可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袖损伤的编码。

2.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疾病。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肩关节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MRI检查、肌电图、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5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手术方式: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型,肩袖缝合修补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4.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天。

肩袖损伤患者MRI和MR肩关节造影的诊断价值比较

肩袖损伤患者MRI和MR肩关节造影的诊断价值比较

肩袖损伤患者MRI和MR肩关节造影的诊断价值比较石俊岭; 崔建岭; 孙英彩; 孟凯龙; 张岭岭; 郭俊萍; 王炜; 徐静【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6(014)005【总页数】3页(P129-131)【关键词】肩袖损伤; MRI; MRar; 对比剂; 关节腔积液【作者】石俊岭; 崔建岭; 孙英彩; 孟凯龙; 张岭岭; 郭俊萍; 王炜; 徐静【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CT室河北邯郸 056200;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CT室河北石家庄 050000;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河北邯郸05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4+2【课题项目】MRI和MR关节造影对肩关节盂唇损伤诊断价值的研究,2012年邯郸市科技局项目,课题号:1223108088-2肩袖损伤为常见肩关节疼痛原因,占肩关节病变17%~41%左右[1]。

该病发病原因较多,包括肌腱改变、急性或反复创伤、肩关节不稳等[2]。

我国MRI及MR造影(MR Arthrography,MRar)于近年在肩袖损伤临床诊断中得到应用,但相关比较研究较为缺乏[3],本研究以我院收治患者为例,在肩关节镜为诊断金标准基础上将MRI及MRar诊断价值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1 病例资料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共106例疑似肩袖损伤的患者前来就诊,具体表现为肩关节疼痛。

均行MRI检查,其中55例随后行肩关节MR造影检查,男女比例26:29,年龄18~77岁,平均(46.1±5.5)岁,其中20例高度疑似病例再接受关节镜诊治确诊。

1.2 检查方法 Symphony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21cm柔软线圈。

仰卧位,上肢自然置于两侧,常规中立位扫描,肘部垫一毛巾。

1.2.1 MRI扫描方法:按照轴面、斜冠状面、斜矢状面的顺序进行扫描。

斜冠状面扫描线与肩胛盂垂直,由肩胛下肌扫描至冈下肌及小圆肌。

肩袖主要功能、肩袖损伤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病机制、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技术、图像质量标准及损伤类型及测量

肩袖主要功能、肩袖损伤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病机制、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技术、图像质量标准及损伤类型及测量

临床肩袖主要功能、肩袖损伤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病机制、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技术、图像质量标准及损伤类型及测量值肩袖损伤以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肩关节疼痛的主要病变问题。

X线平片与MRI是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而X线平片由于价格低廉,患者配合容易通常是首选检查方法。

肩袖主要功能为通过稳定肱骨头为三角肌上举、外展提供支点。

肩袖是冈上肌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共同形成肩部核心肌群。

肩袖损伤为肩关节常见疾病,早期症状为问歇性疼痛,劳作后夜间加重,且会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功能性障碍。

在疾病诊断中常采用MRI 及X线。

采用X线进行诊断时对病变无法明确观察,采用MR诊断设备较为昂贵无法大量推广。

而冈上肌的出口位测量肩峰到肱骨头的距离对于提示肩袖损伤具有很大临床意义。

两条以上的肌腱损伤方可诊断肩袖损伤,出口位主要判断冈上肌肌腱情况。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引起肩部疼痛的常见疾病,属于非常见关节炎疾病,主要是肩部外侧的上方,从肩峰至肱骨头之间的一些三角形的结构组织囊,受到了重大的撞击之后,导致肩峰下骨赘引起的一种组织囊炎症,引起患者肩周关节疼痛,外展、屈曲或者伸展活动受到限制。

如疾病没有尽快进行临床确诊和治疗,进展后期将危及患者的肱骨大结节与肩弓、肩峰等组织,肩袖组织发生关节功能退变,甚至在长期的压迫下,最终发生了断裂,引起肩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

各种原因最终导致患者肩峰下间隙缩小,内容物反复摩擦,引起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这种疾病在临床的重要判断依据是通过肩峰与肱骨头(A-H)之间的距离进行判断,A-H的距离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诊断信号。

但是,肩峰与肱骨头组织部位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形态多样,并且常规的测量距离进行检查,还是会出现漏诊误诊。

