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3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e4b47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3.png)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3篇[精品]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1学校教育要强调“以人为本”,但也必然强调“师道尊严”。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教育少不了爱,更少不得惩戒!爱和惩戒,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两条腿。
戒尺教育源远流长,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始,惩戒就已经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好的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让孩子学习进步;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让孩子敬畏规则;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希望所有家长都能明白:若把纵容孩子视作爱,那么,老师其实不爱孩子。
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发力吧!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2近日,教育部研究出台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稿,将于20xx年3月1日起施行。
该规则出台背景是来源于过去过份强调赏识教育,因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学生家长将学校、将老师告上法庭事件屡出不鲜;老师被动,学校尴尬,以至于“谈管色变”。
在这样大的环境下,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是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是教师履行教育管理学生基本权利和责任的底线保障。
就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施,作为校方和教师怎么理解、认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措施,淺议个人拙见。
一、《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施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扛起教育责任,培育具有“脊梁”的中国好学生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中的人,人必然要接受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的管理,要遵守各项制度,法规政策。
而过份赏识教育,会导致家长、社会、学校三方对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人”认识水平不同,管理缺乏必要的底线意识,规则意识,学校管理的效果甚微,一度教师职业成了“高危”行业,教师不敢管,学校无法管,个别学生“无法无天”。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优秀6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b58d1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a.png)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优秀6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一这份由教育部保驾护航的征求意见稿,终于落实了广大教师与家长期盼已久的心愿——为教育拨乱反正。
再一次证明了——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一起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发力!1、今天老师退一小步,明天孩子掉一大步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一个妈妈发帖求助,说老师不管她孩子了,该怎么办?原来,她孩子学习一向不自觉,成绩不好,老师为了帮孩子提高成绩花了很多心思。
上周,老师因为孩子没做作业,让他留下来补做。
家里的老人知道了,直接跑去学校闹了一场,骂得老师都哭了。
这下好了,老师也不管孩子了,急坏了他妈妈。
帖子下有网友评论:“老师心里都有阴影了,真是逼着老师不管。
”“这得多伤心啊!任何一个老师都不敢管了。
”确实,家长的无理取闹,有可能逼得老师不管孩子。
每个老师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好,给他们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功课等等,都尽可能发现孩子没学好的地方,帮他们巩固。
老师不仅是孩子学习上的良师,更是孩子生活中的守护者,嘘寒问暖,规范行为,德育教导,样样到位。
然而,现在的老师却被逼得一再对孩子让步。
打比方说,有学生推倒了另一个学生,老师该怎么做?从前的老师想都不用想,直接批评,让孩子知道推人是不对的。
现在的老师,却是三思而不能行。
管吧,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回去找家长告状。
不管吧,万一孩子下次在马路横冲直撞,危及生命怎么办?对孩子的。
不断让步,正在逼得老师节节败退。
如果教育只是为孩子开脱,那最终受害的只会是孩子。
如果家长舍不得管孩子,学校不敢管孩子,最终能管的就只有监狱了。
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教育,千万不要轻易向孩子让步。
2、老师再不管,熊孩子就没救了前段时间,一条“小孩故意把孕妇推倒”的新闻刷屏。
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小孩竟然回答:“我看电视上孕妇摔倒会流产,所以我想看看她会不会流产。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5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7df20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a.png)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5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正式实施,给了教师一剂强心剂。
从“不敢管”“懒得管”到“应当管”“适度管”,这是好的现象,是教育改革浪潮中师生关系发生改变的必然。
《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并且对每一类惩戒的具体操作行为都作了明确规定,这是必然的,必须的。
应当知道的是,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规则》划定了教师行为红线。
教师要根据《规则》要求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做出甄别,可以看出,这是教师的“如意棒”,也是教师的.“紧箍咒”,教师还是要一如既往的精心、静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保持自己的教育战略定力和教学张力。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2基于儿童立场,学生有犯错或违反课堂教学的不当行为,教师有惩戒学生的权利,但是惩戒需有度——适度和温度。
根据具体学情和事情对待,教师应恰当的引导教育,让学生意识到错误的.同时,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不能借此大肆贬低学生,伤害学生自尊。
对于行为严重恶劣的学生,希望家校育人合力、合作管理,家长的支持,能让孩子改正的决心和态度更高效。
让我们的孩子向善、向上、向好、向阳成长!《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学校、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通过学习该规则,我感受到了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的高度关心,对中小学教育的高度重视,也让初上讲台的我对“有尺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教育教学充满信心和期待。
