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1.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2.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3.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4.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5.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6.需求量的变化——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7.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化。
8.需求定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示范方向的变动关系。
9.供给——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10.供给定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成正比。
11.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的价格。
12.均衡数量——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称为均衡数量。
13.需求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14.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15.需求收入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16.蛛网模型——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
17.蛛网稳定条件——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相同。
18.效用——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
19.边际效用——某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20.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21.消费者偏好——影响和制约消费者行为的重要主观心理因素。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期末考点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点一.名词解释1.最高限价:也称限制价格.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
(p46)2.支持价格:也称最低限价。
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限价。
(p47)3.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p128)隐形成本: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4.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p84)5.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p329)6.博弈论:是研究在策略性环境中如何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科学。
(p288)7.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
(p292)8.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p142)9.机会成本: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
(p127)10.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p24)11.生产的契约曲线:它表示两种生产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有分配(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集合.(p256)1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p60)13.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是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p160)14.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部分名词解释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p13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
博弈均衡:是指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P242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古诺解:在分析两个寡头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定问题上,假定两个厂商都准确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成本为零,并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制订能够使得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双寡头竞争的最终结果是每个厂商生产市场容量的三分之一,市场的这一产量称为古诺解规模报酬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同比例变化时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基尼系数:在洛伦兹曲线图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二级价格歧视: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微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微观部分第3章:效用论效用(utility):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基数效用:认为效用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其大小可用基数1、2、3…来表示。
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图)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第4章:生产论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成本线规模报酬规模经济第5章:成本论机会成本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市场收支相抵点(图)停止营业点(图)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第7章: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及特征自然垄断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非价格竞争寡头市场卡特尔: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之间达成协议,成立合作性质的卡特尔,共谋卡特尔整体利益最大化,且每个成员都获得一定好处。
29.囚犯的困境:个人理性导致机体非理性的代表,不合作状态是均衡。
(支付矩阵图)第9章: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引致需求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地租租金准租金基尼系数(公式)第10章:一般均衡理论局部均衡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图)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失灵寻租活动外部影响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
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2.稀缺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3.经济人答: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
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专升本西方经济学微观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篇第1章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企业和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分析的是资源配置问题。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解决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分析方法:个量分析方法,又称个量经济学;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即均衡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研究这些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
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解决问题: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方法,又称总量经济学;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
回答“是什么”(What is)(只描述不评价)。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来分析处理经济问题。
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要做出好坏的评价)。
4.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内生变量:一定经济模型内部因素决定的变量。
必须通过模型的求解过程才能计算出来。
外生变量:一定经济模型外部因素决定的变量。
可以直接测定出来,或假定为既定的和已知的。
5.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6.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生产资源以及生产的物质生活资料总是有限的和稀缺的,这是经济问题产生的客观根源,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7.自由物品特别富裕,以致在零价格就可以获得的物品;或者说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得到的有用物品。
(免费资源)如,阳光、空气。
8.经济物品具有稀缺性且能带来效用的物品;或者说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产品。
第2章1.经济人:“合乎理性的人”或“理性人”。
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般性的抽象。
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常考名词解释
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2.生产者剩余:在短期,厂商的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是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获得的最高收入。
4.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物品,例如,国防、警察、消防、公共道路、教育、公共卫生等。
其两大显著特点是:消费或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5.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6.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程度。
7.消费者剩余: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时候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和实际支付的总价之间的差额。
8.供给: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9.需求函数: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10.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1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2.需求变动: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13.边际效用: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的感觉。
14.交易成本:可以看成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
15.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16.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的到提高。
17.规模不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便是规模不经济。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商品的数量。
2.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一种商品的数量。
3.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5.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6.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7.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8.消费者剩余CS: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9,生产者剩余PS:是指生产者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和实际接受的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10.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11.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2.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3.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1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量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篇)
西经名词解释部分第一章1.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个经济体系最小的基本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分析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3.实证经济学: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分析。
4.规范经济学:对经济行动的福利后果的分析或经济政策的制定。
5.内生变量:是在经济体系内部由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自行变化的变量,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
6.外生变量:是在经济体质中受外部因素。
主要是政策因素影响的变量如税率。
(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双重性质)7.均衡分析: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均衡,以致这以体系每不存在变动要求的状态。
8.局部均衡: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