标准冈上肌出口位进行X线片诊断,从上位、前后位三角形进行拍摄影片,能清晰的显示肩峰形状和冈上肌出口位的形态,通过测量进行判断。

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出骨关节、软组织结构与病变组织,可获得具有高对比高空间分辨率特征的图像,是目前主要的确诊手段。

肩袖损伤的4个特殊检查方法

肩袖损伤的4个特殊检查方法

肩袖损伤的4个特殊检查方法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肩部损伤,主要包括肩袖肌腱的损伤和炎症。

对于肩袖损伤的检查,常规的检查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来进行诊断。

下面将介绍肩袖损伤的4个特殊检查方法。

1.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检查肩袖损伤的方法,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肩部组织影像。

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肩袖肌腱撕裂或者复杂的损伤,MRI可以提供更加清晰和准确的图像,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2. 肩关节镜检查。

肩关节镜检查是通过肩关节镜来观察肩袖损伤的一种特殊检查方法。

医生会在患者的肩部进行微创手术,通过肩关节镜观察肩袖肌腱的情况,包括损伤的程度和位置等。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肩袖损伤的情况,为医生提供更加直观的诊断依据。

3. 超声波检查。

超声波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来观察肩部组织的情况。

在肩袖损伤的特殊情况下,超声波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肩袖肌腱的情况,包括肌腱的撕裂程度、液体积聚等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了解肩袖损伤的情况。

4. 功能性检查。

除了影像学检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功能性检查来评估肩袖损伤的情况。

比如肩部的活动范围、力量测试、特殊体位的疼痛情况等。

这些功能性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肩袖损伤后的功能障碍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

肩袖损伤的特殊检查方法包括MRI、肩关节镜检查、超声波检查和功能性检查。

这些方法可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诊断信息,帮助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确保对肩袖损伤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

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

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周围四个肌肉腱的部分或全部损伤,其中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肱二头肌短头、冈上肌和冈下肌。

肩袖损伤通常是一种挤压性损伤,也可以是肌腱断裂或肌腱炎,其发生率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较高。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对肩袖损伤的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以便医生们进行科学的诊断。

1.病史肩袖损伤的病史往往可以为医生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患者应告知医生肩痛的时间和频率、食欲和精神状态是否有改变、是否有发热、肩部外伤、手臂肌肉或骨骼疾病等方面的病史信息。

2.体格检查(1)肩关节活动度检查:要求患者主动活动肩关节,包括上举、外展、内旋和外旋等,考察肩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活动时的疼痛情况。

(2)臂部力量检查:要求患者尽可能用力抬举手臂、外展和内旋手臂等,通过肌力的检查来判断肩袖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3)触诊:触诊可以检查肩袖肌腱的紧张度和肩周炎程度,以及是否有可触及的肿块和异常的肌腱反应。

(4)神经系统检查:要求患者手臂的感觉、反射、肌肉张力等进行检查,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肩痛。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肩袖损伤诊断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包括X线、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1)X线:X线可以检查肩部骨骼和关节是否有明显的异常,如骨折、关节炎和钙化等。

它在检测肩袖肌腱损伤方面的敏感性较低。

(2)超声:超声可以检测肩袖肌腱的位置和状态,包括肌腱的肿胀和撕裂等。

并且,超声可以进行实时检查,并较准确地测量肌腱厚度等参数。

(3)MRI: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肌腱影像,包括肌腱撕裂的程度、炎症的情况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等。

MRI检查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4.功能评估肩袖损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需要对患者的肩袖功能进行评估。

功能评估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由患者自我评估或通过操作人员的技术手段进行评估。

其中包括肩关节前屈角度、AB散夹角、VF计数、PFP、NSE及肩关节韧带松弛度等。

肩袖损伤的处理临床实践指南重点(全文)

肩袖损伤的处理临床实践指南重点(全文)

肩袖损伤的处理临床实践指南重点(全文)2019年3月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AAOS)颁布了《肩袖损伤的处理临床实践指南(2019年)》(简称2019年指南),公布在其官网上。

该指南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主要就肩袖损伤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如肩袖损伤的诊断、部分与全层肩袖撕裂的保守和手术治疗、术后康复、糖皮质激素和透明质酸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26条推荐意见和7条专家共识,同时根据现有的证据支持强度对推荐意见进行了分级。