教育性惩戒的必要性自踏入“教育”大门的第一步,老师就告诉了我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4d90c04b35eefdc9d33384.png)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范文五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让学校、老师有了惩戒权,但是提倡的是有温度的惩戒,要关注学生的身心,要因人而惩,要尊重学生,不能侮辱到学生的人格。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欢迎。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一近期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理念,以及国家对教育惩戒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祖国下一代的精心呵护,也是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施教育改革的新举措。
通过认真学习《规则》相关条款内容,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的一种具体方式,也是其履行义务的充分体现。
惩戒不是目的,本着教书育人的大原则,要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
我们作为学生家长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和管理,对规范内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没有异议。
在《规则》规定和授权范围内,充分征求家长意见,配合制定适合学生发展教育规律的班规或班级公约,明确教育惩治范围和分类,做到客观公正、合法合规,使教师教育惩戒学生有章可循,并对家长和学生公开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决了老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学生这一突出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开展相关工作,为更好的实施相关规则做好心理准备,共同努力创造和谐、人**化和法制化的教育生态。
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
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
2024年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
![2024年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a78603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6.png)
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让孩子研究进步;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让孩子敬畏规则;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希望所有家长都能认识打听:若把纵容孩子视作爱,那么,老师其实不爱孩子。成就孩子比较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
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发力吧!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12
教师要根据《规则》要求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做出甄别,可以看出,这是教师的“如意棒”,也是教师的“紧箍咒”,教师还是要一如既往的精心、静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保持自己的教育战略定力和教学张力。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2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知道了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愤怒的情况下进行,教师一定要冷静下来,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处理事情才会理智,才能够把握住分寸,不至于造成不良的后果。规则制定以后我相信在学校,社会还有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会更好的去主动学习,学生会在学校里健康茁壮的成长。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11
学校教育要强调“以人为本”,但也必然强调“师道尊严”。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束同步、严慈同体的。教育少不了爱,更少不得惩戒!
爱和惩戒,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两条腿。戒尺教育源远流长,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始,惩戒就已经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的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五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20ebac7fd5360cbb1adb5a.png)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五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五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一近期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理念,以及国家对教育惩戒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祖国下一代的精心呵护,也是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施教育改革的新举措。
通过认真学习《规则》相关条款内容,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的一种具体方式,也是其履行义务的充分体现。
惩戒不是目的,本着教书育人的大原则,要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
我们作为学生家长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和管理,对规范内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没有异议。
在《规则》规定和授权范围内,充分征求家长意见,配合制定适合学生发展教育规律的班规或班级公约,明确教育惩治范围和分类,做到客观公正、合法合规,使教师教育惩戒学生有章可循,并对家长和学生公开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决了老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学生这一突出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开展相关工作,为更好的实施相关规则做好心理准备,共同努力创造和谐、人性化和法制化的教育生态。
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
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
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
还有一句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
每一位教师也是某个孩子的家长,希望家长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精选15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a509f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1.png)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精选15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1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
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
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
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
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
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f8289e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0b.png)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通用24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1班级迟到现象可谓是一个最常见的班级问题,如何能够遏制住这一现象,想必无数个班级想了无数个办法。