9.一般均衡: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
10.静态分析:在经济分析中把注意力集中于均衡位置的分析方法。
11.动态分析:把时间因素导入分析中,注意过程分析的分析方法。
12.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是一中决策方法。
通过对增量的对比来决定是否采取或取消一种经济行为。
1.需求定理:当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时,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对其需求量减少。
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这种互为反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称为需求定理。
2.供给定理:在其他情况不变,当某一商品价格上涨时卖者或生产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就会增加。
反之,当价格下跌时,供给数减少。
称为供给定理。
3.供求定理:(1)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
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
(2)需求增加,使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使均衡数量减少。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
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1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微观部分第一章引论西方经济学是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经济理论、学说和政策主张,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经济学说。
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获得的其中最大利益。
理性人(economic man, rational)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己任。
实证分析(positive statements):只对经济事物进行客观描述、分析、判断、推论,揭示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作出预测,说明客观事物是什么,不作价值判断。
与此相对应的经济学为实证经济学。
规范分析(normative statements):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前提,提出经济行为标准,并研究如何做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研究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与此相对应的经济学为规范经济学。
第二章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替代品: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或者指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个需求欲望。
互补品: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或者指两种不同的商品组合起来消费才能满足消费者。
需求函数:用来表示的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与决定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规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的规律。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供给表:用来表达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与之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供给曲线:表示商品供给量与价格关系的曲线,是一条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正。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一.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1.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指消费者对其他商品消费量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商品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2.科斯定理:如果产权界定清晰,并且界定产权而发生的协商或谈判等活动的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在具有外部性的市场上,无论初始的产权属于哪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商谈判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3.显示偏好强定理:显示偏好强公理(SARP)如果(X1,X2)是(Y1,Y2)的显示偏好(直接或间接),且(X1,X2)和(Y1,Y2)不同,则(Y1,Y2)不可能是(X1,X2)的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4.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
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
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5.帕累托最优.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6.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7.逆向选择: 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8.需求价格弹性: 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9外部经济: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指一个行为主体的行为没有通过价格而给另一个行为主体带来成本或收益的经济现象.10.道德风险:是市场的一方不知道另一方行动的情形.11.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1、经济人:经济人或理性人,是把个人或组织抽象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体。
经济主体的决策和行为总是从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出发,进行投入和产出、得与失的比、权衡或盘算,企图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利益。
理性行为也就是最大化行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都是经济人假设的具体表现。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演绎最重要的逻辑前提。
2、经济学中“均衡”的含义:均衡是指相互对立的力量势均力敌,任何一方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和能力,从而不改变其经济行为,各种经济变量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市场供求两种力量相等,这是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也称市场出清。
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
4、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5、补偿预算线: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6、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7、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9、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0、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点的轨迹。
11、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1.经济人(economic agent):指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已无利的事。
它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
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
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
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制”,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2.稀缺(scarcity):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一.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1.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指消费者对其他商品消费量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商品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2.科斯定理:如果产权界定清晰,并且界定产权而发生的协商或谈判等活动的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在具有外部性的市场上,无论初始的产权属于哪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商谈判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3.显示偏好强定理:显示偏好强公理(SARP)如果(X1,X2)是(Y1,Y2)的显示偏好(直接或间接),且(X1,X2)和(Y1,Y2)不同,则(Y1,Y2)不可能是(X1,X2)的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4.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
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
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5.帕累托最优.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6.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7.逆向选择: 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8.需求价格弹性: 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9外部经济: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指一个行为主体的行为没有通过价格而给另一个行为主体带来成本或收益的经济现象.10.道德风险:是市场的一方不知道另一方行动的情形.11.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
西方经济学(微观)重点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即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价格的部分。
因为消费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支付价格,而在此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大于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
3、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的所得大于其边际成本的部分。
因为生产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定所有商品的价格,而在此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成本都低于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此低于部分是生产者的额外收入。
4、替代效应:因为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人们多消费这种商品,少消费其他相关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5、收入效应:因为商品价格的下降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影响人们的商品消费,这就是收入效应。
6。
收入消费曲线: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可能线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接线,它是各种不同收入条件下,消费者的最佳购买组合的轨迹。
7.恩格尔曲线:是描述收入增加与商品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的变化引起需求量怎样的变化。
1、蛛网理论:描绘偏离均衡点的价格和产量向均衡点靠拢的轨迹,有收敛的、发散的和循环的三种蛛网。
主要应用于周期性生产的商品.2、收入弹性:商品需求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收入弹性大于1的是奢侈品,0~1之间的是必需品,小于0的是低档商品.3、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交叉弹性小于0时两种商品是互补商品,大于0时两种商品是替代商品,等于0时两种商品不相关。
4、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5 需求弹性是指相应于影响需求量的某一因素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对应于不同的影响因素,需求弹性可以区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由弹性系数加以表示。
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影响需求的因素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往年名词解释与简答汇总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需求变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1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3、交易成本:围绕商品交易所产生的成本,一类交易成本产生于签约时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二类交易成本是签订契约、以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4、正常利润:指的是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5、价格歧视:垄断厂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它商品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获得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5、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4、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生产者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
1、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愿意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3、隐性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4、需求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影响程度,需求交叉弹性等于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与另一种商品价格相对变化的比值。
