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显示偏好

合集下载

§4 显示偏好

§4 显示偏好

不同时期消费状况的福利比较 数量指数: Iq=(w1x1t+w2x2t)/(w1x1b+w2x2b) 拉氏数量指数Lq:基期价格作为权数 帕氏数量指数Pq :时期t价格作为权数
价格指数Ip : 帕氏价格指数Pp 拉氏价格指数Lp 支出指数: M=(p1tx1t+p2tx2t)/(p1bx1b+p2bx2b) 帕氏价格指数大于支出指数,基期福利状况 好于时期t
WARP等价形式: 假定(x1,x2)是在(p1,p2)下购买的消 费束;(y1,y2)是在(p’1,p’2)下购买 的消费束,只要 p1x1+p2x2≥p1y1+p2y2 就不可能再有 p’1x1+p’2x2≤p’1y1+p’2y2
p’1x1+p’2x2>p’1y1+p’2y2 表明在(p’1, p’2)下,购买消费束(x1,x2 )超过了消 费者的支付能力 因此,在(p’1,p’2)下,消费者之所以选 择消费束(y1,y2),不是不喜欢(x1, x2),而是买不起它 如果在购买(x1,x2)时,有能力购买(y1, y2),那么在购买(y1,y2)时, (x1, x2)就一定是买不起的消费束
§4 显示偏好
教材第6章需求,是利用消费者偏好和预算 约束来确定消费需求; 显示偏好,是利用消费需求推断偏好,也就 是根据消费选择估计无差异曲线
中心问题:选择与偏好
1.显示偏好原理 2.显示偏好弱公理 3.检验显示偏好弱公理 4.显示偏好强公理 5.检验显示偏好强公理 6.显示偏好的应用
假设(x1,x2)是在价格(p1,p2)下选择 的消费束,(y1,y2)是使 p1x1+p2x2≥p1y1+p2y2 成立的另一个消费 束,假设消费者总是在他能够购买的消费束 中选择他最偏好的消费束, y1,y2) 那么,(x1,x2)(

显示偏好原理名词解释

显示偏好原理名词解释

显示偏好原理名词解释
显示偏好原理是指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直接观察到的选项,而忽视那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选项的倾向。

这个原理是行为经
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被称为“可见性偏好”或“显性偏好”。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更容易对那些能够直接看到、触摸或
感知到的事物产生偏好。

这种偏好可能会影响人们在购物、投资、
决策等方面的行为。

例如,当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更倾向于选择
外观吸引人、包装精美或摆放在显眼位置的商品,而忽视那些在货
架上不太显眼的商品。

同样,在投资决策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投
资于那些被广泛报道或表现良好的资产,而忽视那些潜在回报高但
风险较大的资产。

显示偏好原理的存在对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和消费者行为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设计产品、制定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偏好,从而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了解这一原理,更理性地进行购物和投资
决策,避免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做出盲目选择。

总之,显示偏好原理是指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直接观察
到的选项,而忽视那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选项的倾向,对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营销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决策中注意这一原理的存在,以更理性地进行选择和决策。

