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典型主观题(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典型主观题(一)

唯物论部分:

1.(简答题)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哲学理论根据是什么?

(2)为什么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答:(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哲学理论根据是:意识在认识改造世界活动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能够反作用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2)①意识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意识是万万不行的。②开发人的精神资源,调动人的精神能量,就会有力地推动社会和人的自身的进步。③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能够使人民群众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论述题)

材料一:科学发展观,是根据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提出的。它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样一种发展观,是对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20多年,我国社会发展实践的科学概括,是指导今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

材料二:我们曾经有过以不间断的政治运动来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观,结果不仅没有促进生产的发展,还因扩大打击面带来社会矛盾积聚,造成社会的停滞甚至倒退;我们曾有过以不断变更生产关系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展观,结果因生产关系不能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破坏;我们部分同志中也曾有过全力以赴、不惜代价、只求增长的发展观,结果有些地区、有些部门生产虽然有了发展,但因资源的浪费与破坏、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发展很难持续。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才有了今天“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这是中国人智慧的表现,也是我们应当十分珍惜的精神财富。用这样的理论指导今后的实践,我们的发展可以更快、更好和更持久。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分析上述材料。

答:(1)物质决定意识,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科学发展观,是根据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提出的。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我们要重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特别是正确思想意识的反作用作用。不间断的政治运动来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观和全力以赴、不惜代价、只求增长的发展观是错误的思想意识,以这种意识指导我们的实践,最终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破坏、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发展很难持续。科学发展观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论,对我们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我们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求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其惩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客观性有机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的怀和严谨踏实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消极保守、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保守主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认识论部分:

1.(简答题)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的知行观是“行可兼知,而知不可以兼行。”请用所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道理分析王夫之知行观所含的合理因素。

答:王夫之知行观的哲学含义是认识依赖于实践。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获得认识,但是认识不能代替实践,实践才能使人们的意图获得成功。事情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力行,实践能使人的认识获得客观效果,而认识本身则不可。上述观点的合理因素是:在知与行的矛盾中,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知行统一的基础。

2.(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

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答:(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3夸克模型”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理性认识,然而实践标准本身又是不断发展的,丁肇中博士进行的新的实验,提出了由4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取代了旧理论。

(2)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4夸克理论的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5夸克、6夸克等新理论。

(3)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与新的事物。

3.(简答题)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列宁的观点,正确地说明了对真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会抽象地理解真理,使真理变成谬误。

(1)真理是有条件的,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抽象地谈论真理是唯心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