5、边际收益:厂商连续增加商品的相对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的影响程度销售时,每增加1单位商品销售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量。
西方经济学 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是关于市场的作用,价格决定,价格调节,稀缺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活动,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
【需求】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供给】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体系中一个特定的经济单位或者经济变量在一系列经济力量的相互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在特定环境中也简称为价格弹性或者需求弹性。
【效用】消费者拥有和消费商品对欲望的满足程度称为商品的效用。
【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获得的满足总量。
【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
【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替代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简称为边际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产出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可以替代的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在其他商品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逐渐减少,即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它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
齐全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一.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
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4。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
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
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2.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3.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4.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5.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6.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7.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9.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0.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1.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2.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13.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他考察的是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14.动态分析:在引进时间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的相互关系。
他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第二章:效用论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即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序数效用论有三大假设: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
4.边际量: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化的量。
5.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购买一定量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的总和。
用字母TU 表示。
6.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用字母MU表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时,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消费者均衡: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即MRS12=P1/P29.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对一定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付出的价格。
11.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量和实际支付的总量的差额。
用字母CS表示。
12.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有3大特征:1)假定效用函数连续:两条无差异曲线间还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位置距原点越远的效用越大。
2)无相交: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
3)凸向原点。
13.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公式:MRS12=-dX2/dX1 。
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14.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
15.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
(图)16.价格—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收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均衡点的轨迹。
17.收入—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不同收入相联系的,消费者均衡点的轨迹。
(图)18.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下,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
19.收入效应:当价格变小时,会引起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会改变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20.替代效应:假设价格下降时,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为保持原有效用水平而改变对两种商品的购比例。
21.补偿预算线: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和效用不便的分析工具。
22.正常物品: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的商品。
23.低档物品: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商品。
24.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商品。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需求曲线正斜率。
第三章:生产论1.交易成本:围绕交易契约产生的成本。
(损失+费用)2.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公式:Q=f (K,L),技术水平给定时,就有确定的函数形式f.3.生产要素:指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4.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又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它指在任何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的投入数量间都存在的固定的比例关系。
要素间不可相互替代。
公式:Q=L/u=K/v5.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要素间可部分替代的齐次生产函数。
公式:Q=ALαKβ当α+β>1时,规模报酬递增;当α+β<1时,规模报酬递减;当α+β=1时,规模报酬不变,此时α、β分别表示L和K在生产过程中相对重要程度。
6.短期(生产论):生产者来不及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7.长期(生产论):生产者可以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8.不变投入:产者在短期内无法做出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
9.可变投入:产者在可以做出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在长期内,所有要素的投入都是可变的。
1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短期规律)当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连续增加并超过特定值时,赠机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14.等产量曲线: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等产量线有3大特征:1)远离原点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2)不相交;3)凸向原点15.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一种生产要素的量时所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公式:MRTSLK=-dK/dL16.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长期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量是递减的。
17.等成本线:在既定成本和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数量组合的轨迹。
18.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19.扩展线:在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扩展线是一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点(即MRTSLK=w/r的点)的轨迹。
扩展线是长期中企业扩张的最优路径,是一条特殊的等斜线。
20.规模报酬:(长期)所有生产要素以同比例变化的生产规模的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产量增加比例大于各要素增加比例称为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比例小于各要素增加比例称为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比例等于各要素增加比例称为规模报酬不变。
21.规模经济:要素投入比例可变时,生产规模的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包括规模报酬这种特殊情况。
第四章:成本论1.机会成本:当指单一资源有两种以上用途时,使用他的人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
当指一项活动时,活动中所使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成本的和。
2.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3.隐成本: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要素的总价格。
例如,动用自有资金和土地,并妻子经营管理。
4.总成本:所有成本之和。
公式: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5.企业经济利润:企业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
是一种超额利润。
公式: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6.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属于隐成本,不包括在经济利润中。
7.短期成本:在短期内,企业要达到目标产量,所需要的成本。
短期内企业只能改变一部分要素投入而不能改变调整全部要素,所以短期成本划分为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
8.长期成本:在长期一切要素投入量均可改变,所以长期成本指长期内企业为达到墓边产量所用的成本,都是可变成本。
9.规模经济:也称内部经济。
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10.规模不经济:也称内在不经济。
当生产扩大到一定规模以后,再继续扩大规模,会使经济效益下降。
11.外在经济: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以来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12.外在不经济: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以来的外界环境恶化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降低。
第五章:完全竞争市场1.市场:从事物品买卖的场所或接洽点。
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益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有形市场/无形市场)。
分类: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
2.行业: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
行业类与市场相同。
3.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产品同质,并实现了资源完全流动,完全信息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卖者和买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4.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描述市场上对某一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状况的曲线。
5.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在既定价格下厂商的产量是随意,因为单个厂商的产量对于邮大量卖买者的市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6.总收益: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公式:TR(Q)=P"Q7.平均收益: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收益。
公式:AR(Q)=P8.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销售所获得的收益增量。
公式:MR(Q)= P+ dP/dQ"Q=P(1-1/ed)9.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公式:MR=MC10.收支相抵点:当厂商使MR=MC获得利润最大均衡时,若在MR=MC的产量Q*上,使得AC=P,那么,厂商的利润将为0,此点成为收支相抵点。
(要附图)11.停止营业点:当厂商使MR=MC获得利润最大均衡时,若在MR=MC的产量Q*上,使得AVC=P,那么,厂商的利润将为负,此点成为收支相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