经济心理学第四讲__偏好与框架效应

经济心理学第四讲__偏好与框架效应

四、框架依赖对占优性的违背
在以下AB中进行选择(N=86) A、25%的概率盈240美元,75%的概率亏760美
元; B、25%的概率盈250美元,75%的概率亏750美元; 实验结果:A[0]; B[100%]
当你面对下面的决策时,请分别指出在决策1 和决策2中你更喜欢的选项。
决策1:C、确定的收益240美元;
(1)方案A:将挽救200人的生命。 方案B:有1/3的可能性挽救600人的生命,
有2/3的可能性无法挽救任何人。
你支持哪一套方案?
(2)方案C: 400人会死亡。 方案D: 有1/3的概率没有人死亡,有2/3的
概率600人都会死亡。
这次你支持哪一套方案?
框架效应
实验结果: (1)A(72%); (2)D(78%);
同时决策
C F C+F
D E D+E
框架依赖与诱导效应
对决策问题的表述方式进行诱导能影响人们所 作的选择,这种现象称为诱导效应。
框架对选择的影响是与“损失厌恶”相关的, 如果一个框架强调和某个选择相联系的损失, 这个选择的吸引力就会减小;
如果一个框架利用敏感性递减规律,使得某项 选择的损失看起来较小,那么这个选择就更有 吸引力。
试验结果:卖家要价为7.21美元,买家出价为 2.87美元,选择者是3.12美元。
禀赋效应的具体表现
WTP-WTA缺口
人们为了买入一件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willingness to pay)和放弃该商品而愿意 接受的最低价格(willingness to accept)之 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如果损失厌恶的投资者不去频繁评估他们的投资 绩效,则他们会更愿意承担风险,即评估期越长, 风险资产越有吸引力,风险溢价也就越低。

显示性偏好

显示性偏好

显示性偏好如前所说,效用最大化理论(或支出最小化理论)是从一些预先假定的、不可观察的偏好公理(如完备性、传递性、连续性、严格单调性和严格凸性等)出发,来推导可观察的有关需求的性质,如(关于价格和收入的)零次齐次性、预算的平衡性、(斯卢茨基矩阵的)负半定性和对称性,即是从不可观察的公理推导可观察的现实。

与此不同,显示性偏好理论则是从一些可观察的选择公理(而非不可观察的偏好公理)出发,来推导可观察的那些有关需求的同样性质,即是从可观察的公理推导可观察的现实。

1.选择如果消费者在价格为0p时选择购买0x、在价格为1p时选择购买1x,则我们就用00p x表示后者p x表示前者——00p x同时也表示在价格为0p时购买0x的全部支出,用11——11p x同时也表示在价格为1p时购买1x的全部支出。

2.显示性偏好设消费者在价格为0p时选择购买0x而不是选择购买1x。

这种选择行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呢?这要取决于具体情况。

具体来说,消费者在0p时选择购买0x而没有选择购买1x有两种情况:一是它买得起1x而没有买,一是它买不起1x而没有买。

显然,这两种情况大不相同。

前者的数学表示是0001≥。

这里,00p x(如前所说)表示当价格为0p时选择p x p x购买0x以及所花费的支出;01≥表示当p x表示当价格为0p时购买1x的支出;0001p x p x价格为0p时选择购买0x,且花费的支出大于等于此时如果购买1x的支出。

于是,整个不等式意味着“当价格为0p时买得起1x而没有买1x”。

后者的数学的表示是0001<。

它意味着,当价格为0p时选择购买0x,且花费p x p x的支出小于此时如果购买1x的支出,即“当价格为0p时(因)买不起1x而没有买1x”。

我们称前一种情况0001≥——在既买得起0x也买得起1x时选择购买0x——为p x p x“0x显示偏好于1x”:消费者在0x和1x之间的这种选择行为“显示”了它对0x的偏好;称后一种情况0001<——在买得起0x但买不起1x时选择购买0x——为“0x没有显p x p x示偏好于1x”:消费者在0x和1x之间的这种选择行为不能“显示”它对0x的偏好。

(2024版)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2024版)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50140035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2.课程性质:必修3.适用专业:经济学适用对象:本科4.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5.首选教材:范里安著,费方域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选教材:平新乔著,《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1]、高山晟著,刘振亚译,《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Hal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sixth edition,W.W.Norton & Co., 2005;[4]、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3版·上、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张军译,《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曼斯费尔德著,黄险峰等译,《微观经济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平时表现(期末闭卷考试占70%;平时表现占30%)7.教学环境:要具备必要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室。

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和掌握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础课程,是迈进经济学殿堂的重要阶梯。

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一整套可经证伪的理论体系,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它更趋近于自然科学,因而是一门更为“科学”的社会科学。

本课程旨在讲述两百年来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解释性逻辑框架,演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需要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弄清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7、消费者行为理论_显示偏好