而某班的班主任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规定:无正当理由迟到需要罚站,且以迟到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罚站的时间。
这一做法看似能够有效防止学生迟到,但这没有针对问题,且弊大于利。
学生的心里成长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以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的规定里,一分钟可能换来十分钟的心里摧残。
作家三毛在上学时就受到老师严重的惩罚,导致心里受到摧残从而患上心理疾病,从疾病走出来花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
那些在罚站的过程中受到的多少冷眼和嘲笑,都是非常不利的。
行动要以结果的成效为目的。
在罚站的这个惩罚中,并不能带来实际的作用。
虽然是罚站了,但学生不会意识到迟到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只会机械地认为迟到就应该罚站,这样不仅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迟到问题,更不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正确观念的形成。
周而复始,学生是因为惧怕罚站而不迟到,但依旧是没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这就失去教育初衷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时有教书先生戒尺惩戒,挥鞭教育。
当学生有什么做的超出规矩的行为时,适当的惩罚是可行的。
在中央颁属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惩戒”一词,是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都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惩戒”的轻重标注是什么?什么样的惩戒才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都需要教育机构、学校、班级以及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多深入思考的。
教育就是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
2023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标准版(10篇)
![2023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标准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bc09d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2.png)
2023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标准版(10篇)2023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标准版(10篇)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标准版,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标准版篇1作为教师,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明白惩戒的背后应该是深深的期待,以真诚的关爱,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认为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害人,实施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前提,适时、适度、得法,只要抓住实施惩罚的时机。
一般来说,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是实施惩罚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孩子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最能让孩子刻骨铭心,希望老师只要把握好惩罚的量,要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尊严,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人而异。
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孩子,易采用温和式的方法;对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差的孩子,应采用严厉式的惩罚;对性格倔强,逆反心理强的孩子,易采用谈心式的惩罚方法。
在实施惩罚时,要讲究策略,首先肯定孩子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让孩子能体会实施惩罚者的良苦用心,能平和地接受惩罚。
每一位家长都会信任老师,也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
只有师生之间心灵的默契,彼此将心比心,才能完成建设人的灵魂的伟大工程。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标准版篇2山东济南一中学老师殴打学生的监控视频曝光,视频中一名男老师因“考试题目讲了很多遍还是不会”连续掌掴、脚踹多位同学。
17日,当地教育局对此事件做出回应,涉事教师已停职接受调查,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作出处理。
有人认为体罚要分方式,扇耳光严重伤害了学生自尊。
也有一种声音认为虽然打人不对,但是老师也是怒其不争,总比不闻不问要好。
在笔者看来,老师因课堂教学效果不良而感到愤怒可以理解,但这绝不是可以动手打学生的理由。
2024年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16篇)
![2024年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9cccd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3.png)
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16篇)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通用16篇)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篇1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__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
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
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
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
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
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10篇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f8a8c0bd64783e08122b46.png)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10篇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1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令第49号,以下简称《规则》)。
《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
《规则》强调,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原则,“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同时,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
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
《规则》强调,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明确禁止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划定教师行为红线,规定了对越界教师的处罚方式,方便各方监督。
2023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精选15篇)
![2023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3866f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5.png)
2023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精选15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同时也体现出国家对教育惩戒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祖国下一代的精心呵护。