该指南是根据9年来肩袖损伤诊治领域的新进展对AAOS 2010年发布的《肩袖损伤的临床指南(2010年)》(简称2010年指南)进行的更新和修订。

相比于2010年指南,2019年指南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更新,“高强度证据”意见2010年指南为0条,在2019年指南中增加到12条,是一部严谨客观、逻辑性较强的指南,同时也是一部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临床决策的高度重要性的指南。

由于目前国内尚缺乏专门针对肩袖损伤的相关指南。

因此,对这部指南进行了精读,并就其中的核心内容尤其是更新的热点部分进行了重点解读,目的是:(1)加强对肩袖损伤治疗的规范和深入理解;(2)使临床医师能够更好地结合推荐意见和证据运用于临床实践;(3)为制定基于我国现状的肩袖损伤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提供借鉴。

一、指南更新的背景肩袖损伤是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

以往的解剖学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50岁人群中肩袖撕裂的发病率为13%,60岁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0%,70岁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1%。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进展,肩袖疾病今后必将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健康问题。

同时,肩袖损伤疾病负担较重,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与其他骨科临床问题一样,在肩袖损伤的诊治中存在很多的争议,患者面临着多种治疗选择,骨科医生在这些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倾向性差异很大。

【技术】肩关节常见病变:MRI诊断

【技术】肩关节常见病变:MRI诊断

【技术】肩关节常见病变:MRI诊断肩关节常见的临床问题主要为肩袖相关病变和肩关节不稳定,后者主要累及关节盂唇。

虽然X线平片常作为肩关节疾病的基础性影像手段,但对肩袖相关病变和肩关节不稳定的价值都不大,因此常需借助于MRI检查明确。

如果主要针对肩袖及其相关病变,可首选肩关节MRI常规扫描,特定情况下再选用MRI造影;如果主要针对肩关节不稳定及盂唇病变,则一般首选肩关节MRI造影,因为MRI常规扫描通常不足以可靠评价。

1 肩袖撕裂肩袖是指肩胛下肌腱、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小圆肌腱与肩关节囊的融合体。

肩袖撕裂是中老年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的主要疾病之一[1]。

在临床上,肩袖撕裂主要继发于慢性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占90%),由于长期慢性卡压,肩袖首先出现变性,然后发展为部分撕裂,最后进展为全层撕裂。

由于肩袖撕裂主要发生于冈上肌腱[1-2](占90%),因此冈上肌腱撕裂和肩袖撕裂在临床中常通用。

1.1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任何原因导致喙肩弓与肱骨头之间的空间绝对或相对减小,使肩部在上举外展过程中,喙肩弓与肱骨头反复卡压其间的软组织结构(主要为肩峰下滑囊、冈上肌腱和部分冈下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引起症状,称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MRI主要用于显示撞击诱发的后果,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图1)、冈上肌腱的变性或撕裂、和肱二头肌长头腱相关病变。

此外,MRI也可帮助显示撞击可能伴有的骨性改变:如斜矢状位可评价肩峰形态(Ⅱ型和Ⅲ型更易发生撞击)、斜冠状位和斜矢状位可显示肩峰前下缘的特征性骨刺(提示存在长期的慢性撞击)(图2)、斜冠状位也可评价肩锁关节的退变性骨刺。

1.2 肩袖变性(肩袖肌腱炎、肩袖退变)肩袖变性指肩袖肌腱组织的无菌性炎性退变,但无肉眼可见的纤维撕裂,最常见于冈上肌腱。

在MRI上,变性的冈上肌腱连续性完好,T1W和T2W信号均增高,但T2W信号不如关节液,可伴有肌腱的增粗或变薄(图3)。

1.3 肩袖全层撕裂全层撕裂是指肌腱内的撕裂口贯穿了冈上肌腱全层,导致盂肱关节腔与肩峰下滑囊相互交通。

肩袖损伤怎么办

肩袖损伤怎么办

肩袖损伤怎么办肩袖主要指的是包围肩关节周围的肌肉与肌腱组织,肩袖损伤也就是说当这些组织受到损伤,是导致肩周疼痛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一个常见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则可能会导致肩关节不稳或者是发生继发性关节挛缩症,最终促使关节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因此,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肩袖损伤那些事,并聊聊肩袖损伤后怎么办。