7、消费者行为理论_显示偏好

CH 7 显示偏好观察期内,偏好,具有稳定性。

一、显示偏好假设:偏好严格凸→每个预算约束,有且只有一个需求束。

显示偏好:按预算,本来应该选择商品束1,但实际,却选择了商品束2;商品束2是商品束1的显示偏好。

(x l ,x 2):是阴影中所有商品束的直接显示偏好、间接显示偏好,所以,对(x l ,x 2)的偏好超过对所有商品束的偏好。

穿过(x l ,x 2)的无差异曲线,必定在阴影区之上。

2、间接显示偏好已知:X ≥Y ,∴ X 是Z 二、显示偏好与偏好1、 X 是Y 的显示偏好=对X 的偏好>对Y 的偏好?答案:不对。

“显示偏好”——在Y 能被购买的情况下,选择X —— 对消费者行为的描述。

“偏好” ——从一开始, X 就排在Y 的前头 —— 对喜欢程度的排序。

如果消费者是理性的,“显示偏好”隐含“偏好”。

2、 偏好传递→显示偏好传递。

三、恢复偏好在理性假设下,通过观察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可以估计偏好,观察到的行为越多,估计越准确。

如:根据消费者的选择→知道消费者的偏好→位于X 以上的阴影区里的消费束>X ,下阴影区里的消费束<X →经过X 的无差异曲线,必定位于两个阴影之间。

※ 四、显示偏好的弱公理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却没有购买的东西,一定比他最终选择的东西差。

所以,下图的情况不会出现: 1、显示偏好弱公理(W ARP):如果,12(,)x x 是12(,)y y 的直接显示偏好,且12(,)x x 、12(,)y y 不同,那么,12(,)y y 不可能是12(,)x x 的直接显示偏好。

换言之:如果,商品束12(,)x x 的价格12(,)p p ,商品束12(,)y y 的价格12(,)q q ,那么,只要 p l x l + p 2x 2≥p l y l + p 2y 2(价格相同),就不可能有 q l y l + q 2y 2≥q l x l + q 2x 2。

显示偏好公理分析

显示偏好公理分析

显示偏好公理一、四个假定假设①:人们的偏好在观察期内保持不变,且具有一致性。

该假设意味着:如果观察到消费者显现出其对该组物品的偏好大于B组,则其对B组物品的偏好绝对不能再大于或等于A组。

假设②:人们的偏好具有传递性。

该假设意味着:假如消费者对人组物品的偏好大于B组,且对B组物品的偏好大于C组,则我们可判断该消费者对A组物品的偏好必大于C组物品。

假设③:偏好具有凸性。

对于消费者的任何两个偏好组合A和B,这两个组合的加权平均所形成的新的偏好组合均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组合。

假设④:消费者作为理性的人始终追求其效用最大化。

二、具体分析(一)偏好弱公理假设某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X1和X2。

假定商品组合A(X1,X2)为消费者在收入和价格约束下所选择的消费组合,B(X1,X2)而是在同等条件下可供选择但未被选择的消费组合。

据此,按照该消费者显示出来的偏好事实,他对于消费组合A(X1,X2)一定比预算集中其他任何一点都更为偏好,具体来说,消费者对A(X1,X2)的偏好胜于对B(X1,X2)的偏好。

如果将上述偏好关系用代数形式来表达,可有如下表示:令(X11,X21)为消费者在收入I并以价格(P1,P2)所购买的最佳消费组合,(X12,X22)是在同等收人和价格条件下能够支付但未被选择的消费组合,且(X11,X21)≠(X12,X22)这就意味着(X12,X22)满足:P1 X22+ X22≤I由于(X11,X21)是在同等约束条件下的实际购买量,它必须满足:P1 X11+ X11= I从而,有:P1 X11+ X11≥P1 X22+ X22据此,认为A(X11,X21)是显示地被偏好于B(X12,X22)而且,这是一种直接显示性偏好。