教育惩戒的意义在于教育而非惩戒,教育惩戒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而不是把学生制服。
这项规则的出台既详细规定了教师的行为也保护了学生的利益;既贯彻了减负的政策也维护了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2适当惩罚正学风班级迟到现象总是屡禁不止,老师不得已采取“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在教室内罚站十分钟”的措施。
我认为,这种适当的惩罚是正确且应当的。
教育惩戒指教师依据一定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老师将迟到的学生以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的形式惩罚学生,这并没有违反教育惩戒的标准:其一,罚站不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旨在制止学生的迟到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其二,在教室中罚站是在不损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之下,使学生的羞耻心受到一定冲击,会使学生迫于羞耻而改正自己错误。
正所谓“不知耻,无以正”,就是如此。
适当的惩罚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的惩罚都是正确的。
当今,有的老师体罚学生,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也许是因为他们曲解了“严师出高徒”这种理念,让学生在超出其体能范围内跑步,在走廊等学生众多的地方让违规学生提着水桶扎马步。
这种教罚已经违背了教育惩戒的'理念,甚至会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虽然达到了维护纪律的目的,但这只是用体罚来使学生畏惧,更准确地说是驯化学生,而不是教化学生,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适当的惩罚应因人而异,孔夫子曾说过“因材施教”,而惩罚学生也应该“因人行罚”。
有的学生,不小心犯了错,不应进行过重的惩罚,否则会打压到这种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他们“破罐子破摔”,这是不正确的。
但有的“顽固分子”,屡教不改,适当地加大惩罚力度也未尝不可。
2023年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5篇
![2023年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321e2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6.png)
2023年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5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教育惩戒权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教育惩戒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学生,不是为了给学生造成痛苦,而是为了制止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要更好地理解与学习教育惩戒规则,更好地使它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好的培养祖国的栋梁人才!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2作为家长,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明白惩戒的背后应该是深深的期待,以真诚的关爱,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认为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害人,实施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前提,适时、适度、得法,只要抓住实施惩罚的时机。
一般来说,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是实施惩罚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孩子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最能让孩子刻骨铭心,希望老师只要把握好惩罚的量,要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尊严,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人而异。
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孩子,易采用温和式的方法;对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差的孩子,应采用严厉式的惩罚;对性格倔强,逆反心理强的孩子,易采用谈心式的惩罚方法。
在实施惩罚时,要讲究策略,首先肯定孩子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让孩子能体会实施惩罚者的良苦用心,能平和地接受惩罚。
每一位家长都会信任老师,也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
只有师生之间心灵的默契,彼此将心比心,才能完成建设人的灵魂的伟大工程。
家长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近期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理念,以及国家对教育惩戒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祖国下一代的精心呵护,也是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施教育改革的新举措。
通过认真学习《规则》相关条款内容,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的一种具体方式,也是其履行义务的充分体现。
惩戒不是目的,本着教书育人的大原则,要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
通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篇荟萃
![通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篇荟萃](https://img.taocdn.com/s3/m/aa01347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f.png)
通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篇荟萃惩戒教育有存在的必然性,但是应该以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基础,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及时与家长沟通,在理解中达成教育共识,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同时惩戒教育要因材施教,做到刚柔相济、张弛有度,可将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同步进行。
让学生在赏识的阳光下,自信而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在惩戒的风雨中承受挫折,学会坚强,走向成熟,从而使学生心理更健康、人格更健全。
立国之本乃教育,希望学生和家长体谅教师工作的不易,支持教师的工作,我相信,随着大众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教师们能够更好地一颗心点亮另一颗心,用赤诚之心点亮学生的感恩之心,也盼教师们能够运用好手中的戒尺,让惩戒有尺度、有温度!近期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理念,以及国家对教育惩戒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祖国下一代的精心呵护,也是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施教育改革的新举措。
通过认真学习《规则》相关条款内容,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的一种具体方式,也是其履行义务的充分体现。
惩戒不是目的,本着教书育人的大原则,要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
我们作为学生家长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和管理,对规范内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没有异议。