1.为什么发生肩袖损伤?肩袖主要指包围肩关节肌肉与肌腱组织,这些组织大多处在肩峰与三角肌下方,与关节囊相连,肩袖在上肢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在上肢伸展过程中给予肱骨头牵拉,促使肱骨头能够靠近关节孟,从而可以保证肱骨头与关节孟功能维持正常。

因此,一旦肩袖受到损伤,则会导致牵拉功能减弱,最终影响上肢活动,而导致肩袖损伤的原因主要下列几点:①肩部创伤,高发于年轻人,例如年轻人在突然跌倒时,通常倒下姿势会先用手外展着急,这是就十分容易导致肩袖受到损伤;也可能是举拿重物时肩膀过度用力,也会导致肩袖损伤;另外,在运动过程中,肩关节突然外展上举或者是反复进行上举,例如打棒球与自由泳,这些都会导致肩膀受到伤害,最终引发肩袖损伤。

②肩膀供血不足,肩袖组织尽管可以对肱骨头进行一定的牵拉,但在运动过程中,肩袖组织同样十分容易受到肱骨头压迫,而当受到严重压迫时,会促使肩袖组织周围发生严重供血不足,尤其是肱骨头在进行内旋或者外旋过程中,压迫更加严重,最终导致严重缺血发生,进而促使肩袖肌腱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导致肩袖完全断裂[1]。

③慢性撞击损伤,通常来说该情况高发于老年人,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肩袖组织常常长时间受到肩峰下撞击与磨损,从而导致功能发生退化,所以在开展反复性肩膀运动时,上肢向前伸展,肱骨头会持续给予肩缝与韧带撞击,最终促使冈上肌肌腱发生损伤。