简而言之:如果消费者在现行价格下用既定的收入既可以买得起A组合,又买得起B组合,而消费者在实际购买中选择了A组合,对消费者来说A组合显示出优于B组合,消费者更为偏好A组合。

显示偏好弱公理总结:如果A(X11,X21)直接显示出比,B(X12,X22)更被消费者所偏好,而且(X11,X21)≠(X12,X22),则不可能有直接显示出比A(X11,X21)更被消费者所偏好。

第四讲4环境经济评价ppt课件

第四讲4环境经济评价ppt课件

费用—效益分析的概念
• 它是按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整个社会 的角度出发,分析某一项目对整个国民经 济的净贡献的大小,包括对就业、收入分 配、外汇及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 费用效益分析通过对比所评估项目(规划、 政策)的费用和效益,对项目可行与否进 行决策,根据净效益的大小对不同项目进 行排序,实现对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对其作出选择,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具有保护
环境资源的愿望。
• 选择价值同人们愿意为保护环境资源以备 未来之用的支付意愿的数值有关,包括未 来的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 被保护的栖息地等)。
• 选择价值取决于环境源供应与需求的不 确定性的存在,并且依赖于消费者对风险 的态度,因此,选择价值相当于消费者为 一项未利用的资产所愿意支付的保险金, 仅仅是为了避免在将来失去它的风险。
(3)非使用价值
• 非使用价值则相当于生态学家所认为的某种物品 的内在属性,与人们是否使用它没有关系。
• 对于内在价值到底应该如何界定以及应该包括什 么,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种被普遍接 受的观点认为,存在价值是非使用价值的一种最 主要形式。
• 存在价值是指从仅仅知道这种资产存在中获得的 满足,尽管并没有要使用它的意图。
• 在经济学中,项目评估与费用效益分析是两个可 以相互替代的概念。费用效益分析有时又称为成 本效益分析、效益费用分析、经济分析、国民经 济分析或国民经济评价。
• 狭义的费用效益分析只对直接的资源投入 和产出效益进行评估;
• 广义的费用效益分析还要考虑对自然系统 和环境资源造成的直接后果以及对社会、 经济和环境方面的间接影响。
二、环境经济效益评价
• 根据信息的可得性,有三种环境评价方法: 1、费用效益分析 2、费用效果分析 3、影响分析

微观经济学-显示偏好

微观经济学-显示偏好


拉氏价格指数:用基期时期b的数量作为权
数:
Lp
p1t x2b p2t x2b
p1b x1b 2 p2b x2b
帕氏价格指数:用当期时期t的数量作为权
数:
Pp
P1t x1t P1b x1t
P2t x2t P2b x2t
定义总支出变动指数 M
P1t x1t P1b x1b
P2t x2t P2b x2b
分析如下: 显示偏好强公理是指:如果 x1,x2 被直接或间
接显示偏好于 y1,y2 ,且 x1,x2 与 y1,y2 不同,则
不可能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 x1,x2 。
根据 m p, x m p1, p2;x1, x2 p1x1 p2 x2 ,利用题中给 定的数据,可得: mm2244,,22;;67,,643366
图7-1 显示偏好
3.代数分析
设 x1,x2 是消费者在收入为m时按价格 P1,P2
购买的消费束 y1,y2 。按这种价格和收入, y1,y2
是有能力购买,意味着 y1,y2 满足预算约束:
P1 y1 P2 y2 m
因为 x1,x2 是按既定预算实际购买的消费束,
所以,它一定满足等式形式的预算约束:
y1 ,y 2 又被直接显示偏好于 z1,z2 ,则由传递性 可以得到 x1,x2 被间接显示偏好于 z1,z2 ,如图
7-2所示。
图7-2 间接显示偏好
三、恢复偏好
观察消费者的选择能够“重新获得”或估计出 这些选择背后的偏好。观察的选择越多,及对消费 者偏好做出更多的假设,则对产生这些选择的潜在 偏好的估计就越准确。
如果 x1,x2 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 y1,y2 ,
且 x1,x2 与 y1,y2 不同,则 y1,y2 不可能被直接或