在《规则》规定和授权范围内,充分征求家长意见,配合制定适合学生发展教育规律的班规或班级公约,明确教育惩治范围和分类,做到客观公正、合法合规,使教师教育惩戒学生有章可循,并对家长和学生公开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决了老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学生这一突出问题。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
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
还有一句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aa3d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6.png)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篇精选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篇教育要家校合力,校闹是一种病态,家长要理解并配合学校一起教育孩子。
下面我为您整理的精选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精选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规范教育惩戒,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近年来,教师因惩戒过度甚至对学生造成伤害的事件屡见不鲜,更因为媒体舆论的发酵备受社会关注,引起群众广泛热议,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惩戒的不规范,部分教师在面对扰乱课堂纪律、校园霸凌等情况时,有的老师袖手旁观、放任不管,助长不正之风;有的老师简单粗暴、过度惩戒,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环境,更是违背了教育工作本身的初衷。
因此,规范教育惩戒,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任重而道远。
规范教育惩戒,正面引导是基础。
由于部分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部分家长对学校惩戒教育非常排斥,造成教师因担心受到师德规范处罚,而面对违规学生时不敢管、不能管的窘境。
因此,应当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让社会、家庭、学校多方达成共识,正确认识到规范教育惩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的功能是全方位的,教育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育的手段应该是富有成效的。
惩戒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这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一个教师,如果看到学生有问题不去教正,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
不履行职责做一个佛系教师,并不是教师的初衷,之所以这种情况普遍存在,正是我们的教育应该深刻反思的。
如果任由教师的教鞭被束之高阁,惩戒教育被当作师德问题对待,贻害的是教育,耽误的下一代,毁坏的是民族的未来。
惩戒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惩戒教育可以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并不相悖,奖惩分明才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惩戒教育是一门艺术,它与体罚有着本质不同。
惩戒是以教育学生向善为目的,体罚是以伤害学生身心为目的。
规范教育惩戒,完善细则是保障。
以往由于一些程序性的规定不够严密和规范,甚至有所缺失,影响了教师正确地行使教育惩戒权。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db05d4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e.png)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1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教育过程中的惩戒,如果与教学过程中的内容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教育智慧结合起来会不会另有一番风情?一、如何让孩子“体面”地坐下二年级“认识角画角”的课上,在学习如何画角时,我温和的问道:“画角可以用工具?”学生异口同声答道:“尺子”。
“非常好,请拿出昨天就让你们准备好的尺子……”我轻松地说道。
没等我往下说,小K大声喊道:“老师,我同桌没带”。
我回头一看,小K的同桌小J,一个只有爷爷奶奶在身边的孩子,没带学具那是很正常的。
“算了。
”当我漫不经心地说完这两个字后,教室的左边、右边、中间此起彼伏的响起“老师,___也没带”,“他也没带”……“没带的全给我起立”,此时的我火冒三丈,一声吼叫让原本吵闹的教室立刻安静了下来,同时也让没带尺子的孩子一个个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
看着一个个低头不语自知犯错的孩子,我的脑袋瓜里闪过无数的惩罚措施,可是这样的惩戒能解决此时的问题吗?与其解决不了问题,就让他们“自食其果”好了。
转念一想的我放下各种惩戒方法,故作刁难地问站着的这些孩子:“没子罚你们自己想办法,想一想,没有直尺你还能画出来吗?”正如《阿甘正传》中所说:“生活就像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孩子们有的说“用纸画”(先前学生在折纸活动中认识角);有的说“用纸画不好,因为纸太软了,我觉得用铅笔盒画”;有的说:“用打电话的校讯通的卡画”……难得发言的小J轻声细语地说:“老师,我觉得也可以用铅笔画。
”我不禁向她竖起了大拇指,紧接着追问学生为什么可以用这些“替代品”画线段。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带领着全班同学重温了角的特征。
而小K同学在回答完原因后继续补充道:“我觉得还是我同桌的方法好,因为她说的铅笔我们每天都带,人人都有,这个方法很实用。
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精选6篇)
![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5b39d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2.png)
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精选6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篇12021年的寒假,我把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从头到尾认真地读了一遍,感想颇深。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不仅为教育惩戒提供了法律依据,还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学校根据规则依法履行教育教学义务和管理职责,同时也维护了我们学生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之所以称为教育惩戒规则,是指学校等教育场所,对违规违纪的学生进行管教、训导等让学生引以为戒,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规则中令我记忆深刻的条款有很多:规则第七条,如果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其中第三条: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
我觉得身为一名学生,不该有违反学生基本守则的行为。
这样不仅伤害了自己,可能还伤害了别人,百害而无一利。
第五条: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既然是一名学生,就不该有打骂学生、老师的行为,这样不配当一名学生,我们不但不能打骂学生,还要保护比我们弱小的同学,乐于助人,这是我们新时代小学生该有的一项基本品德。
规则第十二条,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的行为。
其中第一条是“以击打、刺伤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
我想说,虽然学生犯了错误,但不能对其造成身体痛苦,这样不仅会给我们学生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可能造成心理伤害。
第五条: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
我觉得成绩不代表一切,一个人最重要的应该是品德,成绩不是主要的,如果要我排列,我一定会是品德第一,成绩第二。
所以,我赞成老师不能因为学生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
以上是我读了规则以后的几点的感想,我觉得规则实施以后,学校、社会以及家庭会更加重视我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为我们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我们能更好的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一
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