2.肩袖损伤有什么症状?因为肩袖主要包括肩关节肌肉与肌腱组织,所以当受到损伤后,最为典型的症状就是肩部疼痛,尤其是肩外侧疼痛极为强烈。

一般来说,肩袖损伤早期,肩膀疼痛较为强烈,并且表现出持续性疼痛,而当肩袖损伤逐渐发展到后期时,疼痛会渐渐转变成钝痛,这时患者反而没有十分显著的疼痛,但是肩膀会存在隐隐作痛感,在夜间会症状加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3、肩袖损伤分期:
常用的是Neer的分期: 1期:肩袖尤其是冈上肌的水肿和出血,在年龄小于 25岁的有症状患者中最为典型; 2期:炎性过程向纤维化过程(纤维变性和肌腱炎) 转化,25-40岁患者多见; 3期:肩袖(部分或完全)撕裂,主要是40岁以上患 者。 Neer分期提示我们,年龄是肩袖损伤诊断的重要因 素,MRI诊断时也要注意这点,而且1、2期代表退 变,应该选择保守治疗,3期为撕裂,也就是真正的 肩袖损伤,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总之,大家一定要记住:肩袖损伤永远不会是一种孤立的单纯的损 伤!MRI诊断中应该紧紧抓住这个特点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进行 诊断!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7、正常肩袖的MRI表现
各个序列肩袖均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是肌腱的延续。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8、肩袖损伤的MRI分级(Zlaikin)
Grade0:肩袖形态正常,连续性完好,肩袖信号正常。 Grade1:肩袖形态正常,连续性完好,肩袖内信号异常。 Grade2:肩袖连续性存在,形态异常(肩袖变薄/变厚,形 态不规则)。 Grade3:肩袖外形异常,连续性中断。 在Zlaikin分级中,0级是正常肩袖,1、2级代表退变,3级为 撕裂,也就是真正的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2、肩袖功能:冈下肌和小圆肌的主要功能是肩关节外旋,肩胛下肌的主要功能则是肩关节内 旋,旋转袖由此而来。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或小圆肌的断裂会导致其相应功能的受损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2.肩袖功能 损伤90%发生在冈上肌,然后波及冈下肌及/或肩胛下肌,极少情况下会损伤小 圆肌。肩胛下肌由于喙突的撞击可以单独损伤,冈下肌及小圆肌很少单独损伤。MRI阅片中必 须抓住这些特点才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4、肩袖撕裂原因: 1、撞击:肱骨头和喙肩弓之间的撞击最常见。因此,MRI诊断中必须高度重视并 重点关注撞击因素。 2、损伤:运动急性损伤(仅8%)和过度应用。 3、退变:危险区/乏血管区(Codman提出,肩袖距大结节止点约1cm处缺乏血 管供应)退变。MRI诊断中要注意与撕裂鉴别。
肩袖损伤的MRI诊断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 MRI对肩关节伤病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肩袖的 MRI诊断首先必须要熟悉肩袖的解剖、功能解剖以 及其损伤的病理解剖,其次MR本身的知识必不可 少。目前我国肩关节的手术相对其他部位而言较 少,因此,绝大部分的骨科医生对肩袖的解剖还 不是很熟悉,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肩关节MRI阅片 的临床骨科医生很少,绝大部分还要依赖MRI报告, 而MRI报告一般描述很多、结论很大、靶点模糊, 最关键的是准确率还有待提高。因此,临床医生 必须要培养自己阅看并快速进行MRI诊断的能力!
1.肩袖解剖
冈上肌和冈下肌在肱骨大结节上有共同止点,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肌
和肩胛下肌在结节间沟处共同包绕肱二头肌长头腱。这样紧密的关系预
示着肩袖的某一部分组织发生病变一般都会波及其余的肩袖组织,也是
我们MRI阅片中必须要注意的。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2.肩袖功能:冈上肌主要功能是肩关节外展,当然外展功能还需要三角肌等协助。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2、肩峰下滑囊炎 肩峰下滑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剖结构,大部分肩关节的病变都会波及, 肩袖损伤更不例外,同时,肩峰下滑囊炎的病变也可以波及到肩袖等组 织。肩峰下滑囊炎在MRI上表现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其正常,肩袖一般也 正常。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3、 肱二头肌长头腱病变
肱二头肌长头腱与肩袖关系极为密切,其肌腱炎、肌腱滑脱等改变很多 情况下是伴随肩袖损伤而来的。当我们在MRI上发现肱二头肌长头腱的严 重病变,应该也要考虑到有肩袖损伤的可能。
全层撕裂按照范围分为小撕裂:撕裂口<1cm,中撕裂: 撕裂口1-3cm,大撕裂:撕裂口3-5cm,巨大撕裂:撕 裂口>5cm。高清晰度的MRI是可以测定撕裂范围的。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按照撕裂的形状又分为新月形撕裂、U形撕裂、L形撕裂、倒L形撕 裂、巨大回缩性/不可移动性撕裂。想要判断损伤的形状需要在MRI 上利用多个平面、多张照片来分析。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1.肩袖解剖 肩袖(Rotator cuff)损伤由Smith于1834年发现并命名,指组成肩袖的冈 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的损伤。肩袖是以上4条肌腱共同组成 的功能复合体,呈一个袖套状包绕肱骨头,维持盂肱关节的稳定,同时 提供肩关节活动时所需的动力。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9、肩袖撕裂的MRI表现 1、信号异常 肩袖出现3级信号,是诊断的直接征象,一旦发现3级信号,肩袖撕裂无疑。 a、肩袖关节侧出现3级信号,部分撕裂。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b、肩袖滑囊侧出现3级信号,属于部分撕裂。
按照损伤程度分为部分撕裂( MR准确性>85% ) 和完全撕裂(MR准确性>95% )。 部分撕裂按照受损部位又分为滑囊面、关节面及肌 腱内撕裂,在MRI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其受损部位。 按照损伤深度分为1级:撕裂深度小于3mm,2级: 撕裂深度在3-6mm,3级:撕裂深度大于6mm。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6、肩袖损伤与下列疾病关系
a 肩峰撞击由Neer于1972年提出,肩峰下关节由于解剖结构原因或动力 学原因,在肩的上举、外展活动中,因肩峰下组织发生撞击而产生的症 状。肩峰撞击与肩袖损伤互为因果,是肩关节MRI诊断的重中之重!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6、肩袖损伤与下列疾病关系
肩峰撞击并非仅指肩峰,撞击部位可以在肩峰前1/3前下面、喙肩弓、肩 锁关节下面以及喙突,对应面是大结节、小结节,MRI阅片中要重点关注 这些结果以及夹于其中的肩袖组织。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这里特别提醒,对于老年肩关节脱位肩袖损伤发生率高,既可能是肩关 节脱位之前已经有了肩袖的损伤,也可能是肩关节脱位的同时发生了退 变肩袖的撕裂,还有年轻病人肩关节脱位造成的Bankart损伤等等,因此, 不要把肩关节脱位当成一个简单的损伤,越简单有时往往就越复杂!
肩袖损伤核磁诊断
5、肩袖撕裂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