微观经济现代观点 范里安 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现代观点 范里安 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保留价格:把某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他或她的保留价格。

保留价格是人们愿意接受的、购买有关商品的最高价格。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保留价格是他对于买或不买有关商品并不在乎的价格。

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需要的、并能买得起的最佳物品。

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垄断:市场被某一产品的单一卖主所支配的情况就是人们所说的垄断。

帕累托改进:如果可以找到一种配制方法,在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变坏的情况下,的确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这里就存在帕累托改进。

比较静态学: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2、预算约束:消费者花在所有商品上的货币支出不能超过消费者的收入的关系式称为预算约束。

预算约束的表示公式:p1 x1 +p2 x2 ≤m ;p1 x1 +x2 ≤m预算线:消费者花费在商品1和商品2的货币支出总数p1 x1 +p2 x2正好等于消费者收入m的一系列消费束称为预算线。

预算集:消费者花费在商品1和商品2的货币支出总数p1 x1 +p2 x2少于或等于消费者收入m的一系列消费束称为预算集。

p1 x1 +p2 x2 ≤m数量税(从量税):对每单位商品所征收的税,即消费者每消费一单位商品要支付一定的税。

常见的例子是汽油征税。

从价税:对商品按价格所征收的税,即消费者每消费一元钱的商品要支付一定的税。

常见的例子是消费税(如汽车、住房、名烟、名酒等高档消费)。

严格偏好:3、严格偏好:在消费束(X1,X2)和(Y1,Y2)都可以得到的情况下,消费者肯定选择消费(X1,X2)而不消费(Y1,Y2),我们就说(X1,X2)严格偏好于(Y1,Y2)。

(X1,X2)(Y1,Y2)无差异:如果消费束(X1,X2),(Y1,Y2)对于消费者来说获得的满足程度是一样的,我们就说这二个消费束对消费者是无差异的,(X1,X2)~(Y1,Y2)。

微观经济学:显示偏好

微观经济学:显示偏好
D D
x* y*
y*
z
间接显示偏好
x2
当选择x*, z不可支付。 当选择y*时, x* 不可支付。 因此x*和z不能直接比较。 但是 x* z
并且 y*
因此 x* x1
p p p
D
x* y*
D y*
z
z。
I
显示偏好的两个公理
• 如若运用显示偏好分析,消费者的选择 必须满足两个标准——显示偏好弱公理 和显示偏好强公理(Weak and the Strong Axioms of Revealed Preference)。
显示偏好弱公理 (WARP)
• 什么样的选择违背显示偏好弱公理? x2
y
x x1
显示偏好弱公理 (WARP)
x2 当y可支付时,选择了x 因此 x D y.
y
x
x1
p
显示偏好弱公理 (WARP)
p
x2
当y可支付时,选择了x 因此 x D y。 当x可支付时,选择了y 因此 y D x。
y
x
x1
x* y*
间接显示偏好
x2
当选择x*, z不可支付。 当选择y*时, x* 不可支付。 因此x*和z不能直接比较。 z 但是 x* D y* x1
p
x* y*
间接显示偏好
x2
当选择x*, z不可支付。 当选择y*时, x* 不可支付。 因此x*和z不能直接比较。 但是 x* z
并且 y*
x1
p p
x*
y
z x1
直接显示偏好
• x 直接显示偏好于 y 表示为: • x D y。
p
间接显示偏好
• 假定x直接显示偏好于 y, 并且 y 直接显 示偏好于 z。则根据传递性公理 ,x 间 接显示偏好于z( indirectly revealed preferred to z)。 表示为: x z