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
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
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
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
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
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
如果为了惩戒而惩戒,让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关心、爱护,你的惩戒不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敌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对学生的惩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进行。
教师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学生着急老师不急,等情
绪冷静下来再进行处理。
这样处理时就会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过激行为,不会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另外对学生的惩戒要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进行。
我们的古人说过“扬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
这也应该是我们惩戒学生的准则。
对学生惩戒尽量单独进行,惩戒目的是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使其知错能改。
如果在公开场合对学生实施惩戒,会使学生失去颜面,容易造成师生敌对、冲突,或者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越来越难管。
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
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的学生管不得,教师的人身安危甚至缕缕被学生侵犯,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教师的人身安全。
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
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
还有一句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
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还是用平常心来看待教育惩戒权吧!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二
教育惩戒,施之有度
班级迟到现象可谓是一个最常见的班级问题,如何能够遏制住这一现象,想必无数个班级想了无数个办法。
而某班的班主任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规定:无正当理由迟到需要罚站,且以迟到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罚站的时间。
这一做法看似能够有效防止学生迟到,但这没有针对问题,且弊大于利。
学生的心里成长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以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的规定里,一分钟可能换来十分钟的心里摧残。
作家三毛在上学时就受到老师严重的惩罚,导致心里受到摧残从而患上心理疾病,从疾病走出来花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
那些在罚站的过程中受到的多少冷眼和嘲笑,都是非常不利的。
行动要以结果的成效为目的。
在罚站的这个惩罚中,并不能带来实际的作用。
虽然是罚站了,但学生不会意识到迟到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只会机械地认为迟到就应该罚站,这样不仅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迟到问题,更不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正确观念
的形成。
周而复始,学生是因为惧怕罚站而不迟到,但依旧是没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这就失去教育初衷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时有教书先生戒尺惩戒,挥鞭教育。
当学生有什么做的超出规矩的行为时,适当的惩罚是可行的。
在中央颁属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惩戒”一词,是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都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惩戒”的轻重标注是什么?什么样的惩戒才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都需要教育机构、学校、班级以及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多深入思考的。
教育就是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
以百年树人之心培育学生,虽然路程曲折漫长,但从细微处入手,从小小的班级开始,适当施惩戒,奖罚并行,终会成就参天的树林。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三
教不离惩
近期以来,班级内迟到的现象屡禁不止。
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班上执行“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的措施。
我认为将其作为班规执行,是可行的。
罚站十分钟,且是在教室内罚站,并不影响同学们自身的学习,相反还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培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
再者,许多学校也实行站立早读,可见其可取之处。
此外,于2019年7月,中共中央还明确了教师的教育惩戒权。
在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可设一定的惩戒。
因此,该建议作为班级的规定是应被赞同的。
这不仅是班级中,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缺乏规则意识,并且大多承受能力差。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
中国自古便有“严师出高徒”的谚语。
虽然过于片面,但这句谚语也有其可取之处。
在教育中设置一定程度的惩罚是有必要的。
一定程度的惩罚,不仅能帮助学生改正不当行为,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不仅仅是学校中的教育离不开惩罚,社会上,生活中的教育同样离不开惩罚。
自古以来,教与罚便是难以分离的。
古时有先生可以惩罚,如今也有教师可以惩罚。
例如,学开车,师傅再三教导,你却仍然一窍不通。
他便会呵斥你,这种“呵斥”同样可以看作是一种惩罚。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太多了。
但是,是只要惩罚就能教好吗?惩罚是不是越重越好呢?很明显都不是。
惩罚是辅助教育的一种手段。
用惩罚来激发学习者的潜力,改正其不良行为。
但并非越重的惩罚就越好。
惩罚不是为
了惩罚而惩罚。
因此,惩罚应是适当的。
适当的惩罚能帮助教育,可是过重的惩罚会害了别人。
正如教育惩戒为代表的教育方式,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价
值和功能。
也正因如此,在教育过程中设置一定程度的惩罚,至今依然广泛存在于社会教育中。
因此,教育离不开惩罚,有惩罚的教育更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四
适当惩罚正学风
班级迟到现象总是屡禁不止,老师不得已采取“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在教室内罚站十分钟”的措施。
我认为,这种适当的惩罚是正确且应当的。
教育惩戒指教师依据一定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老师将迟到的学生以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的形式惩罚学生,这并没有违反教育惩戒的标准:其一,罚站不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旨在制止学生的迟到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其二,在教室中罚站是在不损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之下,使学生的羞耻心受到一定冲击,会使学生迫于羞耻而改正自己错误。
正所谓“不知耻,无以正”,就是如此。