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浅析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经济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经济基础

'本文着重于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宏观

运行状况及影响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外部因素等几个方面,分析人民币汇率能够保持基本稳定的经济基础。

一、从理论上看,人民币汇率定价过低的问题由来已久。

1、1994年实现外汇并轨以前一直存在人民币定价过低的问题。

同其它商品价格一样,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经历了由

走向市场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汇率贬值成为国家鼓励外贸企业出口创汇、调节外汇收支的一种价格管理手段。观察1981~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发现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汇率具有贬值倾向及贬值幅度带有跳跃性。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特点是这种政策意图的集中反映。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理应支持人民币汇率有所升值。事实上,人民币却出现了跳跃性贬值,人民币并没有真实地反应我国的经济实力,同时也背离了它自身的真实价格。早在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

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改变了过去用各国市场汇率估算各国经济实力的方法,采用购买力平价来进行估算,中国经济实力由原来以汇率手段估算的占世界经济的2%提高至6%。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分别于1993年和1997年以绝对购买力平价估算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比率,估算结果两年分别为1美元兑换1.5元和4.01元人民币(同期我国汇价分别为1美元兑换5.76元和8.28元人民币)。1997年,北京大学易刚教授选择了100种商品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进行估算,结论是1995年底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兑换7.5元人民币(同期我国汇价为1美元兑换8.35元人民币)。无论估算结果准确程度如何,人民币的汇价低于其购买力平价在一定期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人民币定价过低的问题。

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前提是一价定律,即同一商品在各国以不同货币标示的价格经换算后应是一致的,否则,会产生国际间的商品套利行为,商品的国际流动最终会消除同一商品在各国间的价格差别。当然,购买力平价理论所要求的商品自由流动的国际贸易条件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何况在我国对商品的贸易仍存在若干限制。这是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的原因之一。其二是用以测算购买力平价的价格指标(通常是消费物价指数)中,还包含了不可贸易的居民房租、水电等多项服务价格。而我国这类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近几年一直是大大高于有形商品价格上涨幅度,如果剔除这一因素,我国人民币汇率水平有可能比购买力平价估算的水平还要高些。

一国货币对本国商品的购买力是形成货币汇价的基础,而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人民币汇率偏低的现象。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汇率的调整服从于不同阶段经济改革与的需要,是国家管理经济的一种手段。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决定人民币汇率形成及变化的市场机制的建立,人民币必然会从客观上反映其自身真实的价值。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汇率不应偏离其购买力平价,人民币面临着内在的升值压力。

2、1994年人民币实现并轨,并轨汇率对本以低估的汇价进一步贬值。

1994年人民币实现汇率并轨,建立了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设立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价主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产生,人民银行在设定的幅度内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此外,还进行了外贸体制改革,取消了外贸企业外汇留成与上缴,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1996年底,我国宣布自12月1日起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为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和变化引入了市场机制,特别是实现人民

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后,人民币在很大程度上承担起反映国内外两个市场商品供求状况、引导企业生产、调节国际收支的价格信号作用。发挥人民币市场汇率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合理定价是必要前提。但长期以来币值低估的人民币在1994年实现货币并轨时仍较1993年有所贬值。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价格为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较1993年贬值约50%。即使按当时市场交易量对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加权平均计算,人民币并轨汇率仍较1993年底贬值7%左右。剔除当时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等因素,人民币定价过低的老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人民币定值较低刺激了出口,相对抑制了进口,使我国商品进出口顺差连年增长;另一方面,为治理通货膨胀维持了一个较高的利率水平。国内经济持续增长而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吸引了外国投资进入中国市场。数年来的贸易和资本账户双顺差,使我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大于求,人民币汇率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保持稳中有升之势。1995年外汇市场的汇价为8.35元,较1994年并轨价格升值约3%。其后人民币汇价持续攀升,1996年为8.31元,1997年为8.29元,1998年为8.28元。目前人民币汇率较1994年并轨价上升了近5%。

人民币汇价持续上升,既是市场对人民币定值过低的一种矫正,同时又是人民币汇价向它的内在价值的复归。

第二,分析我国外汇市场供求现状及宏观经济形势,可以看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有根据的。

1、1994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年年实现巨额顺差及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使外汇储备连年剧增,外汇市场供大于求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动因。

自1994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持续4年实现贸易顺差,尽管在贸易与投资上与我国关系密切的东南亚各国及韩国、日本等国家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出现不同程度的货币贬值,对我国出口及引资产生了不利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贸易收支盈余的状况并没有改变。预计1998年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19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预计1820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进口总额预计1370亿美元,下降3.8%,累计实现贸易顺差达450亿美元。同时,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大体与上年持平,预计1998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450亿美元。我国国际贸易收支及资本账户继续呈双顺差状况,外汇储备到1998年10月底达1437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预计1999年外贸出口在东南亚经济恢复无力、欧美经济增长趋缓的国际经济大

下困难较多,而进口限于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出现下降,进出口相抵仍有可能获得相当程度贸易顺差。

在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后,韩国、日本等国家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相继出现货币大幅贬值,而中国维持了经济增长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成为亚洲地区的经济亮点和金融稳定的重要防线。尽管1997年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许多外资撤出亚洲,由于中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内市场巨大、人民币汇率稳定,1997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达创纪录的4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近13%,占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近1/3,资金流入规模仅次于美国。

中国仍是世界上投资回报率较高、投资风险较小的国家,中国不断在行业、地域、所有制和利用外资方式等方面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实力、庞大的国内市场和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为外国直接投资带来长期的利益。特别需指出的是,自1994年起,许多大型跨国公司采用股权融资方式进入中国,利用合资方原有销售

,方便、快捷地进入中国市场,追求长期利益,他们的投资行为不会受短期因素影响。国家计委的一份研究

预测,199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450亿美元左右,1999年将会略有增长。

1999年,在贸易收支顺差或者平衡的情况下,考虑到国家外债偿付(约200亿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