【免费下载】 显示性偏好理论

【免费下载】 显示性偏好理论

三、显示偏好弱公理(WARP)
1.WARP 的含义:
如果(x1,x2)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y2)是两个不同的商品束, 则(y1,y2)就不可能直接显示偏好于(x1,x2)。
显示偏好弱公理表明:若消费者在价格(p1,p1)下选择(x1,x2),在价格(q1,q2)下选 择(y1,y2),只要: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x1
Chapter Seven
Revealed Preference 显示偏好
Revealed Preference Analysis
x2
x2*
在凸性、单调良性偏好下, 在预算约束下,存在一个 最优消费束。
x1*
x1
1.
x2
直接显示偏好
消费束X*和Y都满足预算
约束,但消费者选择了
消费束 x*,而没有选择
x*
y x1
消费束 y。说明什么?
X被直接显示偏好Y
x
消费束(x1,x2)是消费者在(P1,P2)和m
下购买的消费束,消费束(y1,y2)也满足 预算约束,且(x1,x2)不同于(y1,y2), 满足条件 P1 x1 + P2 x2 P1 y1 + P2 y2
x2
E B
A
A: (p1,p2)=(1,1); (x1,x2)=(15,15) B: (p1,p2)=(2,1); (x1,x2)=(10,20) C: (p1,p2)=(1,2); (x1,x2)=(20,10) D: (p1,p2)=(2,5); (x1,x2)=(30,12) E: (p1,p2)=(5,2); (x1,x2)=(12,30) C D
D I
y*
p p p
x2
z z.
是否有可能出现下面的情况
x*x* D y* y* x* y* x1
D
p p
x2
z
二、显示偏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
1.
显示偏好弱公理(WARP, Weak
Axiom of Revealed Preference. )
2.
显示偏好强公理(SARP, Strong
Axiom of Revealed Preference. )
第七章
显示偏好
第七章 显示偏好--主要要点
显示偏好的概念
– 直接显示偏好和间接显示偏好
显示偏好弱公理和显示偏好强公理
检验消费者的行为是否效用最大化行为
恢复偏好
笔记讲解
知道消费者的偏好和预算约
束的信息来决定消费者的需 求。 知道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能否 看出他的偏好行为?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上世纪
30-50年代发展了被称之为显示偏
好的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消费者在一
定价格条件下所作出的选择暴露了
或显现了他的内在偏好倾向。
如何从消费者的需求来推测他 的偏好?
笔记
一、显示偏好的概念
假设
– 在观察消费者行为的时期里,他的偏好 是稳定的、保持不变的。 – 消费者的偏好是严格凸性的。 – 偏好是单调的。 – 存在惟一的消费束。
所以违反强显示 偏好公理。
p
I
p
C不一致
A B C D
I
I
D
I
A
D
C, B
D
A ,且 C
A
B
C D
有C
I
A,A
I
B, B
I
违反强显示偏好公理
p
D
p
p
p
p
p
B
A
C
B C D D
恢复偏好(无差异曲线)
通过观察消费者的选择,可以获知
他的偏好,当我们观察的数据越多 时,我们对消费者的偏好的估计就 越准确。
当我们有满足强显示偏好的数据时
,能否画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假设我们有一组观察数据:
A: (p1,p2) = ($1,$1) & (x1,x2) = (15,15) B: (p1,p2) = ($2,$1) & (x1,x2) = (10,20) C: (p1,p2) = ($1,$2) & (x1,x2) = (20,10) D: (p1,p2) = ($2,$5) & (x1,x2) = (30,12) E: (p1,p2) = ($5,$2) & (x1,x2) = (12,30)
(5,4) $18 $14 $13
(10, 1) (5, 5) (5, 4) (10,1) (5, 5) (5 ,4) D D D D
该数据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在价格($2,$2) 时, 选择消费束(10,1), 说明(10,1)直接显示 偏好 (5,4); 在价格($1,$2)时, 选择消费束(5,4), 此时 (5,4) 直接显示 偏好 (10,1)。
3. 间接显示偏好
X、Y、Z为不同的消费束,如果消费者
在(P1,P2)和 M 下(x1,x2)被直接显示
偏好于(y1,y2) ,在(q1,q2)下(y1,y2 )被直接显示偏好于(Z1,Z2),即 P1
x1 + P2 x2 P1 y1 + P2 y2
q1 y1 + q2 y2 q1 z1 +q2 z2
就不可能 q1 y1 + q2 y2 q1 x1 +q2 x2
2)
显示偏好弱公理的应用:
判断消费者的行为是否是效用 最大化行为。
如果消费者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
理,那么,消费者的行为不可能 是效用最大化。
例题1 检验显示偏好公理
消费者有如下选择:
• 价格 (p1,p2)=($2,$2) 时,选择
1. 显示偏好弱公理(WARP)
如果消费束(x1,x2)被直接显示偏好
于消费束(y1,y2),且(x1,x2)和 ( y1,y2)不同,那么(y1,y2)不可能被 直接显示偏好于(x1,x2)。
x
D
y
not (y
p
D
p
x).

另外二种表述:
1)
如果消费者在价格P时购买商品束X, 此时他也有能力购买Y;那么他在价 格q时购买商品束Y,表明他此时无力 购买商品束X。 只要 P1 x1 + P2 x2 P1 y1 + P2 y2
B
C
$46 $47 $46 $39 $41 $46 $24 $22 $23
在价格为A: ($1,$3,$10) 时, 选择了消费束 A (3,1,4) ,表明 A直接显示偏好C。
A
p
C. D
在价格为B:
($4,$3,$6)时,
Choices A Prices A B C B C
选择了消费束B
(2,5,3) ,表明
如果观察到的行为是最优化行为,那么
这种行为一定满足显示偏好强公理。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行为:消费者总是 选择他能够负担的最佳物品。 –其最优选择一定满足显示偏好强公理 。 –总能找到选择的性状良好的偏好。这 就是最优化行为的偏好。
例题2 检验强显示偏好
消费者有如下选择:
A: (p1,p2,p3) = (1,3,10) & (x1,x2,x3) = (3,1,4) B: (p1,p2,p3) = (4,3,6) & (x1,x2,x3) = (2,5,3) C: (p1,p2,p3) = (1,1,5) & (x1,x2,x3) = (4,4,3)
(10, 1) (5, 5) (5, 4) (10,1) (5, 5) (5 ,4) D D D D
该数据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x2
(5,4)
(10,1)
p
D
p
D
(10,1) (5,4)
x1
2. 显示偏好强公理 (SARP)
如果(x1,x2)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
(y1,y2),且(x1,x2)与(y1,y2)不同
(x1,x2) = (10,1).
• 价格 (p1,p2)=($2,$1)时,选择
(x1,x2) = (5,5).
• 价格 (p1,p2)=($1,$2)时,选择
(x1,x2) = (5,4).
每个商品束按各组价格计算的支出
Choices Prices ($2, $2) ($2, $1) ($1, $2) (10, 1) $22 $21 $12 (5, 5) $20 $15 $15 (5, 4) $18 $14 $13
有 A
I
B,
而在B情况下, B
p
p
p
p
B, D
A
DA
A
B
C D
I
D
B C
I
D
I
B
A与A D
违反强显示偏好公理
p
I
p
B不一致
A B C
A
B
C D
I
D
I
D
I
C
D
B, B
D
A ,C
而在A情况下, A 所以违反强显示 偏好公理。
D
C
p
I
p
p
p
A
A B C
A
B
C D
I
D
I
D
I
同样,
C
D
A
B
C D
B 与B
那么(x1,x2)被直接显示偏好于(y1,y2) 或(x1,x2)是(y1,y2)的直接显示偏好。
p
D
y
当(x1,x2)被直接显示偏好于(y1,y2)
时,意味着消费束X比消费束Y先被选 择,也就是说,当X和Y都可以选择时 ,我们优先选择了X。
注意:显示偏好与偏好概念的不同
如果说X受到偏好,表示X的次序排在Y
$46 $47 $46 $39 $41 $46 $24 $22 $23
B直接显示偏好A

B
p
D
A.
Choices A Prices A B C
B
C
$46 $47 $46 $39 $41 $46 $24 $22 $23
在价格为 C, 消费束 C直接 显示偏好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